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突破
——在省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连维良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开一个以发改系统为主,地方信用建设牵头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总结近一个时期的信用建设工作,对明年工作做一次系统的安排部署。刚才,大家共同观看了专题片,财金司汇报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开展情况,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汇报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和“信用中国”网站改版情况,中经网介绍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工作情况,部分省区市播放了专题片,展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果,令人鼓舞。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在上个月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总书记关于信用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是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全面加强诚信建设的思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总书记很早就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总书记2017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思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23次会议上强调,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要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加大对诚实守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
三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加强诚信记录和征信系统建设的思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上强调,要依照法律法规确定实名登记制度的实施范围,建立准确全面和动态更新的登记信息;在中央深改组第29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四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思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29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
五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思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34次会议上强调,要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诚信教育;在中央深改组第29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六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11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诉讼诚信建设,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维护正常立案秩序;在中央深改组第25次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去年,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4次研究信用建设相关工作,审议通过了6个有关诚信建设的改革性文件,包括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机制;包括系统推进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实名制等重大内容,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已经并正在转化为加快推进全社会信用建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强劲动力。
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推进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要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要建立完善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违法经营者付出高昂代价。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用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探索、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全国法人和其他组织存量代码转换基本完成。中央编办、民政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办理的组织机构代码存量主体数量为2200余万。截至今年10月,全国法人和其他组织存量代码转换率99.7%,存量证照换发率72.9%。个体工商户存量总量5300余万,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率达到72.9%。
(二)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数据量突破132亿条。目前,平台信用信息归集量逾132亿条,已联通44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和51家市场机构,并与国家人口库建立了信息核查与叠加机制,完善了自然人基础数据。
(三)“信用中国”网站访问量突破10亿人次。目前,“信用中国”网站公开各类信息1.4亿多条,累计访问量超过10亿人次,包括机器抓取数据在内,日访问量最高达2350万人次。
(四)联合奖惩领域突破30个。目前,国家有关部门针对A级纳税人、优秀青年志愿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安全生产企业签署了4个守信联合激励备忘录,针对税收征管、工商监管、上市公司、法院执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签署了26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信用联合奖惩领域突破了30个。
(五)联合奖惩成效取得新突破。在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方面,截至今年9月,限制842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2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7.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109.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被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在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阻止当事人出境边控信息1201人次,实际阻止出境80人次;4165名当事人被工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4613户当事人融资授信被限;4552户当事人被财政部门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4525户当事人在政府采购中受限;4446户当事人在实际申请政府土地供应时未被获批;4277户当事人在申请受让收费公路权益时受到禁止;4100户当事人发行企业债券申请不予受理;3595户当事人受到高消费方面的限制等。在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享受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64万户次,享受出口企业管理一类企业便利措施2.9万户次,享受行政审批绿色通道1.7万户次,享受发改、人社、工商、海关等部门各类激励措施25万户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守信企业发放贷款48.2万笔,其中涉及小微企业39.4万笔,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金额5700多亿元。
