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培训》学习心得[精选]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培训》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高主任组织针对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教研活动。
本人今年是第二次执教一年级,对于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教学有过困惑,但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就像高主任提到的先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把要认的汉字找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连着词语读。然后,老师开始问一问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通过字形分析、部件拼组等识字方法来记忆汉字的字形,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生字。最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上几遍,按照自然段提出“理解”的任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针对句子和段落,提出“是什么、怎么样、什么意思”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看图,“读懂内容”,再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
读了这段话,就像看到了自己上课的影子,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当出现“在”和“再”、“进”和“近”这两组同音字时,问题出现了,我发现单独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时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掌握与理解,才会在选字填空时出错,我想如果随课文阅读时理解字义及用法效果必定会好些。
今后的教学中本人一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并结合高主任中提出的五个步骤,来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和“阅读”。
五个步骤是:
一、读准字词音。
让学生借助汉语读课文,或者直接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原来不认识的汉字,了解读音,在对照课后的生字表(要求认识的汉字表),把要求认识的与自己不认识的相互对照,明确本课书学习中,要求认识哪些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诵。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矫正,达到不借助汉语拼音也能准确读准字音的程度。同时,小组提出读音掌握比较困难的汉字。
教师了解学生小组自学生字读音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生子所带的词语,要求学生圈画,朗读。
二、文中辨义理。
学生会认要求会认的汉字之后,请学生把生字和词语放到课文当中,随文了解字义、词义。
让学生反复读诵课文,把课文读熟。读熟的标准是把每一句话中的字音都能读准确,词语能够读连贯,句子读通顺。
在此基础上,分段落(或小节)读课文,体会要求认识汉字的字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汉字单独成词,那么,要读懂这个汉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汉字是与其他汉字联合成词,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读懂词语的意思。有些汉字的意思,学生原本已经了解,教学可以不作为重点,作为重点的,是那些原本并不清楚、不熟悉的汉字及组成词语的意思。通过读懂汉字的字词义,顺便读懂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悟情感。
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浅显易懂。学生读懂了词语的意思,大致就能读懂句子的意思,内容大致也就读懂了。所以,我们在低年级的课文教学中,不宜“深挖思想”,不用“逐句段串问”,“文中辩义理”之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语和所在的句子。有些学生实在难懂的,可以引导他们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读懂了字义词义之后,主要是针对性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与标点的关系,读出问号、句号、叹号的不同语气。
这是第一层次的朗读。
第二层次的朗读,是教师指导学生把生字词的意思读懂,同时读懂了句子意思、段落意思之后,对全文的各个部分进行梳理,这个梳理,主要是教师进行,梳理之后,把“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条件,用推想、联想的方式,来体会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朗读重点段落或者全文,表达自己对作者情感思想的体会。
除了对内容进行梳理体会感情,还可以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梳理出来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赏析,体会,通过朗读,体会词句运用的精妙,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针对梳理出来的
如果短小,经典,在朗读的基础上,安排背诵。
背诵,可以通过提示“关键词语”的方式。
四、多法记字形。
课文读懂、读熟、读出情感和韵味之后,教学进行到“记字”。记字,是在音、义都掌握了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是抓住重点字。有些汉字,学生日常多见,记忆也比较容易的,教师不作指导。需要知道的,是那些那些难写难记的。
教学可以先放给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探讨——哪些汉字比较容易记忆?哪些汉字记忆有困难?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史记?哪些字大家都容易记而我却识记困难?请小组同学帮忙。
小组探讨的基础上,针对“不容易掌握”的字,全班交流各小组讨论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组织学生辨析方法有略,全班归纳记忆方法。有些汉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字理分析。
分析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书写,遍数要少,强调汉字在田字格内的的位置,强调笔顺笔画要求。标准是写“好”。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做矫正性指导。
五、组词扩积累。
为了强化识字,教师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可以做组词练习、造句练习。在“重复”课文中的词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汉字,强化对所要求认识和会写汉字的“多样化语境”认知。造句,可灵活多样,给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让学生用字用词填空,读诵。
第二篇:低年级随文识字
低年级随文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将“识”和“写”要求分开,以“多认少写”为原则将生字分为一类字和二类字,目的是减轻学生写的难度,腾出时间多认字,以便尽早的凭借汉字进行阅读。由此可见,一、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文和识字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要分开进行,要同时进行,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但是我们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课程资源,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怎么要质量?我们必须弄清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了孩子的识字心理,我们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把生字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专门用一节课学习生字,这样看来似乎是很科学的,上成了生字专题的形式,殊不知,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算学生学会了生字也未必会用,即使老师多方面加以讲解、强调,学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字的意义。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和感受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者的融会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所说的“随文识字”。
例《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第三册十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画”,学习本单元旨在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好。结合本班实际在这篇文章我以投放“随文识字”策略为主进行教学,将识字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结合,在随文识字中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巩固识字,取得了好的效果。
