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洪评价总结计划
一、深圳地铁6号线涉牛咀水河段防洪评价总体情况汇总
1、总体项目概况:本项目是深圳北至科学馆站的城轨项目,项目分高架桥段和地下段,沿线涉及2条,分别是笔架山河和牛咀水河,本段涉牛咀水河为跨河段,分别跨越牛咀水左右支涵,跨越部分都已建成雨水箱涵,其中左支涵为整段暗涵,右支涵在跨河点至牛咀水库段为明渠段,右支涵另外段为暗涵段。涉河点除雨水箱涵及牛咀水库无抢险道路等其它水利措施。
2、项目展开步骤:
①熟悉各类防洪评价报告、涉及的标准规程规范等文件; ②收集相关资料:《深圳市防洪潮规划修编及河道整治规划》、《深圳市蓝线规划(2007~2020》、《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深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深圳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汇编》、《广深铁路涉牛咀水河防洪评价报告》;
③现场踏勘:确定项目与涉河点关系,河道淤积等情况,查清涉河点周围水利等设施;
④根据最新项目平纵、水系等图确定涉河点位置关系,并画出涉河纵断面图、涉河平面图、水系图、项目位置关系等图;
⑤编写报告:a.概述、基本情况、河道演变等参照类似防洪评价项目进行编写;b.防洪评价计算寻求水文专业人员协助计算;c.防洪综合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结论依据规范要求及其他类似项目进行编写。
3、经验总结:项目展开前一定要进行策划,收集最新的平纵图、项目报告等材料,根据提供的图纸再进行现场踏勘,如需要的话可让设计单位派人到涉河点指明涉河位置。清楚位置关系后绘制涉河点位置关系图,最后才结合标准规程规范进行编写报告。
二、对水保部目前所做防洪评价的认识
1、三类防洪评价项目基本认识
(1)沿河:计算方面要求水文分析计算,判断工程与挡墙的关系,是否影响堤防安全等等。
(2)穿河:计算方面要求水文分析计算、渗流稳定分析,判断工程与河底、截污工程等位置关系。
(3)跨河:计算方面要求水文分析计算、壅水分析计算(影响行洪断面时)、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析计算、排涝影响分析计算。判断工程与河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涉及单的单位:建设单位(协调作用)、评价单位(编制报告)、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工程建设内容)、河道主管单位(审查批复)
3、主要涉及法规、规范、技术标准、依据性文件及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水法》、《防洪标准》、《水力计算手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深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深圳市蓝线规划(2007~2020》、《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管理技术规范》、《河道工程整治资料》
4、防止出现的问题:改变了水流形态、影响局部冲淤平衡、影响河水水质、影响河势稳定、影响河道日常管理和防汛抢险。
5、重点和难点:防洪评价计算、防洪综合评价部分、防治与补救措施。
三、今后工作计划
1、认真研究规程、规范;
2、尽快学会简单水文、水面线分析计算;
3、熟悉各类项目后逐步掌握数学、物理模等型分析计算,以备今后做大江大河等防洪评价项目之需;
4、收集各流域信息,进行资料整合。
第二篇:防洪评价申请报告(示范)
深圳市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河道范围内工程建设方案
申请报告
申请单位:XXXXXXXXXXXX
日期:
年
月
1.工程概况
XXXX现状为双幅桥跨茅洲河,桥梁总长91.00m,桥面全宽11.20m,桥面横向布置为:0.20m(护栏)+2.00(人行道)+6.80m(行车道)+2.00m(人行道)+0.2m(护栏),两侧设有1.00m高的钢筋混凝土栏杆,该桥上部结构分两幅:右幅6跨,跨径组合为(5.6+5×16+5.9)m【第一跨为现浇板梁,第2跨~第6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左幅7跨,跨径组合为(5.6+5×16+5.9)m【第1跨第7跨为现浇板梁,第2跨~第6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T梁】桥下净空5.9米。因承载力、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规划要求不满足等原因需拆除重建。现状老桥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限载8t,已不满足荷载公路-Ⅰ级的要求;现状桥面为双向两车道,通行能力为1082pcu/h,无法满足高峰小时1651pcu/h要求。
1.1、采用规范、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一)、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修订版)
9、《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0、《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二)、设计原则:
(1)“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环保”的技术方针;
(2)桥位选择服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发展、现状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以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3)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和桥下泄洪净空要求前提下,力求桥型造型新颖且与周围景观协调;(4)选用技术先进、成熟、施工快速的桥型方案,保证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
(5)在工程造价合理的情况下,注意选用结构整体性好、易于施工、坚固耐久的桥型结构,以满足交通量大的特点;
(6)满足深圳地区对本工程环保方面的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技术标准:
(1)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2)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3)计算行车速度:40km/h。
(4)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5KN/m²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执行。
(5)河道、防洪:茅洲河具有排水、供水、空间、亲水、生态五大功能,无通航要求。
(6)桥下净空:高出设计洪水位0.5m。(7)纵坡: 道路纵坡小于3%(8)横坡:车行道为1.5%,人行道为1.5%(反向)(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10)坐标及高程系统:坐标采用深圳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85年国家高程。
1.2、工程材料
1)混凝土等级
主梁混凝土:C50混凝土,桥墩:C40混凝土,台帽:C30混凝土,台身:C30混凝土
承台C30混凝土,桩基C30混凝土,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桥面防水层:防水涂层
2)钢筋:R235光圆钢筋;HRB335螺纹钢筋。3)钢绞线:采用直径为Ф
s15.24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 ×105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为140mm²。
