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术活动报告总结
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从2012年9月入学到现在,来到重庆师范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学校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了丰富的学术报告与讲座活动,让我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碰撞出智慧火花。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启发与引导。下面我就参加的部分学术讲座作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学术活动之一:《重读鲁迅:从文学史与批评理论的角度看》学术讲座
2012年10月18日下午,美国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研究系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著名翻译家张旭东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集贤楼312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重读鲁迅—从文学史与批评理论角度看》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张旭东教授简述了《阿Q正传》从语言、形式、叙事和寓言的层面上来讲,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文学最大的作品,因为阿Q就是中国,不是隐喻上的,阿Q就是中国,就是“中国的传”,是对中国人集体传记在语言和叙事形式上的不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寓言性探索。以前我们说里面有民族性、落后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实还可以读出别的东西来,这就使整个中国文化作为“命名系统”的“不可能性”,“传”的“不可能性”被《阿Q正传》写出来了,从而把意义的命名行为、价值和“难堪状”在各个层面上给“再现”出来了。这要比电视剧式的叙事更具有文学性,像《闯关东》、《金婚》这样的情节剧,一写几十年,好多故事,反而小了。这样的作品再怎么“大”不如《阿Q正传》大,因为《阿Q正传》不是写实的小说,不是现实主义的小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章回小说,什么“体”都套不进,完全是个边缘的、“次要的”、讽刺性的东西,但它却具备一种文学写作的张力和寓意能力,具有一种语言内部的激进性和艺术体制内部的颠覆性。这种内在的张力同作品外部环境形成一种对应或呼应关系,由此而确定了《阿Q正传》的伟大意义。张旭东教授借助四个“假设”,从主人公“阿Q”在中国文化系统所体现的符号性、整体性、病毒性以及对阿Q的命名危机等方面着重讲述了《阿Q正传》的文学意义,他提出,《阿Q正传》的秘密在于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再思考,体现了《阿Q正传》中关于新文化的呐喊,揭示了中国文明系统的崩溃和混乱。
此外,张旭东教授还提到鲁迅杂文的文学启示就是把我们带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缘。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都积极的向张教授提问,氛围活跃。张教授鼓励大家想要学好外语需要阅读文学作品原著。
学术活动之二:《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讲座
为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2012年12月6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陈忻教授为我们讲授题为“学术论文的写作”的讲座。
讲座上,陈忻教授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详尽地讲解,提出了写论文的五点宝贵建议。第一、论文题目要有特色与个性,从小的点切入,论文题目不宜太大太空泛,需要自己有所感触。第二、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论文的小标题要以最简练的文字清晰的呈现主要内容。她指出,作为论文的起步,最好有小标题,以突出重点、展示清晰的逻辑思维与层次。第三、论文主体部分要紧密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注意论证过程,举例要有真实性、典型性。同时,要将文学与历史、哲学联系在一起,使论文有厚重感。第四、论文文字要具有学术性、逻辑性,不要文学化、散文化。第五、注意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注释、参考文献。
讲座后半段,同学们向陈忻教授提了一些关于学术论文的困惑以及关于论文发表的问题,陈忻教授都耐心得作了解答。此次讲座对于我们以后写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术活动之三:《语文的目标与内容探究》学术讲座
2013年5月9日下午重庆八中特级教师、研究员、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中语会理事、重庆市中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泽勇老师来到文学院集贤楼312会议室为文学院研究生们带来了名为《语文的目标与内容探究》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四部分:语文老师的责任、阅读教学实际操作、经典散文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张泽勇老师首先从宏观角度对语文教师这个职业进行分析,他认为语文教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他指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兼济天下的情怀、广阔的理想以及坚守原则的信念。他认为当今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考试化、教学地位边缘化和语文教育低效化等弊端,而教师为适应考试而采用的“掠夺式教育”方式和急功近利的教学心态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对此张泽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再谈因材施教,主张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提倡为未来打底,希望通过语文教育,使孩子能够使用语言细腻地表达内心情感,为其未来的生活提供便利;三是教师应该给孩子自由发展、陶冶情操的机会。张老师还与大家分享自己对语文教育看法,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起到丰富情感、深邃思想的作用。
随后,张泽勇老师从微观角度与同学们探讨语文教育的目标与本质。他强调激发人们对语文、对母语的热爱和使人能够自由运用语言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其本质则是锻炼人们的文字使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可以将语文与自己亲身经历结合起来。最后,张老师对在座的即将走向讲台的的老师提出希望,他希望新老师们能不断提高自己文本细读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敏感力为己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好准备。
