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报告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报告
姓名:学号:院系:学科:
土木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 1、2016年02月24日何善衡楼201 Ming Lu 题目:Turning Art into Science through Collaboration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这次报告的报告人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Ming Lu。
主要内容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行进路线需要随时测量并保证与设计路线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而目前盾构机每施工10小时就需要停下来测量误差,并花费2-3小时的时间。这造成了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Dr.Lu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开发了一款智能软件,能够实时测量盾构机行进路线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且不需要停顿。能够节省约10%的工期与费用。
听完这次报告后,让我对土木工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果我们毕业后只是在设计院进行设计工作,而不加入了生产第一线,那我们的水平终究还是会太过片面,也会错失许多的发展机会。就我自己之前在施工单位的实习情况来看,工地上有许多的小问题、小工艺,但是对整个施工过程会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够改进这些东西,那将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设计与施工,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土木行业的专业知识。2、2016年2月26日理学院郑裕彤讲堂金晓峰 题目:作为一种文化的物理学
“文化”这一概念是由人类学家提出,用来描述人类所采用的独特的、适应性体系。通常,动物死亡的同时它们经历的消逝,然而人类却利用语言符号体系一代代地传递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感受和经历。
物理学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专业的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历史。从历史文化中总结经验、学得方法。伟大物理学家伽利略,一生有过无数学术成果。而他创造的两类方法,却一直延用至今——斜面方法、望远镜方法。同样,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人也同样带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要想走在科学的最前沿,要想探索更多的未知,我们应该继承这种文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作为一名土木从业者,我们经过系统的培训,专业技能都非常娴熟,但是总感觉有些缺失。听完这次讲座后我豁然开朗,原来缺少的是文化。在土木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更应该总结前人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其思想。让土木也形成一种传承、一种文化,让这个成熟的行业再焕发一次春天。
3、高分子近期若干进展董建华化学系英士楼201 2016年02月26日
我国现在已经是高分子产品生产大国,由1980年代的百吨级产量直线增长到2010年代的亿吨级产量,此外论文数量和引用量、高分子领域学者数量都呈现稳定增长。作为一个高分子大国,我们在聚烯烃产业化技术、生态环境高分子产业化、合成橡胶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目前,国际上高分子研究前沿问题有:可控聚合与链结构精密控制、有机催化剂-可控自由基聚合、光控正离子活性聚合等一系列非常有前景的研究。尤其是,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目前已经达到11.6%,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听完这个讲座,我感到十分震惊与自豪。作为一个土木系的学生,由于平时对化学方面了解不多,突然听到高分子的这些进展,感觉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整个世界都在发生改变。我们土木人看的是宏观建筑,而高分子研究的微观世界,这些进展让我觉得非常震惊;而当了解到我国在世界上都属于高分子研究前列时,我又觉得非常自豪。化学与土木工程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材料的进步对于结构来说可能会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努力了解化学乃至整个科学界的进展。
4、区块链以及在金融领域上的应用蔡维德主楼8楼804 2016年3月1日
比特币作为一种通过加密技术产生的虚拟货币,从2009年诞生到现在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并且经历了多轮热炒,从一堆毫无价值的数字发展到最高被炒至上千美元,直至最后崩盘,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比特币热潮逐渐消退之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近两年又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不断在媒体和学术会议上出现,并且跨界成为了技术和业务领域的热门话题。
我认为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的终极模式,可完美解决在交互双方未建立信任关系的情况下,达成交互并无需担心交互信息被篡改的问题,即“拜占庭将军问题”。区块链是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底层技术,它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的用途可能从传统信息传递逐步转变成为价值传递,对传统金融行业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和挑战。
传统金融机构建立在集中式中央结算体系上,对所有交易进行集中记账,通过集中处理完成结算;而以区块链技术为载体的比特币则完全抛弃了集中式中央结算体系架构,以公开账本的形式通过应用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其特点为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
5、富不过三代? 第三代华人面对家族的转型及挑战陈智思伟伦楼一层报告厅
