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想《互联网时代 》
辽宁大学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学院:历史学院 专业:档案学 班级:档案二班 姓名:杨真真
学号:120202223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未知>已知
姓名:杨真真 班级:档案二班 学号:120202223 在辽无边际的宇宙中,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众多星系,这仅仅是我们已知的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很大部分我们从未涉及的范围,它们的范围之大我们甚至无法想象,这是我们未知的世界。而我们人类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在茫茫宇宙之中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我们人类在斗转星移面前无能为力的,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束手无策,在云起云落之中感受岁月逝去,我们已知的要远远小于我们未知的,那些未知的世界还等着我们去一步步地去探索。
从互联网的诞生说起,互联网的诞生并非是一个完美计划的结果,互联网的创始人也绝不会想到它能有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在互联网面世之初,没有人能想到它会进入千家万户,也没有人能想到它的商业用途,因为产生互联网的最初动机是来源于美苏冷战这一政治原因。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前苏联制造出名为“史伯尼克”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太空的这一消息更是震惊了全美国人民,这无不说明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只有保持了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才能够决定将来战争的胜负,这刺激了美苏之间的冷战从战场上转入实验室,“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则取决于互联网领域的进步。于是即刻美国决定建立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简称“阿帕”,获得国会批准的520万美元储备金和2亿美元的项目总预算,这相当于中国当时国家外汇储备的三倍,互联网技术就产生于这项拨款之中。
互联网是怎样的一张网?这个网中所有的所有节点都是平等的,节点的增多,网络的扩张,每一个新加入的节点都会让已有的节点和网络的能量得到相应的扩张,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加有效。在人类信息交流的世界里,处于特权地位的中心被解构了,每一个独立的个人和每一个恢弘的机构划时代的都有了同等地位。这种互联网造就的全社会的互联,使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流的状态并没有进入当时互联网创造者的视野。互联网从最初的军事领域走入千家万户,仿佛是一种偶然,但实则是一种必然。我们仿佛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创造了互联网,但是如今看来却是如此明智,因为它造福的是全人类。互联网只有把多数人多数领域互联起来才能使这张网扩大以致覆盖全球,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才能真正称之为互联网,若是它只局限在狭小的领域内,那么就只能在自己的狭隘天地内孤芳自赏,又怎么体现互联网的价值?所以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是冷战时代的一个不完美的计划结果,但是却带来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不能不说它是完美的。
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使用的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是互联网的诞生并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它是一代人努力创造的结果,过程中充满着艰辛与不易,但同时这个过程也充满着人性的光芒与伟大。互联网的使用包含着的许多技术手段,它不是一个人发明创造的,但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使用互联网,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应该不怀着尊敬感激的心态去使用互联网,更应该去感觉那些发明和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伟大人类。2012年伦敦闭幕典礼上,创造了万维网的博纳斯·李,被邀请到场敲击出他对全世界的高贵情感:“this is for everyone”。他发明的万维网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使人们浏览的网页不在单调乏味,而是具有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但是他却放弃申请专利而是把这项技术无偿奉献给人类。罗伯特·泰勒,拉里·罗伯茨,温顿·瑟夫,罗伯特·卡恩,罗伯特·梅特科夫,伦纳德·克兰罗克,这些创造了互联网的伟大人类,鲜花和掌声应该属于他们,也属于每一个互联网时代致力于研究的贡献者。
互联网作为人类目前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类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带给了我们方便、快捷、娱乐、利益等多方面的东西,但作为一把双刃剑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创造互联网的初衷未必是好的,但是它带来的影响无疑的是巨大的,也的确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一些潜在的、人为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互联网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财富流动,而发达国家掌握着科学技术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人才与财富的聚集地,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人才和财富资源,不管出于无意识还是有意识,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制约作用,拉大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不利于世界的稳定和谐。依靠网络技术建立起来了许多社交媒体、交友网站等,人们在这些网站上交流沟通,拉近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地球社交圈。但是也导致了许多人患上了“网络社交成瘾症”,许多人每天一打开电脑,第一时间就打开社交网站,拼命刷屏发状态;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也要挤出时间在微博上徜徉,担心自己几个小时不上就被滚滚信息潮流抛在后方;遇到网络连接出问题,上不了这些网站的时候,时刻都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满脑子想着好友们在网上又更新了什么好玩的内容„„,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漠视了与身边人的交流,让友谊亲情变得肤浅冷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变成了亲人朋友就在身边而自己却在玩手机,人们在网络社交中一起孤独下去。而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幻想拥有游戏中的第二人生,导致亲情冷漠,学业荒废,甚至从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了一个家庭的破碎,这也更造成了一个社会的悲哀。
除此之外互联网犯罪行为也遍布全球,木马病毒随时可以侵入个人或是政府电脑系统导致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瘫痪;恃才放旷的黑客们,自诩拥有超强的电脑技术,暗地里不留痕迹地从事经济和政治上的犯罪;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网络暴力行为,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和心理伤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美国秉持霸权主义,梦想称霸世界,众所周知,近年以来持续发酵的“斯诺登事件”,给全世界人民上了一次公开课,让大家了解了美国这个互联网大国是如何利用网络监听多国机密来进行苟且之事,使人认识了网络的可怕一面,也使各个国家日益关注网络安全,认识到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公司,例如谷歌、脸谱等等,它们一方面代表着新时代的智慧巅峰,是许多就业青年的向往,成为大众服务的开创者,但是它们也是一定意义上的侵犯者,多次成为诉讼台上的被告,成为人们爱与恨的交点,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市场理性,面对巨大利益的驱使,设立隐私政策机构、隐私顾问等私密机构,把他人的隐私视作无物,随意扫描泄露用户信息,名义上的免费变得如此昂贵,因为这些免费的东西总要有人来支付。因此它们经常成为国际诉讼台上的被告,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金钱赔偿。
在互联网时代,物理上的防护并不等于安全保密,因为在互联网中没有什么是可以被隐藏的,所有的东西都被透明放大,一个人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中被找到,他的一生在网络中永远不会被遗忘,而他也因此得到了“永生”。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可能因为他的少不更事而被网络记录下来,而因此使他拥有的全部失去,使完美的一生不再完美。自由是网络时代的代名词,但是个人、公司、国家的追踪监控使这份自由变得寸步难行。
十八世纪的欧洲法国爆发了启蒙运动,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伏尔泰和卢梭展开了一场关于进步问题的激烈讨论。伏尔泰认为进步是启蒙的基石,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卢梭则认为进步到来了人类的退化,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这场争论没有对错,没有结果,也没有屈服者。联系到互联网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无疑是时代的一种进步,但是它却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如此多的不良影响。我们不能说互联网的发明是一种错误,是网络技术时代放大了人们的恶念,就像枪支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扣动扳机的人。而在网络世界中,你我或许都是杀手。
网络是虚幻的,因为除了一个信手拈来的“网名”,别的是真是假,谁也无法知道。交流的,是手指间跳动的字符。关掉机器,什么都没有了,面对的,只剩下一面冷冰的屏幕。所以比尔·盖茨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坐在屏幕前的是一只狗。网络是真实的,因为它为人们构筑了一个实现真实自我的空间,可以没有掩饰,不需顾忌,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说就说,脱去现实中经常不得不戴的面具,在网络中找到了一块自由的空间,实现渴望,并希望得到真实,甚至延展到生活中。但沉迷于虚幻,必然溺死于现实。
美国,赵承熙,一个据称沉醉于网络暴力文化的韩国孩子枪杀了32个人后举枪自尽;沈阳,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在娶了100多个“网络老婆”后,看破红尘准备自杀。是人类在控制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在控制人类?答案似乎很简单,网络的缔造者应当便是控制者。但如果是人类在控制互联网,那为什么有些人受了网络的刺激,就要杀人或者自杀?两个少年的例证似乎表明,一些像他们一样的孩子正在被互联网所控制并误入歧途。有人因此痛恨互联网,说它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我说不是,网络仅仅是工具,它不会杀人,而凶手其实就在你我中间。
在网络的虚幻和现实中游走的我们,不经意间让互联网无限地膨胀着,夹杂着善念与恶念——在发帖子的时候,你是否骂过街?在聊天室里,你是否对不良信息视而不见?在论坛里,你是否转载过那些刺激视觉的图片、视频?在虚拟世界中,你是否准备拓展第三类情感„„我们在赋予互联网活力的同时也在合力塑造另一个变态的扭曲的网络世界。因为哪怕你只动过那一点点的恶念,它就会通过互联网像滚雪球一样形成恶的集合体。
应用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庞大的网络帝国,但它起始的时候却只是长长的电缆和一些终端。赋予它生命的是电缆所连接的各个终端前敲击键盘的每个互联网用户。作为交流的工具,是每个利用互联网发泄情感的人最终让网络变得情感丰富、乐趣盎然,当然也有虚伪、欺骗、滥情甚至暴力交织在其中。正是这些不健康的“附属产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网客。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和根本还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孩子很可能会因此走上歧途。
网络并不具备“杀人”的行为能力,是我们教会了它“杀人”。我们在网络这张可以无限放大的白纸上涂涂抹抹的时候,尽量不要把垃圾留在上面。否则,你我小小的不善举动就会慢慢汇聚起来形成一把杀人刀子。不管你的鼻子离显示器有多么的近,只要你手指不动,你就保持着与网络恶行遥不可及的距离„„
个人缺乏约束,国家社会的防范机制也总是迟于犯罪行为,网络中的不良行为往往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但总是不能及时遏制,结果总是导致网络犯罪活动频发。各国逐渐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一些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例如开展网络警察网上巡逻活动、颁布网络安全规划等。但是互联网中的犯罪活动有时候并不是局限在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有些甚至跨越多国。那么在针对如何治理互联网这一问题上,不仅只需要一个国家的努力,更需要多个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进行全球性的治理。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ICANN第50次大会中所做出的名为《共享的网络 共治的空间》主题演讲中提到的七点共识表达了中国的互联网态度。而各个国家面对这些挑战与威胁,唯有团结力量,达成共识,共同处置,七点共识就是很好的参照和遵循。老子曾说过:“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世界人民共享的网络空间,需要世界人民进行共治,以“七点共识”为基础,让网络更好服务人类。
互联网时代不属于它的创造者,也不属于强者,它属于互联网时代中的每一个普通人,互联网时代就是每一个人的时代,就是“你”的时代。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那么的弱小,但是约等于无限小被无限多地汇聚在一起,意味着任何可能,微小的个体是能创造出奇迹的,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公式。互联网可以激发我们个人的创造力和激情,我们的每个人的微小能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汇聚形成扭转时代的巨大力量。互联网的今天等着我们去改造,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制止和举报,一些谣言和虚假信息我们有义务去辨识,并且有义务不去传播扩散等等。互联网的明天也等着我们去创造,一些创意也许就在不经意间被激发出来,一些技术也许就在我们的网上交流时被碰撞出来。我们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主人,互联网时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时代。
这世界总有许多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我们目前所掌握的只是这世界的小部分,未知的总是大于已知。互联网被我们人类所发明创造,但是它还有太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互联网因为它三个W的万维网特征,使其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而且将来必定还会有飞速发展,如何将其锋利的一面用好,开疆破土,探索未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如何避其锋芒,防止危及人们正常生活、国家正常交往、人类发展进步也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更需要每个国家、每个领导人、每位网民的努力。
第二篇:互联网时代感想
,,m《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蒸汽机和互联网是两项划时代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以蒸汽机为核心的开展的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出现了巨大变革,从工厂手工业到公司,资本爆发出惊人能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社会结构正在经历慢慢洗牌的阶段,每个领域,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变革。
