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

时间:2019-05-12 05:0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

第一篇: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 近日,百忙之中抽空看了部电影斯大林格勒。看后,感叹:战争是政治家的游戏,勇者的决斗。

围观近几年的国产抗日神剧,我觉得现在的导演在追求高收视率,而忽悠观众,如果当年,打日本鬼子真的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要八年,还丢失半壁河山,为什么以十换一,进行近身肉搏,为什么有那么中国人当伪军,当汉奸。拜托,那些中国导演别挑战观众的智商下线。真正的战争,无论那方不是拼尽权力,不择手段干掉对方而我觉得这部影片好在于尊重观众,尊重参战双方,尊重每个失去的生命。战争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失败的,不管怎样,战争总会流血,死人,不会带来和平。有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仇恨之深,可楚霸王灭秦,杀秦三世,天下安定了吗?楚汉相争,天下还是诸侯乱战。所以,要维护和平,绝对不能通过战争取得,战争只会种下更多的仇恨罂粟。想要和平,必需防止战争发生,防止战争发生在于增强和平都力量,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因此,当爱好和平力量足够打,罪恶就不敢抬起头,战争就会减少。而真正要防止战争的出现,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由矛盾规律可知,没战争就没和平,愿人类在20世纪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后,可以更加爱护和平,也愿现在某些正在受战火的人可以尽快得到和平,最后愿,在战争中丢凌的生命得到安息。

阿们,耶稣。高三:你的微笑 篇一: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俄罗斯首部imax 3d战争大片

咱就不说视听效果极为震撼的《斯大林格勒》幕后是如何如何的强了,因为一来俄罗斯那长长的人名记都记不住,二来看完本片之后听说花了三千万美金,深深的感觉原来俄罗斯电影也有大把大把烧钱的,而且烧的让你看的见,值回票值!伏尔加河登陆海陆空成千上万士兵的宏大场面、斯大林格勒的建筑与街景、巴甫洛夫大楼、轰炸机坠地、坦克密集进攻?? 《斯大林格勒》讲的是1942年,苏联红军在跨越伏尔加河,向德军发起反攻失利,几名苏联士兵潜进了德战区,遇到了一位未能跑掉的俄罗斯姑娘,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边是苏联战士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在小姑娘的这座房屋内,一边是德军三番四次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夺回这一“堡垒”。

聪明的是,《斯大林格勒》将主视角投向了局部,从小人物的情感入手,凸现整体战争的残酷,苏军这边几个主角,既有共同抗战和保护“女神”的目的,又有各种性格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德军这边则是一段身份地位、语言、价值观等统统不一致的“孽恋”。除了爱情,双方人马身处极地,对家人和感情的念念不忘,对频繁的战争表现出的极度厌恶,以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如弹钢琴唱高音、捡玩偶展书信、打水取食??都和残酷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

《斯大林格勒》在视听与叙事上都近乎完美,伏尔加河登陆的场面,通过全景、陆地、船上、水中、火中、战壕等六个方位表现战斗的宏大场面和惨烈状况,开场时当观众看到一个个俄国士兵穿过火海,身上带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冲向德国士兵时,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都相当震撼,那数百人齐齐登陆作战的镜头极为出色,要是再多几个长镜头就应该足以载入影史了。接下来飞机轰炸,大炮强攻、子弹扫射的镜头等场面效果逼真,加上3d效果,有好莱坞大片的范儿。

尤其值得赞誉的则是道具、场景之逼真,因要全景重现斯大林格勒战役,逼真的建筑和街景,大到包括斯大林格勒地标性建筑巴甫洛夫大楼,小到破旧的钢琴、柔软的大床、墙上海报等等,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其实该片在“反战”的立意上,与《拯救大兵瑞恩》这些佳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拯救大兵瑞恩》说的是八个救一个,从分裂到齐心,再到去牺牲去救赎,斯皮尔伯格展现出了作为导演对于电影主题的精确把控,而《斯大林格勒》何尝不懂得战争与反战,剧情波澜起伏,将战争场面拍的最真实以及毫不避讳的血腥,五个苏军不再为了国家为了斯大林,而是为了守护阁楼里的小“公主”,德军官厌恶战争,爱上沦陷区的俄罗斯娼妓?? 战争中萌发两段爱情,尽量不扯到家国大义,即便是中途苏军奋勇冲出小楼杀敌,也是看到同胞被残忍杀害,愤慨还击。这种“战争中谈着恋爱”的题材可能很多国内“专家”会认为容易出现误导,我们的英雄就义之前一定是念念不忘交党费,根本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还五个人爱上一个女的?? 所以,战争带来灾难,胆同时也又让人性完美的诠释出来,战争的黑暗不能完全掩盖人性的光辉!

