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之感受

时间:2019-05-12 05:5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之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之感受》。

第一篇: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之感受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有感

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同志在重要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清华大学为民族的复兴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通过深入学习此次重要讲话,感觉受益良多。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从此,清华大学便开始了它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历程。在近代中国,清华大学涌现了像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像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等等。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而这些目标就集中体现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之上。他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一名学生,我不禁感到肩上的担子愈加沉重!于是,从现在开始,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基本科学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艰苦奋斗!

另外,在胡锦涛同志向当代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之中,我看到了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人的重托与希冀!这三点要求既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一贯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青年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当我看到胡锦涛同志降到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时,我深有体会。如今,在西部、在基层,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那里也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到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发光发热。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一定要有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理想和追求。胡锦涛总书记还勉励清华大学毕业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党和国家对时代青年的期许。在大学四年学习到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后,现在正是我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向实践学习、锤炼本领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基层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汇报人:XXX XX年XX月

第二篇:深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100年校庆的讲话

深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100年校庆的讲话

自从英国人的炮火击碎了中华民族陈旧的国门,一个冰冷的词汇—危机就不断被国人提起。民族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激发了这个古老民族奋发的斗志。然而,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存在。

固然当前我们中国有着数不尽的危机:经济滞胀,社会矛盾,军事安全等等。但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警醒。然而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充分重视:文化危机。在文化的概念中,我尤其想强调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自古炎黄子孙就有报效祖国实现社会价值的宏大追求。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从韩愈“忧国如家”,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中华民族的精英无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诉求。危机的是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越来越紧密,这一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正在逐渐失去以往的光辉。

正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主席强调要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这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文化危机的关头提出的重要问题。如何落实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远目标,有诸多细节值得深思。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中国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国际矛盾复杂多变,国内社会矛盾频发的今天,如何使广大青年有信心有意愿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责任来?

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有两点原因:个人享乐主义以及对社会的失望。毋庸置疑,一旦接受了享乐主义,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因此不难理解日本当前的政治困境。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穷则关照亲友,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只要处理得当,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情况:对社会失望。

一旦对中国社会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自然不会对中华文化有信心,也就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可以罗列的例证数不胜数。从名校学子出国不归,到不胜枚举的华人反华事件,都可以看到“失望”的影子。然而我们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这样的“失望”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根源在于广大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选错了评价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参照系,而不能用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现实问题。

这种文化自信的丧失在留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中国留学生之中不难看到一种怪现象:人多而势弱。很多留学生对外国人深有好感,极力逢迎,却在交往中不能显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不公与歧视袭击之时,鲜有能挺身而出者;当误解与诋毁奔来之刻,鲜有能据理力争者。听说在一个非洲学生的生日聚会时,一个美国人不怀好意的攻击中国人,说中国人竟然吃人的胎盘。只有一个中国学生斥责他以管窥豹,以一个变态的中国人的行为来评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可是在场的其他中国留学生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沉默。鲁迅先生所描述的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之场景似乎又重现于新世纪。那冰冷的群体缄默又一次残酷的揭示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

然而,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随处可以听到很多对中国的误解: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等等。而且,很多中国学生自己都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了诋毁与鄙夷。只看到中国的种种弊端,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无视中国的飞速发展,无视中国对人类的贡献。简言之,这些愤青之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与现状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正是这种对民族历史的无知导致了一些学生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一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标准,从而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也就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从百年战火中走出,实为不易。然而我们在建设经济的同时,又必须面对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如何把十三亿人口有效的组织起来,抗拒国际政治的风险和经济发展的困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毛泽东时代,我们依靠本民族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资本积累,不仅建设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而且兴修了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为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取得贸易福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说毛时代没有自由、民生凋敝,可是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那段历史。个人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在劳动边际报酬提高基础之上。劳动边际报酬的提高的重要条件是资本的积累。资本其实可以理解为过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说祖辈、父辈为我们创造和积累了更多更优秀的生产工具,我们平均每个人就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新中国不能靠老牌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形成资本积累,那就只能通过我们民族自己的体制构建一个未来发展的基础。这种积累当然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正是我们祖辈、父辈艰苦的奋斗,成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虽然物质生活辛苦,但是那种创业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已经是今日之愤青所无法理解的了。可悲的是,有些人却将那一段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说成是制度错误造成的贫困。

