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简爱》之感
读《简·爱》之感
读完此书我的灵魂依然在《简·爱》的世界里停留很久,著名相声演员王振华对自己的儿子说:“读一本名著相当于你活了两次人生。”此话总结了为什么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还久久留恋那里的世界,因为那无意间让我们把自己放入此生活中。
曾两次碰过《简·爱》,第一次应该是小学吧,那时只对书名感兴趣,但依然不知其书名之意,草草翻几页之后就放手。第二次是初二时,那是不耐心地囫囵吞枣地畅游完简小姐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旅途,这次是进入大学不久之时,此次读时只怕错过每个细节、每一句话,有时反复读着自己没有理解一句话,在这里我感受到人生的真谛,爱的尊严。简小姐身材矮小,面相丑陋,出生在一对贫穷的牧师家里,而且父母早逝,她从小寄人篱下,但即使这样她没有落入俗套,追求平等,追求自己的人生。
简从小生活在盖茨黑德府这是她舅舅家,可疼爱她的舅舅也早逝,随后和舅妈和两个表姐、一个表弟生活。舅妈生怕简小姐玷污了她的孩子们,不让孩子们和简呆在一块,把简关在闹鬼的地方,表兄妹盛气凌人不理她,但简依然追求着自己的人生,她抓住一切有书可读的机会,她不屈不饶,高傲自尊的她说:“灵魂充实,内心丰富,这是我的财富。”后来她被送到慈善学校,在那里她连读书带教书整整呆了8年,从没有亲戚来看过她,但她并未因此寂寞、伤心,因为她内心丰富。从慈善学校出来后她到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这里是她的爱之地,桑菲尔德府的男主人是四十多岁的罗切斯特先生,简,追求平等,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超人的智慧,这一切使她在罗切斯特先生和我心里一直是个完美的人。尽管她长相如此,但是罗切斯特视她为天使、珍珠。他们不是简单的男女之爱,他们是灵魂上的相恰。简不屈地说过:“你以为我因为贫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了,没有,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站在上帝的跟前„„我们是平等的。”她的每句话都让我为之深思。也许是上帝捉弄人吧,在简和罗切斯特走入婚姻的礼堂时,她知道她爱的人有过前婚,为了使她爱的人不再受困她选择离开,在离开途中饥饿、风寒使她曾几次与生死搏斗,在最后一次她已做好死的准备时,她又一次做了挣扎并且得救了,恰好救她的人是她姑妈家的孩子。从此在这里她有了亲戚,并且还继承了叔父的一大笔财产,要知道此后她因有亲戚是多么的高兴,在这里她还被表弟爱上了,但她没忘记罗切斯特,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府时,那里已是大火烧完之后的废墟,但是简没有放弃寻找她爱的人,再次相遇罗切斯特已是一个极度残废的人,他们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结局算是完美,可简的言语,美的形象一直保留在我的脑海中,使我抬头仰望天空,寻找自己那份真正的财富。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给我们记叙了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在那里有爱憎分明,追求个性,希望平等,生性坚强的简,这更让我们知道这是勃朗特的心声,她让我们又活了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要说:“读书给我们无线的力量,读书让你感到幸福。”
医学系1007 王利娜
第二篇:读《共产党宣言》之感
读《共产党宣言》之感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恩格斯说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包括七篇序言、引言和正文四章。引言说明了《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目的和任务。正文包括: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党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等四部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一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去争取解放斗争,并且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共产党宣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由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并且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它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并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还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等等。
《共产党宣言》正是新中国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富强的最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最有力的理论基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探索拯救中国的艰难旅程,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都未能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直至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根据《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也即历史唯物史观,早期的觉悟者发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建立新中国。为了这个理想,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为了这个理想,无数劳苦大众舍生忘死,英勇无畏。而毛泽东思想可以看作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无产阶级斗争部分的深化和补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共产党人苦苦探寻新中国文明富强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而这些理论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而展开的。
从另一个角度观之,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是,如果没有《共产党宣言》,又何来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理论岂不都延续着《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的相关论述?由此观之,《共产党宣言》对新中国的诞生和富强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基础。
但是《共产党宣言》从诞生到现在已有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作为历史上的一部著作也难免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来看待这部基石性质的纲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党永远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共产党宣言》中很多理论在当代看来仍是相当正确的,我们的执政党也不应该忘掉初衷,《共产党宣言》虽已是历史著作,但其仍可以作为当今的一面镜子,正所谓“以史为镜”。
第三篇:读《简爱》
读《简爱》
多年来,很多人都对《简爱》做出了研究。然而,无论对它质疑还是肯定,独立、倔强可以说是主人公性格的基石,《简爱》的反传统是人们所共识的。
简爱讲述的是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她出身低微,长得也不漂亮。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摆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叙述模式:“灰姑娘模式”。一名卑微的家庭教师身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希望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庄园主。疯妻子出现后,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简爱,为了维护爱情的合法性,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和罗切斯特,最后在庄园被毁,疯妻子自焚,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时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取得合法妻子权利和人格的独立。