篇二: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一个民族的信仰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以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五名苏联士兵在一次行动失利后潜入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屋,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未能跑掉的俄罗斯姑娘,并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影片浓墨重彩地动用各种飞机坦克、城市废墟还原了二战时期战争的浩大场面,同时又将视角投向了局部,从小人物的情感入手,既有血腥的战争,又有美好的爱情,力图凸显战争的残酷。

《斯大林格勒》不仅是一段关于改变战争进程的一场战役的故事,它更是讲述了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的苏联红军是如何坚守信仰、保家卫国的故事,是一部重新唤起人们民族信仰和爱国热情的饕餮大餐。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内心突然涌动出很多的澎湃——在这个现实而又物质的社会里,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由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所冲击出来的激情。它也让我深深的体悟到了一种爱国的情怀,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力量,那就是信仰的力量。在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年代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像影片中五名苏联士兵这样的人,他们所做的事情,所付出的鲜血和代价往往终其一生都不会得到回报,他们不会获得任何金钱等物质的利益,不会获得任何权势等虚荣的享受,甚至不可能拥有属于他们的军功章。但是为了国

家,为了民族,为了同胞,仍然选择了前仆后继,慷慨就义。究竟是什么驱动着他们,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来坚守心中的理想,其实他们早已告诉我们答案,是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在那个残酷的年代里,因为有了信仰,他们能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在黑暗之中看到曙光;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在地狱之中找到天堂;因为有了信仰,他们能够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在人类文化活动中,信仰是精神生活的最高追求,是灵性生命的最高境界。人追求理想,有信仰,从而形成了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当个人信仰从单独汇聚成集体时,开始有了宗教信仰,国家信仰,民族信仰。中华民族的信仰观念其实自远古以来就已经开始确定,通过祖先崇拜和民族图腾的形式固定并流传下来,如“炎黄子孙”的统一祖先的信仰,“龙的传人”的统一民族图腾。随着历史发展,这种“渊源共生”的信仰观念又进一步扩展,从而形成其更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海纳百川”、“和谐共融”的中华一家的“大民族”信仰。从此,血缘、语言,甚至宗教信仰都被置于次要地位,而统一的中华民族意识才具有最为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源源五千年悠久历史,形成以向心凝聚、整体共构的“大一统”思想作为其核心精神理念,这种“国家的统一和富强,民族的团结和复兴,人民的幸福和安康”的一统观念乃中华民族之魂,乃中华民族之最高信仰。历史证明,一个没有统一的信仰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常被他人耻笑的民族!一个没有伟大信仰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但一个拥有统一信仰、伟大信仰的民族,一定是一个被全世界民族认同,被全世界民族学习,为全世界民族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统一、伟大信仰的民族,在灿烂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了一段苦痛的被侵略史,物质建设虽遭破坏再重生,但中华民族信仰却一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剧烈。而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压力环境下,中华民族又开始创造着无数的奇迹,也必将在民族信仰的指引下创造更多、更大、更远的辉煌,永远让中华民族有尊严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信仰是一种情怀,是心中永不改变的坚持!信仰是一种激励与鼓舞的力量,是战胜一切的源泉!

战争年代,信仰可以拯救一个名族;和平年代,信仰可以拯救每个人的灵魂!

篇三:观“斯大林格勒战役”有感

为雅利安民族的诚恳喝彩

——观“斯大林格勒战役”有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下简称《斯》),不同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是德国雅利安民族在经过了六十年的深思与反省产生的一部表达德国人深深歉意的电影题材做品。剧中的情节与各种场景以及悲惨的结局,无不反映了德国民族对二战的歉疚和省悟,最终的结局是最好的明证,说明他们已深深地认清了自己对整个世界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告诉我们: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胜利,从来都是以惨败来收尾。

对《斯》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几个德国“逃兵”。战争的残酷唤醒了一部分的德国军官和士兵的良知。于是一群士兵开始有了逃离战场的念头,可希特勒法西斯的专职使他们不得不背负着国家的旗号,为国家而连年征战,为荣誉而背井离乡。但这些换来的是什么?是生灵涂炭,是鲜血横流。自古以来,非人性的、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都没有好的结果,都是以惨败收场。可是我之所以要为雅利安人,为雅利安民族喝彩,不是为那些逃兵怯懦的逃避战争、也不是为《斯》结局的悲惨,更不是为希特勒非正义的侵略。我为在二战结束的六十年后他们能够正确地认清自己的错误并作出如此的反应。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以色列二战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双膝跪地的时候。我就已经为雅利安民族的诚

恳与魄力而折服。

二战结束已经六十有一年,德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可同样作为轴心国的日本呢?对我国十三亿华夏子孙作出过什么表示没? 难道就是五次三番、三番五次的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不惜扭曲历史而篡改历史教课书吗?更有一群极端分子仍然沉沦在“大东亚共荣”的空想中。我不明白所谓的“大和”民族就是这么不知羞耻吗?还有没有一点人性的良知,你们的武士道精神倡导就是“虚伪、侵略和野蛮”吗?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中国人的头骨还散发着冷冷的寒气,东北三省生化武器遗留至今依然危害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卢沟桥下依稀还能见到往日血染的江水。在这方面雅利安民族为你们作出了榜样。历史的铁证是不容更改的、正义真理永存世间。

雅利安民族,好样的!!

