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所畏惧的留恋——读《青春祭》有感
无所畏惧的留恋——读《青春祭》有感
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有很长时间拒绝写文字了。不是因为太忙碌,也不是因为思维停滞。而是无从下手。
我们,一大群人,面对着轰然而去的所谓青葱茏岁月时,呆望着,惊愕着,挫败着,无力着,疼痛着。那是不想就此相别的遗憾,还是不可言明的怀念?
一直发生,一直回忆。这是人生的循环。这是一个劫。
也曾想着,不可控制地想着。我要去寻找,在我认真的宣泄时,在我热烈的无知时,它们究竟去了哪里?我尝试每一个角落找寻它们的身影。哪怕是残留,哪怕是痕迹,哪怕是斑驳,哪怕是虚妄。
有人说,当你身边的人都以各种理由离你而去之后,你会发现,世界什么都没少,仅是少了你自己。世界上的人,一个走了,可能会有两个三个来替补。少了的是你自己,心肝都被挖了去,而且永远不会走出来。
它们到底溜走了,是冯虚御风而去?是羽化登仙而飞?唯独留下了我们,失去了曾经的我们,在若大的世间,从此遗世而独立。
是这样的吗?是永远都不再找个机会回来看我们了吗?
不是这样子的,一定不是的,我觉得它们肯定在哪个地方,似我们看待过去那样看待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又何常不是为了它们而活?
妈妈也有说过,像文人那样说过,眼泪都是往下流的,当你倒着的时侯,眼泪就流不出来了。
而我要说,要是所有的岁月都倒回来的话,我就不流眼泪了。
在这种困惑中,有人告诉你,你可以再看看它们,你一定会高兴的不得了,温暖地不得了。就仿佛跑过去拥抱你久违的亲人那样,恨不得抱起来转几圈,再前后左右摸摸。仿佛真得一切就如从前。
那天,九州华夏给了我这样地惊喜。他说他写了一部散文式小说。我没有激动,也不沉静。是一种带着默契的期盼和祝福。谢谢你,九州。让我有机会和它们重逢。九州的小说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写了。我知道,我们是一样的人。他在用心地把日子写进文字里去,我在用心地从文字里读出日子来。就这样,就可以活好久。
写一篇文字,尤其是一部漫长的小说,我深知它需要耗费多少心血,甚至是自我封闭的孤独和难以隐忍的不安。
现在,完成了。是欣喜的吧,是挥汗如雨的畅快吧。
于我,是欣慰,是扶助,是回顾,亦是感动。
当他邀我为这部小说写些什么的时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本已准备为它写点什么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为我,为大家的年轻做辑告别呢?
小说里的人物就是生活了的,天生的明媚青春,理想,追求……天生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冲击,他是充满感情的又是理性的,天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真实,那又何尝不是曾经的我们。你可以在任何一个人的那里找到。是千千万万的每一个我和你。看它们,像看黑白照片般,退去了当初的色彩和陷入,却更加真实生动。像看一次盛大的日落,你会带着一些温热,进入接下来的黑夜,不远处的黎明,以后一天一天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回忆是幸福的。那么,就让我们再一次甘愿善待它们,再一次真诚看重它们。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读小说,请继续往下看吧,所有的年轻故事,你逝去的从前,都在里面,里面等你,等你相见!
第二篇: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
带大一军训之余,读了王佐良翻译的《青春》,这篇散文诗是塞缪尔•厄尔曼在年逾70之作,作者虽已花甲,字里行间却流露着对青春的诠释—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何谓青春?文章已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启发:青春并不是以年岁的多少,面貌的好坏去衡量的,青春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品质,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自信的心境的结合体。青春就是生机和活力,青春就是信心和勇气,青春就是前进的动力。人生贵在有希望,对于烈日下的农夫来说,丰收是他们无限的希望;对于莘莘学于来说,成绩是他最美的希望;对于科学家来说,研究成果是其最大的希望。成事都是由一次次的失败转到希望,它不仅可以创造奇迹,还能美化人生。我们的青春就像树林里的小鸟,树林里因为有了小鸟才显得生机盎然,我们的青春就像蓬勃生长年绿叶,红花因为绿叶扶持,才显得多彩而美丽。我们只有用青春播下希望,未来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就青春永驻、风华长存”。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不断地感知生命的美好、看到生活的希望,发现身边触手可掬的欢乐,能够从挫折中有勇气重新站起来,从失败中冷静总结教训,不断修正生命的航标,你的生命就一定会“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命运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生命之树如不在风雨中经受洗礼,又怎么能够茁壮成长呢?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够长成参天,但每一棵树都必将会拥有一片绿荫,只要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只要把枝努力地伸向蓝天,“竖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不让锐气被冰雪覆盖”,生命就一定会多姿多彩,天空就一定会湛蓝无垠!1
对我来说,作为一个光荣的国防生,我读懂了青春,青春是心境的源泉;是推人奋进的动力;是永葆年轻的毅力,而不仅仅是年龄,我们要把握转眼即逝的青春,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为将来的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去奉献自己炽热的青春给自己的祖**亲。
此次军训是我第一次体验当一名教官,我体会到了带好一个连队,发挥出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从中,从这个集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训练连队的好坏直接影响我的心情,给我带来了很多压力。与连队共荣辱,我知道了一个团结的集体,他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而带出优秀连队就是我的理想,他给了我动力,所以我不辞疲倦。
对大多数人来说,让我们以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自信的心境走进这个有歌、有笑、有泪如诗如画的世界,去拥抱黎明,拥抱阳光,拥抱青春,拥抱希望,共同体验这段美丽的人生历程吧!
