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3.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能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质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因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7√8√9×10×11√12√13√14√15√16×
第二篇:14春《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
14春《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服美通专业部)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4.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5.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6.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8.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9.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___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0._______和________是矛盾的基本属性。11.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
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12.规律的基本含义是指_______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要联系。
1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有_______有________和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14.实践决定认识,______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5.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辩证思维就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二.评析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1.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得事物()2.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3.矛盾就是对立和斗争。()4.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不能统一的。()5.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6.唯心主义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7.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8.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9.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10.人生的行动只是受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再不受其他任何条
件的制约。()三.单项选择:(每题2分)
1.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主要启示我们()A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有人在青年时代,尤其是学生时代怀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但他走向社会看到种种丑恶、不合理的现象时,便认为一切理想都是假的、空的,这些人()
(1)没有把理想和现实区分开来
(2)没有认识到真是因为社会现实中有假、丑、恶的一面,才需要我们去追求真、善、美(3)没有超越现实
(4)讲求实效、有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抛弃幻想A.(1)(2)(3)B.(2)(3)(4)C.(2)(4)D.(1)(3)3.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这是因为()A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 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起反作用
4.2006年,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天津市原检查长李金宝,国家原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等十余高管因贪污腐败纷纷落马,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这说明()A金钱是罪恶之源。B金钱多了就会导致腐败。C金钱对人生没有意义。
D应该正确的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5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这是应为()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自然界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
6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农夫等不到第二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哲学上看,农夫的错误主要在于()(1)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2)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普遍规律(3)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4)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A(1)(2)B(3)(4)C(2)(3)D(1)(4)7主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A量变和质变 B前进性和曲折性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
8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被列为三十之计第二计,此妙计妙就妙在孙膑善于“牵牛鼻子”牵牛要牵牛鼻子,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善于()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把握矛盾。D分清主流和支流。
9“跟着感觉走,抓住梦的手、、、、”这首歌在倾倒众多歌迷的同时,也给许多以此为信的人类带来了很大正面影响,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感性认识对人们没有任何作用。B感性认识是片面的认识。
C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练于上升到理想认识。10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寓言意识是()A学习知识比时间更重要
B时间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科学理论来源与实践,错误理论是主观的生 D知识即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四.论述题:(每题10分)
1.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张仲景,有一次给两个病人看病,他们
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疼,咳嗽,鼻子不通气。张仲景给他的病人同时开了一帖麻黄药。第二天早上,一个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好了一大半,二另一个病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汉,病却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
(1)为什么同样是感冒,用同样的药方治病,其结果却不一样呢?
(2)在我们的学习中,怎样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童杰从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就牢牢的记着老师的一句话:“每天多做一点点,便是成功的开始;每天改进一点点,便是卓越的开始。”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今天我做了什么?(2)今天我改进了吗?(3)明天还有什么可改进的?
十几年以后,他成了公司研发部首席工程师,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轻松一笑说:“每天平均20分钟的冷静反思,胜过一堆豪言壮语。请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
3.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生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砌墙吗?”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活还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的说:“我们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仍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二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人砌墙的故事”事例,请你谈谈确立人生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期末复习提纲
1.新事物:(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2.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外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者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事物外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作为同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发展发生作用。
4.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客观现实。
二者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现实是真实存在的状态,而理想则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因此,现实与理想是对立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不能脱离现实凭空制定,脱离现实的理想都是不切实际的,最终难以实现;现实为理想的实现提供基础,理想不是一蹴而就实现的,而是靠很多个现实由量变引起的质变;理想实现以后也是一种现实,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理想,继续发展。(理想高于现实,又源于现实。付出行动和努力,可以使理想转化为现实。)
5.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规律和条件的制约。)6.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7.联系: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消灭和否认联系。
8.本质: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9.现象: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二者关系: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互对立。本质比现象深刻、单纯,现象则比本质丰富、生动。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事物的现象是易于变化的。事物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由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把握现象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向导。
10.运动: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永恒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精神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
11.人生目标:人生目标的制定必须从个人实践出发、与时代要求相符合。
12.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个人从社会的索取。衡量人生的价值主要看第一个方面
13.量变: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是一种 逐渐的不 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①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一方面,质变体现并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④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质变又可以转化为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着事物的永恒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 班级: 姓名: 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 主观 与 客观 相符合。
2、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 和心理素质,其中 身体素质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 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 社会历史条件 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 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 联系的、全面 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 社会发展规律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① ②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强大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2、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13、《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1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三、简答题(28分)
1、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2、“拔苗助长”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分)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分)
3、为什么说行动成就人生?(5分)我们又应该怎样行动?(5分)
四、分析题:(12分)
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一个说:只剩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两种说法,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倒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都是半杯水,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是悲观的,另一个却是乐观的。
1、请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2、面对人生矛盾,应如何积极促进自身发展?(6分)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C)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C)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B)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D)。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C)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A)。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D)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B)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B)①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B)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13、关于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说法错误的是(C):
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判断标准 ②以事物力量的强弱为标准
③看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去判断
A.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B)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外在原因 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在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李婷和孙甜甜的完美配合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由衷喝彩,这喝彩也是其最终夺得金牌的因素之一。这说明:(C)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B.只有优化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才能获得最大整体效能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动力
