第一篇:德阳六次党代会报告
推进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德阳
——在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1月17日
方小方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务实为民的理念,确定新目标,开拓新思路,落实新举措,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而努力奋斗!
一、市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
旅游、物流配送、金融保险、汽车消费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预计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3亿元,是2002年的1.68倍。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城乡发展活力增强。五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坚持深化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央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完成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大行政管理改革力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619项。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整顿土地和矿产资源秩序,经营性用地全部以“招拍挂”形式出让。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全面扩大对外开放,2003年以来共到位内资180亿元,到位外资1.8亿美元;2006年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二。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市区到各县(市)建成了快速通道,旌阳、广汉、什邡、绵竹、罗江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全市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比重居全省第一,公路密度居全省第二。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完成了一大批重点
水”和“人饮供水工程”解决了30多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修建了一批经济适用房、解危解困房和廉租房。
——民主法治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市委加强和改善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的领导,充分发挥了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双拥工作积极开展,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加强维稳机制建设,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积极创建“平安德阳”,“警校共育”经验在全国推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加强思想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心。2005年,我们按照“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着力强素质、改作风、促发展,在全市开展了
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全市人民、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德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实践和探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
——必须坚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德阳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才能创造更多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四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市委的中心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德阳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年来,我们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问题,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把群众的力量凝聚成加快德阳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勇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
展不平衡,农村建设和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丘区经济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三是创业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就业和环境保护还存在压力,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五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干部推进工作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少数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面临的形势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我们面临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极好机遇: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有利于我们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
“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为主线,创新发展理念,激发创造活力,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德阳建设成为投资创业环境最好、人居环境最佳的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经济强市!
(三)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主要经济预期指标: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1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
——县域经济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十强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江建成丘区经济强县,罗江建成丘区经济富县。
——城镇化进程加快。坚持走组团城市群发展路子,中心城区建成承载能力达50万人口的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城和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特色突出,全市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社
1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发挥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大力支持重装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抓好机械、化工、食品3个优势产业集群,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力争打造百亿企业4个,上50亿企业6个,上亿企业100个,规模以上企业1000个。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扩张力、带动力的有效载体。高起点做好工业园区规划,抓好工业布局。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协作配套企业以及关联项目入驻园区,使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主平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建立园区发展的扶持机制,调动园区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办园。力争打造3个上百亿园区,3个50亿园区。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强科技研发、科技应用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完善自
3培训“百万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比重。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增强扶贫开发实效。
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投资方向、投资规模与效益挂钩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村村通水泥(油)路;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黄鹿水库以及渠系配套建设,积极做好清平水库建设准备工作;加大沼气能源、生态设施、农房改造和中心村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德阳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要以体制创新为切入点,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以打造三星堆国际旅游品牌为重点,以提高旅游景点品位和档次为目标,把旅游产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围绕“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形成热点”的思路,加快广汉三星堆、德阳城区、罗江白马关、绵竹年画村以
