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原创节奏活动教案:满童乐
设计意图
辽南满族的太平鼓(又称单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在节日中人们用来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动是在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舞蹈语汇进行自主创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满童乐》的a段节奏鼓谱和舞蹈,并通过练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师还分组指导幼儿合作设计了b段节奏鼓谱。
活动目标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活动过程 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从本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先前积累的丰富的太平鼓舞知识技能和先前逐渐培养起来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水平的创编、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4、完整表演
教师:《满童乐》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小朋友在表演时,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随着这首欢快的乐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语言提示:a段乐曲,小朋友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b段乐曲,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的表演:c段乐曲和a段乐曲一样,还用小朋友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当音乐停止时。每个小朋友要非常高兴地做出一个喊起来的动作,看谁的动作造型最优美、最独特。
(本环节,是完整的乐曲与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现的过程,是把幼儿个人创编的舞蹈与小组合作创编的舞蹈进行完整展示的过程。表演中,幼儿根据乐段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对太平鼓舞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喜爱,此时孩子们的激情表演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学效果。)
综合点评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发现学习、舞蹈创编、合作能力培养等几方面,并在教学活动中着重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运用了启发联想,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你创编的动作像什么”“你能学一学这个像照镜子的动作吗”“咱们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的姿势”等,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新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去描述他们的动作,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动作学习的要领,又有效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通过适时的提问,如“你喜欢老师的哪个动作”“你觉得哪个动作更适合大鼓?适合小鼓”等,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使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达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运用了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后播放了两次录像片、一次由教师个人示范表演了舞蹈。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幼儿了解了满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特点,发现了太平鼓舞各种队列的变化和多人合作表演的方式,为幼儿进行创编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高级榜样”。通过欣赏教师的表演,让幼儿从中发现了许多新动作,这也为幼儿自主创意性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可用舞蹈语汇。运用了节奏图谱的教学策略。《满童乐》是一首在曲调上富于变化的乐曲,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鼓谱,把鼓谱中的4分音符、8分音符、4分休止符分别用大鼓、小鼓、腰铃等图形标志出来,按照乐曲的结构组织排列。在小组合作创编活动中,还分别用“红、黄、蓝”帮助各组区分各自原先创编好的鼓谱。直观形象的鼓谱较有效地降低了幼儿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为幼儿的创编、语言交流和合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音乐详案教案《满童乐》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满童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音乐详案教案《满童乐》含反思!
设计意图
辽南满族的太平鼓(又称单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在节日中人们用来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动是在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舞蹈语汇进行自主创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满童乐》的A段节奏鼓谱和舞蹈,并通过练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师还分组指导幼儿合作设计了B段节奏鼓谱。
活动目标
1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
2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
3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
2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活动过程
1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
2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3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从本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先前积累的丰富的太平鼓舞知识技能和先前逐渐培养起来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水平的创编、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4、完整表演
教师:《满童乐》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小朋友在表演时,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随着这首欢快的乐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语言提示:A段乐曲,小朋友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B段乐曲,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的表演:c段乐曲和A段乐曲一样,还用小朋友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当音乐停止时。每个小朋友要非常高兴地做出一个喊起来的动作,看谁的动作造型最优美、最独特。
