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1范文
1.幸福
什么是幸福?真正、绝对和抽象地说:幸福是人对生活的一种精神感受,是一种美好和满意的感受。
能够使人对生活产生幸福感的条件可分为物质和精祈两大涞沅。然而幸福的基础确是健康,没有健康是无法谈什么是幸福的。
物质条件一般指:起码的生活必需,进而发展到需而可得,望而可指(指望得到)的不同层次。
精神则有:情爱齐全,安逸无争等一般公认的心理满足。但真正的幸福是由幸福观来决定的。既然是“观”那就是“观点”,观点吗那就复杂的多、深刻的多啦。在这里除了对上述一般物质和精神需求之外还包括具体人对现实对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心情上如果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爱’,如父爱、母爱、男女互爱、友爱等也是精神上的幸福。爱又是相互的,如爱人者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人者也才能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正像,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尊重别人者才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一样。》
从而决定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参与与否,或者怎样参与。想使自己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将会产生参与的过程和结果,这其中产生的过程和结果再同本人的幸福观相结合,必然使之产生“幸福”和“煎熬”感。而这两种感觉的前一种就正是我们所讲的“幸福”。2.家庭幸福
什么是家庭幸福呢?家庭中的完美、健康、平安、互爱、和谐、自信,家庭经济的平稳和优越、爱情┅等都是家庭幸福的范畴。有时上面所指不可能十全十美,当然在实际中具体针对上指每项单讲,也是相对的,暂时的和变化的,更不可能全部占有,但只要占有上述中某一部分或莫一项也可以。应该指出的是‘消费’不单单是事实条件的存在,而更多的是心理和心情感受。认识是感受的前提。这就是在现实的条件下有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对眼前现况有‘肯定’和‘满足’再加上对家庭发展充满前景和希望,也会得到很大的幸福感。对于积极的和高级的人来说奋斗也是幸福,成就和成功更是幸福。当然反之,如果你具备完整、健康、经济优越的家庭等条件却视而不见,偏要各图己利,分争内斗,丑态百出,一个本来很好的家庭却吃不到一起,住不到一起,情破、面破、家破、自找烦恼,还有幸福吗(赶走了幸福)?还有幸福感吗?
家庭幸福要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我曾对一对近于六旬而经常大吵不休的老夫妻解劝说:看来你们俩各图自私,个性不让,事实上没有原则上的利害中突.如果你们都想的通,反过来共同和好,不仅能够共同致富家庭,不争吵劳神,在儿子面前象个好长辈,在邻里面前是个好家庭,给未婚的儿女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条件,这不仅共同有利,更可共享家福,何乐而不为呢?他们感到很有道理,从此俩人关系和好,家运也好了许多。当然之样的事例是举之不尽的,相信大家在各自的家庭,在亲戚朋友邻里和看得见听锝到的家庭故事中会有更多、更深、更广泛的体会。
3.如何创造家庭幸福
一般来说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各自努力,各尽所能,共同奉献,分工合作,共创家庭幸福,同时也共享幸福成果。不过必须说明要建立,特别是要维持一个幸福的家庭,不仅需要同筹共奋,共创同乐,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内部分工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大家都知道一般正常家庭都有三代人,有时有四代人组成。就以爷、儿、孙三代人家为例来说吧:这样的家庭如果祖父母健全或当他们老俩还有余热可发,同时也正在发挥余热,这样一方面哩所当然地受到儿子和儿媳的孝敬。这样的老年长辈有可敬性,儿女,儿媳保持正常而径常的孝敬行为形成并维持全家的亲热互爱,共享家福,同时更可以使孙子辈从小就在大人们耳闻目染中受到敬老尊长的良好的传统教育。反过来祖父母尽发余热的劳动减轻了儿子,儿媳的家务负担和充实了家中收入,并表现出对子女的疼爱,更让晚辈产生敬意,还可以给子女等小辈空出更多的时间来搞生产,致富,安心工作或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专心学习,并考虑发展家庭。
对于第二代夫妻,则他们是当前家庭的骨架和支柱,他们的年龄大致从30-50岁,他们又以爱情为扭带,以第三代子女为连锁。他们之间的分工按照中国和世界大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女人为主导”,筹划家庭内务:如必须的日常家中每个人的吃饭、穿衣、敬老俱事养、子教子细则、邻里交往、安排家中来人客去,家具的选购和摆设,家中卫生或设想美好家庭远景等。“男人为主体”(支撑家体骨架)着重处理家庭外务负责赚取回大多数的家庭收入,奉献社会,维护家庭尊严和妻子共同制定大胆的家庭梦景,家庭男人中又是以第二代男人为主体的。第二代是当前世界托起太阳的人。至于第三代即孙子、孙女辈,则为一方面受到父母和祖父母的宠爱,无忧无虑的成长(这种情景只有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稳安定的环境下),同时有意无意地接受着家庭中某种影响和教育,萌生世界认识观,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方。这些孩子很快(有的很小就被送进托儿所)就被送到幼儿园,接受最初的社会影响和教育,随着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们必须学到的知识愈来愈多,当然学业时间也越来越长。他们不仅需要得到更多的营养,更重要的是要有大量家庭经济资助(电视教育台2006年6月29日报到:周总理说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共需要300两黄金),需要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环境,更必须有平静而专一的心理,这就需要有一个和美的家庭使他安心学习。自然怎样的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辈辈,一代代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更深刻,一代比一代更美好。
(身为中国人)要知道十大幸福
1.健康之福(包括保健)。2和平之福。3社会和谐 4家庭互爱之福。5生话富裕之福。6文明进步之福。7艺术丰富之福。8科技便利之福。9环境优美之福。10中国伟大、中国广大之福。
要有正确的幸福观,珍惜现有之福,为自己和后代创造更大的幸福,特别是将来的国家统一之福,(实现世界大同之福)。
第二篇:关于幸福
关于幸福
幸福像个天使,一对纯白的翅膀,一个满足的微笑,笑是最美的符号。
早晨一起床打开窗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我今天幸福的前奏。现在的我,笑是我的最美的符号,幸福中带着简单的快乐。快乐带着幸福的满足,幸福就是这样简单。那温暖的阳光,不会让我的幸福冷却,我接着写,想把你写进我的每一页,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重叠。《简单爱》在耳边徘徊,想念也是一种幸福,让我觉的幸福的季节是秋天,飘落的枫叶,一种凋零的幸福。绿色的蔷薇悲伤,紫色的薰衣草浪漫,我们幸福。
很多人说幸福有很多种,但我知道现在幸福的快乐是我的幸福。悲伤了太久也会幸福,第一次用文字来表达幸福。听着JAY的《星晴》一种莫名幸福,微风吹拂,对于幸福,我只能低头浅笑。我太过于悲伤,没想到幸福这么简单,浅笑现在幸福的满足。
幸福说:短暂的幸福是浪漫,漫长的幸福是不满。
我说:幸福是长久的,就算分开,幸福也在回忆。
让我幸福的是看到你快乐的笑,带着满足的味道。天空如此轻柔,思念深得像海。莫名的感动,就这么单纯没有悲哀。在这个寒冷的夜,手指在键盘上来来回回,我发着呆想着幸福的文字然后继续
手指间隙的思念,让我继续敲打键盘。希望出现美丽的章节。久未放晴的天空,依旧留着你的笑容,想念若隐若现,那饱满的笑幸福了这个季节。因为幸福在好久以前不小心迷了路,我只能用记忆叙说不曾有过的感触。让我自己解开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我现在的幸福连孤单也没有机会侵入。冷漠开始瓦解,快乐方程式重新定义,生活变的如此美好。放心追逐幸福,幸福回味那瞬间,那是你给我的幸福,我的幸福从此没有终点。
直到不成眠的夜里打开窗才发现许愿流星才刚消逝,心中的感动都已融化成你。有一种淡淡的味道叫做幸福,用心来品尝细细想像。在手心写上你的名字,摊开时是思念,握紧时是是幸福。《思念就是一种病》又听了一遍,又想起了你。想念的味道在每个转弯后就有坦途,思念变成一种煎熬。