张振东 2006-4-18 篇四:观《兵临城下》有感

观《兵临城下》有感

前言: 这是我更糟糕的是,他们两人竟然同时爱上了一名在战场上作战的女军官坦妮娅,当然,在该电影的开始阶段男主人公就见过女主人公坦妮娅。坦妮娅的出现使得男主角瓦西里与男配角丹尼洛夫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坦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丹尼洛夫对坦妮娅只是一厢情愿。当然,故事的结局还算完美,就是男主角的胜利,并且与女主角走在了一块,丹尼洛夫为国牺牲。至于这场战争苏方的胜利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因为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泣,而是行动,勇敢地作为!影片的结尾,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军胜利而告终了,风尘仆仆的瓦西里在一间住满了伤员的临时医院里寻找被炸伤的坦妮娅,在一片温暖的阳光映衬下,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瓦西里步履坚定地走向坦妮娅的病床,我当时很奇怪,在那么嘈杂的环境下,瓦西里是如何在一片人群当中一眼找到坦妮娅的,但不知为什么,却又觉得如此正常,好像这是天经地义,那两个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依偎在一起的身影,如此和谐。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女主角外,主要有三个男人,战斗英雄瓦西里,政治青年丹尼洛夫和站在他们反面的敌人高宁少校,他们并没有被刻意刻画成我们印象中那么“标准”的形象。作为英雄的瓦西里,从他和坦妮娅的对话可看出他的理想并不是崇高的共产主义,而只是平凡地想成为一个工厂的管理者,他有自己的情爱牵挂、有自己的脆弱和无助,并非是每时每刻都可以抛离情感地勇往直前的。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但凡涉及到党和领袖的话题时,瓦西里总是保持沉默,最多是报以一丝暧昧的微笑,这与政治上狂热的丹尼洛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影片中的丹尼洛夫对共产主义抱着无限的忠诚,他甚至默许无辜的小沙查作为卧底与德军少校接触,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的,为了他爱上的妲尼娅,他不惜动用职权调动她的岗位,利用瓦西里劝她“比他们更有用,更值得活下来”,得知妲尼娅与瓦西里的恋情后,几乎写了份能置瓦西里于死地的报告,这里的丹尼洛夫的形象,显然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青年有所不同。最后来谈谈高宁少校,他是德军中赫赫有名的狙击高手,满怀着为在战争中牺牲的儿子复仇的心情来到斯大林格勒。在影片中高宁少校被描写成了一个贵族式的狩猎人,他优雅的吸烟姿势,不卑不亢的谈吐,精致的狙击步枪,甚至阅读的专注,每次伏击回来都要沙查帮他擦亮皮靴等等,无不显示出他贵族的一面,这与瓦西里的出身与做派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并没有因为是反面人物就被刻意丑化,但同时,他利用沙查作诱饵,直至杀害沙查,又显示出他残忍卑劣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在战争中被扭曲的人性,反而更加令人心寒。

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就如丹尼洛夫所说:没有完全的平等,即使是在苏联的世界里。人终归是人,地球上不会出现新的人类。总会有一些令人嫉妒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总会有贫有富——富于天赋,贫

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 这部影片细腻地描写了人性,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爱,关于友情,关于责任,关于人性,或许还有更多。

现在我来回答前言中所留下的问题,真正最吸引我的就是电影的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狼眼,还有一匹马作为诱饵。然后一个牧羊童和他的祖父俯卧在雪地里,一动也不动,能看到的只是一杆枪头和其冷静的眼神。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是一块石头,我一动不动,我非常缓慢地将雪含放到嘴里,这样它便不会感觉到我的呼吸,我从容不迫让它走的更近一些,我只有一颗子弹,我瞄准了它的眼睛,我的指头非常轻地按在扳机上,我并没有颤抖,我也并不害怕,现在我是一个大男孩了......”接着就是一声枪响。这段开场,我们把狼看作是敌人,即德军;男孩就是瓦西里,也可引申为苏军;那匹马可以看做是莫斯科。正好缩影了电影的内容,反映了电影的名称——《兵临城下》。这种画面,这种气势,这种韵味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只要看了这一片段,我就会不由自主的看完整部电影。前边也提到,这部我总共看过四遍,后期的三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看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可能会略显粗浅,但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