学术活动之四:《吴朗西、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学术讲座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下午,日本早稻田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代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先生之子吴念圣教授应邀做客我校,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名为“吴朗西、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讲座。本次讲座在集贤楼312会议室举行,文学院靳明全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吴念圣教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诞生历程与创办理念。他指出,文化生活出版社的成立,与吴朗西、巴金、陆蠡等文人的携手奋斗密不可分:吴朗西先生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创建》一文中指出当时的出版社不大出单行本,文生社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缺,出版外国的文艺书。而巴金先生也指出要“建立一个民众的文库”,这也成为了出版社一直贯彻的宗旨,目的是让更多普通人民大众有机会阅读文学著作,丰富其精神生活。在讲座过程中,吴教授还穿插了很多与出版社有关的奇闻趣事。在随后的提问环节里,吴教授耐心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日本的看法,简单地介绍了早稻田大学的基本情况。
学术活动之五: 《词汇的外围成分》和《句法层面的语序与句子层面的语序》学术讲座
2013年10月25日晚,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俞理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谊生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在集贤楼312会议室为文学院学子们带来题为《词汇的外围成分》和《句法层面的语序与句子层面的语序》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党委书记王于飞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俞理明教授简述了词汇的分类,指出词汇的变化非常快,新词往往会挤占旧词的地位。接着,俞理明教授主要谈了局域词和边缘词。在谈到词汇的边缘词时,俞理明教授认为词汇中的“生造”和“新造”之间没有明确可辨的界限,关键在于人们的主观态度。他提出边缘词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俞理明教授讲学风格诙谐幽默,他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词汇实例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讲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随后,张谊生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语序的三个层次:语言类型的固定性语序、句法结构的习用性语序、语用表达的可变性语序。张谊生教授具体阐述了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短语结构与句子结构,并以幽默的例子加以分析,使得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在互动环节中,俞理明教授和张谊生教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作答,并寄予了他们对学生的厚望——希望学生在学习时,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要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两位教授不仅把学术知识教给我们,更教会我们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此次讲座,令在场的师生收获颇丰。
学术活动之六:《文学思潮的符号学分析》学术讲座
2013年12月5日下午,四川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冯宪光教授做客我校文学院,为文学院的研究生带来了题为《文学思潮的符号学分析》的讲座。冯宪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国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文学组成员、全国马列文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讲座开始冯教授先提出了文学思潮是什么、文学思潮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等问题,引出论文观点。随后冯教授讲述了他此篇论文是根据詹姆逊的著作《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蓝本,来进行文学思潮的符号学分析。冯教授的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是詹姆逊对文学思潮的社会学分析,第二是詹姆逊对文学思潮的符号学分析。而后他展现了詹姆斯的核心观点:文化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分期可以根据曼德尔所说的生产方式的三个阶段来划分。不同阶段对应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符号学意义。冯教授利用图表形式,引用了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的符号学观点和多部具体作品,更加形象和具体的体现了詹姆斯的观点。同时,他提出对詹姆斯的思考和质疑,并且经过层层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学术观。在提问环节,冯教授仔细的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并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存在的变化导致了感受的变化,形成作家不同的创作形式和内容。
冯教授借助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来进行文学思潮的符号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让在场的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知识,也学会了文本解读和研究的方法,受益匪浅。
总结:通过聆听众多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与讲座,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术前沿的新思想。从这些的学者身上,我看到每个人要想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去做研究,不断去追求真理,为自己的事业终生奋斗。还要学会与人沟通,彼此交流,共同学习。要懂得学习与做研究的方法,勇于去实践,即使失败,也要再次站起来重新开始直至成功。最后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联系我们的社会实际,实现自我超越。
第二篇: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李
娜
S09040735 在研一期间,我们听了许多有丰富经验学者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广泛。听了这些学术报告,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和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获益匪浅。
在《燃气轮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的报告中,崔玉峰博士给我们介绍了燃气轮机的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还讲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重点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差距,目前形势严峻,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存在机遇,我们要加快步伐,发展自己。
