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团队共成长

时间:2019-05-12 06:5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与团队共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与团队共成长》。

第一篇:我与团队共成长

我与团队共成长

李 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团队共成长”。

去年9月,我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房县实验小学。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和小孩子打过交道的我来说,在对学校环境完全陌生和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投入教学工作,深感压力巨大!面对孩子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面对家长们一双双殷切期盼的眼神,面对同事们一个个扎实肯干的身影,我可谓是手忙脚乱,感觉喘不过气来!

每当这样困惑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个亲切声音传过来,“别着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直接说,有我们呢!”、“因为有缘,我们相聚,成功靠大家努力。”同学科组的老师们看出了我的不适应,时常善意地提醒我。我恍然大悟:哦,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也是团队中的一员,我要快速地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来呀!

教学中,队友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教学风格为我树立了榜样,她们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心得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跟我一起分享。她们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使我在工作中慢慢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有了乐趣,感觉豁然开朗。

不知不觉中,这个团队已经陪伴我走过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我感受到了队友之间的友谊与默契,我在团队中努力学习、在团队中汲取知识、在团队中健康成长!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通过听课,我发现我所在的学科组就是个完美的团队。听李老师的课,学习她如何组织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谢老师的课,看她如何把握教材、处理教材,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学;听

许老师的课,学习她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听闵老师的课,学习她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听班主任们的课,看她们如何管理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何使用星级评价激励学生。我们在这样完美的团队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队成长我成长,我与团队共辉煌。

上学期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学科组拧成一股绳,从选课到教学设计,再到课件制作,中间艰难的磨课过程,以及最后的课堂展示,每一个环节每位教师都是全程参与,出谋划策,把集体的智慧融于一节课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帮我不断成长,使我的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个和谐的团队能令你心情开阔,开心的过好每一天,一个融洽的团队能不断地激发你的潜能,使你永立不败之地。在团队中我成长了,在团队中我体会到了温暖,在团队中我得到了快乐与希望。

所以,今天站在这里,我要由衷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曾经给予过我的关心与帮助!谢谢你们用真诚的话语提点我怎样工作,怎样教学!现在,我的眼前,昨日掠过——当我面对孩子们的顽劣不堪时,是你们,春风化雨般地开解我;当我面对课堂上的一个个困惑时,是你们,及时地为我指点迷津。忘不了一年的朝夕相处,你们让我感受到实验小学教职工对待工作的严谨;忘不了各位尊敬的校领导,对新进教师们的热情关怀与鼓励,让我们在这里快速成长,让我们忙碌着、充实着、工作着、快乐着,让我们从心里感到,实验小学,既是每一个孩童成长的乐园,更是我们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地方,也是我们团结奋进、敢为人先,与学校共享荣光的家园!

谢谢大家!

第二篇:与团队共成长

本刊记者 刘绍江

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的小学科学教学比赛、教学观摩和学术会议上,深圳的科学教师频频崭露头角。这些教师的年龄不大,但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执教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等都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认可。那么,这支年轻的队伍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如何扎根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又是怎样做好基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的?为此,我们专访了这支队伍的领军者——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童海云老师。

魅力十足的科学教学可以让教师尽展才华

记者:我了解到,在你的个人经历中有几个重要的事件。1990毕业;1995年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第4次年会暨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你执教的《影子》一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996年第一期《小学自然教学》(科学课杂志的前身)在最显著的位置呈现了你们的研究成果;2003年参加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编写;2010年任深圳市小学科学教研员。你的专业成长中有何经历或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童海云:在25年的教师生涯中,不,准确地说,教师生涯还在继续,最深的体会是每天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变化,我认为这比什么都值得珍惜。你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你可以看到“一粒沙一世界”。最近流行这么一句话:“外面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儿童的世界很大,你可以停下来看看。”静心宁神不仅是一种心态,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取向。

有了好的心态,就能更为专注,但专注并不一定能变得专业。专业成长的秘籍有许多,我的秘籍是阅读能带远见,远见能加深阅读。1995年全国赛课前,作为一名教学新手,《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教学技巧、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具改进、教学观念都可以从中得到经验性的指导,甚至可以从文章中捕捉到广大教师、专家评委们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这当然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比赛中上出一些“叫好叫座”的课来。

