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的感想
关于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的感想
自从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的有关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听后感触良多,思绪良久,对自己的观念和精神又是一次洗礼,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明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前行的脚步。下面我就对自己引发深刻思考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与表述。
世界上每一个专业最深度的就是哲学。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其实每一个专业的设置,都是无数专家在一起论证的结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每一个专业来说,只要你在行业内做的足够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你就有一片自己的天地,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怕行业不景气,只怕自己不够优秀。但现实中,很多人考虑未来职业规划与选择的时候,往往首要或者是唯一的标准就是收入高,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专业火的不得了,等到出来以后,却发现火的是这个专业却不是你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太过单一的考虑一个问题,往往容易产生误判,做出一个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不合理决定。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对个人最有益的专业,就是你在对自己的理想和自身条件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确立的选择,其实所有专业最后都会归结到方向与精细程度上,哲学可以让你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数学可以让你比别人更为精细,做好基础的学习,结合自身条件,追随自己的内心,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
功利主义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水平的发达,吃的用的越来越精致,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未见明显的提高。当前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物质却成为我们更加奢望的东西,我们每日都沉醉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中,却忘了我们该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尤其是对我们学生来说,为什么感觉不到那种幸福感?原因是:其一,在物质生活方面,虽然也有很大改善,但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父辈那个时代的人能感觉到的巨大进步。其二,今天我们在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追求,同以前比起来淡了很多。人们往往怀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心态,但在精神文化层面比较空虚。这样一来,一方面,物质生活没有感受到很大提高,没有满足感;另一方面,精神生活也没有太大追求,也没有提高,又没有满足感。所以就难免存在失落感。目前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想到的不只是读书,可能会受到社会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功利主义考虑的是:实用、实效、有用;理想主义考虑的是:文化、崇高、精神生活。那么,在大学里如何把我们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把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大学文化有一种更高的境界?从理想主义角度来看,教师应该用灵魂去教,学生用灵魂去学,灵魂对话,但实际上,这在现实中很难达到。其实,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并不矛盾。一方面,教授他们专业技术技能,使他们能在社会中立足谋生;另一方面,更给他们一种人生观、理想境界以及幸福感,这就是将工具性的人和文化性的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结合的好处是到最后,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能使自己得到幸福。当一个人有了追求以后,他可能更加有动力去学习。但是过于追求功利主义,就存在问题了。有些人把就业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就业后就停止了自己努力的步伐,一辈子也就混混沌沌的过去了,而有些人则一定要有所成就,永不满足。这些人的动力便是理想,是理想促使他们走向成功。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虽然过程也许会很艰苦,但却是非常值得的。所谓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就是从功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科学,将科学仅仅归结为两个关键词,即“工具”和“功利”,将科学的意义和价值仅仅归结为“工具”和“功利”的意义和价值。无疑,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对于科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的强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让科学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为人类造福,将永远是科学最伟大、最崇高和最神圣的目标和使命之一;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对科学的不断增长的技术上的需要,也将永远是科学最现实、最巨大和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然而,除了工具性和功利性以外,科学还具有与其他文化相类似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文化性和精神性,而且就科学本身而言,前者更属于科学的外在的特征,而后者更属于科学的内在的特征;前者更多地涉及科学的外围或边缘,而后者更多地触及科学的深层或核心。以这种观念为主导,势必导致科研领域重实证轻创新、重逻辑轻思想和重应用轻理论、重技术轻科学的局面;管理领域重数量指标轻人文和重技术指标轻理论创新,甚至以经济指标来衡量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面;教育领域重逻辑证明的训练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重单纯的知识灌输轻兴趣和文化修养的培养,重工科轻理科、更加排斥文科的局面。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用处和价值,过于偏重,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文精神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是全面发展了自己一切才能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人的素质是近年来诸多学科关注的问题,看法各不相同。人无论从事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活动,都必须具备普通和一般的素质要素,这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关注的。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等。由于时代特点和人的素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现代化建设中,人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人的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紧迫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就会不断实现。一个人取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获得自身的提高与认可,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人文精神,用自己的活动去促进社会的进步,为下一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是一个人最终的成功与贡献,不因自己的小成而裹步不前,不断攀升,不断进步才是人生的真谛。
第二篇: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
二、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
(一)讨论的背景
1、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
①人文学术危机,特别是文学危机(文化现实)
②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反科学、反文化、反艺术、反美学、反崇高、无中心、多元论、反元话语、反元叙事、反本质主义。解构进步、理想、境界、深刻、崇高、终极关怀
③社会背景:功利心态占主导地位
功利主义:实效、实利、有用
理想主义:文化、精神生活、崇高
2、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
①文化现实:社会功利化倾向
知识:深层——能力、素质
表面——实用、功利
②人文主义思潮的夹击
3、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关系”的讨论
(二)讨论的主题
1、什么是人文精神?要不要弘扬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要不要弘扬科学精神?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一致的还是对立的?