2016年3月15日
陈先生家族三代儒商,一门侨领。第一代陈弼臣在东南亚创建盘谷银行,成为华商金融界的导师与奠基人物。第二代陈有庆、有汉兄弟不断奋斗及扩展,成为香港和东南亚经济界的领军人物和标杆。第三代陈智思薪火相传,迎接巨大的挑战及转型。作为新一代华商的杰出代表,他给我们分享了三代创业历程以及第三代如何突破全球家族企业的难题。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这现象其实并非只在中国华人家庭出现,环观世界各国,全球家族企业不少也面对类似难题,都在烦恼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继续承传,不被淘汰。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自古创业多艰辛,创业需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南闯北,赤手空拳打天下。而守业则需一代代人呕心沥血除旧布新,勇于改革。不仅守业人员自身需要创新,企业制度也需要创新。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才能让家族企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6、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发展之路倪维斗六教C300 2016年4月11日
倪维斗教授在这次演讲中,阐述了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他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短期内还将呈现以煤炭为主、煤炭发电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的趋势,并认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需要建设大规模电网来进行电力输送和能源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为主,而能源消费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大量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及煤炭发电加重了环境负担。我国正处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期,面临国际上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和绝对值的要求,在已经大力强化节能和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未来我国在碳减排上仍将处于被动状态。
因此,煤炭能源的清洁利用势在必行。倪教授的观点中,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有两种途径,分别是实施先进的煤炭发电技术和实施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以下简称多联产技术);前者旨在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后者则是通过系统过程集成,达到物质和能量多维度梯级利用。
7、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及投稿导引赵军平逸夫馆401 2016年3月12日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在核心期刊中检索并阅读相关文献,可以用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将科研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可以增加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同行看到的几率。
首先,我学会在查找所有核心期刊。在图书馆的首页上,电子期刊栏目中可以进入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投稿的期刊。
投稿前,要保证内容真实有料。论文中要有新方法、新结果、新结论;要有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评价;论文要能推动学科进展的基础创新。然后,在写作技巧方面,我了解到了论文标题、摘要、引言、正文以及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投搞及审稿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听完这次讲座以后,我总结有一些投稿技巧:
1.阅读相关专业高被引频次论文及最新综述文献,学习文题、摘要和引言的写作。想投英文稿,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您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学习论文正文的写作方法,但切记不要抄袭。
3.养成习惯,将有用文献分类保存到个人参考文献管理软件。
4.选定目标期刊并找到最新的投稿指南,按投稿指南要求的格式改写论文且按其要求投稿。
8、Global Talents: on the Mutuality between Humanities and Sciences/Engineering James P.Holloway逸夫馆报告厅
2016年4月12日
人类被定义为制造工具者,是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唯一物种;唯有人类依靠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生存必需的产品和工具;但也唯有人类创造艺术,追寻意义。我们依靠人文学来构建和批评人的自我认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在面对挑战时,往往依靠技术活动或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政策发展手段来解决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作为个体所面对的挑战,却往往是来自精神层面或意义层面的挑战。群体所面对的挑战无法摆脱个体所面临的挑战而存在。
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大学四年以来,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被专业知识洗涮了,生活与工作变得有些索然无味。听了Holloway教授的讲座,让我醍醐灌顶,突然意识到我缺少了什么。诚然,专业知识是基础,而创造工具是工程师的使命,但是精神的追求却是个人的永恒追求。不知不觉就已经迷失在物质的世界,却丧失了追寻人生意义的初衷。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多读些书,多思考人生,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9、关于宇宙的大问题Brian P.Schmidt大礼堂
2016年4月15日
Schmidt教授在这个讲座中讲了关于宇宙的几个大问题:
1、在我们的太阳系以外的星球是什么样的?
2、宇宙的历史是怎样的?
