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2

时间:2019-05-12 05:5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2》。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2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为什么少年爱看爱情小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讨论爱情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爱情小说,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消除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一个学生的实例----“琼瑶迷”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少年爱看爱情小说的原因。原因一:青春期是充满幻想希望,充满爱的时期,但现实却是枯燥平淡的,朦胧的初中生漫无目标的爱往往受到压抑,爱情小说是他们寻求感情寄托的好去处。

原因二:青春期是一个渴望理解的时期,渴望理解别人,渴望被别人理解,渴望理解人生,渴望理解生命,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得到满足,而成人则对少年的性渴望,要么粗心地忽视了,要么冷漠地加以禁锢,要么粗暴地加以制止。少年难在成人世界中得到理解,于是转向在小说中寻找感情滋润。

原因三:在小说中寻找自我,他们希望和小说中的人物相互映照,逐渐形成自己对爱情的稳定看法,找到合适自己的爱情位置。

活动二: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地阅读有关爱情的书刊,先询问学生课外书的主要来源,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看一些有益的、高尚的书刊,要坚决杜绝下流淫秽的书籍。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要请求老师或父母帮助。

活动三:引导学生千万注意:不要沉迷于爱情小说而荒废了学习引导学生千万注意:在人的生命旅程中,爱情决非生命的全部内容,家庭与社会都期盼你,家庭与社会都看你快快长大,去探索人生与自然的更多奥秘。

活动四:互相帮助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

教后记: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走过这一人生旅程的人,当他回顾的时候,总留恋这一花季。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初潮的心理特性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生理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初潮是怎样来临的月经期内应注意哪些方面的生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卫生知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先在班级进行调查,女生中来月经的比例是多少,在第一次来月经时你的感受如何?从而引入初潮的话题。

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意味着青春期的开始,有的国家各民族甚至还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如日本吃红豆饭,非洲许多部落中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活动二: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生理卫生知识中月经的形成及大概过程,再详细分析初潮的形成。胎儿期: 原始卵泡(数万个)

↓ 青春期: 开始成熟

成熟卵泡(每月成熟一个)

成熟卵泡开始旺盛地分泌激素,在其作用下,子宫内膜渐渐增厚,卵子成熟后,从卵泡中分离出来,叫排卵,排卵后卵巢又分泌一种黄体孕激素,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孕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开始萎缩破裂、脱落,内膜上大量的毛细血管在内膜脱落时破裂而少量出血,血和内膜碎片从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它标志着女性卵巢功能开始成熟,因营养、精神状态、体质、遗传环境因素的影响年龄会有所不同。

前后两次月经之间间隔时间叫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最长30-34天,最短21天,每次大约3-7天干净,经血呈暗红色,初潮后又能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

活动

三、引导学生注意初潮的心理卫生及心理调节。

初潮心理特点:情绪波动较大,易怒,心神不定,烦躁不安,对周围的人要求过高,极易与人发生争吵。教后记: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如何度过这一时期是每人都必须面对的,故应多交流探讨,做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于未然。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早恋现象透视

教学目标:

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 思考:

1、什么是友谊?

2、什么是爱情?

3、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

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怎样划分友谊与早恋的界线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在此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一个班长、学生会干部、优秀团员过早涉足“爱河”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情,两者之间的细微区别。

活动二: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友谊发展到爱情有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而使他们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不把友谊发展到爱情。

1、一般的爱慕阶段

流露出对异性的好感,有了一种朦胧而且隐蔽的异性爱慕心理。

2、早恋的情感阶段

对异性的爱慕之情,开始慢慢聚集到一个异性身上,对异性的疏远仅仅是为了掩饰对异性的那份情感。

3、早恋的行为阶段

此时已不满足于对异性暗暗的爱慕,由地下转入地上,公开递纸条写情书,如果双方有意则发展成为出双入对,朋友圈子越来越小,只喜欢两个人单独相处,纪律松懈,甚至性格都开始变化。

活动三: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友谊与早恋有区别,但并非有鸿沟,一般的爱慕和早熟的情感都应算是友谊,而有早恋的行为则是不折不扣的早恋了。

活动四:提出希望:

愿青少年朋友能慧眼区分早恋与友谊,顺利度过青春花季!活动五:“一帮一”活动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少年自恋心理浅析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自恋现象及自恋原因和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自恋事故引入,学生讨论提出自己对自己的欣赏,师生一起剖析是否属自然现象,青春期身体发育进入高峰期,第二特征出现,引起心理上的关注,这时期少男少女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体会与欣赏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这种反应在某些人身上出现----性心理歧变----自恋现象。