5力培育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立足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完善扶持政策。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各方面支持县域经济的责任,提高服务县域经济的水平;扩大县(市、区)经济社会管理的责权,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继续加大对丘区县的支持力度。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按照“优化布局、集约发展、功能互补、形成特色”的思路,以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为目标,走组团城市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建成50万人口大城市,进一步明晰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打通市区一环线,贯通东西向主干道,积极推进城际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围绕构建组团城市群,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形成特色突出、功能互补、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城镇体系。支持广汉、什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德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激发社会活力,共建和谐德阳。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省委“十大惠民行动”的基础上,每年结合市情研究制定群众最关心、范围更广的惠民政策和措施,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高度重视就业。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探索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事业等保障体系。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四是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切实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一是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9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和外事工作。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保障公民民主权力。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支持法检两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三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动维稳工作从“保稳定”向“创稳定”转变。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高度重视对重大事件和信访突出问题的协调处置。扎实推进“平安德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抓好公安“三基工程”,继续开展“警校共育”等活动。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国防建设,做好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
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全市重点区域环境污染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1谐德阳的本领,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好配强“一把手”,把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善于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局面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注重培养选拔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大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力度,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坚强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深化“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大力开展“双向培养”,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切实加强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加
3而光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崇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奋进,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学习六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 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罗保铭同志所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5年来的工作,总结成绩振奋人心,规划未来立意高远,目标宏伟,催人奋进。
大会以“深化开放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海南绿色崛起”为主题,是海南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对海南省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罗保铭同志的报告中全面客观地总结了过去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提出了我省未来5年走绿色崛起之路的奋斗目标,并从振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开放改革、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必将成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通过对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屈建民讲话报告的学习,使我初步领会此次党代会精神;更加充分地了解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也使我对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海南、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以及海南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充满了信心和期盼。通过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增强学习意识,全面提高素质涵养。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的平台,树立科学的学习理论,养成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好习惯,深化对精神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司法人民警察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涵养。
二是增强敬业意识,在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把“服从大局,服务本职”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在工作水平上,注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独立行事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三是不断增强自律意识,严格按照纪检、督察部门的有关要求,不间断学习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牢记和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工作、生活良好作风,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四、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态势。及时地跟进会议精神,领会精神实质,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领会新的业务知识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运用新的价值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加强与同事团结协助,构建和谐办公氛围和人际关系,以不断促进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要充分认识自身肩上的使命,紧紧抓住大发展的契机。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立足本职工作,坚持“服从大局,服务本职”,主动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局,以优异的本职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一二年六月三日
第三篇: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
学习市六次党代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辽源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1月10日至12日举行。
第一部分:市六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化”统筹、“三动”并举,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全面转型工作主线,着力实施开发开放、区域联动、产业升级、文化振兴四大战略,突出构建产业优势、建设现代城市、增强县域实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特色文化、深化改革开放七大任务,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的新辽源而努力奋斗。
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大战略,七大任务”,确保实现“两个翻番、两个增强、三个改善、四个提升”。
一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的新辽源而努力奋斗。
一条主线: 加快转型、全面转型
四大战略:开发开放、区域联动、产业升级、文化振兴
开发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实现外部资源内化、内部资源强化;
区域联动战略,坚持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镇的带动,加快融入长春和沈阳两大经济区,实现区域互促互动、统筹融合;
产业升级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文化振兴战略,促进文化繁荣,彰显文化个性,打造特色文化名城。这四大战略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方针和始终把握的发展纲领,必须坚定不移,统筹实施,系统推进。
七大任务
(一)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积极抢占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加快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发展计划,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产业,加快麦达斯铝业、世捷铝业、利源铝业、中聚新能源、深圳粤海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集群化。着力培育钢铁铸造、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建筑机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药保健品等7个产值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其中钢铁铸造、高精铝加工产业集群要分别达到500亿元、200亿元以上规模。四是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园区化。完善政策体系,加快企业退城进区步伐。注重集约使用土地,注重提高投资强度,注重形成园区特色,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争取每个园区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加快整合辽源经济开发区和东辽工业集中区,形成辽白经济带,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实施“三项工程”,完善“一个体系”。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培育1户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户超50亿元、50户超10亿元企业,上市公司发展到8户以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孵化器和加速器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依托重点企业培育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研发中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0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7%。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完善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整合各类中介服务资源,建设创业大厦,全面加强融资担保、中介评估、管理咨询、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和企业家培训等服务。