电影赏析作业

观《兵临城下》有感

下页

第二篇: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兵临城下

1942年3月底,苏军的反攻告一段落。

苏联的战时生产,已经全部迁移到东部的乌拉尔山区,离莫斯科有1600多公里,德军却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去破坏苏联快速发展的军工产业。

但是,到了春天,德国又重新加大了对苏联的攻势。以至于英国很想在西线开辟一个第二战场,借以引开部分德军。

苏联也确实感觉到,自身承担了抵抗德国的太多压力。

因此,当年5月,苏联外长莫罗托夫飞抵英国、美国寻求帮助。

英美盟军提供的这些物资,由从英国出发的商船,经过巴伦支海,运输到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港口。

这些商船在经过德国占领的挪威时,经常被早就守候在那里的德国飞机、潜艇和战舰尤其是提尔比茨号战列舰的夹攻,损失十分惨重。

盟军支援苏联的另一条运输线,基本上是通过陆路。

他们把武器弹药运到伊拉克港口巴士拉后,用卡车运往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再跨越苏波边界将这些物资运到哈萨克斯坦。

1942年夏末,希特勒的战略方针依然是进攻,却不再把莫斯科作为重点。

他作出了战争时期、对德军命运最具决定意义的一项决策,那就是要同时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也宣布,高加索的命运将直接取决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1942年6月底,希特勒重新启用了曾经被他撤职的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鲍克,担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目的是扫清顿涅茨河到顿河的障碍,并在顿河沿岸组成防卫侧翼,一直向南延伸到斯大林格勒。

菲尔南德·里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则直接突进到高加索地区。

为了扩充冯·鲍克的突击实力,希特勒将装甲部队从A集团军群调到了B集团军群,希望能够围歼更多苏军。

苏军通过巧妙撤退,避开了德军的包围圈。

由于未能达到这个战役的目的,希特勒再次将冯·鲍克撤职,同时命令A集团军群向濒临高加索地区的里海北岸展开攻击。

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纵深突进。

1942年7月17日,德军再次投入150万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 制定了8天之内将其攻占的计划。

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这一地区的苏军,采取紧急措施,坚决守住阵地。

7月28日,决心力挽狂澜的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不准后退一步!”命令必须死守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并很快将城里的平民大部分撤离。

8月19日,曾经起草了巴巴罗萨计划的德国上将费尔特里希·保卢斯率领第六军向斯大林格勒展开了猛烈攻势。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持久和最为激烈的战事之一: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了。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17万德军,在500辆坦克的配合下,猛攻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的司令员是崔可夫。

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展开了巷战。

此时,越来越多的苏联援军迅速向斯大林格勒集结。

第二天,德军展开了24小时不间断冲锋。一场最残酷、最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争夺火车站的战斗尤其激烈,一周之内火车站竟然13次易手。

在玛玛耶夫岗高地,苏联近卫军第十三师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

德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到:“苏军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这个勇敢的士兵,就是苏联近卫军第十三师的中士雅科夫·巴甫洛夫。

战后,苏联重建了他曾经守卫过的那座大楼,并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以示纪念。类似的传奇人物还有很多,被德军称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的苏联女飞行员:莉莉娅·利特维亚克便是其中之一。

1921年8月,莉莉娅出生在莫斯科,14岁便瞒着父母在飞行俱乐部学习飞行技术,一年后,已经能够独立驾驶飞机。

1942年,苏联准备在红军中组建三个完全由妇女组成的战斗航空团。

莉莉娅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很快被派往286飞行团。

9月13日,在斯大林格勒上空,莉莉娅生平第一次击落了两架德国战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击落敌机的女飞行员。

后来,她还击落了由德军王牌飞行员驾驶的一架米109战斗机,这是一个保持着35次空战胜利记录的中尉。

在俄语中,莉莉娅·利特维亚克的名字与百合发音相近,她也酷爱这种花,并在自己驾驶的飞机机身两侧分别画了一朵百合花。

德军飞行员把百合误认为是玫瑰,将这个令他们十分畏惧的女飞行员称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

1943年1月底,莉莉娅又加入了296飞行团,并在2月中旬,击落5架敌机,为此她获得红旗勋章,被提升为中尉。

同年8月1日,莉莉娅在马里诺夫卡上空巡逻时,遭到8架德国米109战斗机围攻,在击落两架敌机之后,她的战机也被敌机击中。

“斯大林格勒白玫瑰”在空中凋谢。

莉莉娅牺牲时离她22岁生日还有17天。

在短暂的一生里,她出战168次,单独击落敌机12架,联合战友击落敌机3架,是二战女飞行员中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一位。

