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专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天津民族中专(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哲学与人生》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40%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有着共同属性,即:__________。世界是__________的。物质是标志着__________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__________或__________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抽象。
2.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首先就要 __________,这就需要分析个人面临的__________实际以及__________的实际。其次,还要__________,这就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
3.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本身所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__________,同时人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运用规律,并依据事物固有的__________,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__________。
4.自强精神强调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有__________的勇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自强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自强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自强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自强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5.人际关系是人们在_________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_______的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要遵循具体交往原则,即: 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6.一切事物都处在__________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世界。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__的灭亡。判断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__________,有没有强大的__________和远大的__________。
7.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8.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__________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是__________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__________认识。
9.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第一,现象是事物的 _______和________,本质是事物的_________和 ________。第二,现象是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的,本质是同类现象中_______的_______的东西。第三,现象是_______的_______的,本质是_______的。
10.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是_______的,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_______,科学思维方法则以辩证思维方法为_______。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等。二.选择题20% 1.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A、客观性B、物质性C、规律性D、可知性 2.2006年2月,山东省首批百名首席技师产生。许振超榜上有名,他们因技术水平高,贡献大,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材料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个人素质。贡献与索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岗位越平凡,越能实现人生价值。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 A、B、C、D、 3.世界唯一不变的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时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4.接力赛的布阵理念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研究并改进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世界出发 A、B、C、D、 5.“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联系()。A、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间的横向联系 B、一事物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 C、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 6.当前,在许多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时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7.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年十分不幸,贫穷,饥饿,别人的侮辱时时伴随着他。他没有萎靡不振,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事例启示人们()
没有人希望在人生道路上直线前进,一帆风顺。
既要对前途抱有坚定的信念,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人生发展的基本过程。
挫折和逆境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A、B、C、D、
8.“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不同的树叶”,可见()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同点B、矛盾既普遍存在,又各有其特点
C、同类事物没有性质上的差别D、完全相同的事物不可能存在9.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
A、必须认识现象B、抛开事物的现象
C、透过现象看本质D、注重认识假象
10.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敢于蔑视权威,就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B、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
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D、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三.简答题40%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举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自觉能动性?举例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
3.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反映刘什么哲学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怎样看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5.什么是内因?什么事外因?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分析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6.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你怎样才能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7.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歇动力。为什么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青年一代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8.有人认为:“在知识解决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你是怎样评价这种观点的?
天津民族中专(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答题纸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4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20%
1.()2.()3.()4.()5.()
6.()7.()8.()9.()10.()三.简答题40%(每小题5分)1.23.456.7.8
第二篇:中专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中专二年级哲学与人生
中专二年级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比如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启示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静止
4、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D、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5、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D、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决定物质,一切从主观出发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以上都不选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凡事可以任意发展
9、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物质决定意识
10、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B、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人生选择靠客观条件限制
11、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 D、某职业学校一学生不认真学习,却处处埋怨学校、老师
12、从哲学的角度看,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A、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是新事物,反之则是旧事物 B、形式新颖的都是新事物,形式陈旧的都是旧事物 C、新出现的都是新事物,原来存在的都是旧事物 D、时髦的都是新事物
13、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以上都错误
14、“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事物只有倒退了,才能前进
15、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C、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D、坚决不能再用手机
16、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D、扩大了内因的作用,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17、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中专二年级哲学与人生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8、下列观点中,违反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现象是()
A、职专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并不小于普高生的高考压力,也应该好好学习B、职专生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会影响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C、对职专生来说,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行了,文化课学不学对以后就业影响不大 D、学好专业课,要靠自己努力
19、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书本出发D、一切从利益出发 20、下列观点和做法中不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观点的有()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地震预示着国家兴衰,闰八月将有灾难 C、雨露滋润禾苗长,万物生长靠太阳 D、天上下雨,地上必然湿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意志:
2、理想:
3、科学思维:
三、问答题:(每题16分,共32分)
1、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2、中国有名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俗语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请回答:
(1)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一原理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四、将题中左边内容序号填入与右边相对应的哲学原理。(每题2分,共10分)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2、万物莫不有对。()
3、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试卷
哲学与人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3、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5、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6.”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7.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9.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① ②
11.“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1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4.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
A.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15.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现﹙ ﹚的过程.A.目的和理想 B.方向和目标 C.路线和计划 D.计划和方案 16.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物质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意识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 17.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有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18.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9.“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表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A.透过假象抓住对真象的认识
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放弃感性认识或不经过感性认识,直接抓住理性认识 D.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20.关于矛盾的正确说法是:()
A.矛盾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之间 B.事物自身既对利用统一的关系
C.矛盾仅仅存在于社会人类之中,自然界不存在矛盾。D哲学上的矛盾就是生活中的矛盾,两个概念是一样的
21.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判抛弃,而是“扬弃”,这里“扬弃”是指: ﹙ ﹚ A.既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和腐朽的因素,又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合理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势性。B.全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 C.全盘否定旧事物,全面扶持新事物 D.继承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
2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A.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 B.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 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
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23.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A.顺境和逆境 B.前进新与曲折性 C.前进与落后 D.进步与后退
24.人生发展包括的重要两个方面是:﹙ ﹚
A.生理发展和精神发展 B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 C.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 D.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
25.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行为习惯 B.工作方法 C.思维方法 D.认知态度 26.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 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多变 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
2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8.理想信念是一种()现象
A.精神现象 B.物质现象 C.经济现象 D.逻辑现象 29.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条件。
A.有政治理想 B.自觉的责任 C.有道德观念 D.生活有追求 30.信念是()等的有机休统一体。
A.心理和认识 B.认识和情感 C.情感和意志 D.意志和认识 二.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被说的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
“莫泊桑花钱买踢”的事例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这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什么启迪?