(二)努力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1)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控制,落实“南开北拓、西进东扩、建设三环、发展组团”战略构想,加快南部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北部新城、寿山新区和金州、建安等组团开发,加速城市规模扩张。以行政中心和职教园区建设为推动力,使南部新城形成规模,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公共设施建设与加强管理并重,加快完善提升城市功能。2)建设中心城区五大商圈:加快辽河半岛、辽河北岸两个城市综合体开发,完善城市商务功能,提升城市商贸功能区;坚持河流治理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推进市区沿河景观带和湿地公园建设,形成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向阳山公园二期和黎明山公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区。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数字辽源”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力推进“五城联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要实现创建目标,国家级文明城创建要取得重大进展。
3)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工程,推进辽西、集双高速和辽长铁路、四松快速铁路辽源段“两高、两铁”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交通中心。实施引松入辽、水源地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辽源缺水问题。滚动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提升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实施东辽河、梨树河、半截河、渭津河城防工程,城区二环以内达到50年一遇标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三环路,形成“三环四纵六横”路网体系。推进大唐三期工程、垃圾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
(三)力促县域经济跨越升级 1)加大县域突破力度。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3)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园艺特产业。
4)重点建设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粮食高产示范基地、100个高标准牧业示范小区。发展牛、羊、猪、鹿、禽、蛋品等特色产业链,做大做强金翼蛋品、麒鸣生物等10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5)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
6)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守民生优先、民利为重的发展原则,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辽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努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三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三年内全面完成暖房子改造工程,三年内全面完成小区治理工程。
(五)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观念转变、要素集成、资源整合和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努力打造平安辽源、法治辽源、活力辽源、和谐辽源。
——完善社会建设评估体系。——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完善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体系。
(六)着力提升文化实力 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振兴战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注重形成文化认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彰显城市文化个性,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文化品牌影响能力、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名城。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丰富辽源特色文化内涵。——加快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
总体目标是:“两个翻番、两个增强、三个改善、四个提升”。
两个翻番: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两个翻番。2013年比2010年翻一番,2016年比2013年翻一番。
两个增强:
1.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稳步提高,可支配财力规模逐步增大。三个改善:
1.民生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均等化、便利化充分体现。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治理,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
——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公共设施建设与加强管理并重,加快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建设中心城区五大商圈,加快辽河半岛、辽河北岸两个城市综合体开发,完善城市商务功能,提升城市商贸功能区;坚持河流治理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推进市区沿河景观带和湿地公园建设,形成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向阳山公园二期和黎明山公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区。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数字辽源”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力推进“五城联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卫生城、生态城要实现创建目标,国家级文明城创建要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工程,推进辽西、集双高速和辽长铁路、四松快速铁路辽源段“两高、两铁”建设,加快形成区域交通中心。实施引松入辽、水源地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辽源缺水问题。滚动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提升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公交、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实施东辽河、梨树河、半截河、渭津河城防工程,城区二环以内达到50年一遇标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三环路,形成“三环四纵六横”路网体系。推进大唐三期工程、垃圾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加大治水、治污、治尘、治塌力度。强化东辽河源头生态保护,开展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实施中水回用、重点镇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控制面源污染,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覆盖城乡的污染防控治理体系。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建设辽源国家矿山湿地公园,变城市“废地”为城市“绿肺”,打造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样板”。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辽源大地”规划。
——整合教育资源,巩固义务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园区和本科层次大学,打造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人口和优生优育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
四个提升:
1.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集聚要素能力明显增强,承载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制约发展的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2.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商务、商贸等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3.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对外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4.文化实力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城市文化个性得到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比较以往,六次党代会有三个更加鲜明的特点,一是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把辽源真正摆到了全省的大环境之中,提出要打造中南部中心城市的目标。二是有了更加亲民的情怀,明确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三是有了更加长远的思路,站到发展的高度上,把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统一起来,打出了一张符合辽源实际的有辽源特色的响亮的辽源牌。
二部分:六次党代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主要精神:
整合教育资源,巩固义务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园区和本科层次大学,打造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一、从摆位上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融为一体,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从内容上看,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突出了教育热点与难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 ;
(二)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打造名师名校长队伍,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推进校际均衡。
三、从目标上看,高起点高定位,充满希望与自信
姜书记的报告指出: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教园区和本科层次大学,这是一个高起点,高站位,将结束辽源没有本科大学的历史。
辽源教育未来五年辽源市教育要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一、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有新突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要按照既定的《辽源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部署,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整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探索义务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特色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发展模式、经费投入体制、校长教师流动管理办法改革,切实保证到2012年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0%,实现初步均衡的目标。
二、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上有新提高,为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适时迁建3所教育局管理的公办幼儿园,扩建、改造2所行业管理的公办幼儿园;龙山、西安两区通过独立设置或附设的形式新增20所公办幼儿园。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鼓励大村独立建、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实行学前教育准入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举办标准化幼儿园。三年内,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
三、加快推进园区化、集团化发展战略,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上有新思路,不断增强人才培养和支撑能力。要紧紧跟进南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完成职教园区一期建设规划,五年后建成入园学生规模达到3万人、年提供社会和企业职工培训服务能力达到1.5万人次的“东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充分发挥北方煤炭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做大做强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专业门类结构,充实教师队伍,扩大招生规模,为建设一所辽源本科层次的院校奠定基础。
四、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师能、师德建设上有新举措,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要按照德技双馨的基本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师能和师德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归口统一培养,强化职前教育。实施教师教育专业素质达标“燎原工程”、提升千名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春雨工程”、打造名校名师名校长的“火炬工程”,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现代化的优秀教师队伍,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按照《辽源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实施强化师德教育的“红烛工程”,综合整治违规收费、办班补课等现象,解决义务教育择师和办班补课等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建设和谐辽源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 热词解读
一、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我市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总投资13.2亿元。到2015年,将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66千伏变电站42座,66千伏以上变电容量将达到408.1万千伏安,线路1279.7公里。
二、“六路安居”工程
我省提出的以城市棚户区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改造、廉租住房保障、林业棚户区改造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该工程的实施,目的在于实现住房保障从城市到乡村、林区、厂矿的全覆盖。
三、暖房子工程
我省自2010年起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旨在提高城市冬季供热保障能力和水平,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改善城市居民住房保温条件和居住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热源建设,改造撤并小锅炉,实施陈旧管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发展新型清洁热源,实施供热计量,加强集中供热监控平台建设等。
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创建创业型城市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形势的有效途径,以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为基本原则。我市2009年进入国家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行列。
五、健走日
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纵深发展,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市政府决定把每年6月份第三周的周六定为我市全民健身“健走日”,以开展全民健步走活动为主要形式。
六、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七、“三帮扶”活动
省委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于2011年上半年开始,在全省广泛开展的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活动。八、五大商圈 我市为调整优化城市商贸业发展布局,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构想,即打造辽河半岛、市中心、开发区、南部新城和北部城区“五大商圈”,加快推进城市建设。
九、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十、数字辽源
2011年,市政府与中国移动吉林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建立起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十一、小区治理工程
我市2011年起为改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解决住宅小区物业弃管,设施、设备老化和环境脏乱差等影响居民生活居住问题而实施的治理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硬化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美化工程、安全工程和改善工程,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同志们,六次党代会是辽源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转型发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描绘了辽源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既有宏观导向性,也有微观操作性。深入学习领会六次党代会精神,是我们做好未来几年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们各位同志,要把思想迅速统一到六次党代会的精神上来,加强学习,把握核心,勇于担当,切实把教育工作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好,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报党委政府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第四篇:【山西省晋城市六次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6日在晋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王清宪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3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4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4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5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5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发展。..........5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7
(一)突出转型,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8
积极推进资源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8 着力培育非资源类优势产业,选准转型发展的突破点。................9 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工作,拓展转型发展的空间。.............10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10
(二)突出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10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0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11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11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11 确保农民收入翻番。.............................................12