60多年后的今天,有关莉莉娅的故事及绘画依然在俄罗斯广为流传。

在电影《兵临城下》中,神枪手瓦西里·泽索夫一枪毙敌的绝招,使观众大开眼界。他的原型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里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

就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达到白热化的9月,扎伊采夫被编入了苏联红军第284步兵师,隶属于由崔可夫指挥的第62集团军。

10月初,德军炮火在一个炮兵观察哨的指引下,对苏军防御工事和火力点构成了巨大威胁,扎伊采夫奉命潜伏在离这个观察哨不远的瓦砾堆里,平心静气地等待了半个多小时,以娴熟干练的狙击手法,将那3名执行观察任务的德军侦察兵接连射杀。

扎伊采夫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梅捷廖夫中校的注意。他亲自授予扎伊采夫一支带瞄准镜的莫辛·纳干狙击步枪,并责成他立即组建狙击小组,专门猎杀德军军官、炮兵观察员以及那些零星出没的士兵。

此后,扎伊采夫在10天内又接连击毙了40名德军。

苏军最高统帅部随后在全军开展阻击战。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仅第62集团军就编练出100多个由两到三名狙击手组成的猎杀小组,他们当中很多是女性。

1942年,狙击手们歼灭了6250名德军,其中1126名是由扎伊采夫训练的狙击手击毙的,扎伊采夫也取得了射杀149名德军的战绩,至二战结束,他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仍然在残酷地继续着。

从1942年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的伤亡几乎都在3000人以上,却仍然没能占领整个斯大林格勒。

战斗一直持续到11月初冬季来临,双方才有了片刻的休整。

随后,严寒很快降临。

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又像攻打莫斯科一样,陷入了饥寒交迫中,大量士兵被冻死冻伤,战斗力日渐衰弱。

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尽管战争形势开始了变化,双方统帅部的注意力还是完全被吸引在了斯大林格勒,战斗依然处于胶着状态。

鏖战之中,德军上将保卢斯无意间发现自己指挥的第六军正处于一个突出位置,侧翼是两个罗马尼亚军,但是距离已经很远,这样的格局对德军非常不利。

稳步增加兵力的苏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准备趁机突然进攻,将德军迅速分割包围在斯大林格勒。

11月中旬,斯大林格勒战役即将进入反攻阶段。

这时,已经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并成为苏联红军少校参谋的刘亚楼适时提出了一个构思新颖的作战样式。

刘亚楼向苏军统帅部建议,为了能够在冬季大规模聚歼德国装甲机械化部队,苏军的运输方式应该有别于德国,因为如果像德国那样采取卡车一类的运兵工具,汽车发动机势必会抵挡不住严寒。所以必须发挥适应严寒作战,具有快速机动作战能力的各兵种优势。

首先出动战斗机掌握制空权,打击德军空中力量,掩护轰炸机,扫平地面进攻的障碍,而后以强大的装甲部队为先导,以西伯利亚骑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队快速跟进,实施陆、空协同作战。

接下来的几次冬季战斗证明,这种构思新颖的作战样式,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因此,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刘亚楼提出的建议非常关注,多次动员他加入苏联国籍,并打算用苏联的两个集团军与中国交换刘亚楼。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发出了大反攻的命令。

这一次,新到达的援军负责主攻。

德军侧翼的罗马尼亚部队猝不及防,很快就在苏军的凌厉攻势下瓦解。

4天之后,保卢斯猛然发现,他的33万部队已经被分割包围在斯大林格勒,与邻近的德国部队相隔足足80公里的距离。

纳粹空军司令戈林记得,在1月初的德米扬斯之围中,曾经成功地进行了空中运输补给,于是提醒希特勒,他可以通过空军向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运送给养。

然而,很多德国空军指挥官担心,没有足够的空中运力完成这一计划。

尽管如此,德军运输机还是开始了行动。

保卢斯得到这一消息后,便下令坚守阵地,不得突围。

然而,苏军的防守出人意料地顽强,任何试图援救保卢斯的行动都被很快挫败。保卢斯却受命抵抗到最后一人。

紧接着,苏军迅速发起进攻,将前来为保卢斯解围的德国援军主力,驱赶到距离斯大林格勒200公里的地方。

随着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一个又一个机场被苏军快速占领,被围德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困难。

至1943年1月初,被围德军的处境更加狼狈。

他们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一片面包,15人才仅仅分食1公斤土豆,只有雪水可供饮用;骑兵的马匹早已被宰食殆尽;更为可怕的是,每人每天只能领取30发子弹,坦克因缺少燃料开动不了,大炮因缺乏炮弹几乎不能开火。

对德军来说,形势仍然在进一步恶化。

1月23日,随着德国空军最后一个架次的运输机离开几近绝望的被围德军,苏军的包围圈几乎已经缩小到了保卢斯所在地下室的门口。

然而,1月30号,也就是希特勒上台10周年的纪念日。戈林却通过广播向全体德国人鼓动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种精神象征。”

