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参加的学术活动:
1.胡象明 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 2.胡军 少数民族政策研究 3.雷庆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4.杨立华 美国政府管理
5.李永新 企业持续成长之道 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在研究生期间,学院举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这些报告会的主讲人既有我国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我国政界和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每一场学术报告会学术水平都很高,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使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受益不浅。
我院副院长胡象明教授主讲的“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以其研究的课题为出发点,详细地介绍了在赴美交流抗击“非典”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在应对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对经验,使我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现状和应急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胡军教授主讲的“少数民族政策研究”是以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云南为例,从公共管理中民族事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和谐相处之下的物质基础、心理基础、社会纽带及现实动力四个方面的深刻原因。PPT上漂亮的少数民族照片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
我院副院长雷庆教授主讲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对我们研究生来说应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一场学术讲座。雷教授从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学术论文撰写三大方面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针对同学们研究生阶段即将面临的撰写学术论文的问题,雷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学术规范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学术道德的五项原则,为我们撰写学术论文做了很好的指导。
我院留美归来的杨立华老师主讲了“美国政府管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阐述了美国政府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使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管理的分权制衡体制、对个体人权和自由的尊重、法治社会、多元民主等思想,对我们认识美国公共管理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李永新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创业的道路。在他主讲的“企业持续成长之道”的讲座中,李永新根据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论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企业持续发展的天敌。从创业的角度给了我们课本上不曾接触的知识。
除此之外,研究生阶段我还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和该领域的专家围绕“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中国的视角为主题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北航师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和互动,我们近距离的领略了知名专家和学者的风范,他们严谨的思维、广博的学识、谦和的态度给我很多启示。
研究生阶段的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涉及到本专业领域和实践的各个层面,也有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等许多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和理论。通过参加这些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我个人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拓展,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让我领略到了专家学者的风采,做学问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受益匪浅。
第二篇: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李
娜
S09040735 在研一期间,我们听了许多有丰富经验学者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广泛。听了这些学术报告,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和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获益匪浅。
在《燃气轮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的报告中,崔玉峰博士给我们介绍了燃气轮机的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还讲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重点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差距,目前形势严峻,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存在机遇,我们要加快步伐,发展自己。
徐葆华老师给我们作了《文化背景对理工学习的支持》的讲座,“打开一扇窗,总会有世界”,我们要体悟生命运作之道,除了饮食钱财之外,还要之道生活是增长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悦,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通人通儒学,不应将文理对立,要和谐为人。作为一名研究生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文科知识。
在李增亮教授的《石油开发与作业新技术及装备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石油开发过程中用到的新技术及设备,比如,井下油水分离同井采油冷水新技术、井下直线电机驱动抽油泵新技术、电潜双螺杆泵新技术和水力驱动单螺杆泵装置新技术等,这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前言知识,收获颇多。
2010年5月27日,刘永红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报告,给我们讲了许多经典的创新案例,使我们从中得以学习。我们还学习到了实现创新的方法有:解放思想;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有需求,因为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分析是创新的钥匙;综合是创新的途径;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文献资料查阅与分析、综合;要具有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要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坚信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要彻底摒弃替老师打工的想法等等。这对我们以后的创新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还听了好多其他的学术报告,听了之后,我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很多东西,它比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通过这一年参加的学术活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和深化,也在自身的学术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提高,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切实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我在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去奋斗。
