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山一中历史组罗荣辉:同课异构《民族工业》的心得
同课异构:民族工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组
罗荣辉
今天,我和邹晓会做了一个教学活动,就是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我们这是一个小范围的教学尝试。虽然只是一个尝试,但是有一些可喜的成绩。
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各自去构建、展示一堂常规课。
我们曾在集体备课中对本单元的考纲和教材做了分析,包括课时进度、重难点的确定、史学争论之处。集体备课后,我们去做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是,大家都有自己呈现知识的方式,也有自己呈现知识的创意。所以,我们就放手去设计,不约束,做得有个性。
今天的课堂展示,首先是第二节课我去听邹晓会的课,紧接着第三节课她听我的课。在听她的课的时候,我努力地去发现她的优点,剖析不足,思考改进的地方。
我们利用第五节课做了相互评课,通过这节课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突破的方法。评课中,首先,我们研究了一轮复习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对于“复习”一词的思考。
刘晓明老师从哈市回来也提到,“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还有‘习’的过程,这个‘习’就是对材料的研读。”
我们的复习,不仅仅是重复一遍旧知识、夯实基础,还要有适当的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教材,应该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材料的价值,做更加深层的思考。在挖掘中,和学生互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旧知识的讲解中有新意,有方法。
其次,对这节课的逻辑做了修正。一节课的内容不应该是按照顺序叙述就可以的,那么如何铺展开来?我们讲授了各个时期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每个时期如何过渡,可以用哪些话来衔接„„这成了我们补充到教案和反思中的亮点。对不同时期不同状况的分析,如何展开思路,如何更容易在考试的时候操作?我们也在试图建立相应的模式,做简单的归纳。
这次小活动,不是一场精彩的教研大戏,只是一次教研中的“小品”。然而,从中我们可以小小地品出教学的细微问题。同课异构,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由单向的讲评变成了互动,感触更真实。以上是今天的一点心得体会,寥寥数语抛砖引玉。
2014年9月11日
第二篇:密山一中罗荣辉科研材料
目录
实验阶段总体计划...........................................................................................................................2 2011年12月:第一阶段工作计划................................................................................................3
实验阶段总体计划
本课题是省十二五科研课题《培养青年教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总体计划 2011.5—2012.5 广泛阅读,收集好书。2012.5—2013.5 整理分类(与学科教学相关或无关)。3 2013.5—2014.5 理论指导实践。4 2014.5—2015.5 总结与反思。
主要任务:(1)以各组员为单位,全面实施课题方案。
(2)在实验中总结、反思、完善子课题。
(3)对子课题和总课题进行自我评审,并接受上级评审。(4)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5)总课题阶段总结。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内容提出阶段性总结。
3、个案研究,个人研究与小组研究相结合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揭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4、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张艳颖 周超文 罗梦生 罗荣辉 罗亮 根据学科需要进行个案研究,综合整理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文本材料。
2011年12月: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研究员:罗荣辉
2011年12月20日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加快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更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和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为了加强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效果,我校承担了“十二五”省课题《培养青年教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我们小组承担了子课题《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形成学习的需求,养成阅读的习惯。要解决青年教师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把我们学校办成理念新、素质高、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学校。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校的青年教师,研究具体范围是:“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课题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研究重点是“广泛阅读,收集好书”。
1.广泛阅读。在这一阶段,我将大量阅读各类名著,浏览报刊,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
2.分类整理。本阶段工作结束,分类整理自己在这一年的各类阅读的比重,分析知识更新主要依靠的阅读种类。已经各类阅读的特点和实用性。
3.收集好书。将自己获益最多的书籍和报刊列为推荐目录。
四、研究的实施进度及各阶段工作的安排
我们小组承担的子课题《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一阶段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
1、起草工作计划。2011年5月—2011年12月:明确目的和研究方法,起草适合自己的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2、实施工作计划。2011年12月---2012年2月:搜集材料。2012年3月---2012年4月开展阅读和记录工作。2012年5月,对阅读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工作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第一阶段工作的特殊性,我准备采用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2012年5月: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则实实在在的提升青年教师素养的箴言。
一、信息收集
