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一、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地球的表层称为地壳。我们的矿产资源、工程建设的所在地、建设材料的主要来源地都是地壳。所以研究工程地质学首先要对地壳有一个系统成熟的了解,也要对我们的地球内外结构、理化性质有较深的了解。本书简单的介绍了地球概况和详细介绍地壳的有关知识,给我们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基础知识巩固。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有关知识,重点在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的工程特性、地下水等,还介绍了常见地质灾害,对我们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是最后两章,工程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动力地质作用、工程稳定性、岩土工程设计理论或方法、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等。
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包括地质学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地质学方法,即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和测试方法,包括为测定岩、土体特性参数的实验、对地应力的量级和方向的测试以及对地质作用随时间延续而发展的监测。计算方法,包括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或经验公式对已测得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以定量地评价工程地质问题。模拟方法,可分为物理模拟(也称工程地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它们是在通过地质研究深入认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以及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正确地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再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电子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使过去难以完成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对数据资料自动存储、检索和处理,甚至能够将专家们的智慧存储在计算机中,以备咨询和处理疑难问题,即所谓的工程地质专家系统(见数学地质)。
工程地质考虑的三个因素为: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安全主要是指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与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这厮二因素包括沿途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设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二、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我们生活离不开工程建设,而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的专门研究学科,所以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工程地质的角度上讲,工程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将工程岩土作为地基利用的工程,如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第二类是将边坡岩土作为利用对象的工程,如露天采矿工程、港口工程、坝体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边坡岩土的重力稳定性问题;第三类是将地下洞是作为利用对象的工程,如人防工程、交通隧道工程等,保证该类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所要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则是整个洞室环境的稳定性问题。所以,工程地质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的建设要求两个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程地质工作,切不可在未查清建设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或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活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
三、怎样学习工程地质学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主要有理解记忆法,快速诵读法,提纲挈领法,求同存异法,图表背诵法等。兴趣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兴趣很重要。你自己是你过去的累积形成的,你的成功是你的过去点滴累积的,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养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要重视积累,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安排时间,学前预习,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学习,不能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是很重要的。
四、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其实这门课程比较容易学习的,前几章都是基础地质学学过的知识,大概看一下就能明白。后面的几章主要是土体、岩体的工程特性,地下水在水文地质学又有详细介绍,地质灾害也学过,所以总体上要学的东西不多。但它对我们知识的联接,形成知识结构很有帮助,还让我们了解工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学好它很重要。还有老师你讲解得很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对我们生活的工程问题也有很多涉及,提高了学习兴趣,用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工程地质学与我们本专业的联系也很紧密,是我们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吧,学好它对以后就业也很有帮助。同时,工程地质学提高了我们的见识,丰富了知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这就是我学习工程地质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地质学学习心得
地质学学习心得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基本信息。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把问题局限于岩石圈。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把问题局限于岩石圈。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人类与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地质问题日趋尖锐,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浸、滑坡、沙漠化以及多发性地方病等,说明地质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对地质环境的认识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既要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研究人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也就是特别强调了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新的学科--环境地质学由此诞生了。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在地质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一)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它包括这样一些研究内容:①区域地质环境研究
为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国土整治及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②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