第三篇:研究生学术活动要求
研究生学术活动要求
(2014年7月18日第6次修订)
第一条 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生、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者。
第二条 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活动包括: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听取学术报告。第三条 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人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须提交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的证明材料。学术活动成果要求申请人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申请人本人的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本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术活动成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须满足如下条件之一,并同时满足申请人所在学院对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的特殊要求:
1.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电子刊物须有正式刊号且全文收录。不受理如出版证明等其他形式的材料;
2.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其学术论文1篇被有正式刊号的会议论文集收录; 3.第一作者非学位申请人本人的指导教师,申请人本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北京建筑大学的论文2篇;
4.参加编写公开出版发行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著作、教材、资料集等,在编者中有署名,且学位申请人本人参编部分不少于3万字(不含图片)。不受理如出版证明等其他形式的材料;
5.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学位申请人为专利发明人,排名前2名,专利申请人为北京建筑大学;
6.科研、专业作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排名前1/2),或参加省部级及以上行业展览的专业作品有入展证书(有所在单位或北京建筑大学及本人署名);
7.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生在读期间,有所在行业领域相关成果通过鉴定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获奖(排名前1/2)、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排名前2名)等情况,须有所在单位或北京建筑大学及本人署名;
第四条
学院对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特殊要求的备案制度 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在“第三条 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科实际进一步提出对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的特殊要求,须报送研究生处备案,作为学校审核申请学位资格的依据,并负责审核成果是否满足特殊要求。
第五条 学位申请人本人须提交发表学术活动成果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按时提交学术成果及参与科研情况信息,并上传相关学术成果支撑材料,认定结果及学术活动成果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与申请学位答辩的其他材料由学院一并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第六条 听取学术报告要求 1.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
2.每听1次学术报告,需写800字左右的学术报告摘要及体会 3.1次报告会,多个报告人,计1次。
第七条 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活动须达到第六条要求。
第八条 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申请人提交毕业学位论文之前审查学术活动完成情况,并填写审查意见。
第九条 本《要求》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附件:
1.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暂行规定
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第四篇:研究生学术活动特点(推荐)
研究生学术活动特点:第一,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学习性” 第二,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目的的“双重性” 第三,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四,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成果的“一般性”
研究生学术活动表现形式:独立自由研究式,参与式和学位论文研究(最主要,做独特的方式)
常见学术活动开展形式:学术沙龙,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文献调研是指为进行某项科学研究而开展的全面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的活 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科学研究中,花费在文献调研的时间占整个科研活动的51%。文献调研不仅是一种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过程,他也是形成科学研究思路的过程,不仅能够了解他人研究的进展,避免撞车,同时也是获得研究突破口和切入点的重要手段
2.6学术研究前期工作中的学术不端
(一)超量下载行为: 1.使用软件工具下载 2.整卷批量下载
3.短时间内连续系统的大量下载数字库资源 4.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等等
第三章 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规范1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
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具体性,经验性和精确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规范:
a必须正确地列出要通过实验解答的各项问题,即明确实验的目的 b 必须在兼顾所要求的精度和可能碰到的实验难点的条件下正确地选用实验方法
c 必须正确选定实验的一般数学模型,即历次观测的数目、周期和相互关系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原则:误差分析、数据整理原则、数据管理规范。数据的真实性,严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验数据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报道的,图表有很多种格式,在数据报道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使用方便的格式或者采用学术期刊指定的格式。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坚持以“事实”为科学的认 识对象,通过科学实践去“求是”,并把实践作为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创新精神(来自于科学活动本质层面的精神)
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勇于创新。
科学研究的学术不端:伪造数据;篡改数据;破坏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他人的科研 不端行为;对他人伪造数据的行为知情不报;对监督职责的严重疏忽
中国科学院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
