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课内比教学的征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对于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课后的交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老师。他们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 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各具匠心的景象。更体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比武活动。我所上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经过自己精心的设计,我自我感觉成功,并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直奔中心,以疑促读。
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结构简单朴实,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板块,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二、抓关键词,领悟感情。
1、“他挖了8小时,„„”中,我抓住“挖”,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父亲除了“挖”还要做哪些事。学生很轻易就说出了“搬、扒、刨、推”等动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的艰难、艰辛。
2、“颤抖”父亲为什么会颤抖?学生比较容易地说出了“因激动而颤抖”“因疲劳而颤抖”但学生很没有体会到父亲此时急切的心情。我让学生找到文中的这句话“一个安全的出口„„”我马上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儿根本就不安全,父亲急切地想尽快救儿子脱离险境,所以声音会“颤抖”。
3、“幸福”是什么让父子俩如此幸福?(爱、承诺、信任、亲情)再让学生们幸福地读一次,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这一主题,起到了升华主题的效果。
三、巧妙引读,读中悟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句子,在读中去品味、去感受、去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所包含的感情,我精心设计了3处引读。
1、在其他人阻挡父亲挖掘时,父亲看似简单相似的三句问话,却蕴藏着不同的内心世界(恳求—焦急—发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急,甚至失常,所以说话的语气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通过点拨、引读,学生们走进了文本,和文本进行了对话,进一步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多次回应引读重点句“他挖了8小时,„„”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在挖掘时的艰难、艰辛,时间的漫长,以至于最后伤痕累累。
3、在学生体会到“无论什么时候,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一句父亲的承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时,就这个句子我设置了三次引读。这三次引读刚好与课后习题结合起来。
四、读中想象,超越文本
在学生读懂了“他挖了8小时,„„”这一句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当学生描述自己的想象不尽如人意时,我适时加以点拨:可以加上父亲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这样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了,其中余楚楚描述的画面令全班惊叹,也让听课的老师们点头赞许。在体会儿子的勇敢、了不起时,我让学生闭目想象,通过我的描述,把学生带入到阿曼达所处的废墟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如此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
五、巧妙拓展,激发感情。
对于语文教学,我感觉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当学生体会到父亲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所表现出来伟大无私的父爱时,我结合汶川大地震,出示了4幅催人泪下的图片(1、跪寻儿子
2、背儿子回家
3、陪儿子治疗
4、手机短信)凄惨、悲凉的背景音乐响起来,再加上我动情的旁白(后来声音颤抖,哽咽着几乎说不出话来),当时感人的情景不但感染了全班同学(好多学生的眼睛红红的),还感染了听课的评委、老师(当时,好几位老师在擦眼泪,下课后还有老师在擦眼泪)。我想这一切都是真情的流露,感情被调动起来了,被激发出来了,“父爱”这一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在结束时,我向学生推荐了一篇也是表现伟大父爱的文章《父爱没有力学》,让他们课后去读一读,达到“教一篇,带一篇”的目的。
六、分角色读,走进文本。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作为老师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只有大量地阅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
麦市小学吴兴国
2011-11-26 3
第二篇: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比中强身
比中赶超
云梦城关二小
彭兴
秋天果实成熟的季节,桂花初绽的季节,城关二小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也慢慢展开帷幕。小小的三尺讲台,见证了老师们的智慧和汗水。一节节别具匠心的课堂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作为一名组织者、参与者,我深入到课内比教学活动之中,听老师们的课,犹如感受甘露润心田的美好滋味。他们的课,没有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平舌翘舌、轻声儿化一个都不放过;没有矫揉造作的“花架子”,平凡扎实的教学手法让学生牢牢掌握课堂知识;更没有比武大练兵的气势,用最真实最朴实的教态呈现课堂的和谐。课堂气氛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们激情四色,刚刚还是沉醉在泉水叮咚般地诵读中,忽而被汹涌澎湃的浪潮声惊醒……仿佛自己不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听课老师,而是一名置身课堂的学生,让我感觉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真想让时间倒流,想让时间定格在课堂上,尽情享受老师们的课给我带来的意外收获。
王景老师上的《牧童》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 “ 理解、积累、转化、运用 ” 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王景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了一堂有效的课堂。
在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画家时,王老师把后面的资料信息设计成了“比一比谁是记忆大王”游戏,一下子学生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王老师的开头真的是动了一番脑筋。学生不仅在游戏中了解了这些画家擅长画什么,还在学生学习兴奋状态中进入课题,沟起学生学文的欲望。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教材资源之一,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作文构思,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又能开发学生智力,诱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王老师在执教这篇文章时,就引导学生:看到课题你的脑中冒出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1)画家是谁?他画了什么?画得怎么样?(2)画家和牧童之间有什么故事?问题一提出,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上来了,急于知道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王老师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整节课下来,王老师讲解的并不多,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引领,充分地让学生读课文,找语句,悟情感,放手让学生去理解、感悟文章内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不同的意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不正是一堂优质课所需要的吗?我相信,在这节课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容量是大的惊人的,而学生的举动也给王老师带来了惊喜,他们之间的配合同时也给我们听课老师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赞美老师的诗句多不胜数,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些被繁华的物质所淹没。但我仍被云梦城关二小的老师们用右手书写自己爱的课堂,左手紧握自己爱的学生的行为深深感动着。经过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我更加坚信我要跟老师们一样,执着在教育事业上。
第三篇: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卢圣爱
今秋开学伊始,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剧目——“课内比教学”缓缓拉开了序幕。我的心也随着这大幕的开启而悬了起来,因为我也即将成为“课内比教学”“节目”的导演兼演员,我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难以构建和谐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我担心难以胜任。
