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浅谈马概心得体会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概心得体会
真正接触哲学是在高中的上思想政治课上,老师说哲学就是能让人聪明的学科,意思就是学了哲学,人就会变得聪明或是更聪明。但对于什么是哲学,对哲学的心得体会,我的些许收获只能是管中窥豹。
哲学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由希腊文菲罗与索菲亚合成,翻译为中文就是“爱智慧”的意思,翻译成英文就是Pilosophy,即“智慧、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之学,在19世纪由日本学者转译为中文的“哲学”。广义的哲学被看作“各种知识的总汇”,狭义的哲学是研究世界本原或本体的学问,即形而上学。本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原始或共同基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以后又回到本原。我国古籍《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行而上学即哲学的意思。但是它不同于黑格尔所定义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指非辩证的思维方法,实际生活中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是指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与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都是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和他描述的共产主义里面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一样的充满魅力,让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们对身边的事有更多的更深刻的更科学的理解,辨证的唯物论让我们知道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的世界统一性,培养我们科学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唯物的辨证法,让我们懂得,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的规律等。但是怎样用哲学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呢,怎么才让我们真正的变聪明呢?从哲学中的行而上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讨论一番。
通俗的讲,哲学中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有个古老的经典的哲学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是即是,非即非,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先有鸡,就是先有蛋。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里陷入了窘迫之境:如果先有鸡,那么这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如果先有蛋,那么这个蛋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从而陷入了无穷的循环之中。这就是典型的“知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形式逻辑思维”,用这种思维考虑问题,就不可避免会陷入两难处境、得出自相矛盾的、混乱的答案。科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完成了一个“对立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因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鸡和蛋是进化而来的这只是依据,并非问题的答案,题目要求是分先后,也就是时间顺序。如果解决问题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弄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那就成了不可知论了。鸡和蛋作为一种存在,鸡生蛋,蛋成鸡,交替出现这是一种存在形式。在时间轴上,鸡和蛋的形态一直在变化,如果把当今存在的鸡和蛋的形态作为标准,则先进化为现代形态者为先。而卵生比鸟的出现更早,也就是说鸡在还未成为鸡之前就在下蛋。所以是先有蛋,后有鸡。如果以鸡和蛋的原始状态作为依据,那么鸡和蛋是处在一种循环之中,按照时间轴一直追溯到原核细胞分裂的时段,甚至追溯到生物产生的阶段,再甚至追溯到物质能量的来源,此题依旧难以找到答案。
黑格尔反对这种不可知的观点,他提出,如果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就不会陷入矛盾、混乱。这就是辩证法。
再从我们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我国的生产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化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保压力大;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主法制、党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样,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辉煌,问题也不少,贫富差距严重,地区发展不平衡,房价高,就业难,官员腐败,就连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有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样的悲观论调。所以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辨证的眼光看我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有它的曲折性,长期性。
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着力解决,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指出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随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胜利召开,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会还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领广大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的过程中,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定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肩负的历史使命。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相连,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二篇: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起哲学,我们最先联想到的或许是“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一系列带有罗曼蒂克色彩却永远理不清答案的问题,而提起马克思,则更容易将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词组相联系,浓厚的政治气息常常使我们不愿对它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还好,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让我有机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象牙塔中尝试着将浪漫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向左走,向右走?