(六)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基本清零。目前已开展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三个领域的失信专项治理,其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各级地方政府共有5006家,整改率已达99.68%,并已发布三批合计800个涉金融严重失信行为人名单和首批500个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涉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失信专项治理也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双公示信息质、量双升。今年4月,引入13家信用服务机构对各地方“双公示”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大幅提升了各地方“双公示”信息的质和量。截至今年11月,“信用中国”网站全量更新“双公示”信息突破6080万条,较年初的2000万条增幅超过200%。与工商总局共同研究完善“双公示”标准,并即将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指导意见》。
(八)城市信用监测实现全覆盖。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推动各地方信用建设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监测平台已实现对全国659个城市实时动态监测,包括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261个地级市和362个县级市。通过不断丰富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价,有效推动了城市信用建设水平大幅度跃升。
(九)信用立法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目前,《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已形成专家建议稿初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于10月30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信用建设的重要方面,也将为信用立法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十)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获批设立。今年9月,中央编办已批复设立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0名。中心的设立对于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将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各地方建立健全信用建设机构设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将为未来的各项信用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窗口保障、机制保障、法律保障和组织保障,也将有助于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动“放管服”改革,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各地方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信用建设成果。
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改革方面,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东、西藏、江苏、四川、江西、山东、重庆、贵州、广西、海南、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法人和其他组织存量代码转码率达到100%;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15个省区市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率达到100%。
在数据共享方面,北京、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等9个省区市共享数据量超过1亿条,其中广东共享了28亿条,江苏共享了20亿条。
在信用网站建设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9个省区市在省级信用网站设置了“双公示”专栏并可查询相关信息。云南内蒙
在红黑名单管理方面,北京、辽宁、上海、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贵州、西藏等10个省区市出台了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湖南、贵州、西藏等7个省区市发布了红黑名单。
在联合奖惩案例归集方面,天津、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北、重庆、贵州、甘肃等10个省区市报送的联合奖惩案例数量超过100个。
在政务失信专项治理方面,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兵团等22个地方的“老赖”政府机构实现清零。
在“双公示”数据上报方面,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海南、云南、青海等13个省区市上报的“双公示”数据量超过100万条。
在示范城市创建方面,杭州在行政审批全过程创新嵌入信用承诺、信用督查、信用预警等信用管理手段,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南京打造“市民诚信卡”,为广大市民提供信用服务;苏州推出“桂花分”,探索市民信用评价;上海浦东研究“政务诚信指标体系”,支持政府诚信建设。
在信用立法方面,湖北、上海、陕西、河北、浙江等5个省(市)先后出台了地方性信用法规,其中《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于2012年实施,《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条例》《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于今年出台并已正式实施,《河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条例》《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已出台将于明年初实施。
在信用工作机构设置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河南、湖北、广东、海南、宁夏、兵团等14个地方在信用建设牵头部门设立了独立处室或挂牌处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兵团等20个地方成立了省级信用信息中心或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地方的信用建设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不足、不畅、不充分、不到位”的问题很多。比如:地方部门间尚未形成合力,联合奖惩措施执行力不足;采集和归集信息的办法不多,信息归集渠道不畅;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信息公开不充分;地方信用服务产品应用不多,信用服务机构培育不到位。对以上问题,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今后信用建设工作需要突破的重点。
三、打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合拳
信用建设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新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打好深化落实的组合拳。
(一)打好信用联合奖惩的组合拳。信用联合奖惩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牛鼻子”,抓住这个“牛鼻子”,全社会的信用建设才能活跃起来。一是联合奖惩备忘录。国家层面已签署联合奖惩备忘录30个,还有12个备忘录正在部门会签,22个正在征求意见。各地方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签署的联合奖惩备忘录,结合地方实际拓展联合奖惩范围,涉及的领域应包括国家层面实施联合奖惩的全部领域,创新性地拓展奖惩举措和方式。二是红黑名单。截至今年11月,平台已累计归集黑名单信息约1237万条(含约590万条吊销企业名单信息),红名单信息约142万条,重点关注名单信息约861万条。各地方可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红黑名单认定标准,制定本辖区内的名单认定办法,认定有关领域红黑名单。各地方认定的红黑名单数量要达到国家层面在本辖区内认定数量的50%左右。三是案例归集。今年以来,“信用中国”网站累计收到1768个联合奖惩案例,与红黑名单数量相比,各地方上报的联合奖惩案例很少。归集案例是联合奖惩落地的标志,各地方要加强联合奖惩子系统的建设,及时记录和统计联合奖惩效果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到平台的案例数量不低于国家层面认定红黑名单数量的10%。四是失信专项治理。专项治理是惩戒失信的“杀手锏”。目前已开展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三个领域的失信专项治理,其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各级地方政府共有5006家,整改率已达99.68%,并已发布三批合计800个涉金融严重失信行为人名单和首批500个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各地方失信专项治理对象的整改和退出率应达到100%,做出信用承诺率应达到100%,接受信用修复培训率应达到100%。五是信用修复培训。全国首期信用修复企业法人代表培训班已经在苏州举办,江苏省对近百家失信企业法人代表进行了诚信教育,部分国家部委、全国26个省区市信用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会观摩。各地方要建立诚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要对本辖区内的 “黑名单”企业法人代表轮流进行信用修复培训,并对当年认定的“黑名单”企业实现全覆盖。各地方年底前都要举办首期示范性信用修复培训班。