这一天,困守在斯大林格勒两个包围圈里的德军,却是弹尽粮绝,被死亡的恐惧笼罩着,已经处于绝望的境地。

心灰意冷的保卢斯在笔记中写道:“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己寻找避难所,已经越来越多地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尽管已经走投无路,保卢斯却仍然心存幻想。他向希特勒发出了突围撤退的请求。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立即回复了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必须死守阵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这样的回复令保卢斯陷入了极度绝望。阴暗的地下室里,他垂头丧气地坐在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了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彻底崩溃。”

即使到了如此地步,他还是向希特勒表示了誓死效忠的决心。

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电令,将保卢斯由上将升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望以封官加爵来强化德军将士所谓“光荣殉职”的决心。

然而,希特勒这道电令的潜台词更让保卢斯不寒而栗,它暗示着,如果一旦保卢斯被苏军俘虏,他就必须自杀殉国,因为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陆军元帅被敌方俘虏或者投降。

保卢斯彻底绝望了!

1月31日,就在保卢斯向希特勒效忠死战的消息发出去还不到24小时,德国第六集团军在他率领下向苏军投降。

9万1千多名德国官兵,其中包括保卢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度的严寒中,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后来保卢斯转而为苏联服务,加入了“自由德国国家委员会”的“德国军官同盟”,并通过电台动员德国人自觉地组织起来,反对希特勒暴政。

两天后的2月2日,另一个包围圈里的德军也缴械投降。持续6个多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

德国被击毙、击伤、俘虏和失踪的官兵高达150万人,占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

斯大林格勒战役反功阶段,苏联投入的总兵力是112万,牺牲的官兵几乎达到了一半。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了东线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德军的主要战略转入了防守。

对于苏联人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他们走上解放道路的第一步。

甚至还在进一步缩小斯大林格勒内的包围圈时,苏军已经计划在苏德前线的其它地区发动反攻了。

高加索地区的德军损失惨重,并且丧失了空中支持,苏军1月初的一次攻势,就将他们赶出了高加索的大部分地区。

苏军在战线最北部地带的另一场进攻,大大改善了仍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交通。德军在莫斯科西部的突出部分也被歼灭了。

其中最激烈的战斗是在顿河与顿涅茨河间进行的,德军被迫从顿涅茨河向西撤退,并丢掉了哈尔科夫。

德军看到了一支新的苏联红军的崛起。

然而,1943年的头几个月里,在苏联屡屡受挫的德军并没有完全士气低落,他们继续负隅顽抗。

直到春季来临,激烈的战斗才有所停歇。

此时,希特勒也不得不接受并且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东线已经再也不是德军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时候了。

然而,希特勒和他的很多将领不同,还是相信有限的进攻,不仅能限制苏军实力的增长,而且还能维持德国人的士气。

于是1943年春季,希特勒下决心再发动一场有限的进攻。

他将注意力转向了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北部新出现的苏军防线的突出部,计划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进攻,将这里的苏军一举歼灭。

苏军很快就获取了这一情报,决定以逸待劳而不是主动出击。

他们在这个突出地区修建了三层同心圆的防线。

苏联的大量军队源源不断地被从其他地区集结到库尔斯克一带,这里将是苏德双方的下一个战略重点。

苏军集中了足够多的坦克,准备打击来犯德军的侧翼。

为了部署新式武器,希特勒推迟了发动进攻的日期。

这恰好使苏军赢得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希特勒等待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55吨重的虎式坦克,它配备了88毫米火炮,厚重的装甲使它几乎坚不可摧。

这种坦克,最早于1942年12月,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场亮相。

比虎式略小的豹式坦克,重45吨,也是重型坦克,配备了口径75毫米的火炮,它比虎式坦克速度更快。

这是“费迪南”式反坦克自行火炮,因为它的炮塔是固定的,所以造价比坦克更便宜。如此强大的装甲部队,毫无疑问将会给苏军带来致命打击。

然而,因为德军要想在库尔斯克附近部署足够多的战车和坦克,便意味着必须将进攻日期推迟到1943年夏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坦克战,即将在库尔斯克打响。

第三篇:斯大林格勒观后感(共)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俄罗斯首部IMAX 3D战争大片

咱就不说视听效果极为震撼的《斯大林格勒》幕后是如何如何的强了,因为一来俄罗斯那长长的人名记都记不住,二来看完本片之后听说花了三千万美金,深深的感觉原来俄罗斯电影也有大把大把烧钱的,而且烧的让你看的见,值回票值!伏尔加河登陆海陆空成千上万士兵的宏大场面、斯大林格勒的建筑与街景、巴甫洛夫大楼、轰炸机坠地、坦克密集进攻„„