第三篇: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
孙集二中九年级(5)班刘艺萍
辅导教师:董爱亮
读《青春》有感
不做第二个韩寒,但要有韩寒的思想。——题记
韩寒的《青春》,旧文新书,无奈还是喜欢。“一如既往”,像一般读后感一样介绍作者,我这篇也不例外。要说起韩寒我可是他的铁杆书迷,像什么《三重门》、《光荣日》,还有好多我都已经囫囵吞枣般的看过了。我看得较多的是韩寒的小说,第一次接触到他的杂文,却给我意外的收获,韩寒的犀利语言,这也许在没看他的这本书之前早已熟悉了。
“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这是最真的社会现实,想想也真是这样。也许这就句话就单方面了,试问:谁说心理辅导就没有用?在如此大的生活压力下,现在的心理医生是如此吃香的职业。在这个时节这个年代,你要是不得个忧郁症什么的,都不敢跟朋友打招呼!这是一部电影中的一句话,至少我认为很有道理,每一件事物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而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被有钱人所笼罩的社会里,而我们又该怎样做?只是消极的面对还是无情的批判。
这本书中一点也不励志,而给我们最多的就是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我们生活的小宇宙里,外面早有父母为我们罩好的天然屏障,《青春》的内容一点也不青春,一点也不潇洒。在被美化的“青春雨季花季”里,有谁在乎过自己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弱智的教育中流
逝,回忆起来只有残渣余孽。人如同蜗牛,生下来,就背上了重重的壳,开始壳里放着课本,后来壳里放着工作,再后来......可是谁又敢说青春就是人生桌上的的一套杯具。
韩寒浅显易懂的文字,让我们的疑问更加明显:我们的路在那里?他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评价,我们是否该接受,接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对这个社会种种公事的关注,以及重大事件和活动的精辟言论,有人已经把他与鲁迅相提并论,对这个时代而言。韩寒的书保持了最原始的味道,没有把它商业化,拥有自己的原则。从这本书的感悟中,无处不在存在着韩寒那思想的影子,更值得学习的是韩寒老师对这个社会冷静、独立的思考,以及深刻、清醒的认识。过有鲁迅,现在也许是韩寒,而未来,尽管这本书和作者传递给我们冷漠和残酷,但未来的路,未来的希望在我们手中。宁愿跌倒一百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
第四篇: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
难得写完了暑假作业有一天清闲,我就拿出了在柳市书城买的一本韩寒的《青春》。
初看这本书,他并没有什么特别,没有色彩没有插图,只是用白纸来衬出那些黑字。难免看得有些心烦意乱。但我还是把它看完了,后来才发现它是一本挺奇特的书,为我的人生展向新的视角。一个80后的青年偶像作家,虽然没有余秋雨柏杨鲁迅古龙金庸那样的深刻思维,积淀的也不够,不过居然有这等才气,这等见解,不愧是大作家韩寒,中国的灵魂作家!