3、什么是暗物质和黑暗能量?我在闲暇的时候,时常会思索,宇宙到底是什么,宇宙有无边际。怀着对宇宙无比的好奇,我听了Schmidt教授的这次讲座。
宇宙产生于约14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中。大爆炸后,能量激荡,并产生光、热。大爆炸后30亿年宇宙,最初的物质涟漪出现。大爆炸后20亿~30亿年,类星体逐渐形成。大爆炸后100亿年,太阳诞生。3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逐渐演化。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相对的,还有“暗物质”有巨大的吸引力。Schmidt教授认为宇宙会一直的膨胀下去,最终归于黑暗与虚无。
10、阅读与经典同行王余光(北京大学教授)逸夫馆报告厅
2016年4月18日
王教授是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的教授,乍一看这个学院还真是让人费解,其实是有关图书馆的。
王教授首先讲了何为经典。要成为经典,首先要有影响力,其次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再次要具有广泛性。一本金庸的小说,虽然大家爱读,但是还不能称之为经典。更不用说现在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文学了。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呢?早在20世纪初这个问题就已经提出来了,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学渐渐地被人们疏远乃至抛弃。王教授的观点就是经典是一种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不然去到外国,何以体现你的国度呢?其次,经典也是一种价值的选择。的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许多时候我会困惑,不知道这股暗流会带我去何方。而经典则可以给我以指引。此外,阅读经典也会培养我们的写作与气质、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变得有内涵、有风度。
第二篇:参加学术活动心得
参加学术活动心得
周令满
2011年12月28日
2011年4月16日我有幸到浏阳市一中参加了“实施素质教育,创建高效课堂”,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下笔。但是静静地疏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次参加年会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断实践,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教育,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课件的滥用,教师在课堂上大秀自己的风采,把学生冷在一旁,要么放大耙子,让学生没摸着头脑就一人专研等情况。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当下的一些课堂教学一点不为过。于是掀起了“高效课堂”的热潮,“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真正的高效课堂究竟是什么呢?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力争课堂上6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有的课堂学生上课像逛超市,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方法的预习后,他们也不用一节课端坐在课桌上仅仅听老师讲课;他们可以站着可以坐着,也可以围在一起讨论;挥教鞭的主角变成了学生,一个同学讲完,其他同学可以给出评价,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李炳亭为我们倡导的全新的高效课堂。而且他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五步、三查”模式,按他说的只要是按照这种模式教学,每位老师的课堂都将是高效课堂。当然教师在其中的点拨、引导、指导作用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原有知识的提升。“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创造、教室即成长”等新的新教育观念提出,实际指导意义很强。他为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高效课堂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高效课堂让学生“先学后教”。“教者”变成“学者”,即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他鼓励教师一定要勇于放手,放手就是对学生“放生”。
在我看来,高效课堂也是我们教育者的理想与追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紧紧围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这个基本点,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若课堂是超市,学生就会都有所得,只要学生被激活,一切皆有可能。
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生共成长
如果把教师比作荷花,那学生就是荷叶,荷叶更绿才能衬托出荷花的娇艳。在本次活动中,我一共聆听了十六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可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在盛宴中我“大饱口福”。自我改行教数学以来,我一直都在思考数学课怎么上?为什么我班的学生没有其他班做得好?我努力地在找寻答案。通过这次听课,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次听课活动中,我尤为关注教师的课堂引入过程,如在教授《有趣的算式》时,教师是以孙悟空取经的故事导入;在教授《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是以游戏导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的汉诺塔》时,教师直接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而在教授《鸡兔同笼》时,教师是以典故引入等等。每节课都有很多亮点。教师的课件制作无可挑剔,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尤其是云南一位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特征》时,利用课件动态展示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课件的强大功能。赞叹于教师极高的教学水平之余,也让我思考数学课其实也可以百花齐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上法。关键是看选择哪种方式来上,是像平时那样,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还是根据主题的不同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怕孩子不会这不会那,总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知识都塞给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原来教育竟可以是这样,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属于学生的。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必须以学生愿学,乐学为前提。只要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欲望的课,就是好课,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举头望明月——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
平日里我总是整天埋头教书,却忘了抬头看路,熟不知还有一大批教育者或关心教育的人仍旧在这条路上践行着、探索者。参加这次活动我认识了李炳亭,在论坛中他的精彩点评引起了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不仅是他讲解语言的幽默风趣,和对当下课堂教学的犀利批判,更多的是感动于他对孩子的那份朴素简单却无比厚重的爱。李炳亭有很多经典的话语,例如:
1、学习是一件私人化的事件,是在经历中体验。
2、学生,就是在学中生。
3、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是学生。
4、课改就是放生。
5、自学是让孩子在学校不掉队的最好的方法。
6、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玩游戏。
教学中我总是默默地在思考很多问题,却好像永远找不到答案,参加了这次活动,才恍然大悟,专家不就在身边吗?我刻意到李炳亭的博客里看了看,还看到了他写的《高效课堂22条》,他的很多理论都让我震撼不已。我很后悔怎么才知道原来还有个李炳亭,我反思为什么我只会用电脑聊天购物,原来我们还可以和朱永新这样的大家直接对话。真感觉自己是只井底之蛙。
总之,此次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即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以上仅是我个人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并不能展现此次年会活动的全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儿童出发,才不虚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采纳各位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使自己做的更好,做一名孩子喜爱的教师是我的毕生追求。
第三篇: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篇一: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重庆师范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XX阳博士关于院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泛函微分方程,几何学的由来,习如何开始自己的学术研究。其中我对芬斯勒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系坐标xi(i=1义起来的(其中,把黎曼空间的一些结果拓广到这个空间来。射联络的确定,其渊博的知识,学生时不时还给以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2、学术活动之二:XX我校为研究生作题为《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的学术专题报告。王洪春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可看出不同图像的漫画入手,定性的四种类型以及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的两种方法:分别对两种方法性中常见理论作了详细阐述。述了留学的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开阔
视野。王洪春副教授来我校讲学正值我读研究生二年级,资料,构思论文的框架结构,很大的启发意义。
3、学术活动之三: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XX4月7日,当时我还是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我在沙坪坝然后讲了芬斯勒空间和嘉当空间以及,2,n)ρ>0)。这时,称曲率论的建立等研究,都是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讲座的过程中,诙谐的语言,11月24日,美国
12月12日上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广义仿射表面积》学术讲座的学术报告。朱先阳博士是湖南湘潭人,井冈山大学数理学凸几何分析。在报告中朱博士讲了一般空间微分K展空间,朱博士讲得也很仔细,n维集合,并且它的曲线xi=xi(t)M为芬斯勒空间。P。芬斯勒嘉当(1934)才逐渐趋于完整。硬是把如此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讲清除了,《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学术讲座Purdue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王洪春副教授来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不确定性的概念。非概率的方法性和概率的方法性,最后,王教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讲当时我正在为发表小论文而收集学术王老师的讲座中的推理与量化方法对我处理小论文中的数据有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这些学术活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
一
5101报告厅听了朱先最后勉励广大研究生好好学他说:设M是参考于一的“弧长”是按照积分 定(1918)在其学位论文中曾经例如,这个空间仿朱博士以在座的老师和 随后,王教授介绍了不确并
CCF YOCSEF)重庆
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激发创新激情,年“广义仿射表面积”的年进一步用几幅从不同角度观察
年
分论坛在我校大学城校区宏德楼凯撒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由我们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承办,还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旭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高校和IT行业业界的专家、工程师和学生代表参加。
论坛的主题是企业VS高校,谁是卓越工程师的孵化摇篮。论坛的特邀讲者有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熊东,还有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软件学院副院长钱鹰教授;论坛特邀嘉宾有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文俊浩教授,还有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李明教授。
论坛参与者就企业与高校谁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力军展开激烈辩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一次重庆高校与IT行业之间的一次精彩的盛会,学校培养人才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企业的发展的潜力也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4、学术讲座之四:《云计算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学术讲座XX年12月12日下午,应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陆嘉恒博士在弘德楼凯撒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云计算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的学术报告。
陆嘉恒博士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XX-XX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XML主持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在VLDB,ICDE等国际一流的数据库期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才。
陆嘉恒博士十分年轻帅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云计算,然后介绍云计算平台的优点和云计算目前的发展状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云计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知识、文雅的谈吐令在场的教师和学子惊叹不已!