(三)讨论的发展态势
1、从感性、冲动走向更加理性、成熟(从文学的思考到哲学的思考)
2、从学术语言变成大众语言
3、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超越
实证主义:“客观知识”——纯粹“客观”的精神
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纯粹“工具”的精神
科学:人类的历史的活动
一是具有历史性;二是具有人文性
1、科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认识活动,直接体现着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①自由探索的精神;
②勇于批判的精神;
③大胆创新的精神
④严谨求实的精神
理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事求是
2、科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直接体现着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理想和精神——促进人类的智力的发展、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
①理想主义的精神;
②爱国主义的精神;
③顽强拼搏的精神;
④公平竞争的精神
艺术——情感修养科学——理智发展
3、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特殊的社会活动,体现着人类的一种最崇高的理想和精神——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二)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1、关于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问题
三种观点:
①整个人类文化
②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
③某一门人文学科或某一种人文文化(文学、哲学、伦理、艺术等)
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2、关于能否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或新儒家的“人文精神”画等号的问题
三种观点:
①西方的“人文主义”
②新儒家的“人文精神”
③重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
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人文主义”,也不能套用中国儒家的“人文精神”,而应当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大胆超越,综合创新,在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及其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并塑造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科学文化的生命,是推动科学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
有助于弘扬“主旋律”: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①文化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文化具有超越性功能
(二)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仅与科学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而且与思想道德建设也密切相关,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
①人文精神包括崇高的道德精神
②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③一切崇高的文化精神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有强烈的辐射作用
④政治思想教育可以而且应当与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三)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根据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以弥补传统的人文精神之不足。
2、按照我国现实的国情,我们更需要弘扬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
①促进科学发展;
②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项体制的确立、改革和完善,离不开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③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人文精神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意义:
知识经济:高科技+高文化
人文知识≠“非经济因素”
①技术: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②产品:从物理性能到文化性能
③产业:“高文化产业”的兴起
④市场:文化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人才的综合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
1、现行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应试教育,考试分数决定一切,它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①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
②只重视分数,忽视能力、素质
重实证性,缺乏创新性
科学教育缺乏人文性,人文教育也缺乏人文性
③圈养式教育,轻视社会实践,书本与社会实践脱节
2、走出现行教育困境的关键是,将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注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①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②提高教育质量,播下理想的种子,激发学生兴趣
③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④将教育的过程真正变成培养人的过程
第三篇: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展时期,应当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现在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所积淀的浓厚的人文精神。
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实的精神。求真即是追求真理,牛顿的力学定律、开普勒的天体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论、乃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追求真理的结果。求实即是追求实在。就科学上的“实在”而论,“实在”即是可验证其是事实存在的事和物。在地球上找得到的实物——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实在的;在科学上可以实验得到的结果——电子、原子、中子,都是实在的;天文上可以观察的——行星、恒星、白矮星,也是实在的;月球上带回的岩石当然也是实在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那什么又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是求善求美的精神。通俗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生命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
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大学精神,不仅需要科学文化教育,自然环境孕育,历史传统的熏陶,还需要人文环境的浸润和培植。理想的人文环境应该具有良好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当前的大学生,特别是我作为一个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重视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相反,却具有内在统一性。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精神能够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够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追求真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促使大学精神向科学人文阶段转变,是我们这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近20年来,我国教育家龚育
之不遗余力地呼吁社会重视的事——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他指出:“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这就是现代的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结合和统一。”“相互渗透、结合和统一”,就是“交融”。交融并不容易,科学与人文从分隔、分裂要走向互补、交融,将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不断争论中前进的过程。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分隔是一种历史现象、国际现象,其产生有必然性。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新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或只靠社会科学。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愈来愈需要培养文理交融的人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为革除“文理分驰”之流弊而竭力倡导“融通文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但许多传统观念和作法的沿袭和束缚,给文理交融造成重重障碍。因此,破除文理之间的传统壁垒,充分认识文理交融的必要性,对于推动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上可知,只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才能造就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人。只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才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科学它往往给人就是追求的一种真,人文给人是追求一种爱,就是我们能够懂得按规律办事,又懂得规律核心的问题,才能使我们社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人所共知,但科学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制约,靠的就是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在以
后的学习中,不能再只重视科学精神了,而是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回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第四篇:浅谈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浅谈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下面我来为大家解释下,什么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所谓的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 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二人文科学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个人的观点是,大学教育更该先培养科学精神!大学是培养人文素质的一个阶段,但它不是关键时期。大学应该承担的职责就是切切实实地搞好科学教育,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的科学素质问题,为提高人文素质奠定基础。所以,大学教育更该培养科学精神!
第五篇: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如何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因此我们既要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又必须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的统一起来。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而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
一、坚持和和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源于探索科学真理、追求技术创新的科学活动,应该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用发展的眼光与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同时以理性思维来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下,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把社会物质财富这块“蛋糕”做大,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
社会的发展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展开的,一切科学的成果都是为了服务人类的。因此要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中心,从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充分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同时要以此为尺度衡量一切实践活动的价值,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三、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实践上的统一。
实践是一切事物的来源,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两种精神,要让它们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如果说科学精神给人以力量,那人文精神就给以人方向,我们不能将两者割裂.。要将这两种精神结合,既要崇尚理性又要调动感性,在坚持科学理性的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又要体现人的追求,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为标准来审视其合理性。
而对于我们作为大学生来说,我们正处在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更应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