1957年10月5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区卫星。同一时间段,美国加强了在科研项目上的投资,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阿帕项目”,由互联网之父之称的罗伯特.泰勒主持。从拉里.罗伯茨的拉里路线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到伯纳斯.李创造万维网连接所有人,真正的信息交换才得以实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伯纳斯.李出现在开幕式上,开幕书第六章开始之后,蒂姆·伯纳尔斯李出现在场地中央,他在键盘上敲出一行字,此时大屏幕上显示“This is for everyone”,意喻万维网是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礼物。此时解说也说到,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他吗?正式有了互联网的出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变得更近了。
1991年,全世界只有20万人使用互联网,到2014年,全世界30亿人与互联网产生联系。互联网如此强大,背后的推手是公司。美国的车库文化诞生了很多时间著名的公司,雅虎,谷歌,苹果,惠普,脸谱,亚马逊等等。《互联网时代》中。创建公司的篇幅很多,创立之初雅虎的过人之处就是导航网页浏览搜索引擎,是没有盈利模式的免费服务,在雅虎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斯坦福大学和以红杉资本和孙正义为代表风险投资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有的发明创造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和需求,比如ebay,电子邮件,网络摄像头,而当它们出现,人们意识到这些技术的实用性,这些技术便得到大众的认可。美国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值得研究,很多公司就是诞生在大学里,而大学运营的经费也都是来自企业捐助。斯坦福大学陆续的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一期,二期,三期,便形成了世界闻名的硅谷。脸谱,谷歌,思科,雅虎等公司的成长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资本支持,风险投资给予公司发展的源动力,而公司以巨额利润回报投资人。中国的很多企业创立的启动资金都是来自外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搜狐,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都是受益于风险投资。仅在1996年,风投在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就占总风险投资总额的60%,今天,各种风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正是互联网,使得人们意识到个人智慧与巨量的资本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
互联网在经济领域引发各产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建构。对比传统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等,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如何改变、解构原有的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互联网带来的效率变革,必然同时给人与机器的赛跑提出新的时代性命题。过去的技能面临报废,曾经的岗位日渐消失,这是互联网重组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后创造的一番不知善恶的成果。互联网的另一贡献就是影响互联网时期企业新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更加注重维护个人的个性和地位。互联网时代全球化生产走向产业网络化,诞生了新模式企业网络企业,依靠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协作联系,全球资源的整合,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充分挖掘分享的价值。2014年流行一个词,叫粉丝经济。尤其是在手机行业,各种米粉,果粉,o粉,改变了传统的手机营销方式。当今互联网第一手机公司小米,员工中仅仅与粉丝沟通的就占了一半。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是创造者。互联网使信息突破时间,空间的阻隔,信息的能量更能凝聚共识,产生社会能量。或许仅仅是个人的一个想法,在互联网上可能得到更多人的共识,产生共鸣,形成更大影响力。互联网时代电商崛起,更多的互联网公司都采用O2O模式。电商时代,电子商务不仅仅靠互联网技术,还要有互联网思维,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提供用户体验,如何依靠网络更好的维持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必修课。都说大数据时代,企业决策变得更准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支持,比市调作用更大。但是,互联网时代依旧有许多令人忧虑的地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更大,网络犯罪,网络诈骗依旧是难题。隐私,是人类精神秩序、自我尊严的基本体现和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使用网络和获取服务常常会以牺牲隐私为代价。在保护与出让的博弈中,在选择个性服务还是保留隐私的两难中,一个近乎全透明的时代环境渐渐到来,人类的隐私变得脆弱不堪。这是伴随网络发展将长久存在的挑战,网络在便利人们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人类。但是,时代总是在进步,人们需要建构新的隐私观念和保护制度,来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三篇:读互联网时代的感想
读互联网时代的感想
今天看互联网时代的视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我们这一代不了解互联网,那么将无法生存,因为新的变革已经来到,人类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是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用了几百年大的时间,但是从工业时代到数据时代可能就几十年,甚至十几年,所以我们如果还不赶紧转变我们的观念,那未来的变革将是巨大的,我们会被这个社会远远落下。
我很感谢我生活在这个年代,这个有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而不会被埋没,但是同时也有更大的压力,在这个社会只有最有价值的人才有优势,这个世界的优胜劣汰越来越严重,如果你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么你将被机器取代,在这个剩余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代,最后剩下的也许就是。
在过去我们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那是在工业时代,现在到了数字化时代,一切原本可能先进的东西都在面临着被颠覆,我们的时代到了,但是必须要谨记的是我们必须拥有更快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尽快的转变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万众创新的社会,在这个有想法就赚钱的时代,我们应该有自己真正的想法,创造出真正属于我们的产品。
每个行业都要拥抱互联网,不是可能而是必须,就像一百年前的工业时代到来一样,我们慢慢的去适应,我庆幸我赶在了这个时代,时代给我们改变世界的机会,数字化的社会需要有数字化思维的人,所以先从我们的思维开始
第四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MBA2111班韦莉莉
这两天连续观看了《互联网时代》“时代“,”浪潮“,”能量“三个篇章: “时代“,”浪潮“篇章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带领我们回顾了互联网发展最具分量的事件:从互联网之父拉里·罗伯茨在1969年的从洛杉矶向斯坦福传递的两个字母 “ LO,到1991年伯纳斯-李的超文本文件的出现推广了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感受着新时代孕育中的那些生动的故事,回听那时代滚滚而来的的春雷声,能体会的是一个新时代到来前的艰辛孕育,和致力于新技术研究中的先驱的专注和纯粹的精神力量;“浪潮”篇从斯坦福大学的创始故事展开,婉婉道来它是怎样带动和培养了硅谷创新的氛围,又是如何影响了那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公司的发展,90年代中末期资本对互联网爱好者们和创业者进行投资带来一个个商业传奇,将互联网如同海潮一样的席卷力量呈现在眼前;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般的回落退却了风险投资的热情,但是这股变革的力量仍然以这个时代该来的脚步,继续推动着一个个互联网奇迹的出现和壮大;
篇章的内容是精彩振奋的,能感受更多的是创新和热爱带来的变革,以及互联网以它天然的快速延展性又将唤醒更广泛的人类智慧的创造和共享;一方面,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终自觉地参与和融入互联互通的世界,个人的力量在互联网世界中有的是更多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创新还是需要它从萌芽到成长的土壤,我们并不能轻易的打开创新的大门,反而有更多的知识体系,庞杂的信息和数字化世界,我们必须需要不断打开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和认知,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运用底层逻辑去辨认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找到新的生存秩序,保持拥抱变化的心态,学习,发现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冲击也会意味着各种技术的创新实践,但最可能给生活戳一下,能改变能重构,还是来自于实践中的问题的漫长和不乏艰难的解决中,是个体或者组织对爱好和梦想不息的追求;
“能量篇“已然将这种网络时代下的巨大变迁层层展开:全球协作的工业,共享研发的合作创新,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产业的整合,生产消费者,创客,共享经济等等,这些层出不群的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事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主动的或者被动的不断的接受着各个方向的信息,既赞叹于这个时代的便捷和先进,又在经受互联网所带来的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冲击;“
“新时代不仅提供新能量、新可能,也同时提出新的课题“:互联网正逐步重塑社会的秩序,消费方式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生活处处信息和数据,人与人的沟通互动也和互联网密不可分,带来的是私密性的减少,网络犯罪,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不断提出和引起讨论;互联网的变革也是发生在各行各业的,也会带来更多的融合体系和行业转变,职业和就业的改变,继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教育等等领域;“能量“篇让我们理解到技术变革是快速的,社会变革却仍然缓慢,我们会很长的时间处在一个不断解决的问题和不断有更多新的问题产生的时代;互联网行业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快速发展,但是大量的领域技术问题仍然越不过技术发展的规律,我们需要在网络铺垫的新的技术环境下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作为在工业制造领域耕耘的普通IT工作者,看到大数据,云计算,AI,5G等等新型技术的出现,看到研发和应用人员围绕这些技术在工业实践中的场景挖掘的热切,但一定存在的是很多难以解决的实际的基础性问题,甚至一项技术应用是真实还是偏颇,也是我们不断需要辨认和接纳,但坚信这就是一个前进过程,像最后那句话”这是不断前进的人类永远的处境“。
第五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互联网时代十集解说词
导读:互联网时代解说词(全十集),第一集时代,照亮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时代,在全球殖民地时代称霸两百年,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这项可能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互联网,正描绘出新时代的工作样态,是一个时代的力量塑造的,构成了约束每一个个人的时代性汇聚,一个时代的生存意志与效率追求,一个时代的理所当然动摇了,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目的,有着一个时代事关生死存亡的理由,今天网罗了每一个人的互联网,互联网时代 解说词(全十集)
第一集 时代
引言
1776年3月,瓦特制作的第一台实用性蒸汽机,在英国波罗姆菲尔德煤矿点火,照亮了人类生活的一个新时代,成全了瓦特的大英帝国,凭借瓦特们提供的能量,在全球殖民地时代称霸两百年。
追赶隆隆作响蒸汽机的脚步,欧洲列强们以不同的态度,谱写了自己不同的命运。在人类工业革命的战场上最终凯旋的法国,曾经以高于英伦岛数倍的薪金,同时雇佣近两万名英国技工。创造了弱国跻身列强奇迹的德国,不仅开了以国家力量、培训新技术人才的先河,也曾经有组织地针对英国盗取图纸和零件,在人类国家竞争史上,创生了工业间谍的词汇。
高举着哥伦布的风帆,在全球贸易中,曾经独占鳌头的西班牙,却在拥有人类一半以上黄金和白银的富足中迷醉了,虽然与英伦三岛近在咫尺,却在远隔大西洋的美国,铺筑商业铁路二十年之后,才在巴塞罗那铺下第一根铁轨,始终不曾跨入工业强国的门槛。
瓦特的蒸汽机,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新技术,是试金石,是镜子,它甄别了人类所有生存集团参与竞争的品质,也映照出态度不同的国家此后数百年的兴衰沉浮。
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发明创造的舞台上,降临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新事物,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人类另一项可以与蒸汽机相提并论的伟大发明。
这项可能创生新时代的事物,叫做互联网。
夏威夷,马尔代夫,风情万种的海湾里风情依旧,这些众人向往的人类休闲胜地,休闲依然在休闲,但温柔绚烂的光影里,它们同时成为人们向往的购物店、阅览室、会议室、写字间。
今天,那些可以在任意自己喜欢的地方和时间工作的人们,正描绘出新时代的工作样态。在美国,不在特地场所去工作的人们,已经占到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着。这些静态中的奔忙,这些与娱乐、游戏难以区分的专注的时光,这些孤独中深处世界的人生。远离我们曾经关于远近、多少、有无的经验,建构着我们辨别他人和了解自己的新认知。
在温柔的冲刷下,正在消退的老常识,是一个时代的力量塑造的。蒸汽机和它的后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代们开启的大工业,将人类从徜徉万年的田野和山泽中召唤出来,在特定的地点,汇聚为集体共生的大都会。两百年,仅仅两百年,世界人口增长6倍,而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将近60倍。英国首都伦敦的人口从九十六万增长到接近900万;韩国5000万人口中的20%生活在首都首尔;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5.6亿人成为城镇新增人口,首都北京常住人口2100万,是三十五年前的近3倍。
人类和人类创造的财富,构成了约束每一个个人的时代性汇聚,一个时代的生存意志与效率追求,也将所有人的人生,做了不由分说的规定和区分。在确定的地点集中,在确定的地点工作,在确定的地点和时间学习、娱乐、消费。人类用个人只能仰望的财富力量、用钢筋铁骨、铸造了这恢宏的聚合。
今天,一个时代的理所当然动摇了。
曼纽尔·卡斯特尔(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网络的形式,将成为贯穿一切事物的形式,正如工业组织的形式,是工业社会内贯穿一切的形式一样。
凯文·凯利(《失控》作者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我们通过结合把自己变成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目的。
那山重水复的遥远就在眼前,距离,消失了;那钢浇铁铸的分割依然矗立,遮蔽,崩解了。新的个人,新的自由,新的生活扑面而来——在海滩,在居室,在街角,在每一个你注意,或没有注意的地方,将一切联系起来,为所有人铺筑坦途,为整个人类开拓无限空间的力量,是从五十七年前,北美大陆一个早晨,开始酝酿的。
1957年10月5日星期六,美国人的黎明如期到来,但美国人这天的早餐,却注定不同于往常,习惯在这个时候同时来到餐桌的报纸送来了一个震惊全美国的消息。
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者 《世界是平的》作者):我们美国人非常震惊,苏联人竟然向太空发射了轨道卫星,而我们却不能。哦 天哪!
