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家人添欢乐》教案1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在充分感受家人的爱之后,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自己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若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学会体察家人,适当帮助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有减轻家人的辛劳,为家人的生活增添欢乐。
学情分析
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讲述平时在家的表现,并通过“多彩的花瓣”活动,学着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能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为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下,深刻体验到家人爱的无私,感受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爱周围的人,并能怀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2.能减轻家人的辛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会体察家人,为家人的生活增添欢乐。教学难点: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节课带来,你们带了吗?和现在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变化?(生回答)你们的变化可真大,生活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家人的爱又让我们一年年成长起来,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让我们学着回报家人的爱,老师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家人的爱。)
(二)合作交流,体验感受 1、结合图片说一说你平时都做了哪些让家人省心、放心、开心的事?(生回答)2、创设情境,检测学生在家的表现。(师问生答)a、奶奶病了,躺在床上„„ b、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 c、爷爷在家闷得慌„„ d、爸爸正在休息„„ e、妈妈洗衣服时„„
师讲孝敬父母的传统故事《黄香温席》。
提问:1、听了黄香的故事,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2、说说你平时常为家里做了哪些事?(生回答:捶背、洗袜子、倒垃圾、择菜„„)(师板书: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
3、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一些节日里“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试着为家人献上你特别的爱,老师讲明明的故事:今天是三月八日,明明放学回到家看着爸爸在厨房忙着做丰盛的晚餐,明明奇怪地问:“爸爸,今天是什么日子呀?”爸爸说:“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妈妈的节日,妈妈常常给我们做饭,今天我们也来做一顿丰盛的晚饭,让她高兴高兴。”爸爸和明明准备好了晚餐,妈妈也下班回到了家,明明快步走到门口,他会对妈妈说什么?(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讲述平时在家的表现,学会体察家人,为家人的生活增添欢乐。感受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
4、师:三月八日是妇女节,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是哪一天?(生回答)学生读母亲节和父亲节,并划出各是哪一天?(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师:你们瞧(出示向日葵)这是父亲节时明明画的画,并写上了祝福的话:“祝爸爸永远开心、快乐、笑口常开。”书中也有一棵向日葵,你们看它漂亮吗?(生答:漂亮)师:花瓣美不美?(生答:不美。)师: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把它打扮得更美丽,我们就把自己在家做的能使自己家人开心的事,你平时常为家里做的事写在花瓣里,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设计意图: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为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活动。3、学生作品展示并谈本节课的收获。4、听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5、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歌声会让家人感动,你们的笑容也会让家人欣慰,让我们把快乐带回家,为家人增添更多的欢乐吧!
课后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未知过程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
教学时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我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做:(a、奶奶病了,躺在床上„„b、妈妈下班回到家,很累了„„c、爷爷在家闷得慌„„d、爸爸正在休息„„e、妈妈洗衣服时„„)从而知道“能做的主动去做,不能做的学着做”。知道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利用这些节日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并动手活动、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
本课结束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只注重表扬出色的学生,没有考虑到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化。
第二篇:《我为家人添欢乐》参考教案
我为家人添欢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道快乐源于爱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儿童电视剧《家有儿女》吗?
生:(纷纷点头,声音洪亮)喜欢。
师:你觉得他们的家庭快乐吗?
生:(齐声)快乐!
师:如果你想让自己家也成为快乐家庭,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我为家庭添欢乐》,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能不能洪亮一点?能不能再洪亮一点?很好!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在家里的情况,所以要搞一个小调查。要每组派出一个小记者,问问同学们在家里什么时候最快乐?谁当小记者,去采访一下。点了每列一个举手的同学。
生:(调查采访)老师巡视。
师:现在请每一位采访者汇报一下,我们班的同学们在家什么时候最快乐?
生:过生日、买衣服、买好吃的、买玩具……
师:其他小记者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看电视、放假……
生:吃肯德基……
生:家里买了音响,可以天天在家唱卡拉OK了!
……
师:谢谢几位小记者。同学们在家得到了这么多快乐,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快乐是怎么来的呢?
生:……
师:是谁在给你过生日?是谁给你买的好吃的好玩的?我们的欢乐是怎么来的?
生:是爸爸妈妈带给我们的。
师: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给予我们这么多呢?
生:因为我是他们的小宝贝。
生:因为他们爱孩子。
师:说得好啊!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所以为我们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我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这些快乐是父母长辈给予我们的,是他们的爱给了我们快乐的基础。
师板书:爸爸妈妈爱我们
活动二:愿为家庭添欢乐
师:过生日的时候很快乐,人人都喜欢过生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知道自己的生日呢?
