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课赛总结 刘炜 -

时间:2019-05-12 06: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组课赛总结 刘炜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组课赛总结 刘炜 -》。

第一篇:小学语文组课赛总结 刘炜 -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平凉市2015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讲赛活动总结

灵台县百里中心小学 刘 炜

“平凉市2015年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小学语文组比赛活动已然拉下了帷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参赛选手、评委对市局领导、承办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也向二十五位参赛老师表示热烈地祝贺!

本次活动从11月2日开始到11月6日结束,历时5天,来自全市六县一区的二十五位优秀教师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这是我市小学语文学科课改成果的又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各县教学能手之间的一次教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加之领导小组的督查指导,随堂听课教师的热情参与,使这项被赋予新意的传统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讲赛,我觉着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句话来诠释本次活动最为合适——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赖”在组织

市局领导高度重视、用心良苦,大胆起用新人组建评委组,信任之余饱含更多的是栽培和历练;承办单位顶力支持,无微不至,使得这次活动得以有序有效开展。

“信赖”在课堂

风采各异的参赛教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纷呈的课堂,为课改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指明了新的方向。课堂中,丝毫觉察不到师生初次相见的生疏与拘谨,反而是他们心有灵犀、一见如故的默契让每一位听众深深感染而意犹未尽。教师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激发师生与文本、课堂与生活的碰撞和交融,使人时而惦念慈祥的父母,时而惆怅友人的惜别,时而穿越昔日的硝烟战火,时而踏足纯情的乡间小河,时而领略伟人的英雄气节„„

一、整合课改理念,精雕教学过程 从参赛教师到参与评委,都能从新课改理念出发,结合平凉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听好每一堂课。不论是上课还是说课,参赛教师都能较好地展示语文教师的大语文、大视野和大手笔,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展现语文学科课改理念:根据学段目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从教材解读、目标预定、学情分析、方法选择及环节安排上设计课时;教案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简洁,表达顺畅;教学呈现方式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朗读理解感悟,听说读写训练;教学方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理念,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统一起来。如王海蓉老师在《少年闰土》中抓住“闰土的话”这个突破点让学生明白其中包含的四件事,体会人物特点,以点带面、统领全文;杨文涛老师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能围绕课题中的“送”和“之”,让学生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很快把全诗的脉络和感情挖掘了出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靳引弟老师采用“镜头式”分步分析鲁迅先生的外貌,让学生深刻理解了鲁迅先生“怎一个‘瘦’字了得” 的形象特征;杜海珍老师把古诗教学归结到“入诗境、解诗题、读诗文、知诗意、悟诗情、拓诗蕴”这十八字的结构中去,层层深入、条理清晰;章晓娟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课件中展示的课题艺术地以“火焰”作背景,从一开始就让这把“火”烧了起来。

二、角色定位准确,课堂生成有效 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扮演了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变成了“学堂”,学生自由奔放、思维活跃,敢于说真话,乐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画面;教师没有高高在上,学生不再只坐在下面静听,师生关系的融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意想不到的随机生成“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课堂高潮不断、笑声不断、精彩不断;师生的交流也不再躲躲闪闪、不再直来直去,而是寄托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握手、一声问好„„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苏海娟老师的《学会看病》这节课中,当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不是本课切入点的时候,老师这样说:“哪位同学愿意猜猜老师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后,老师告诉他猜错了,其实自己喜欢的是这些内容,随后用课件出示,又问学生“谁愿意帮老师读读这段话呢?”学生跃跃欲试,气氛热烈。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教师没有着急地直接提出,而是聪明、从容地选择了含蓄的方式跟学生互动,既达到了目的,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展现了教者的教学艺术和智慧。马永军老师让学生当小老师找词语,自己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写比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老师真正走进学生。闫淑娟老师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先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部分,总结得出“抓事件、品细节”的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此方法自学后面的内容,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也解放了教师自己。王海蓉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用“我能做到”、“我爱读课文”等做提示,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口吻展现给学生,学生更容易领会。