5、学术讲座之五:《迭代根与嵌入流》学术讲座XX年5月19日下午,我校数学学院特邀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年来我校作关于迭代根与嵌入流的学术报告,非常感兴趣,所以也积极的听了这次学术报告。张伟年教授从事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的理
论研究和应用,力系统和差分迭代形式的离散动力系统。研究现实问题中状态种群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学规律,例如描述电磁振荡的流过程的Lorenz方程、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电力系统振荡模型、发动机振动模型以及其它非线性振荡。研究这些物理现象的几何本质、性分析、参数系统的分岔、周期轨道和同宿轨道的存在与保持性、层、映射迭代、迭代根以及迭代函数方程。张教授认为:“数学是拿来玩的,要玩数学。逐步深入到大学知识,由浅入深的给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的数学知识不是没有玩头,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去研究它。
6、学术讲座之五:《复杂络与同步》学术讲座互通有无。作为学生也要开阔
XX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作访问研基于Web的数据集成、云计算等。目前SIGMOD,XX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在报告中首先最后特别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陆博士以其渊博
我一向对数学学院的学术活动
包括微分方程形式的连续型动(位移、浓度、气温、价格、Van der Pol方程、大气对Navior-Stokes方程、B-Z反应扩散过程的研究内容涉及相空间全局定混沌、不变流形和不变叶”然后从简单的初中和高中知识开始着手,玩出来的数学,充分证实其简单
两者需要相互配合,数据查询与检索技术、能这么年轻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很令人钦佩。报告由杨新民副校长主持。发生原理、判断原则和计算方法。
XX年6月2日晚,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数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杨志春教授在大学城图书馆报告厅为我校学生作题为《复杂络与同步》的学术专题报告。
杨志春教授曾在中科院系统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访问,主要研究领域有脉冲(泛函或随机)微分方程、混合系统与混合控制理论、生物数学、复杂(神经)络系统等。
杨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复杂络的概念,复杂络研究对象(食物链络、信息交换、生物络),复杂络的同步。生动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在一起,使我深受启发。
7、学术报告对我的影响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已经参加了几十场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理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金融、政治、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修身养性。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
动。
最后要感谢重庆师范大学给我们广大研究生提供这么优越的物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感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各位老师与师兄弟妹们乐于彼此互相交流。感谢我的导师YDG教授,在我科研十分迷茫的情况下,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我,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篇二: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院(系)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时 间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
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XX年3月17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他的论题与新闻媒
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
XX年10月11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大量利用他在实地考察得到的图片、数据、影像,给大家作直观的介绍及深刻的分析,让大家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感叹王老师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王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以及学术热情叹服。王老师把河流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山区河流,同时研究中结合到地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
3、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XX年5月13日,花保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花保祯教授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结构、写作提纲、论文的修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介绍了图标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着重讲解了参考文献的使用和编辑,并推荐了一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s X1。当删除或添加参考文献时,使用该软件可以
避免参考文献管理混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硕士
研究生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XX年9月20日,西安理工大学谢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科技创新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谢教授首先从科技创新的意义谈起,讲述了科技创新的准则、程序、灵魂、基础、归宿及条件等六个问题,最后给研究生们提了六点建议,帮助大家科学的确定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谢教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科技创新和研究生生涯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已经参加了几十场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农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修身养性。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动。
篇三: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参加的学术活动:
1.胡象明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
2.胡军 少数民族政策研究
3.雷庆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4.杨立华美国政府管理
5.李永新企业持续成长之道
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在研究生期间,学院举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这些报告会的主讲人既有我国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我国政界和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每一场学术报告会学术水平都很高,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使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受益不浅。
我院副院长胡象明教授主讲的“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以其研究的课题为出发点,详细地介绍了在赴美交流抗击“非典”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在应对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对经验,使我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现状和应急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胡军教授主讲的“少数民族政策研究”是以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云南为例,从公共管理中民族事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和谐相处之下的物质基础、心
理基础、社会纽带及现实动力四个方面的深刻原因。PPT上漂亮的少数民族照片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
我院副院长雷庆教授主讲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对我们研究生来说应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一场学术讲座。雷教授从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学术论文撰写三大方面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针对同学们研究生阶段即将面临的撰写学术论文的问题,雷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学术规范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学术道德的五项原则,为我们撰写学术论文做了很好的指导。