活动二:剖析自恋的原因

1、自恋是性驱力的一种不合理的释放方式,在青少年中尤为多见,指个体在欣赏自己时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同时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通过性幻想来获取性快感,真正的自恋是排异性,兴趣完全集中于自身。

2、原因是由于强烈的社会原因而造成,如严重的性禁锢、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创伤等,性格都比较内向,自我封闭性很强,缺乏自信心,生活空间狭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不健全的人格上。

活动三:讨论解决的办法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开朗坚强的性格,才会避免陷入性心理歧变。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怎样克服单恋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单恋的原因及如何才能避免单恋,并从单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宋朝词人聂胜琼的词勾勒出饱受单恋之苦的多情人的形象,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单恋及如何区分单恋与恋爱。

活动二:通过分析回顾知道产生单恋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那些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的同学,他们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但不善于交际,故比较容易在周围的异性同学中寻觅自己的心中偶像,而且,心中偶像大都是热情大方、活泼开朗、亲切和蔼、乐于助人的异性,而他们往往没有勇气与信心向对方挑明,故只好默默爱着对方。

活动三:在分析原因的基础,引导学生得出单恋的危害

单恋犹如一剂慢性毒药,侵蚀着年轻人的心灵,它使单恋者浪费宝贵的青春,而且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失调,精神上的痛苦,往往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创伤,甚至可导致学业荒废,心理失常,情感失控等。

活动四: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答: 如何才能避免单恋,从单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①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中学时代是人的一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应当以学习为首要任务。②不要跟随感觉走,以免作出自缚。③要学会激流勇退。④要学会排遣心中郁闷。⑤要转移喜爱对象。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及怎样使自己有一个较满意的体型。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说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在体型方面出现的各种烦恼。体 验:自卑

活动二:说出人的体型的五种类型。

高胖型、高瘦型、矮胖型、矮瘦型、运动匀称型,其中运动匀称型是最健美的体型。

事实上,这几种体型各有可爱之处,高有高的气魄,矮有矮的韵致,胖有胖的神采,矮有矮的风度。体型只是美感的载体,只要自然、和谐,就是美。活动三:如何面对体型美

外形受遗传影响,美不仅指容貌美和体型美,真正的美出自人本身的气质和修养、学识、人品等等各种内在美的品质。世上不少体貌不扬的伟人、名人。如果外形不好,则可在才智和勤奋上寻求补偿。

活动四:青春期关心体型美是正常的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体型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性别角色的分化,对体型的关注,既有对身体发育是否正常的担忧,也有对未来形象的憧憬,这种过于敏感的心理是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活动五:思考:

怎样获得自己较满意的体型?(取决于营养状况和运动锻炼的状况。)

正确认识自己的体型,认识到内在的气质修养比外表美更重要,不盲从社会风尚,从而做到“以健为美”,重心灵美。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男女两性的智力特点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智力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谈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班级、年级及自己的成绩与分布情况(男生、女生)。

活动二:引导学生自己说说什么是智力,智力包括哪些方面。总结:

智力包括记忆、思维、感知、语言等诸多方面。男、女两性的智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女性的语言能力胜过男性,而男性在立意新奇,运用抽象名词上比较更胜一筹,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偏向于逻辑思维。

活动三:先调查学生,让说产生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心理及生理原因:

1、心理原因: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发展得早,故使女性在学龄学期具有压倒男性的优势,因最早的学校学习集中在语言能力、符号识记方面,而这正是女性的优势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学习的内容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转化,而这时的智力测验内容多集中于这一方面,而男性智力优势恰好反映在这一方面。许多女孩在学习内容发生转变时,未能及时转变以前那种形象思维的方式,从而导致成绩不佳。

2、生理原因:男性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短,所携带的基因数也大大少于X染色体,故患遗传病的男性绝对多于女性,使男性智力低下者大大超过了女性,男性的智力又使他们在后期的学校学习中盖过了女性。

活动四:讨论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原因:

1、父母对男孩、女孩的不同期望。

2、社会对男女形成的一套刻板印象。

3、个人的意志努力。

活动五:讲故事(教师激励学生,个人努力的没有性别差异!)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询问学生:

你们平常与异性同学交往得多吗?有没有碰到过引起别人误会的时候?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出:异性同学间交往次数多些、时间长些、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不正常,甚至飞短流长,这是正常的。

活动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是封建思想残余的作用。

2、是青春期发育时对异性交往的敏感和排斥心理以及猜忌心理的作用,是出于少年特殊好奇心理。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待周围的误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①友谊要真诚。

②只要没有掺杂杂质,对周围的冷眼猜疑,可不屑一顾。③要用理智控制感情,把握分寸,防止逆反心理破坏纯真的友谊。

活动四:如何与异性同学处理好关系呢?