1实验主体的变更,即项目执行人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委托项目组之外的人员代为实施项目的行为
2伪造实验样本及相关实验活动
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数 据的记录及其处理,分析讨论 道德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原则,强调知情同意的绝对必然性
2有益性原则,所有研究都必须评估利害比例的合理性,风险务必降至最低,且利益必须大于风险
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
1.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反对闭门造车,生搬硬套 2.提倡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反对沽名钓誉,追逐功利 3.提倡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反对粗疏浮躁,弄虚作假 4.提倡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5.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权益,反对抄袭剽窃,不实挂名 6.提倡朴实凝练的文风,反对故弄玄虚,言之无物
7.提倡积极健康的学术评论,反对阿谀吹捧,恶语相向
8.提倡团结协作,反对门户之见
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学术失范行为
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学术失范行为:
1.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行为
2.引用他人成果,数据,思想等,没有详细列出有关文献出处 3.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学术观点,学术思想 4.捏造事实
5.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投机取巧,断章取义,片面给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研究结论
6.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 7.请人代写文章或代他人写文章 8.在项目中期检查中做虚假的陈述
9.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私利
如何开展正常的学术批评:
1.要以学术的眼光对待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排除所有的非学术性 2.坚持平等性,批评方与被批评方都拥有商榷,讨论,质疑的权利
3.坚持客观性,既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或互相揭短,也不能搞文字游戏,虚张声势。
文献类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 1. 学术论文
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特点:学术论文一般篇幅不长,内容专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从撰写到发表之间的”时差”小。是科研人员阐明新观点、宣布新发现的主要文献形式,直接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
2.学位论文
定义: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三种。科学技术报告,简称科技报告,是进行科研活动的组织或个人描述其从事的研究、设计、工程、试验或鉴定等活动的进展或结果,或是描述一个科学或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献专著,专著即专题论著。从广义来说,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可以 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
5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还有:学术会议PPT演示稿、专利文书等等。
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专著统称为学术论著,有时候也将前三者统称为科技论文或者直接称为学术论文。
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功:掌握学术论著各种载体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其特点,内容,形 式和撰写的具体要求
.3 学术成果呈现阶段的学术不端
这一阶段学术不端主要表现在不当署名、抄袭、剽窃等方面
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1.侵犯作者权益,擅自利用他人作品(剽窃)。
2.盗用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思想剽窃)。
3.在别人论文中强求署名或合作署名,或接受别人的馈赠署名。4.在含有伪造数据的论文上署名。5.篡改内容。
6.未经授权将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假说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公开或让第三者知晓其内容。7.未经作者同意盗用其名义。
引文不当的表现:
1)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漏引)2)将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
3)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
4)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作任何说明; 5)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页码; 6)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 7)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为引用他人成果。
引用不当与剽窃具有较大区别。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将无标、无注、无引(引导语、冒号、引号。)、无用(深化使用。)的抄录行为定义为剽窃。将有引、有用,但是无标、无注,或标注不全、不准,或者抄录不准确等抄录行为定义为不规范引用。引用不当实质上还是引用的问题,只是引用不和规范,标出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而非为标出。该博士论文有120处未标出,完全未标出符合了未标、无引的剽窃定义标准,因而该学术不端类型属于剽窃而非引用不当
第五章学术成果发表与后续工作
5.1 学术论文发表与保护 该阶段学术不端表现类型: 1.代写。2.盗用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思想剽窃)。
3.在别人论文中强求署名或合作署名,或接受别人的馈赠署名。4.在含有伪造数据的论文上署名。5.篡改内容。
6.未经授权将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假说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公开或让第三者知晓其内容。7.未经作者同意盗用其名义。
引文不当的表现:
1)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漏引)2)将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
3)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
4)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作任何说明; 5)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页码; 6)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 7)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为引用他人成果。
引用不当与剽窃具有较大区别。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将无标、无注、无引(引导语、冒号、引号。)、无用(深化使用。)的抄录行为定义为剽窃。将有引、有用,但是无标、无注,或标注不全、不准,或者抄录不准确等抄录行为定义为不规范引用。引用不当实质上还是引用的问题,只是引用不和规范,标出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而非为标出。该博士论文有120处未标出,完全未标出符合了未标、无引的剽窃定义标准,因而该学术不端类型属于剽窃而非引用不当
第五章学术成果发表与后续工作
5.1 学术论文发表与保护 该阶段学术不端表现类型:
1.代写。
