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民日报推出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社论文章。《新闻联播》、新华社、各地党报都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密集的报道,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我通过学习相关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深有体会。
“四个全面”的思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对新情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不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楚、内在逻辑更加周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 提法新。“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正是报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以“中国梦”开篇,布局内政外交,着眼长治久安,转作风、反腐败,抓改革、促转型,严党纪、正自身,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付诸实践,推动了经济转型,加快了改革步伐,凝聚了党心民心,赢得了广泛赞誉。围绕战略方向、重点任务、主攻目标、保证力量四个方面,是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和当今中国现状与发展的深入思考。这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四个全面”内容新。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这些提法,生动形象,说服力强。
“四个全面”思想新。在这“四个全面”的施政方略里,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党以往执政方略的一脉相承,又表明我们敢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勇气和魄力。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我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四个全面”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个全面”精神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惑和使命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税。同时,要结合实际,依法行政。立足本职工作,把依法行政、依法办税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认真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保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把“四个全面”与推动税收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切实用“四个全面”的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扎实推动税收工作的创新发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第二篇: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
指引
何谓“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更是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终结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中询,总书记江苏调研,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四个全面形成的过程以及在总书记的一番话中我理解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四个全面”与“中国梦”有着密切的内在的根本的联系。以“中国梦”为主线深刻理解并宣传阐释好“四个全面”,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个全面”从哲学的视角,为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战略思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路径,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基本的哲学要素。其之所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因为实现中梦的历史前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其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肩负着民族使命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特色。不论在什么年代,党都没有放弃这一理想,都在践行这一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旗帜上飘扬的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依然没有改旗易帜,继续以社会主义为发展的方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这自然包含着“四个全面”的理论要素的历史折射。
“四个全面”之所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和哲学要素,既有其的历史原因,也有其的现实诉求;既有其的哲学要求,也有其的理论条件。它主要包涵四个哲学条件和理论元素。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攻坚战。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伟大彼岸的思想高度的形成。其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正是围绕这些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新常态,为改革开放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方法论。其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则,也是关于中国梦新思想形成条件的辩证法。其四是从严治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哲学高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史的基本结论。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辩证法,它是一个历史刻度,在证明着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它是一个时代刻度,在回答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问题。它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哲学命题,是以时代的力量,激荡中国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形成中国梦的哲学高度。是用历史的眼光,形成中国梦新思想体系的理论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的搭建了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的提供了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给与了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根本保证!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植于东方文明体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传承创新,特色鲜明,表达更亲切、更务实,更具激励作用,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第三篇:“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史秋秋:“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大家好!当前全社会都在学习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四个全面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着眼于解决我们国家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决定性阶段,我们如何迈出关键性一步关键问题。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那么四个全面则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展了更为清晰的战略蓝图,同时也使小康目标更加具体明确,触手可及。
下面我就围绕着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这样一个主题,从新飞跃、里程碑、集结号、法治魂和生命线这样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点学习体会。
第一,中国梦的新飞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特殊意义在于对于实现近在咫尺的小康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从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战略布局上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我们可以从党的十八大追溯四个全面的形成历程。
新飞跃有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执政责任。大家都记得2012年11月15号党的十八大选举出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时候,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第一次公开讲话,突出讲的就是执政责任。总书记讲了三个重要内涵:
第一是对民族的责任,在对民族的责任里边,他集中聚焦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第二个责任是对人民的责任,在对人民的责任里面讲到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现生产力,实际上是在讲深化改革,讲到了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在讲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三个责任是对党的责任,讲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改进党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书记还坚定的表达了两个一百年和三个一定能实现的信心,也就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在我们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还有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总书记突出讲执政责任里边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三个责任中,蕴含着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思想,蕴含着中国梦和小康社会的关系,也传递了一定要实现的坚定信心。