1、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和气质,积极参与男女同学间的广泛接触和感情交流,主动友好相处。

2、异性交往接触时,不要将性别作为能否接触的前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3、男女同学交往应注意男女有别,不失礼仪不尽情放肆。

4、自尊自爱,不说粗话脏话等。

5、交往时,言词举止要得体,否则易产生误会。

6、庄重正派,不虚伪、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鲁放纵。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厌食症的现象及危害。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厌食症的现象及危害。

青春期厌食症也称神经性厌食症,它多发生于13-28岁之间的青春期女性身上。

具体表现:拒绝进食,长时间未进食也不觉得饿,精神萎靡不振,整天昏昏欲睡,渐瘦至月经完全中断,伴随身体虚弱及其他身心疾病,整个发病过程大致可分2个阶段。

开始时,对食物不感兴趣,见到食物就烦躁,没胃口,勉强能吃些爱吃的零食; 后期,则会对食物产生神经性的呕吐反应。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青春期厌食症的原因

1、当今的社会风尚的“苗条为美”。

2、青春期身高体重显著增加。

3、青春期女性偏食挑食,导致体态丰腴,但追求时尚,又不堪忍受锻炼之苦,而导致此症发生。

4、青春期少女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胖瘦感觉。活动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克服与治疗这种疾病。

1、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

2、个人的理想自我主要是受社会风尚的影响,由公认的审美标准决定,我们应顺应潮流,又不能为它左右。理想自我的塑造应当以真实自我为基础,结合实际,决不能舍本逐末,脱离现实。

3、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明确发胖的原因也至关重要。

4、增强体育锻炼,加快脂肪消耗,这是值得提倡的减肥方法之一。

5、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6、培养广泛的兴趣,参加有益活动,转移注意力,减少对自己身材关注,达到预防与治疗青春期厌食症的目的。

元氏七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

怎样正确用脑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大脑,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会学习、学会休息。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举例:甲学生成天泡在书堆里,但成绩并不太理想,乙学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学习时玩乐时尽兴,但成绩拔尖。

鼓励学生大胆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学生可能会总结到:这是合理用脑的问题。

活动二:引导大家在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大脑的工作特点:脑细胞之间相互连结,构成一个复杂的网,每一种事物的刺激都会在这个网上形成一个兴奋点,并通过网络来接受、储存、加工、传递与发放,每个点不是孤立的,能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精细的器官,也是最易疲劳、最为脆弱的器官,有很大的学习潜力,但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损伤,故长时间用脑易疲劳。

活动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才算合理用脑,自己用得怎样。

1、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形成以时间为信号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牺牲睡眠来学习往往是得不偿失,睡眠可恢复体力与脑力,使肌体得到营养与休息。

2、注意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休息有积极的休息方式:以一种活动替换另一种活动。最好的休息方式:睡眠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4、善于选择用脑的黄金时间。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3.12 过程: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结: 相信每个学生只要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老师们也就不会再头疼班上有那么多问题学生了。也祝每个小学生能从一个健康的童年走向健康的人生!反思: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下功夫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时间:2017年10月18日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学生 主讲:孟小琢

活动主题:《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 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二、培养自信心的几点建议: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

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活动效果:同学们对如何增强自己的信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时间:2017年11月9日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学生 主讲:孟小琢

活动内容:《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主要内容: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

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 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 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

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 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活动效果:同学们对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四篇: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1 月10 日地点:社区咨询室活动内容:社区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近年来,我社区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积极推进青少年“成长档案”建设,着力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位共振”格局,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精心搭建心理教育平台

1、组建机构,健全制度。社区成立了由书记、主任全面负责,社区管段民警、综治特派员、青教委员、社区团总支书记为力量的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帮扶中心,在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帮扶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实施。健全“八项工作制度”:即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青少年心理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制度、问题青少年心理帮教安置工作制度、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协调制度等,针对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薄弱环节,认真制定各个时期的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各项满足青少年心理成长需求的各项教育活动。

2、摸清底数,完善网络。组建了以街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服务站、居民青少年教育预警台的三级工作网络体系,重点摸清“三个底数”:一是社区6-18 岁的青少年底数;二是社区内可利用资源底数;三是社区家庭在青少年心理教育中的需求底数。组织社区内78 名党员骨干志愿者组成社区心理服务点信息员,积极发现和消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主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摸底,对社区青少年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动态跟踪服务,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平台。

3、组建队伍,齐抓共办。落实专兼职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心理关怀”帮扶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专门聘请了一批高素养、经验丰富的机关老干部、中小学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社区有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老专家等积极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并依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原则,全面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4、依托阵地,优化环境。高度重视社区阵地建设,依托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建立了“一校一室一中心”的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即一个各项制度健全的“阳光驿站工作室”、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前来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少年提供现代化的电教设施,以及读书阅览和体育锻炼等,通过立足社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为青少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宽松的育人平台。