三、教者扎实灵活,教学技术精湛

1.教师专业底蕴深厚,基本功扎实。多数老师专业知识丰富,课堂目标把握准确,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双基训练与文本感悟结合到位,以学定教,教学方法独特新颖,既调动了学生的认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难想象一位能说会道、擅写会画、博古通今、时尚幽默的老师,会怎样被学生追崇。如张胜荣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在教学《有的人》时,把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写成一首规整的格律诗跟学生分享。杜海珍老师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在黑板上用了简单的几笔线条就勾勒出了“柳色新”,随后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酒杯,里面包含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祝福、离别、友谊,再结合“更进一杯”的一唱三叹,道出了伤感别离、难舍难分的送别情怀。

2.灵活处理文本,大胆尝试创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作为其中一个“哈姆雷特”,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处理,除了示范带动之外,产生的效果也让学生赏心悦目。如吴青华老师在《搭石》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人情美、风景美,将课文片段加工创造成现代诗的格式,再巧妙地配上音乐,一下子把人带到大自然的怀抱去沐浴淳朴的乡情,给平白无华的文字赋予音乐美和韵律美,令人回味无穷。任玲玲老师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形象地将课文中的文字归属为“慢镜头”和“快镜头”,让文中的画面跃然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高亮辉老师能将音乐中的渐强记号“搬家”用于课文朗读语调的提示,恰到好处。

3.巧用课堂生成,滴水不漏。教师能随机应变,轻松化解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填写教学空白。如杨文涛老师在教学时,多媒体播放出现了问题,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老师,老师却轻松诙谐地说:“哟,同学们的热情打动到它了”,一语道出,学生不再感到这是场意外,反而更加期待处理结果会怎样。当工作人员排除了问题之后,他伸着大拇指对工作人员说“太棒了!你太牛了!”鼓励学生给工作人员掌声,无形中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知恩图报 的“礼仪课”。

4.教学语言丰富,感染力强。教学中,文字和说话并非师生交流的唯一语言,还掺杂了神态语言、动作语言、肢体语言等,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刘军华老师在执教《有的人》一课时,教者利用自身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丰富全面的文学积累、耳熟能详的历史背景、自然流畅的课前导入、一气呵成的教学组织为我们展现了一堂精彩高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学语言在刘老师身上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教师的浑身上下、几乎每个毛孔都会说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姿势都会在教者的掌控中不经意地向学生发出“信号”,引领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例如当学生没有读出文本的情感时,刘老师马上会皱起眉头,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学生,待到学生有了进步之后,她立刻会睁大眼睛,带着满脸的赞赏走向学生。

四、方法策略得当,教学成效显著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二十五节优质课中,很少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者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将创设情境法、分层递进法、设置矛盾法、客串演讲法、制造悬念法、角色体验法、启发引导法、尝试探究法、游戏竞争法、个别辅导法、拓展延伸、抓关键词等方法贯穿其中,灵活运用。如吴永娟老师课前设计了有效的智力游戏,既活跃了气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张胜荣老师在《有的人》的教学中设计了闯关的形式,教学过程层层推进,难度逐渐增大,学生兴趣浓厚,效果突出。史巧珍老师带领学生抓住“孤帆”这个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通透地领悟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

2.朗读贯穿始末,沿坡讨源。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教师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喜欢的部分,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教学中利用初读,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文章中的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积淀语感。如张胜荣老师在教学《有的人》一课时,通过学生自读、用喜欢的方式读、读印象深刻的句子、比赛朗读、同桌互读、边读边写、感情诵读,最后读懂了诗的意思,读准了诗的内涵,读出了诗的情感,读得有话想对鲁迅先生说„„

3.分层设计课堂检测。胡艳丽、张璐等老师在课堂中遵循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层次地设计了课堂作业或达标检测,有基础知识也有发散训练,难易相间,趣味性与挑战性相结合,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展示和提高。

4.教学资源应用巧妙。文本、课件、卡片、简笔画、游戏、视频、导学案、练习卡等及生活中的一切教学资源的大量使用,辅助了教学,增色了课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司海燕老师在教学《学会看病》时巧妙地运用自己在儿子身上的“母爱”这个亲身经历,来诠释课本中的母爱,找到了母爱的共性,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段丽娜、王爱珍老师自如娴熟地运用电子白板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解决字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张悦、徐春娴老师能借助适当的文学资料、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积极而适宜的学习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作者、编者、教者、学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5.德育渗透无处不在。教者在课堂中能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课堂随机生成和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感恩。如吴青华老师在《搭石》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在过搭石的时候,假如你遇到盲人,你会怎么做?假如遇到胆小的小学生你又会怎么做?”,把学生刚从课本中学到的老幼相敬、舍己为人的品质,趁热打铁渗透到生活当中,学以致用达到育人的 目的。章晓娟老师在打断学生的回答之前,先赔礼道歉,既有礼貌,又让学生懂得打断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史小华老师在课堂中用“珍惜时间,从我做起”提示学生抓紧时间,使得教育无处不在。