为预报地质灾害提供依据,为减免灾害提出防范措施。③地球化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
研究不同地区地球化学背景,各种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特点;研究空气、水体、土壤和矿物原料中有益、有害元素及致病物质富集、迁移规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畜健康关系,防治某些地方病和职业病,最大限度地减轻由于某些元素的天然富集或短缺对人畜健康和植物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一些城市饮用水水质恶化问题也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问题。④古气候的变化规律
主要利用地质环境中沉积物反映气候变化的标志,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情况、原因和规律,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危害和提出防范措施。
⑤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
大量的工程活动,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矿山、海港工程、电站建设等常常引起人为地质作用,在兴利的同时往往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恶化。对人为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和预测,为区域经济建设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提出科学论证。⑥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造福人民,但同时又往往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甚至导致人为的地质灾害。地下水过量开采常常引起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常常导致海水入侵和土地盐碱化;矿山开采往往引起地面塌陷、山崩和人工滑坡;某些矿产,特别是放射性矿产的勘探和开采往往引起环境污染。环境地质工作就是要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详细研究导致环境恶化原因,提出防止减轻地质环境恶化的措施。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而大批地质学家投入了环境问题的研究。世界一些国家纷纷建立环境地质研究机构,出版书刊。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到70年代中期,环境地质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独立的新学科。
火山爆发
(二)最早的环境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都是地 质因素引起的。对于这些环境问题,人类至今还无法控制和准确预测,因此预测和防治地质因素造成的环境影响,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地壳表面的化学元素,在成岩作用和风化侵蚀过程中形成了不均匀分布。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和流动的能量都同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地质体系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赋有状态必然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一个地区某种元素严重不足或过剩,就有可能引起地方病。如某些地区由于缺碘或多碘引起居民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高氟地区引起地方性氟中毒。中国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也与环境地质条件有关。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是环境地质学的内容之一。
(三)动态平衡的关系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是经过亿万年演化而形成的。在这一环境中,地质体系的各部分之间、地质体系与生态系统之间已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剧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已变成干预和改变自然体系的强大营力。环境地质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这其中主要包括:
(四)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飞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施用,把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散布到地质环境中,逐渐改变地球表面的化学组成,生态平衡的物质基础便遭到破坏。这一方面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如出现公害病;另一方面还引起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变化,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臭氧层被破坏等问题。污染物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积累、净化的过程,十分复杂,研究这种过程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五)环境地质问题
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使地貌不断发生变化,如大矿坑出现,山头被削平,废石堆积如山,水系改变,海岸线被侵蚀等。这样就留下一些难以处置的环境问题,如露天矿开采后的生态恢复问题,河流大坝和水库建成后的综合性生态影响问题等。预防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环境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六)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城市化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能源和材料的大量消耗,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大型和高层楼房的建设而引起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地下水硬度升高的防治问题,地质环境的容量问题地面沉降的防治问题,同城市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同城市建设和发展、同城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这些问题可为新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旧城市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研究,探索地质环境的变化。如水土流失现象与风化过程相关,而风化速率又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和外部水热条件有关,通过对矿物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研究,可以评价风化作用的进程。
又如克山病、氟中毒等疾病的地区分布与某些环境地质因素相关,研究这种特定区域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及其在各个生态环节中的运动规律,有利于揭示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地方病的病因。
再如,通过对工业污染物的追踪研究,可以发现污染物由于地表水的灌溉经过土层渗入地下水的途径。此外,评价大气颗粒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也要应用矿物学的方法,即不仅要考虑它们的浓度,而且要研究它们粒径的分散度、形态特征、矿物和化学组分特征。在环境地质学的研究