生:(举手)
师:大家都记得自己的生日。(问了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哪一天,学生分别回答,气氛活跃)
师:那有多少同学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呢?举举手。
生:(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有多少同学知道爷爷奶奶和其他家人的生日呢?
生:(只有十几个学生举手)
师:这些同学的心真细,他们能够记着家人的生日,说明心里不但有自己,还有自己的亲人。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师:刚才同学们说过,想让自己家变成快乐家庭。爸爸妈妈为了给予我们更多的欢乐,每年都记着我们的生日,给我们过生日,让我们在家庭中享受着欢乐。我们是家庭的小主人,建成快乐家庭也有我们一份责任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我为家庭添欢乐!”
生:(情绪很高涨,大声地说)我为家庭添欢乐!
师:(在“爸爸妈妈爱我们”和“我为家庭添欢乐”两句之间画不同方向的箭头)能不能把两句联起来读一读?
生: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为家庭添欢乐!
活动三:怎么才能添欢乐?
师:同学们都愿为家庭添欢乐,可是怎样才给家庭添欢乐呢?书上第16页有一首儿歌,自己读一读好吗?
生:(高兴地大声说)好!
师:那咱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生1:读儿歌:
我是一颗开心果,爱说爱笑爱唱歌。
能给爸爸倒杯水,会帮妈妈擦饭桌。
常给奶奶捶捶背,爷爷乐得笑呵呵。
人人夸我好娃娃,家庭有我欢乐多。
师:你读得已经很不错了,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请坐。谁再来读一读?
生2:(加动作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很流利,还加上了动作,(鼓掌)
师:儿歌不但能读能背,还可以唱。想不想唱一唱?
生:(高兴得大声)想!
师:自己先轻声地试唱一下再举手,好吗?谁先来试一试?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子来唱。
生:(纷纷举手)唱儿歌。
……
师:(伸大拇指)同学们都是小小歌唱家!我想你们在家一定都是父母的开心果。现在要请大家动动脑筋了,这首儿歌里的小朋友是做了哪些事让家人开心的呢?让我们讨论一下。谁能说一说?
生:给爸爸倒水。
生:帮妈妈擦饭桌。
生:给奶奶捶背。
师:还有呢?
生:唱歌。
师:是啊,爱说爱笑爱唱歌,是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家人;倒水捶背擦饭桌,是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都是能让家人开心的事情。
师:儿歌旁边还有几幅,请同学们再看看图上的这几位小朋友都做了哪些让父母长辈高兴的事情?
生:陪爷爷下棋
生:给妈妈说说学校里的见闻。
生:妈妈回家后说声辛苦了。
生:给全家唱歌(表演节目)
师:这些小朋友真懂得关心家人啊,他们真不愧是家里的开心果!同学们,你做过哪些事让家里人很开心呢?
生:(讨论、交流,老师巡视)
师:现在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谁先来?
生:按时完成作业。
师:(伸大拇指)按时起床,主动完成作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大人省心了,你的爸爸妈妈就觉得你长大了,就会感觉很高兴。
生: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高兴地带我出去吃了一顿。
师:(伸大拇指)你真棒!孩子进步是家长最大的心愿,看到孩子进步就是家长最高兴的事情了。
生:妈妈生日的时候我祝她生日快乐。
师:家长爱我们,我们也要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有爱的家庭最开心。你做得很好!
生:我帮妈妈洗碗。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么小就能替家人分担家务劳动了(伸大拇指)
……
师:同学们都能为家里增添欢乐,都是家里的开心果!老师很高兴!现在我再考一考大家:
如果奶奶病了,躺在床上,你应该……
生:给奶奶端水。
生:提醒奶奶吃药。
生:给奶奶讲笑话。
……
师:妈妈做好饭了,你应该……
生:帮妈妈端饭。
生:帮妈妈拿碗筷。
生:帮妈妈拿凳子。
生:叫爷爷奶奶吃饭。
……
师:当你看电视的时候,妈妈让你关掉电视去写作业,你应该……
生:听妈妈的话。
生:我从来都是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师:你做得很好!回家先做作业,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
师:同学们,要成为家里的开心果,原来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事情写在自己准备好的“爱心卡片”上吧。也可以在卡片再画一画心的形状,装饰一下。
生:(写爱心卡片)
师:(巡视,拿起做得好的卡片向全班展示并表扬)
活动四:不良情绪要克制
师:看看课本右边图,他们好像有点不开心呀,我们来看是为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爸爸妈妈吵架了……
生:妈妈催我去练琴……
生:妈妈老做一样的饭……
生:妈妈不让买新衣服……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时候小朋友就不开心了,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请你选一张图,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然后班内交流)
生:我选第四幅,图上的小女孩说:“天天吃这种饭,真烦人!”