第二个关键词是中国梦。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集中表述是在2012年的12月20号,七常委参观国博的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总书记的讲话。那么这个讲话表述了两个重要的思想:第一个就是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中国梦形象的表述阐释了深刻内涵,这里边包含了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包含了几代人的夙愿以及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等等内容;第二就是把中国梦与老百姓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传递了希望与信心,告诉老百姓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往哪里去,怎么去,长远的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近期的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同时怎么去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而且代表我们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表态,一定要把我们的党建设好,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中国难题。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不到六年的时间,时间近在咫尺,目标如何实现?影响我们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怎么样履行承诺付诸实现,这就是党中央集中考虑的问题,应该也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应该说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在实现小康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我们面对着诸多的中国难题。
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2010年我们超过德国跻身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1年开始我们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连续四年,那么2014年世界GDP的总量排名我们依然稳居第二。但是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的时候说到,按照国际权威统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按人均GDP我们还在世界第80位以后。
中国难题还有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按照2015年1月20号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们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69,如果我们和2010年0.61,2012年0.501,2013年0.473相比,我们贫富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按照中国社科院科学院研究的小康目标的基尼系数0.35到0.4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年,里面显示中国家庭财产的不平等速度还是在不断提高。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层以上的财产,而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为1.2%。所以李克强总理今年春节他去调研访贫困户之后,他说春节前我去中国西部连走了两个村子,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儿子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还有另一家妹妹为了让大学生哥哥读书,春节还在外面打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中国还有两亿的贫困人口。
中国难题还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我们的大气污染雾霾困扰,我们的土地沙化、土地资源问题,我们的水资源污染、水资源问题,汽车与空气的污染,包括我们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压力。一面是要加快发展,是要追求效率,一面是我们的环境问题。对于我们发展方式的转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国难题还有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相脱节,2014年至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这是世界经济论坛所做的报告,中国排名第28位,这是在全球144个经济体中进行排名,我们居28位。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内地我们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的排名中国内地排在第29名。所以我们在创新能力、创新竞争力方面也还有差距。
中国难题还有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国家的经济安全、国家的生态安全、国家的军事安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性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等等风险叠加。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这里还没有一一列举,诸多的中国难题。
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实干兴邦,我们怎么解决这些中国难题呢?总书记从十八大以后,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这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怎么实干兴邦?总书记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告诫,一个是问题导向。总书记说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要求我们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来寻求新的发展。总书记还有一个重要的告诫,在中央党校讲话,在很多场合的讲话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基本方法,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我们来看看总书记十八大之后的调研足迹。据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十八大之后到今年全国两会之前,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布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内蒙等等二十多个省区市。今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总书记3月18号又到河南兰考去调研,在调研中总书记既与各级领导座谈,认真听取地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研究实现小康目标,推进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深入社区居民、边缘农村的农户家中体察民情,既带去中央的政策声音,更问计于民,倾听民声。2012年12月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和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2013年7月总书记到中国社科院考察,与科学家讨论开展科研的情况。2014年12月习近平到江苏调研与村民亲切交谈,2015年1月习近平到云南调研,与鲁甸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总书记正是在这样大量深入一线的调研中来思考怎么样破解中国难题。
第五个关键词就是新飞跃,在深入调查研究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总书记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战略眼光,这里边有三个中国,坚定中国自信,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立足中国实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总结中国经验,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我们直面问题,去探讨如何解决中国难题。在这个基础上,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来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实现了治国理政方略的新飞跃。
所以我们说四个全面是有坚实的基础的,三个坚实基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求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我们再来从四个全面的内涵理解它的新飞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近期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它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别是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对于我们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集结号的意义,就是新一轮改革的再集结再发动。依法治国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国梦具有法治魂的意义。从严治党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政治保证,对中国梦具有生命线的意义。
四个全面从布局上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布局,一体两翼瞄准着一个目标,清晰明确,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四个全面从内涵上既是战略方向又是战略决策,既是战略布局又是战略抓手,既是总体谋划又是重点突破,所以四个全面使得小康目标触手可及,使中国梦的蓝图更加清晰。