(二)打好信用信息共享组合拳。信用信息共享是信用联合奖惩的基础保障。一是抓平台深度全量共享。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归集的132亿条信息中,中央部委信息2亿多条,地方平台信息76.5亿多条,其他社会机构信息52.8亿条。根据摸底情况,仍有17个省区市未全量上报已归集信息,预计近10亿条信息暂未上报。明年一季度前,各地方要实现全量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报已归集信息。今后线上考核要按周在工作层面进行内部通报,按月在处室、中心负责人层面通报,按季向地方政府通报。二是抓网站全域深化服务。各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建立信用门户网站,强化信用服务功能,提供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自测和查询服务,并建立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机制。各地方信用门户网站信用信息公示量应超过已归集信息量的10%。明年将委托第三方机构机制化地开展网站绩效定期评价。三是抓代码零差错全量转换应用。各地方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存量代码要力争全部换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目前总重错码率为0.86%,各地方要力争把重错码率降到1‰以下。在开展社会管理和提供服务工作中,涉及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身份标识的,应统一采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四是抓主动采集信息长效化。各地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借助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机构、大数据企业等社会力量采集各类信用信息,对本辖区内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含基础信息)的采集量应达到归集信息量的10%。五是抓主动公示信息长效化。各级信用门户网站都要在网站首页明显位置设置“双公示”专栏和公示专区,主动全量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通过公示的手段采集信息。要开展金融、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信用信息的公示,以公示带动采集,以公示带动惩戒,实现信用信息采集和公示的一体化、长效化。
(三)打好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组合拳。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是城市信用建设。各地方要将示范城市创建和城市信用监测作为提升信用建设水平的主渠道。城市信用监测排名长期靠后的,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评分较低指标。各地方要将这项工作向下延伸,逐步到县市区旗,到乡镇办事处,到农村到社区。二是行业信用建设。各地方要发挥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记录,开展行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风险提示、预警监测、信用管理培训等工作,从行业维度布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诚信自律。三是个人信用建设。各地方要探索开展重点职业人群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在信用信息采集基础上开发信用分,个人信用分要覆盖到70%以上的常住人口。四是法人代表和董监高信用建设。各地方要建立企业法人代表和董监高诚信档案并推出个人信用分,将其作为评价高管人员的主要依据,依法公示高管人员信用信息,对严重失信的高管人员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各地方要把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信用建设的主要对象,对在本辖区内注册的上市公司法人代表和董监高加强信用约束。五是信用服务机构信用建设。各地方在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的同时,要加强信用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建立相关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对信用服务机构作出信用评价。在与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共享、第三方评估、信用建设等合作时,应查询相关机构及其负责人的信用记录。
(四)打好信用创新组合拳。信用创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信用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不竭动力。一是奖惩措施创新。各地方要按照“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的要求,创新推出“信易贷”等守信激励措施以及“限制购房”“限制购车”等失信惩戒措施,建立健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二是信用监管创新。各地方要建立以信用承诺助行政审批,以信息公示助行政监督,以协同备案登记助信息归集,以深度介入合同签约履约促守信践诺等,形成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协同注册、合同监督为核心运行机制的信用监管体系,支撑和推动全国“放管服”改革。三是信用服务创新。各地方要创新提供“免押金”“绿色通道”等公共信用服务。要以面向个人的信用服务为载体,大力推动面向个人的激励性信用服务创新和修复性培训服务。四是信用建设考核创新。各地方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用建设的一系列要求,创新信用建设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在本辖区内探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示范社区以及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的评审和区域性城市信用监测评价。五是信用建设理论创新。各地方要加强与各类科研院所的合作,就信息采集、信息公开、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课题进行研究,并在信用立法、信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制度等重要理论研究方面积极创新。
(五)打好信用文化和制度建设组合拳。信用文化和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用建设的基础纽带。一是信用承诺。各地方要组织本辖区内所有企业做出信用承诺并公示,将信用承诺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事前约束机制,通过信用承诺加强信用约束。“黑名单”企业通过信用修复做出信用承诺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信用修复和志愿服务。各地方都要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信用修复要与纠正失信行为、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培训结合起来,“黑名单”主体纠正失信行为后转入重点关注名单,做出信用承诺和接受信用修复培训后,可退出重点关注名单。三是信用教育宣传。各地方要主动归集信用典型案例,每年通过省级媒体平台宣传报道的联合奖惩案例数量不少于30个,并及时对本辖区内城市信用建设的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在宣传的同时进行诚信教育。四是信用立法。各地方要继续在信用立法方面先行先试,每个地方都至少要有一部地方性的信用法规,为在国家层面信用立法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五是信用标准。各地方要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层面已制定的信用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在暂无国家标准的领域先行制定地方标准。
以上5个“组合拳”基本明确了各地方信用建设工作的战略目标,重点抓好以下10项量化指标:
一是力争法人和其他组织存量代码换码率达100%,重错码率降到1‰以下;二是力争各省级平台信用信息上报率达100%;三是力争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对象的整改和退出率达到100%;四是力争“黑名单”企业信用修复培训覆盖率达100%;五是力争常住人口个人信用分覆盖率不低于70%;六是力争各地方认定的黑名单主体数量不低于国家层面在本辖区内认定数据的50%;七是力争“黑名单”企业通过信用修复做出信用承诺的比例不低于30%,逐步达到100%,年底前都要举办首期示范性信用修复培训班;八是力争对本辖区内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共信用信息(含基础信息)的采集量达到归集信息量的10%;九是力争联合奖惩典型案例归集量占本辖区内红黑名单数量的比例不低于10%;十是力争信用门户网站信用信息公示量超过已归集信息量的10%。
