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交流材料[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5:3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合作社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合作社交流材料》。

第一篇:农民合作社交流材料

实施规范管理

推行周到服务 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快速发展

桦甸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尹基成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来抓、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渠道来抓、作为带动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规范化管理,推行周到服务,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高效、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5月末,我市已成立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132个,其中:种植业82个,养殖业48个,加工业2个。现将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规范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我市按照省、市农委的要求,采取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宣传月期间,共张贴标语360余份,悬挂过街横幅36条,培训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和部分农民代表共计200余人,并利用村务公开栏、板报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对

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摸底,查清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造册,录入微机管理,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变动情况,市、乡两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还设立专人和热线电话接待农民来访,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还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我市的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2009年在吉林农经信息网上发表经验材料9篇,其中7篇被中国农经信息网转载,专题调查《映日荷花别样红—桦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一文在《中国农民合作社》第三期“合作社风采”栏目首位发表;报道《合作兴百业 致富路更宽—桦甸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之花采撷》、《俯首甘为孺子牛—记桦甸市嘉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清义》在《中国农民合作社》第七期“合作广角”和“合作人物”栏目发表,把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充分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我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出了相应的扶持和服务。夹皮沟镇政府为扶持犇锦养牛专业合作社不仅提供场地、还提供场地平整费用、协调农电出资进行农电架设;公吉乡政府为扶持天盛养鸡专业合作社,协调信用社发动机关干部存款,为合

作社成员提供贷款40万元;桦树乡政府为桦树乡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协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QS质量认证,注册商标;桦郊乡政府为嘉源养牛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协调贷款1040万元;市新农村办公室为桦甸市盛繁养牛专业合作社投资15万元建牛舍,为桦树乡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和桦甸市嘉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申报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向上争取专项扶持资金10万元;供电部门大力支持桦甸市青松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每度电价比日常生活用电节省0.11元,每户每年可节省电费300至500元,为鼓励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桦甸市嘉源养牛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09年桦甸市桦牛养牛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2009年共向上争取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

在民办上,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按照农民意愿,专业合作社独立自主开展劳动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和销售合作;在民管上,实行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采取“一人一票”的办法,确保社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在民受益上,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取更大收益,对内提供优质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让社员真正享受到经济实惠,促进社员利益最大化。如桦树乡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实行社员大会制度,设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合作社

章程,选举出理事长和理事,现在该社已有会员9人,固定资产投资65万元,年生产豆制品22万公斤,产值1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4户,吸收农业劳动力140人,其豆制品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桦树善林寺牌干豆付”商标。

三、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鼓励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发展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中,我市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抓好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育肥牛、甜玉米、林蛙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同时,促进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矿泉水等产业的发展,深入挖掘长白山绿色特产品开发潜力;二是抓好一村一品发展。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4个,切实增加了优势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发展。为了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充分发挥特色产品的优势,我市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7.63亿元。

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桦甸市青松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严把产品质量关,争创出口

品牌,经吉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跟踪质量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出口标准,并把该基地注册为食用菌出口备案基地,成为吉林省第一家食用菌出口基地。同年成立的桦甸市荣连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是根据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针对五味子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而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多的特点而设立的,入社社员83户,注册资金135万元,年产五味子浆果67.5吨,实现收入81万元,赢利30.92万元,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四、建立示范场地,树立合作典型,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

虽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班学习,广大农民知道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理论和经验介绍上也了解了它的好处,但因没有亲眼看到和体会到,许多农民对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疑虑重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建立示范场地,使广大农民能够亲身体会到专业合作社所带来的好处,如景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桦郊乡欧力村东依汉社和三合村赵家社建立“寒富”苹果矮化树种科研项目园两个,在民有村东依汉社建立“寒富”苹果科普示范园区一个,为把“寒富”苹果种植项目做大做强,兴建了一村、一屯“寒富”苹果生产示范基地,一村是桦郊乡三合村,共有果树栽培户45户,一屯是二道甸子镇朝阳屯,共有“寒富”苹果栽培户11户,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使农民亲身体会到了专业合作社所带来的好处,增加了入社的积极性,该社会员已由建社时的95户发展到120户。

五、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为了提高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认识,加大领导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2010年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并明确了建设标准。另外,我市还通过各种方式对涉农部门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进行检查、监督,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保证在办理专业合作社相关手续时不推、不拖、不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并当场协助加以纠正,节省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农民的好评。如市工商局在注册厅专门设立咨询窗口,8个分局全部设立服务台,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者提供登记示范文本、示范章程、帮助起草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大会纪要、出资协议、企业章程、填写各类表格并指导提供相关材料,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形成咨询、受理、审批、核准、发照一站式完整流程。该局领导还亲自带领相关人员积极深入乡镇村屯,现场了解农民需求情况,指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市环保局在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环评时,能够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减免相关费用。