16、《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已者也。”这段话是说:处处防备,就是处处兵力薄弱。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A)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全面看问题往往一事无成
④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7、“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了哲学道理是:(A)A.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18、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汲取经验。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中部自己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A)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冥王星是1930年由美国人汤博发现的,这在当时的观测条件下是了不起的。但随着人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不符合太阳行星的标准,故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投票决定降为“矮行星”。冥王星降级一事表明:(B)A.权威机构能够改变天体的属性
B.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C.符合大多数人意志的结论就是真理
D.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推动力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任何理论创新都难以成功。这是因为:(B)A.理论创新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C.理论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
D.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推进理论创新 21、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 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C)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22、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六十多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教育、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他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道:“人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后人造福。我一生为此努力,但贡献不大。“张光斗的事迹表明:(D)A.人生是否有价值,只能从人自身得到说明
B.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C.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很难实现统一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3、“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明:(C)A.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
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
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没有望远镜,伽利略不能发现银河系;没有显微镜,就不会有后来的细胞学说;没有强大推动力的火箭发动机,也就没有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这段话是说:(D)A.社会历史是由杰出人物创造的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岗位上埋头苦干 C.实现人生价值要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25、200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对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2006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对杜世成的问题立案调查。中央一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党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这体现的哲理有:(B)A.实践决定认识
B.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C.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决定事物的发展
D.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6、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7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8、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D)
①合作 ②接纳 ③和睦 ④和谐 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C)。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30.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D)
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D.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 31.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
A.正直的人 B.诚信的人
C.见闻广博的人 D.好背后诋毁人的人
32、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
①平等互处 ②宽松的人际环境 ③友善和关爱 ④相互真诚信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C)。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4.“拔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D)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3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C)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法发展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3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C)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38、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B)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9、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A)。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4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4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C)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43、新事物是指(D)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44、“欲速则不达”说明(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多选题
45、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BCD)。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46、历史规律的特点(ABC)。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47、生产力是
(ABD)。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8、理想是人们(ABCD),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49、社会理想的特点(ACD)。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50、人是以(BCD)求得生存和发展。
A、生理的适应
B、交往活动
C、社会关系
D、生产力
5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D)。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三、判断题(10分)
(×)
1、现象是一般的、抽象的、同一的东西。(×)
2、本质是表现在外部的、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3、现象具有多变、易逝的特点。
(√)
4、现象上的一致并不说明本质相同,同样是微笑有的发自内心有的出于客套。
(×)
5、现象决定本质。(√)
6、本质决定现象。
(×)
7、真相是客观的现象,假象和错觉由主观的幻想和臆想造成。
(√)
8、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
9、错觉是以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
1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一种错觉。(×)
11、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
(×)
12、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也要遵循科学思维方法的要求,所以没有必要把二者分开。
(√)
13、科学思维方法不同于辩证思维方法,但它包含了辩证思维方法。
(×)
14、社会历史是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所以它就是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
15、事物的发展是由必然性引起的,因而完全可以忽视偶然性。
(×)
16、个人理想等于个人奋斗。
(√)
17、意志的实质在于执行决定、克服困难、实现目的。(√)
18、一个人是奴隶还是奴隶主,原因不在人的自然本性而在社会关系。
(√)
19、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20、个人利益等于个人主义。
四、简答题
1、怎样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答:一)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正当追求,是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基本保证,也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力。
二)反对损人利己。如果自己的利益是通过侵占、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的,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失去信心,最终损人又害己。
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个人要想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己的正当权益,首先需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2、个性自由的特点。
答:一)个性自由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选择,拥有清醒的自觉,不是本能、盲目、无目的地行动,二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二)个性自由的人,能够客观地了解、支配并控制外部条件,自觉地掌握和利用外部条件为自己服务;
三)个性自由的人,是生活中真正的主人,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生活。只有自主的人才可能是真正有个性的人。
3: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一)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指引着个人理想的基本方向。
二)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
三)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个人为中心,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
4、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8分)
答: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必须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我们正确认识事 物的立足点,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是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依据。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同时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群众的实践,才能保证领导决策主观符合客观,才能落实、检验和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5、材料一:淮河流域一次次的污水事故让下游的众多养殖户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因造纸厂排污的影响,河南新乡三王庄村地下水污染严重,数千名村民饮水困难„„近年来,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导致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正不断加剧。
材料二:由于治理污染可能影响GDP的的增长,进而可能影响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宁要经济“畸形繁荣”,不要健康发展,造成环境监管失控。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许多环保问题久拖不决。
材料三: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污染企业开始转移。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仍在重蹈覆辙,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甚至不惜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吸引“三高”(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企业。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污染项目的转移埋下了环保冲突的隐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在新的地方重新爆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认识环保冲突事件的频发。
答:①环保冲突事件频发是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恶果。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许多环保事件久拖不决,既因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更因政府外在监管的缺失。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某些欠发达地区吸引“三高”企业,重蹈覆辙,体现了发展过程中的曲折。④地方政府应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一长远利益的关系,以人为本,及时解决环境隐患;企业要增强创新精神,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经济一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材料一 2004年7月7日,福建省将乐县暴雨成灾。在6名群众生命受到洪水威胁、危在旦夕的时刻,消防战士郑忠华和他的战友临危受命,奋勇救人。群众得救了,郑忠华却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危难见英雄,郑忠华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在危难面前大无畏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二 2004年7月13日,福建省将乐县万人空巷,送别他们心中的英雄。2 000多米长的三华路上,挤满了送行的人们。他们喊着消防战士郑忠华的名字,把鲜花撒向天空,跟随着郑忠华的骨灰,缓缓向前。根据所学的人生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人生观的什么道理?
(2)人们为什么如此敬重郑忠华同志?
(3)我们应怎样像郑忠华那样去创造辉煌的人生?
答:(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材料一主要反映了郑忠华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人们对郑忠华的尊重与认可。
(2)主要是因为郑忠华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最主要标志。
(3)首先,应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要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把贡献放在第一位,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最后,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具有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