五、教学评价多样,重视学生发展

1.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多样,评价手段得当。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或用激励的语言,或用赞许的目光,或用轻柔的抚摸,或用微微的点头,或用友好的握手,或用深情的拥抱,或依托于学生自己的小伙伴„„杨小莉老师自然亲切地对学生说“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老师喜欢洪亮的声音”,“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真了不起”等话语,犹如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生越发充满活力;马永军老师和蔼地鼓励学生:“宝贝,你说”,跟表现好的学生友好握手、拥抱;苏海娟老师对学生说“第二组同学的思维太敏捷了”“你长大了可以当演员”等等,同时又像《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一样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这一举动显然已不是单纯的文本演示,而是“给力”的课堂激励。

2.注重情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够在自学、感悟、诵读、讨论交流中体验情感,展现个性。马永军老师用自己的热情与活力感染带动着学生,加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营造了民主、平和的课堂氛围,创设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语出惊人,激起了不少浪花。齐晓玲老师带领学生模仿老人喂海鸥时的“啧啧”声,闫淑娟老师鼓励学生带着动作体验《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悲壮的“欧,欧”声,学生通过反复模仿揣摩,自然领悟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最后一头战象终结生命前的悲情和留恋。

3.不留教学死角,人人有所提高。胡海娟、张璐、胡艳丽、刘军华等老师对教学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或学生学习方法、书写中的错误都能抓住不放,作为教育资源适时开展教学。比如刘军华老师对学生照着教辅读物回答的问题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告诉他:“你说得不够简洁明了,没用自己的语言”,而另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了之后,老师大加赞赏并奖励,这样以来我估计前一位学生再也不会照搬教辅读物上的答案了。

“信赖”在反思

记得在一次闲谈中,当大家谈及参加此类课赛活动选手有多煎熬,评委有多辛苦的时候,市教科所朱所长说了一句:“„„可谁又曾想过这样的经历促使了自己多少成长呢?”确乎如此,课堂教学讲赛的初衷和结果本来就是成长与收获,审视和分析才是进步的重要途径。尽管这次活动中“出彩”的地方很多,师生的收获也多,但多多少少也暴露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虽小,可是足以引发我们共同的思考。

一、重教学过程,轻教案质量

1.教案、课件粗糙。在如此高级别的赛事中,却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怪现象:有的教案或课件中多处标点符号错误;有的“的”“地”不分;有的句子中多出了不必要的空格;有的课题序号标错;有的几种字体出现在一句话中;有的出现错别字;有的句子不通顺;有的通篇顶格书写;有的教学环节中只安排了“1”,再无下文;有的长句中间没有标点;有的字里行间距离不统一„„完全没有错误的教案寥寥无几。

2.教案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本身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而教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浓缩,可以反映出教者的设计理念、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展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设计艺术。然而多数教案只有简单的条框式的教学环节,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具体内容,也没有重要的知识点;甚至 有的教案连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省去了,直接从“教学过程”开始设计;其中一份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环节只有四十个字,没有学习任务的安排,也没有任何学习过程的预判;更有甚者把课题都简化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直接被改成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让人匪夷所思。如此简单低劣的教案,已失去了它应用的意义。从抽签到备课、上课的时间顾然紧张,但对每个选手来说都是相对公平的,不该成为我们推诿的理由。

3.时间预设欠合理,教学节奏不稳定。有的教师一味地求“全”,生怕知识点有遗漏,个人优势不能很好发挥,课堂高潮得不到充分展示,导致教学过程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有的课堂中教师担心时间不够用,各个教学环节“赶集式地聚拢来”,结果后面不知道该干什么,提前五分钟下了课;有的课堂前部分教学详细宽松,时间不够时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中一节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环节用去了二十六分钟,留给重难点的突破时间少得可怜。