1.3 桥梁结构形式
桥梁结构为5跨等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桥梁全长105.8米,跨径5x20,桥梁分为三幅桥,桥梁总宽为42米,梁高1.0米,该方案易于施工,经济美观。
桥梁横断面布置:
主线桥横断面:0.25m(栏杆)+4.2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25m(栏杆)+15.25(行车道)+2.0 m(中央绿化带)+15.25m(车行道)+0.25m(拦杆)+4.2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25m(拦杆)=42.0m
铺装层厚度为10cm,6cm沥青砼加4cm防水钢筋砼;外边两幅箱梁为单箱2室,中幅箱梁为单箱3室,梁高1.0m。
3、下部结构
(1)桥梁(单幅)部分
柱式桥墩直径为1.5m,钻孔灌注桩基础直径为1.6m。桥台:重力式桥台,桩基直径为1.2m。
2.目前项目建设的阶段、工程前期审批情况
目前项目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通过方案设计。3.项目建设对其它水利设施的影响分析
李松蓢桥位于茅洲河中上游河段桩号6+885处,在其下游约900m处为南光高速桥,约800m处为白沙坑水,上游约1000m处为西田水,约1095m 处为西田桥,又依工程壅水长度仅为660m,故其建设对上下游1.1km范围内的跨河桥梁和支流影响不大。
在工程壅水影响范围内无排涝工程及码头工程,故李松蓢桥的改造对上下游影响不大。但有部分市政排水口会有影响,在桥址上下游30m范围内的排水口应考虑壅水影响与桥梁建设一并改造,在桥址上下游30m范围外的排水口如受影响应在茅洲河中上游段整治工程中考虑改造。
4.防洪评价结论及建议
(1)结论
①本工程建设项目所在河段设计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洪水,桥梁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0年一遇,符合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深圳市总体规划要求。
② 茅洲河中上游段为《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中的整治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阶段,茅洲河中上游段整治主要沿原河道轴线布置,河道规划断面主要为梯形。河底坡脚处埋设有截污涵,李松蓢桥两侧边坡为土坡。本次拟建桥梁位于茅洲河中上游段桩号6+885处,现状河道为天然土渠。根据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桥位平面图推荐方案、桥型布置图推荐方案及方案设计说明)可知,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桥梁跨度根据规划断面设计,桥墩布置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满足《深圳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8月20日)的规定。从河道行洪断面分析,新建桥梁桥墩仅占用微小的行洪断面,经计算复核,河道新建桥墩后,在规划河道设计水位情况下壅水高度仅为0.165m,不影响河道设计堤防,壅水长度为660m,由于壅水范围内无取(用)水工程、排涝工程及码头,不影响该段河道的排水,满足行洪和安全超高要求,新建桥梁与规划河道相关建筑物及相关水利、水环境规划不冲突,对河道的行洪、相关水利和水环境规划影响较小。③桥梁建设对河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河床与局部冲刷,其影响范围有限,对整个河段河势的影响不大。为防止桥梁建成后对河床、堤岸的产生冲刷,需采取桥梁下游采取护岸和护底措施。根据深圳市水务局文件《深圳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8月20日)3.1.6条规定,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由桥梁建设单位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④李松蓢桥桥梁100年一遇洪水位7.175m,桥梁梁底高程为8.269m,净空1.094m;左堤顶高程7.9m,右岸堤顶高程7.65m,堤顶超高0.55m。其桥下净空满足规范要求,但堤顶超高不满足要求,故李松蓢桥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由桥梁建设单位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且考虑《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李松蓢桥处100年一遇洪水位为7.1m,因桥梁建设造成的水位壅高差为0.075m,故需将桥孔过水断面面积扩宽至不小于河道原设计过水断面面积,故需拓宽至少4.5m2。
⑤根据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建桥前河道断面及桥梁断面相对狭小,且河道断面主要为天然土坡,河道流速相对较大,淤积不存在,但冲刷现象明显;建桥后,按规划河道断面设计,该处河道断面以及水流速均考虑冲刷和淤积要求,故桥梁的建设对河道内的冲刷及淤积问题基本不存在。
⑥工程建设应按水土保持的要求,处理好施工弃碴、施工杂物及废弃物,以利行洪畅通,决不能将弃碴等倾倒在河道中,形成行洪障碍。
⑦对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和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同时建筑和生活污水应做到达标排放,以减小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
⑧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工程实施后,将该处茅洲河两岸巡河路划分为两段,占用河道约42m长度巡河路及河道管理范围,防汛抢险道路无法直接通过巡河路来完成,但富利北路桥梁的建设,通过对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处预留四处衔接口,待今后规划河道巡河路与之衔接,满足防汛抢险的道路要求,不影响防汛运行管理。
⑨桥梁建设时应与水文部门联系,掌握施工期上游的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2)建议: ①由于本工程在原桥梁处进行改建,为保障行人及车辆在行驶时的安全,在工程施工时建议做好交通疏解及施工围挡等工作,工程施工中运送材料时应错开车辆高峰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②桥址上、下游30m范围内河道整治应与《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总体要求相一致,尤其是截污箱涵的断面尺寸、工程布置建议采用茅洲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规划的最新成果,以避免工程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③建议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管理。
第三篇:桥梁防洪能力评价报告
一、防洪评价报告资料准备及要求
1.编制存在问题 • 1.1基本资料收集不全
• 1.2评价深度及范围随意性大,难以满足要求 • 1.3对建设项目防洪标准复核评价较少或 • 1.4图纸不规范,补充困难。• 1.5评审有一定随意性。• 1.6编制资质问题 2.报告编制资料准备及要求
规划资料、现状水工程、建筑物情况、河势演变资料:水文资料、项目设计资料等。
2.1规划资料:流域综合规划、岸线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具体内容、建筑物基本尺寸)、采砂管理规划、河湖利用规划、保护区规划。堤防高程、断面、边坡、迎、背水面、上下游左右岸情况等。2.2现状防洪工程、建筑物资料:上、下游,左、右岸控制性建筑物调度控制、运用情况,历史洪水调度控制情况;取水口、排污口、跨河建筑物、管道、缆线、港口、码头等布置、运用情况。拟建工程与现状建筑物相对关系。边界工程协议及执行情况。