她这样说不对,她太挑食了。
师:应该怎么说?
生:太好吃了!
师:这样也不是真心话。不喜欢吃的时候应该怎样对妈妈说?
生:妈妈,下次能不能加点肉?
师:你说得很好!能用商量的口气跟妈妈交流,下一顿一定能吃上肉。(生笑)我女儿也是喜欢吃肉,我对她说“萝卜蔬菜很有营养,不能偏食”,她就尽量吃,结果后来也喜欢吃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这样说过?
生:说过。
师: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不挑食,长得壮,希望你们一样懂事和听话呢?
生:(齐)能!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遇到家里出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自己觉得不开心,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发脾气,这样是最不好的,因为坏脾气会传染,我们是家里的开心果,怎么能给家里带来烦恼呢?二是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我们也要多理解他们。父母、长辈为我们辛辛苦苦地付出了爱和心血,我们作为家庭的一员,要为家庭添欢乐,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要让家人快乐。
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节很有意义的课。我们是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小小年纪没有能力为家庭做出什么贡献,但有义务做全家的开心果,给家里增添快乐。让我们从今天做起,让家人生活得开开心心,让我们的家庭都像《家有儿女》,成为快乐家庭,大家能做到吗?
生:(齐)能!
三、课外拓展:
师:请把“爱心卡片”贴在床头上,提醒自己每天做一件让家人高兴的事情。
反思: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而言,家庭一般比学校更自由和宽松,因此学生在家表现得更真实,但也有可能被纵容和娇惯。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激励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因为有了父母、长辈付出的爱,才让少年儿童享受到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这节课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辛苦的付出,在体验亲情中──学会悦纳家人给予的爱。同时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要为家庭添欢乐,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要让家人快乐。因为只有在学生深刻体验了父爱、母爱、祖辈无私的爱时,才能升华为更广义的爱,才会去爱周围的人,并能怀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从课本入手,最大程度地利用教材资源。因为新教改课程提供的材料比较丰富和贴近儿童生活,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二是要结合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感受,也只有在生活中他们才能培养责任心和良好的习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儿歌导入方法,先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整节课铺垫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但放弃了课堂表演和情景模拟的形式,而是用语言创设了一个虚拟而又真切的思想情境,这样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还节约了课堂时间。大声朗读和重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地设计了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完成每个活动后都能在认识、情感等方面得到提升。让学生从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到学会心中有他人(如记住家人生日);从不理解父母的做法到尝试理解家人(如:父母不答应买东西、父母催作业、饭菜不合口);从任性转变为学会克制,减少打滚、挑食、不高兴、哭闹等不良行为,逐渐形成理解、听话的好的行为习惯(不良情绪要克制);从身在爱中不知爱、忽略父母对自己的爱,到开始认识到父母博大的爱,并常怀感恩之心(知道快乐源于爱);从一时兴起为家庭添欢乐,到经常有意识地给家人爱的反馈,并逐渐形成习惯(拓展活动:每天做一件让家人快乐的事情)。学生的这些进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但这节课应该成为他们进步的开始。
第三篇:《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教案
《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教案
【摘 要】1.展示照片、激趣引入。2.谈话促情,互动交流。3.范例展示,讨论悟理。4.情境表演,知情导行。5.动手实践,体验真情。6.拓展延伸,课外调查。
【关键词】展示;谈话;范例;讨论;表演;导行;实践;体验;调查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爱为主线展开教学。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我为家人添欢乐》主要是?在学生充分体会了家人的爱的基础上,要求孩子用他们的方法去回报这种爱。而在低年级他们对家人的回报,体现在让家长省心、放心和开心上。因此,本课我主要围绕:“我是家中开心果”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依据教材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目标是:
1.知识目标: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知道为家人增添欢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有家庭责任感。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人添欢乐要有家庭责任感。
三、结合生活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针对他们的特点,我创设情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组织教学。
四、联系实际说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只会索取爱而不会回报爱,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像“开心果”一样为家人添欢乐。
五、情感互动说流程
1.展示照片、激趣引入:(教师操作多媒体演示)
我们知道,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伊始我采用激趣法引入新课,我展示一组我的全家福照片。(播放课件)我一边展示一边介绍照片中的人物,让学生感受家人的快乐。课件播放完毕后,我追问学生:看了照片说说你心里想到什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及时引入新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全家福照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谈话促情,互动交流: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我说: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我的全家福照片,其实,同学们今天每人都带来了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下面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边介绍边说说自己的家人是如何爱你们的?家人为你们做了哪些辛苦的事?这时,学生的感情闸门被打开了,最后,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一起对家人说感谢的话。(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到了父母长辈的爱。在感受父母长辈的爱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感恩。)
3.范例展示,讨论悟理:
这个环节我分两步来完成,首先,我展示范例《我是家人的开心果》来激发学生的情趣(播放课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初步感受什么样的事会使家人快乐,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做一个开心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加以肯定:关心父母,让父母开心的孩子是家人的开心果;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是家人的开心果;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的孩子是家人的开心果。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懂得感恩的基础上学会关爱家人为家人分担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为家人添欢乐。
4.情境表演,知情导行:
当学生懂得了如何做个开心果后,我便设计了这一环节来引导学生的行为。我问:同学们都知道为家人分担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为家人添欢乐,那么,如果遇到如下的事你该怎样做呢?我设计了情境表演,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表演如下情景:如:妈妈下班回家很累了;奶奶生病躺在床上;爸爸买回家好吃的东西等,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你该怎样做。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在说说演演中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人添欢乐。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课堂体验,让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对父母长辈要有孝心爱心,这样做也是为家人添欢乐。