里德家是个男性中心的家庭。舅舅死后,里的是一家中的中心。他歧视母亲和姐妹,虐待简爱,冷酷无情,专横残暴,一次他与简爱发生了冲突,舅妈便把她锁进了红屋子。红屋子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居所,它是里德家庭的中心标志,是紧闭之所的象征。就在这里,出现了她的另一个幻影。当她看到那镜中之像时,她回忆自己的命运,周围人物的丑恶,并决心从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走。苏珊吉芭指出:这一“镜中之我”正是小简爱的另一面,它代表着疯狂,反抗和复仇。在这里,“红屋子”是父权家庭紧闭女性的特征。
桑菲尔德庄园是一个古老的家庭,对简爱来说,也是一个囚禁之所。罗切斯特赠给简爱的项链、耳环、戒指看似为定情信物,实则暗喻枷锁。罗切斯特试图把她打扮成一个贵妇人,成为简罗切斯特的私有财产。简爱拒绝把自己当成“家里的天使”,她要变成她自己,不属于罗切斯特也做天使。正是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又一次发出了不平的声音。她说:“谁也不知道,除了政治叛变,还有多少其他的反叛发生在芸芸众生之中。一般人都以为女人应该平静处事,可是女人也有男人一样的感受。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们一样,需要发挥她们的才智,需要有一定的用武之处。她们遭受了太多太严酷的束缚,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也会跟男人一样感受到痛苦。如果那些享有更多特权的同胞们,说他们做做衣服,补补袜子,弹弹钢琴,绣绣衣袋就够了,那就未免太目光短浅了。如果他们要谴责或者嘲笑那些想要超越世俗,做更多的事情,学更多东西的女人,那他们也太缺乏考虑了。”正是在令人压抑窒息的家庭气氛中,简爱呼吁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能和男人一样自由支配。
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尽管生活很艰辛,可简爱坚信: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人生!她努力的学习工作、努力地生活最终拥有独立的财产和心爱的人。一幕幕的情节都催人泪下,使人更加坚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试着勇敢坚强地生活,尽管很辛苦很忙碌。也有时很拼命,却充实美好。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夹逢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的。人生需要挫折的挑战,那才是完美亮丽的人生!人生是多变的,也许它犹如瞬间吹过的风却给了人们从未有过的爽快。也许它如挂在天空的彩虹,却创造了世界上最美的奇迹!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怀抱着《简爱》它给我的不止是这些.我深深地明白:我应该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虽然天空没有我的足迹,但是我飞过!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人生。
第四篇:读《不做教书匠》之感
读《不做教书匠》之感
这是本参加80后研修活动的时候拿到的新书。说来不好意思,一开始,只把它当做完成自学笔记的工具,拿来抄抄而已。下午学校开会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抄,却被这本书吸引了,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一本时下流行的职场励志书,不同的是,它是针对教师的职场励志书。
现在只看到第一章第三节。第一章的标题是“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尤其是第一节的谈到的,“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相信是很多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惑,我也一样。如同作者所说,“我想你们中的很多人和我一样,当初之所以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的那一刻起,就对教育充满神圣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更多的是当年考分的限制”。我是属于前者,可以算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走上了教师这条道路。而“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加上经济大潮的席卷而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总巴望着天上掉下一个机会,跳出教师这一行”。从选择读教育这个专业,我就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我没有选择师范,会是怎样?会遇到怎样的人?有怎样的经历?过怎样的生活?想着想着,心中难免的遗憾,总觉得这是一份一开始就能看到若干年后的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味;心中也难免的向往着外面的生活,总觉得别的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是更精彩;再加上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教师的待遇只算一般,有时候会忍不住和别人比较,总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没有“钱途”。把教师这个职业视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年轻的你在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迷惘,痛苦,麻木„„直到有一天忽然醒悟,但时光流逝,青春已然不再„„”。
甚至现在,也会有各种的梦想,比如开个小店,自由自在;比如做销售,好歹做得好奖金高;最好笑的,是想哪怕是去KFC,必胜客或者蛋糕店里做服务员也好,窗明几净,有空调,而且还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呵呵,可是“一番深思后,会发现,这些梦想,可能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
工作累了烦了生气了,也会想,随便做什么也没做教师窝囊,上面有领导,下面有几十号学生,还要照顾到家长,劳心劳力又劳神。“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及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仔细想想,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岁月就是这么的经不起蹉跎。自己就是在这种没有目标,除了对工作偶尔抱怨外,没有任何的行动,白白的浪费了宝贵的年华。
管老师在书中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帕瓦罗蒂的选择和一个洗厕女工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是帕瓦罗蒂父亲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最终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板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其实,教育工作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平淡无味,别的工作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精彩纷呈。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去发现,也会看到教育中的精彩。比如,如果我今天的情绪饱满,心情很好,孩子们也会学得更好;比如,我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不经意的关心,孩子们定会回报我更灿烂的笑容;有时候孩子们会带给我一个红苹果,会给我一根火腿肠,还特意说“这不是双汇的,没有瘦肉精。”;运动会上的奖状,期末考试的优异,总会带给我小小的骄傲;他们认真的唱“感恩的心”,会让我突然的想流泪;„„这些细小的事情,不就是其他工作所不能带给我的教育的美好吗?