二、偏重课堂呈现,忽视个人素养

1.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研读不深入。表现一:对学段目标掌握不清。中高年级语文的课时界限应该很清楚,但很多老师却不能准确把握,一味地追求课堂呈现。有的初读课文之后就讲故事、举例子进行拓展延伸,或者越过了字词教学直奔文本品读,或粗略读读课文就开始课堂练笔。表现二:对文本蕴意理解片面。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理解的内涵和情感就是唯一的答案,无论费多少周折都要把学生引到这个点上,忽略了事物和情感的两面性。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中学生回答说课题表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已然正确,教者非要纠正为“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慈母情深》中教者一味地强调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忽视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表现三: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不够。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紧紧攥着课本或教案,不敢脱离书本;也有老师边看资料边讲,很不自信。其实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成的过程,在放手学生的同时也应放手教者自身,让自己也有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听到的或看到的尽管不流畅但会很真实。

2.教师“三字一话”需要提高。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方言较重,示范朗读中错误发音较多,甚至还不如学生发音标准;有的老师自己的朗读质量不高就给学生草率示范;有的板书不整齐,字体不规范,个别字笔顺错误等等,这些都给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教学模式创新少,目标落实欠到位 1.课堂教学模式欠新颖。个别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大,缺乏代表性和示范性,教师“指哪到哪”,千篇一律:先解决字词,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随后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之后老师再提新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再回答,一直到结束。这样毫无变化和层次的设计学生早就见多不怪,兴趣不浓。

2.教学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片面以为“三维目标”就是“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预设没有可操作性。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四、合作学习实效不强,细节处理不恰当

1.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不强,读议话题质量不高。有的为了展示 “合作探究”的环节和讨论的高效,“自学指导”、“学习指南”中设计的问题没有深度和难度,学生聚在一起半分钟不到就高高举手,这样的讨论没有实际意义;有些问题过于琐碎,学生随口就能答出,教者却要反复指名回答,增加课堂提问量,扩大提问 面;有时教师没有提出明细的要求,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的课堂虽然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学习内容全是个体行为,如“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等等,这些没有一项是可以共同完成的。

2.忽略了教学细节。(1)板书字数太少。有的教师忽视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脱离课本全用课件代劳;有的只在黑板上写了课题,再无笔墨。(2)课前活动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课前放松心情,调动学生的兴趣,安排了一些类似幼儿园或低年级的师生活动或游戏,内容、形式简单幼稚,没有挑战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3)教师语言不严谨。有时为了引领时尚、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世俗文化和语言去调动学生,可能当时很凑效,但却让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有学生问老师:“您多大啦?”、“您属相是什么?”,老师却拒绝回答:“女孩子的年龄是秘密,不能说的。”学生带着真诚想走近老师,了解老师,不会有什么值得我们迟疑的想法或企图,老师这样做无形中告诉了女同学可以撒谎可以虚荣;还有老师说学生可以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女孩子天生就爱美”等等,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4)轻视了个人行为的影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看来就是标尺,就是榜样。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细致入微,自己则有点我行我素。如学生好心提醒老师黑板上的“评价贴”掉地上了,老师却说“没关系”,继续进行教学。贴上去的“评价贴”是学生通过积极踊跃的表现“挣”来的学习成果,理应得到尊重,对这位学生的细心和热心,老师即便不表扬也该把它捡起来。(5)配乐时机不当,效果不佳。很多课堂都选择了播放音乐,但用得恰到好处的屈指可数。要么配乐声音太大,冲淡了主题;要么音乐风格、节奏与文本中的情感基调不符;要么没在最佳时机播放,没有把配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推波助澜之功发挥出来,反而有喧宾夺主之嫌。(6)教学随意性大。有的老师不按教案设计上课,想到哪上到哪,没有布置学习任务就开始检查学习效果;也有老师三十五分钟就草草结束课堂;有的老师布置了学习任务之后,又不停打断学生进行补充;或者在学生认认真真听范读和读课文的时候打断学生去点拨等等。真想知道,让学生安安静静读会儿书有那么难吗?(7)“感情”泛滥。教师拿到一段文字,不管内容怎样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雪地捕鸟”片段就只能读出趣味,读不出感情。(8)偏移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教者不管学生方法是否学会,体会是否到位就频频安排课堂练笔,忽视了口语表达这个基本能力的铺垫。(9)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太少,部分教师时不时包办本该属于学生的归纳总结。(10)对学情掌握不透。教师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学生总有牵制,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心灵得不到放飞。(11)有时候教师忘记了学生与自己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的差异,只顾“自我陶醉”,忽视了学生文本感悟时的感受,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足。(12)教师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对相近的正确答案不予采纳,对不恰当的回答置之不理。