5、寓教于训,增强实效。社区在每周四设立社区专家心理辅导工作接待日,在接受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的基础上,指导青少年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技能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考试焦虑辅导等等,以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

二、因材施教拓宽教育渠道

1、坚持学校、社区和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三位共振”。“青少年成长档案”是社区探索出的一条“配合学校、依托社区、走进家庭、面向社会”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新模式,通过对青少年在较长时间内发展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成长轨迹做出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凸显了动态评价的服务方式。根据青少年成长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通过与学校、家庭的有效对接,为青少年成长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造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共振”的社会教育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2、坚持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布局与循序渐进。在重点摸清“三个底数”的基础上,将社区未成年人分成三个年龄段建立不同形式的青少年成长档案,健全不同阶段的心理教育模式,即:6-12 岁的能力自护教育模式(锻炼孩子独立意识的能力)、13-18 岁的“三观”教育模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19-25 岁的未来家长责任教育模式(树立孩子成人后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意识),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实施科学管理,将不同年龄段需要实施心理干预的未成年人的基本信息登记在册,认真记录其每一次心理辅导时的心理健康表现情况,实行定人跟踪管理服务。团10#社区年1 月10 日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2 月26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为每一个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为每一个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服务,为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基”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咨询理念,我们倡导“幸福从心开始”,积极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氛围,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去年,社区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牌仪式,中心组成员由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和社区干部们自愿报名组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成员的研摩活动便成为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制定了学习制度,规定了学习任务,还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社区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下一阶段,我社区还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内教研活动,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来开展,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增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突出校本培训的超前作用,使本培训更科学、更规范、更超前。社区每期开展一次大型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向周边地区辐射,提高社区心理咨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出一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教科研成果。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校本培训之中,开展多维培训,组织社区成员定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技巧,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理论水平又有一定辅导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为先,教育为主,发展为重”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三级预防机制,根据级别、对象、目标、内容、参与人员的不同而区别安排活动。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四大教育平台。首先以主任工作、副主任活动、党员为主,让他们的工作与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上墙工程”,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其次是成立各种社团,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动。之后就是学科渗透,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就是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了。“为了配合心理教学,我们特意开辟了一个叫�6�7心灵驿站�6�8 的心理辅导室。” “心灵驿站”分两个辅导室,一个是暖色调、温馨柔和的个别辅导室,另一个是蓝色调的、清新淡雅的团体辅导室。个别辅导有四种方法:和学生面谈、写信、电话谈心或网络在线辅导。我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正稳步有序地开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犹如和煦的春风滋润着每一位的心田。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6 月1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探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和研究同步,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共同提高