课内比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好在从高年级开始。通过课前的教师个人准备,然后集体备课,并在集体备课会上说课,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对原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教学。我先后听了好几位数学老师的课,深深感到课内比教学为我们搭建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时空场所,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法指导创新的缕缕气息,是寻求高效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有了前几位老师的“指引”,我似乎不那么紧张了。轮到我“比”的时候,我几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做准备,精心备课,写教案,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对教案作了认真的修改,并在心中对教学过程作了多次“预演”。“节目”开始了,望着台下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我的心中掠过一丝颤抖,但随即平静下来,按照我既定的教学过程开始了。我气定神闲,饱满而激动地激发兴趣,学生也很“给力”,非常配合我的“导演”。整个过程让我忘情地徜徉在与学生的快乐交流中,学生也仿佛找回了久违的欢乐。
三个月来,戴家场镇中心学校“课内比教学”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我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听课、评课、讲课、说课等活动,一方面大开了眼界,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如此妙不可言,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怎样教学才能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另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课堂上老师春分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
第四篇: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课内比教学”宛如朵朵花儿绽放在雷集小学的课堂上,一只只百灵鸟和黄莺在婉转地歌唱:中老年教师讲随堂课,领导和优秀教师讲示范课,青年教师讲竞赛课,全员参与,轰轰烈烈地开展。自己随堂看课、听课﹑评课﹑讲课,受益匪浅。感受了甘露润心田的美好滋味。我感谢这次活动,它使我享受了一顿豪华丰盛的视听盛宴。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感受颇多,略谈几点体会。
一、比教学让我学习
听课,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比如李东成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十分注重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通过对话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更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体现了“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他这种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
再比如陈玉香老师执教的《白鹅》让我感受了语文课的魅力,她为我们大家演绎了一堂充满生命灵魂的课。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我认为语文是诗意的展呈,是智慧,是情感的展呈。语文教学也应是诗意,智慧,情感的延续。
还有李莉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让我看到了年轻老师的成长;孙良老师丰富的教具学具让我感受到数学课的乐趣;王振义老师课堂问题的随机应变让我学到了教学的机智„„总之,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二、比教学促我成长
在比教学活动中,我的胸中始终涌动着一股参与的热情,积极参与讲课、说课、评课。在讲课活动中,为了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我不仅认真阅读了教材、教参、新课标,还上网参考了许多的资料,并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摸底,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电脑上,教案写了删,删了写,制作课件改了又改,一份设计,让我家案头的台灯常常要亮到深夜,在充分准备后,我从容迈进课堂,课堂上,我似乎成了一名统率千军的将军,觉得自己能掌控教材、掌控学生,在讲解与点拨中,游刃有度;又似乎成了学生的一位好朋友,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听课的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课件的制作。老师们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得更好。在说课活动中,紧张的气氛油然而生,为了写好说课稿,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同课异构的形式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深挖教材的重要性,以后要对教材多钻研、多理解。在观课活动中,为了向同行学习,每天的时间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在议课环节中,为了给同事提出中肯的建议,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向多个同事请教。时间虽然被忙碌与紧张填满,但我却倍感充实。
比教学活动如绚丽的舞台,让我在三尺讲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暗夜的灯塔,让我在荆棘丛林寻觅理想的芳草;如久旱的甘霖,让我在教学园地汲取丰富的滋养。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它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因为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研究的重视。感谢老师们给我的帮助,我将沿着把握基础与创新,把握好传统与时尚这一主导思想隧道穿越时空。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教师们互相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们展示风采的舞台,是青年教师们成长的擂台。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讲课,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我将以同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用自己的诗情,才情铸造一道道浪漫的教学风景线,让学生快乐地徜徉于我们的课堂中。
第五篇:我与课内比教学(征文)
我与课内比教学
青曲中学 蒙兴伟
“课外访万家,课内比教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也积极参与了全省组织的这项活动,在备课时,我充分准备了教学预设,分教研组在我校进行了教学活动展示。
在我校比教学活动中,我展示的是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内容:北方与南方地区。
这节内容看似简单,但在这堂课里也暴露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我的反思如下:
一、有效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在我展示的这节课中,我的导入是不很成功的,经过我的深思,我认为,可以用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图片来导入,效果会更好。任何一节课的导入要讲求有效性,这才符合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要有实际效果。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本中的活动题。学生完成得效果很好,并且学习得很轻松,时间也很宽松,如果有难度,老师再适当进行点拨,课堂就更加完美了。学生这样自主学习才会有实效性,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本教育的好处。
三、要进行分层教学。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知识点积累„„不同,那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就不尽相同,这样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就要多方面的关注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进行运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要有重点。即使是在很简单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有明确的重难点,这样,学生才会有目地的进行学习。
五、板书要简明扼要。板书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一个缩影,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反映本节课的重点核心问题,使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鲜明。
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一节课知识,课本只是我们教学的蓝本工具,我们要用教材教,使这类知识的到掌握并很好的运用,而不仅仅是教教材。课堂教学,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对知识的灌输。如果只是对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就不可能在其他的不同课堂中就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如果是这样,教师就会成为真正的“教书匠”而不是只是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授者。因此,方法的指导更应该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所关注的焦点。
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发现了自己在常规教学中的不足。在学生学习中,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充分的实践与思维碰撞中,我产生了教学上的灵感。我相信在比教学活动的带动下,在我积极参与中,我会成长得更快,我的专业水平会提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