中,为了确定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影响环境质量的地球内力、地表外力和人类活动三种营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果,必须应用现代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如设计研究工作的程序,检验样品和数据的代表性,分析数据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建立环境地质或环境地球化学模型,预测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拟定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案等都需要应用系统分析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分析和表示环境地质问题,图上作业是一种理和计算方法。如设计研究工作的程序,检验样品和数据的代表性,分析数据资料的相关性,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建立环境地质或环境地球化学模型,预测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拟定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案等都需要应用系统分析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具有空间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分析和表示环境地质问题,图上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环境地质图不仅能表示出某一时刻的环境状态,而且能表示出随时间流逝所发生的系统变化。因此在环境地质图中,除了应用各种地质图件的颜色和线条等制图语言外,还要有数字和数学符号。这些数字和数学符号同一定的环境数学模式相关联,因而可使图件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形成动态环境地质图。一套完整的区域环境地质图包括环境地质单要素图、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环境演化趋势图、环境区划图、环境规划图等。
为解决人类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环境地质学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带有地学、生态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特色。但环境地质学仍然是以地质学作为学科基础的。
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材建学院10建工班:窦一峰(学号102110010006)
第三篇: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1)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
(2)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
(3)分析、预估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
(4)为建筑物选择适宜的建筑场址
(5)对不良地质条件提出防治和改造措施
(6)为保证工程合理设计、顺利施工、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
(7)制定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工程地质条件是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要素的总称,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6个要素。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5 有效粒径大体上等于与该土透水性相同的均粒土的颗粒直径。6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
(1)原生矿物: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2)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过化学风化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
粒更细小的新矿物,又分为可溶性次生矿物(水溶盐)和不可溶性次生矿物(次生二氧化硅、倍半氧化物、粘土矿物)
(3)有机质:是土中动植物残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的产物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硅酸盐类经水解作用形成的次生硅酸盐矿物,具有层状或链状晶体结构,外形多呈片状,且含有不同数量的水。
(1)蒙脱石:由顶底硅氧四面体和中间的铝氧八面体构成,晶胞间连结力极弱,有较强的活动性,具有巨大的表面能,亲水性特别强烈。
(2)高岭石:由一个硅氧四面体和一个铝氧八面体构成,晶胞间连接较牢固,构成不易活动的结晶格架,表面能和亲水性较弱。
(3)伊利石:结构与蒙脱石相似,性能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8 土中水的类型
(一)矿物成分水
(1)结构水:是以H+和OH-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的固定位置上
(2)结晶水:是以水分子形式和一定数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定位置
上
(3)沸石水:是以水分子形式不定量的存在于矿物相邻晶胞之间。
(二)空隙中的水
(1)结合水:由静电引力吸附形成,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2)毛细水:是由于毛细作用保持在土的毛细空隙中的地下水
(3)重力水:不受颗粒吸附和毛细力作用控制,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
动的地下水
(4)固态水
(5)气态水土粒间的连接关系:结合水连接、毛细水连接、胶结连接和冰连接 10 稠度:细粒土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可塑性: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接,并且在外力接触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土的透水性影响因素: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土的密度、水溶液成分及浓度、土中的气体、土的构造。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指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淤泥类土:指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含较多有机质,疏松软弱的细粒土。
(1)高孔隙比,高含水率
(2)透水性极弱
(3)高压缩性
(4)抗剪强度低黄土:结构为非均质的骨架式架空结构具有明显的湿陷性
(1)密度小,孔隙率大
(2)含水较少
(3)塑性较弱
(4)透水性较强
(5)抗水性弱
(6)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高岩石变形阶段
(1)裂隙闭合阶段
(2)可恢复弹性变形阶段
(3)部分弹性变形至微裂隙扩展阶段
(4)非稳定裂隙扩展至岩石结构破坏阶段
(5)破坏后阶段岩体结构包括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结构面是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块体。结构面的类型:
原生结构面: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包括层理面、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和不整合面。特点是与沉积岩的成层性有关,一般延伸性强,常贯穿整个岩体,产状随岩层变化而变化
岩浆结构面:是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通常延伸较远且较稳定
变质结构面:分为残留结构面和重结晶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是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破裂面
次生结构面: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包括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生泥化夹层等软弱夹层:是指岩体中那些性质软弱,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与周围岩体相比,软弱夹层具有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特征,其中最常见的,且危害较大的是泥化夹层。
20泥化夹层特性:
(1)由原岩的超固结胶结式结构,变成了泥质散装结构或泥质定向结构
(2)粘粒含量较原岩增多并达到一定含量
(3)含水量接近或超过塑限,密度比原岩小
(4)常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5)力学强度比原岩大为降低,压缩性较大
(6)由于结构松散,因此抗冲刷能力低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状结构,散体状结构。风化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在各种风化营力,如太阳能,大气,水及动植物有机体等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成为岩体风化作用
(1)岩体的完整性进一步遭到破坏
(2)岩体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3)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发生变化:抗水性降低而亲水性增高,透水性增强,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地下水按埋藏分类
(1)包气带水: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