2、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3、教育、教学和科研同时出成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的主要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三、社区、家庭、幼儿园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对需要心理矫治的儿童,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我们提高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水平。我们对胆怯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箱庭疗法等矫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7 月15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差生心理八种 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你越是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对着干”。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叫他人“俯首称臣”。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4.模仿心理。特别是对他们所崇敬的人,更是一言一行都要仿效;也喜欢模仿影片中的打斗、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5.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6.模糊心理。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良莠不分,好坏不辩,是非不清。往往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亡命之徒的行为当作英雄行为。7.相容心理。这是由于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同“类”相容,同“病”相怜,“交叉”感染。差生与好同学难得玩起来,相反,差生与差生容易结成团。8.虚荣心理。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后所产生的心理。如:爱面子,讲排场,摆阔气。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8 月18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障碍学习受挫——“挂红灯”,考分和名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产生以下10 种心理障碍。1.自卑。觉得自己笨,抬不起头,学习上信心不足。2.过敏。生怕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会使其猜疑嫉恨,火冒 3.忌讳。不愿别人提自己的考分,对公布成绩名次尤其反感,并且在学习上讳疾忌医。4.孤僻。沉默冷漠,抑郁寡合,不懂也不主动请 5.幻想。在想象中满足自我,因而上课时常发呆,不知老师所云。6.顺从。因为怕留级,调皮的学生也会老实听话(尤其在班主任面前),但在老师背后又是一个样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7.发泄。用大喊大叫大哄大玩等方法来排遣郁闷,造成学习精力分散。8.退缩。在学习上降低要求,减少努力,个别学生一到考试就请假。9.推诿。强调自身学习条件不好,或全怪老师教得不好,却不从主观找原因。10.冲突。厌学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想考出好成绩,却又在别人面前做出贪玩不用功学习的样子。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9 月28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差生心理八种 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你越是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对着干”。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叫他人“俯首称臣”。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4.模仿心理。特别是对他们所崇敬的人,更是一言一行都要仿效;也喜欢模仿影片中的打斗、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5.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6.模糊心理。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良莠不分,好坏不辩,是非不清。往往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亡命之徒的行为当作英雄行为。7.相容心理。这是由于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同“类”相容,同“病”相怜,“交叉”感染。差生与好同学难得玩起来,相反,差生与差生容易结成团。8.虚荣心理。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后所产生的心理。如:爱面子,讲排场,摆阔气。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障碍学习受挫——“挂红灯”,考分和名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产生以下种种心理障碍。1.自卑。觉得自己笨,抬不起头,学习上信心不足。2.过敏。生怕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会使其猜疑嫉恨,火冒三丈。3.忌讳。不愿别人提自己的考分,对公布成绩名次尤其反感,并且在学习上讳疾忌医。4.孤僻。沉默冷漠,抑郁寡合,不懂也不主动请教。5.幻想。在想象中满足自我,因而上课时常发呆,不知老师所云。6.顺从。因为怕留级,调皮的学生也会老实听话(尤其在班主任面前),但在老师背后又是一个样,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7.发泄。用大喊大叫大哄大玩等方法来排遣郁闷,造成学习精力分散。8.退缩。在学习上降低要求,减少努力,个别学生一到考试就请假。9.推诿。强调自身学习条件不好,或全怪老师教得不好,却不从主观找原因。10.冲突。厌学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想考出好成绩,却又在别人面前做出贪玩不用功学习的样子。11.文饰。拿不到高分就说“60 分万岁”,在学习上的表现是不花大劲,得过且过;“挂红灯”就说自己本来就不想学,有意上课不大听,作业不大做,生怕人家觉得自己笨。12.退化。自控能力减弱,上课多动不安,或在书本上手枪大炮猫狗男女地胡写乱画,不注意听讲。当然,这和学习掉队听不懂也有很大关系。13.逆反。极易与老师情绪对立,拒听劝导,你讲东他偏说西。14.敌意。焦燥易怒,东揭西戴,损坏公物,打人骂人,扰乱课堂希望大家跟他一样学不好。15.补偿。学习不行就想通过没嘴滑舌、高谈阔论、顶撞老师、打架闹事、称王称霸、谈恋爱和奇装异服等来显示自己。16.放弃。丧失学习信心,极度消沉,自暴自弃。对这些同学,一是要将教学的台阶降到他们能跨上的高度,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扬其他方面的长处,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促使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与自尊;二是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不在他们面前显得傲气,同学之间互尊互助。教师尊重差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三要注意心理咨询,耐心疏导他们,切忌将心理问题跟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简单划等号以及采取粗暴批评和强制压服的方法。对学习迟钝学生的教学六法学习迟钝者是低能力童的一种,又是一个范围较模糊的概念。为了便于学习迟钝者的鉴别和归类,全面了解美国心理缺陷协会(AAMD)的有关低能力儿童的划分及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该协会认定,低能力儿童可以分为学习迟钝者和心理迟滞者,它给心理迟滞下的定义是:“心理迟滞是指智力活动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的那样一组症状。”美国心理缺陷协会所指得心理迟滞者的 IQ 分(智商)是在 67 以下(含 67)这样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还分为若干等级:中度心理迟滞 67—52 次中度心理迟滞 51—36 严重心理迟滞 35—20 极度心理迟滞 19 以下 IQ 分在 67 以上但与同伴们相比,学习能力又处于低水平的学生就属于学习迟钝者或临界学生。学习迟钝者的范围上限以 IQ 的 85 分为界,即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现在同几年前比,学习迟钝的学生一般都被放到普通班学习,这已形成了一个主流。其实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往往存在这种情况,即处在 IQ68 至 85 分之一范围高端的学生在学习的一些特征上同 IQ 稍高于 85 分的学生相比常是难于区分的,因而若要鉴别两者多少总要花一番功夫。一般地讲,学习迟钝者这一术语是指所有在学习速率上显著低于同班同学的那些学生(当然若按美国心理缺陷协会的划分标准来分那就是 IQ 在 68 至 85 之间的学生)。