五、激励机制欠成熟,评价语言不中肯

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费尽心思用物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奖品有图书、卡片、评价贴等等,这样的评价并非不可取,但也应该理性反思如果这种奖励形式长期大量使用,对学生有没有负面影响;有的老师奖励过于频繁,学生一回答就奖励,结果让白花花的时间从发奖品中溜走,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有的老师评价学生只会说“非常好”、“你太棒了”、“你写的字真好”等等笼统的 语言,没有给学生指明哪一方面很棒,也不明确学生的书写是字体美观还是结构规整,给不了学生成就感;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学生随便读个课题就表扬说太棒了,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好处;有的老师评价语言过于夸张,如“你简直就是天才”、“你比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读得都好”,这样不切实际的评价反而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哄自己开心。

“信赖”在期待

做一名“懒”而有道,敢于放手的老师

懒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勤快的学生。袁甲民教授将教学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教学生、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教学生学会学”,其中“教学生学会学”是最高层次。这正是要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意思,要由“教”最终归属到“不教”,放手学生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能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

做一名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老师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一口普通话、一笔好书法、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一个好习惯),还不能满足于已掌握的知识和取得的学历,应主动进行更新和“充电”,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做一名且行且思,善与人交的老师

有一位特级教师把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学科教学之中埋头苦干,另一种是教学实践有理论依据,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前者落实了教学的点滴,但多少有些盲目;而后者显然省事省心又方向明确。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有两种思想。”教育教学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需要教师与同仁、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敢于争辩,敢于碰撞,这样才会冒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做一名享受生活,知足常乐的老师 “清华大学百合公益基金会”农村教师培训发起初衷的背后是一个凄凉的故事:谢建华、徐丽萍夫妇在一所特别偏远的山村小学考察时,一位久居深山的老师带着飞机模型给学生上课,学生问老师人是怎么坐飞机的,老师从来没坐过飞机,凭想象指着飞机模型的机翼告诉学生:“人是坐在飞机翅膀上的。”这位老师用毕生的信念坚守在最边远的学校,没有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缺乏见识,虽然给学生的解释是错误的,但愈发令人尊敬。不知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但没有生活教不好学生是必然的。尽管我们不会告诉学生飞机是用“翅膀”载人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如果语文老师没有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敏感,就不可能带着孩子走向语文的美好。教师在生活中要珍爱自己,忙里偷闲去旅游,听音乐,参加体育和社团活动,广交朋友,不跟生活较劲,不和自己较真。把语文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学生看到了语文老师生活的丰盈和诗意,心中不仅会升腾起对老师的敬爱,更会升腾起对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向往。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就会用自己美好、坦然的心态去征服学生。

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逐渐发生着变化,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对教育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做一名具有时代感的老师,不要一直沉浸在少数 极端的阴影中,要合理调整心态,让心灵充满阳光,降低自己的标准和追求,让自己很容易满足:随时从学生的喜欢中享受幸福,从工作成绩中享受幸福,从社会的尊重中享受幸福,从同事的交流中享受幸福,从家长的认可中享受幸福„„

(责任编辑:安转琴)

第二篇:语文组赛课总结

语文组赛课活动总结

我校语文组第一轮赛课活动与十月二十四日结束,参加这次赛课的老师一共11人。整体上看,参赛者准备扎实,素质较高。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科学简单,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流畅,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经过认真公正的评选,产生了一批教学能手。

一、抓住关键,注意细节,保证活动的公正公平。

1、评委选聘坚持高标准原则。三名成员分别由学校领导、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语文教学骨干组成。

2、评分时增加了特别关注点,更加凸显我校惜时增效特色。我们要求评委老师在坚持课堂评价标准的同时,注意三方面的表现,一是对教材和学段特点的准确把握,二是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学生个体活动人数少于30%,不能评为A级能手,任何一个评委都要做到给高分有依据,给低分有道理。

二、亮点不断,惊喜连连

1、老中青齐上场,这11节课具有经验丰富的元老级摆老师,有级别学识和最高的马艳花老师,有多年毕业班教学经验的优秀老师唐杰、还有具有创新意识、功底扎实的教学新秀马英、海婷老师。不论从年龄、性别、学识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次比较令人回味的展示课活动。