2003年,我进入教科版《科学》教材编写队伍以后,课程开发者的新角色需要自己有更宽阔的眼界,这促使我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开始研究一些国内外的主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等教学案例、学习模块、课程单元,比较性研究成为这个时期主要的阅读方式,也就是研究比较同一主题是如何被开发成课程的。学生为本、学习为本、概念为本、实践为本等一些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或原则在自己头脑中不断交错、更迭和通融。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不能只是让评委“叫好”、教师“卖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叫好卖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科学课教学的宗旨。所以,小学科学课教学不能以简单的成败得失来评价,教学是一个系统谋划和细水长流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巨大的舞台,科学教学魅力十足,作为科学教师,完全可以在职业身涯中尽展才华。

2010年,我担任了深圳市的小学科学教研员。教研员的职责之一在于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支持,我相信,智力支持是教研员本该做的事。当然,我的阅读的范围和方式又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开始阅读有关“学习科学”方面的书籍。学习科学是研究学习的科学,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理解“什么才是好的适应性学习”,探寻促进深度学习和持久学习的方法,分析影响人们学习的环境因素,研究如何促进个体内部的建构等。我相信,学习科学的革命会带来教学的革命。这一时期,我的阅读方式变个体阅读为群体阅读,变私家品味为公众沙龙,变文本研究为实践行动。我和我的团队会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研读,会开读书会分享,会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会结合实践进行深度阅读。阅读加实践,会加深阅读和实践。所以,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基于教学情境下的学习科学的研究。

研究的最大动力是认知的自我满足

记者:做教学研究一直是许多一线教师头痛的事,有的老师说“选题、教学实验、实验分析”是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你们小学科学教师团队研究了元认知、表征、论证和认知外显等专题,为何选择这些专题?背后有哪些研究主线? 童海云:选题就是科学研究中的提出问题,能提出好的题目,也就意味着有了研究的方向。每个人的研究偏好不同,所以选题的方向也不相同。一个好选题,总是研究领域、研究者自身素养(研究爱好、文化背景等)、研究条件、已有成果等要素之间的综合。教师有自己的研究选题的优势,优势在于教师拥有教学真实环境和一大批学生,这是许多研究机构不具备的,教师选题应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研究的元认知、表征、论证和认知外显等专题,都是基于我们有这样的优势而开展的。

真实教学情境下的学习就是我们研究总的出发点和方向,影响儿童学习的基本因素就是我们研究这些主题的线索。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高、大、上”的同质研究,因为一些热点研究领域是较难有突破的。我们在研究时,总是选一些基本的问题开展研究。比如,对同一个科学现象,儿童是如何表征的?不同年龄的儿童表征的情况有哪些不同?儿童采不同的表征形式(图画、文字和动作等),表征的结果相同吗?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教学观察,不需要教师额外创设实验条件,不需要教师做复杂的教学干预,也不需要原理阐述、理论创新,只需要聚焦、专注和放大儿童的学习细节,务实的选题有可能就是最优的选题。

但并不是所有学习细节研究都有意义,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研究才具备指导教学实践的普遍意义。所以,我们的研究通常是一个团队的行动,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主题进行比较研究,这样的研究样本大,不仅结果有一定说服力,更重要的是,有些意义只有在大数据背景下才能找到。我体会比较深的是,研究最好是团队的行动,因为研究团队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聚少成多。我希望我们的研究团队有一天能够描述出儿童科学学习的图谱,这个图谱包含着儿童在学习中认知、思维、交互、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特点。

记者:既然你提到了研究团队的建设,能否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开展研究团队建设的?

童海云:我们这个大的团队有一条生态链条,是由区名师团队、市名师团队、区骨干教师团队、市骨干教师团队、青年教师等组成的,这些团队中有些成员的身份是相互交叉的。交叉带来的好处是不同团队的研究信息、资源和数据能够共享,交叉产生智慧的碰撞和交集,交叉产生真诚的批判和专业建议。

深圳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人才济济,许多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不乏省市级名师,也不乏学历较高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在知识背景、教学经验、研究能力等方面可以互补,当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之后,总是有一些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对团队的研究和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研究的动力来自自我挑战,来自认知的自我满足。我们在进行专题研究的时候,总是许多人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谈论对专题的认识理解,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问题大家还不太清楚,还需要通过教学观察和教学实验来回答,感兴趣又愿意接受挑战的老师就自然会谋划如何开展研究。我们的研究队伍在形式上是松散的,任何老师想加入就加入,想退出就退出,但实际上是有凝聚力的,因为许多老师都想通过研究来丰富自己对教学的认知,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负责。

记者:如果请你用一句话对你们的研究做个推介,你如何介绍?