前一天,莫斯科时间二十二点二十八分,在前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送入太空,这颗名叫“史伯尼克”意为“旅行同伴”的八十三公斤的小星星成为人类居住地第一个人工伙伴。
谢尔盖·赫鲁晓夫(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之子):(那天)我父亲没有睡觉,当时已经很晚很晚,接近深夜,秘书敲开门说“赫鲁晓夫同志,有您的电话”。他去了另一个房间,回来的时候脸上满是笑容。他说“瞧瞧,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大秘密,我们发射了史上第一颗“史伯尼克”人造卫星,它在环绕我们的地球。”
在地球另一端,“史伯尼克”顷刻间汇成国家安全危机的阴云笼罩了整个美国。美国的恐慌,有着一个时代事关生死存亡的理由,在已经壁垒森严的所谓东西方对立中,酝酿热战的冷战,正在一波波推向高潮,“史伯尼克”卫星则意味着在争霸全球的竞赛中,苏联人终于先行一步。
五天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统艾森豪威尔公开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科技水平的严重不安。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前总统):这个国家必须在国家生活中,给科学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技术和教育以优先权。
两个月后,美国总统向国会提出,建立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简称”阿帕“,办公地点就设在五角大楼内。新生的“阿帕”即刻获得了国会批准的五百二十万美元的筹备金,及两亿美元的项目总预算,是当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的三倍。今天网罗了每一个人的互联网,就萌芽在这项拨款中。
日后成为互联网之父之一的罗伯特·泰勒,作为阿帕信息技术处理办公室的第三任主任,当年走进五角大楼三层国防部长旁边的办公室,他立刻被他的富有困扰了。阿帕资助每一个科研项目,会为研究者提供功能不同的计算机,它们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美元,泰勒的写字台旁,就环绕着三个功能不同的终端,这些庞然大物互不兼容,造成经费的极大浪费。
罗伯特·泰勒(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我想要做的事就是实现这些系统的在线连接,那么你在某个地区使用一台系统时,你还可以使用位于另一个地区的其他系统,就像这台系统也是你的本地系统一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将孤单的计算机连接的念头,在美国科学界酝酿已久。曾经参与发明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万尼瓦尔·布什,1945年就提出了记忆延伸的概念,展望了关于信息检索、网络建设的可能前景。泰勒的前任利克里德也在1960年发表了题为《人机共生》的文章,预言人们通过机器的交流,将变得比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为有效。
美国华盛顿特区五角大楼
泰勒迈出了实现设想的第一步,1966年春,泰勒走进阿帕所长赫兹菲尔德的办公室提出由阿帕出面建构一个小型的实验网络,简短20分钟的交谈,泰勒离开署长办公室的时候手中已经握有一百万美元和送行的尾音“太好了,干吧”。谁来花这笔钱呢,泰勒心中的人选是唯一的。被誉为计算机天才的拉里·罗伯茨时年二十九岁,不善交往,却名声显赫。泰勒以优厚的条件发出邀请时,他正在为林肯实验室两台不同的计算机之间的沟通进行实验。
拉里·罗伯茨(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网项目负责人):我拒绝(泰勒的)邀请,因为它是一个管理职位,我当时并不想做管理,我想留下来搞技术。
罗伯特·泰勒(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但是他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认为他到阿帕来的话,也就成为了一名政府官僚。
在接下了来的十个月中,泰勒每个月都给罗伯茨打一次电话,他得到的回答总是相同的。
美国马萨诸塞州林肯实验室
不过,自由的罗伯茨也不是没有枷锁,这个枷锁就是他所在的林肯实验室。
罗伯特·泰勒(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我逐渐了解到阿帕为林肯实验室提供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资助,我请求我的老板“你能否打电话给林肯实验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室,告诉他,如果拉里·罗伯茨能来阿帕任职的话,将会为林肯实验室和拉里·罗伯茨本人带来最大的好处。”
拉里·罗伯茨(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网项目负责人):我是被‘胁迫’过来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不错的。
两周后,被“胁迫”到五角大楼的罗伯茨是这样体现泰勒的眼光的。罗伯茨用秒表对五角大楼内部所有走廊进行了测量,计算出各个办公室间最快的行走路线,人们戏称为“拉里路线”。
拉里·罗伯茨(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网项目负责人):我可以对每个区域的每个部门进行计时,这样我就可以从计算机那里找到最短路径,那只是因为我不想浪费时间,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
寻找联结计算机的“拉里路线”,罗伯茨和一个时代的人类精英们在平坦和曲折中跋涉了一年半的时间。
保罗·巴兰来了,他带来了能够网罗地球的一张“渔网”。注:保罗·巴兰:提出“分布式通信系统”理论。
罗伯特·卡恩和温顿·瑟夫来了,他们将成为人类史上涉及面最广的一份文件-TCP/IP协议的起草者。(注:罗伯特·卡恩:发明“TCP/IP”协议;温顿·瑟夫:发明“TCP/IP”协议)
克兰罗克也来了,他已经怀揣着信息块,也就是日后分组式交换的智慧的钻石。(注:伦纳德·克兰罗克:提出“分组交换”理论)
伦纳德·克兰罗克(互联网之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他们径直走到研究员前说,“聪明绝顶的人啊,我提供的资金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你们放手做吧,我们既不会控制,也不会下命令,你们自己把握灵活度,开放即可,自由即可,好好干。”
这些杰出的大脑,在碰撞中迅速达成了共识,中心是靠不住的,他们必须在革命性的分布中寻找前景,他们描绘自己构想的形象,来源于人类经验中存在了数千年的“渔网”。
拉里·罗伯茨(互联网之父 前阿帕网项目负责人):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布式网络,因为如果你建立一个中心节点,把所有机器连起来,那么中心节点总是会出问题,中心节点会过载并崩溃,因为流量过大,支持不了,我们不能建造那样的网络。如果今天的因特网是中心节点式的,那么我们的中心节点,需要美国整个国家那么大。
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每一个交汇点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交汇点到达另一个交汇点,有着一张网所有的连接提供的无限途径,于是每一个点都是重要的,而每一个点都是不重要的;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伴随节点的增多,网络的扩张,每一个新加入的都会让已有的节点和网络的能量得到相应的扩张,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加有效;这是怎样的一张网呢,在人类信息交流的世界里,处于特权地位的中心被解构了,每一个普通的个人,与每一个恢宏的机构划时代地拥有平等的地位,当然,所谓社会结构扁平化的未来,还没有进入创始者们当时的视野中。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光有这张网当然是不行的,期待在这张网上无阻碍奔跑的货物,或长或短的信息必须被切割加工,如同将一盆水,化为无数个水滴那般,于是,另一个概念“信息包交换”,伴随着诞生了。在这张渔网上,信息不再是点对点的整体传输,而是把不论怎样规模的信息,分切成一个个轻巧的碎片,让它们在网状的通道里,自由选择最快捷的路径,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组合、汇聚,还原成完整信息。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重要的系统性创造从来不是浪漫的,从设想、理论走向实践,注定会充满当事人也感怀的曲折与艰辛。
伦纳德·克兰罗克(互联网之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我们一直努力让这个房间看起来就像当时的样子,旧桌子、旧椅子都还在,黑板代替了当时的白板。
比较下今天一个普通人手中的智能终端,与当时科学家守候的庞然大物,我们就能对互联网的先辈们处理庞大数据的处境,领略一二。这款手机(iPhone5S)的运算能力是当时阿帕最大的计算机的7000多倍,为了减轻节点计算机的压力,他们设计了专门的机器在网络中分配数据,这台著名的“小精灵”就是日后伴随所有网民的路由器的前身。
伦纳德·克兰罗克(互联网之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在这个房间里最重要的就是那台机器,这里,这台机器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台互联网设备。它是军用加强面板,它内部这么丑,但又很漂亮,对我来说它意味着很多。它有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调制解调器,电源和逻辑处理单元。
1969年10月29日,晚上十点三十分,聪明而辛勤的人们,终于来到了这一刻。克兰罗克和助手在洛杉矶的这个房间里落座,另一端,斯坦福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杜瓦在五百多公里之外等待着他,事实上落座历史关头的人们,表达的雄心极其有限,他们只准备以新时代的方式,从洛杉矶向斯坦福传递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思是“登录”。
伦纳德·克兰罗克(互联网之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我们打入‘L’,对比尔说‘L有了吗?’他说‘有了’。输入O问‘有O了么?’‘是,有O了。’输入G问‘有G吗?’然后啪一下就死机了。”
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讯无法继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通讯试验仅仅传送了两个字母“LO”。
伦纳德·克兰罗克(互联网之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第一条意想不到的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是“L和O”,就是“呦,您瞧”里面的“呦”,现在你想一下,“呦”和“您瞧”碰在一起了。这真是注定要发生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
这是不同凡响的“L”和“O”;这是史无前例的“L”和“O”; 这是属于分布式和包交换的“L”和“O”;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这是孕育着大数据的和云计算的“L”和“O”;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L”和“O”。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犹他大学
最初的阿帕网,只在四个大学设立了它的节点。一年后阿帕网扩大到十五个节点,众多的计算机跑步般被编织入网,平均每二十天,就有一台大型计算机登录网络。1973年,阿帕网跨越大西洋利用卫星技术与英国、挪威实现连接,世界范围的登录开始了。
人类科学技术的全面发育,为互联网出现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但是整个人类的观念意识,并没有做好迎接未来互联网的心理准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领域,一个国家内不同的地区,画地为牢的小圈子一个个出现,这些或被称为科研网,或被成为校园网,或被称为法国网英国网的网络们,如同十六世纪的欧洲大陆,公侯遍地,如何让这些操着不同语言,遵循着不同戒条的邦国,敞开门扉,互相接纳,形成统一的网络---互联网,需要一个规范电子设备如何连入,数据如何传输的共同标准。自始至终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们都共同地认为,所有计算机都生来平等,每一种差异和个性,所有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都必须被平等地对待。
罗伯特·卡恩(互联网之父 TCP/IP协议 联合发明人):IP地址可以让你在全球互联网中联系任何一台你想要联系到的计算机,让不同的网络在一起工作,不同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一起工作。
人与集团之间的协商,总是比人与机器的协商,耗费的成本更高,历时十年,在众多各有坚持的网络通讯协议中,阿帕的TCP/IP协议最终胜出。这里所耗费的时间,是发明计算机互联技术所用时间的三倍。
1983年1月,TCP/IP成为人类至今共同遵循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温顿·瑟夫(互联网之父 TCP/IP协议联合发明人):人永远不能预知哪种设计会被采用,但是一开始我们就很确信,这种技术会十分强大而且会被广泛应用。