以前觉得一旦做了教师,就能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其实也不然,每一份工作都是人生又一次学习的新开始,你没有认真去做,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的以后会是怎样?比如有的优秀老师,可以从乡镇到城市,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乃至于到省级,可以在几百人的会堂里侃侃而谈,还有这其间遇到的各种人和事,这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旅行?这一切,你不努力,当然不会发生,也就所谓的“看到几十年后”了。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教育这个行业,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选择上,与其在那儿纠结,徘徊,抱怨„„还不如且坐定目前这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去做,投入去做,我们也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遇到更加精彩的自己。
第五篇:读十九札之感 (推荐)
读《十九札》之感
读了十几年的书,基本上没有问出过一个像样的问题,读十九札之感。
不曾想过自己会主动的写一篇关于什么的读后感。从一开始都认为写读后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今算是有感而发。虽学过如何写作读后感,但仍不愿去靠着尺子画直线。缺少了完成任务的要求,自然来得洒脱一些,写到哪里就算是言到,至于是否具有客观性,或者是否能够得到高分,已然不再关怀之内。
日短以灯添长,汗尽以心血继续。在高中几乎天天恨日短,只求能多出几小时能够多玩会儿,大学天天以灯添长,却不知所为。至于汗尽以心血继续或许是在今后会有,或许今生与我无缘。读完朱青生教授的《自我检讨》一信,方知人生刚开始。他21岁学习第一门外语,26岁学习第二门外语,31岁学习第三门外语,36岁学习第四门外语,41岁学习第五门。他虽已是教授,还通常与学生一块上课,一同学习,以增进自己的知识。想想现在的自己,只能说可喜的是我现在还如饥似渴的啃书本。
进入大学感知到的只有放松,当静下心来才明白,读书十几年不曾问出过一个像样的问题,读后感《读十九札之感》。看看1997年到2000年左右的北大学生所问出的问题,不得不让感到恐惧。那种差距不是浮躁的我在几年内能够追上的。很庆幸,阿飞在走之前送给了我这本书。虽然感觉有些晚,但终还想亡羊补牢,还求能框住几只羊,在春节时还能美餐一顿。
不得不感叹书中的语言之美。在一篇说理性文章中融入了艺术的美,整个平和的语言让我静下来沉思,似听大师的教诲。
读完此书,除了受教就是感叹。感叹良师难得。如果今生有朱老师做引导,何愁学生不走学术的道路呢!打心眼里想要有一名老师,至少师德上能够让人敬佩,能够交予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庆幸在杨成虎老师的课上略得一二),而非交给我们他们自己都不太认可或者是熟悉的知识。破,虽是好事儿,但之破不立又让作为学生的我何去何从?
越来越喜欢将时间投入到读书之中了,回想自己之前读的书实在是太少。都大三了,甚至连本专业的专著都没有读完过几本,更别说知识的储备了,想来实为惭愧。
记此感受有一希望。希望11级的师弟师妹们能够静下心来从大一开始就读书,在此建议先读《十九札》,已获得大学的初步知识和读书的方法及了解如何做研究。
感谢阿飞送我此书!感谢朱老师为学生们所做的事情!
胡林
2012年1月3日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