学习迟钝者的特征: IQA 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学生往往也与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同伴们一样遵循着共同的发展模式,但他们在发展的速率和程度上则与他们的同伴是有差异的。因此,IQ 分低的学生可能就具有 IQ 分处于平均水平而年龄又比他们小的学生的一些典型特征。一般讲,这些学生同他们的同龄同学相比更多地表现出不成熟。当这些不成熟的学生发现自己做不到同班同学所做的事情时,就常常会感受到挫折,因而这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大大降低。学习迟钝的学生一般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去对付那些在同伴们看来不值一搏的种种情境。与经受挫折有关的另一种反应是这些学生的自我贬低的倾向。当学习迟钝的学生意识到他们难于做到同伴们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时,他们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蒙受缺乏自信和自尊之苦。学习迟钝者的智力特征还包括以下这些概念的意向:缺乏概括能力、记忆的容量小、注意集中时间短以及只能集中于学习情景的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附带内容。一般说来,若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理论联系起来,人们就会对这些学生的特征有更概括的理解。初级学校的学习迟钝者的思维发展水平既使是在高年级,也只是处在前运算期,即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中等学校的学习迟钝者亦不会超过具体运算水平,即 11 至 15 岁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从一般的学习能力上来看,年幼的学习迟钝者能够将具有单个特征的客体归类,年长的学习迟钝者大概能够处理一些具体的情景,但难于抓住一篇文章的要点,难于迁移或很难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对学习迟钝者的教学有以下六种方法: 1.要尽可能地避免将学习迟钝者置于可能产生挫折的情境中:当教师已尽了最大努力这些学生仍旧不能脱离使他们达到挫折忍受极限的情境时,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做些放松的、变换节奏的练习或身体活动。由于学习迟钝者比正常的同学更可能经历挫折,因而对他们适宜的教学方法是试着将班中发生的使他们产生挫折的事件的频率减致最低程度。或许这样做最有效的方法是给学习迟钝者单独布置作业,以不使他们与其他正常同学处于同等的竞争水平上。有时尽管教师非常努力,但终究不能将挫折情境彻底根除,这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因为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一些全班性的活动和给这些学生单独布置作业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所造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假如教师注意到了这种学生由于不能完成作业而变得越来越湖涂了的话,这时教师就要试着将他的注意转到另一种要求不太高的活动(包括听讲,写作业等)方面来或让他们直接进行某种身体运动。2.尽所有可能去激励他们的自尊感由于学习迟钝者在学习方面能力总是不及他们的同学,所以他们极易于自我贬低,这时对付这种自我贬低倾向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坚持对他们表示出肯定的情感。如果教师能经常对他们表示出肯定的情感,这些人对自己就可能获得相似的情感。J·布鲁菲和 T·吉德曾报告说,通常有许多教师并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倾向于向低能力的学生表示出很低的期望。下面就是种种这样的倾向,同时还有他们为此而附上的正确方法:倾向 1.在低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只是象征性的等待一小会儿。正确的方法,明确地表示,你可以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做自己的回答。倾向 2:对低能力的学生所做的错误回答的反应是立即给出正确的答案或叫其他同学来回答。正确的方法:重复他们的答案,给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并以不同的方法发问。倾向 3:对低能力学生表示赞赏的次数很少。正确的方法:经常做出赞赏的表示。倾向 4:对低能力的学生很少给予注意。正确的方法:提醒自己给他们以经常性的注意。倾向 5:对低能力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过低。正确的方法:时刻要牢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是可能形成这些学生的抱负和自尊的,应该尝试着向他们表达他们是有能力进行学习的。3.由于多数学习迟钝者在学习中只能掌握简单的概念,所以教师就应该尝试着为他们提供只包括少量原素的作业,这种作业中至少要有一些是他们以前学习过的。4.用系列的、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小型单元课来代替需付出极大的专注和努力的综合性课程。学习迟钝者往往注意集中时间较短,如果要他们专注于那些延时报偿的课业,他们就很可能注意力分散或因得不到及时报偿而灰心丧气。因此,最好要给他们以系列的、能够及时得到反馈的作业,而不要使用各种浓缩的方法或类似的办法期望他们做自我指导性的、指向间接目标的种种努力。5.要经常重温学过的材料,但要尽量使这种重温更有趣味。学习迟钝者记忆容量很小而且难于把学过的东西输入到长期贮存系统,这种情形通常与他们掌握的概括过于简单、缺乏概括能力有关。高智力的学生往往能够抓住所学内容的结构并能理解其中的各种关系,这两种能力会使他们的记忆变得更简单更不容易消退。相形之下,学习迟钝者往往一次只能学习一种孤立的内容,这在记忆上就要求更多地发挥机械记忆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学习迟钝者经常重复学习某一特定内容。因此,在对他们的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是很必要的,但同时要特别注意尽最大努力避免使这种练习变得乏味、空洞。6.为学习迟钝者设计一种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作业并能取得进步的“记录一保持”方法。学习迟钝者在学习中常遇到困难,这时激励他们继续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把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当这些学生在程序教材中能正确地填空并发现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时,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乐于接着学习下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把这种记住进步记录的方法用到对这些学生的其它教学方面(这种方法对班上的其它同学也是有效的)。譬如,对这些学生可以采用控制学习法(该法适用任何年级),该法包括:建立标准(即所要达到的目标)、讲授课业、测量成就、补救教学、成就再测和记住他们积累的所有成功的学习单元及次数。(顾援编译)对个别生的十种谈话方式 1.接近式谈话。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对学生的错误不是“和盘托出”,而是逐步提出,由浅入深,先谈双方共同的话题,使师生变得亲近,不至于一下子“谈崩”,这种谈话法常对那些缺点较多、自尊心较强、谈话前持有防御心理的人比较合适。2.直接式谈话。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谈话法常常适用于那些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正确认识自己,但又不大正视自己缺点错误,持有揣测心理的优等生。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直接了当地指出问题,有理有据的严肃批评,往往会冲破其心理防线,促使其承认错误,从而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3.参照式谈话。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谈话内容,使学生在参照物的对比下,感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成自我认识。它常适用于那些盲目性大、变动性大、忽冷忽热、易受感化的学生。4.触动式谈话。主要适用于那些长期形成了惰性、行动散漫、自我意识浅薄、抱无所谓的态度、不正视自己所犯错误的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应立足于以“情”触动,真诚地通过谈话内容和语调的强刺激,促其醒悟。这种方法要慎用,用得不好,往往会产生负作用,形成师生的对抗性。5.商讨式谈话。这种谈话主要是教师以商讨问题的口气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变换角度提出来传递给学生,造成一种平等商讨问题的气氛。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犯有错误尚无悔改之意,认为教师是在“整自己”的反应迅速而脾气暴躁的后进生。6.发问式谈话。把谈话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思考中达到自我醒悟、自我认识。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性格内向的优等生,同时也适用于那些脑筋机灵、敏感好动而又爱做坏事的后进生。