2、实中有新,高效课堂精彩纷呈,本色课堂,能接受,学得来。

以往的课堂教学竞赛,与其说是一个人讲课,不如说是团队攻关、个人表演,尽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模式,但借鉴性并不强。但这次就是选手个人智慧的比拼。一切准备均自己准备。

3、抓好初读有了新突破。

初读很重要,这是广大教师的共识,识字抓不实,读书就不会顺利,理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抓初读时,上课选手下功夫去研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语言实践。在这方面有、陈晓丽、马宁老师表现尤为突出。上课选手都非常重视单元的整体教学,从主题入手,到浏览本单元所有内容以及知识树的出示,使学生对单元的主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围绕这个单元将要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有了概要的了解,然后走进具体的课文。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文本资源要用好,创设的资源要独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资源的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赛课的一个亮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学习时的同桌资源,相互检测、相互展示、相互商量,其乐融融,普遍受益。二是已有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资源,渗透了“学语文,用语文”的课程理念。三是适当补充学习资料。马宁老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就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习的容量,拓展了理解空间。

三、问题不少,遗憾仍存,我们今后的教学研究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1、对学段特点把握不好,对新课标的理解还加强,这一次赛课的选手都是作低中高年级的课,但从上课时透露出的信息,对于本学段该达到什么要求还不是很清晰。

2、老师代替学生做了不少不该做的事情。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但我们的个别老师仍在做着于此不相符的工作,剥夺了学生自己去玩味语言的机会。

3、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在坐在靠后的位置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后的表现。这些学生在教学初始,和其他人一样的兴致勃勃,也许是担心老师看不见,举手时还特意站了起来,有时还向老师发出了请求的声音,但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只叫靠前面的学生发言时,他们就渐渐的不举手,继而伏在桌子上,甚至相互交谈别的事情,在那时,我才深深的觉得自己过去的如此做法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我要呼吁我的同行们,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边、远、差的学生,给他们表现和进步的机会。

4、参与观课的老师部分不够认真,没有做好相关记录,站在后面当看课,没有真正的带有学习或反思的心态来参与。甚至有个别老师没有请假也无故不参加的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对那些经常不参加学校教研的老师,下学期专门组织全校老师去向他们学习取经。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教师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教中学,在学中反思和整改。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怎样有效地搞好第一课时的教学、怎样落实整体推进的思想以及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怎样渗透“学语文、用语文”这个理念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2016-10-25

第三篇:语文组赛课总结

语文教研组赛课总结

我组按照学校的安排,经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从第四——第八周进行了全校的赛课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根据各位老师的认真评分,评出一等奖韩文波,二等奖秦军芳、范淑萍,三等奖蒋晓兵、文亚玲、赵亚兵。现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如下:

一、突出的优点

(一)组织有力,参与度高。教导主任蒋晓兵亲自包组,从宣传组织,评分培训到参加听课,再到评课,除特殊事情请假的之外,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评分。

(二)评课扎实,重在提高。每周安排赛课节,统一在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集中评课。在评课中,一贯发扬语文组评课认真扎实、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的优良传统,本着注重实效、重在提高的目的,认真评好每一节课,不走形式,不落俗套。

(三)人人争先,高潮迭起。第四周,先是蒋主任的一节多媒体课件教学《虞美人》使听者眼前耳目一新,提起了兴趣,带动了情绪;第五周中,秦老师用全新的教法演绎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古诗经典《关雎》,再次燃起了师生的激情;最后一周里,韩文波老师用高亢而充满激情的音调高歌一曲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把这次赛课活动推向了高潮,并保持到活动的结束。

(四)亮点多多,收益颇丰。在这次活动中,每位赛课者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象王早江老师在给学生范读课文时,直接把一首《木兰诗》就给背诵了下来,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韩老师饱满的激情、善于启发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在这里真正验证了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王毅老师教法的不拘一格,作业布置上注重课堂内容的联系与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外延续性;文亚玲老师用一口纯正清晰的普通话朗诵了一首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读的声情并茂,顿时感染了师生,调动了情绪;张凯老师扎实的教功,赵亚兵老师精彩有趣的导入,范淑萍老师条条有理的归纳总结,王早江老师详细的讲解,冉高平老师沉着驾驭课堂的能力,赵越老师对学生独具一格的启发引