从实施本次科研开始,截止到2月份,我搜集到的信息表明,大凡有所名气的学校,很重视教师的阅读,学校会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给教师,尤其是专业论著。所谓名师,也大都是在广泛阅读、深入思考、积极反思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学校提供通识性的阅读材料,比如我校的教师阅览室;这种通识性的阅览内容最好根据教师的建议适时调整。教研组和教师个人要根据教学购买专业论著,通过阅读,使自己成为专业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
二、阅读记录
通识和专业论著相结合,是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组合。
在教师阅览室,我经常借阅的是陕西师大版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关注历史教学前沿和对高考题的分析。这样的期刊很有利于我们把握课改方向,保持自己教学在稳健中有创新。教师阅览室里的一些历史的通俗读物,可以作为借鉴性的素材补充到我们的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我在京东网上订购了一些专业的论著,比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些著作,需要静下心来一点点儿研读。不可能想看期刊一样,用10几分钟或者一节课就可以看明白的。读这些专著,需要在通读之后,去体会作者的思想主旨,跟着作者去还原那段历史。我一直有个想法,与其我们支离破碎地去看某些史料,去做题,不如正本清源地看这样的一些专著好些。
三、局限
读书,需要反思,做读书笔记。我的笔记是不成形的,经常是在图书上勾改标注。
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摘录报刊的经典段落,充实我们的备课。圈点有意蕴的论著段落,反思,写成读书笔记,发在博客或者微博中接受同行的评点。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和深化的过程。
四、改进
读书,着眼于根本,看看经典著作,时常重温和反思。
2012年5月:第二阶段工作计划(上)
《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研究员:罗荣辉
2012年5月20日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加快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更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和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为了加强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效果,我校承担了“十二五”省课题《培养青年教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我们小组承担了子课题《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形成学习的需求,养成阅读的习惯。要解决青年教师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把我们学校办成理念新、素质高、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学校。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校的青年教师,研究具体范围是:“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课题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研究重点是“广泛阅读,收集好书”。
1.广泛阅读。在这一阶段,我将大量阅读各类名著,浏览报刊,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
2.分类整理。本阶段工作结束,分类整理自己在这一年的各类阅读的比重,分析知识更新主要依靠的阅读种类。已经各类阅读的特点和实用性。
3.收集好书。将自己获益最多的书籍和报刊列为推荐目录。
四、研究的实施进度及各阶段工作的安排
我们小组承担的子课题《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二阶段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主要是对前一阶段的实践进行总结,对书目进行分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第二阶段工作的特殊性,我准备采用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2012年12月: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上)
《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研究员:罗荣辉
2012年12月20日
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则实实在在的提升青年教师素养的箴言。
一、读书交流 本学期,我们高一组来了三位优秀的青年教师,邹晓会是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冯欣是哈师大研究生,夏靖岩是哈师大本科生。三位青年教师带给了我们一缕清新的空气。
因为有着研究生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于教材细节很重视,对教材和习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现有教学资源并开展深入研究。所以,我组自发的教研风气很浓厚。
最初,是我向他们推荐了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和钱穆的《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得失》两本书。并且我作为指导教师,提出了读书任务,让他们写反思,交流心得。在我们的历史论坛上共享。后来,他们也推荐一些书给我,比如《万历十五年》。
我发现,因为他们做研究生任务,很便捷地接触了学术前沿的新思想,对于学术的精髓比我们了解的多。所以,在彼此的交流中,我们获得了新知,他们了解的是教学的经验。
二、经验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和读书的经历中,我觉得,首先我选择的书有变化。原来是看兄弟学校推荐的书目,比如哈市的历史教研员推荐的书目。那些都是高中一线教师。现在,还有我们身边的,刚毕业的研究生推荐的书。不仅读的书变的丰富了,而且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了。
其次,我们买书的方式有些变化。原来是自己看书买书,现在是自己看好了,推荐给身边的同事,大家把自己认为的经典书目共享出来。这是我在哈三中看到的,现在也在我们学校实现了的。每一个教研组都应该有自己的推荐书目,有自己的专业书柜的。
再次,我们在读书中,写了很多的随笔。或者是长篇感想,或者是百字微博,总之,想的东西越来越多,交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三、局限
读书,需要反思,做读书笔记。我的读书感悟是零碎的,没有整理成为一个系统性的东西。
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摘录报刊的经典段落,汇集起来,充实我们的备课。圈点有意蕴的论著段落,进行反思,写成读书笔记,发在博客或者微博中接受同行的评点。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和深化的过程。
四、改进
读书,着眼于根本,看看经典著作,时常重温和反思。我甚至想,一些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可以整理成材料,或者文摘书籍,作为日后的素材。甚至还可以推荐给学生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2012年12月:第二阶段工作计划(下)
《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研究员:罗荣辉