我和你的幸福,一切都那么平淡。没有信誓旦旦的承诺,平淡的幸福也是一种幸福。
第三篇:幸福是什么(本站推荐)
《教师的幸福人生》相关资料推荐
一、书籍:
1、《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尔 著 汪冰 刘骏杰 译 当代中国出版社
2、《幸福多了40%》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著 闻萃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任俊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积极心理学》 Alan Carr 著 郑雪 等译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电影:
1、《叫我第一名》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叙述患有妥瑞氏翰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2、《生命因你而动听》
美国影片,洋溢着温情,像热烈阳光下的海洋般汹涌,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毫不渲染地时时冲击我们缺乏温暖的心。它以在表达教师高尚地同时,细腻地描述了家庭生活的波折和幸福而更胜一筹的故事。
3、《当幸福来敲门》
美国电影取材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三、视频: 1、2011年开学第一课《幸福是什么》 中央电视台CCTV-1 综合
2、《破解幸福密码》 毕淑敏主讲 CCTV-10百家讲坛
第四篇:幸福学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摘要:追求幸福,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那么,什么是幸福?可能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幸福是一个复杂而又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大学生是受人关注的群体,幸福是美好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本文根据现代大学生主观幸福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关键词: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大学生是现在比较受关注的群体,有研究表明:(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经济状况、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健康状态、文化因素。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主观幸福感还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3)相对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福感。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自我意识。当前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必然趋势,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意识的研究则是心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主观幸福感有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失构成,作为青年后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我感念不清晰、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监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兴趣、影响到自尊、自信、行为,从而对幸福感产生影响。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不断构建中得到发展的。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势必会投射在幸福感的体验上。因此,自我意识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就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来感受幸福。
2.学校学习。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与学业满意度具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研究表明,大学生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其主观幸福感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面对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由于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能力,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策略,货缺乏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致使效率低下,影响自信心,从而影响主观幸福感,不利于成长。郑雪等人通过调查我国大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学习满意度高,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同时还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异,非重点大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
3.经济状况。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其原因在于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幸福感较高。另外的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多数大学生并未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状况只表明父母的经济能力。这表明收入的影响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社会比较,分配偏差和相对的剥夺感是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此外,收入增加也可能意味着交通拥挤、噪音、污染等
导致负性情感的应激事件的增加,这些多多少少会影响人的主观幸福感。但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
4.工作与社会适应。工作学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工作学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对于青年人,工作的负荷量和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情绪,都与主观幸福感呈现出正性相关。中年人在工作学习上的负荷量依然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从工作学习中获得的满意情绪不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于临近退休年龄或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工作和学习不再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他人的协调,这有利于使他们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对个人而言,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5.家庭环境。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的环境、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都相互影响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经济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调查发现,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己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亲密度越高,家庭的适应性越强,则越感到幸福。家庭关系和谐,情感联系亲密,长时间生活在这种氛围之中,自然能其乐融融,感受到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对生活做出较高的满意评价,而影响幸福感。从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满意感或不幸福的感觉与他们所体会到的家庭气氛相关。家庭的稳定、成员间的相互关怀、没有明显的家庭矛盾是青少年总体满意度的预期因素。而青少年体会到的家庭结构松散、父母关系欠佳和严重的家庭矛盾,都是他们产生不幸福感觉的预期因素。