同一年,原本意义上的阿帕网也寿终正寝,依照美国法律,所有政府出资的项目,因体现着纳税人的权利,都必须由纳税人分享,因此国防部出资并推动的阿帕网上与国防与军事无关的年轻科学家们蜂拥而入,担心军事机密安全问题的美国军方,从阿帕网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的军网,去那里从事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罗伯特·梅特卡夫(以太网发明人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这个项目是由军队赞助的,但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赞助,因为这个研究只是基本的电脑科学研究,而不是专门针对某项任务的军事研究。八十年代的时候,互联网的资金来源,由阿帕变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我们把阿帕网改名为互联网,我们做了这个改变。
1987年9月20日20点55分,按照TCP/IP协议,一封以英德两种文字书写,意为“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从中国到达德国。许榕生(中国科学院研究院):为什么我们要用互联网,高能物流数据、试验经常是国际合作的,大家都互相往来,共享研究的数据,如果跨全球这么大的地域,大家都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集中在一个地方,这是很不方便的。
胡启恒(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家和教授们的要求,反映到我们这些主管这个项目的人的脑子里,清华、北大,我们三个单位,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我们都同意把互联网引进来。于是我们就去跟国务院打报告,说我们要干这个事儿,国务院批准了,说行,你们干吧。
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七十七个国家。
事实上,获得了全球共同语言的互联网,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属于普通人,它仍然蜷缩在专业人士的圈子,与普通公众天高地远。
蒂姆·伯纳斯-李 TED演讲《关联数据开启互联网新纪元》
请说“原始”
请说“数据”
请说“现在”
原始 数据 现在 这种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不知道那些拥有数据的人。
带领亿万人跨越山峦的英雄叫蒂姆·伯纳斯-李。巧合的是,他与寻找拉里路线的罗伯茨在人类的舞台上的出场都是二十九岁,罗伯茨要实现的是不同电脑之间的连接,而伯纳斯-李使电脑连接了所有人。
当时伯纳斯-李供职的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总部,八十个国家的六千五百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你来我往,人员流动性极大。
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之父 万维网发明):在那之前,人们一般能接触到的并且使用电脑,但是每台电脑上的系统都各不相同,因此,我认为应该存在一个假想的、虚拟的空间,使得不同的系统能够交换数据。
当时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对新信息技术的需求,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缩影。1991年,伯纳斯-李和他同伴的写作开辟出了所有人在键盘面前的康庄大道。蒂姆·伯纳斯-李(互联网之父 万维网发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就是电脑之间交换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当你在电脑上点击一条链接,你的电脑就会自动进入你想要查看的页面,之后它就会利用这种电脑之间的语言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沟通。这就是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此前,人类已经创造的关于文字、声音、图像的不同文本,在电脑硬盘的底层深处依然是无法沟通的不同符号世界,但在这里它们被共同的协议驾驭了。那就是所谓的超文本链接。此前,新生的网络世界里,只有专业人士才能通过复杂的代码程序,前往特定的地方,捕捉特定的信息,但伯纳斯-李编写的网页编辑程序,使普通人也不会迷路。伯纳斯-李贡献的超文本浏览器及相关协议就是我们每次键入网址时出现的http,李命名的World Wide Web就是人所共知的www.xiexiebang.com各级政府网站,各级部门微博拥有亿万粉丝。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各政府部门都应当在主要社交网站上拥有账号,每天发布2条至10条信息。韩国政府将自己的政务网站命名为“电子政府”,访问者可以通过订阅E-MAIL,以电子方式获取政府发布的各类文件。
曼纽尔·卡斯特尔:如今所有庞大和等级明确的体系都在衰退。相反,在水平网络中,人们可以相连、分离、相聚、分散,整个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形式都在变化。我们曾经谈论过后工业化社会,‘后’意味着我们并不明白。
人类社会一经诞生,就有金字塔一般由层级堆累起来的醒目中心。在互联网时代,金字塔塔顶上的那块石头已经可以轻松地触摸它基座最深处的那一粒岩石。不论在哪一个位置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拥有了新时代的上帝之手。
微信,五亿;新浪微博,五亿;QQ,八亿;脸谱,十二亿——这些惊人不断成长的数字田野里,瞬间崛起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声音和人。
2013年1月1日,公安部颁布新规,闯黄灯要被扣六分。这是超过一亿私车拥有量、超过两亿机动车驾驶人的国度的黄灯。新规实施的早高峰刚过,网络上就开始浪潮般涌出关于黄灯的悲喜剧。那天,带有“黄灯”标签的微博,始终排在热门搜索首位。新浪微博仅1月1日一天,有关黄灯的微博多达近十万条。网友在微博上传的因黄灯急停发生追尾事故有一百多起。网络产生的力量,让这一天有关黄灯的故事成为全中国人共同的话题。
克莱·舍基:因为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媒介能够让任何人在比自己能够聚集的人群更大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现在突然之间,你可以在博客上、维基、微博或者其他任何服务,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数百人、数千人、甚至数百万人都能看到。这带来的效果就是破坏传统媒体成为唯一一个公开表达观点的媒介。
马路上司机们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在微博上发散着,在论坛里碰撞着,在微信中流淌着。互联网汇聚的声音,瞬间吸引了举国上下的注意力,也迅速从街头路口汇聚到国家决策层。1月6日,新通知下发,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从新规实施到下发通知修订仅仅相隔5天。
曹国伟(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互联网实际上是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了,另外一个是把人与信息联结在一起了。因为这两个连接的话实际上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创造的效率。
工业时代通过组织的方式和公约的形式形成公共意志,公约形式就意味着注定有一小部分社会成员被公共意志所忽略。他们捍卫被忽略的权利的组织意愿始终存在着。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十九世纪末,工人们采用原始的抗议手段和组织方式与强大的资本对抗。随着运动的深入,工人领袖们意识到联合行动的意义,工会组织成立。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500万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抗争,直到1935年,美国《国家劳工关系法》出台,工会得到了法律认可。劳工才获得了与资方平等对话的权利。不断被忽略的力量组织起来构成了今天的公共组织形态和社会自组织形态的有机体,人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组织常态中。
互联网时代,传统常态的经验和结构已不能容纳互联网组织起来的社会能量,信息传播技术创造了绝对的少数也不能被忽略的可能。每一个声音都面对着世界,每一滴水珠都等同于大海。
伦纳德·克兰罗克(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特聘教授 互联网之父):人人有自己的声音,即使你是矮穷挫,委身于地下室,香蕉皮等垃圾盖满地板,你却和那些坐在游泳池里的高富帅有着同样的声音,只要你能上得了网。
艾伦·麦克法兰(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名誉教授):你可以说它赋予了个人更多的权力,它给了人们一个发声的机会。许多人,妇女、儿童、老人,之前是没有自己的声音的,现在这么多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了。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权力分散的状况:群体智慧,或者推特,或者资讯,各种形式和种类。所以很多人现在参与到了决策之中。
2008年4月18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签署《恢复进口美国牛肉协议》,出乎整个韩国政界的预料,在年进口额超过四千亿美元的韩国,这笔涉及不足十亿美元的贸易决策,却掀起了韩国政治史上最为迅猛和剧烈的抗议潮。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近百万民众抗议游行,迫使内阁集体递交辞呈,总统公开向民众道歉。
大学二年级女生朴志源意外成为了这场席卷韩国风潮中的明星,因为正是她首先发出的帖子将千家万户拥有同样想法的人们召唤出来。
朴志源(韩国抗议进口美国牛肉事件亲历者):如果真那么担心的话,不如走出去。我的亲身感受是,和我一样的人,偶然之下聚集在一起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我计划好的。
在此之前,美国牛肉可能携带疯牛病毒的传言已经在网络流行。在一些追星网站的论坛上,并不具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一群中学生才是这个发酵和酝酿中的主力。由他们而起在网络上汇聚的反对者签名高达130万人。
梦想成为电影导演的朴志源不过是在这堆柴薪前划了一根火柴。互联网不论身份、不看年龄,甚至法律权利也不再是政治生活的边界。这个从中学生的意愿发端的事件在2个月的时间汇聚了整个国家的注意力,裹挟了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新闻都围绕着它沸腾。
张德镇(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发展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连接,在宽阔的世界里与更多各种各样的人们相连,受其影响就会改变想法,想法改变就会改变行为。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利物·格罗斯曼(美国《时代周刊》首席编辑):普通人成为互联网的渠道,成为自我和重要的历史行动者。
既有的社会建构,包括国家、政府,倾听互联网时代新事物的声音已经为时不短,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府能够绝对地置身事外。了解、容纳、运用、融入,那些相距遥远的每一个你、我、他与组织核心的关系和距离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遥远。那些面貌不曾改变的殿堂、楼阁,或多或少它的内涵都因此不同。
不过,新时代介入社会组织的能量过于强大,所有的适应都依然在不适应的过程中。美国纽约
2011年7月,占领华尔街和平示威迅速在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卷起,如海啸般刮过美国120个城市和世界4块大陆。蝴蝶翅膀的震动和一场风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也不可思议。
邓肯·沃兹(《六度分隔》作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然后突然一下就出现了抗议和暴力活动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
霍米·K·巴巴(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互联网让那些以前没有发言权的人发声,但是你怎么知道这些声音是仇恨的声音还是协助团结的声音,是敌对的声音还是进步的声音?所以不能简单地由科技联想到价值,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 《失控》作者):我并不认为互联网是什么万灵药或乌托邦,我认为互联网会导致更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下个世纪,互联网还会导致更多新问题。
今天,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传播规则以统计学的方式阐释出来。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两个小时内网上就会出现文字或视频,6小时后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高潮。但是人类社会无论怎样的社会制度,从来没有为24小时建立起国家民情应急机制,创造一个匹配新时代的组织能量和平衡协调的反应能力成为重大命题。
整个人类因为文明的差异,在基本政治制度的选择上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无论怎样的文化传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组织机构面前找到了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工业时代催生的现代教育制度。