《斯大林格勒》讲的是1942年,苏联红军在跨越伏尔加河,向德军发起反攻失利,几名苏联士兵潜进了德战区,遇到了一位未能跑掉的俄罗斯姑娘,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边是苏联战士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在小姑娘的这座房屋内,一边是德军三番四次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夺回这一“堡垒”。

聪明的是,《斯大林格勒》将主视角投向了局部,从小人物的情感入手,凸现整体战争的残酷,苏军这边几个主角,既有共同抗战和保护“女神”的目的,又有各种性格之间的戏剧性冲突,德军这边则是一段身份地位、语言、价值观等统统不一致的“孽恋”。除了爱情,双方人马身处极地,对家人和感情的念念不忘,对频繁的战争表现出的极度厌恶,以及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如弹钢琴唱高音、捡玩偶展书信、打水取食„„都和残酷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

《斯大林格勒》在视听与叙事上都近乎完美,伏尔加河登陆的场面,通过全景、陆地、船上、水中、火中、战壕等六个方位表现战斗的宏大场面和惨烈状况,开场时当观众看到一个个俄国士兵穿过火海,身上带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冲向德国士兵时,无论是视觉还是心理都相当震撼,那数百人齐齐登陆作战的镜头极为出色,要是再多几个长镜头就应该足以载入影史了。接下来飞机轰炸,大炮强攻、子弹扫射的镜头等场面效果逼真,加上3D效果,有好莱坞大片的范儿。

尤其值得赞誉的则是道具、场景之逼真,因要全景重现斯大林格勒战役,逼真的建筑和街景,大到包括斯大林格勒地标性建筑巴甫洛夫大楼,小到破旧的钢琴、柔软的大床、墙上海报等等,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其实该片在“反战”的立意上,与《拯救大兵瑞恩》这些佳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拯救大兵瑞恩》说的是八个救一个,从分裂到齐心,再到去牺牲去救赎,斯皮尔伯格展现出了作为导演对于电影主题的精确把控,而《斯大林格勒》何尝不懂得战争与反战,剧情波澜起伏,将战争场面拍的最真实以及毫不避讳的血腥,五个苏军不再为了国家为了斯大林,而是为了守护阁楼里的小“公主”,德军官厌恶战争,爱上沦陷区的俄罗斯娼妓„„

战争中萌发两段爱情,尽量不扯到家国大义,即便是中途苏军奋勇冲出小楼杀敌,也是看到同胞被残忍杀害,愤慨还击。这种“战争中谈着恋爱”的题材可能很多国内“专家”会认为容易出现误导,我们的英雄就义之前一定是念念不忘交党费,根本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还五个人爱上一个女的„„

所以,战争带来灾难,胆同时也又让人性完美的诠释出来,战争的黑暗不能完全掩盖人性的光辉!

第四篇:《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

课前预习:

了解写作背景,并解决生字词。了解此次战役的背景。

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重点难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评价任务: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三、题解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内容具体。《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准确、平实、严谨,内容概括。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而写被围困的德军缺乏食物,饿的消瘦?

讨论后明确: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德军被苏军包围后陷入困境,连食物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战斗力。)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同时告诉我们侵略者发动不义战争的悲惨下场。

3.在《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叙述中,你觉得作者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如何使叙述变得生动起来?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加入了作者的情感

----引用了很多人的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多角度叙述

----幽默风趣、富有调侃的语言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教后反思】

报告文学的学习要建立在对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认识了解上,讲授这一课时可以结合《助学》中关于报告文学和通讯的知识点的认知上。

第五篇:24曹宝贵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课题: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2012.12.10

授课人: 曹宝贵

单位: 薛城舜耕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有关背景。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3.摘抄课文中含有各种嘲讽意味的句子。【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通过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词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通过让学生根据看过的有关战争的电影或电视剧,描写一个战争场面的片段,意在培养学生“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通过改写消息,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找出文章当中让人觉得幽默的语句并简要加以分析主要让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和写法。

2.领会《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对战争的独特写法。3.品味本文准确精练、风趣幽默、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将课文改写成一则消息。

2.比较《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一般消息在写法上的异同。3.体会本文独特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

一、积累、能力训练

1.让学生说说描写战争场面的成语有哪些?(找学生说)

参考示例:枪林弹雨

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

金戈铁马

断壁残垣

炮火连天

血肉横飞

硝烟弥漫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也为后面描写战争的场面打好基础。)

2.让学生根据看过的有关战争的电影或电视剧,描写一个战争场面的片段。(150字左右)(找学生回答)

参考示例:“在一片惊天动地的叫喊声中,无数个英勇战士冲上了战场。战火在蔓延。跑在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人抓去他的枪接着跑。炮声枪声叫喊声弥漫在战场,没有人退缩。战士们含着泪水从战士们的尸体上跨过,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向敌人的碉堡。战火不停息,他们的生命就不会停息。同样是青春年华,同样是可爱的年纪,却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只有战场上的吼叫与呐喊声。”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炮火、炮弹、战士,战斗等词语中描写出战争的场面,让学生感受一般怎样描写战争,同时也与《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进行比较,看看本文描写战争的文章与一般描写战争的文章有何不同?)