徐葆华老师给我们作了《文化背景对理工学习的支持》的讲座,“打开一扇窗,总会有世界”,我们要体悟生命运作之道,除了饮食钱财之外,还要之道生活是增长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悦,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通人通儒学,不应将文理对立,要和谐为人。作为一名研究生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文科知识。
在李增亮教授的《石油开发与作业新技术及装备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石油开发过程中用到的新技术及设备,比如,井下油水分离同井采油冷水新技术、井下直线电机驱动抽油泵新技术、电潜双螺杆泵新技术和水力驱动单螺杆泵装置新技术等,这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前言知识,收获颇多。
2010年5月27日,刘永红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报告,给我们讲了许多经典的创新案例,使我们从中得以学习。我们还学习到了实现创新的方法有:解放思想;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有需求,因为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分析是创新的钥匙;综合是创新的途径;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文献资料查阅与分析、综合;要具有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要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坚信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要彻底摒弃替老师打工的想法等等。这对我们以后的创新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还听了好多其他的学术报告,听了之后,我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很多东西,它比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通过这一年参加的学术活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和深化,也在自身的学术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提高,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切实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我在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去奋斗。
第三篇:学术活动报告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各种学术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随着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为了帮助我们研究生开阔视野、培养开放型思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去迎接今后的科研,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我校特地举行了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不仅营造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更是邀请了许多海内外知名的教授到我学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在他们渊博的学识、精湛的研究技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熏陶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在激烈的碰撞之下,许多学术观点得到了升华和丰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在我校开展。各色各类风格迥异却又同样精彩的讲座成为了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没有之一。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拓宽学术思路,更能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学术开展期间由于还有比较多的课程,一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以下是我参加“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1、学术活动之一:龙思会教授,«Petidomimetics:Mimicking and Emulating Mother Nature»学术报告
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特聘教授龙思会给我们介绍了基于自然的生物合成具有具有同生物功能的生物蛋白质。龙思会教授最先给我们讲解了电子等排理论及其电子等排理论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通过模仿自然界中已用的药物分子,找出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可能性,以便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药物。药物分子一般为具有特殊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一、二、三级结构。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人体会对药物有抗性,即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最终病菌将能经受住某种特殊药物,使其丧失对该种病菌的作用效果。龙思炎教授给我们举瓜蟾素这个例子,这种药物是模仿天然多肽,然后对结构进行改性,使它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抵抗超级病霉菌,这种物质是从瓜蟾中提取出来的,叫做瓜蟾素。它是一种蛋白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特异性。除此之外,对基本氨基酸的结构进行修正,能够改善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能,如,使柔性连变为刚性连和延长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链等等。龙思会教授还给我们将了在做实验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合成一个反应中间体,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告诫我们,在做科研期间切勿心浮气躁,实事求是,努力寻找解决方法。
2、学术活动之二:杨浩教授,«功能界面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学术报告