直到17、18世纪的德国才开始萌发了与工业化组织形式相适应的教育制度,300多个封建邦国割据一方的德国,为了强化统治和军事实力,试图通过教育造就忠诚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士兵。他们把学校管理权由教会转到国家手中。
1810年洪堡大学正式开办并得到国王的支持。这是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登堡招收了一批儿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学龄前儿童教育组织并命名为幼儿园。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逐步系统化和国家化,颁布强制教育法令,将6至14岁8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散乱无章的几百个诸侯国的德意志在短时间内聚合成一个巨大的工业化机器,直至扫荡西欧。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元帅毛奇将军说,德国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奠定了。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历经300多年推行完善,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全球有六分之一约十亿人口,每天被框定在学校组织中。整个人类几乎建立了同一个教育体系,不仅仅是知识传承的流程,那是规定了几乎每一个人生命节奏的人生流程。教育是人类组织化过程当中最具有自我成就感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世界的重要安慰。这个堪称圣洁的金字塔已经开始面对新时代、新能量、新模式的冲击。
在故乡孟加拉国还有上代远亲的美国公民萨尔曼·可汗拥有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两所大学的硕士学位。2004年,为了给表弟、表妹辅导数学,他将自己制作的一个教学视频放在了YouTube网站上,没想到一下子竟然拥有了数十万观众。2009年秋天,可汗做了一个决定,把视频教育当成自己的未来事业,辞职成立可汗学院。
萨尔曼·可汗(可汗学院创始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的孩子在使用它,蒙古的孤女也在使用。他们用的是同一种资源。结果是我们在三年里拥有了一亿用户。这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当我在杂志里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想着,天啊,居然会这样。不过它就是发生了。
可汗并没有拥有大笔的遗产和资金,也没有拥有斯坦福大学的土地,但他拥有了一个了不起的手段,就是互联网。因此他创造了人类过去教育史不可向往的一个传奇。如今,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已经有五千多个,翻译成了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十余种语言,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教学科目。
曾同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的吴恩达和达芙妮.科勒创建的名为Coursera的在线教育平台目前已经拥有770万遍布世界各地的注册用户。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在内的全世界一百多家知名高校在这个平台上开设了优质的视频课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吴恩达(Coursera联合创始人):我认为这些技术的到来为全世界所有人提供了一种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曼纽尔·卡斯特尔(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让我们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在一堂课中与二万甚至五万人交流。有人说这是大学的终结,不,这是大学的扩张。所有人都觉得大学就是指哈佛或者伯克利这样的地方。不,大学在不同水平上存在。
罗伯特·卡恩(TCP/IP协议联合发明人 互联网之父):未来大学需要有固定的地点吗?看看如今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我们不需要把它搬进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只要有网络就会有图书馆,不论在什么地方。
(镜头字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布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塞维利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耶鲁大学、苏黎世大学、斯坦福大学)
曾经孕育了互联网的教育制度,受到网络本身组织能量的冲击,整个世界会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学校吗?理论上,一门课程将来在世界上只需要一个老师,一等于无限。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地球上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那将是矗立了四千五百年的金字塔能够目睹的这个星球上最动人的一幕。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大地上分享这个世界并触摸天空。
当人类的精神成长过程被重组,与奇观相伴而来的是所有拥有母校的人们,是否都可能产生让我们精神紧张的感念。那个因为远离世俗功利因此总是储存着我们美好回忆的地方,那个因为身在成长中的朦胧,因此似乎总是柔情似水又不由分说地规定了我们生命的节律的地方。那些曾经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幼儿园里的青梅竹马,属于每个人的小学、中学里的两小无猜,属于每个人大学校园里林荫树下的恋情又将会在哪里?
第五集 崛起
引言
美国纽约 曼哈顿
创办于1923年,被视为印刷时代王者的《时代》周刊,坐落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园大道。因为对全球新闻的关注,它曾经被称为“世界之眼”。始于1927年的《时代》周刊风云人物评选,更成为全球的重要新闻事件。那些在年终封面上登堂入室的光辉灿烂的英雄、或铁血腥风的枭雄,让人们触摸到岁月的颠簸、社会的进程,以及人类的命运。
2006年的评选,依然体现着这一新闻盛事的气概,但是当编委会成员、各版面编辑,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3000人为此汇聚时,他们却史无前例地困惑了。面对伊朗总统内贾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还有一位似有还无的人物。大会难以达成一致,连开数次的编委会也未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12月25日,如期出版的《时代》周刊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连续79年的时代风云长廊上,这一年出现了划时代的个例。在一个白色键盘和一台反光纸构成的新时代的显示屏下,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略又不能被忽略的英文单词YOU。
是的,就是“你”,每一个互联网中的普通人,欢迎来到“你”的时代。夏威夷——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岛屿,几个世纪以来因为远离发达的陆地文明一直保持着淳朴天然的风情。20世纪的一天,这个度假胜地却与3700公里之外美洲大陆上的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
1995年,海风轻拂的檀香山国际机场上,计算机软件工程师沃德.坎宁安被来回穿梭的摆渡在wiki wiki所吸引。这个夏威夷土语名字的意思是快点快点,以催促繁忙机场上的旅客快速上车。
美国普渡大学
当坎宁安重新坐回到普渡大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的时候,他用那个难以忘怀的名字wiki命名了自己刚刚完成的一个软件作品。这是一款提供给本校勃兰特知识库的应用软件,它容许和接纳任何人,自由地共同参与文本的编辑与书写。坎宁安用维基催迫的是天下所有的人。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这一旨在让所有网民平等、自由参与权的维基软件应用最初却鲜为人知。但它所开启的互联网所特有的人人参与、共同协作的维基模式使无数传统模式矗立百年的权威大厦开始颤抖。
美国芝加哥 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
美国中部的芝加哥,在这个诞生了美国第一座高楼而被成为现代摩天大厦故乡的地方,矗立着一座令全人类仰望的智慧领域的摩天大厦。
戴尔·霍伊博格(《不列颠百科全书》高级副总裁):一套百科全书,特别是一套不列颠百科全书,因为它始终都是最大的一套,可能也是最贵的一套。它不仅成为知识和教育的某种象征,也是努力进步的象征。
英国爱丁堡
18世纪的英国,随着各个学派新观点的爆发,需要一本将各领域知识和各学派观点集中起来的书籍。
科林.麦克法卡尔
1768年,英国爱丁堡书商科林.麦克法卡尔编辑并出版一套综合性知识的工具书。刚刚问世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一共三册,囊括了各领域的科学发明、新成果、新观点。12英镑的售价,在当时可以买下一座岛屿的十分之一。拥有它,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19世纪,新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奉献给在位的英国国王,为一次次再版的标记。当时,在几乎统治全球的英伦岛上,普遍认为该书的权威性仅次于上帝。就如同世界的领导性地位,从英伦岛向美国转移一样。1901年,不列颠百科全书被美国出版商购买。在北美大陆落地生根的百年时间里,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充裕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聘请各个领域内的知识精英撰写和修改词条。那些人类知识史上光辉灿烂的名字,铺垫了它超越摩天大楼的高度。
每一次新版,需要历经十年规划,印刷则要花费250吨金属,制成百科全书所使用的硬活字。十万套新百科全书的纸页连起来的长度,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5倍。这个庞大的数字,显示着《不列颠百科全书》独一无二的浩大规模。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工程,是少有的全球公认的权威读物。当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把知识的获取从书架拉到了鼠标上。2001年,不列颠百科全书遭遇了245年来最大的挑战。
美国旧金山 维基百科总部
距离芝加哥约3000公里之外的旧金山,这座不起眼的小楼三层,这个敞开式的办公室,管理着一个网站叫维基百科。
(镜头字幕:维基百科基金会)
他是以维基命名并以维基模式运行的,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最流行的网络工具书,被视为不列颠百科全书强有力的对手。目前,整个网站共有287个语言版本,全世界总共有近十亿民众使用它。而这一切的根源是因为它拥有全球最大的编纂队伍,来自全世界的1600万志愿者。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维基百科的出现并非偶然。1999年10月27日,一则有关《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新闻吸引了一个在网络世界里探寻机会的中年人,他叫吉米.威尔士。这则新闻让他获知不列颠百科全书上线一周,因为难以承受每天涌来的1500万读者,不得不放弃免费承诺,宣布向用户收取69.95美元的年费。刚刚走上数字化道路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这一举动,让威尔士看到了自己全新事业的可能性。不久后,一个开放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Nupedia上线了。创办者就是吉米.威尔士。
不过,迎接威尔士的并不是他期待的成功。百科全书虽然挂在线上,但运用的却是和不列颠百科全书一样的方法。
吉米·多纳尔·威尔士(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我们只是以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开始的。我雇佣了哲学领域的人来管理它,他组织了一个每个条目由七个阶段组成的过程。
在以传统方式汇聚知识的路线上,似乎没有人能比不列颠百科全书做得更好。威尔士18个月的努力和25万美元的投资只换来12个词条。两手空空的失败者,在对朋友倾诉烦恼时,偶然得知一种成本很低,却可以汇聚广泛智慧的编辑软件。维基就这样与他不期而遇。
于是,一个以维基命名的全新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2001年1月15日正式上线。抱着期待和不安的心理,威尔士输入了第一个词条。
“我写的是‘世界,你好’。”
这声问候迎来千万个回应,世界真的来了。一个月一千条,八个月一万条,在威尔士开设维基平台的第一年,普通人创建编辑了超过两万条条目,平均每月一千五百条。在成立十三年后的今天,维基百科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网站,拥有词条总数3124万条,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260倍,总编辑次数超越7亿1800万次。