7.布置式谈话。这是一种传达某些信息、交待某项任务的谈话。这种方法适用于品学兼优而又听话的优等生,也适用于那些既顽皮又热爱劳动、有一定自尊心的后进生。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是先鼓励或表扬,使学生产生喜悦心理,然后再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得以转变。8.鼓励式谈话。这是对学生的成绩、优点、长处给予肯定和表扬,或者对学生克服了缺点错误有了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的一种谈话。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扬抑结合,在表扬鼓励之后,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或缺点,鼓励其加以克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9.启发式谈话。针对学生的某一问题,在谈话中加以点明,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一步。这种谈话适用于那些不善言词,与老师见面后动作拘谨、词不达意、有紧张心理的学生。10.慰问式谈话。当学生遇到困难、疾病、灾祸等时,老师给予安慰问候和予以帮助所进行的谈话。这种方法常常能够消除某种误解、隔阂、疑虑,使学生产生悔悟心理,感到教师亲切可敬,自己应该对得起老师,从而对自己的缺点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改正。差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四法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经常对差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以一些四化建设中的生动事例说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数学与四化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一些古人和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或利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还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差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齐,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特别注意不要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尽量少涂改,做到少用或不用橡皮擦。2.培养有错必纠的习惯。作业本发下去以后,要求学生首先看看作业中有无错题,对错题要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对新学知识的影响。3.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的差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后不马上动笔,东摸西看,浪费时间,别人已经做了几题,他还在找笔找纸,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往往时间到了,还有好几题未做,因此,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坏习惯,要严格训练他们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他们作业一布置,立即动笔做。经过反复的重点指导训练后,有这种毛病的差生逐渐加快了作业速度。形成习惯后,他们在测验、考试中也能按时完成,成绩跟着提高了。4.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为了应付而抄袭作业。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他们重新做作业外,还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作业和玩耍的关系,同时,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对有进步的,在班上进行表扬。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弄清差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师做好转化工作。1.教育的原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和能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学生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从而造成校风日下,为差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由于批评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对于差生不敢管教,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睁只眼闭只眼,撒手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态度。有的对差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喜欢训人、整人、或用行政处罚,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相反,差生反而越来越多。有的教师素质较低,方法简单生硬。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动接近青少年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同辈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不少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教室中设“雅座”,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当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需要产生矛盾,特别是师生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之后,由差生组合的同辈团体就会大量涌现。差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相对地在团体中他们的地位平等,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他们对成员间的坦率程度大大超过了父母和教师,因此由差生组合的这种同辈团体的组合力、凝聚力、持久力非常大。在团体中,成员间更趋于努力实现其选择的目标,他们有着许多不成文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向,更多的是有许多价值标准同学校、家庭、社会的标准相悖,但却具相对权威性。良好的团体关系常成为差生进步动力,产生强有力的力量;不良的团体关系会遏止学习欲望,对学校教育起破坏作用,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勾结校外不法分子,成为犯罪小集团。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地注意差生所在同辈团体中的复杂关系,因势利导,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导致差生产生的原因之一。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突出地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学生死啃书本,抛弃了一切课外活动,学生身心畸形发展。许多学校把较好教师放在重点班,对重点学生重点辅导,而对大部分学生却弃之不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着我讲你记,我作你抄,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成了瓶子、罐子、坛子,成为任人摆布的机器。教改难于施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被另眼看待,打入“冷宫”,有的地方搞“双簧戏”,上边检查来时排练,多次准备,又是老调重弹,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僵化,思维呆板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畸形的教育发展当然地要追溯到我国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层层考试,分数选拔,一考定终身,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口过多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缺乏教育普及的基础,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以期达到有效的社会控制。2.