(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水质易污染
(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动态较稳定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岩溶水,孔隙水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
(2)动水压力产生流沙和管涌
(3)地下水的托付作用
(4)对基坑的影响
(5)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6)地下水渗流对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
流沙:是指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产生的悬浮、移动现象
管涌:当基坑底面以下或周围的土层为疏松的沙土层时,地基土在具有一定渗流速度的水流作用下,其细小颗粒被冲走,土中的空隙逐渐增大,慢慢形成一种能够穿越地基的细管状渗流通路,从而掏空地基,使其变形失稳。活断层活动的基本方式是黏滑和蠕滑,黏滑错动是间断性突然发生的,蠕滑断层是持续不断的缓慢滑动,逐步释放能量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建筑物场址选择一般应尽可能避开活动断层,高坝和核电站这类重要的永久性建筑物,更不能跨越在活断层上,铁路桥梁运河等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也应尽量避开主断层。建筑物应放在断层下盘。在活断层区的建筑物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和结构措施。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地震效应:
(1)振动破坏效应:是由地震力直接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水
平滑动或晃动及共振。
(2)场地破坏效应:
破坏效应:地震导致岩土体直接出现断层和地裂缝,从而引起跨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的变形或破坏
地基效应:地震导致地基岩土体的振动压密、下沉、液化及塑流,由此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斜坡效应:地震导致斜坡岩土体失稳,产生各种斜坡变形和破坏引起斜坡地段所设置的建筑物位移和破坏场地工程地质对震害的影响
(1)岩土类型和性质:软土最严重,松软土厚度越厚越严重,多层土层严重
(2)断裂:发震断裂,与发震断裂有联系的断裂,与发震断裂无关的断裂
(3)地形地貌:孤立地形震害严重
(4)地下水:地下水埋藏浅震害严重
建筑场地的选择
(1)避开活动性断裂带和大断裂破碎带
(2)尽可能避开强烈振动效应和场地效应的地段作为场地和地基
(3)避开孤立突出的地形位置作建筑场地
(4)尽可能避开地下水埋深过浅的地段作为建筑场地
(5)岩溶地区避开地下不深处有大溶洞的地段
斜坡中的应力状况变化
(1)坡体中主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转:坡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与坡面近于平
行,最小主应力近于正交
(2)坡体中产生应力集中:坡脚附近形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带
(3)坡面的岩土体由于侧向压力近于零,实际上变为两向受力状态
(4)坡面或坡顶的某些部位形成张力带
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1)原始应力的影响: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对坡体应力状态的影响尤为显著
(2)坡形的影响:斜坡高度,坡度,坡底厚度,平面形态
(3)岩土体结构特征:表现在由于岩性的不均一和不连续性造成应力局部集
中,岩体结构不同,集中情况不一样
斜坡变形
(1)松动:在斜坡形成的初始阶段,在斜坡表部出现一系列与坡面近于平行的陡倾角张开裂隙,是斜坡岩土体向临空方向张开的过程和现象
(2)蠕滑:是指斜坡岩土体主要在自重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向临空方向的缓慢而持续变形(受最大剪应力面控制的蠕滑、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蠕滑、受软弱基座控制的蠕滑)
斜坡破坏
(1)崩塌:陡峭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结构面
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类型及性质的影响:根本因素,由粗粒组成的斜坡,其稳定性主要取
决于粒度成分和紧密程度;由细粒土组成的斜坡,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粘粒含量和稠度状态;由沉积岩组成的斜坡的稳定性受层理面控制,尤其是软弱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为显著;由侵入岩组成的斜坡稳定性一般较好;喷出岩的原生节理和构造裂隙十分丰富,对斜坡稳定不利。
(2)地质结构的影响:结构面的影响(结构面的强度、结构面的展布范围、结
构面的密集程度),结构面组合及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
(3)水的影响:地表水冲刷磨蚀回事斜坡变高变陡,不利于斜坡稳定;地下水的浸泡会使土体软弱面发生崩解软化,影响稳定性,地下水流动时也对岩土体发生潜蚀作用
(4)地震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6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预防措施:
(1)要正确选择建筑场地,合理的制定人工边坡的布置开挖方案
(2)查清可能导致斜坡稳定性下降的因素
治理措施:排水工程(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支挡工程(挡墙、抗滑桩、锚固、支撑),减荷反压,其他(护坡、改善岩土性质、防御绕避)
岩溶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2)岩石能够透水
(3)水必须要有溶蚀能力(4)水必须是流动的38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1)碳酸盐岩岩性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碳酸盐岩成分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白云
石含量增大,比溶蚀度减小;酸不溶物质含量增大,比溶蚀度减小;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时,比溶蚀度增大;含有有机质、沥青等,可溶蚀性降低)、岩石结构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2)气候对岩溶发育的影响:降水量大、温度高的地区岩溶发育
(3)地形地貌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岩溶水补给区和排泄区高差越大,岩溶越发
育、河谷切割越深岩溶水排泄条件越好,岩溶越发育、地表平缓,岩溶发育。
(4)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断裂构造的影响,褶皱构造的影响(核部较
翼部发育)
(5)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稳定时岩溶规模较大,地壳上升时,不显著,地
壳下降时,停止发育
地基: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那部分岩土体叫地基
基础:建筑物在地面以下的部分
粒径:土颗粒的大小用其直径表示
粒组:土颗粒按大小相近、性质相似合成的组
粒度成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比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天然密度: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干密度:土的空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
饱和密度:土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
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孔隙率: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孔隙比: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中固体总体积之比
膨胀性:细粒土由于含水率增加而发生体积增大的性能(主要原因:由于土颗粒表面结合水膜的增厚)
崩解性:细粒土由于浸水而发生崩散解离的性能(是由于土体浸水后,水进入孔隙或裂隙的情况不平衡,因而引起粒间结合水膜增厚的速度不同,以致粒间斥力超过引力的情况也不平衡,产生应力集中)
毛细性:是指水通过土的毛细孔隙在弯液面的作用下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性能 45 渗透固结:饱水土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渗透压密过程
压缩模量:是指土在有侧限的条件受压时,在受压力方向上的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是指土在无侧限压缩条件下,压应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的比值侧膨胀系数:是指土在无侧限条件下受压时,侧向膨胀应变与竖向压缩应变的比值