2.一稿两投或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的同一篇论文,在同一时间端分别投向几家期刊,继而在两种或者 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现象是重复发表,多余发表
重复发表是指作者向不同出版物投稿时,其文稿的内容,比如假设、方法、样本、数据、图表,论点和结论等部分有相当重复,而且文稿之间缺乏充分的交叉引用或标引的现象 将作者的作品或成果修改或不修改后再次发表的行为作者应该如何避免一稿多投? 1.在受到某一期刊的用稿通知时,应如实、及时告知另投的其他期刊编辑;
2.在同时受到多个期刊的用稿通知时,要选择一个期刊并及时向其他期刊明确的声明谢绝 刊登
3泄密
学术论文发表流程:学术期刊的选择-投稿-评审 权威期刊的界定:
1刊载论文数量多,2读者利用次数高,3网络用户点击多,4二次文献转载篇数多,5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多
第六章学术不端与侵权行为 6.1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学术界中的不道德行为: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学术失范
伪造,篡改,抄袭
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1、抄袭与剽窃
2、伪造和篡改
3、一稿多投和重复投稿
4、参考文献使用和著录
5、论文中标注的“基金项目”和论文内容无关 伪造和篡改的形式;1.伪造实验数据
2.捏造论文材料和方法
3.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伪造虚假的观察结果,故意取舍数据和篡改原始数据 4.虚构发表作品,专利和成果等 5.伪造履历,论文等
伪造和篡改属于学术造假,其特点是研究成果中提供的材料,方法,数据,推理等方面不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著录存在的问题: 1.引而不注 2.注而不引 3.过度他引 4.不当自引 5.模糊注引
避免侵权做到合理使用需满足的条件 1.引用目的是非营利性的。
2.引用的量要适当。一般认为引用一人作品不得超过总量的1/10 3.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4.所引用的他人作品。必须是已发表的作品。
5.引用他人作品必须注明出处,以免误导读者将他人作品视为己出
近年来,高校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为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各高校已陆续应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来加强对毕业生学位论文的检测。对于应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各高校都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检测要求和处理办法,表1中列出了10所高校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使用管理方法。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无标、无注,或标注不全、不准,或者抄录不准确等抄录行为定义为不规范引用。引用不当实质上还是引用的问题,只是引用不和规范,标出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而非为标出。
a、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漏引)b、将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
c、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
d、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做任何说明。
e、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和页码。f、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g、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为引用他人成果。
抄袭是直接的、公开的照搬照抄,而剽窃却是隐蔽式的改头换面。它们均是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实质内容窃为己有发表的一种侵权行为。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抄袭的标准:
1.被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2.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过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3.引用是否标明出处
引用的界限:作品对被引作品进行了新的扩展,原作品的思想观点不占新作品的主要部分。可以自由利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数据,客观事实,研究背景灯,但应注意标明出处,不能大段照搬他人表述 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课题A以中文发表在国内某期刊,再翻译为英文发表于国外某期刊; 重复发表:投稿人将体系B分割成系列文章发表,但实际上系列文章研究的内容,讨论的问题相近甚至相同,读者通过阅读该系列期刊中的一篇就能明白体系B。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的同一篇论文,在同一时间端分别投向几家期刊,继而在两种或者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现象是重复发表,多余发表。
重复发表是指作者向不同出版物投稿时,其文稿的内容,比如假设、方法、样本、数据、图表,论点和结论等部分有相当重复,而且文稿之间缺乏充分的交叉引用或标引的现象将作者的作品或成果修改或不修改后再次发表的行为。一稿多投:课题A以中文发表在国内某期刊,再翻译为英文发表于国外某期刊;重复发表:投稿人将体系B分割成系列文章发表,但实际上系列文章研究的内容,讨论的问题相近甚至相同,读者通过阅读该系列期刊中的一篇就能明白体系B。
第五篇:XX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XX年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学校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师介绍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应用,专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同时重点介绍了本专业所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指出目前本专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学术报告
xx年x月x日下午,应数学学院邀请,贵州大学俞建教授来访我院并做了题为“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的学术报告。
俞教授从博弈论的思想的起源开始,引入了博弈论分析如何突破了零和博弈的局限,然后介绍现代博弈的思想、Nash通过不动点、博弈纳什均衡的概念,从而建立博弈论学科。接着,还讲解了Harsanyi和Selean突破博弈信息公共、信息对称假设与博弈人完全理性假设的前提,通过引入贝叶斯公式和有限理性的概念,从而引入Nash精炼均衡点的概念,使得博弈论的框架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俞教授基于他们研究团队敏锐的观察到二者所拥有的共同前提:(1)均强调个
人理性;(2)均进行全局优化。
从而提出了研究博弈论的新思路:要透彻了解和研究博弈论应超越依循数理逻辑、集合论和泛函分析式推理的传统思路,而应将博弈论的研究与凸分析、集值映射、不动点定理与非线性分析紧密结合。俞教授还为大家提出了博弈论领域的一些挑战性问题,比如博弈论可能面临无所取舍的多均衡点的问题。
俞老师为师生们带来一堂学术概念、思路和知识体系的引入和深华的同时,还在一种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将他一生对学术追求中饱含的艰辛与收获无私的与大家分享,令听众深感收益匪浅。
2.学术活动之二:《Expected Residual Minimization for Stochastic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学术报告
xx年x月x日,应我校副校长杨新民教授的邀请,香港理工大学数学系陈小君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Expected Residual Minimization for Stochastic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的学术报告。陈教授首先从确定性非线性补偿问题和残差最小化问题的关系入手,指出在随机情形上存在的难点,进而给出通过克服该难点得到的期望残差最小化公式。借助于该工具,也成功解决一类随机变分不等式问题。接着,介绍了随机残差函数的光滑样本平均近似逼近的相关性质。利用这些理论结果,还解决了交通平衡分配问题,数值实例显示该方法的优越性。