几年来,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精心指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

第一,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了农产品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农产品生产实行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销路窄、效益低、信息不灵,在销售产品时各自为政,互相压价,让买方牵着鼻子走,当需求量增大时,又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拢不住客户,最终受到损害的往往都是生产者。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把产品进行深加工成规模推出,也可以通过各地反馈的价格和供求信息,统一加工,统一价格,统一联系客户,统一销售产品,彻底解决了产品无销路、单独闯市场、销售价格低的问题,使入社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即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又降低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入社农户的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能够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谈判地位,实行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更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效益,能够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更便于农民直接享受国家对

“三农”的扶持政策。如桦甸市嘉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社员售牛价格比其他散户售牛价格每公斤高0.40元,每头牛可以多收入200元-300元;景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前,所生产“寒富”苹果的虽然味美价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终因规模小、信息不灵、销路不畅而效益不高,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规模大了、经纪人来了、销路广了、收入多了,形成了一个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得到了果农的认可,要求入社农民急剧增加,现在已达120户,覆盖了全市8个乡镇,42个村屯,栽植面积已达300公顷,2009年,产“寒富”苹果35万公斤,产值140万元;青松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购入生产资料享受批发价,厂家直接送货上门,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1.5万元,户均节省400余元。

第二,明确了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互助理念

在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有着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共同特点,从目前的农村经济状况来看,自有资金往往难以解决生产困难,银行贷款是解决生产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分散经营时,因规模小、效益低、信誉差,又不具有法人资格,银行贷款数额小、程序繁杂,难以解决生产困难,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后,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提高了信誉度,增加了贷款额度,合作社成员

所需资金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互助理念明显增强,如:桦甸市嘉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社员每年最低可申请贷款50万元,最高可申请贷款100万元,遇到困难时,社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诚信还贷,提高了信誉、简捷了程序,为专业合作社中的养殖户提供了充足的流转资金;桦甸市天盛养鸡专业合作社为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对社员所需要的鸡雏、饲料、防疫等费用,全部由理事长赵志云先期垫付,待产品销售时扣回,在遇到市场价格波动大和产品销售难时,合作社对成员所生产的商品鸡实行保底价收购,承担市场风险,解决了社员的后顾之忧。

第三,带动当地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我市通过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给当地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还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如青松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红石镇区之内,周边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较多,特别是农闲时节,大量劳动力闲臵,浪费了人力资源,影响社会稳定,合作社形成规模后,在黑木耳种植过程中,从灌袋、接菌、采收、晾晒到加工需要大量从业人员,本社人员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年可吸收周边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就业达260人,人日

均收入可达40—50元。据统计,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加入农户 975户,带动周边农户 4544户,销售收入 5175 万元,人均增收 4399元。

第四,解决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高了生活水平桦甸市青松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在的红石砬子镇红石村一社现有农户76户,人口376人。该社70年代初共有耕地64.36公顷,因桦白铁路、红石发电厂、红石林业局等单位建设需要先后征用土地41.36公顷,到目前为止实有耕地面积23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6亩。为了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1992年至2002年桦甸市政府共向社员发放生活补助金45万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仅靠政府补贴和零星打工,农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部分社员无所事事和上访告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青松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后,失地农民全部从事了木耳种植业,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木耳产量高、质量好,效益显著,农民上访告状的现象不再发生。2008年该社生产春耳120万袋,秋耳60万袋,生产干品黑木耳45吨,产值21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纯收入2万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

第五,缓解了林农矛盾,使养殖业走上了环保之路

我市的二道甸子镇地处红石林业局林区,以前镇区农民采取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林下放牧,而林区沟系大部分都由红石林业局采取发包的方式承包给个人进行林蛙养殖、经济林栽植。造成了放养黄牛的农民与林地承包者之间的林地使用上的矛盾。合作社建立后,黄牛养殖户由林下放牧向圈养育肥方式转变,不再实行散养,林农矛盾少了,林地资源受到了保护,使黄牛养殖产业走上了科学、生态、环保、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六,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二次分红” 桦甸市桦牛养牛专业合作社所处的二道甸子镇,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达60%以上,在市场形势不好时,每年冬季,卖粮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群众,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桦牛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后,合作社所开办的糖化饲料厂,每天生产的糖化饲料达30余吨,年可消耗玉米青秸秆12000吨,除本合作社黄牛育肥外,还向其他黄牛育肥农户低价销售,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桦甸市家利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2010年实现收入92076元,其中:2008年实现收入17330元,支出10960元,成员分红19户,总额5918元,户均311元,合作社盈余452元;2009年实现收入33246元,支出14880元,成员分红60户,17540元,户均292元,最多的合作社成员刘有代分红2300元、王向 11