2.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面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工人砌墙”的事例,请你谈谈确立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3.面对我国就业政策的改变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的同学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包分配”的好年头;还有的同学把对现状的不满都归罪于家庭,说什么:“不怨天,不怨地,就怨爹娘不争气。”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条件?怎样对待这些条件?
4.大家盼望已久的班级篮球比赛开始了,高三(2)班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班级,因为这个班级的队员在身高、技术上占明显优势。赛场上,高三(2)班的队员在全班同学的欢呼声中,都想给大家露一手,却把比赛前制定的方案抛在了脑后。特别是参加过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队长张明同学,一抢到球就急着突破上篮,由于缺乏其他队员的配合,几次都被对手拦截了。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场上队员情绪急躁,互相指责和埋怨,最后出人意料地输掉了第一场比赛。(1)高三(2)班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什么?(2)在后面的比赛中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做?(3)谈一谈个人如何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附答案:
一.1.---5.CDDAC 6.---10.CBDBB 11.---15.DCCAA 16.---20.BAABA 21.---25.AAACC 26.---30.AAABB 二.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主观感受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毛泽东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2.人生目标可以规划人生发展;人生目标可以推动人的进步;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3.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观条件,也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个人的家庭环境都都是客观条件,都会影响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在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个人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素质越高,人生就会有更大的价值。
4.(1)队员想出风头,没有团结起来。(2)要紧密团结,队员之间要配合。
(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团结可以使集体欣欣向荣,因此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维护集体的团结,互帮互助。这样个人的作用才能够在集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生活中要懂得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维护集体的团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要尽职尽责地完成集体分配的每一项任务。要积极发挥个人的特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创造性的劳动和优异的成绩,为集体增光添彩。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A.理论 B.金钱 C.信念 D.行动
《哲学与人生》测试卷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13.“拔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5、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稳定性 ②客观性 ③复杂多样性 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①合作 ②接纳 ③和睦 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7.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8.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D.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 9.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A.正直的人 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 D.好背后诋毁人得 人
10、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①平等互处 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 ④相互真诚信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人生最好的老师和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法发展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16、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7、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
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20、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2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2、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23、《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24、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5、“欲速则不达”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比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31.怎么样选择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32..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3、怎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4、如何培养自己的信心?
35、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
(1)同样的温度和湿度下,为什么鸡蛋只能变成小鸡,鸭蛋只能变成小鸭,而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2分)
(2)同样的鸡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果不同?(3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26、运动
27、发展
28、矛盾
29一切从实际出发:
30、顺境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2012年秋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10、人生最好的老师和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 B.金钱 C.信念 D.行动 1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温馨提示: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卷中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5、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①合作 ②接纳 ③和睦 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
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D.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 8.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
A.正直的人 B.诚信的人 C.见闻广博的人 D.背后诋毁人得人
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的事物。C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2.“拔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3、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法发展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15、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6、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7、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18、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1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
观反映客观
38、矛盾
21、《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39、规律
22、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四.简答题(共20分)展前途的事物
23、“欲速则不达”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比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内因
2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
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二.评析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2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得事物。---------------()27.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28.任何事物都可以孤立存在。
29.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30.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31.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3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3.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34.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很好的发挥自觉能动性。------()
35.人的命,天注定。----------()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6、运动
37、发展
40.怎么样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41..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4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向往的,那么作为中职生,应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
系呢?
43、材料分析:
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1)同样的温度和湿度下,为什么鸡蛋只能变成小鸡,鸭
蛋只能变成小鸭,而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2)同样的鸡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
下,结果不同? 以上问题请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