克莱·舍基(美国纽约大学客座讲师 《认知盈余》作者):在我脑海里描述这种现象的词组就是——认知盈余。认知盈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互联世界中的自由时间和智慧。认知盈余的第二部分就是拥有一个非常大的网络,使得联系变得非常容易。当你获得这种规模很大的合作环境,这就是认知盈余。
公元前387年,雅典城建立起人类第一所公共学校。时至今日,美国拥有超过3000所大学。25岁以上的年轻人中的一半接受过高等教育。中国每年走出高校的毕业生近700万人。而全世界高等学校仅在校生目前已超过一个亿。
知识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空余时间越来越富足。18世纪末的欧洲工厂里,工人们每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今天,在全球工作时间最短的荷兰,每年可供公民自由支配的时间长达7247小时,占到全年的82.73%。人类盈余的时间和智慧在互联网时代汇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30岁的贾斯汀.纳普,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印第安纳州人。他从未离开过家乡。但是这个普通的披萨店店员在2013年4月却突然成为维基百科志愿者中的知名人士。这位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因为要查询国旗知识而登陆维基百科的年轻人,在2003年开始成为一名编辑词条的志愿者。十年时间,他为维基百科编辑了100万个词条。
贾斯汀·纳普(维基百科编辑 志愿者):编辑维基百科确实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在维基百科上利用所有可能的空余时间和空间。有时会是几分钟,有时会是一整天。
曾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学习政治和哲学专业的贾斯汀,为维持生计变换过不少工作。但为维基百科编辑词条的爱好一直没有改变,尽管这个爱好从未给他带来一分钱。
“很多人得知我不是为了钱就感到有些困惑,他们不太理解我为什么要在这上面花这么多时间。但是每个人都有度过自己空闲时间的方法,而我就喜欢这种方式,我很享受。很多事情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选择如何度过生命,如何投资自己。”
维基百科汇聚起来的1600万人仍然是这个剩余世界的冰山一角。2013年,全世界的网民达到30亿人,这远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可比拟的。约等于无限小被无限多地汇聚在一起,意味着任何可能。这是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公式。维基的外延不断扩展,汇聚智慧、汇聚技术、汇聚资金的维基、众包、众筹等新的协作法则不断汇聚出微小个体创造的奇迹。
1999年,加拿大多伦多黄金公司资源枯竭,面临倒闭,在求助矿产专家仍然无望之后,公司将矿区信息公布到网上,50多个国家的1400位爱好者在两周内标出了110个金矿目标。黄金公司起死回生,资产从一亿美元上升到90亿美元。
如何准确预测太阳耀斑,让航天飞机避开太阳系的不良天气,困扰了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科学家30年。2010年,这项难题在一个叫创新中心的网站上发布。120天后,一名退休无线电工程师提供了解决方案。
布鲁斯·克拉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无线电工程师):我住在新罕布什尔州,有点与世隔绝。30年前我拿到了空间等离子物理学的博士学位。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挑战。
目前这个网站(Innocentive)已经汇聚了30万人,他们遍及全球,为世界五百强企业解决了1700个顶尖级技术难题。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一项重大发明都供奉着一个或几个伟大的名字。于是,世界的历史会被认为是伟人的自传。新时代来了,在维基的时代里,几乎所有伟大创举的背后,很难再找到曾经那样的巨人。
萨尔曼·可汗(可汗学院创始人):每一个人都知道爱因斯坦,但是世界上大概有50个爱因斯坦活着却默默离开人世,因为我们的世界没能认出这些天才。我想未来的世界,每一个人都会发掘自己的潜能,我们可能在各个领域找到其他五十个爱因斯坦。
中国香港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39 2013年8月,繁华的香港依旧保持着东方之珠的魅力。在这个一向以开放名扬世界的自由贸易城市,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千多位有着不同职业背景但却有着相同爱好的维基百科志愿者将举办一个盛大的聚会。而平时,他们的相聚只能在互联网上。
历史上,所有位于知识巅峰的经典著作几乎都联系着处于巅峰的人物。而这些共同完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知识典籍的作者,却是一群再平凡不过的人。
维什努瓦登(维基百科编辑 志愿者):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我把我的想法给你,你把你的想法给我,我们现在有多少想法?2个想法。这就是维基百科。想象一下,两个人,成千上万的人,很多很多的人,分享这一想法。这就是免费开放的知识。
基姆·吉尔(维基百科编辑 志愿者):来到这里的成千上万的人,很多都像我一样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在全球变化中,为这样一个大项目做出自己小的贡献,我还是感到非常棒。
曾经的庄严、神圣和高贵与普通人有多么遥远,普通人参与和追逐它的热情,就有多么执着和强盛。这些曾经的仰望者不仅仅贡献了他们的热情和能量,也体验着知识大师们难以体验的普通人参与创造的人生快乐。
2013年的3月13日清晨,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宣布,历经了244年漫长岁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不再发行纸质版,仅提供数字化服务。同一天,维基百科有1665163人在线注册。
这个人叫马特.德拉吉,他一度占据了美国主要新闻刊物的版面。位于华盛顿郊区的马里兰州塔克马帕克小镇,上个世纪70年代为各家分送《华盛顿星报》的报童马特.德拉吉,在一般人眼里是个怪异的孩子,在学校里从不出风头甚至有些自卑。当伙伴们迷恋摇滚明星时,他却对《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感兴趣。学校生涯结束后,只有高中学历的他看不到任何成为新闻记者的可能。
1989年,德拉吉从华盛顿来到让很多人追逐梦想的好莱坞,继续寻找他的新闻出路。对新闻职业怀有无限向往的德拉吉,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过去他所仰望的新闻明星。他在CBS礼品间负责叠T恤,收拾《60分钟》节目里的杯子。因为在行政套房曾为CBS的总裁递过运动衫而兴奋不已。即便如此,他离新闻记者的梦想依然遥远。
不久之后,命运却奇迹般地走上另外的轨道。1994年,德拉吉28岁生日时收到了父亲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台欧洲生产的帕卡德.贝尔牌电脑。现实中屡屡碰壁的德拉吉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终于找到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他在电脑上注册了社会上刚刚出现的个人博客主页,并骄傲地以自己的名字将此命名为“德拉吉报道”,从此便乐此不彼地将他再好莱坞录影棚里听到的各种消息、在复印室的垃圾桶捡到的电视剧尼尔森收视率统计,以及各种政客丑闻、突发事件等发布在网上,几乎一日不曾中断地更新着他的网页内容。德拉吉的读者增加得如此之快,一千人、五千人、十万人„„ 三年后,网站每天的访问量比《时代》周刊每周在报刊亭的销售量还要大。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事业和名声来得如此之快,确实让德拉吉感到意外。然而,更高的巅峰仍在后面等待着他。帮助德拉吉铺好通往巅峰阶梯的是美国《新闻周刊》。
迈克尔·艾西科夫(前《新闻周刊》调查记者):因为它涉及到指控美国总统与一个年轻妇女的非法关系,但杂志高层,也就是杂志的主编们认为还需要调查,于是砍掉了报道。一旦阻拦了一则新闻,那么其他人就可能得到消息,然后抢先行动。
果然,这个消息被嗅觉灵敏的德拉吉捕获。他毫不犹豫地标上“世界独家新闻”的醒目标题,然后按键发布出去。这就是后来导致斯塔尔报告出炉、总统弹劾案发生,以及美国政坛动荡的总统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事件。
迈克尔·艾西科夫:当那个周六的晚上‘德拉吉报道’发布那个新闻的时候我非常失望。因为这是我花了好多个月采写的一篇非常敏感的新闻,显然这个消息也具有爆炸性。
与此同时,这条消息被疯狂点击,随即传遍了全世界,全球新闻界的权威人士都被德拉吉带入这场喧闹的漩涡之中。一夜之间,“德拉吉报道”成为全球有名的新闻媒体,德拉吉也成为饱受争议的明星。
1998年,这个从未接受过专业正规培训的焦点人物站上国家新闻俱乐部的讲台。马特·德拉吉(德拉吉报道创始人):网络能够让像我这样的30岁电脑怪才说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够让企业总裁或者白宫发言人发表意见。我们都变得平等了。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作者):过去他们有印刷机但你没有,他们有电视塔但你没有;但现在每个人都有了‘印刷机’和‘电视塔’。
不管传统新闻界对这个以民间消息和丑闻起家的人有何争议,德拉吉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事实——即便他与拉链门的相遇是一个偶然,传播主体的公众化却已成为必然。
马特·德拉吉:现在只需要有一个调制解调器,每一个人都能够跟踪世界新闻并且向全世界报道新闻。这不存在中间商、没有大独裁者,我觉得这改变了一切。我昨晚走在华盛顿的大街小巷上,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在《华盛顿邮报》大楼前面我再次找到了自我。我抬起头,这一次再也不是恋恋不舍。
阿尔菲.丹恩是伦敦一个喜爱网络技术的艺术家,2003年他创办了一个用手机拍照并发送到互联网上的移动博客Moblog。
阿尔菲·丹恩(手机博客网站联合创始人):它其实就是第一个互联网移动博客,内容是来自手机的图片。两年后,‘7.7’事件就发生了。
2005年7月6日,伦敦被成功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狂欢所淹没。第二天清晨,昨夜香槟的芬芳仍在城市上空飘荡,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善的伦敦地铁网正处在早高峰的运行时间,广播电台继续连篇累牍地报道着奥运的内容。
几声震天巨响传来,8:51,伦敦地铁中控室显示国王地铁站异常。
“这是一起重大事故,非常严重的事故,公共交通系统发生一起严重爆炸,给伦敦重重一击。伦敦陷入一片混乱。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当时特别恐慌,想的是有没有人我认识,就给人们打电话,给姐妹打,给妈妈打,给认识的人打。”人们急切地想知道亲朋好友的下落,焦急地追寻事件的真相;而以最快速度赶到事故现场的记者却被拦在警戒线之外。
此时,一张现场图片早已出现在阿尔菲.丹恩两年前创办的手机博客网站moblog上。它距离刚刚发生的爆炸不过三分钟,亚当.斯泰西上传了自己的照片。阿尔菲·丹恩:我算是认识他的,因为他是我女朋友的朋友。他是在国王十字街火车站的一节车厢里受到了炸弹的袭击,他爬上月台进行疏散,照了一张照片,脸上盖着东西,说给困住了。
这张照片第一时间被BBC网站转发,成为第一张来自现场的图片,随即它又成为世界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这张由业余人士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创造了这场事件中被媒体转载的最高纪录。当灾难现场清理完毕,警察松开警戒线,记者才得以进入爆炸现场报道。而此时,爆炸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
2005年7月7日,是英国灾难史的一个节点,却是新闻史的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可能是你可能是我的消息需求者,势不可挡地成为消息提供者,将不可遏制地走向时代的前台。新闻业不得不遗憾地正视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这张覆盖全球的网络逐渐成为地球上任何一个人的信息平台。平台之上普遍崛起和无尽涌动的大众群体使突发性新闻与有准备的专业世界渐行渐远。
伊桑·祖克曼(麻省理工学院公民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当发生了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时,现场不一定有记者,但是一定会有公民。他们会报道现场的情况,即使只是告知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所以我们必须去适应这个观点,公民会共同来报道,他们要分享自己的观点。
利物·格罗斯曼(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业余新闻和专业新闻之间有界限吗?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个界限了。它可能已经完全模糊或者消失,这确实给那些自称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人带来压力。
专业训练、职业身份,不再是资格和权力,身在现场便拥有了资格和权力。不会有人比他们更快,因为没有人比他们离得更近。
传统新闻业形成于近五百年前。在德国美因茨印刷博物馆,保存着人类的第一张印刷报纸。1605年,德国人约翰.卡洛斯用诞生于故乡斯特拉斯堡小镇的古登堡印刷机印制了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通告报》。以传递公共信息为目的的新闻业,在以后五百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2012年,全世界共有报纸14853种,每天有5.19亿份报纸送到人们手里。人类进入丰裕时代后,信息是可以等同于食物甚至紧迫于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构筑了需求者们仰望的大厦。