杨浩教授来来自武汉工程大学食品工程,他给我们介绍了几个油水分离造福人类的例子:荷叶的超疏水性应用于服装上,使衣服具有自我洁净的功能;具有超疏水性的海绵漂浮在水面上以及以及海绵吸收水里面油以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特殊的功能键具有使油水分离的功能,譬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亲水基团:羟基、羧基。这些基团均能与水形成氢键,因而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具有超亲水性与超疏油性的材料能够自动清洁材料上的油渍。全氟化合物具有疏水、疏油两大功能,但是,含氟化合物会造成臭氧层空洞,近年来逐渐在开发具有着两大功能不含氟的化合物。如今,纳米工业快速发展,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材料能够大大提高润湿性,通常将SiO2引入到纳米材料中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例如,将SiO2引入到树脂中可以用于制作粗糙度更大的涂料,这就扩大了涂料的适用范围。
3、学术活动之三:刘根炎教授,«Competitive antagonists of -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s »
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留日博士,特聘教授刘根炎,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子设计、合成与筛选。他给我们介绍了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GABARs)。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GABARs)间接快速抑制联合传送装置,也能用作靶向药物和杀虫剂。为了更好的理解GABARs分子的相互作用,我们需要检测4-芳基l/芳烷基-5-(4-哌啶基)-3-异噁唑基,4-芳基-5-(4-哌啶基)-3-异噁唑基,和5-芳基-4-(4-哌啶基)-1-羟基吡唑来得到它们的抗性,这被视为接受GABARs的三种昆虫。4-(3-联苯基)-5-(4-哌啶基)-3-异噁唑基获取普通的GABARs显示了最好的抗性,分别在3.4和10.2µM时都能得到IC50值。相比于两大GABARs的抗性,它的化合物显示了可能获得的小的褐飞虱GABARs激素反应点,在31.3µM时有一个EC50值。刘根炎教授着重讲解了药物分子的作用位点,基团间的竞争性即引入基团的作用和对引入基团进行表征。药理学的分析的方法,如:FMP和TEVC。还着重强调:添加酚香环的作用,离子通道的结构、烷基旋转增加柔韧性以及双重突变等文章要点。
4、学术活动之四:靳晓芸博士,«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阳离子聚合物的疏水性表征»
靳晓芸博士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主要致力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基因药物载体的分离及物理化学表征、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的研究。靳晓芸老师从基本知识出发,介绍一种创新的方法,从改善耐氨酸的疏水性和测定聚合物的亲水性开始。介绍用胶束动电色谱(MEKC)和微乳动电色谱(MEEKC),根据电泳/色谱滞后时间不同得到不同阳离子聚合物在pH=7.4时的疏水性(logD),包括logD峰值及logD分布的方法。电解质Tris缓冲液,中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Brij35)以及戊醇,以便形成胶束或微乳。
5、学术报告对我的影响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经常参加学术活动,了解自我研究方向的前沿领域,对自身的成长学习非常重要。聆听这些学术报告,了解教授、老师们的科研经历扩宽知识层面,不仅能开阔视野,陶冶自我情操,更能教我怎如何去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以更高效的方式度过接下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教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将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最后再次感谢武汉工程大学给我们广大研究生提供这么优越的物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愿参与此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工作学习顺利,阖家欢乐。
第四篇:学术活动总结
学术活动总结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院组织了很多学术会议活动,我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胡象明《从抗击非典疫情到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胡军《少数民族政策分析》,李小宁《合同理论》,朱立言《公共管理中的语言》,Peer Vries《政府在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学校通过组织专业科研能力强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座,为研究生介绍正确的科研方法、学习方法、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的方法步骤、查阅文献的正确方法和阅读文献的方法。
不同专业领域的老师介绍了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应用,专业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同时重点介绍了本专业所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指出目前本专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听了讲座,开启了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引导我尽快了解了本专业的研究方向的相关经验。特别是介绍了在科研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老师在做讲座的时候,还为大家提供相关专业方向的阅读英文文献,让大家对国内外的相关领域都有一个整理的了解,并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如何独立研究。从文献综述的写作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应急管理的学术研讨会,更是有来自多个大学的教授和学者,使我受益很多,听到了很多不同的思路与研究方法,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篇:学术活动总结
学术活动总结(一)
现在想来昨天的学术活动14:30开始有点儿晚了,因为下班了还没有结束,以后可以提前半小时开始。
(1)进行了2名研一学生的演讲训练,一个PPT已经几乎完美,但讲解水平还要提高,给了具体的指导;另一个的PPT还不行,帮助搭建了框架,以后慢慢提高,总之,演讲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2)博二的学生汇报了他最近投稿SCI期刊的研究内容,为什么做这个研究、创新点是什么都讲出来了,但研究中遇到的难题、他是如何思考的,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没有讲出来。
(3)3名研二的学生按近期的研究进展、完成任务的百分比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汇报,然后给了具体的指导,要加油了。
(4)另一个在职博二的学生谈了他的选题设想,给了具体的指导。
(5)布置了今天的聚餐活动及近期户外活动计划。
(6)针对近期总有研究生生病住院的情况,指导学生要平时多锻炼身体、养成好习惯、学会缓解压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比如我坚持锻炼了30多年、遇事儿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几乎没有因为生病而耽误工作,去年我工作了361天,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做后盾,是很难坚持了。这么年轻总生病怎么成呢?