末尾一篇,是写韩寒母校的。就算母校是一个恶毒的“后妈”,在镀上岁月的金光后,也会找到妈妈的温暖的。记得那次回到母校,看见一年级的有几个学弟学妹上课不认真,让老师惩罚了,想想自己和以前的那些好友,哪个没有给老师批评过,大家还不是左耳进右耳出的。但老师有时,又会把批评换成思想教育,虽有温暖,但还不如那些话来得干脆。老师打你骂你,说来说去,只有一个理由——为了你好。我们听惯了那些“恶毒”的语言,偶尔听到老师讲一些感人肺腑的话,就有一种想要泪流满面的冲动。
老师总是叫我们看到名言警句,要用笔划出来。我拿着笔,在书上又圈又划,关灯合书,一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忘的总是比记的快。好像在那里看到过,说我们是一个健忘的名族。说的很有道理,不是故意要忘记,而是真的忘记了。就像《青春》,今天我看了我可能还记得住,但几周后就不一定了,翻开时再看一次,还会觉得很新鲜。现在我还不能看懂书中的那些深刻道理,但我看到了那些不一样的青春。
青春,多么诱人的一个词啊!可惜,那辆校车上死去的18个小孩,再也没有了他们的青春。青春对有些人来说是很失望的,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那些美好就转瞬即逝了。刚步入青春的我,还没有那种深刻的体会,而我希望我的青春是美好和值得憧憬的。
第五篇:留恋母校,记忆青春
留恋母校,记忆青春
——初三毕业季
我们的毕业季 三年前,我们还是孩子,未熟知身边的一切,好奇地观望这个世界。
三年后,不再是个孩子,习惯了身边的一切,却要面对不想面对的离别。
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向零逼近,除了学习的紧张,还有被毕业染上的一丝伤感。以前总觉得三年很长,只是因为我们才刚刚站上起点,而如今,我们已临近终点,只能回望逝去的岁月。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记忆中我们青涩的脸 可还记得那年初秋,我们带着还未消去稚嫩的脸庞踏入即将伴我们三年的校园。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面对台下同样稚嫩的脸庞说:“大家好,我叫××ׄ„”就这样,我们的生命开始交错,一起没心没肺地笑,一起无所顾忌地闹,一起顶着炎日流汗,有人喊苦喊累却绝不会退出,因为,命运开始将我们连成一体。没有谁去想以后,只是沉浸在当时的笑声中。
第一次见面看你不太顺眼,谁知道后来关系那么密切
可还记得相识的第二年,我们已经熟络起来,可时光不允许我们再这样少不识愁,年少轻狂,我们要并肩迎接第一个挑战——生地会考。天气开始变得燥热,只有头顶的几台风扇在嗡嗡转动,难免会被热得汗流浃背,但我们仍毫不松懈,尽最大的努力将知识反复映入脑海。还有伴我们一路走来的老师,为我们倾注了一切,同样付出了汗水。苦又怎样,累又怎样,至少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一同奋斗,一同分担。真的很想永远在一起,不离不弃,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一个也不能少。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我们有三年的曾经
可还记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我总在想,毕业,会不会意味着离别?也许是因为所谓的缘分,我们聚集在一起。又或许是都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聚集在一起,所以渐渐地,我们有了各自的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身影。奋斗完了,努力过了,剩下的便是初中最后一次考试,而这次考试,却足以让我们各奔东西,曾经一个都不能少的整体是否也会消失无踪迹?我们在一起的这三年,经历了太多太多,以至于我无法用华丽的笔墨渲染这点点滴滴,以至于我不能用双手逐个拾起散落在校园里的足迹,只能把这些映在脑海里,不多不少,仅仅三年,但一定要刻骨铭心。
我多么希望某个早晨醒来,发现我们只是做了一个长达三年的梦,那时,没心没肺的笑容还在,那时,我们还在,三年还在。可惜,一切都不是一场梦,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深深刻入骨髓的流年。
所以,无论如何,要记得挥手暂别,真的,只是暂别。
所以,这是独独的,属于我们的毕业季,记住,谁都不许掉眼泪。(192班 龙思妤)
青春在潜滋暗长 六月,如期而至。三年岁月,只留下斑驳的记忆,温暖如初。
梦想起航,青春注定不平凡。曾经的每天下午,我和好友一起漫步于人工湖边,畅谈理想,遐想未来,那是我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刻。后来,我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作业越来越多,那条曾经熟悉的小路渐渐陌生了。拂堤细柳依旧随风飘荡,小路上仍旧传来欢声笑语,只是我们不能驻足,因为只有不断向前,才能看清梦想的方向,我们唯恐怠慢了时间,只为赴一场青春的约定。