2012年12月21日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加快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更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和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为了加强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效果,我校承担了“十二五”省课题《培养青年教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我们小组承担了子课题《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形成学习的需求,养成阅读的习惯。要解决青年教师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把我们学校办成理念新、素质高、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学校。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校的青年教师,研究具体范围是:“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课题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研究重点是“广泛阅读,收集好书”。
1.广泛阅读。在这一阶段,我将大量阅读各类名著,浏览报刊,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
2.分类整理。本阶段工作结束,分类整理自己在这一年的各类阅读的比重,分析知识更新主要依靠的阅读种类。已经各类阅读的特点和实用性。
3.收集好书。将自己获益最多的书籍和报刊列为推荐目录。
四、研究的实施进度及各阶段工作的安排
我们小组承担的子课题《广泛阅读,开拓知识视野与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二阶段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主要是对前一阶段的实践进行总结,对书目进行分类。尤其是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反思、交流,探讨读书带来的进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第二阶段工作的特殊性,我准备采用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第三篇:密山一中罗荣辉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
罗荣辉2012年12月30日
一学期业已结束,我和103班很好地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着重从学生的思想工作入手,注重后进生的教育与教学。
首先形成良好的班风,以此造成一个大的氛围,潜移默化,逐渐改变个别学生的不良思想。这一方面的工作较有起色,尤其对太民松,陈敬尧等同学的教育,不仅从思想上,更在学习上,生活上了解关心他们,使这类学生变化很大,这一点师生有目共睹。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更加完善了班级的管理体系,以团支书于淼牵头,各委员相互协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四个组。一切集体活动,以这四个小组为单位,落实到小组长,然后小组长负责本组14人的活动。机动灵活,收效很大。
第三,宿舍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一系列宿舍管理的条例,每周深入宿舍和值班教师交流。督促学生遵守作息制度,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宿舍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小家庭”。男生218寝室没有暖气和窗户漏风,我积极和学校联系,得知学校不能解决之后,买塑料布帮助学生保温。
第四,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积极组织学生收看有关交通事故录像以及“三防”警示教育的录像,直观形象的让同学们意识到珍惜生命的深远意义。
第五,结合各课任教师,尤其是数学老师、生物老师、化学老师,多做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战胜自我的教育,及时帮助学生战胜高一学生的“迷茫现象”,寻找途径,求得突破,以求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另外,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班级的课堂气氛有较大的改观,同学们上课改变了以往的要么上课讲小话,要么就不说话、死气沉沉的状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与时时关注学习方法分不开的。
总之,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较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这与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厚爱分不开的。回顾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总体工作是成功的,作为班主任,没有辜负学生及其父母的信赖与支持;作为班集体,能称得上学校比较优秀的班集体之一。这一点上,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及课任教师的关爱与辛劳。
实事求是地讲,一学期的工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有些同学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彻底,以致这些同学的成绩不理想,令人十分遗憾,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尽管失误由各种综合因素造成,可是从内心深处想,心中总不是滋味,总觉得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得不够完美,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继续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注重班主任经验的总结与发扬,逐步形成一整套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密山一中罗荣辉《嗓子痛之后的教学反思》
嗓子痛之后的教学反思
密山一中·罗荣辉
今天和胡老师交流的时候,她说,“陈老师比我们都快一课时。”当时我分析,你们是自己讲解,而陈老师是让学生看书,学生概括和归纳;学生弄出来了,就过了,速度也快。
我今天讲课也遇到了问题。三节课,自己讲了很多,很累,嗓子很痛。我就开始反思我的这一天,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讲这么多呢?
这两件事让我有所感触。我们很多教师都是不敢放手,觉得,我讲给学生越多越好,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结果,苦了自己,还可能耽误了学生。
我们讲课,知识点一个不能少,但是,自己张嘴说的话可以减少。更多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说完了之后自己概况和归纳,最后是教师总结。如果,坚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他们也就学会学习了,也就解放了教师了。而最初的放手阶段,可能很痛苦。
就如同孩子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敢撒手,那么他成长的就会慢很多。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哎,没想到自己在嗓子疼的时候的感触是这样的真切。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第五篇:同课异构心得
