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四风问题主要靠自律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对方辩友的发言十分精彩,仔细听来不难发现对方辩友的几处漏洞,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
1.对方辩友不断强调....,但请问对方辩友.....*对方辩友不断强调解决四风问题主要靠制度而不是自律。但规章制度也要有人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这难道还不是自律?对方辩友就是因为把自律的效果错误地记到了制度的功劳簿上,才会犯下这样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其实,四风问题本质上就是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应该以自律为主,通过自律解决内心的问题,最终让人不想腐,从根源上解决四风问题。
2.对方辩友还提到,但是不是有.....*对方辩友还提到制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起到效果而自律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难道快就等于好吗?快餐虽快,但无益健康。方便袋虽快,但无益环保。盲目追求速度,只会让当前的四风问题愈演愈烈。
3.对方辩友还把...拿出来说事,那么对方辩友有没有听清楚我方在一辩(或二三辩)中提到的.....所以.....对方辩友还把他律比自律更具有强制性拿出来说事,那么这种强制力真的就向对方所说的无所不能吗?您是否忘了: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呢?
4.对方便还一直纠结于......,不知道对方辩友有没有听过....因而....这不正就是我方观点吗
王**强调纠四风重在自律,抓住了本质,抓住了方向。比如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等更是广为流传的经典理论。
刘少奇同志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的,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律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总依赖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他人的监督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你。所以,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究竟如何,关键还是他的自律能力。
总而言之,我方认为解决四风问题主要靠自律,自律对于解决四风问题有着制度不可比拟的优点:自律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主动性、自觉性、根本性。下面就我方观点做以下总结:
第一、长期治理四风问题主要靠自律。
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四风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平时注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省,要持之以恒,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能不为复杂的现象所惑,避免落入各种各样的陷阱;也是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吸取教训,经常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如果有了自律意识,自会严格要求自我,时时处处关注自己言行,时时处处恪守规定,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做到了这一点,不良作风行为自然不会在自我身上发生。深刻剖析党员干部自身自觉自律不够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整改落实,才能为反四风提供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诱。
第二、根本解决四风问题主要靠自律。
四风积习甚深,根治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强调带头纠正四风,带头廉洁自律。根本解决 四风问题,就要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开始。没有自律的意识,再好的制度也没用。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严于律己,增强自觉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自觉抓好学习教育、自觉遵守党纪法规、自觉接受监督检查,才能对四风问题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第三、解决四风问题,制度比自律更关键。
反四风,制度只能解决表面上的问题,而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要真正解决好四风问题,加强干部自律才是关键。再完美的制度约束终究只是通过外因在起作用,每个党员干部能够自律、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才是治风的关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按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吃,慎行慎微,才能彻底解决四风问题。
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功。党员干部当俯得下身子,多为群众办实事、办真事,真正摒弃四风,有效张扬新风,以优良的党风作风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这正像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所说的:我们要征服的不是高山,而是我们自己。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律,要用一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常常审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抗拒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今天我方不是视制度于不顾,而是认为为了解决好四风问题,更应该把自律作为重点,从而解决思想根源上的问题,才能解决今天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通过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从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终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解决四风问题主要靠自律。
第二篇:自律他律四辩总结陈词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用精彩的言辞告诉我们他律在文明修身中的辅助作用。然而,我不得不对对方以偏概全的论调深表遗憾。从对方的发言及自由辩论中我们不能我不为对方哲学知识的匮乏感到汗颜,下面我来总结对方几个基本错误。文明修身是为了形成文明的习惯,可对方辩友却认为出现文明的行为就有了文明的习惯,行为怎么能等同于习惯呢?他律的却可以促使文明行为的发生,但在文明行为转变为文明习惯的过程中,自律还是第一位的。
对方辩友一直都大谈特谈他律在巩固社会文明基础上的重要作用,我方从未否认这一观点,但今天所讨论的是文明修身,来明确何谓文明修身。文明修身并非是保证一个社会的基础文明建设,而是在做好基础文明建设后,对文明水平的拔高,它所强调的,是自我追求 我方观点非常明确
从目标角度看,文明修身是为了提高个体的自我文明水平,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而高层次的文明水平怎么能去通过他律实现,他律所规范的只能是文明水平的底线。
从作用结构上看,在低层文明建设中,自律与他律共同作用,保障了文明的底线,但在高层文明建设中,自律必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律无法作用于高层文明建设,例如我们所追求的“慎独”。
从效果角度看,文明修身在于形成个体的文明行为,个体的文明行为靠的是自觉,靠的是强大的道德认识与自我约束能力,而他律在这过程中起到一个是辅助的纠错功能。
文明修身的表现形式是文明的行为,而文明的行为是靠文明的意识所支配,他律也许能让你被迫地做出文明的表现,但他律恐怕培养不出文明的意识吧,还是自律更加有效!