大学的生活太过绚丽,每天都面对不同的选择,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然而活动层出不穷,锻炼的机会俯拾皆是,这时便不免纠结,怎么办呢?纵使令人神往的哲学恐怕也给不出答案,但是,它能帮助我们分析向左走的好处坏处以及向右走的利益弊端,全面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进入大二,学习任务骤增,不安分的我却不甘困于书山题海,总想多关注下外面的世界,发现“生命故事”志愿者招募的启示后,我脑海间发生过一次激烈的论辩:“生命故事”,好温暖的项目名称,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最好的情感滋润,美好、感动、希望、力量,它一定能给予我这所有的正能量,有什么理由不参加呢?——人行、社会福利、个案„„专业课作业铺天盖地,每周仅有的半天休息时间,真的可以这么慷慨得与年迈的老人家分享,在陪伴中安闲度过吗?自己有坚持到底的信心和毅力吗?——这不仅仅是一项志愿服务,同时是一个社工项目,与自己所学专业恰好吻合,多棒的实践机会,怎能轻易错过呢?——四级考试近在咫尺,复习材料至今没翻过几页,到时顾得了学习顾不上服务,照顾好老人又耽误了功课,自己忙得一塌糊涂,精疲力竭,最后却两边都搞砸的场面能承受得了吗?——„„选择总是要做出的,不论过程多艰难,全盘考虑后,我最终参加了志愿服务。
走直路的人是聪明的,他避免了很多坎坷泥泞,但走弯路的人同样幸福,他看到了与众不同的风景,所以,我决定跟着心的感觉走,确定方向后就不再彷徨犹豫。如果这是坦途,事情总是一帆风顺,我会提醒自己居安思危,不可麻痹大意,如果这条路上荆棘遍布,那我愿把它当作生活赐予我的礼物,在磨砺中重塑一个更加强大优秀的自己。
阳光的背面总会有阴影,重要的是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积极的生活态度成就热烈绚丽的人生,消极的处事方式注定会使自己生活的世界天寒地冻。这就是我曾一度避而远之的马克主义哲学赐予我的生活智慧。
第三篇: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5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由“占座”所引发的有关马哲的思考:
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一批学姐来到我们的宿舍向我们传授各种“首经贸生存技能指南”。其中有一条便是——你要想在五教阅览室上晚自习,就必须早上去占座。于是,第二天我就带着学姐们的叮咛早上七点二十分来到了阅览室。此时占座的人已经分两路在自习室外排成了长龙。有的是真人在排,有的以书包代替,一起看起来都很有气势。七点四十五分左右,开门的老师来了,引起一阵骚动。座位上大学的第一次体验,我当时兴奋又激动。然而当时的情况使我诧异,排队的人在门要开的一刹那迅速聚成一团,人们挣扎几秒钟之后会有几个成功挤出人团,然后他们迅速跑到自己心仪的位置,前面的队伍还很长。我透过那些玻璃窗看到虽然里面的座位很多,但几乎进去的人都肩负重任,一个人会占三四个座位,所以排在队伍后面的我很有可能空手而归。事实证明我的第一次占座之行以失败告终。
如今回头看当初失败的教训便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只有通过真正体验占座的过程才能够判断学姐们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然而我没有占到座位的事实有证明了:真理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学姐们对占座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总是局限的,不完全的。不完全表现在“早上去占座”应该改为“早上七点以前去占座”。此外,我还总结了另一条宝典:当你身处人团之中万万不可挣扎,因为你越是想要摆脱被挤的状态你就会被扭曲的越厉害。所以应该保持身体轻盈,随后用你的心去领会“顺水推舟”的字面意义。那么你就会成功的被人流推送到自习室里。
突然发现自己在上一段的总结是一个实践的认识过程。在我的总结中,我的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是我在占座问题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占座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我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两年来占座经验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成功占座规律性认识,即我所总结的占座宝典。
二.由“如何制定一份有效计划”所引发的有关马哲的思考: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有关如何制定有效计划的自助书籍,它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当人们发现计划中没有功效的部分,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问题几乎总是会不断发生。有时,甚至整个计划必须重新设计。”
当时我立刻先到了马哲课上有关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之否定”的概念。我想书中那句话要表达的可以这样解释。人们对计划中无效的部分进行改进,就是对无用部分的否定,也就是一份有效计划在孕育过程中经历的第一次否定,这样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然后我们可能在执行这样一份计划的前几天感觉不错,但日子久了我们会发现这份曾经被改进的计划与自己的目标间的差距变大了,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否定。有时我们会因此重新设计一个新的计划,一份结构组织更合理的的计划书,使矛盾得到解决,我们会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一份结构组织更合理的计划”也表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质变的过程。如此一来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上升的总趋势。
三.由“心理暗示术”所引发的有关马哲的思考:
在图书馆翻过一本叫做<<心理暗示术>>的书。作者认为人的想象可以同时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他坚信一个人可以通过运用想象,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的生活。这里的“想象”即为意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意识作用的阐述: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们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的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这也就是“想象可以同时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的原因。可能运用心理暗示术会被认为是唯心主义,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心理暗示术教给我们如何最大化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起到改善生活的目的,然而任何形式上的改善都是基于人么诚实而智慧的努力和付出。这也是任何一本有关心理暗示术书籍的作者所强调的。
以上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所引发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浅显的思考。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企业员工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极具现实意义。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思想有了层次的提高。这之中包括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的扩大了视野。通过学习之后,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学着通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了解到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守的原则。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认清和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面对发展了的实践,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任何期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他们身后产生的所有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