(三)突出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1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12 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13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3
(四)突出生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绿色繁荣。.............14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14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14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1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5
(五)突出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15 加大改革力度。.................................................15 扩大对外开放。.................................................16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16
(六)突出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福祉。.................................................................16 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初衷和归宿。.16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17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7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17 扩大社会就业。.................................................18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8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8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9 一要以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19 二要以专业的品质做好工作。.......................................19 三要以完善的制度强化责任。.......................................20 四要以过硬的作风推进落实。.......................................20 五要以严格的自律树立形象。.......................................2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全市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异常严峻的发展形势,在中共晋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320亿元增加到730.5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总收入由“十五”末的61.7亿元增加到153.2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由“十五”末的20亿元增加到55.5亿元,年均增长22.2%。高平、泽州、阳城、沁水财政总收入均突破20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末的8911元增加到17353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593元增加到5899 元,年均增长10.4%;“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 倍。全省“十一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结果表明,我市发展水平全省第二,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地方煤矿由“十五”末的608座压减到129座,年产能规模由8188万吨增加到11230万吨,居全省第一。工业园区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电力、煤化工、冶炼铸造、煤层气产业稳步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呈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商贸物流、金融信 3 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全面免除农业税的基础上,支农资金逐年增加,种粮补贴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农田保持动态平衡,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畜牧、蚕桑、果品、蔬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推行。全面完成“五个全覆盖”工程,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四供八库”新水源工程初步建成。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3.8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和秸秆气,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框架拉大,建成区面积由39.77平方公里扩展到51.74平方公里。晋济、阳翼和西北环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平至陵川高速公路基本完工、高平至沁水高速完成前期工作。实施了66项城建重点工程,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启动了20个城中村改造和北石店片区城市化改造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率、管道燃气率、集中供水率、生活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备,品位不断提升。加快特色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城镇产业集聚、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04%,较“十五”末提高9.75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竣工完成,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5年的258天增加到354天,六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华宝钢城镇环境优秀奖”。两河治理工程、东南出入口景观绿化和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2%,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次赴香港、深圳招商引资,积极参加世博会、中博会、能博会等重大活动,设立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晋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民生事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部免除。投资13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18.4万平方米。加快构筑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覆盖城乡的住房、医疗、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统计、气象、档案、外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五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五五”普法教育全面完成。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行列。大力推进“平安晋城”建设,“六级六步”大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18件、政协提案1545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明显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设立市长热线,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晋城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的砥砺奋进,开创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崭新局面,奠定了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晋单位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晋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情的认识,提升了我们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十二五”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跨越的关系;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必须坚持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在更大的空间中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必须坚持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法,同步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必须坚持以富民强市为出发点,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市人民。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经济增长还没有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非煤产业比重小、层次低,远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格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大项目、新项目极其匮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慵懒心态普遍存在;部分干部能力不足、作风漂浮、不敢担当、无所作为,不能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正视不足,攻坚克难,奋发进取,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调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把晋城经济社会不断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高度!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的晋城充满了希望,“十二五”的晋城充满了危机。