臣1700元,合作社盈余844元;2010年已实现收入41500元,成员分红额达19500元,户均360元。

以上是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深入探索,狠抓落实,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并逐步实现“农超对接”,争取使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农民合作社

三、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条件

(一)有一定的产业或产品基础;

(二)有乐于奉献的带头人至关重要;

(三)至少有5人以上参加并出资,但成员要以农民为主体,应占80%以上,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订立章程。

设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申请登记:

(一)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三)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理事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明;

(五)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的出资清单;

(六)住所使用证明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完毕,向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颁发营业执照。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

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关怀支持下,2004年4月1日,经陕西省澄城县民政局注册批准正式成立,几年来为成员提供了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得到了广大成员的一致赞扬和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农业部优农中心李连海主任、农村经济研究室赵泽琨主任等各级领导先后给予了亲切关怀,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曾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合作社下设5个部(农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网络信息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6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和4000亩生产基地。协会会员遍布陕西省澄城县、大荔县、合阳县的12个乡镇,会员586人。

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以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果品为已任,以澄城区域唯一的陕西省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推广站为推动,坚持高新技术、科学管理;名牌理念、质量为本;精品农资、滚动经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注册了“帝比”牌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积极为会员及周边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农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形成了苹果、梨、葡萄、柿子、樱桃系列绿色无公害水果的产前指导、产中监督、产后精装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市场提供了精品水果。2005年,澄城县农牧局、工商局联合授予协会“红盾护农投诉点”,澄城县工商局“支农科技示范单位”。2006年,有18名会员获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协会被澄城县农牧局授予“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协会的“帝比”牌系列水果,被全国工商联合会评为2007-2008年绿色超市推荐精品水果。

第四篇: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规模过小,分配制度欠公,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踊跃参与,发挥其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制定有效的分配办法,控制龙头企业或大户的份额;积极培养各种乡土人才,引进有技术、懂法律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1、各县市区分布:宜都市41家,夷陵区18家,当阳市16家,长阳自治县和远安县各15家,枝江市11家,秭归县10家,兴山县8家,五峰自治县7家,点军区5家,西陵区、伍家区和猇亭区各1家。

2、行业和产业分布:柑橘类(包括蜜橘、椪柑、脐橙、桃叶橙、甜柚等)合作社共58家,蔬菜类23家,茶叶类20家,畜禽养殖类15家,水产养殖类9家,蚕桑类6家,食用菌类4家,粮棉油类和园林苗木类各2家,药材、魔芋、冬枣、朝鲜蓟和蜂业类各1家,农机专业服务类1家,生态能源类1家,其他3家。

1、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差距:

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弱势群体的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使起步阶段的合作社组织规模普遍偏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许多合作社社员数不到100个,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合作社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强。

二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制约合作社的良性发展。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政府努力引导合作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但仍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不太规范,有的合作社财务没有及时向社员公开。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看似合作社,却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以种养业为主,深加工不足。我市现有的合作社90%以上都是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处于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没有。大多数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合作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较为少见。

四是以提供服务为主,利益共享不足。现有的合作社,绝大部分只是为成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在经济利益上形成真正的共同体。

2、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做大做强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的大头要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呼声较高的是税费减免和经营用地优惠政策,这已经成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比较困难。合作社兴办生产经营项目需要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资产难以评估抵押,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的合作社只得依靠民间借贷周转,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

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由于合作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制约了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第五篇:农民合作社发言材料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们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重托,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把农民合作组织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创新基层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组织达到540个,入社社员9.5万户,占全县农户数的54.7%。国内26个省、市4000多人相继来参观考察合作组织,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中,以“从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为题,专门介绍了我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资源要素,发挥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引领作用 破解“三农”问题,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过去是一个农业大县,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立足实际、创新机制。我们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总结农民的致富经验,在全县大力实施“六进”致富工程,引导农民进社、进棚、进厂、进城、进店、进校,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领域。尤其是把“进社”放在第一位,积极动员农村干部、能人、大户、龙头企业、流通部门等,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成立合作组织,将“单枪匹马”的农民融合到产业链、流通链、要素链、利益链等各个环节上,由“风险增收”变成“保险增收”,为农民增收撑起了“保护伞”、系上了“安全带”。今 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994元,增长23.1%。

