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坞墙一中刘西良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校园里的春天”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是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项城市第四初级中学
徐银鸽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一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超市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一节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 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名人事迹、优美风景、好人好事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项城名人、美丽风景、居住条件、精神风貌、未来展望”来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像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老师还要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向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做访问。
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2 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向全校同学发出《爱家乡,爱项城》的倡议书。每人再写一篇以“请到我们家乡来”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 3 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
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已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利用好微机室,供学生上网查阅资料。2、开发社区资源。
一是与生活区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二是与某些机构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在时间安排上,我校主要利用双休日的弹性安排和每周2课时研究性学习时间的固定安排相结合,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在选题上,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本校实际;课题范围小,切入口小;要可操作,易结题。例如:《环境保护 从我做起》、《感恩父母 立德做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3、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为保证效果,要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生活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以强化效果。
4、活动过程体现可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坚持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前后相连,整体推进。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主题确定后,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实物展示”等。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激发教师探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
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思想重视,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理念决定行动,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或多或少需作为重点下大力度执行并持之以恒,才能做好。在教研室和中心校的要求和指导下,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学予高度的重视。每次培训,校长都亲自带队参与。并且了解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只重视了知识的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机器,缺少的是动手和实践的经历,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我们意识到了,所以才有做好的可能。
二、落实人员,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可以说是空白,教师无任何经验,而学校师资又不是很充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专职的可能,后来学校研究决定,我校中青年教师,他们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投入热情,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对施有一定的保证,使我校踏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航之旅。
三、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4、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四、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
2、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3、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五、坚持逐步推行机制。
首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1、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一流的师资才有一流的教育水平师队伍培训上,在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期望产生“裂变”效应。对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学校应在财力予以大力的扶持。
2、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勇于创新。活动初期,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非常的充分织上往往也是无从下手。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基层,加强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监勇于引导教师善于挖掘和利用有利资源,创造性开展工作。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可循,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了解,很多老师在思考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多种可行的形式,我们应该努力尝试提炼出更富有科学性、规律性的经验,探索富后阶段的研究重点。
同时,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我们一直们发现,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课题。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恰当的课题是综合理论上讲,课题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手中,但实际上,初期这项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切实重视了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做支撑。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我们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切为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并引导他们把教育理念转化向教育领导、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对综合从而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从资源的挖掘、内容的选择、专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指导。
2、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为加强管理,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网络,重视上对下管理和指导,保障下对上负责和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连效应。
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受益。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着力解决诸如制度创新、资源开发、科学评价等诸多课题,将我校的更新的高度。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甘招中心小学
冉祥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几年来,我们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建立市农业局、科技局、种子公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科技教育基地,抓住中国银杏节、学校红领巾菊花节等科技教育时机,通过“走近银杏”、“多彩的菊花世界”、“小小气象台”、“五彩的秋叶”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尽快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
四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
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请到我们家乡来”的作文。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激发教师探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
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是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四、重视课程管理,优化管理机制。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切实重视了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支撑。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我们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切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并引导他们把教育理念转化向教育行为,我们成立了由校分管领导、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从资源的挖掘、内容的选择、专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录的撰写、学生的评价、资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指导。
2、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为加强管理,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网络,重视上对下管理和指导,保障下对上负责和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连动,构成网络,以寻求管理效应。
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