童海云:探索科学的学习,改进儿童的学习。

理解和影响儿童才能成就“人的教育”

记者:深圳有这么好的小学科学研究团队,素质高又愿意投入。未来几年,您将如何带领这支团队在科学教育之路上更进一步?

童海云:谢谢肯定和激励。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的:“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思想的深度决定了路的长度,思想的广度决定了路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仅仅取决于你如何向前看,有时甚至取决于你如何向后看。人要有元认知的思维,我们只有回溯、内省、批判、理性地看待我们的研究,才能让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在反思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以前研究中的不足。比如专题研究时间短,导致一些研究结论值得推敲;不同专题之间尚未架设好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在实践层面上,专题研究并未产生预期中那么好的积极效果。所以,如果要谈我们如何更进一步,还不如先说我们该走哪些回头路。走走回头路,会发现我们到底走了哪些弯路,就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这样,今后的路会更宽,方向更明,也能吸引更多的人走在这条路上,这是我们最乐意见到的——我们可能有更多的同行者。这不是谦虚,是一种务实。比如,我们需要回头进一步研究元认知和表征,因为我们认为元认知是儿童科学思维中最需补充的一环,表征是儿童科学认知中最需强化的一部分。

当然,对“学习科学”的洞悉将影响我们如何进一步开展研究。我们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对“学习科学”的经典专著展开新一轮的研读。在研读中,我们发现,对一些主题或具体问题,人们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议,或者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认识上的转变,我相信这可以成为研究的方向。比如,概念转变研究中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研究方向?每一种研究方向解决和没有解决哪些问题?又比如,在推动知识产生和进步的作用问题上,为什么有的人认为作用很强,有的人认为作用很弱?其实,研究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教学中找到一些可以挖掘的研究主题。同样,我们的团队将继续围绕学习科学的核心要素,展开基于教学情境的研究。

令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的研究团队能够与一些科研机构、广大同行展开合作研究。这样的研究,也将决定路的长度和宽度。

记者:最后,我想请您作给一些青年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如果只许提出一两条,您会提什么?

童海云:这个问题太有挑战了!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最实用的建议可能就是发展和建立自己的教学信念。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由许多教学行为构成的,教学行为背后必有其决策系统,支撑这个决策系统的就是教学信念。教学信念是教师知识体系、教学操作技巧、自身人格、对儿童理解、对教学理解等因素构成的。教学信念看似较虚幻的,实际是最实用的,实实在在决定着你的行为,决定着你对职业的幸福体验。

有人形容,20世纪教育的革命是从“教授主义”转向“发展主义”,这个转变的内涵是让儿童去做有益于他们个人成长的事情。我想说的是,每个教师都有机会,也可能影响儿童去做有益于他们个人成长的事情。理解儿童,才能成就“人的教育”,这也是建立信念的根本。

第三篇:我和团队一起成长

“三疑三探”伴我和我的团队共同成长

波浪渠小学 马翠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三疑三探”伴我和我的团队共同成长。

走在“三疑三探”的道路上已经两年多,使我与我校的老师们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思索,更多的是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对这种模式的实践与感悟。

一、课标要求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脉相通的。

“三疑三探”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

1、设疑自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2、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3、质疑再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4、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我们学习了西峡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又重重的添上了一笔,使我的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高。

三、我的成长

1、在理论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两年前,中心学校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启动了,当时只允许四到六年级老师学习与尝试。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只带三年级,也须学习,带着好奇,带着任务我也参加了,私下多与西峡之行的老师交流,多与高年级老师交流,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才算接受了这个对我来说是新模式。