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他律的环境,但文明水平各有不同,为什么?是因为他律的作用十分有限,这种状况下,自律水平的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文明水平。
我们可以发现,任何组织在文明修身活动的实施中,没有一样是强制执行的,如果一个社会的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以他律为主的话,恐怕不论对于个人成长,还是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值得担忧。
学校文明的建设,是为了让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引导他们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和谐校园。他律固然必不可少,但试问如果更多地依赖他律的强制性监督,学生怎样获得精神和人格上的自由?学习如何自主?文化素养如何得以提升?而这一切,都只有以自律为主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文明的花朵要靠自律灌溉,文明的朝阳最终会冲破他律的地平线,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终将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第三篇:四辩 总结陈词
“师德比师才更重要”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经过一场唇枪舌战,我们见识到了对方辩友精彩的口才和睿智的思维。但是,纵观整场辩论赛,对方辩友从立论到自由辩论结束,犯下了不少错误,我方一不小心抓住了对方辩友的九大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就只列举其中较为严重的五个问题。
一、定义的问题: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将忠于可以的误解为参考。(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如:
二、偷换概念:没有把握这场辩论赛的重心。(“师德”—“人格”)
如:
三、以偏概全:对方以偏概全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范跑跑”北大才子)如:
四、恶意逃避: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
五、断章取义:
六、颠倒主体:
在我们明白了对方的偏颇不足之处以后,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的观点: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及其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一种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本行业内技能有: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备课能力,教学方法,教学体态、教学语言等等,都是师才的具体表现。从“预备教师”开始,我们就已经接受系统化地培训,也有一套标准对我们进行考核,如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普通话、计算机等在教育教学上用到的与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合格了,我们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教师。
其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对老师师德的规范要求,但是《道德规范》并不是成为一个合格老师的充分条件,《道德规范》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规”,因为它只涉及教师的道德层面,它也不是奖惩条例。而师德是无形的,但是对于师才,却能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它是硬性的,并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老师,一个合格的老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座的各位都是通过统一资格考试成为老师的,而考试无疑是对一个人知识水平最有力的考证。再者,成为了一个老师之后,要靠什么来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老师呢?无疑还是师才。从现实中看,无论各类荣誉比赛还是拼职称,我们都能看到,教师本身的知识与技能更被看重。
再次,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学生在这里学习知识,学习品德,锻炼身体,力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一个学生的高尚品德不一定从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学到的,它有可能是社会,家庭造成的影响。但是,那些学业有成的学生往往都会有学术高超的老师。业务水平高超的老师可以培育出数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等,难道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就可以培育出道德家吗?所以,老师的师德不是学生的道德培养的唯一出处,但是老师的师才却是一个学生知识的大部分来源,相比较之下,老师的师才比师德更重要。
最后,纵观我们持续参加的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大抵可以分成教学技能、相应学科教材分析。教育教学方法等大类。虽然关乎师德的培训也有,但是我们通过近两年的分类统计可以清晰地看到,(拿出数据)教师培训的内容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是反射出当下教师仍旧寻求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即是师才!
综上所述,我方始终坚定地认为,师才比师德更重要!