目标确定后,人是关键因素,工作队伍是信用建设的基本保障。各地方要结合各自实际,逐步健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特别是还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地方,要善于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对信用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要善于借助行业协会商会的力量,发挥信用服务机构的力量,与大数据企业加强合作,构建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社会信用体系的大格局。
同志们,新时代有新气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有新作为。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我国信用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砥砺奋进、继往开来,为开创全国信用建设新局面,建设诚信中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京山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为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将我镇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和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做如下汇报:
一、主要做法
重点围绕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与应用,协助建设以政务诚信为先导、信用制度为保障的征信系统为主体、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按照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和工作重点,着力推进以下六项主要任务:
(一)推进信用制度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以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主要工作和关键环节为重点,建立起守信激励制度与机制,让信用变得有价值,从而为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推进行业和部门信用建设。推进有关行业和部门依托现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重点围绕市场准入、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和工程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人事管理等领域。依法依规对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加强对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守信自律。建成全镇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库,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信用信息库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推行企业、重点涉信人群、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公开承诺制度。
(三)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全面整合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动行业、部门和镇广泛应用信用信息,实现对守信行为和失信行为的联奖联惩,强化对失信行为的威慑与制约。
(四)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推动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经营规范、认知度高的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全面监管,形成群众投诉举报收集工作机制。以信用服务机构为监管重点,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信用服务机构运作。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带头和引领推动作用。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的力度,构建权利阳光运行机制。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践诺机制。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设勤政廉洁、守法守信、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
(六)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加强诚信宣传,褒扬诚实守信,揭露作假失信行为。注重文化引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京山精神。面向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加强专业信用教育和应用研究,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信用认知水平,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协调配合,2 及时研究、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领导。成立了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部署和指导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专项工作安排,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统筹协调小组实行联络员制度;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所涉及的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对应部门职能,推进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征信建设和信用监管工作。
(二)加强舆论宣传。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种手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查考核。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工作考核,努力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重点做好试点单位的督促工作,建立起考核机制。
三、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领导小组。组
长: 江诗文(武装部长)副 组 长: 张光文(经发办主任)
成员:党政办、纪检监察办、综治办、宣传办、组织人事办、经贸办、社会事务办、农业办、计生办、派出所、财政所、人力资源中心、建设分局、工商所、司法所、食品药品监督站、广电站等负责人。
职
责:统筹协调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专项工作的实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统筹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经发办,由江诗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 3 室工作人员从专责小组牵头单位各抽调一名,作为专职工作人员。
(二)成立工作任务专责小组。
根据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统筹协调小组下设5个专责小组,合力推进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本小组具体工作方案,细化职责任务,推进相关工作。
1、综合规划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经发办、镇财政所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组织编制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在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信用服务机构培育、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其创新的政策建议。
2、信用法制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党政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组织研究起草《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制定规范石龙镇社会信用体系的规范性文件,组织修订和起草规范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公开和应用等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研究起草政府部门征信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政府部门征信考核和奖惩机制。组织起草石龙镇信用服务业管理办法,规范对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