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个全面铺展了中国梦的实现的战略蓝图,使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充满了信心与期待。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中国梦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那么党的十八大明确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反映了几代党的领导集体在实践中不但探索的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一字之改宣布了倒计时的开始,一字之改也表明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如期全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那么如何确保小康目标2020年如期全面实现?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如何布局小康目标与中国梦的关系?应该说四个全面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做了明确的阐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赋予了小康社会里程碑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从里程碑的意义上也有四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全面覆盖,覆盖人群要全面,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小康是要惠及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总书记反复讲,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绝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一系列的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要把13亿人全部代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更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同志曾经非常动情地说,睡卧不安,总是想到老百姓过得怎么样,所以他连续三年在新年和春节的时候访贫问苦,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灶台炕头,把温暖和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2012年年底,习近平同志到河北阜平去调研,来到骆驼湾的村民家中,他脱鞋上炕盘腿坐下,与老百姓亲切交谈。当时村长介绍说村里608口人,还有428人是贫困人口,还没有脱贫。2013年的春节前2月3日习近平同志到甘肃省定西市的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少数民族村去慰问。2014年元旦前夕总书记收到了云南贡山县独龙族群众的来信,向总书记报告他们家乡的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总书记马上独龙组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同志到云南调研,专门把独龙族的群众请到宾馆接见他们,给他们说,我来见大家,就是鼓励你们要再接再励,也是给全国各族人民看,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小康,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2014年春节前习近平到内蒙慰问,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同志带去自己买的年货,到他插过队的陕北去拜年,之后他又在沿岸干部学院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二十四位市县委书记一起来商量怎么样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总书记讲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含义。
他强调领导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很多场合反复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的宗旨信念,也是我们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忠实的履行对13亿人民要奔小康的这样一个承诺。
全面小康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全面领域,全面小康涉及的领域要全面,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强调的全面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但是又针对了我们国家发展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进一步的聚焦主要矛盾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小康社会水平线,要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取得重点突破,突出了干部清政,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要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突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要克服三农难点,消除贫困洼地走向共同富裕,突出了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强调了两个文明建设并重,要打造文化软实力。突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强调了生态文明,要走出生态瓶颈,建设美丽中国。突出了以改革开放精神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提供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为构筑为中国梦保驾护航的钢铁长城,维护国家安全。
全面小康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要全面,我们中国现在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新常态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持续保持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期,我们中国已经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现在进入新常态,那么新常态就孕育着革命性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真正走上追求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新常态要瞄准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常态还要瞄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人的发展也要全面,关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作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注重人的发展,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体现的也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
全面小康的第四个关键词全面融入,四个全面把全面小康放在了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从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这样一个要求。这里面就是两个“更”,两个“同步”。
总书记提出来对中国梦的十个“更”的描述:让人民享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还有让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这样,全面小康就成为人民群众可触可及可信的幸福生活的现实期盼,中国梦也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憧憬的幸福图景,当然也是我们党要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实干兴邦的战略任务。
总书记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决定性阶段的关键一步,所以我们理解从这个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第三,中国梦的集结号——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改革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出,但是我们中国的改革已经三十年,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三十年走过来,继续向前走到了深水区,遇到了大冰川,我们怎么样破冰前行呢?如何理解深水区,为什么说是集结号呢?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一轮改革,是需要重新启动,重新吹起集结号的新一轮改革,这一论改革面对的问题和上一轮改革面对的问题是不完全相同,上一轮改革我们面对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这一论改革面对的既有上一轮改革我们还没有完全攻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硬骨头,也有在我们三十年改革过程中,新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新的利益格局。这些在改革中获得了大量财富的利益集团成为新的权贵集体,也成为我们改革新的阻力。所以这一论改革面对的是旧体制与新权贵两方面的羁绊,我们要克服旧体制与新权贵的巨大阻力,推动新的改革,就需要新的改革要有新的改革思路和巨大的改革决心。
作为四个全面系统布局之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不仅仅是体制改革,而是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上来一个重要的转变,这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次也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的又一次冲锋号是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那么从集结号的意义上我体会有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系统思考,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改革进行到今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我感觉非常形象也非常贴切,现在的改革问题是盘根错节,抓起一个能够提起一串,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对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改革。所以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改革是有方向的,有立场的,有原则性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绝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辙。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关系是辩证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系统思考下我们来思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六个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坚持四个推进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和协调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整体推进,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机整体,要整体推进,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就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整体要求,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我们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既要讲分好蛋糕,也要讲做大蛋糕,尽要讲整体推进也要讲全面推进,所以要整体推进我们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总体效果,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整体效益整体效果。