1、在导课中随文识字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出示“一盒彩笔”的词卡,指导朗读词卡,使学生加深对“盒”字的形象,再引导学生观察“盒”字,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识记,课堂上学生也找出了该规律,识记效果好。由于在本课还要求写“盒”,因此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巩固记忆,课后,学生都掌握了“盒”的书写。
2、在初读中随文识字
扎实初读是进一步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在初读中,我继续投放随文识字策略。首先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倾听过程中随文识字。在检查全班齐读课文时,遇到多数同学将“明月”“宝藏”“结满”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相机停下来指导,先读词,再放回课文中随文朗读,真正将随文识字落到实处。
3、在精读中随文识字 本文韵律优美,诗歌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美丽的今天,一幅是明天的理想,在教学中我以老师与学生一起画画的方式感知语言文字,将画画与语言文字的理解相结合,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理解想象中指导感情朗读。例教学中让学生画“连绵起伏的远山”时,相机出示“连绵起伏”的词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连绵起伏”的样子,并指导读词,再放回句子中感受,由词到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生字“绵”的识记。再让学生画“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时,学生在“挂”时出了错,这时我没有去帮忙,而是让同学帮助,理解“挂”的动作并巩固识记“挂”。在识记“饥荒”时,采用换词法理解识记。其他生字在教学中也类似处理。
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以学生的情况选)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随文识字 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
识字与阅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在阅读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那么如何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到底识字是重点还是理解课文是重点?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一堂课的时间里,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顾了头就顾不上脚,但是事倍功半,油费了灯却不亮。
“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一、随文正音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倒心中有数。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二)随文记字形
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总之,让孩子对生字字形的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字越学越多,学生们就发现了熟字与新字的异同点,学会了用汉字加减法来记住新字。方法多了,识字快了,也变的有趣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新字学生们会想到好多种识字方法,他们互相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使单调的笔画,变成有趣的谜语;使呆板的生字,变成活了的动作;使易混的两字,变成友好的朋友;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画。学生们每天用这些他们喜欢的方法来记字,不但做到了准确,高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个自主识字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与汉字就成为了主角。
(三)结合语言环境,随文解义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年级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阅读课文便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
更重要的是重视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还要同样关注朗读训练,识字是为了读书,所以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在起初的教学中我曾经一味的重视识字教学而把阅读教学忽视了。这就造成了课堂上识字的时间过多,而学生读书只是一种形式了。多亏“远程研修”即时给我指点,使我重新认识了识字教学中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在平日里的教学中,我把识字、阅读并重,双管齐下。如今,我肯花时间和心思指导学生读课文,我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做标志,画记号帮助小学生朗读,起到很好的效果。
随文识字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表达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练习服从于识字,又不忘识字目的,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阅读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3、集中认读全部生字词【这只是初读,一般可以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读准每一个生字词,即不追求一步到位,因为后面的教学中还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认读生字词,所以时间上要加以严格控制】
4、轮读课文,随段纠错,随机认读巩固难读的字词
5、精读课文
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先随机认读部分生字词,然后再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 ②相关段落的教学
段落精读过程的几种切入手法:
第一:读段落中关键的生字词,并以这些词为教学的支撑点设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学词带动学句学段;
第二:由情节性提问入手,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 第三:由看图切入,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
第四:借助评价学生的朗读,找到相关句子、词语,学词学句,即“以读导读”。
6、巩固识字
7、练习
【表面看,这一模式与苏教版常模有些相似,但其实有质的不同。苏教版教学常模属于“识字+朗读感悟”模式,识字阶段追求字音一步到位,但这不是主要问题,因为你追求让学生读准所有生字词这没有什么错,主要问题是其朗读感悟环节采用的是与中高年段一样的模式,在整个精读阶段几乎没有识字教学,于是识字写字这一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难以得到落实,更何况识字教学的任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读准字音”。在教师的潜意识里总这样认为:前面已经读好生字词了,精读阶段只要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就可以了。所以改革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在精读阶段进一步巩固字音,借助字理和语言环境教学字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词语等。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属于识字教学,文本主要是为识字提供一个环境,所以其教学过程中识字活动要反复出现。这是每一个低年级教师应有的认识】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3、轮读课文,随段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或只随段纠错,或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但不刻意安排认读生字词。注意,这里的处理手法影响到进入段落精读阶段的处理手法】
4、精读课文
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也可以在这一引出过程中先随机巩固认读或认读部分生字词——如果在轮读课文阶段你采用的是“随段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那么这时就是“巩固认读”部分生字词;如果你前面采用的是“随段纠错,或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那么这时就是“认读部分生字词”,然后再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
②认读本段中难读的或关键的生字词、字词【或认读本段的全部生字词,这里的处理手法与“轮读课文”阶段的处理手法一般正好相反】
③相关段落的教学【这一部分与模式一同,关键是要考虑需要出现哪些生字词、关键字词,出现的频率怎样,我们的教学要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5、巩固识字