过渡语:同样是描写战争,《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一般描写战争的文章不同,那我们共同看一下它有哪些写作特色呢?(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1.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2.多媒体展示斯大林格勒之战的背景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速读课文,改写文章。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写法,将本文改写成一篇消息。(100字左右)

3.学生展示自己改写的消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再让学生将本文改写成新闻,既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写作的能力,又让学生明确了报告文学和消息的不同点,有助于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四、比较探究,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1.让学生比较自己所写的消息和本文的写作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明确:

消息: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准确明了,是一篇典型的新闻。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篇幅较长,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和血腥,而是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德国军官隐瞒真相以及士兵饥饿消沉的困境。他通过写被困士兵的心理变化和挨饿情形,反映出德国法西斯必将覆灭的结局。说明他们不得人心,走投无路,必然覆灭。2.多媒体展示报告文学的有关知识。

(1)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2)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的消息与本文进行比较,理解消息和报告文学的不同点,掌握消息和报告文学不同的写作方法。)

五、品味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1.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2.找出文章当中让人觉得幽默的语句并简要加以分析。示例:

(1)可是汤的味道却使得这些士兵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端倪。当一阵刺鼻的味道,从战地厨房传到一个弗里茨的鼻孔中去的时候,他激动地问道:“这是什么?”

明确:“刺鼻”说明汤的味道异常,同时德军士兵很久未闻肉味,更觉刺鼻,于是“激动”地问,可见其饥饿状态。作者描述得很平静,却语带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2)德国人很重视罗马尼亚的马,因此他们就把罗马尼亚的骑兵赶进德国军队的步兵师团,但这丝毫都没有使鲍卢斯将军更有办法些。明确:这里的“重视”与前文联系,可知德国人已经开始用罗马尼亚骑兵的马充饥了,而“没有使鲍卢斯将军更有办法些”,可见其已是穷途末路。语言在含蓄中见幽默。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文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作者这种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点。)

六、探究主旨、教师小结。找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这篇报告文学描写了陷入绝境之中的德国侵略者的艰难处境,从侧面表现了苏联人民的英勇抗战,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必然失败的坚强信念。

【教学反思】

主要亮点:本课设计主要从训练学生能力出发来设计教学思路的,通过总结战争的成语、描写战争的片段和将本文改写成消息,目的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让学生了解消息和报告文学的特点、写法和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对改写成消息做得很好。

不足之处:通过上课情况来看,学生对战争的片段描写还不能够到位,学生对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能够理解,但是独自分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使用建议:教师可先给学生一个战争描写的片段,让学生模仿再去动笔去写,可能效果会更好。

下载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斯大林格勒有感(500字)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幽灵公主有感字作文(5篇范文)

    观《幽灵公主》有感字作文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幽灵公主观后感作文,《幽灵公主》对于这两个主题都有着透彻的揭示,但并没有给出解释。幻姬占领了山,开采铁矿,只是为了给手下的人们......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斯大林格勒的战役结果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熟知的,尽管历史没有假设,假设也没有意义,但是和德国一样,人总是会有困难乃至危机的时候,所以......

    读《格勒佛游记》有感

    读《格勒佛游记》有感 溢水九年一贯制学校九二班朱盼盼 趁着放假的闲暇,我有机会读了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第一卷《利里普特(小人国)历险记》。 《利里普特(小人国)......

    观有感

    观有感 1010409班101040916赵丹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些和此电影相关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消息.话说影片《田禹治》是根据古典英雄小说《田禹治传》改编而成的,而《......

    观2012有感

    科技之光——观 科技之光——观《2012》有感 之光—— 》 最近有关世界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 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开开玩笑而已。 虽然科学早已 揭示地球会在很久的以后的未来......

    观 有感

    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 在一次留学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难。他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多么尴尬,在思维敏捷的情况下,他凭着他那爱国情怀使教授向他脱帽致敬,自己依靠自......

    消防演习作文:观消防演习有感

    消防演习作文:观消防演习有感 九月十五日,学校组织我们部分同学去看了一次消防演习。当天上午,天气非常炎热,我们三十多名同学一起来到了将台路消防中队。一开始,消防叔叔给我们......

    运动会作文 观运动会有感(本站推荐)

    四月八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们全体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起来到了大操场.我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运动员们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比赛项目当中,似呼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