6.健康状态。有学者认为健康与大学生的个人幸福感具有较强的相关,但是这种相关仅仅表现在被试自我报告健康测试时。如果通过医生进行客观的健康评估,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种相关。自我评估健康会受到消极的情绪和真实的健康状况影响,生活满意度可以通过主观解释自身的健康进行预测,健康不但受到消极情感和真实的健康状况的影响,而且对健康的认知也受到人格的影响。自我评估健康尺度不仅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适应水平,因此,健康的主观感知比真实的健康评估对幸福感的影响更重大。总之,健康对幸福感的影响依赖于个体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当处于一种无能为力、压抑的境况时,将会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当健康状况妨碍一个人目标的实现,它将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但通过改变目标,心理可能会适应新的标准。但是,某些健康条件非常重要,它可能妨碍一些远大目标的实现,因此,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个人的幸福感水平。
7.文化因素。人们对自己的幸福感做出判断时,无法避免地会带上文化的烙印,而且不同的文化对其判断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些心理学家依据信息的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将文化划分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前者趋向于注意自己内部的主观体验而忽略情景中的相关因素和规范因素,而后者更强调与他人的需要和期望的一致性,以及外部规范的社会一致性。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内部情感和真实性经常被认为是一种美德,高度地看重自我的成分,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发现内部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参照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充分的意义,自我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文化中的个人对文化准则的知觉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有更强的联系。因此,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之间的相关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比集体主义文化中更明显。
总之,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是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等,幸福感是衡量生活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说明关注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为大学生创造参加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发展智能、陶冶情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条件,是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丰富多彩,增强他们的幸福感。通过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使他们积极地看待周围的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感受现实生活,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严标宾,郑雪,邱林,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2)96-100 [2]纬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培养的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3]李银萍,庞庆军.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4]严标宾,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陈鹏、陈曲,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综诉,绥化学院学报,2007.12 [6]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7]田澜.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8]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年S1期 [9]李西彩、王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主观幸福感的实际研究
第五篇: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老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是圆满的,就是幸福的。所谓的幸福就是让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
今天我想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给哲学下的一个定义就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方式及活动。这种哲学,与在座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过具体的生活,过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事情,和一些具体的人打交道。而哲学,实际上就是让你从具体的事情、日子里面跳出来,想一想人生中间,到底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哲学就是教你如何看准、抓住重要的东西,如何看开、放下不太重要的东西。如此,你才会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至于过得太纠结。
哲学让你对人生有一个定位,有一个目标,让你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所以我想,实际上哲学就是教你如何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幸福问题。