既要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也要立足全局抓大势善于抓住牛鼻子,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第四个关键词是改革品格,因为前面讲到我们这一轮改革不同于或者是与上一轮改革不完全相同,既有计划体制形成的阻力也有在改革过程中新形成的利益集团的阻力,所以全面深化改革要彰显改革品格,改革要破冰就要有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勇气,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要有这样的决心,要有百折不饶的信念,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难克坚的方法论和坚定果敢的行动,就需要我们彰显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和奋发的改革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五个关键词是改革坐标系,我们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的整体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通始终的坚定信念,也是我们实施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姐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就能够深刻理解为何在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我们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这个应该是经过了党中央深思熟虑反复调研的,然后明确提出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这样一个要求,总书记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广东考察,宣布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两年多来在二十多省区市的调研中,深入研究各种改革难题,总结改革创新的经验,系统的思考中国的改革战略布局,2013年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2014年11月在福建时提出了三个全面,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三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系统的提出四个全面,至此我认为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
第四,中国梦的法治魂——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依法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开阔了法治格局丰富了法治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形成了法治建设的系统思想和总体布局。从法治魂的意义上,我认为也有这样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法治信仰,法之必行的思想基础是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既是制度性的,更是文化层面的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在人的思想精神层面,树立起了法治信仰,法治才能获得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曾经感叹,说天下之事不难于政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一位法学家也说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所以依法治国要让法治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根本,就要下大气力来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质,涵养我们整个社会的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文化的认同感,也就是塑造我们民族的法治魂,只有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够从图景变成现实。我们现在社会中权大于法、法不责众、情大于法的现象比比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迫在眉睫。全面依法治国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法治边界。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为改革划定了法治边界,说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这是一个重要的法治边界。从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时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到习近平同志这几年来在不同场合反复的彰显法治权威,反复的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施政之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到哪一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树立法治信仰。
这样一个法治边界就是告诉我们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人民制定法律,无论什么人什么领导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谁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三个关键词,理论框架。依法治国的理论框架为法治中国描绘了蓝图,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形成了法治中国的系统理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统一性问题,也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了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包括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一个统一体。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国体政体的角度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一个根本的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的第四个关键词,关键少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里边领导干部有两个人,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建设的责任人,因为领导干部要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依法治国的部署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同时作为党的执政权,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执行人,所以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责任人,是四权的执行人,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举足轻重,所以是关键的少数。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里面的一句话,说的是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所以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党就治不好国也理不好政。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所以总书记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带动全国、全国人民一起,以法治中国近来的新成效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中国梦的生命线——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使八千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凝聚成中国力量?如何使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这一部分也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核心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生命线是什么?就是党的群众路线,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在窑洞里有一段谈话,他提到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支配,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这样一个周期律,毛泽东充满信心的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6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走,我们进城感考去,周恩来说我们能考个好成绩,我们不让人民把我们退回来,毛泽东接着说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持围绕着党的宗旨,反复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守住生命线的一次全党的整风,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又一张考卷。古希腊神话里边安泰的故事,说的就是安泰力大无比,战无不胜,但是他后来在空中被他的对手打败了,是因为安泰的力量是来自于他的妈妈大地之神盖亚,只要他脚不离地,他就力大无穷,一旦脱离了大地,失去了力量的来源,没有了生命线,他就失去了战斗力。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守住这样一条生命线,我们党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二个关键词严,主线是严,严是贯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的主线,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严,在治,要害在严,教育压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整治要严,制度要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在严字上,卯足力气,下足了工夫,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上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反腐必反,除恶务尽,“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那么怎么严呢?习近平同志有明确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求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察,发挥示范作用,对各级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经营良好的从政环境。
对于新问题、新变化,习近平同志要求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谁以身试法,就要坚决纠正和查处。所以说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不是走形式,而是动真格的一次整风行动,它带来了整个党的风气和整个社会风气的重大变化,领导人出行不封路,包括全国两会,大小会场不摆鲜花,厉行节约,一些高档餐饮悄然关张,一些奢侈品消费大幅下滑,逢年过节不为请客送礼发愁,天价月饼,天价烟酒纷纷价格跳水,公车私有,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得到了严格的禁止。