我院留美归来的杨立华老师主讲了“美国政府管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阐述了美国政府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使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管理的分权制衡体制、对个体人权和自由的尊重、法治社会、多元民主等思想,对我们认识美国公共管理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李永新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创业的道路。在他主讲的“企业持续成长之道”的讲座中,李永新根据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论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企业持续发展的天敌。从创业的角度给了我们课本上不曾接触的知识。
除此之外,研究生阶段我还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和该领域的专家围绕“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中国的视角为主题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
告,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北航师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和互动,我们近距离的领略了知名专家和学者的风范,他们严谨的思维、广博的学识、谦和的态度给我很多启示。
研究生阶段的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涉及到本专业领域和实践的各个层面,也有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等许多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和理论。通过参加这些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我个人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拓展,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让我领略到了专家学者的风采,做学问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受益匪浅。
第四篇:学术活动报告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各种学术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随着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为了帮助我们研究生开阔视野、培养开放型思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去迎接今后的科研,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我校特地举行了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不仅营造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更是邀请了许多海内外知名的教授到我学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在他们渊博的学识、精湛的研究技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熏陶下,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在激烈的碰撞之下,许多学术观点得到了升华和丰富。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在我校开展。各色各类风格迥异却又同样精彩的讲座成为了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没有之一。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拓宽学术思路,更能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学术开展期间由于还有比较多的课程,一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以下是我参加“第十二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1、学术活动之一:龙思会教授,«Petidomimetics:Mimicking and Emulating Mother Nature»学术报告
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特聘教授龙思会给我们介绍了基于自然的生物合成具有具有同生物功能的生物蛋白质。龙思会教授最先给我们讲解了电子等排理论及其电子等排理论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通过模仿自然界中已用的药物分子,找出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可能性,以便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药物。药物分子一般为具有特殊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一、二、三级结构。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人体会对药物有抗性,即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最终病菌将能经受住某种特殊药物,使其丧失对该种病菌的作用效果。龙思炎教授给我们举瓜蟾素这个例子,这种药物是模仿天然多肽,然后对结构进行改性,使它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抵抗超级病霉菌,这种物质是从瓜蟾中提取出来的,叫做瓜蟾素。它是一种蛋白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特异性。除此之外,对基本氨基酸的结构进行修正,能够改善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能,如,使柔性连变为刚性连和延长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链等等。龙思会教授还给我们将了在做实验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合成一个反应中间体,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告诫我们,在做科研期间切勿心浮气躁,实事求是,努力寻找解决方法。
2、学术活动之二:杨浩教授,«功能界面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学术报告
杨浩教授来来自武汉工程大学食品工程,他给我们介绍了几个油水分离造福人类的例子:荷叶的超疏水性应用于服装上,使衣服具有自我洁净的功能;具有超疏水性的海绵漂浮在水面上以及以及海绵吸收水里面油以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特殊的功能键具有使油水分离的功能,譬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亲水基团:羟基、羧基。这些基团均能与水形成氢键,因而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具有超亲水性与超疏油性的材料能够自动清洁材料上的油渍。全氟化合物具有疏水、疏油两大功能,但是,含氟化合物会造成臭氧层空洞,近年来逐渐在开发具有着两大功能不含氟的化合物。如今,纳米工业快速发展,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材料能够大大提高润湿性,通常将SiO2引入到纳米材料中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例如,将SiO2引入到树脂中可以用于制作粗糙度更大的涂料,这就扩大了涂料的适用范围。
3、学术活动之三:刘根炎教授,«Competitive antagonists of -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s »
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留日博士,特聘教授刘根炎,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子设计、合成与筛选。他给我们介绍了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GABARs)。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GABARs)间接快速抑制联合传送装置,也能用作靶向药物和杀虫剂。为了更好的理解GABARs分子的相互作用,我们需要检测4-芳基l/芳烷基-5-(4-哌啶基)-3-异噁唑基,4-芳基-5-(4-哌啶基)-3-异噁唑基,和5-芳基-4-(4-哌啶基)-1-羟基吡唑来得到它们的抗性,这被视为接受GABARs的三种昆虫。4-(3-联苯基)-5-(4-哌啶基)-3-异噁唑基获取普通的GABARs显示了最好的抗性,分别在3.4和10.2µM时都能得到IC50值。相比于两大GABARs的抗性,它的化合物显示了可能获得的小的褐飞虱GABARs激素反应点,在31.3µM时有一个EC50值。刘根炎教授着重讲解了药物分子的作用位点,基团间的竞争性即引入基团的作用和对引入基团进行表征。药理学的分析的方法,如:FMP和TEVC。还着重强调:添加酚香环的作用,离子通道的结构、烷基旋转增加柔韧性以及双重突变等文章要点。
4、学术活动之四:靳晓芸博士,«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阳离子聚合物的疏水性表征»
靳晓芸博士毕业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主要致力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基因药物载体的分离及物理化学表征、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的研究。靳晓芸老师从基本知识出发,介绍一种创新的方法,从改善耐氨酸的疏水性和测定聚合物的亲水性开始。介绍用胶束动电色谱(MEKC)和微乳动电色谱(MEEKC),根据电泳/色谱滞后时间不同得到不同阳离子聚合物在pH=7.4时的疏水性(logD),包括logD峰值及logD分布的方法。电解质Tris缓冲液,中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Brij35)以及戊醇,以便形成胶束或微乳。