5.动手实践,体验真情:
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当孩子们感恩父母长辈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后,我趁热打铁,及时提出要求:同学们,你们能把为家人做的事写在向日葵花瓣上吗?也就是让学生在乐曲的歌声中完成精美的向日葵花瓣制作,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的真情融入到实际行动中去,真正的体会家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情感得到升华。
6.拓展延伸,课外调查:
这一环节我是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去做一下课外调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是那一天,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和三八妇女节是那一天,你的家人都有哪些兴趣爱好等做好记录。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从而懂得要孝敬父母,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庭添快乐。
第四篇:《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稿
《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为家人添欢乐》。本课通过体察家人、为父母做事等活动,让学生学着回报家人的爱。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两个: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到父母及家人的爱更不知道怎样去回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难点是: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杯子等表演用品。我将准备调查表、向日葵评比表、以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三)家人因我而欢乐(四)我为家人添欢乐(五)美丽的向日葵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个环节具体设计及理念。(一)以新朋友“开心果”导入,引起兴趣。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开心果”,由于孩子们都喜欢朋友,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我紧接着又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开心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开心果’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疼我爱我,我非常开心,整天乐哈哈的,我觉得快乐真好。所以,我也总是让我的家人、朋友都快乐,把欢乐也带给他们,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们快乐吗?开心吗?这个课件让学生把“开心果”与家人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了“开心果”的含义。(二)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学生更了解家长。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回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请说出孩子的生日
(2)请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
(3)请说出孩子最喜欢吃的水果
(4)请说出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水果
(5)请说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
(6)请说出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快乐
这样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了解.紧接着第六个问题我会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了听话、可爱的你们才感到非常快乐、开心。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乐”,引出下一环节。(三)家人因我而欢乐。我设计了一个谈话,以三八妇女节为题,我会问: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为妈妈做了小礼物,你们送给妈妈了吗(学生会回答送了)我又问:你想知道你妈妈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请家长讲)之后我会顺势引出课题: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同学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礼物虽然不贵重,但妈妈却十分高兴、激动。那我们在平时还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为家人添欢乐呢?这时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四)我为家人添欢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在第四个环节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朋友在家的录像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录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问题:(1)爷爷闷了(2)奶奶病了(3)爸爸下班(4)妈妈洗衣服对这四个题目讨论后学生可以选一组进行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明白了自己可以带给家人快乐或烦恼,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我应用什么方式使我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录像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学生]进一步懂得如何给家人带来欢乐,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五)美丽的向日葵 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回忆为家人做的事完成美丽的向日葵.激发了学生主动为家人做事的情感。最后开心果小结:我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给家人带来欢乐的‘开心果’,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送给你们一颗爱心,希望你们能把爱心送给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生活在快乐中。
六、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爱家、爱人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七、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家人的爱,懂得去回报家人,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家庭责任感。
《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稿2《我为家人添欢乐》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中的第三个主题。是在前两个主题学生了解了家的概念及家庭成员的构成、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的基础上,使学生转换视角,懂得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让家人快乐的道理。教材呈现了同龄小伙伴用不同方式为家人带去快乐的生活场景图,以及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相关资料,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长辈,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为下一个主题学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奠定基础。
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本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从小接受“回报式”“付出式”爱的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父母的开心果,为家人添欢乐,使他们真正健康的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中“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的要求,本课的`主题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条: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
现在的孩子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成长,接受爱常常认为是应该的事,并没有真正关心过父母。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在体会父母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难点是初步培养孩子的体察心和家庭责任感。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