(7)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全程支持,根据投稿截止日期安排自己的研究。
(8)讲了更希望在职博士生能在假期加班进行研究,这次学术活动只有1名在职生参加,也是不妥的,要时刻记着自己是研究小组的一员。
(9)强调了与导师交流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不爱与导师交流、不会与导师交流、不能与导师交流,所以,得不到导师的关爱,就有迷茫或茫然的情绪,然后逐渐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我举例说:比如刚才你们汇报的工作平时也可与导师交流;试讲前一天将PPT发给导师,改一下上会讲的效果更好;导师给你们拿的咸鸡蛋好不好吃;签了工作甚至是有了女朋友第一个与导师分享等,都可成为交流的话题。你努力学习、认真做学位论文、与导师互动,导师才喜欢你;如果这些都没有,还常生病或麻烦不断,导师怎么可能喜欢你。
(10)我希望跟学生的关系最好是学生+朋友的关系,次之是学生,再次之是朋友,最不想的关系是非学生非朋友;当然学生和朋友在我这里都是有定义的,在我以前博客中努力的程度能达到第4种即“责任心高”以上境界的,才能称为学生;朋友的定义是我们之间交流互动好、相互关心、能分担忧愁的。
(11)最后我讲了态度,你们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如果你们想把论文做好,就一定能做好,关键是态度,是否花心思了,是否琢磨了,如果态度就是合格就好,最后可能是不合格的。
今生我们能成为师生,一起度过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多大的缘分啊,且行且珍惜吧!
学术活动总结(二)
xx年5月19日(星期三)下午,我系邀请了湖南xx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著名教授――马秋成教授来我院做学术讲座,主题是《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机电系的全体老师和大部分学生参加了听讲。
对于这样的学术讲座,师生们听后普遍反映良好,深感收获颇丰。通过听讲,进一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如CAE技术的应用,集成设计技术的应用,虚拟设计技术以及协同设计技术的应用等。对我们师生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有很大的促进,同时,也感觉到我们对最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够,今后要加强学习,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把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我们每学期都应组织几次专题性学术讲座,既可以从其他高等院校,也可以从厂矿企业邀请专家教授来院讲授,更重要的是要组织我们的专业老师来讲授,以此来促进教师对某项专业技术做纵深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应制订出相应的鼓励政策。
学术活动总结(三)
15场学术性极高的讲座,给全系师生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使我系师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在讲座中同学们领略到了名师的一种思想深度。
还有我系针对师范生于xx年12月5日下午,特请xx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指导小组成员、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特聘教材培训专家、汕头市金山中学历史学科组长李绍金老师为我们主讲《有准备地评课与说课》的历史教学法专题讲座。
李绍金老师的讲座在伟南楼集会厅举行,政法系历史专业的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上,李老师从评课与说课的理论指导、把握评课的关键点、说课的基本要点三个部分进行指导如何评课说课。他首先点出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从教学总体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有效教学、调动对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效果显著四个方面论述了一节优质的历史课的标准。然后,李老师从课堂教学科学性程度、学生能力培养的程度等十个方面指出了把握好评课的关键点。他认为说课的本质是探究授课的方案,要抓住教材的地位、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过程预案等说课的基本要点,通过说课与评课,形成内容严谨科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探究历史的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寓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从而也是培养教师自身的成长。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此外,我系于xx年11月3—4号承办了广东省逻辑学会xx年学术年会,在会期间,特邀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入选者鞠实儿教授作题为《逻辑与文化》的学术报告;还将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逻辑学会副会长胡泽洪教授作题为《逻辑与语言》的学术报告。两场讲座不光是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名师的一种思想深度,这也大大开阔了师生的眼界。同时这些讲座更是提升了师生的思维,丰富了师生的内涵,让师生真正看见了一种智慧的光芒所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有些学术讲座在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如有些相对比较集中,让学生在学习和听讲座上有些不便。