5、学术报告对我的影响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经常参加学术活动,了解自我研究方向的前沿领域,对自身的成长学习非常重要。聆听这些学术报告,了解教授、老师们的科研经历扩宽知识层面,不仅能开阔视野,陶冶自我情操,更能教我怎如何去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以更高效的方式度过接下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教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将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最后再次感谢武汉工程大学给我们广大研究生提供这么优越的物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愿参与此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工作学习顺利,阖家欢乐。
第五篇: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
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情况
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和团委的工作部署,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积极鼓励和倡导本校师生参与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浓郁学术科技氛围,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涌现出了一批质量上乘、富有指导和启迪价值的优秀学术科技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
一、举办学术讲座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坚持每年举办学术讲座活动。通过开展知名学者专题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科技讲座、学生学术科技论文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很好地推动了良好学术环境的形成,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的学术思想,起到了较强的导向作用。近年来,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我院各族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我院科学研究水平,各系(院)按照学院要求安排本单位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做学术讲座,各系(院)也积极外聘学者、专家教授或社会知名人士做学术讲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近三年,我校共举办学术讲座达 202场(次),这些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如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林母·格瑞尔教授的《小提琴作品讲解与演奏》、北京达内IT教育集团张泽辉主任主讲的《软件行业人才需求及现状》、山东大学王春雷教授的《热电材料、压电材料研究进展》等。
二、坚持不懈的开展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大赛活动
我校不仅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看作是一项有重要影响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更看作是一扇检验我校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窗口。学校高度重视这项活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精心组织、相互协作,积极配备指导教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从事学术科技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氛围。校团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二届“挑战杯”自治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赛的通知》(团函[2011]10
号)。并且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对参赛学生进行学术规范的培训,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遴选,有力地确保了各系(院)报送的参赛作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张倩、郭威、艾克热母江同学的作品《伊泽米孜维文软件和宝库》荣获铜奖。在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新疆区决赛中我院荣获道德风尚奖、我校报送的科技作品荣获新疆赛区决赛二等奖。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新疆赛区竞赛中,我院化学与应用化学系马玲同学的作品《乌鲁木齐市道路环境中土壤PGEs累计规律及影响机制》荣获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二等奖;社科系的艾克热木江·艾拜、依明江·阿不都热一木、南比江·尼合买提的作品《GSM多功能激光防盗报警器》荣获科技发明制作类三等奖;物理系刘舒琪同学的作品《光导纤维的发展与应用》、物理系陈文森同学的作品《浅谈尖端效应、产生和危害》、物理系杨志娟同学的作品《浅谈电偶极子与磁偶极子》、物理系卡力比努尔·阿力甫同学的作品《电子锁》、化学与应用化学系门春艳同学的作品《Cs2.5H0.5Pmo12O40/TiO2复合物的制备》等五项学生作品获得优秀奖。此次竞赛是近几年我院在自治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发明方面的竞赛的最好成绩。通过举办及组织参加此类活动,不仅培养了我校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推动了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一批基础扎实、有较强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用友杯沙盘模拟大赛”、“金蝶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大力开展学生助研活动
我校按照“拓展深化、创新机制、全员参与”的基本思路,努力推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建立了学生助研工作机制。我校积极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公开科研项目,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项目研究工作,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近三年来,我院先后有66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如《温室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棉杆中木质素的洁净分离研究》、《双水相体系天然色素提取中的应用研究》、《复合空心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调查等。
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按照全员参与的方式,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毛邓理论》实践学分相结合,与教师项目研究相结合,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按照“院系协同、项目分担、就近就便”的原则,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院级、系级社会实践团队进农村、进工厂、进社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教育调查、等专题系列调查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开展实习挂职锻炼活动
我校积极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先后与呼图壁县广电局、昌吉市电视台、新疆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实践基地,每年为近千名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见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品学兼优、自愿服务、专业适度对口、兼顾特长”的基本原则,我校要求实习、支教同学赴南疆、昌吉及周边县市中小学、市公安局、市广播电视台、市团委等单位和校内各学院、处室从事岗位挂职锻炼活动,并要求参与挂职的学生在不同岗位上服务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专题调研活动,有力地拓展了青年学生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种挑战,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培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断地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地去了解学生,地去引导、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力,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校共青团将以“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把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我校共青团组织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共青团####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