另外,很多青年认为中国缺乏民主和自由。但他们连自己民族的人口和经济状况都不了解,更遑论地缘政治与军事环境了。大多数的批判是基于当前发达国家的价值标准,认为两党多党就是民主,游行集会就是自由。但是这只是民主的形式而非民主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青年们丧失了民族自决的主体意识,丧失了创造自己发展道路的热情,而且增长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个人意识的过度扩张会损害我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动力和凝聚力。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不可怕,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很少有青年学生意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风险。因此,要从今日开始,使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让中国的青年挺起脊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报效祖国。

第三篇:由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想到的

由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想到的

——对于学生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2011年4月 日,清华大学迎来其百年校庆,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胡总书记从人才兴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精辟见解和明确指导,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的学生干部,我深受胡主席讲话启发。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对学生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一、明确学生会的定位,真正做到“依靠同学、服务同学”。

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具体指导下开展学生工作的学生组织。学生会集合了广大同学中优秀、积极、活跃的力量,力求建立师生间坚实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必须不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重视从日常生活中听取同学们真诚的意见和建议,以同学们的评价作为我们工作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为同学们多做事、做实事。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生会整体工作能力。

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我们需要有足够强的工作及服务能力才能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和支持。我们需要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的交流、例会经验交流、各种办公能力培训等活动来不断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争取能不断提高每个成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提升组织整体工作效率。

三、统筹兼顾,注重道德、专业技能及工作能力的统一

古往今来,有德有才方为人才。作为活跃于校园的一个重要学生组织,学生会成员需要德才兼备。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更加重视学生会成员关于德、才的统筹发展,要求所有成员在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另外,我们将大力倡导广大同学同样注重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的统一发展和提高。通过大力的宣传活动,如成功校友讲座、辩论赛等形式去把德才统筹发展的思路深入人心。四、五、六、七、八、。

第四篇:学习胡锦涛同志清华校庆讲话

“ 学雷锋、学英模、讲奉献、树新风”为主题的“双学”活动,活动计划如下:

一、结合我班实际,我院将组织号召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学习活动,不断弘扬雷锋精神,英模精神,奥运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二、深入同学中积极宣传,开展和实践“学雷锋、学英模、讲奉献、树新风”系列活动,在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方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双学”为契机,立足我院实际,发扬雷锋精神,继承艰苦奋斗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活动安排

1、各团支部成立“双学”活动领导小组,由团支部书记任组长,班长为副组长,其他团支部、班委成员为组员,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动,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倡导把雷锋精神、英模精神立即落实到实处。

2、各团支部结合本支部实际制定出详细的“双学”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写出详细的活动总结。要求内容具体、丰富,实事求是。

3、各团支部在活动中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要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双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4、各班级遵规守纪,加强同学们的文明礼仪修养,珍惜水电资源,养成节约的习惯,在纪律、卫生、文明举止方面展开竞赛评比,争做“语言文明、举止高雅、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大学生。

5、召开学习胡锦涛同志清华校庆讲话

6、学雷锋,讲奉献。2011年是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50周年。为此,我院以张贴海报的形式向大家发出“学雷锋,讲奉献”的倡议。倡导人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水工092班

2011-4-24

第五篇: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1年4月24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 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 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 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 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 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 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 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 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 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 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 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 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 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 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 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 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 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 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 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 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 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 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 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 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 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 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 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 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 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 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 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 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 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 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 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 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 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 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 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 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 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 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 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 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 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 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 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 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 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 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 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 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 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 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 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 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 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 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 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 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 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 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 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下载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之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周年校庆重要讲话之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