膨胀土:
(1)较大的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含水率和孔隙比较小
(2)液限和塑限指数都较大
(3)一般为超压密的细粒土,遇水强度降低
第四篇: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复习重点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1.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掌握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例如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等;
3.掌握工程地质学研究方法,针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活断层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3.掌握活断层的鉴别方法;
4.掌握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的相关概念;
2.掌握地震地质基本特征;
3.掌握地震效应类型及相关概念; 4.掌握振动破坏效应的评价方法;
5.掌握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防护措施;
四、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掌握斜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 2.掌握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 3.掌握滑坡分类依据及常用分类方案; 4.掌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具体防治措施
6.超前预报
六、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2、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
措施
3、掌握渗透变形的防治原则及防治措施。
七、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溶蚀机理,包括溶蚀过程、混合溶蚀效应、其它离子的作用等;
2.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3.掌握岩溶渗漏的类型、影响因素 4.掌握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5.理解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6.掌握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八、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2.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掌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4.掌握泥石流的常用分类依据及方案; 5.掌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及措施。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要求
1.掌握诱发地震的类型
2.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3.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水岩作用、水诱发机制、不同构造背景条件下的诱发机制);
十、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
考试内容
1.掌握地面沉降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3.掌握地面沉降机理(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4.掌握地面沉降控制和治理的原则和措施。
第五篇:《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共计30分)1.工程地质条件不包括()。
A.岩土的工程特性 B.地质构造 C.基础形式 D.水文地质条件
2.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矿物的()。A.硬度 B.解理 C.断口 D.韧性
3.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
A.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 B.吸水性质、透水性质、软化性质 C.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D.岩石重度、岩石空隙性、溶解性 4.地质年代按时间段落的级别依次划分为()。A.宙、代、世、纪、期 B.宙、代、纪、世、期 C.宙、期、代、纪、世 D.期、宙、代、纪、世 5.水平岩层的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平行
B.弯曲方向相反
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D.弯蓝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6.下列有关岩层倾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层的倾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B.岩层倾向与岩层走向无关
C.岩层的倾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D.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数值
7.下列关于风化作用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B.风化作用会导致岩石成分的变化 C.风化作用随距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 D.温差风化属于化学风化作用 8.形成坡积土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 C.洪流的地质作用 D.河流的地质作用 9.地下水按赋存条件的分类,不包括()。A.孔隙水 B.潜水 C.裂隙水 D.岩溶水
10.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 B.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 C.纵波和横波均为体波 D.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11.边坡应力重分布所形成的结构面属于()。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2.判别活断层最有力的证据是()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 B.地层的重复、缺失 C.断层三角面 D.呈带状分布的泉
13.下列关于冻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冻土包括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B.冻土不具有流变性 C.冻土为四相体 D.冻土具有融陷性
14.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选用()。A. 1:200~1:1000 B. 1:500~1:2000 C. 1:2000~l:10000 D. 1: 5000~1:50000 15.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地基土的()。A.抗剪切强度 B.重度 C.承载力 D.压缩模量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每题2分,共计20分)
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类。()2.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3.岩石的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性质没有显著影响。()4.岩层发生断裂后,两侧岩块无明显位移的构造称为节理。()5.地质图例中从新地层到老地层,严格要求自上而下或自左到右顺序排列。()6.坡积土的矿物成分主要取决于下卧基岩的矿物成分。()7.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8.流动的水体是岩溶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9.所用黄土都具有湿陷性。()10.勘察一般分为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四个阶段。()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在建筑物设计方面如何防止地表变形?
4.什么是岩溶和土洞?岩溶和土洞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5.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