科林-斯巴克斯,香港浸会大学教授:“传统媒体主要是一小部分人对很多人讲话的工具。对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来说都是如此,都是独白,一人说给多人听。互联网将完全不同的东西引入通讯。”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保罗·莱文森(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新新媒介》作者):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我们人类的存在不仅在听和看,同时也在于通过写和说来让世界理解我们的想法。而这正是社会化媒体所做的事。新新媒体的‘新’就在于提供了这种互动性,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谈话,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
一次次突发事件的浪潮快速爆发,而后很快平息。但是传统传媒产业江河日下的命运已不可逆转。在诞生了世界第一张印刷报纸的德国,三家知名报刊宣布倒闭停刊。报纸在与人类伴随409年后开始悄然走出社会信息流动的中心地带。旧建构的崩解一旦开始,碎裂声就难以停息。
2012年12月31日,《新闻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纸质版。80年历史,全球23个办事处,12名记者在采访中殉职。这是美国《新闻周刊》在新闻史上谱写的数字。它以一张位于美国纽约办公大楼的黑白照片作为封面,以缅怀一个时代的结束。
英国伦敦 BBC总部
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2006年落成的BBC新大楼里有四百多张办公桌。这个欧洲最大的编辑部融合了BBC电视、广播以及网站的所有编辑人员。在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的刺激下,BBC实行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大幅度改革。他们将过去传统报道中形成的组织机构重新整合,特别增加了UGC社交网络媒体部,专门负责24小时收集来自全球的公民记者发布的信息。如今,BBC每天发布的新闻中,来自公众发布的信息已经占据40%的比例。
彼得·霍洛克斯(英国BBC全球新闻总裁):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改变,我们自身的结构来回应观众提供的信息和内容。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 普利策奖委员会行政事务主管:今天的(新闻)工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每一个新闻组织都在努力提高受众参与的程度,普利策入围作品也能看出这一点,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机遇就是有更多的工具,更多讲述事件的工具,更多接触受众的工具,数百万眼球、数百万思维都参与其中。
贾斯汀·比伯 20岁 加拿大著名歌手 13岁时因为在YouTube上传了歌曲被发掘而走红。
宋浩俊 韩国媒介艺术家 依靠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自己制造出迷你卫星。
路易莎·魏斯 34岁 德国编辑 创建美食博客“星期三大厨”全球点击率最高的网上美食家。
杨艾青 21岁 中国贵州民族大学学生 通过新浪微博用200元戒指交换的梦想小学开学两年。
杰克·托马斯·安佐卡 17岁 美国少年科学家 借互联网发明检测胰腺癌的新方法获得戈登.摩尔奖
所有人的命运都不同了,所有普通与不凡之间的环节都简化了。所有向往与实现之间的可能性都扩张了。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正巧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视频,那是一个很大型的斗舞。我当时就想,我也想成为其中一员。”夏威夷岛的小男孩安杰洛与3700万公里之外的大陆不再遥远。YouTube视频平台让他的舞姿旋转在千万人眼前。
“我从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发地画画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纸和笔是我的朋友。”大学二年级的女孩王卯卯,因为曾经痴迷于涂鸦与网络游戏,让她因此随手勾勒的兔斯基成为亿万人表达智能时代情感的语言符号。“网络它使一个特别神奇的一个平台,当你拥有了很多的准备,或者说我已经努力了很久了,这个时候划亮一根火柴,你会觉得一切是万事俱备的。”
“其实我写的时候最初就是兴趣爱好,也没有想过要怎么样,就只是一个乐趣。写了11部书,几百倍的读者的阅读量的增幅。”北京城里的唐家三少,越过了编辑、出版、发行的所有环节,一步迈到了喜欢他的读者面前。他虽然就读法律专业,却喜欢网络写作。如今,在网络上拥有上千万稳定的读者,收益高达三千多万,在中国作家中名列前茅。
派蒂·梅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互联网让创新更容易,让任何地方、任何人变得更具有创造力,为诸如开发新工具、思考未来等方面做出贡献。
蒂姆·奥莱利(美国奥莱利传媒首席执行官):我们在建造一台非凡的引擎,它将助推我们利用大众信息并将之化为人类新生的能力。
舞台不再是时代广场,不再是悉尼歌剧院,不再只属于攀爬过重重阶梯艰难站立其中的少数人。每一份才华、每一点智慧、每一个心愿在世界面前自由地绽放。每一个人手掌上运行的无限的网络空间,比过去任何辉煌的舞台宽阔千百倍。
艾瑞克是生长在内华达一个农业小镇的音乐学院学生。他描绘的不得志的年轻岁月是没有色彩的,直到18岁那年参加了一次合唱。
艾瑞克·惠特克(美国作曲家):他们打开了乐谱,指挥扬起了指挥棒,轰隆一声,在此之前我的世界是黑白的,突然所有的事物都有了颜色。这是我人生中改变最大一次经历。
2000年,艾瑞克在互联网上收到了一个女孩儿录制的视频。内心的梦想涌动起来。“这一切是从一个女孩发给我一段她演唱的我的一个合唱曲的视频开始的。我想如果有一百个人像这样同时演唱该有多棒,做成一个虚拟大合唱。”
艾瑞克将自己作曲的曲目录制成视频放到互联网上,希望世界各地的人来参加这个大合唱。很快,这条视频每小时的点击量达到两万次。艾瑞克收到了12个国家的185位演唱者的回应。这些人中大多数从未有过歌唱的经历,他们的舞台是在自己家里、浴室、卫生间、书房,甚至走廊。但音乐和歌唱的梦想始终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镜头字幕:
2010年 12个国家 185名歌手 第一次虚拟大合唱 2011年 58个国家 2051名歌手 第二次虚拟大合唱 2012年 73个国家 3746名歌手 第三次虚拟大合唱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2013年 101个国家 6990名歌手 第四次虚拟大合唱
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经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显现,可能被排斥的获得接纳。孤独的不再孤独,卑微的不再卑微,每一个生命绽放的声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的韵味深长。
第六集 迁徙
引言
在人类学史上,一个主流的声音认为,整个地球的人类是从非洲出发征服地球的。那个漫长的征途,研究者绘出了这样的岁月和地理上的路径。大约十万年前到达了亚洲,又经过了六万年时间,遍布于欧洲各地。被整个今天人类和文明深刻记忆的是哥伦布那场著名的远航开启的欧洲向美洲的迁徙。这是奠定人类全球生存格局的最重要的一次迁徙。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移动和迁徙从来都是整个人类文明在地球开发中的永恒动力。以至于当互联网时代迎面而来的时候,学者们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移民与五百多年前航海家哥伦布的那次远航相提并论。而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新的生活。
是的,一场超越过去人类经验的大迁徙开始了。
早在20多年前,美国IBM公司便开始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它成为最早倡导在家办公计划的全球性公司之一。这样的探索,是对工业时代人类普遍处境的一次突围。
庞大的工业组织,规定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节奏。在确定的工作日,无论你居住远近,都要在确定的场所去度过确定的工作时间。这成为所有现代城市人和物质运动的铁律。这种力量在人类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创造了一个词汇,叫高峰。当然,它也造就了工业时代的城市疾病,创造了伦敦曾经的别称“雾都”,北京令人伤感的新风景“雾霾”。
今天,IBM共达十二万八千员工开始回家上班,这是它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2011年,仅在美国,IBM的在家办公计划就节省了大约两千四百多万升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五万多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惠普、甚至联邦政府,都在探索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在美国,不再拥挤在交通高峰,而回到家里工作的人群,已超过一千三百万,比1999年增长了44%。
迈克尔·迪克森(IBM智慧城市项目主管):今天,人们希望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希望工作有更多的灵活性,女性希望工作中有更多的灵活性。
互联网提供的自由空间,比IBM的世界要广阔得多,让人们不仅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人们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美国,有一千六百万人成为更彻底的自由工作者。他们不再和某一个组织保持归属性的关系,他们为互联网带来的所有机会而工作。新工作就在案头的电脑上,就在掌中的手机里,就在行走的街头,就在被称为碎片化的所有缝隙中运行。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45 丹尼尔·平克(《自由工作者的国度》作者):我认为互联网时代发生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同时组织机构的寿命却越来越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比我们工作的组织存活的时间长,以前那种一辈子一份工作的情况越来越罕见了。
丹尼尔·平克为自己工作已经17年了。他在其畅销书《自由工作者的国度》里如此描绘:为自己工作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趋势是,组织更加需要有才华的人,而有才华的人没那么需要组织了,这是互联网时代的高效生活。组织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么依赖于组织。”
五十一岁的“酒窝妈咪”又一次前往摄影棚,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医院护士,因为朋友推荐,她来到了淘宝模特的聚光灯下。在淘宝网上,展示万千商品的模特们,已经创造了一个职业新名词“淘女郎”。在注册人数大三万七千多的淘女郎队伍中,近九成是兼职者,既来自全国各地,又来自千行百业。这些既不需要明确的上班时间,也不需要固定工作单位的平凡女性们2012年上半年,就创造了超过十一亿元的总收益。
邹银妹(淘宝网兼职模特):一般我现在都是按件算,30块钱一件,多的时候一天拍一百多件也有。有的时候小单子嘛,四五十件。一个月的收入七八千,将近一万吧。
人气高涨的淘女郎月入万元司空见惯,也让酒窝妈咪这样的中老年人有了改变生活的机会。
丹尼尔·平克:工业时代的生产资料,以及创造财富的工具非常之大,所以你就需要一个大型组织来筹集资金、寻找场地,协调大家工作,由此来创造财富。今天的生产资料就是一台手提电脑,就是一部平板电脑。
(镜头字幕:2013年3月 中国铁道部撤部改制 各地铁路职工前来合影留念)几乎所有人直接或间接都会经历人生的重大事件,找到终身依赖的确定单位。在拥有十三亿五千万人口的中国,寻找理想的工作甚至获得工作机会,是无数家庭的一项工程。新时代伸出了奇妙之手,打开另一条通途,开拓出人们命运的另一片疆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山景城
Elance网站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十年中,它已为全球一百五十个国家的四百万在线工作者提供了工作申请,绵绵不绝的工作机会和全球拥有相应能力的人,在这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由对接。这里每年产生的一百二十万个工作机会,相当于2013年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两倍。
法比奥·罗萨蒂(美国Elance公司首席执行官):世界上大约有两亿三千万知识工作者。试想一下,如果你把两亿三千万工作者联接起来,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你在中国,你仍然可以为旧金山的公司工作。如果你的企业在旧金山,你仍然可以雇佣澳大利亚的员工。
Elance提供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中,还包含着一份属于全人类的新品质。过去的社会分配,往往是以国家为收益水平边界的。而全球人才与资源流动的过程,是一个不平衡的逆向流动,是优质人才向人才密集之地的流动。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地球并不是平的,研究南北东西差异的学者们提供的数字,会描绘出一个山峰高耸、沟壑深陷的贫富差异图。这个疆界与制度,尤其与国家的边界休戚相关。当人类交流的格局改变之后,所有财富等级的沟壑,出现了填平它们的新希望。