从全国看,区域经济之间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发展时点上,东、中、西部将在越来越多的方面站在同一个发展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发展的有利契机。从我省看,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山西省获准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们拓展了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探索空间。从我市看,多年来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为我们积蓄了赶超发展的争先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全国、全省各地抢抓机遇的意识、争先发展的势头,给我们广大干部群众的状态、作风,素质、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开放的思维与自觉不够,已成为制约我们转型跨越的最大障碍。对“十二五”煤炭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估计不足,将构成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的最大威胁。千挑战,万挑战,最大的挑战是自我挑战。或者在机遇中崛起,或者在挑战中掉队。站在又一个五年规划的新起点,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作精神,只争朝夕,奋发有为,切实增强转型的危机感、切实增强跨越的使命感,奋力开创晋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突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建设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努力把晋城建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 7 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确保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达到15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确保实现总量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下降1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五年下降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着力推进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
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资源类传统产业,着力培育非资源类新兴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突破。
积极推进资源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煤炭产业是我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都将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基础。要深化重组整合,推进高标准矿井建设,构建安全、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十二五”期末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鼓励帮扶煤炭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助推晋煤集团发展成为亿吨规模的大型综合煤炭企业,支持晋城煤炭运销公司、兰花集团、阳泰集团、科兴集团等成为年产超千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抓好玉溪、东大等大型骨干矿井的建设工作。煤层气产业,要借助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与中央和省驻市企业合作,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开发。到2015年,全市地面年抽采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年液化能力达到9亿立方米,管输能力达到 40亿立方米,城乡煤层气普及率达到60%,矿井抽排瓦斯利用率达到70%以上,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集输和利用基地。煤化工产业,要积极推进化肥企业与煤炭企业的上下游重组整合,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和烯烃衍生产品,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电力产业,要全力推进沁水电厂、郑庄电厂、晋城—江苏±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设。鼓励发展热电联供项目,重点抓好阳城晋煤煤矸石热电、国投晋城热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鼓励高瓦斯矿井建设瓦斯发电站。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800万千瓦,其中瓦斯发电达到60万千瓦。
着力培育非资源类优势产业,选准转型发展的突破点。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抓好富士康A区和金匠新区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精密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富士康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相关产业的引进配套;积极发展LED、高性能陶瓷等新材料产品,推进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单晶硅多晶硅及电池组件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2%以上。装备制造业,要加快煤机制造资源整合,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重点发展瓦斯抑爆设备、高端液压支架、短臂采煤机等采煤装备系列产品;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配套件要形成以通用性和大批量生产为特征的专业化配套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冶金和铸造产业,加快冶金产业集约化发展,努力形成铸造产业集群。商贸物流业,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打造中原区域的购物首选地。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商贸企业落户晋城,积极发展商品零售批发业,建设区域性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和太行国际商品批发城。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和GDP中的比重提高到30%和12%。文化旅游业,要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业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旅游地产开发互动发展,以商贸物流带动文化旅游大发展。培育沁河古堡、太行云顶、城郊休闲、蟒河山水、历山生态、丹河文化六个配套成型的龙头“景区”,建立旅游集散、购物、会展、演艺、接待五大要素中心。实施广告推广、节庆烘托、网络营销等策略,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力 度,扩大市场覆盖面。积极开发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
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工作,拓展转型发展的空间。要以超常之举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建立项目建设的创意策划储备机制,设立“创意策划晋城”奖励基金,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产业策划团队,在更大的范围谋划晋城、设计晋城、发展晋城。要围绕对接富士康策划项目,围绕对接上海策划项目,围绕对接华润集团策划项目,围绕对接国家、省驻市大企业策划项目,围绕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策划项目。市、县两级发改、经信、农业、商务等部门要落实项目策划责任制,围绕自身业务,创意策划大项目,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推进机制。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理顺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落实园区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指标,规范园区建设模式,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方向,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创新园区配套服务政策。要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密度,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循环发展。创新集群化招商模式,实行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要加强园区主导产业与该产业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沟通,跟踪研究园区主导产业的行业动态。
(二)突出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工业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蚕桑、蔬菜、中药材、干鲜果、小杂粮六大特色农业发展。制定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集聚多种生产要素,建设特色种植和养殖板块。加快发展畜牧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扶持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00个以上。加快建立以公益性服务体系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服务模式,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新建一批蓄、引、提工程,扎实推进固县河供水、杜河调水、小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丹河、沁河两大河流的河道治理和生态景观化打造。“十二五”末,建立起以张峰水库供水工程为龙头、覆盖全市城乡的稳定可靠、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井”字型大水网,使全市年供水能力从4.87亿立方米增加到6.97亿立方米,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涵养地下水源,确保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和农田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完善和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巩固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结对帮扶力度,突出片区开发、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推进扶贫纵深化。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2011年完成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三个全覆盖,比省要求提前一年。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供排水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引导和支持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适用宜居住房。因地制宜发展沼气、秸秆气、煤层气、小水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确保农民收入翻番。这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再造一个新晋城的核心指标。要全面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和返乡创业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并重,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要建立倒推倒逼机制,对农民收入构成的四个要素逐级逐项分解、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严格考核,确保“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各市前列。