导„„这些成了下课后师生共同讨论赞赏的焦点,也是老师们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真正掀起了校园内大探讨、大提高的赛课热潮。

二、需改进的地方

(一)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从组织安排到赛课结束总共用了4周的时间,每周至少须安排3人,有时一天得听两节课,还有其他组也在同时听课,倒课就很困难,再加上评课,有时真是让人吃不消,这样难免会影响赛课的质量。

(二)个别教师准备不是很充分。由于时间的关系,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教师备课备学生不是很充分,在课堂上表现很拘谨,讲课内容单一,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落于形式化。

(三)教师自制的教具太少,教法单一。新课改要求教师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赛课更应该如此。大多数教师是准备了一些教具,但不全面,多媒体教具的运用就更少,而且教法固定单一,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没有体现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题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仍是趋于保守,还不是放的很开,没有贯彻精讲多练的方法,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学生动手不够,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

总的说来,像这样大规模的全校性的赛课还是第一次,总体上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新课改理念真正的深入课堂,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史无前例地推动作用。对其中暴露出的一些不足,也是为以后再次举行这样的活动而做出的有益地探索和尝试,也指出了我们今后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语文教研组

2011年4月26日

第四篇:小学语文组赛课活动总结

光山县紫水学校2014年秋季小学语文赛课总结

陈晓丽

10月28—11月18,为期四周的赛课活动已经结束了,留给大家的除了紧张,更多的是回味。我从这些集备组长的总结中,感受到我们33位语文教师的课各有千秋,各有亮点。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此次赛课。

1、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最可喜的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如:雷玲老师在教学《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时,大胆地创新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思想。她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出重点问题,进行剖析。一节课下来既做到重难点突出,又锻炼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宋 正梅老师在教学中很朴实,却抓住了一个文本中体现的重要问题——小鲁本对母亲的爱,而我们都宽泛地提到母爱的伟大。在期中考试中就考到了这个知识点。扶红丽老师是一个乐于学习的老师,文本的拓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六(8)班同学影响至深,至今难忘。黄洋老师的进步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记得上学期我和赵娟、王主任初次听黄洋的《范仲淹的故事》的时候,走出教室我们都互相看了看,说了句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啊!,但是11月4号我们从《一句话》中感受到这一年来他的收获颇大。作为一名教师,提升了业务水平不就是最大的硕果吗?赵娟老师上课的那种范儿,黄洋曾描述两个他也比不上赵姐,她的教学设计较为严谨,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让学生读懂了难懂的课文,明白了不易理解的道理。张艳老师独特的课堂导入,让我印象深刻;对课文朗读的指导,让我记忆犹新;对文本自然地、精彩的过度,让我感受到了张老师的文化底蕴。王主任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点的解析以及教学生如何做标注,真的让我敬佩极了,顿时让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个知识丰富的老师,而且是一个乐于教学生方法的老师。张巧凤老师的课堂,不是一般的课堂,语言简练,重难点把握准确是她的风格,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是他课堂的魅力。还有一群这学期刚刚加入我们这个团队的新老师们,我以李艳老师为代表。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才是智慧,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李老师以课题质疑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这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也非常准确,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突破,一节课,做到了这几点,还怕这节课是没有生成的课吗?至于我,我很惭愧,作为教研组长,我没有给大家上好一节示范课,尽管大家都给我戴上了“首当其冲”的光环,但我知道我不足的地方,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很快取得进步的。还有很多老师的课,我很遗憾没有去感受,没有去学习,但是我一定会认真的看各位的赛课总结,我想从中我一定会有收获。

2、课堂导入合理恰当。这是本次赛课的一大亮点。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各位老师都在自己执教的课中,下了工夫,动了脑筋,出了效果。如:赵娟老师播放音乐导入,自然流畅。张艳老师看课文插图导入。王蕊老师欣赏视频导入,扶小孟老师分享故事导入,蔡敏老师用黄帝与皇帝的对比导入。王进老师用请张老师唱歌的方式导入。这些导入的方式都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能渗透创新教学的理念。雷玲、扶波、赵娟等老师都能引导学生质疑,注重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借用刚才的一句话,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才是智慧,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创造型老师。