3、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社会事务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建立完善各自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档案,并及时向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提供和更新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探索实行社会组织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完善社会 4 组织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推行社会组织守信公开承诺制度。
4、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党政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牵头配合市电子政务办推广应用征信系统。利用现有党政外网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推广应用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查询平台。整合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维护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库等系统安全。
5、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
牵头单位:镇纪检监察办、镇组织人事办
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
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会商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的证物诚信建设。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并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政府部门实施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制度,推进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政府性债务统计、风险评估及预警、存量债务化解、将政府性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等工作。严格公务员考核考评制度,逐步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考核、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失信案例统计调查制度,对政府失信行为以及高发地区建立信用风险预警和警示惩戒制度。
2015年工作要点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促进政府部门加快转变职能,提高政府信用程度。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要加强政务公开。全面实行政府部门公共信息向社会公众开放,实行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通过决策听证会、专家咨询会、电子政务网等途径,不断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二要廉洁高效。要结合我县正在进行的“转变作风抓落实年”活动,要坚持作风建设与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扎实推进“转变作风抓落实年”活动,全镇干部职工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取信于民;要清正廉明,高效务实,方便百姓,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三要强化行政责任。加大权力监督、司法监督及民主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信违约行为的查处工作,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要结合全镇远程教育活动,在全镇大张旗鼓地开展“诚信石龙”系列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我镇今年改善投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加快我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并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建立起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政务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的同业自律信用系统;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搞好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本文作者从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信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比较困难的原因
(1)信用法律法规缺失。信用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就很难有效实现,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方面的法律框架和系列法规,对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权利与义务没有作出法律规定,这使得整个征信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领导不统一,协调不一致,建设不到位。
(2)信用管理部门分散。目前,全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没有制订一套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缺乏对各领域,各地区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存在着多头建设的问题。
(3)信用标准规范模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各地的信用评级的统一化本身就带有不公平性,怎样把握才能恰到好处,这更增加了统一标准的难度。
(4)信息发布共享障碍。政府信用信息封闭,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微观经济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我国征信行业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普遍缺乏自律机制,各个行业各行其是,行业自律程度松紧不一,中介业务标准程度不一。此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等等原因都导致了信息共享的障碍。
(5)失信惩戒机制薄弱。支撑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作的经济政策法规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信用体系缺乏会导致各个方面出现问题
(1)从企业来说,信用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与企业间诚信水平低甚至诚信失常,会使交易过程中契约的有效性时刻面临挑战,让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
受到限制,阻碍贸易的扩大,企业发展的路子越来越窄。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守诚信规范,损害的只能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从金融环境来说,信用缺失加大了金融风险。
(3)从社会来说,信用缺失使道德失范,影响社会稳定,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强大冲击,还会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影响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4)信用缺失使经济秩序混乱。在信用机制不健全及相关法律缺位的环境下,必然会有一些人不遵守市场规则,不讲信用,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利益。此种现象一旦成风,则会导致企业的恶性竞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从而使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下降,造成一种很难治愈的社会创伤。社会的经济秩序必然会陷入混乱之中,经济活动主体也就无疑要步入畸形发展的道路。
(5)信用缺失导致相应制度的扭曲。信用缺失往往影响到整个社会相关制度的正常运作(银行的借贷制度商业的交往习惯法律制度的构建政府行政管理的运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整个社会制度是基于信用而构建的,一旦信用被打破,则原有的平衡必然陷入混乱,相应的制度就会出现扭曲,我们反思今天的制度构建往往最后会追根溯源至诚信这一最基本的话题。