(三)突出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的特色城镇化战略,形成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区际道路建设,构筑“两环四射六横七纵”的城市路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成晋城至高平、晋城至阳城两条一级公路和主城区至北石店、金村、南村快速通道。要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四个县城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快沁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加强与中原城市群的交流和融入,积极参与晋东南城镇群建设。按照“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抓好主城区、北石店、金村、南村、巴公和高都六个功能区建设。
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紧紧围绕“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城市定位,加快城市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是统筹考虑供水、排水、供气、通讯等,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要加强水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城市水域面积,让人们走近水、亲近水、感受水。把水系建设与城市生态景观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新片区的改造、新产业的 12 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重点推进沁河流域、丹河流域、环城高速周边等片区的特色城镇化建设。特别要依托资源、产业和生态优势,建设沁河流域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一同推进样板区。按照全省“百镇建设工程”的要求,抓好14个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镇建设。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7%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全市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差异竞争,以集群化的理念培育壮大一到两个非煤主导产业。开发区要围绕与富士康产品配套,纵向延伸链条,发展电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依托金鼎煤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城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自然环境优势,努力建设山西南部和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泽州县要依托铸造业的传统和规模优势,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铸造业集散地。大力发展汽车和机械配件产业集群。高平市要以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基础,集群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阳城县要重点发展建筑陶瓷和蚕桑产业,打造“北方的佛山”、建设“北方地区茧丝一体化生产强县”。陵川县要发挥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沁水县要依托水资源优势,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太原至郑州客运专线(晋城至焦作段)、嘉南铁路、大宁铁路专用线扩建、北留周村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晋煤集团矿区西区集煤站和亿欣铁路专用线建设。建成高平至陵川、高平至沁水、阳城至济源、阳城至安泽高速公路,完成阳城至垣曲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晋高、晋阳、环城高速至高沁高速连接线、环城高速至晋济高速连接线等一级公路。电网建设,要建成晋城、阳城北和晋城东三座500千伏站,优化和加强220千伏电网,完善和改造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加快老旧设备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们提出要建设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这是未来的目标,更是我们今天的脚步。“方便”,就是要让城市为人服务,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要服务市民的需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处处感到便捷便利、称心如意。“温馨”,就是一种和谐、安全、亲和的文化氛围,带给人以发自心底的认同感、家园感和归属感。“开放”,既是经济社会的内在品质,又是城市中的人兼容并蓄的包容心态和进取向外的精神风貌。“现代”,是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品位与格调,意味着效率、节奏、活力、秩序。方便、温馨的城市就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开放、现代的城市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只有既宜居又有活力的城市,才是一个幸福的城市。让我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这样一个美丽和谐、生机勃勃的家园!
(四)突出生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绿色繁荣。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管理、技术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工业、建筑、公共机构和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完善节能监测和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对耗能大户的监控。加强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禁止新上高耗能项目。依法关闭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控制新建“两高一资”项目。进一步加大全市电力、冶铸、建材、化工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全面实施大气污染联席防控机制,加强烟尘、粉尘排放总量控制,建立以减少机动车排放为重点的城市氮氧化物防治体系。全力抓好水污染治理,加大对煤炭、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废水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市、县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中水回用率。确保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 完成省定控制目标。全面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好转。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推进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为主的山上治本工程和以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城市绿化、厂矿企业绿化、村庄绿化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为主的身边增绿工程。着力抓好人口集中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让城乡居民都能直接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要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城市等系列活动,倡导生态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重点抓好“一带、两河、三山、五环、十园、千村”重点区域的绿化。加强丹河、沁河、芦苇河、获泽河、西小河沿线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以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领域,在产业内循环、产业间循环、废物再生利用、区域间循环四个层面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要发展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和节能环保服务、环保装备、环保产品,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产业发展模式和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突出创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把招商引资摆在事关全局的位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各类 中小金融机构。要创新投资模式,引进专业性的资本经营团队,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工具,整合盘活民间资金,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力度,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上市,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