在该讲座中,陈教授介绍他们研究组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引起我院从事优化研究老师们的极大兴趣,也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并提供很好交流机会。
3.学术活动之三:《最优化及其应用》系列学术报告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下午,应数学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韩德仁教授来访我院并做了题为“最优化及其应用”的系列学术报告。
韩教授从最优化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先介绍了凸集和凸函数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定理,并系统回顾了KKT条件,最优性条件和最优性定理,然后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之上,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优化模型;基于优化模型给出相关算法并建立相应的理论结果,最后用数值实验验证自己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韩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从基础出发,一步步引出自己所做的工作,为我们做科研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4.学术活动之四:《瞎子爬山与最优化方法》学术报告
x年x月x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筹学学会理事长袁亚湘院士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 瞎子爬山与最优化方法 ”的学术报告。
报告题为“从瞎子爬山到最优化方法”,别开生面。袁院士的报告首先从“瞎子爬山问题”娓娓道来,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最优化方法的实质。他说:“爬山的目标是登上山顶,也就是要找到海拔最高的点;而最优化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求某个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或最小值,所以爬山本身就是一个优化问题。给定一个点,计算机可以计算目标函数在该点的信息(如函数值、梯度值),但不知道其他点的信息。这正如一个瞎子在山坡上能感觉到脚下的坡度,但不知道山上其他点的任何情况。可见用计算机求解最优化问题和瞎子爬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短短一席话,让我们通过最朴素的例子理解了最优化问题实质。随后形象地说明计算机与瞎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报告的主题“如何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决策问题”。之后从最速下降法开始,进一步介绍传统的牛顿法,及对其缺点:计算量大的改进,即拟牛顿法,然后过渡到现在非常流行的信赖域思想,并列举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使同学们对这些理论与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报告的最后一部分还介绍了当前最优化方面国内外的热点问题。
在报告的过程中,袁院士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辩证思考。当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历越来越高,研究的领域越来越专、越来越深入时,往往会对专业问题的表达、描述更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可能会忽略生活中看似平常,看似朴实,却和我们的专业息息相关的小点滴。其实,真正的大师绝对不只是会写书,会写文章的专家,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究将问题的本质看得很透,从而能用通俗的语言将之表达。我们除了要完成导师规定的任务、完成学科点规定的文章要求外,还应该看到所研究问题的本质,着眼于生活。袁院士的精彩报告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通俗易懂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表达、深入浅出的阐述深深地吸引了参加此次报告的各位老师和同学。
5.学术活动之五:《一个非对称旋转锥优化问题的内点算法》
xx年x月x日,应数学学院邀请,上海大学白延琴教授来访我院并做了题为“ 一个非对称旋转锥优化问题的内点算法 ”的学术报告。
白延琴教授报告从实际背景出发,基于机器人手臂抓力构造了一个非对称锥的优化问题,建立优化模型,讨论了非对称锥区别于对称锥的好的性质,给出了相关理论结果,然后把常用求解对称锥的内点算法相应推广到求解非对称锥问题上,用内点法求解非对称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数值计算效果。
白教授的研究紧跟科技前沿,用基础工具去求解工程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为我们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6.学术活动之六:《凸优化分裂收缩算法的统一框架》学术报告 XX年7月2日,应数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炳生教授在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凸优化分裂收缩算法的统一框架”的学术报告。
何炳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应用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或松弛成)一个凸优化问题。线性约束凸优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性条件是一个单调变分不等式。在变分不等式的框架下研究凸优化的求解方法,就像微积分中用求导求函数的极值,常常会带来很大的方便.这个观点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数学家接受。何教授介绍了如何在变分不等式的统一框架的指导下研究凸优化的分裂收缩算法,包括按需定制的邻近点算法(Customized Proximal Point Algorithm),收敛更快的乘子交替方向法(Alternating Directions Method of Multipliers),以及将乘子交替方向法推广到求解多个可分离算子的凸优化问题的带回代的ADMM方法。他告诉大家利用统一框架不但使得研究经典分裂算法的收敛速率变得异常简单,也为构造新的收敛算法提供启示.报告同时介绍了这类方法近年在一些热门领域的应用情况,得出简单的方法才是有望被他人采用的方法。
报告中,何炳生教授通过初等数学与数分高代知识相结合生动地向大家讲授了深刻的数学知识,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结束后,何教授还与广大师生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与大家分享了教授自己的感悟与所历趣事谈。
7.学术报告对我的影响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已经参加了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理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金融、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大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xx年x月,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xx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这个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殿堂。这一年半以来,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感到受益匪浅,这些活动不仅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自己思维以及视野的扩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开学伊始的入学教育:进行研究必修的第一课
开学伊始,学校、学院以及发展所都对我们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老教授以及各位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心理学院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更好的利用学校以及学院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应该说从那时起,就开始我在这个学术的浩瀚海洋中遨游,吸取养分的旅程。