家庭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个性特征,经济地位,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差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娇惯,对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学习却关心甚少,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人财大气粗,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当孩子在家里处于至上独尊的地位时,便恨铁不成钢,但错过教育时机,有的家长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但他们不懂教育,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子上,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引起应有的效益,反而使父子之间的行为关系逐渐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畏缩、逃跑、撒谎诸事随之出现,处于这种压抑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学好呢?目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子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日趋解体,小家庭日益增多,城市妇女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据调查,一般职工早出晚归,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机会都不多。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街头,游荡于闹市,他们很容易受坏风气的侵蚀,坏朋友的引诱和社会渣滓的教唆而变坏。农村则表现为父母忙于农活,对子女上学的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发展,有的家庭把教育问题都依赖于学校,放松了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素质低,自己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回来后,又让他们干这干那,无暇去看书学习。现在社会上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往往心灵会受到极大创伤,加上有的离异时谁也不愿意承担教育抚养的责任,这就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夫妻感情不好,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会受到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目前家庭教育中溺爱型和放纵型占很大比重。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做什么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管束,不加教育。有的则表现为放任自流,父母忙父母的,孩于忙孩子的,互不过问。另外,家庭成员不良的品德、行为习惯,对孩子也有很大影响。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示范、默许、鼓励和纵容往往是孩子在学校造成后进的原因。3.社会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会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社会上的不良因素还是很多的,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倾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对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不注意。4.自身的原因差生造成差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当然,这些“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果”,不过,它们确实在继续使差生向差的方向发展。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9 月12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各类学生的环境适应及教育(1)神经质型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如果充满情绪的要求不能获得满足,便借助幻想与逃避来满足,对非学习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好奇和学业的嫌恶,构成了他的心理倾向。(2)感伤者型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这类学生一旦在学校和家庭处境不良,他们的情绪反应是非爆炸性的、抑郁性的。那就是退缩、灰心丧气、隐蔽自身的失败和悲剧。重要的是要使这类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为他们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明朗的生活环境。感伤型学生身上强烈的感受性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感动的机会,因此也就提供了不适应的(3)奔放式活动型性格学生的教育这类学生偏于情感性学科或实践性活动,而淡于理论的学科。这种分化,到了中学更加明显。(4)无定型学生的矫正无定型学生,具有适于体育的能力倾向,其他学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能力倾向。他们对环境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他们面对学校或家庭的处境不利,会很快地逃避。虽说也具有反抗性,但其程度是极其微弱的。易受他人和外部情境的牵制,他并不因此感到苦恼。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并扩展他们心理“力”的利用度,促发活力,严加管束。他们讨厌机械性工作和单干工作。可利用集体作业的手段加以提高。在类似游戏的愉快的教育中,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性作业,培养好习惯。(5)无感觉型学生的怠惰的治疗无感觉者是衰弱不堪的人。没有精神,没有体力,生活恬淡。无感觉型学生常常离开伙伴,不跟同学一起活动。由于性格的缘故,智力并不生效。成天提心吊胆,意志薄弱。回答问题含糊其辞。拿起书心不在焉,愿意从事机械性动作。对这种学生,教师要格外注意。制裁、叱责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家庭里要引导他们朝气蓬勃地生活。可以从他们个人的体育运动入手,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教师诊断技术要求教师洞察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教育中努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改善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6-9-30

目的: 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过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

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

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2.提供指导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

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

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

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结: 相信每个学生只要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老师们也就不会再头疼班上有那么多问题学生了。也祝每个小学生能从一个健康的童年走向健康的人生!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总结材料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本学期,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纳雍一中:宋转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略谈 摘 要: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其次,还表现在人际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初中生如何面对心理压力活动目的: 1、 让学生知道每个人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2、 让学生初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和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加之......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会泽县田坝乡中学 主题词: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 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