第三个关键词是制度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以制度来堵塞腐败源头。总书记要求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加快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编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牢固,两部党内重要的法规,一部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一部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条例》,这两部重要的法规使我们党首次拥有了正式的党内立法法,而且还进行了集中清理党内法规的工作,开展了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五年规划的工作,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明确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和文件。比如说权力清单制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制度,巡视制度全覆盖,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推行,健全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运用规范互联网监督等等,都是在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的第四个关键词,是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那么锻造这样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目的是为了承担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对于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许多的表述,比如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党的领导是战略中军帐之帅,坚守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命线,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领导核心、主轴、之魂、军帐之帅、生命线、主心骨等等这些表述,最后都是集中在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个伟大事业,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全民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体现了两个高度统一,就是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高度统一,党的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的高度统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守住这样一条生命线,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是当前我们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强调的都是全面,是一个系统,而四个全面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坚信全党全国上下一起来全面深刻的理解四个全面扎扎实实的落实四个全面,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全国人民所期盼的小康社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以马克思主义作思想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总是在与时俱进状态中把握时代规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理论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高度,以时代的政治经济逻辑作当代历史的辩证法,形成一种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这一创新的理论就是“四个全面”的形成依据。
历史总是以一种脉络呈现在时代的发展之中。党的十八大注定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文献。在十八大,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这种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的思想体系的历史接力棒,传递给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班子手中,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激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普遍结合,使中国大地不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在“四个全面”的哲学范畴中孕育了具有普遍意义、特色性质的中国梦新思想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体现。
党的十八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志理想扬帆起航,以中国梦作时代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作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路标,为中国打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格局。当然,这正是我们立足于“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这一理论高度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梦特色的理论依据。
一切的理论第一要素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经过实践形成的理论就是一个时代在科学发展中的硬道理。“四个全面”是总书记2014年12月16日在江苏调研时发表的一个著名观点,其本身就诞生在路上,诞生在实践之中,由此只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论依据,必然产生于路上,产生于实践之中。由此也阐述了一个道理,就是共产党的一切原理,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范畴中产生而出,皆是以中国国情这一基本现实产生而出。总书记的理论观点也不例外。
“四个全面”从哲学的视角,为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战略思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路径,其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基本的哲学要素。
其之所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依据,因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前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其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肩负着民族使命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特色。不论在什么年代,党都没有放弃这一理想,都在践行这一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旗帜上飘扬的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依然没有改旗易帜,继续以社会主义为发展的方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这自然包涵着“四个全面”的理论要素的历史折射。“四个全面”之所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和哲学要素,既有其的历史原因,也有其的现实诉求;既有其的哲学要求,也有其的理论条件。它主要包涵四个哲学条件和理论元素。
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攻坚战。因为有一种道理在启示着我们,那就是不能建设成小康社会,国家就不会富强起来,人民也难以幸福起来。只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民族才会有复兴的希望,一个国家才有振兴的希望,一个政党才有发展的希望。落后只能挨打,以史为鉴,这个道理将成为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思想觉悟,标注着中国共产党在走向伟大彼岸的思想高度的形成。
其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多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道路,包括理论框架,都处于空白的状态。但我们始终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探索新常态的形成条件。我们对此发现,我们的理论条件中,我们的哲学范畴里,始终有一种新常态的理论要素在激荡着我们的梦想,那就是唯有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范畴始终是我们的时代主题,唯有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刻度是我们解放思想的唯一条件。我们正是围绕这些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新常态,为改革开放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方法论。如今,如何为改革开放进行顶层设计,这既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充满时代感的哲学命题,又是一项伟大的理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而“四个全面”恰恰就是关于这一划时代问题的答案。中央出台的系列改革方案,正为改革开放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作出注解。
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则,也是关于中国梦新思想形成条件的辩证法。一个国家的历史前提,就是从法治的角度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此回应了时代在发展中如何定位的历史性问题。当然,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一些人对党大还是法大这个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争议,并且持久地困惑。这虽然是一个伪命题,却由此点破了一些人心中的争议,也由此说明了党将开创法治社会的决心。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论述,关于法治条件的形成,正是从历史的范畴为我们辩证了党的思想是萌生法的道理的基本原理。
四是从严治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哲学高度。这种哲学逻辑是构成中国梦的理论要素的先决条件。一个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始终把握时代大局,最关键的是其观察世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树立,最核心的是其处理问题的思想立场。从严治党就是我们的思想立场。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而只有党组织纯洁了,党才具有先锋性。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史的基本结论。