在那次学校的入学教育中,董奇老师的一番话时至今天,我都还是记忆犹新。董老师希望我们能站在新的起点、新的位置,要对自己有新的要求,要达到新的水平。殷勤的期盼我们能在这几年的时间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科研以及学科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力争做出学术的创新。他还告诫我们要志存高远,树立目标,摆正心态,鼓起劲头努力学习;以及希望我们能有科学的精神,求真、求实,要有社会的责任感和宽容心;要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正确处理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从而脚踏实地的,从现在走向未来。董老师的话时时记在我的心里,使得我能够不断地鞭策自己,不仅在学术上,更在生活中。
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各个所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进展、现状,使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我们学院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各自的进展情况,为今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所里的迎新会上,申老师主要从创新的角度对我们进行要求,希望我们能继承所里的优良传统,戒浮躁,加强对自己理论思维的培养。首先,把书读好,奠定基础,是最重要的。第二是做人,学会竞争与合作。要作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学术思想的追求者。张日升老师讲了“初心不忘”,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和追求。他还遵遵教导我们要学会做人,“入则孝,出则,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要大事理决,小事情出”。所有的这些我都谨记在心,时时处处提醒自己,鞭策自己。陈会昌老师的几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他说“要想比现在更新的东西,学离现在最新的科学”,“做别人让你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知道兴趣是探索的最大力量,要学会处理兴趣和任务之间的关系。
我想这些都是我进行学术活动的源始以及最重要的启蒙。所有的这些,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非常重要的第一课。对我来说,至今还是受益匪浅,并且将受用一生。
二.心理学进展:全面接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在第一学期时,学院开设了心理学进展一门课,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本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向我们进行介绍。可以说,这是我全面接触心理学领域中最前沿研究的开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林崇德老师介绍的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与新进展,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变迁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发展心理学的变迁过程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这主要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以及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的要求;还解释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从研究儿童到研究生命全程的转变,其中主要介绍了转变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只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内容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最后,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包括研究体制的进展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进展。这对我们全面把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及早确定自己的方向以及研究兴趣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之后的时间内,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想我们介绍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以及知识。
中科院的张侃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工程心理学与人因学的简介。主要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一些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彭聃龄老师介绍了关于汉语的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认知,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认知的神经机制,什么是汉语认知的神经机制以及当前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最后介绍了一些我们的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脑神经科学的奥秘和精深。张志学老师则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个领域,关于谈判的研究,主要从谈判研究的历史,谈判研究的现状,谈判研究的模式,还讲了一些谈判研究的有趣的结果。时勘老师讲了关于胜任力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讲座,主要从胜任特征的概念,定义,类型,胜任特征的建构,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方面向我们全面地介绍了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内容。
三.校内各种学术活动及讲座
师大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学术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在这一年半里,我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自己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堂《中国哲学方法之整体观、方法论》上,使得看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看到了哲学的方法以及修养对于做研究,特别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中国哲学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主张要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其次把握核心。这些思想都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研究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在这之后,我总是在思索,时时在反思,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否过于狭隘,是否偏颇,时刻提醒自己看待问题不要过于片面和绝对化。