让学生课前认真观察父母长辈一天的劳动,了解他们的感受。回忆并记录自己为家人做过哪些事。
作为老师将为每位学生设计一张提供他们做记录的“向日葵”评比表,并制作一套和本课同步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为依托,我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范例,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合理利用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有趣、自主发展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为此,我以“开心果”的提法贯穿全课,确定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即“认识‘开心果’、种上‘开心花’、做个‘开心果’。”紧扣这条主线设计了“情境导入、说出我的爱、行动表达爱”三个环节的导学流程,并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谈一谈、写一写、演一演等活动,使学生深化认识,深刻体验,真正提高。
环节一 情境导入,认识“开心果”
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贴近生活,因此在开课之时我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开心果”这一卡通形象介绍给大家,并向同学们揭示它的寓意就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开心。同学们对于开心果这一提法一定非常感兴趣,接着我顺势提问:你们想得到开心果吗?想不想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开心果?本环节通过有趣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在交流中解读开心果的含义,轻松自然的引入本课主题。
环节二 说出我的爱,种上“开心花”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开心花”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在这一环节中我紧紧围绕主题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
1、看一看 学一学
通过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10页上小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给家人添温暖,添欢乐的场景,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图后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正确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关爱家人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让家长省心、放心、开心。
2、谈一谈 写一写
通过上一个活动,教材中的小主人公的做法给同学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本环节同学们将在榜样的引领下四人一小组认真思考、讨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使我们的家人快乐,报答家人对自己的爱呢?同学们将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商讨出切实可行的为家人添欢乐的办法,可以是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以是关心家人的心情说句贴心话,也可以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带给家人一个好消息等。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会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不管怎样,只要孩子们真正能替家人着想,想办法为家人带去快乐,我想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接下来让他们把自己做过的为家人带去欢乐的事和还想要做的事填写在准备好的向日葵的花瓣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本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通过广泛交流──有的学生将感受到回报亲情的自豪,有的学生将会认识到自己对亲人的“吝啬”,找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默默地学习、思考着献爱心的方式……,学生将在对话中倾听、在倾听中碰撞、在碰撞中领悟,本课的重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环节三 行动表达爱,做个“开心果”
“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本环节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为学生再现生活、体验生活、提高生活构筑平台。因此,我再次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表演,共安排了四个题目:
1、爷爷在家很闷。
2、奶奶生病了。
3、爸爸下班很累。
4、妈妈在洗衣服。
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选择一个题目表演一下,也可以表演平时在家做过的事。然后结合表演做好评价。在第一组上台表演的时候,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的同学的语言、表情也许并不到位,会引起观看同学的阵阵笑声,这样一来,就起不到体验、提高的作用。此时我会做好恰当的评价,对于表演得到真实到位的学生我会说:“看,他表演的有模有样,多像我们的爸爸呀!”“这位同学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能体会到爸爸的辛苦。”“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而自豪的。”这些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由衷的、更深刻的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同时还会更强烈地激发其他学生表演欲望,他们会更认真地、把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爱表演出来。真正体会到自己对家庭的一份责任。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反馈,将展示出学生对家庭及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将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这种模拟、实践、体验,将加深学生的体验,使他们的道德认识得到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
【《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1.《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
2.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
3.我为家人添欢乐说课稿
4.品德与生活《我为家人添欢乐》优秀教案范文
5.品德与生活《我为家人添欢乐》优秀教学反思
6.《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案例反思
7.品德与生活《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
8.小学品德与生活《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
9.《我为家人添欢乐》课后教学反思
第五篇:《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案例反思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例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比较“爱爱”和“淘淘”在家截然不同的表现,感受到作为孩子要多替家人着想,并产生在家做“开心果”的情感动力。又如在让学生了解相关生日常识时,并不是翻开教材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巧妙改变为竞赛台,让学生把课前的调查通过竞赛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了兴趣,发展了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做个开心果”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通过课件的对比,讨论怎样才能在家做个“开心果”,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表演反馈,展示出学生对家庭及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互评的形式,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给母亲过生日时,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出主意为妈妈过生日,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在送礼物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礼物,不仅燃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泥工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美术、音乐、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满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布置与家长共同填写“向日葵”图: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向日葵中,并将此项习惯持之以恒,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