幸福是不痛苦,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都是指这种“幸福”--个人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它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有许多的捷径。一般人会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打小怪兽.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经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猪在污泥中找乐,驴子找到草料吃是幸福的。” 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说,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什么是幸福,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的问题,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以上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道家有一部经典《淮南王书》说,“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形”。“全”就是完全,“性”就是天性,“保”就是保护,“真”就是真实,“全性保真”就是指要保护好你完整而真实的天性,保护好你生命的原初状态。“不以物害形”,就是不要用物质的东西去损害它。庄子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他反复说,“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他说的性命之情,实际上也是指的同一个意思:生命本来的天性,一定要保护好,不要失掉。西方哲学家如伊壁鸠鲁也同样强调:人要过得简朴一点、简单一点,不要有那么多复杂的欲望。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但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还是有标准、有尺度的。比如,人生中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判断的根据就是人性,就要看人身上,到底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我觉得是两样:一个是生命,没有生命,什么都谈不上;还有一个是精神,或者说心灵,或者说灵魂。人和其他生命体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幸福就是让生命和精神处在一个好的状态。
我认为幸福是由两大块所组成,一个是生命的单纯,一个是精神的丰富。说到生命的单纯,我觉得特别要区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欲望的不同。生命本身的需要其实就是大自然规定的,它应该是比较容易满足的,但是超出生命本身需要的那些物质欲望,其实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当然,像私家车这样的东西,你有条件,可以去追求,但是要弄清楚一点,这些东西并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名字、身份、地位、权利、财富等,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后来附加上去的,我把它们称为“生命的社会堆积物”。当然,你在社会上生活,不能缺少这些堆积物,但是我想,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你不能永远为这些堆积物而活着,你应该经常给自己创造机会,把附加的东西抖落掉,回到生命本身,想一想你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依我看,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应该是与自然的交流,让自然感情得到满足。还有一点,我们应该珍惜平凡生活的价值。你可以去创造不平凡、去争取不平凡,干出一番事业。但是,所有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到平凡,都要用它对平凡生活的价值来衡量它自身的价值。如果你的不平凡是以破坏你的平凡生活为代价的,那我认为,这个不平凡就没有多大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不平凡,它应该让你的平凡生活过得更好,起码应该能够兼顾。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过:一个人能和他的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也说过一句话,他说:那些有野心的人,是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身上的,他们把全部时间都奉献给了他们的敌人。我觉得这些人很可怜,因为人生中真正美好的东西,他们没有享受到。
所以我说,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一定要珍惜这些平凡的感情,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这个东西比你有车、有房、有钱重要得多。
那么,有人就会问我,你认为钱不重要吗?当然,钱也重要,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商品社会里。钱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你可以去争取,但是你不能为了它把你最好的东西扔掉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生命的单纯,那些普通的、平凡的东西。钱仅仅只是个手段。当然,钱多一点可以给人比较好的心态,但是如果你除此之外没有更高的目标,仍然是为钱而生活,那我要说,金钱的最主要的好处你仍然没有享受到,你在金钱面前仍然是不自由的。
一个人有了钱以后,他就应该干什么呢?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觉得一个人和金钱之间最好的格局,就是不必仅仅为了钱去工作了,而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时候你的心态是最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一步还是需要有一点运气的。但是我想,即使在没有这个运气的时候,你也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尤其是青年人,你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个目标的,包括在经济上会有一个目标。但是我觉得不妨把目标定得低一点,这样可以更早一点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要一直走在为钱而活的路上。
追求精神的丰富
我们不光要在这个世界上做事情,还要在这个世界上带着情感生活,让自己的心灵越来越丰富。一个内心贫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定是贫乏的;一个仅仅关心利益的人,他一定看不到世界万象的美。
这也就牵涉到我接下来要讲的问题,人要追求精神的丰富。
人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作为自然的孩子,你要顺应自然,让你的生命保持一种单纯的状态;另一个是“万物之灵”,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属性是人之所以幸福更加重要的源泉。尤其在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以后,你幸福不幸福、生活质量怎么样,主要取决于你的精神素质。那么人有些什么样的精神素质?第一个叫做智,智力。第二就是情,情感。人不但有认识能力,而且有感受能力,对世界的美、丑是有体验的,对生活是有感受的。第三个就是德,道德。人是有精神追求的,要让自己生活得有意义,有精神目标,必须是有道德、有信仰的。实际上前两个方面牵涉到精神的丰富,第三个方面牵涉到精神的高贵。我重点谈谈精神的丰富。
我觉得人应该享受自己的智力属性,享受自由的头脑,享受独立的思考。看一个人是不是在过一种高质量的智力生活,主要看两个东西。一个是好奇心,你对世界、对事物、对知识,是不是有兴趣。一个对事物没有兴趣、对世界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单调的、平庸的。另一个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应该养成这样一种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这一点对你幸福不幸福其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