4、重视课文插图的运用。这个问题往往是被很多老师忽视的问题,张艳老师、李艳老师等都能让学生结合文中插图来认识文中的重要人物,这对于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都应该充分地利用好文中的插图。

5、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如:王主任的字,我并不是在标榜王主任,而是作为一名老师,粉笔字也是我们的第二张脸呀,我们的老师们都是美女,人美、字美、岂不更美?练好粉笔字希望成为我们接下来的目标之一。

作为我们本校的比赛,成绩如何不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小结成绩的同时,我有几点看法:

1、对课标了解要到位。低级段一定要重视字词教学,大多数教师对字词的教学只是检查一遍,没做重点指导,试想一下,如果这是之前没有老师上过的课文,学生能认识这些生字词吗?字都不认识,能读通课文吗?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同样重要。

低段、高段阅读教学究竟有何区别? 低段重点是字词教学

对于课文内容:了解————理解————揣摩(低)(中)(高)

高段:阅读不但要理解,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让学生经历一个感知——感悟——感受——揣摩的过程,很多老师只重视理解,忽略对表达方法的学习。

2、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有些老师对课文的重难点在备课时说的很好,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没把握准确。

3、品读重点词句浅尝辄止,学生没有把文字背后藏着的东西读懂。

4、教师在教学中放手还是不够,牵制得过多,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给学生真正自读自悟、思考交流的充足时间,许多合作、自学环节都是蜻蜓点水,走了过场。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老师们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

4、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灵活、很难看到精彩的课堂随机生成,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引领、提升等作用发挥不太理想,多数教师面对课堂生成还是很被动、很无奈。比如:很多老师课堂的过渡语言生硬.5、朗读指导没有实效。好像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

6、赛课的课前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我们所赛课的班级都是陌生的班级,为什么不课前交流从而拉近师生距离为课堂作铺垫呢?

赛课是一次大练兵,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扬长避短,提高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各位教师都能够把本次的比赛结果当作今后奋斗的一个新起点。一次赛课就是一次成长,衷心地愿我们语文组的各位老师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我也坚信我们语文组的工作会越做越好。

第五篇:语文组赛课总结

语文组第二轮赛课总结

本学期伊始,我校举行了教学公开课比赛。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良好。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李卫真老师抓住了文眼“一厘米”,引出了全文的中心。又运用一首歌来加深同学们对主旨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李瑞红老师在小说教学中,用第一人称解读人物的内心,授课时又穿插了写作方面的指导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崔慧敏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写“爱是什么”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体会用给出的句式进行仿写:“爱是 ————————,它能——————————。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李耀杰老师设计的测一测、议一议、品一品、谈一谈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武群峰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二有”入手。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下载小学语文组课赛总结  刘炜 -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组课赛总结 刘炜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组赛课活动方案

    语文组赛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加强校本教研和校际联动,营造研究教学、改善教学的积极氛围,充分展示学区各成员校的教师教学......

    语文赛课总结

    三年级语文赛课总结 2017-2018年第二学期我校组织了语文教师全员赛课活动。所有参讲的教师课前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

    第四届“一师一优课”赛课小学语文组活动总结

    第四届“一师一优课”赛课小学语文组活动 总 结 为期近一个月的小学语文组“一师一优课”活动已尘埃落定。活动中,执教的每位教师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她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

    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达标赛总结 榆林市第三小学 为期一周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达标赛”已尘埃落定。在此次大赛中语文组有10位参赛教师,5位评委。每讲完一节课......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1 为期一周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达标赛”已尘埃落定。在此次大赛中语文组有10位参赛教师,5位评委。每讲完一节课后评委们及时评课,对......

    一年级语文赛课总结

    小学语文一年级赛课总结 2013年11月—12月,胡桥一中组织了辖区六所小学的第二轮赛课比赛。本次赛课主要是由听课、评课两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同构同课,主题阅读之以文代文课型......

    语文赛课活动总结[范文大全]

    新教师亮相课总结 为期一周的“新教师亮相课赛课活动”已尘埃落定。在此次大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参赛教师无论是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学科专业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

    理综组赛课活动总结

    理综组赛课活动总结本次教师赛课活动从10月12日开始,历时尽一月,于11月3日落下帷幕。本次赛课,是对我组教师近几年来学习三六五、运用三六五、实践三六五的一次大检阅,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