2、尝试上课

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这种模式的实验阶段,开始在实战中演练,碰了一鼻子灰:第一:学生不会提问题。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第二: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做不到,总是不放心学生,生怕哪个知识点漏掉。第三:学困生关注不到等问题。针对问题我想了许多办法在课堂中一一克服,慢慢摸索,渐渐地发现了一些规律,再加上有骨干教师的引领,我掌握了这种模式的技能,大胆的实验与创新。所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西峡实施与运用的那么优秀,是不是我们学习、运用之后就一定要完全否定以前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呢?我认为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以前优秀的教学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我们可以考虑有机地将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法融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形成更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形成我的教学风格,但是不能偏离“三疑三探”的精神实质:那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带头上课

它使我明白了教学行为改进是教学研究的追求。我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所在之后,带头上课,虚心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就对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留其精华,然后有针对性地修正教案,调整教学行为。例如:我执教的《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时,合理的使用了情景教学法,三人拉小车表演,学生设疑自探。

四、团队的成长

1、大家一起学习“三疑三探”理论知识

校领导集合全校老师专门学习该教学理念,分组学习讨论与交流。

2、鼓励老师上尝试课

教导处要求所有老师不管上的好与坏,都要使用该模式,每当上完一课后大家聚在一起谈一谈感受与困惑,戴妙玲老师说:低年级实施有困难,学生不会提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针对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改进了策略,现在我们不得不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这就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主动地去做。使教学活动慢慢步入正轨。

3、搞好“大练兵”

语文教研组定期在学校开展“周五大练兵”活动。每人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周二说教材,相同年段集体备课,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集体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出精彩的案例。使语文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的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这正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使大家整体的教学能力和备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联片教研,共同提高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除了学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外,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能起到开阔眼界、启发灵感、提供借鉴的重要作用。我校与任桥学校展开“联片教研”,以研促教,使我们与兄弟学校交流教法与设计,互相取长补短,一起提升。

5、小课题研究贯穿课堂始终

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组里针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分低段与高段制定了小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小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6、教会特岗老师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有新上岗的老师,他们个人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但由于刚上岗对于教材不熟悉,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为了让他更快的适应教学工作,在刚开学我就和马春花老师一起将我们运用的“三疑三探”模式理论知识讲给他们,帮他们分析全册教材的重难点,每一单元的重难点及解决的策略,我们进入他们的课堂听课,与她一起研讨,交流,真心诚意的提出课堂中的优点和不足。把自己教学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将给他们,使他们尽快的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六、我的困惑

1、在进行解疑合探这一环节时时间紧,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没时间

2、如何让中差生学会探究

每次质疑基本上都是优生在质疑,中下差生只听却不会发问,没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当然,教无定法。我们还需继续探究,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困惑在前进中化解。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

七、我的感言

希望我与我的团队在“三疑三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第四篇:拓展心得体会——拓展感悟我与团队共成长!

拓展感悟:我与团队共成长!

什么是拓展?我曾经对它充满了诸多的想象,其中更多的是希望在其中秀出自己。然而,参加完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公司的拓展训练后,我明白了:拓展是与团队共同成长的旅行,不仅可以秀出自己,还可以让团队绽放!

为了让团队更具凝聚力与协作能力,同时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组织员工到拓展基地参加拓展训练。大早起床去公司集合去参加拓展训练。起初抱着去玩的心理,想尝试不一样的挑战。我们集体演绎团结互助的精神,展现朝气蓬勃的热情;每一位亲身参与的队员都切身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与力量,结果一天训练下来,收获太多。

根据教练提供的拓展方案,我们马上开展了“尽炫自我,熔炼团队”的拓展之旅。在高空断桥、穿越生死网、毕业墙等项目中,每位团队成员都各尽其能。在尽炫自我的同时也将团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滨江皇冠的成员们,你们是最棒的!

今天挑战八米高空断桥,腿软,发抖,心跳加速,呼吸紧张!这还不是最害怕的,最受不了的是落地,教练可能低估了我的体重,下坠的时候突然失重,那一瞬间都有死的感觉!站在断桥下仰望8米高处相隔1.2米间距的两块木板,似乎并没有多高也没有多险,可当你攀登到8米断台,内心还是不禁生畏,从开始的畏惧到到成功的跨越。正如面对在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自已的心态,唯有突破自已的意识极限才有不畏艰辛的气魄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拓展训练第二关是“穿越电网”,任何人的任何部位都不能触网,过一个,该网格废除,网格数与人数相等,所有人要全部通过,这是个团队协作项目!有难度!在“穿越高压电网”活动中,和教官起争执,从消极对待到完全投入,最后团队圆满完成任务。获得收获:工作生活中,只有抛却个人荣辱与偏执,为了团队利益,愿意去承担责任,才会赢得团队的成功;犯错不可怕,从中吸取教训,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一定能成功!