2.3河势演变资料:历史演变资料;近期演变资料:历史、近期治理情况,规划及实施情况对河势影响。历年河道断面观测资料及分析,(历史洪水后,断面变化情况)。
2.4水文资料:水文资料差补延长、审查;泥沙淤积情况等,历史洪水资料。
2.5项目设计资料:总体设计、平面布置、纵剖面图、地质图、与河道、堤防之间连接关系、与其他工程相对位置图。
2.5.1跨河建筑物:跨度、支墩及布置,承台、与两岸堤防联接、净空,上下游联接等。2.5.2港口、码头:陆域、水域高程、占地情况、与河道、堤防之间联接,堤顶道路等。2.5.3穿堤、穿河建筑物工程:穿堤、穿河高程、尺寸。2.5.4拟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施工围堰、工程度汛情况。2.5.5地质资料 3.附:图纸参考目录:
3.1建设项目所处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
3.2建设项目所在河段位置图,所在河段的河势图(比例大小要求不同,一般应注明工程所在位置处河道、堤防桩号);
3.3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设施等工程位置图,防洪工程近远期规划图(虚线表示); 3.4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纵剖面图(注明不同防洪标准水位:如1%、2%等)、主要结构图及局部放大图、涉河建筑物与两岸河道及堤防联接图(局部施工); 3.5涉河建筑物所占河道行洪断面图;
3.6河道演变分析所取断面位置图、各种平面变化和断面变化套绘图;
3.7 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范围图、测站(含试验范围、测流断面和垂线)位置图、计算分析和试验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
3.8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率定与验证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率定与验证成果图;
3.9工程前后水位影响变化等值线图;工程前后流速影响变化等值线图;断面流速分布影响变化图;不同标准洪水主流线影响变化图、工程前后流场变化图; 3.10冲淤变化图; 3.11补救措施工程设计图; 3.12其它必须的图纸。
二、防洪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 概述 • 2 基本情况 • 3 河道演变 • 4 防洪评价计算 • 5 防洪综合评价 •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1 概述
•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1 项目背景
•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1.1评价依据
•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 1.1.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 1.1.2 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1.1.3 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 1.1.4 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 2.1 建设项目概况
• 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 2.1.1 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 2.1.2 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 2.1.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 2.1.4 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2.2 河道基本情况
•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 2.2.1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
• 2.2.2 河道概况。
• 2.2.3 水文、泥沙、气象特征。• 2.2.4 河道边界条件。
• 2.2.5 地形、地貌、河道地质情况。
• 2.2.6 现有防洪(排涝)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潮位)。• 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 2.3.1 现有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河道、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水利(防洪)工程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 2.3.2 其它设施情况包括桥梁、码头、港口、取水、排水、航道整治等设施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 应简述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水利规划内容及实施安排,包括以下方面: • 2.4.1 综合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规划等; • 2.4.2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具体规划要求; • 2.4.3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规划实施情况;
• 2.4.4 建设项目运用期内因规划实施引起的防洪形势、标准等变化情况。• 2.5河道演变
• 河道演变主要介绍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分析其近期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 历史演变过程应利用已有分析成果,简述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
•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分析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等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等。• 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应根据历史、近期河道演变情况,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将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变化、断面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 4.防洪评价计算 • 4.1 一般要求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的计算条件一般应分别采用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排涝标准或规划标准,建设
项目本身的设计(校核)标准以及历史上最大洪水。• 4.2 水文分析计算
