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总结
践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一年后的思考
江北实验小学
李亚宁
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势影响下,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的理论经验应该是总结了许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学校案例也向我们证实了它的可行性。因此我主动采取拿来主义,因为只有把它放在我与学生的真实的课堂教与学中,才能对此有真正的理解,才能知道它真实的价值。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与否,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度与满意度。我询问过班上各种层次的学生,他们均以非常兴奋的表情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学习模式的喜爱。我想这就足以说明了很多东西。但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可谓是问题重重,有相当多的环节于我而言还是未知数,但乐观地看这也说明我对小组合作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下面我不敢求全,姑且就自己比较有感触的方面向大家作一个汇报、交流:
小组成员的确立上我首先选择行政组长。他们是我充分衡量学生的成绩以及交往能力来确定的。成绩中等偏上就可以了,但组织与交往能力就看得比较重了。然后,我对八个行政组长进行了培训,告诉他们选择组员的标准,比如说男女生的比例、学习成绩的高低、性格外向与内向的搭配等。然后由他们依次选择自己的组员,如果有确实不愿意在这一组长领导下的组员也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双向选择下的小组形成更便于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当然对于个别不很均衡的组,我会加以适当的调整并说明理由。
当然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是哪个组都不怎么想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首先老师就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尽量把他分给包容心强一点的组长。如果这个学生成绩太差,可以一开始就降低这个组的成绩要求,从而减轻小组压力。如果这个学生是纪律不太好的。就让他在具体的生活中去承受来自小组的压力,从而实现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曾经有一次,我们班的王树煊和叶星良两位性格比较活跃的男生所在的组,因为他们违反纪律使本组在当日评比中成了倒数第一名。行政组长是班长王美馨,一位严于律已、品学兼优的女生,在讲台上不停抹泪,弄得小组中另一女生,泼辣型的江晨曦也哭了。江晨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当着全班就边哭边骂他们,还直接说再也不愿意和他们一个组了。当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几个女生哭得一塌糊涂,犯了错误的男生也站在讲台上一脸写满愧疚却不知所措。我的心也受到了触动,用眼神暗示两位男生前去向小组认错、寻求谅解。我相信小组成员间的一个个矛盾才是真正引领他们明白小组意义、集体荣誉感、个体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切入点。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触及男生心灵这一板块来说:女生的眼泪和责骂比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的确要有效得多。
从小组组名、组训、组徽的确立上,我看到了一个个艺术家、设计师的影子。我丝毫也不夸张的说,那是我所不能企及的。有“奋斗”小组,组徽是一支强壮有力的手臂,拳头握得紧紧地,仿佛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有“闪光”小组,口号是“小组闪光、魅力无限。”还有书香小组、四叶小组、晨猫小组、锋芒小组等等。组建之初我还让他们各小组成员在展示之前喊一遍口号,他们为了在喊口号的同时编排出各具特色的动作,都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仅管在后来的学习中,基本上没怎么用上,但那一节课极大地拉近了组员之间心与心的距离。还有一个重要的阵地建设板块,可说的就太多了。大家前后差不多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基本完成。组际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有的已经接近尾声,有的因为各种矛盾还没有着手做。但在这一形成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小组间不知不觉地在相互学习,互相寻找灵感。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扬同学那个小组,快一周了几乎没什么进展。我一询问听到的全是组长的抱怨之词,有两个男生也确实在美术方面比较弱。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特意在班队会上讲了每个人只要心怀对小组的热爱就总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小组作贡献。而不是以自己没有能力来推卸责任,这是一种耍赖的应感到羞愧的行为。果然在那以后,她们组很快就行动起来了。后来,组长杨扬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倾诉了自己的感受:
“老师让我们设计组牌并进行小组阵地建设。可真惨,因为我们那组是男生多、女生少。我和李文杰(女)就成了小组的顶梁柱。我们拼命想该怎样设计花纹、样式。可几个男生却悠闲地玩着。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冲着男生们吼道:“你们为小组考虑过吗?从现在开始,小组的事不需要你们管了!”话已至此,我们两个女生便只有自己弄了。没曾想,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乱糟糟的,没有一点儿头绪,弄这个也不是,弄那个也不是。一会儿想着弄组牌,一会儿想着弄阵地建设,想着拿画纸,找双面胶,忙都忙不过来。眼看着别的小组越弄越好,我的心里一天比一天慌张。但自己又想不出什么花样,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看着其它小组齐心协力、忙前忙后的兴奋样,我猛然觉得自己做错了,不应该那么冲动,轻易地说出那句伤人的话。于是,我主动去和毛作政商量,他说他愿意设计组牌。接下来,我们分工合作,邬靓剪一些装饰点缀的物品,唐宇晨负责找画纸等材料,我和李文杰、李淼负责剪花边、粘画作、弄星星。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很快完成了小组的阵地建设,效果还挺不错的呢!