在face to face系列讲座中,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带给我们异常丰富的学术盛宴。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有关于家庭婚姻的,有关于基础研究的,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唐登华老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使我了解了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即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并具体介绍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保持心理健康,要善于赞赏他人,越会赞赏他人的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要对他人真诚和积极地关注;要学会理解情绪的人际转移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个性空间,以及要开放心灵,并且学会与烦恼共处。这次讲座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学会与他人相处,以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伍新春老师主讲的亲子沟通的态度和策略,则向我们展示了家庭内部各个成员如何相处,特别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从我国社会的变化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本身结构的变化,孩子不同时期的行为特点,父母的压力谈起,重点介绍了如何有效的沟通,倾听的态度和技巧等方面。伍老师的讲座,不仅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同样有极大的作用,还使我接触到了家庭婚姻这一对我而言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扩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我还参加了一系列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以及论坛。在XX年的社会心理学年会上,各位心理学界从事社会工作的学者给我上了关于心理学在实践中应用的一课,使我在看到心理学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还看到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很多新的感受。乐国安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中的应用》,向我们介绍了在破案以及审讯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在王登峰老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报告中,使我明白了社会和谐的真正含义以及心理学如何在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王二平老师《社会风险因素的辨认与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公众的态度出发,建立社会的风险预警系统,如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金盛华老师《自我的境界和心理的融合》从每一个体的心理出发,主张如何内安从而外和,每个人都自在、自由、自信、自尊、自知,从自我的和谐到社会的和谐。所有的这些都给自己的心灵以很大的触动,促进自己学术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半中,我还参加了很多国际的学术活动,听了很多国外专家的讲座,不仅是本专业的,还有很多国际经济,政治,教育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学术修养,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四.自己主讲的内容及感受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自己主讲的讲座或专题主要有5次。在认知心理学的课程上,自己以及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向大家介绍了国外XX年的关于儿童选择性注意的一项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的史与论这门课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位发展心理学家的生平以及研究和理论进行了总结,向全班同学进行了介绍。在健康心理学课上向大家讲了一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讲座。在自己实验室的学术讨论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关于交通心理学领域的一项最新研究。最近,在学院的开题报告会上,向各位老师陈述了自己这一年半以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自己的开题报告。经过自己的几次主讲,我发现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以及其他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xx年x月x日晚上7点至9点,研究生科学与技术协会举办的研究生学术讲座隆重举行。中国xx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xx级博士研究生、研工部老师徐伟在研究生院106会议室为各位观众带来了一场以“关于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这是研究生科学与技术协会人文社科部经过一个月的策划、筹备而开展的学术讲座。现对此次讲座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希望征得改进意见,使得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一、前期策划工作
此次研究生讲座的策划工作由人文社科部毛玲负责。前期联系老师,确定讲座主题和讲座时间,申请讲座场地;并且为讲座的执行工作制作部门分工明细表,落实个人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这些工作为讲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
二、宣传工作
此次讲座的宣传工作由蔡静森、郭龙负责。联系宣传部设计海报,制作横幅,打印调查问卷等工作有条不稳地完成,前期宣传工作充分而且及时。
三、讲座现场工作
人文社科部全体成员参与现场工作。聂媛媛和杜焕丽作为现场秩序维护者周到地安排各位观众入座;路桥参与会场布置工作和讲座记录工作;蔡静森和赵飒负责现场拍照工作;毛玲主持讲座。人文社科部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非常顺利地完成现场工作。
学术讲座现场,研科协的主席屈若枫,副主席张万鹏、徐大华、马赛都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研科协其他部门的同学都参与此次讲座。讲座的成功开展得益于全体成员的团队合作。
四、讲座效果
(一)讲座议程
1、主持人引导介绍本次讲座,介绍主讲人
2、发放调查问卷,反馈讲座建议
3、主讲人讲座
(1)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会议精神
(2)相关文件起草背景
(3)主讲人个人体会
4、寻找“乔布斯”现场交流
5、问卷调查
(二)讲座效果
首先,主持人毛玲介绍了徐伟老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和此次讲座的主题。
徐伟老师讲座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介绍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以及相关文件起草背景。第二,从身边的细小文化现象切入,分析文明和文化的现状。第三,谈个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第四,在当代大学文化中,如何实现自身的个性与共性发展。徐伟老师就个人的心得,和同学们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和文明所存在的区别,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知识,并且要敢于创新,体现自己的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统一。
徐伟老师的讲解激情四射、深具感染力,现场气氛活跃。在互动环节中,徐伟老师鼓励在场的观众相互交流,不仅单向向主讲人提问,并且鼓励现场各位同学之间开展讨论。现场观众十分活跃,全场参与讨论,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很好。
问卷调查环节中全体观众参与。各位观众为此次讲座的组织工作、主讲内容、讲座效果打分并提出意见。
本次讲座仅持续了两个小时。最后,讲座在一片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徐伟老师的讲座加深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得他们对学术和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有人表示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讲座。
五、讲座后期工作
此次讲座结束后,后期工作由路桥负责撰写活动总结和新闻稿,郭龙汇总调查问卷并作出调查分析。
经过人文社科部全体人员的不断努力与拼搏,以及其他部门的协助和支持,此次讲座圆满落幕。此次研究生讲座虽圆满结束,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参与讲座的同学,感谢他们的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及他们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