• 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进行有关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分析计算主要内容:应首先对资料进行审查与分析,如资料不满足计算要求,应对资料进行插补和延长;明确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对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进行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 如所在河流已有规划或设计防洪标准,则可以直接引用或内插计算。一般建设项目自身的防洪标准要求高于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评价单位应根据有关资料对防洪标准进行复核计算。• 4.3 壅水分析计算
• 对占用河道断面,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应进行壅水计算。
• 对跨河桥梁和建筑物局部壅水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及《公路桥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30-2002),均有推荐公式可参照选用;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对河段的防洪影响较大的开展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 4.4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 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冲刷计算是河道演变冲刷、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的叠加。但一般情况下河道演变冲刷常不单独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冲刷河滩和主河槽应根据流量分配情况分别计算,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分
析计算;冲刷计算的计算工况至少包括前述四种工况;公式计算可参照第三章3.5.3选用。• 冲刷计算中,参数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应说明参数选取的依据,并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复核。冲刷计算成果应给出冲刷线高程,以便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复核各种桩基础的稳定。• 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还应开展动床数学模型计算或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4.5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 建设项目工程规模较大的或对河势稳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除需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项目实施后河势及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应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计算工况标准条件一般应不少于四种。其内容除需满足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 ① 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值,若为动床数学模型或动床物理模型,还应统计各汊道分沙比的变化;
• ② 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平面、垂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 • ③ 各不同水位标准情况下,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 • ④ 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 • ⑤ 代表性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
• 当项目规模较小,受资料等限制无法进行模型分析计算时,应进行定性分析,并给出明确的结论。•
在选用数学模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条件下,选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的各自优点,或者联合运用。在进行壅水分析计算时,考虑河道实际情况,可选用一维数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关于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对于长系列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计算,建议用一维数学模型,二维数学模型可用于局部、典型场次洪水条件。• 4.6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 当建设项目建在排涝河道管理范围内或附近有重要排涝设施,且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4.7安全稳定复核计算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稳定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透稳定、结构安全、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
4.8其它有关计算
• 涉及河口及感潮河段,因潮汐动力的改变对防洪、排涝及河道(口)稳定均有影响,应同时进行潮汐动力分析。
• 5.防洪综合评价
• 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情况等,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防洪评价计算或试验研究结果,对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防洪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 5.1.1 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 5.1.2 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 5.1.3 项目建设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 • 5.1.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 5.1.5 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 • 5.1.6 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 5.1.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 5.1.8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6.防治与补救措施
• 6.1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
•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含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包括:
• 6.1.1 对水利规划的实施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方案、建设规模、有关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 6.1.2 对河道防洪水位、行洪能力、行洪安全、引排能力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的补救措施;
• 6.1.3 对现有堤防、护岸工程安全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的补救措施;
• 6.1.4 对防汛抢险、工程管理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施工组织、工期安排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 6.1.5 对河势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施工方案及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 6.1.6 对其它水利工程及运用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 6.1.7 其它影响补救措施,包括对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权益影响的补救措施等。• 6.2 防治补救措施的工程量
• 对防洪工程的影响须提出明确的影响内容和范围,采取防治与补救措施,并对工程量进行初步估算。
• 7.结论与建议
• 总结归纳防洪评价的主要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 7.1 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性的分析结论; • 7.2 建设项目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价结论; • 7.3 须采取的防治补救措施; • 7.4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关建议。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文件
• • • • • • • •
第四篇: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参考目录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参考目录概述
1.1项目背景
1.2评价依据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2 河道基本情况
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2.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河道演变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防洪评价计算
4.1 水文分析计算
4.2 壅水分析计算
4.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4.4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4.5 排涝影响计算(如有)
4.6 其它有关计算(如有)
(专题研究如有可另附)防洪综合评价
5.1 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2 与现有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3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5 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6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5.8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工程影响防治措施与工程量估算结论与建议
第五篇:2012防洪度汛措施计划
云南澜沧江
大华桥水电站
左岸场内道路及场平工程
计划
承包单位:江西赣东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副 经 理:
制 表 人:
2012年3月9日
2012防洪度汛措施计划
本工程主要包括:左岸1号、3号、5号公路的开挖及支护、路基、路面、排水及施工期维护等工程;地面开关站、左岸三级平台施工场地(含110KV施工变电站及永久供水系统的高位水池的场平)及左岸下游沿江施工场地的开挖、填筑、边坡支护、场地防护及排水等工程。日前,已临近汛期,针对工程进展情况,特编制如下措施计划。
基本原则:贯彻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把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一、抗洪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安全防汛抗洪工作正常开展,达到安全度汛。本项目部成立防汛抗洪小组。其组成和职责如下:
(一)组织机构
1、成立防汛抗洪小组 组长:董杰
项目经理
副组长:袁再有
安全副经理
成员:段景东、陈德斌、张大选、杜金伟、郭金荣、李绍全、廖路宝、官庆勇、黎周康、马心灵、李柱康、陈翠丽、王利东、2、成立抗洪抢险小组: 组长:段景东
成员:张大选、杜金伟、郭金荣、李绍全、廖路宝、官庆勇、黎周康、王利东、3、成立物资供应组 组长:陈德斌
成员: 马心灵、李柱康、陈翠丽
(二)、职责
1、组长:贯彻执行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示精神,结合该工程具体情况,全面指挥该工程防汛工作。
2、副组长:根据出现的险情,为组长提出排险、抢险方案。及时分析汇总汛期中水情和灾情,为组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组长的指令,指挥抢险队伍进行抢险。组织足够的防汛物资送达抢险工程现场。协调和组织工程灾后迅速恢复施工。
3、成员
在防汛抗洪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检查、监督该工程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检查、监督该工程的防汛安全;负责组织工程抢险和抢险物资的到位。
4、抗洪抢险组
在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抗洪抢险工作。
5、物资供应组
在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负责准备和提供抗洪抢险的物资。
(三)、通讯联系 防汛抗洪小组电话:***
抗洪抢险组电话:***
物资供应组电话:***
二、对永久和临建工程建(构)筑物防护措施
1、对施工场地危险性临时住房进行拆除。
2、对三级平台积水位置进行处理及所有进场公路排水沟进行疏通处理。
3、对边坡开挖面完成未支护面进行汛前雨水冲击边坡排/截水沟疏通处理。
4、汛期到来前,添增机械设备、材料。
三、防汛抗洪抢险的物资准备和劳动力配置,见下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2 3 4 6 抗洪抢险人员
雨衣 水泵 装载机 挖掘机
15人 30套 2台 1台 1台
含救生衣15套
柴油 15吨 机械设备抢险使用
四、应急度汛措施
1、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提前做好大雨前的防汛准备工作。
2、汛期由防汛抗洪小组安排防洪值班。做到24小时监控水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3、汛期要保持通讯畅通,保证施工现场情况及时得到沟通,为统一指挥抗洪提供第一手材料。
4、遇有超标降雨预报,要提前将施工设备、材料及施工人员撤到安全地区,同时做好抗洪抢
险安排。
5、抗洪抢险的人员要随时作好准备,保证在第一时间及时赶到;抗洪抢险物资在汛期到来之前,要备齐。保证在需要时及时到位。
江西赣东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