二、着力建设我国的信用体系,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失信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的三维制度模式
(1)将道德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首先应是讲信用,无论是法人主体或公民个人,都应树立守信的公众形象,树立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意识。
(2)以产权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就没有真正的能力讲信用;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没有动力讲信誉、守信用;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也没有内在的压力守信用;市场主体对其财产权没有信心,就必然产生不讲信用的短期行为;市场机制不完善使市场主体没有外在的约束,讲信誉、守信用就缺乏感召力。因此,要彻底解决我国的信用问题,最根本的措施只能是进行产权改革,使我国的微观经济主体成为真
正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产权主体。
(3)以法律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保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尽早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奠定制度框架;抓紧研究,出台与社会信用直接相关的基本法。此外应注意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巨大作用
(1)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制度与规则要靠政府。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与规则的核心形式是相关的立法和执法。法律法规起草的主体,是政府授权的有关政府机构和部门,通过大量的立法调研起草法律草案,并依据相关的规定进入立法程序。
(2)政府在促进并实施征信数据的开放,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做出努力。在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实施对相关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开放。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信用信息开放的同时,政府还需考虑旨在为社会提供相关信息的电子政务建设,信息集中的政府部门(如工商局、质检局)应整合内部信息资源,实现公开开放的数据的上网,推动电子政务。
(4)加强对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是很重要一个角色。
(5)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者的成本。
第四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经济快速发展,非人格化交易越来越频繁,交易的价值越来越高,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却明显落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备不仅会妨碍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体经济的混乱和衰退。因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保障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有效缓解其融资难
2011年以来,在信贷持续向常态回归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凸现,其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信用合作呈现雾里看花的局面。好在我国从2006年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引导金融、非金融信贷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系统的建设也有助于防范风险、优化信贷环境,有助于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系统的健康运行,还有助于当地政府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面对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其个人及经营企业的征息查询,必将成为我们决定是否给予信贷支持的先决条件,也将是我们掌握其外部融资多少,还可承担负债多少不可或缺的参考。
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为经营者提供了“经济身份证”
近年来,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大幅度提高了社会信用意识,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方式有所改变,对征信系统的信用度积累十分重视,有的企业和个人主动归还欠税、欠款等,这对于改善融资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提高社会信用意识都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日常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如果企业经营情况较好,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商品是人们生产生活必须的;经营者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或素质;再经其授权查询个人征信,即“三品”好,是我们考量能否发放贷款的三大重要条件,其征信系统获得的信用报告,我们视为其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三、继续完善全民信用体系的建设
尽管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离完善的全民信用体系还有较大距离,尤其与其他信用体系好的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因此,在当前国务院出台了对中小企业纳税及融资等方面的诸多政策前提下,要跟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此作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为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小贷公司风险部
山隹
第五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建设诚信政府,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发展,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政府部门要带头树立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保障鼓励投资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重视并及时解决影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加强会计财务制度建设,提高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以良好的信用记录赢得银行的信赖和支持;支持人民银行锦州市中心支行加快非银行信息采集,拓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应用水平。支持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等信用管理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资信评级机构来我市开展资信评级业务。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多元化、商业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合规、有序开展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各类商业性、市场化担保公司、资信评级机构的合作,有效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在信用居民(农户)、信用社区(村)、信用街道(乡、镇)、诚信企业中深入开展创建评比活动。进行城镇信用社区建设试点,金融部门对信用社区内的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应提供优惠服务。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涉农金融机构对信用农户、信用村镇的信贷需求给予优先满足,在贷款的利率、额度和期限等方面适当给予优惠。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范围。开展创建“守信用、讲诚信”企业活动,使企业的信用状况与贷款利率浮动、信贷授信、贷款抵押比例等相结合,逐步建立守信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