(本环节,是完整的乐曲与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现的过程,是把幼儿个人创编的舞蹈与小组合作创编的舞蹈进行完整展示的过程。表演中,幼儿根据乐段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对太平鼓舞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喜爱,此时孩子们的激情表演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发现学习、舞蹈创编、合作能力培养等几方面,并在教学活动中着重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1运用了启发联想,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你创编的动作像什么”“你能学一学这个像照镜子的动作吗”“咱们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的姿势”等,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新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去描述他们的动作,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动作学习的要领,又有效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通过适时的提问,如“你喜欢老师的哪个动作”“你觉得哪个动作更适合大鼓?适合小鼓”等,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使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达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3运用了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后播放了两次录像片、一次由教师个人示范表演了舞蹈。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幼儿了解了满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特点,发现了太平鼓舞各种队列的变化和多人合作表演的方式,为幼儿进行创编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高级榜样”。通过欣赏教师的表演,让幼儿从中发现了许多新动作,这也为幼儿自主创意性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可用舞蹈语汇。
4运用了节奏图谱的教学策略。《满童乐》是一首在曲调上富于变化的乐曲,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鼓谱,把鼓谱中的4分音符、8分音符、4分休止符分别用大鼓、小鼓、腰铃等图形标志出来,按照乐曲的结构组织排列。在小组合作创编活动中,还分别用“红、黄、蓝”帮助各组区分各自原先创编好的鼓谱。直观形象的鼓谱较有效地降低了幼儿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为幼儿的创编、语言交流和合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大班音乐详案教案《满童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4253字。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节奏乐音乐活动教案:《小鸭子上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节奏乐音乐活动教案:《小鸭子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培养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
2、幼儿能够听辨声音的长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节奏。
3、初步培养初步的音乐能力。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教师弹钢琴《来了一群小鸭子》进教室,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坐在小椅子上,准备上课。
(二)基本部分:
1、发生练习: 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鸭 子们 起 得 早,太阳 公公 咪 咪 笑。
2、出示玩具下鸭子,“今天我要上幼儿园去了,真开心。” X X X X X X X X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小朋友们,你们学学我的声音叫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边走动,边叫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3、小鸭子看见老师有礼貌的问X X X X X X X X 嘎 嘎 嘎 嘎 老 师 你 好 “小朋友们你们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问老师好,好吗?” X X X X X X X X 老 师 你 好 老 师 你 好
4、小鸭子玩汽车:听,小鸭子说什么?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嘎 嘎 嘎 嘎 我 玩 汽 车 嘎 嘎 嘎 嘎 我 真 开 心
“小朋友,和小鸭子一起把小鸭子说过的话告诉老师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说出。
5、用此方法,下鸭子可以换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积木,风车„„幼儿随下鸭一起练习四分音符的语言节奏。
6、同时,也可以把小鸭替换魏小狗,小猫等其他动物代替,练习四分音符。(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齐唱《来了一群小鸭子》离开小椅子。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节奏训练》含反思
大班教案《节奏训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节奏练习发展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节奏训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三、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欣赏乐曲:大灰狼,幼儿兴趣很高,效果很棒。
2、教师依次出示练习过的节奏(并将其组合),交代幼儿就是大狮子、狼........的音乐节奏,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打节奏。与幼儿练习几次,利用欣赏乐曲,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3、加肢体节奏。
(1)、X X X XX X 重点是与音乐配肢体节奏。
(2)X XX X 要求:费别用拍头、拍肩、跺脚拍打。教师示范。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性。幼儿自由练习。
四、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打节奏。
五、结束、律动《节奏拍拍》。
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节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对来说难度增加,每次的节奏都是有规律的,这首乐曲缺乏规律性,经过几次的反复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规律性的节奏乐。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对四季变换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脸、刷牙、穿衣、都离不开节奏,甚至于人脑一时的思想,严格上讲也有节奏。
小百科:节奏是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赤足乐教案
导语:通过赤足活动,提高幼儿脚部的触觉及灵敏度,通过小脚丫的撕、夹、放等动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提高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赤足乐的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幼儿园大班赤足乐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当前,城市中幼儿的生活环境,遏制了幼儿好玩的天性,精巧的玩具、电视“保姆”等满足不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好奇心强,赤足玩耍会感到稀奇、轻松、愉快,而且赤足有利于踝关节的活动和发展脚趾的灵活性,锻炼其柔韧性,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并有助于改善大脑皮质功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天性和发展需求,利用废旧物品和天然材料,设计了这个赤足活动。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脚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体验赤足活动的乐趣。
3、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内塑料玩具、石头、沙包、纸团、积木铺满地。
2、有塑料玩具、石头、沙包、纸团、积木标识的塑料篮子各一,垃圾筐四个,充气气球和报纸若干。
3、幼儿头戴小丑,老师扮演小丑妈妈。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师:小丑娃娃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做一件事情,你们愿意去吗?我们出发吧!