2、针对当前师范生的特点,有选择性的多邀请中学高级教师开展师范技能方面的讲座,让学生真正从讲座中得到启发和实惠,3、讲座内容要兼顾学科,专业分布不能相对集中在某一个学科或专业上。
总体来看,xx年来每一场的学术讲座,都是专家门的智慧结晶,对大学生启迪非常之深,作用非常之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系将会更多更好的开展学术讲座,为全系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指导。
学术活动总结(四)
翟鸿燊教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大师、书道家、演讲家、国际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学术体系创始人。
我听了国学大师的精彩演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大师所说的“醍醐灌顶”。翟鸿燊大师将国学中的精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应用于生活,贯穿于生活;给我们讲了许多我们本应熟悉的道理,可是说“一语点醒梦中人”。
比如说,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正确的利他思想和博爱胸怀才可能有大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能做到这样,那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翟鸿燊大师的一些话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学会赚钱而不是挣钱”,“花钱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仁义礼智信”,“道字里有天地,有自我,还有行动”,“爱不能把心给简化了”。。。多么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话阿!
听了这一次讲座,虽不是亲身临近,但也胜似身临其境。其中许多话,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让我从中受益颇多。
“色难”,相由心生。这是沟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时刻将微笑挂在脸上;因为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兴还是苦闷,从我们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览无余;“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乘智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翟教授一直怀着强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研究,在融会国际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哲学主流、营销理论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管理科学、决策科学、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企业团队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独到的解决方案,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翟鸿燊教授所研发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课程,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领导力项目等研修班中倍受欢迎。他把中国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们先人的智慧去认识当今的社会,可谓如鱼得水。可见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这次讲座还让我明白的“改变”的力量,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变,从改变中提升自己,从改变中让自己得以成长。《易经》中讲“三易”:简易、变易、不易。其中就讲到了“变”的智慧和力量。这些理论可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业、修养、性情,以一种不愠不怒的平常心态对待自已的人生,在保持一种淡泊以致辞远的态度去积极探索美好人生。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范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平时应该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为家庭做了什么,为朋友做了什么,为整个社会做了什么。以严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怀为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术活动总结(五)12月12日晚,我们在实验楼303教室有幸参加了李泽光博士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与新进展”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从中汲取了在中西医结合理念下诊治类风湿方面的经验,也让我感受到了李教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他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严谨的教学语言,绚丽的教学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颇受震撼。下面来谈谈我的听后体会。www.xiexiebang.com