法比奥-罗萨蒂(美国E-ance 公司 首席执行官)“当你变得非常优秀,并由于出色的工作而树立起良好的名声,我们最终就会看到世界各地的工资都统一了。美国最棒的安卓开发员或许会和印度最好的安卓开发员挣同样数额的钱。”
于是,那些出行者可能不再需要出行了,他完全可以说着自己的乡音,守着自己的亲人,享受与他的能力相应的世界性分配。那些昔日渺小的个人,今天可以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和全世界的人实现着协作和合力,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竞争。智慧稀缺地带的智慧将不再飘散,财富稀薄地带的财富将减少流失。网络,可能给强者对弱者隐晦的掠夺套上人类温情的缰绳。
“2011年4月,北京地铁十号线往劲松方向,你在读Ayn Rand《The Fountainhead》,我在读Tony Biair的自传,我们聊了几句,你在金台夕照站下车,没有留下联系,我想认识你。”这是2011年4月的一个深夜,一个名为10号线金台夕照的博主发出的一条信息。在人类前辈的生命旅途中,有多少不可挽留的回眸一望泯灭在岁月的长河中。但这个手持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在留恋的惆怅中,便获得了与偶遇邂逅的可能。他发向网络之海的询问,迅速被网友转发达八千四百多条。99个小时之后,那本该在时光中远去的女孩含蓄地回应了。
今天,你与70亿同类中的任意一个他(她)距离究竟有多远?一个名为“六度空间”的理论给了我们超乎经验的答案。
邓肯·沃茨(《六度分隔》作者):六度分隔理论是说地球上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很少的中间人与其他任何一个人联系起来。所以我认识一个人,你认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由认识其他人,这样的联系链条,只有像六个人这样少的中间环节,我们把它们叫做‘小世界网络’。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人类第一个社交网络因此被命名为“六度空间”。曾经的百转千回,曾经的距离和场所消失了。轻轻一击,包括时间金钱在内的所有交往成本,全都变得忽略不计了。今天全球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已超过十六亿。四分之一的人类奔忙于社交网站上,占有人们上网时间最多的社交网络正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让人们拥有了同一个地球社交圈。
曼纽尔·卡斯特尔(美国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如果你问现在的人们什么东西对他们而言最重要,你会发现并非食物,而是沟通。因为沟通是个人生活、商业、教育、娱乐和一切的基础。沟通是人类生活的核心。
来自全球八百六十个城市的七千九百万居民在豆瓣网上组成的兴趣小组达三十九万个。几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兴趣相投的人在各自的小组中结交朋友。从手工达人到密集物体恐惧症,各种各样共同趣味的人聚集成或常态、或奇特的,种类繁多的“趣缘群落”。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罗宾·邓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150定律”提出者):这是一个‘物以类聚’的模式,英语中我们说‘同样羽毛的鸟会聚在一起’,这意味着如果你观察一个鸟群,它们都是同一种鸟,天鹅、鸭子都是如此。”
马克·格兰诺维特(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弱连接理论”提出者):这些泛泛之交就是‘弱连接’,他们往往是你认识世界的窗口。‘强连接’对于你获得精神支持很有用,但是‘强连接’没有办法给你带来新的观念、新的信息,这正是‘弱连接’的功能。
每一个过往岁月,具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在他曾经依存的村庄、都市寻找到与自己特别兴趣一致的伙伴,那将是怎样一件艰难而让人兴奋的事情。满足人们特定兴趣的资源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是稀缺资源。今天不同了院墙街道、山川大海,甚至国界洲际,都不再是我们的束缚。在地球半径上充分链接的人们,不仅享受着兴趣伙伴的富足,还有人们构建终身的爱恋。在全国人口不到六千三百万的英国,有超过九百万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寻找爱情。
史蒂夫·卡特(美国Match婚恋网站副总裁):在2003年,网络见面的比重约为百分之六,而1995年比重只是零。2005年这个比重已经上升到15%。
在东方中华,婚姻和家是所有价值最重要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所有家庭和亲近人群的公共工程。
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
熟人社会中,每个求偶者的半径和途径都是局促和有限的。寻找情感和生活的伴侣成为单身人群,他们的家人和亲友乃至整个社会急切而困扰的持久课题。
今天,注册会员数量达到七千五百万的百合网,在2013年婚恋调查报告中已经显示中国单身人士择偶的途径通过婚恋网站交友的比例已经达到71.2% 田范江(百合网首席执行官):婚恋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很自然也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特别是对于新的一代年轻人,他们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可以说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熟悉和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当他们长大后,很自然也会利用互联网来寻找自己的伴侣。
千百年来,需要经过漫长而谨慎的交往并由家人亲友一起审视参与才能确定的婚恋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广阔的资源、最便捷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迅速解构和颠覆。
沟通与分享也正以另一种隐秘化的方式在延伸。一款以明信片的形式袒露隐秘心事的应用软件“耳语”,短短几年内就在美国学生中拥有几百万用户,每月浏览量超过25亿。无数的私密心迹在这个平台上,悄悄又汹涌地升腾着。
迈尔克·海沃德(美国耳语网站首席执行官):人们总是倾向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生活是非常积极向上的,但有些事情是他们不会愿意去与人分享的,那些关于不安全感、关于寻求建议、感情问题,以及人类其他的感情,很少会在其它社交网站上表达。一位女士说,我在我的婚礼上和两个人跳了舞,一个是我嫁的人,另一个是我希望嫁的人。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互联网创造了可以交往、倾诉,而没有危害的庞大人群。压抑了千百年的无限秘密便找到了安全的倾诉对象,而不再畏惧秘密泄露在熟悉人的环境中。
雪莉·图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一起孤独》作者):我认为这让你有自由的感觉,我认为匿名的感觉以及你想成为一个人但现实中却不能。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另一个自我。
莫妮卡·惠蒂(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你可能是在驱逐物质世界中的自己,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你在网络世界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你渴望成为那样的人,但那个人又是遥不可及的,那么这个人就会有心理问题。
人类在分享与沟通中重塑自我、重获认同,而被重塑的还有新一代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盛传于网络时代的朴素哀叹。对血缘家庭有特殊依赖性的中国,发生在青岛城的一个故事在此后的数年里,它包含的社会思绪都没有消散。
庄重而来的白发长者在主位就座,却惊讶地发现他的血亲后辈们人手一部现代的终端。他们的注意力与试图和他们寒暄的老人相隔如此遥远。颇受冷落的老人震怒,他起身掀翻了期盼已久的百味俱陈的家宴,扔下目瞪口呆的儿孙们拂袖而去。任何过于容易的获得都注定是烦恼的渊薮,广阔的陌生人世界和远处的吸引力是如此的强大,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淡漠了对身边人的关注和交流。
你需要多少朋友?这正是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的著作提出的互联网时代的人类诘问。罗宾.邓巴的研究成果被称为“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指在任何时候,人们最多能与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
罗宾·邓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150定律”提出者):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你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朋友。一个是时间。为了友谊你必须要在朋友身上投入时间。如果你没在你们的关系上投入时间,友谊可能会在6个月内迅速减退。另一个因素是大脑认知。他们已经采集了人们的脸谱页面,同时测量了其大脑大小,他们发现这些人大脑关键部分的大小和脸谱网站朋友数有明确的关系。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不停地在添加社交网页上的朋友链接,心理学家称之为“友瘾”,或者干脆直接命名为“网络社交成瘾症”。
马克·格兰诺维特(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弱连接”理论提出者):当然有人喜欢加好友,他们在脸谱上会有上千个所谓的好友。这些关系连“弱连接”都不是,它们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完全都不是连接。所以我想,有些人就是在乎“朋友”的数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奖励。
在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雪莉.图克尔看来,虚拟社交正让我们前所未有地忽略直接的对话。时时在线让我们深陷无法切断的外部联络难以自拔。她在新书《一起孤独》中叩问:为什么我们更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雪莉·图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一起孤独》作者):就在几年前的美国,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人们一般都可以打电话给5到7个人,五年前从7个人下降到5个人,四年前是3个人,现在则只有伴侣了,如果你运气足够好有伴侣的话,或者是父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有的人甚至连一个这样的朋友都没有。因此,这是一种深度的隔离状态,即使是对于一个有五百个脸谱好友的人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我们是“一起孤独”。
威廉·德莱赛维茨(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我们只是向一群没有面孔的观众发布我们的信息,希望有人回应。这样做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也是没有指向的,这是社交媒体让友谊变得肤浅的另一个方式。
雪莉·图克尔:我采访一些人,他们说,哦天呐,今天是我生日,非常棒。脸谱上有五百个好友给我发生日快乐的消息,五百个脸谱好友,我不由地肃然起敬,这让他感觉非常棒。然后我问,你在生日这天做了什么? 他说,我一个人在家吃披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2013年9月23日,在美国旧金山,20岁的大学生贾斯汀.瓦德兹在走出地铁后毫无征兆地被人从身后用手枪击中头部身亡。此前车厢里的凶手几次掏出手枪,漫无目的地瞄准人群。但遗憾的是,乘客们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玩着手里的智能终端,他们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危险和即将发生的悲剧,完全沉浸在那个网络链接的遥远的世界之中。这正是互联网带给人类难以逆转的深沉困境。
在我们的过去,人以自己的生存范围为半径,建构了紧密关系和情感依赖群体。它成为我们的责任感、爱和恨、亲与近的来源。互联网正在重新界定我们千百年来的情感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今天,手机所连接的外部世界比周围更强大,更具吸引力,让每个手握工具的人此时此刻都成为他的囚徒。
旧金山的枪案现场中,如果有你、有我,我们敢确定自己的注意力会在身边,会在那个凶犯握抢的手上吗?
美国洛杉矶 英雄联盟S3总决赛
在人类新时代迁徙的旅程中,网络游戏是另一个从来不曾想象的宏大疆场。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总数达到4.11亿人。2013年中国游戏行业总收入达1230亿元,而全球每周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则已经超过了30亿小时,相当于全球每个人半小时。
在史无前例的快乐奔腾中,一款名为《英雄联盟》的竞技对战游戏曾经创造这样的纪录,同时在线的战队大军达到750万,而它全球总注册用户数更已超过七千万。要知道德国人口总数还不到八千一百万。
而暴雪公司的《魔兽世界》则意味着这样的数据:人们花在上面的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五百亿小时,约等于五百九十三万年。五百九十三万年前,我们最早的人类祖先刚刚站起身来。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