第四篇:经典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总结陈词:老人摔倒不应该扶持
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辩友滔滔不绝的辩论,在此,重申我方观点:老人摔倒我们不应该去扶持。现
在我来指出对方辩友几个偏颇之处。
首先,互相帮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是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专业的医疗急救技能。老人
大都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在不清楚老人是否受伤、有何疾病时,让一
个不具备专业急救技能的人仅凭一时的热血把老人扶起来,结果,老人却因此加重病情甚至
死亡,难道我们还能说扶起老人是帮助老人吗?!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老人摔倒时还应该将
老人扶起来吗?这无异于让木匠造飞机、让裁缝造坦克,可能一万年也收复不了钓鱼岛。况
且,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由此可见,当发现老人摔倒时,不
应该去扶持!
刚才对方辩友说到不直接用手扶老人采用打120等方式,但是当今社会好心遭恶报的现
象越来越严重该如何解释呢?“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使传统
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让人们不得不陷入顾虑、恐惧。
此外,对方辩友认为,老人摔倒而不扶,有违道德。面对彭宇案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就是错误的吗?如果被人讹诈了谁又有资格再跟我们讲道德?谁为我们的父母负责。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徐老太式人物的出现让我方认为不该在法律制度未完善之
前,冒着被讹诈和使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大滑坡的危险扶起摔倒的老人。另外,我方支持老人
摔倒不应该扶,并不是说要视而不见。而是既给予更恰当的帮助,又保护自己。
不过相信,法律和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到了那个时候,人们看到摔倒的老人时会毫
不犹豫的给予帮助,而不用担心父母家人因为我们帮助摔倒的老人而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当今社会,为了不让许云鹤或彭宇等类似案件再次发生,为了不让人们的心变得更寒
凉!我方坚持认为,在当今社会,当看到老人摔倒时不应该扶持!谢谢大家!
志乐
第五篇:四辩总结陈词
主席,评委各位观众:
我首先得再一次重申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而对方辩友,完全无视“发展”二字,错误的认为当今网络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是无法解决的。
第二、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传播渠道,一种媒介。网络是不会创造文学的,对方辩友将问题全数归咎于网络发展,那么的说法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我方看来网络只是一个载体,纸张也是一个载体,网络的所有问题纸张也有,如果说网络不要了,纸张也可以不要了。
第三、对于对方辩友说的网络发展使得作品涌现,但没有质量,对方辩友的想法是何其的荒谬啊,大家都学过马克思哲学,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的,李白酒斗而诗百篇,莫扎特,莎士比亚都是高产的作家,难道他们的作品都是不好的吗?
第四、对方辩友通篇在谈网络中那些不好的文字,却始终看不到网络中好的方面,难道说没网络之前就没色情,没有暴力文学吗?我方承认网络上的确有一些不好的文字,难道书本上就没有了吗?人是有主观判断能力的,万事万物都有好有坏对方辩友如果您上网只看那些不好的文字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第五、对方辩友一直在说什么挤压了文学,什么冲击了文学,难道网络发展后大家就群起而审丑了吗?网络发展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更多表达自我的方式,这难道不是吗?
在我方看来,网络对文学的发展利大于弊。
一、大家都知道,如果文学不传播就不能发展,而网络的发展让文学多了一种传播的途径,这是最大的利处。相对于纸媒而言,网络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没有时间限制,占用空间小,轻便、易携带保存。从诗歌兴起到如今近千年的时间只保留下几千首诗歌这是何其的悲哀啊。
二、文学应该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多样性。网络发展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新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实现了语言的形象、含蓄、生动,使文学作品更加接近生活、反映生活、启迪生活。
三、网络发展使得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文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发展使得读者增多,使得文学队伍急剧壮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加强了修养,纯净了灵魂。
第四、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从古至今,许多不好的文学作品都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网络发展为历史与现实打通了一座桥梁,使得读者与作者有了一个更好的交流方式,使得作品能够更好的反映人性,表达出人文社会。
综上所诉,我认为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