首先,扩大视野,转变思维。李教授把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入讲座中,深入浅出。从类风湿的定义诊断到临床表现,再到预防预后,从尪痹到病因病机,从西医到中医,再到中西医结合,全方位、多侧面讲述风湿与类风湿疾病鉴别诊断与各自特点,以及国际新进展,让我受益匪浅,为我将来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作出了引导。并强调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优势,要努力学习,不断的发扬提高。李教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讲座图文并茂,扩展思维的教学方法,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到自然清新,体现了名师的大气。
其次,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在课后交流答疑中,李教授走到学生中间,面对面耐心的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尊重学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课上,真正听到了学生自主交流的声音。他的回答,唤醒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我倍感温馨。
我很喜欢李教授的课,因为他强调发挥中医优势的教学理念,以及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展现不仅是他的精湛的教学功底,还有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底蕴,谦逊的品格。然而,通过听李教授的讲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总之,我要向李博士学的东西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我要深刻理解运用并实践李泽光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后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学习,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并像他那样,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学习提高。
学术活动总结(六)
今晚讲座,主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学习方向。本来不去在寝室搞高数,但听说讲师是个毕业于北航的中年人,是名高级架构师,给搜狐等网站做过项目,最 重要的是他有让人嫉妒的高数满分经历。于是我就痛快的去了。他给我们介绍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企业系统和互联网是他主要谈到的内容,并且把工资都一一 列了出来。其实我比较关注的是与flash builder,flash等有关的RIA和网页游戏以及电脑动画的有关内容,可老兄就是不讲,最后来了句这个大家可以不用关心。做纯程序员要很牛逼才 行,到沿海城市也基本上是1w左右,而真正拿高薪的是那些从小就看着电脑程序长大的牛人,我们这群大学才开始接触程序的人单靠纯写程序如何达到那个高度? 然后他推荐了一个培训机构,叫做北京尚学堂,培训四个月,出来后6000+月薪,他像是在做广告。看现在的趋势,程序员的分工越来越细,写程序的只写程 序,而搞美术的就只用flash,3D max,photoshop,但连helloworld都写不出。以前毕业前没做过任何项目只要你师出名牌大学就能上岗,而现在毕业前做过项目写过几万行 代码的都不一定能混到饭吃。并且这样的趋势会一直延续甚至拉大。
这样就给了会美术又会电脑的人的机会,看看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都在翻新,都在趋于人性化趋于美感化。软件行业的门类如此广泛,而美术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人又少,看这个趋势仍能延续很久。从思绪中又回到讲座上,我看他在 台上讲得挺起劲,估计是个纯程序员,而且写程序应该非常牛逼,但如果真正赚得巨多钱的话,他是不会再花心思去办学当老师捞外快上的。可见高数都能打满分的 人工资都不足以满足他,像我这种高考数学都打不了满分的人还怎么混呢?但他讲的有几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比如像我们学计算机的就是要提前学,越提前越好。那些七八岁就写程序的人咱就不提了,就拿大学生来说,大一开始写程序已经算晚了,所以从大一开始就要开始学,尽早建立思维。可惜这个学期他妈只有2个多 月,收老子5000+RMB,大一读得太不划算了。每当一想到这里,赚钱的欲望再一次涌上心头,一心只想把计算机学好。
这个学期还有四周考试,正在忙于搞 数学,再过一两周还他妈要背政治,法律基矗就为爸妈赢得一张体面地成绩单。很滑稽的一点是,你的出勤率还直接影响到你的成绩。于是乎数学课基本上没查过出 勤,因为这里被扣了分,大家就别想及格了。另外他还告诉了我们如何写简历,傻逼通常写出像小说般厚的 简历,boss看都不看。真正的牛人直接把做项目的经验列举出来,然后在最后写几句扼要的自我评价就OK了。讲座最后大家提问,之后散会。回到寝室我纠结 着是先把程序设计搞定还是先把高数搞定。最后还是按原计划先把高数搞定,寒假把程序设计基础搞定,有时间再搞flash。这个学期下来感觉还是非常充实 的,不仅没有玩游戏,以前不自觉又懒惰的毛病也终于他妈的从我身上消失。虽然在学计算机和数学的时候碰到了很多困难,老师一般都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情况下 我靠着百度知道撑到今天,虽然还有些问题没搞懂,虽然每次在写程序时被一些自认为应该不存在或是不知道为什么出错的该死的bug弄得抓狂,但我没有放 弃,2个月过去了,我虽依然觉得自己很菜,但是我相信,任何事情做到一定程度都是会从量变到质变的。挺过这段艰难的日子,看到的终将是哗哗流向我的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