辩证法作为一种合理的世界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对应不同的内容。因为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是时期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和包含的内容也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辩证法从古到今发展的产物,吸收了其他辩证法的精华,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人们价值观的建立和提升自身对外界的认识能力有有很大的帮助。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者,我们也需要对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他的发展努力。
马克思哲学中的中关于实践与认知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08生物信息学 陈继款 080567011
摘要: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
马克思哲学中的中关于实践与认知的观点。
关键词: 辩证法思维,实践与认知
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极具现实意义。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后,思想有了层次的提高。这之中包括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的扩大了视野。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学着通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了解到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守的原则。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
高中物理老是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看人看发展。”这句话我想有很多方面的意义。他常说如果学生进步了,不要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甚至奚落他,要以欣赏、鼓励、发展的眼光看他。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学生多一分赏识,多一分鼓励,信心也就多一分,动力也就多一分。然而,偏见、怀疑、轻视仍然占据着某些教师的内心。他们只能看到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却永远也看不到,一旦某个差生考了很好的成绩,他就用怀疑、轻视那个学生。这样,他们把一点正在燃烧的小火点给硬生生地浇灭了,把一个正在努力生长的小苗儿给踩死了。很自然的,他成了我们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这句话在股市我觉的也同样适用,散户为什么会输给机构。要说是机构控制股价,散户只能是板上鱼肉,那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资金翻了几十番的最牛散户。与其说散户是输给大资金,不如说他们输给自己。散户最常做的就是“追涨杀跌”,虽然谁都懂,但真正到了股市,在欲望的不断膨胀下,另他们忘乎所以,吹起冲向深渊的集结号。而在大熊底部,却按捺不住备受煎熬的内心。地板价出货,机构捡进了便宜。之后股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时候却来感慨自己是多么多么的愚
蠢。马后炮,事后诸葛亮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想教会我们的。如果在股价一路上扬之后,能用马义哲学观点审视事实,不被欲望遮住自己的眼睛,越涨越抛,在股价调整的时段,越跌越买,之后便能享受庄家抬轿的快感。可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是多么的重要。
东方古代的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和西方马哲就这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理无国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维。
曾听说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凉皮儿。晴天时,老太太愁眉不展:卖伞的女儿生意不好啊!雨天了,老太太泪水涟涟,卖凉皮的女儿赚不到钱啊!邻居知道了,就劝老太太:你真有福气,晴天时,卖凉皮的女儿赚大钱;雨天时,卖伞的女儿生意兴隆。从此,老太太的脸上写满幸福。
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物体,悲观者说,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走向十字路口,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走左边的好处,坏处。走右边的好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当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就像在股市一路盈利,此时急需冷静反省一样,这样就不使自己赢的不明不白。
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呢?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况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的青草比脚下的绿”这样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
马克思哲学中的中关于实践与认知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大多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确实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有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着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
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另外,也许一些科目没有明显的作用,或是目前没有作用,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却告诉我们:既然学了就应该努力掌握。所以我们应该树立“学而有用”的思想,相信“艺多不压身”,而且要想办法多应用,在应用中你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应用中学东西也比较快。
这就像要学会游泳就要下河,要成为下一个巴菲特就要到风险重重地股市接受洗礼。闭门造车是成不了大事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独特的创意,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从小到大,考大学好像就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今进入大学,它绝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迈向成功人生的新起点。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对待事物要充满求知欲。不断充实自己。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年轻的我们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