团结的力量如此强大!看似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只要团结,就会成功。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给我的启示之一。”
我想作为老师只要我们认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与困惑,不动声色地加以引导就行了。实在解决不了的就交给时间,因为有些关系和利害冲突是必须要学生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去理解的。他们自然会为自己的自私也好、傲慢也好还是不负责任也罢慢慢地付出代价的。
我以前一直认为最难的要数导学案的设计。上学期我上了《山雨》一课,其导学案是教导处准备的,可谓是几易其稿,环节设置完整、准确。可具体上下来却并非那么回事。关于那次上课的反思,由于之前我已经向大家作过交流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最近在想:用导学案上语文课,是对我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的一种颠覆。我总觉得,一会儿汇报答案、一会儿点评学生、一会儿再点点课件、一下子又去评一下分数,真的会让上课者有一种太过茫然的感觉。好像我课前准备的一堂完整的课就这样被割裂成了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环节。这一问题直到如今变成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困扰着我。因此我现在的看法是导学案还可以在网络上找一找,结合自己的理解修改与完善。可拿着一个好的导学案怎样在课堂上清晰地呈现各个环节,也不至于走马观花地讲解,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也真诚地希望在今天的交流和今后的相互学习中能让我的思路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就上课而言基于自己的收获确实远低于困惑,因此我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请大家谅解。
总的来说,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我是充分认可的。它的推行确实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奋斗意识、反省意识等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能不折不扣的推行下去,我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从心底里接受它。如果我们仍然是满心狐疑,我想这会让我们在出现困惑的时候,不是选择正视困惑,让自己和学生在困惑中完善与成长,而是面对困惑轻易地选择质疑和逃避,以至最终给自己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去放弃。
2012年9月17日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梁玉芝
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回首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这个领域,想要实现生生互动,智慧生成,全员达标,就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做足功夫:1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2指导小组中每个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做好学习的分工与合作;3抓住合作的契机,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发言的能力;4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份和认知能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内容;5注重对合作过程的对个体参与度,小组发言以及课堂的生成给予及时到位地评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否则,表面上课堂的热闹互动,掩饰不住课堂的内在的底气不足和学生思维发散的混乱无序。因而如何有效的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基础知识检测需要合作学习。
学习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时,无法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的学习热情。就把字词部分再班上听写完了以后小组互换批改,两分钟后统计出达标小组和不达标的情况,及时强调易错字形,当堂改正,学生印象深刻,乐意接受。
二、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紫藤萝瀑布学生》在品味句子时,有从句式特点入手的,也有从修辞角度考虑的,起来表述时答案众说纷纭。授课的时候,我都直接肯定了他们不同的答案,并且顺势帮他们梳理出品味句子的几种不同角度。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这个句子的赏析也出现了争论,这个时候我改变了策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个小组还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补充梳理出品味句子的角度可以从句式,修辞,关键词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个合作的契机是准确的,所以智慧的生成是灵动的。
三、解决开放性习题时最好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论语十则》中最后一个习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研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例如:学生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日清、周清,单元过关要及时总结并给奖励,奖励喜报。奖励机制为等级式,晋级奖励。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选。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奖励喜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困惑,也有收获。现在总结如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时,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四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十四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培养合作组长
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尤其是训练组长怎么给组员讲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每天的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每周分别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开始合作,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 “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我着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四、小组合作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因此,我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例如:试卷讲评课完后,我让各小组对本组成员进行总结和评价,有的小组说到本组总的学习气氛,好的是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好的是爱说小话,行为涣散。各组成员都要为本组争光,积极帮助学习后进的同学。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教学中的一点做法,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
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总结
孙新艳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目前,我校老师们在校领导的倡导下,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我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情和平时的听课情况、自己的上课情况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在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较好,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现谈谈存在的问题:
1、在分组方面个别班级分得不齐一,各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有些考评细则没有落实到位。比如课前学习用品和课前学习知识的准备。
3、课堂上合作研讨环节没有设计或设计内容有问题(难度不够),部分老师单个提问学生,不太给学生小组探究问题的时间。学生就是为了加分而自己举手回答问题,只是在竞争,不是合作竞争,达不到激发兴趣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
4、“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存在,有的老师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应大胆放手,解放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5、学生合作探究时间太短,流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6、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知识生成过程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老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7、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
8、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9、需要指出的是,有的老师对合作情况无评价,还有的老师评价不够及时。在讨论发言后,老师想起了的就给小组加分,不记得的就不了了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养成了学生无所谓的态度。
10、班级记录监管力度不够,课代表和班干部有的不能自觉完成加减分记录。
希望老师们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