“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辩证法,它是一个历史刻度,在证明着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的问题。它是一个时代刻度,在回答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问题。它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哲学命题,是以时代的力量,激荡中国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形成中国梦的哲学高度。是用历史的眼光,形成中国梦新思想体系的理论过程。
第五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之“四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之“四维”
作者:贺新元 来源:人民论坛
摘要:“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既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又适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四个全面”就是中国梦实现之“四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之维,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之维,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之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着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大家耳能熟详的一条。“维”即“纲”,就是“牛鼻子”,纲举才能目张。“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新战略布局,既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又适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这一点上讲,“四个全面”就是中国梦实现之“四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发展之维
对中国梦,有一个认识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在实现这个梦过程中,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多次试错式探索,才找到指引中国梦实现的科学理论、领导中国梦实现的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又经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等,才完成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始以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探索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正因为“新”,我们的事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也收获了不少弥足珍贵的教训与经验。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开辟、形成、确立中,我们越来越明晰中国梦的路径。从温饱到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正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东部沿海开发到西部大开发,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中部崛起,现在正在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并正在实施中发力,共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这些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艰辛,但走出了辉煌成就与“三个自信”。辉煌,举世瞩目,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自信,源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总结、教训吸取基础上的理论升华,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知上的深化和丰富,“三个自信”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党中央立足于辉煌成就与“三个自信”,准确判定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是“四个全面”的灵魂和统帅。它的确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空间布局的确定,就是对中国梦实现历史进程的确定;它的完成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纵身一跃,就不可能有中国梦的到来。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的动力之维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永动机、发动机,它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的是源源不断的、不竭的内生动力。
站在今天往回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往前看,离中国梦实现还有30多年。前30多年的辉煌靠的是改革,后30多年目标实现依然还是要靠改革。这次的改革关键在于“全
面”与“深化”。“全面”,一是在方法论上的全面,要讲究系统思维、协同思维、辩证思维;二是改革对象与范围上的全面,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三中全会决定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15个领域制定了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深化”,一是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二是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精准发力、集中发力,使改革有效向纵深发展;三是“全面”的必然要求。这一横一纵的结合,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动力系统完成升级换代。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为了应对现实挑战,更是为了把握发展机遇;既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是为了中国梦的实现;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为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就需要再一次以改革之“全面”、之“深化”来支撑和展现强劲的发展动力,再次勃发出驰而不息的发展势头与势能。
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梦的法治之维
社会稳定的核心在于公平与正义,而公平与正义离不开法治。一定意义上说,法治就是社会的稳压器。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总书记把全面依法治国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把两者视为是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实现的“两翼”、“双轮”。
我国积30多年的法治实践,到2010年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但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在于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即便是有法可依,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法律间的不兼容、不配套、难操作甚至流于形式等情况。更不用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领导干部层面,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大量特权,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大量行为;在企业社会层面,有缺乏法律意识的,甚至有无视法律存在的。这些都从不同层面直接和间接地破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整个社会还远没有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层面。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中国梦的领导之维
如果把追求中国梦的实现比喻成一列火车的话,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
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2013年4月1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
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从总书记的上述内容看,党内存在的问题具有全面性、严峻性等特点,但办好中国的事情又关键在党,怎么办?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既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当下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的战略举措。
“全”字当头,一是治理对象为全体党员,二是治理范围包括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信仰重塑、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坚决不留死角。“严”字当头,一是严把思想“总开关”,二是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三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落实制度,四是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务必做到严教育、严标准、严执纪、严惩治、严制度。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四维”舒张,中国梦才能成真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理论勇气的表现。它的提出正应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即“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直接来自追求中国梦实现的现实需要,是理论与现实双向契合。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发展要求与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让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更加坚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不断升级、改革创新精神动力的永葆与不断焕发、法治观念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与不断落实,从发展、改革、法治、治党“四维”上勾绘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图景。
套用春秋时期管仲的话,可以这样说:中国梦有四维,一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曰维全面深化改革,三曰全面依法治国,四曰全面从严治党;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这就是“四个全面”作为实现中国梦之“维”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人民网,2012年11月15日。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