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或许我们永远都追不上时光的脚步。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一刚开学第一周,班主任对我们说:“初中三年很短暂,要学会珍惜。”当时的我正经受着军训之苦,只觉五天军训如此漫长,更何况三年!如今再回想起三年前老师的那一番话,却是记忆犹新。曾经的我很期待初三充实的生活,进入初三以后却开始怀念往日的悠闲时光,但岁月无法逆流,回忆如同月光,握得太紧就变成黑暗。我想,青春不该是一个怀旧伤今的季节,美好的回忆应当被珍藏,但有梦想的人不会被回忆绊住前进的脚步。所以我希望在这短暂的季节,珍惜每一寸光阴,为梦想而奋斗。即使追不上时光的脚步,也不应轻言放弃,我们的青春由自己书写。
青春如同藤蔓,在彷徨的季节里潜滋暗长。我们在三年前的夏日与青春不期而遇,这个夏日,我们又将踏上新的旅途。终有一天,我们会渐行渐远,但我会将青春的名字刻进记忆,铭记这些青春过往。(187班 刘点)
Farewell,船山 漫步在熟悉的林荫小道,曾经沁人心脾的一草一木如今却刺痛着我的心。树木还是原来的树木,白云还是原来的白云,等闲变却故人心,曾经无忧的时光转眼间化为回忆。
三年那么长,长到我们以为毕业遥遥无期;三年那么短,短到我们即将各奔东西。Farewell,这个陌生的词语却成了当下最好的诠释,船山啊,难道我就要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你,如同我从未来过?
不!内心反驳的声音使我踏上了寻觅的道路。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教室。这里承载了多少欢笑和泪水啊。缘,妙不可言,牵引着六十多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人聚在一起。在这里,我看到我们在课堂上的古灵精怪让老师哭笑不得,我看到我们在生地会考时的拼搏奋进,放飞梦想;我看到我们在体育中考时的团结一致,互相呐喊。青春飞扬间,六十多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操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依稀记得初一时意气风发的我们在方阵队比赛时,脸上涂着的颜料,和那气球与饮料瓶交织出一道奇特的风景,“船山船山,猛虎下山!”的口号响彻全场,那摆出的“CS”队形至今仍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此刻回忆这些,内心不觉莞尔。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寝室。这里是我们温馨的小窝,我不会忘记这里的那一群有爱的姐妹们。嘿!可曾记得我们每天下午乐此不疲的水位之战?可曾记得圣地会考时,我们在寝室里没心没肺放肆歌唱?可曾记得我们玩三国杀时,总有人叫嚷着“昏君,昏君啊”自己却是不折不扣的反贼?有你们的三年,是我路过的最美的时光。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校门口。蓦然回首,原来有这么多我存在过的痕迹。眼眶有些湿润,我却笑得欢唱,终于释然。再见,不是再也不见,而是为了下个路口的重逢。
那段时光青涩而懵懂,那段时光纷乱而张扬,那段时光忽而纯白似雪,忽而压抑黑暗——那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的初中时光。Farewell,亲爱的船山,farewell,我的初中时光。(192班 刘雨琪)
永久珍藏的记忆 走在雨后宁静清幽的蜿蜒小道上,身旁的栀子花又白了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味和雨后的清凉,远方的夕阳带着最后一丝红霞悄然离开,只留下一抹淡淡的离愁。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走过了三个年头。
犹记得,三年前的我一身稚气地踏入初中的大门,我们远远地望着彼此。从此,不离不弃,形影相随。
我们相伴走在清幽小道上看花开花落;我们一同躺在绿水清池畔看云卷云舒;我们一起坐在绿草繁华旁看雁过留痕。我曾在你宽广的胸膛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也曾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有滋有味地品味生活。
我考试失意时,你送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我生活迷茫时,你送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向;我困苦懦弱时,你送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骨。
而今岁月如梭,三年的时光从指间悄然流逝,未留下一丝痕迹。我们相伴相知三年,却终要分别。
当往日聒噪的知了识趣地把声音放低,当从前活泼的鸟儿安静地在树梢上伫立。这一刻,我才恍然,这个火热的季节注定要用来离别。
再也不能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再也不能聆听树丛里小鸟的歌唱,再也不能与恩师们探讨人生哲理,再也不能与同窗好友畅谈生活与理想。
人生便是如此,当我们拥有时只是一味索取,当我们面临失去时才会想到珍惜二字。多想将时光的沙漏倒转,再回到我们相遇的起点。而今,我却只能无力地靠在长椅上,享受着最后的温暖。
别了,船山。别了,我的母校。你将是我放在青春纪念册中,永久珍藏着的那永不褪色的一页。(187班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