5米的毕业墙我们团队以7分17秒的时间成功全部攻破了(之前我们都以为爬不上去)好开心,原来团结真的可以创造奇迹,这个一定得留念,今天一天太刺激了,毕业墙做完了,当人梯的同事很让人钦佩,有担当有奉献精神,整个活动过程大部分学员都很投入,也有个别体现出怕吃亏想法,团队精神不足,毕业墙这个项还是拓展训练必备项目之一。

八米的高空,近五米的求生墙,电网,那一刻的自己真想象不到的勇敢,短暂的训练就这样结束了,留在训练场的很少,带来的却很多!拓展训练完美结束,在最后一个项目完成的瞬间,很多人流下了滚烫的泪水„„做人梯的那几位

肩膀大腿被踩得发红发紫,大伙的诚挚与坚持,深深鼓动我的心,这次是没白来。谢谢我的小伙伴们!

这次虽然苦,虽然累,但是这次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军事拓展训练,各种有趣的游戏,检测了我们个人的潜在能力,同时又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感谢公司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我与经典共成长

我与经典共成长

麻城实验二小四

(六)班周珺

早读的时候,教室里常常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同学们在认认真真地吟诵经典。

从入学起,我就一直坚持背经典诵读,从《唐诗三百首》到《三字经》,从宋词到《论语》。渐渐地,我才发现背诵经典诗文的好处。起初,我需要读十多遍才能把一首诗背下来,慢慢地,我发现了背诵经典诵读的技巧,读说明,读赏析大致了解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我竟然只用读几遍就可以背下呢!《三字经》里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用心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这个道理。在写作文时引用一两句,就使文章变得更有韵味。读诗文,用诗文,使我大脑灵活,让我变得更聪明。

小时候,我在长辈们的教导下读“春眠不觉晓,”吟宋词“千里共婵娟。”听他们讲四大名著,教会我什么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可我却总是令他们费脑筋——尽管反复解释,还是不能完全听懂。不过小时后囫囵吞枣,浮光掠影的学习也是很有用处的。小时读过的,现在记起来就快。

一句句诗铭刻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痕;点点滴滴淌在我心坎,像是涓涓细流滋润我的灵魂。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还要多读经典,日日诵,日日记,积累多了,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因为我相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下载我与团队共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与团队共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与经典共成长

    我与经典共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营养品。这两句话鼓舞着我每天坚持看书。 今天,我无意的翻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了:德诺得了艾滋病,只有艾迪像往常......

    我与临大共成长

    我与临大共成长 文学院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5班 许贵杰 *** 2012年9月4号,我来到了临沂大学,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已经一年过去了,在这一......

    我与母校共成长

    我与母校共成长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工管092班 姓名:姜喜伟 职务:组织委员 现代社会,一所大学,往往就是一道价值的标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所拥有六十年历史的学府,更是因熔铸......

    我与经典共成长(共5篇)

    我与经典共成长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派最佳代表作。 我很喜欢其中的几句话......

    我与质量共成长

    我与质量共成长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理念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企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质量关系到企业......

    我与孩子共成长(精选合集)

    我与孩子共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儿子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现在成长为一名活泼可爱,礼貌懂事的大班小朋友了。我呢,也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成长为一个经验渐渐丰......

    我与幼儿共成长

    我与幼儿共成长 成长,将会伴随我们一生,无论我们扮演何种角色,孩子,父母,学生,甚至老师,我们都在不断成长。对于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选择了幼师这个职业,和孩子们在一起经历的......

    我与工会共成长

    我与工会共成长 最初看到“我与工会的故事”这个征文主题的时候,我的脑子是空白的。我与工会?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故事吧?但当我静下心来,慢慢回忆的时候,记忆的长河里,关于工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