扩大对外开放。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让开放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让开放成为我们的工作方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资源换市场、技术、资金、项目。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来投资质量。要重点实施好“对接上海,融入中原”战略。积极开展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流合作,通过高层对接、部门对接、企业对接、中介对接,使上海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一块熟地;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推进与中原经济区的务实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友好城市和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才、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服务晋城发展。加大城市形象推广宣传力度,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重点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鼓励全民创业,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劳动价值、尊重民营经济社会价值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工商联、侨联、对台办等机构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六)突出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初衷和归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也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在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 福指数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义务教育逐步向两头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市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着力解决主城区中小学班容量过大的问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后备劳动力。加快晋城学院建设进度,结合我市产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为我市产业升级培育高层次的科研、管理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消化、吸收、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人才工作。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提高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晋城大医院建设,切实提高我市医疗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健康晋城”建设。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大剧院、网球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科技馆建设,提升博物馆、体育馆、文体宫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37%左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扩大社会就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初步建立起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解和监察的劳动关系调整新机制,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立足保障基本需求、推动合理消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和管理,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报告和通报工作,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管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加强“法治晋城”建设,整合强化“六级六步”大调解和信访工作,开展平安社区单位创建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根本好转转变。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力发展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和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统计、档案、外事、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各位代表,上述六方面的工作,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晋城发展的战略要求,承载着全市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显著改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新晋城,一定会矗立在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完成“十二五”的各项任务,实现再建一个新晋城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要以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要学习新知识,开拓新境界,增强开放的自信,提高开放的素质,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内谋划晋城。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履职能力和决策水平。要注重国家政策的学习,提高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用足政策、用活政策的水平;注重社会管理知识、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学习,提高解决社会复杂矛盾的水平;注重现代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研判国际国内科技和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水平;特别要加强操作性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市场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改革发展难题的水平。
二要以专业的品质做好工作。要大力提倡创造性、创新性、创意性工作,用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使每一项工 作都具有专业化品质和一流水准。要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敢于担当。要加强顶层设计,对重要事项都要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进行专业化论证。不仅要做好眼前的工作,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基础性的工作;不仅要把好事做好,而且要把好事做大;不仅要让百姓今天称赞,更要让百姓明天敬重。
三要以完善的制度强化责任。责任是对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也是对人生义务的承接与担当。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要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健全完善各类工作责任制。加强行政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行政监察、政府督查、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督查落实机制,严格考核,赏罚分明。
四要以过硬的作风推进落实。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战略家、设计师,又要当好战术家、工程师。克服只在指标思路上谋划工作,只在会议文件上落实任务的漂浮作风。要对事业充满热情,对人民充满深情,对工作充满激情,提高干部队伍的公信力、执行力、战斗力。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激情看干劲,比创新看方法,比作风看落实,比一流看成绩。棘手的事尽自己最大努力,出手的事体现自己最高水平。推进重点工作要坚持“三只看三不听”,即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
五要以严格的自律树立形象。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改革发展措施全面落实。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廉政准则》及其《实施办法》,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对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把更多的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4月份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八次会议上,对今年的工作已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速度较快、效益提高、质量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将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精彩开局。
各位代表,新的航程已经开启,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中共晋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晋城建设成为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学习十六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在我县第十次次党代会报告中,张海健书记强调:“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制度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从我做起,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为共建美好岐山出一分力,以下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事物,克服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性;同时,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抵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免疫力,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二、加强学习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工作上的精神动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注意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并时时刻刻以党员的纪律、党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和个人生活作风,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要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财务、文书处理、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四、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五、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调理好精神状态,积极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和领导安排的工作;尽力将每一个工作完成得最好,切实做到爱岗敬业。
六、开拓创新,争强当先。树立牢固的大胆工作的思想,积极创新,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强当先。
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带头树立和实践共产主义文明新风,做实践社会公德的模范;树立牢固的艰苦奋斗的思想,即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努力探索、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自我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保持廉洁自律、生活俭朴、厉行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