一是引领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培植产业,组建基地,挂靠龙头,不断扩大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激活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成为联结千家万户的致富桥梁。目前,全县种养加合作社达到432个。今年上半年,种养加各类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32亿元,赢利4.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我县通过与大学合作,建立了3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全部按“订单”进行销售。其抓“品种增效、规模增效、副产品增效、减支增效、加工增效、转化增值”六个环节,提高种粮效益、增加社员收入的经验,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引领农民在创新经营方式中增收致富。土地是农民的财富和基本保障。做活土地经营文章,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继续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过程中,我们顺应农民意愿,以合作组织为抓手,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合作社,探索出了新路子。我县按照“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权益保障、收益分红”的原则,发起成立了有机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流转土地,以社员合作形式进行生产经营,探索形成了以“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收入分配方式为特征的“模式”。目前,合作社创办了蔬菜贸易公司,注册了“”牌商标,产品销售到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蔬菜加工增值30%以上,社员不仅每年每亩土地分红1300元左右,而且每人还能通过务工获得6000--8000元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引领农民在创业就业中增收致富。促进创业和就业是持续增 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合作组织可以充分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引导农民创业、解决农民就业的一条好路子。我们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着力为农村人力资源就业搭建平台。一方面,鼓励全民创业,支持有门路、有能力的创业能人,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组建增收致富的“联合舰队”。围绕培育大枣、种子、蟋蟀、钢球、十字绣五大特色产业,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合作社或协会,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特别是引导十字绣加工户和钢球生产企业分别成立了“县十字绣协会”和“县钢球行业协会”,这两个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两万多人,我县被命名为“十字绣之乡”、“钢球之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探索建立了农民用工协会,让闲散农村劳动力“家门务工,就地挣钱”。我县村抓住附近工厂和火车站需用常年工、临时工的有利时机,成立“用工协会”,组织村里闲散劳力在就近帮工增加收入,已形成336人的专业用工合作组织,社员每天务工收入达到50—60元。

二、拓展服务领域,发挥合作组织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中的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共建共享的意识,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积极探索,在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把组建合作组织作为有效抓手,增强农民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识,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

一是在农业生产领域自我服务。积极引导农民群策群力改善农村 生产条件,让农民在参与合作中服务自我、方便群众、有所作为、实现价值。我县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实行统一耕播,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同时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发展畜牧养殖、运输等其他产业。村由55户农民发起成立了沼气服务合作社,建立了四个专业服务队,主要帮助农户建沼气池,并负责维修、物料供应、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目前,该村已建沼气池67个,为周边乡镇农户建设沼气池271个。村民照明、洗澡、烧水、做饭都用沼气,不仅降低了生产费用,还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二是在社会事业领域凝聚民力。合作组织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作用越来越大。我县乡为保护70多公里的村村通公路,成立了公路养护协会,并划分成15个分会,分段承担清除路肩杂草、维护路坡、管护路边林网、制止超载超重车辆上路等管理任务,确保了乡村公路的完好、安全、通畅。该乡还成立了蓄水协会,引导群众自己管理引水工作,协会负责收水费,组织受益村的干部群众管理水渠,协商各村水量分配和引水时间,解决了以往群众争水、抢水引起的矛盾纠纷,实现了有序管理。

三是在社会管理领域强化自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构建了党建、政法、综治、信访、群团“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尤其是突显群众主体地位,把发展合作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协同力量,在平安建设中引导发展平安协会,培养农民的自我管理意识,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构建促进社会和谐的实体组织。目前,我县已建立村居平安协会、乡镇(街道)平安协会和行业平安协会109个。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两会一台”建设,即依托全县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治保主任、保卫科长,分别 成立治保主任协会、保卫科长协会,依托互联网在县公安局设立治安信息互动平台,架起了警民互动桥梁,实现了治安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我县社会稳定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被表彰为建设先进县。

三、搭建公共平台,发挥合作组织在增强基层活力中的催化作用 农民合作组织不仅是农民与市场联接的桥梁,而且是农民与农村基层组织联系的纽带。我们采取“党组织引导搭台、农民群众唱戏”的方式,通过培育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解决党支部、村委会在管理、服务等方面“想做做不了、想办办不好”的问题,使合作组织承担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经营职能,进而带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意识、文明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我们不断探索加强合作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组织已建立党组织17个,其中建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16个。同时,村干部通过牵头创办合作组织,不仅体现了为社员服务的宗旨,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合作社中找到了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县村级合作组织绝大多数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领办、创办或参与,成为带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领头羊”。

虽然我县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省、市要求相比,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提升发展境界,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农民合作社交流材料[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合作社交流材料[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辛县当地农民专业 合作社情况调研 一、发展现状 利辛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已有数年,初期主要以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等专业协会的形式出现,经营模式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产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合作之路,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

    农民专业合作社(范文大全)

    一、发展现状 光山县作为农业大县,加之劳务输出量大,农民群众有着较强的合作需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有着独特优势。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

    农民合作社规章制度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岗位责任制度 1、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强化财务建设,搞好合作社经济管理。 2、组织本社员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专题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设专题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2013年3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镇......

    农民林业合作社规章制度

    农民林业合作社规章制度 一、办社宗旨及原则 农民林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成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林业生产资料的购买、林产品销售、贮藏以及营林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为服......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范本

    xxxxxxxxxxxxxxxxx农民专业合作社 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和法权益,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根据......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专业合作社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社的组织行为,保护本社及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本社的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