“累”却“收获”着
——记“同课异构”公开课经历
作为教师,公开课应该是一项必修课题了。而提到对公开课的感觉对无疑是“累”并“收获”着。做过课的老师想必都知这其中的滋味吧。而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讲确实是个大阵仗,大挑战。这就注定它所产生的两种滋味也必是放大了倍数的,下面就来回顾一下这段宝贵的经历,总结一下收获吧。
5月中旬接到学校的通知:本月25日在我校举行9区15校的“同课异构”交流活动。而我将代表学校八年级语文参与此次交流,接到通知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忧的是自己经验不足如何担此重任,压力山大呀!踌躇解决不了问题,观望只能坐以待毙,我要做的只能是尽最大的努力去“磨课”了。
说到“磨课”这次真的对这个“磨"字有了深切的体会,想要上好一堂课必得仔细研磨深入挖掘才行。这次所同课异构的课文为《俗世奇人》。第一次教学设计思路为按照小说的三要素面面俱到,唯恐丢了这个要点,少了那个难点,自己琢磨了两天,又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来借鉴去设计的自己有点满意了,才交到郭校处给我把把关,因为郭校是语文届的前辈,是特级教师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结果却让我很受打击,因为郭校几乎让我是手足无措,“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分明。让学生一课一得方为上策”。得出结论:
删-突出。一个字“改”。
经过若干次的“设计—推翻—再设计—再推翻”的仔细考量之后,终于得出了我的第一次试讲教学设计。在吸取经验之后痛定思痛舍了情节的一波三折,终于在周日晚上拟定将“把握人物性格,赏析语言特色”分别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各个环节也最终初步定下来,风格还是我的“以读代写”模式。
由于时间仓促周一没能试讲,最后周二用七年四班试讲。临上课之前我又觉得是不是应该把握一下人物刻画的方法为重点呢?于是决定大胆尝试一下。试讲比我预想的要顺利,孩子们很配合,最后得出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是冯骥才刻画“泥人张”与“好嘴杨巴”的一个方法。最后的课堂练笔就是学以致用,描写他们班的张然转笔的情形。最后一起评课的时候则得出最大问题就是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在环节中不能很好很明确的凸显出来,感觉每个环节都有点蜻蜓点水之感。起初自己还有点不认同,可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将所有环节回顾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我再一次茫然了,第一次试讲郭校给我提了三大点8小点建议,也感谢小孟、欣欣给我的支持和建议。得出结论:细化-突出。两个字“再改”。
总结经验教训将重点放在突出重点上,既然将学习刻画人物形象为重点,那就围绕着它努力吧。我企图从别人的课件教案中寻找点思路查阅了很多网上已有的课例、设计、成品教案,最后都没有太大的收获,后来想想但别人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不能套用。做种我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又回到了原点,拿起了语文课本当起了学生仔细地读
起了课文。想着我要是学生我应该怎么学?那一段最能体现泥人张的手艺高?哪一段最能体现杨巴的嘴巴巧?什么写法?让我来写怎么写?一连串的疑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最终我决定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凸显细节描写的好处,自主学习体会侧面烘衬对杨巴好嘴的体会。得出结论之后真的很高兴,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专利的呦。可真正效果如何还要等到第二次试讲方能见分晓。
第二次试讲在八年一班,唯一没有做课任务的一个班,本想八年级应该会比七年级的效果好些。可事实上第三节英语试讲第四节再语文试讲,加之课前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连课文都没读,这堂课效果一般。但可喜的是思路终于对了顺了,就本身教学设计而言终于没有太的的问题了。第二次试讲郭校给我的建议变为了三小点,很欣慰是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的那种没白付出的感觉,一下子觉得这几天都熬到后半夜,分分钟钟都在琢磨的付出都值了。得出结论:细化—完善。四个字:继续小改。
又是一个不眠夜,经过认真的准备,在激动与忐忑中开始了我的正式授课,本想多日的付出总应该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可事实却并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成功,还是经验不足准备不周啊。没有准备扩音器让评委王校长说我的声音太小了,后面的老师听的不是很清楚,录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唉,都怨自己千想万想忘了这个茬,临上课想去取也没来得及,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了。不过所幸的的是听了另外两位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一堂是二南开方琳方老师的课,她的课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而且她的教学设计应该也是出自原创,要么自己要么
是一个团队。因为够新,够人文气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堂语文课的突破口着实是另辟蹊径。但效果却很好,很容易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我不禁钦佩这位方老师的聪明细腻来。她的课真的给我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拓展。另外一位杨村五中的汪培汪老师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说与剧本不同文学体裁表现侧重点的不同,同时多角度探究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无疑也是一种注重语文味的语文课,这种教会学生鉴赏的想法是让我十分欣赏的,可初中的学生应该接受起来有点吃力吧。
这次9区15校的“我的模式我的课”同课异构交流展示活动已告一段落了,但作为我教学经历中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教学活动来讲,这次经历对我来讲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有了十分厚重的收获。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同时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到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深刻的认识到不能拘泥于一个小天地里,要多关注快发展,教育科研迅猛发展,教坛新秀层出不穷,想要不被淘汰就只能勤学苦练,多方学习促己发展。这是我此次参赛最大的体会,真的觉得以前的自己有点像一只坐井观天的小蛙。也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让自己尽快的成熟起来,以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我的学生能收获的再多一些,也不负为人师的重责。
最后,我还是要再次的表示感谢,感谢郭校对我的课进行的高水
平的指导,令我豁然开朗,回想这节课,大家在一起探讨的氛围是多么温馨,每个人都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令我感动,让我受益匪浅。成长的路上有你们,我感到自己很幸运。今后我会继续努力的!
滨海实验姚远芳
2012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