音乐声中,孩子们跟着妈妈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到达目的地。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都很认真,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率也比较高,这也许是我们平时比较重视餐前餐后活动,经常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幼儿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一些知识,对这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回答问题的时候幼儿会有这种表现。而且今天又经过这次的学习,幼儿的印象又更深一次,相信幼儿在这方面会做的更好。
幼儿园大班赤足乐教案篇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赤足活动,提高幼儿脚部的触觉及灵敏度。
2、通过小脚丫的撕、夹、放等动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提高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体验赤足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塑料玩具,沙包,易拉罐,报纸若干,贴有动物头饰的小筐,海绵,各种豆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幼儿站在垫子上,练习踏步走,方位转。
2、幼儿躺在垫子上,练习踏步走。
3、两名幼儿一起对坐在垫子上,脚对脚蹬拉。
二、集体活动;
1、幼儿自由用脚收拾各种物品,老师巡回指导、发展幼儿用多种方法参与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看那边玩具区好乱哦,我们去帮忙收拾收拾好不好?但我们平时做事都是用小手来做的,今天老师要给你们提一个要求,只能用脚来收拾这些物品,不能用手来做。你们看这是纸团、积木、石头、沙包、塑料玩具的家,我们一定要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这送的过程中孩子们动动小脑筋,想出与小伙伴不同的方法,看谁的小脚最能干。孩子们,动起来吧!
2、游戏
撕报纸
用小脚撕报纸。比比谁的小脚最灵活,能最快的把报纸撕碎!(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报纸,让幼儿用小脚撕报纸。教师观察指导,及时表扬方法多的幼儿)
3、《喂动物》
请孩子们将场地上中间的各种食物,用小脚丫夹起来喂到小动物的嘴里。可是四位客人已经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里了,要通过这条路才能去给客人喂食物。
小朋友自由结合,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并选出小组长。每人只喂一次食物。
游戏开始后,各队幼儿依次走过“小路”,根据个人能力用脚趾夹住食物,走到小动物前面,喂到嘴里。
食物夹完后,各组组长清点动物嘴中的食物,多者为胜。
4、踩气球(放鞭炮)
现在大家一起玩放鞭炮吧吧!看谁踩破的气球多。(将充气气球散落地上,幼儿自由踩气球)
三、整理活动
师:现在小脚累了,我们一起来休息休息,(做放松运动)
师:哎,小脚丫困了,我们给它盖上被子睡一觉吧!(穿袜子,穿鞋)
师生共同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1、在组织撕面条时,不应该限定孩子只撕面条,大班的孩子脚部肌肉还没发展到那样的精细程度,对孩子们来说,撕面条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可以不限制撕什么,而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撕成什么是什么。
2、在游戏活动时,老师一定要提前讲清楚游戏规则,设计教具时要根据场地和幼儿特点,户外体育活动的器材不能太小。
幼儿园大班赤足乐教案篇三:活动目标:
1、了解脚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发展观察力。
2、培养幼儿互相关爱情感,发展幼儿移情能力。
3、体验赤足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地毯上画有五线谱及脚印。
活动过程:
一、大家去森林里赤足旅行。
1、小朋友脱鞋光脚去旅行。
师:“你们听,什么在响呀?原来是我的小脚在说话。它说它天天躲在鞋子里袜子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今天它想出来和你们玩玩!你们愿意和小脚一起玩吗?”
2、简单交待“旅行”注意事项。
师:“小脚都出来了!他们好高兴呀!我们来个光脚丫旅行吧!在森里里要小心,要跟好妈妈,不要掉队。”
二、旅行开始了,大家一起穿过小树林;过独木桥;学小兔跳;被大灰狼追跑等。
1、矮人走。师:“哇,前面有片小树林,很矮很矮,我们要蹲着走才能穿过它,来,我们一起穿过小树林吧。”
2、双脚交替走,师:“到独木桥了!很窄很窄,我们要一步一步一个跟着一个走,要小心,别掉到水里呀。”
3、踮脚走。师:“嘘,树洞里的小熊在睡觉呢!我们踮着脚轻轻的走,别吵醒它。”
4、跳。师:“你们看!小白兔跳的可快了。我们来学学吧!”
5、跑。师:“不好,大灰狼来了,我们快跑呀。”
三、池塘边休息,认识小脚。
1、来到池塘边洗脚。师:“哇,这儿有个小水池,我们光脚丫走了那么多路,来洗洗脚吧!”边念儿歌边洗脚。
2、认识小脚。
师:“小脚洗好了,我们的小脚是怎么样的呀?”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念儿歌引出问题。师:“小脚的本领可大啦!你们知道小脚有哪些本领吗?”教师总结。
四、游戏“小脚跳舞”。
师:“我们的小脚能干这么多事情,我的小脚最喜欢跳舞了,你们看。”
教师示范游戏一次。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个别游戏,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幼儿全体游戏一次后,给他们戴上小礼物。
游戏数遍后结束。
师:“小脚跳舞可真好玩,我们把小脚游戏带到教室里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玩吧!跟老师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