6、练习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三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3、精读课文【与常模二比,它省略了用来检查反馈学生自读课文效果的“轮读课文”这一环节,而直接把检查初读情况与精读结合在一起,所以它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而且进入段落时要安排“读准本段的全部生字词”这一环节】
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 ②指读课文段落,读准本段的全部生字词 ③相关段落的教学【与前面模式的操作同】
4、巩固识字
5、练习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常模四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借助看图,认读部分生字词
3、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4、轮读课文,随机认读前面没教到的生字词或难读的生字词
5、精读课文
①用教师提问、看图谈话、学生朗读指定段等手法引出相关段落【可以按文章顺序教,也可以变序教】
②相关段落教学【与前面模式的操作同】
6、巩固识字
7、练习
作为教学常模,一般只有一个,我们这里一下就理出了四个,这正说明随文识字教学结构的灵动。下面谈三个注意点:
1、明确识字的目标。
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不需要教的,哪些字词的意思是必须教的,教到什么程度;哪些字的字形与字义有密切联系需要分析字理,哪些字词可以用来作为精读教学的支撑点,哪些字不具备这样的特征等等,教师都必须十分明确。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师的文化程度太高,不了解学生的需要,所以在他看来似乎没什么值得一教,于是他找不到目标。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教学经验,如王兰老师的经典教例。《兰幽香风远》中收录了不少成功的教例,其识字教学功力深厚,值得我们去品味。
2、识字教学出现的时机多变,导出手法多样,出现频率有讲究
就出现时机说,有的在板题时出现,有的在初读课文前出现【通过看图或谈话就可随机识一部分】,有的在交流初读情况时出现,还有的要等到精读时才隆重登场。不再是苏教版常模中刻板的集中呈现。
就导出手法说,有的以图导出,有的借情节性提问导出,有的借学生朗读教师评价导出,而且,一节课中必须要把各种导出手法加以综合运用,最忌一种手法一以贯之的刻板处理。如果把一节课比作需要编织的艺术品,那么作品的优劣往往就体现在字词出现的时机、频率,导出手法以及教学深度上。我们的教师之所以看好苏教版常模,就是因为它好操作,且到了不用教师动脑筋的地步——导入、初读、集中认读、检查读文、精读课文、写字。识字写字主要出现在“集中认读”“写字”这两个环节。精读教学的手法与中高年段没有本质的区别,识字写字这一年段重点难以得到落实。当你要求他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来落实识字写字这一年段重点时,他会头疼,因为这样的课须精心编织,可他只会按教参的提示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偏偏把握不了识字教学出现的时机、频率、导出手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
所以每位教师从近往后都要注意精心编织你的课堂。随文识字教学结构是灵动的,所以特别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你只有用心,课堂才会异彩纷呈,学生跟着你也就不会觉得特别累。上面提供的四种模式,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每个人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而“相关段落的精读教学”部分,我们只能提供了“段落精读过程的几种切入手法”而已,这里有更多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的余地。
要精心编织,前提条件是脑海中要始终绷紧“识字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这根弦。认识对了路,你总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适合你的学生的、适合具体教材的教学策略。例如,文章的第一段有三个生字词,在轮读课文阶段我们采用的是“随机认读难读的字词”的思路,已经认读了一个难读的词,在谈话引出相关段落的阶段,又随机认读了第二个生字词,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进入段落的精读前还要不要安排认读生字词的环节;如果安排,是认读剩下的一个呢,还是认读两个,或三个;这时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例如第一个词中的生字需要分析字理以明字义,第二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用于段落教学的支撑点,这时我可能会教两个,一个是尚未认读的第三个词,一个是关键词,而且关键词肯定是后学,因为只有后学才便于我们随机发问,带动段的教学。但也有可能只认读那个关键的生字词,那个尚未认读的和需要分析字理的,我们完全可以随段落的精读进行。正所谓“把戏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年级怎样进行随文识字
百度知道已经有解答:“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如何将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识字教学的目标?这是值得每一位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老师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本学期,在继教中心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年级组与一年级老师合作交流,进行了课堂随文识字教学的探讨。对识字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集中识字与随识字的区别。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识字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往往以《丁丁冬冬学识字》为课题,根据汉字的特点,以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造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学习,特别是充分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采取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以突出汉字的字形规律。如:第三册教材《丁丁冬冬学识字》分别以学习与建筑有关的字和人体有关的字,体会汉字表义的特点,渗透字理的方法,把握部首识字的规律,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集中识字的优势在于:教学任务单一明确,充分揭示汉字的特点及规律,学生易于科学识记、举一反三,加快识字速度。不足之处在于:集中识字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单调枯燥之感,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识字,使学习文字与阅读中运用文字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当堂识字效率高,但遗忘率也较高的弊端。
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它一直以主流识字方法的显赫身份在小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魅力来源于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建构学习体系与内容;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串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其优势在于: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不足之处在于: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运用心理学衰退理论研究成果,实施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机械记忆。
两种识字形式有利有弊,如何针对利弊,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益,成为本学期我们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内容。上一周,我们到棕北小学听了一堂研究课,她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趣盎然的教学情景,不仅将集中识字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成功解决了“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单调枯燥之感”的不足,大大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随文识字三个阶段
这段时间针对随文识字教学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我们也有了新的体会。
首先,我们明确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双重的目的:第一,在阅读中识记汉字;第二,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二者不可偏废。随文识字,生字随课文出现,边识字边阅读,识字阅读两不误。接着,我们结合查阅资料及平时教学实践,总结出: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三个阶段
1、寓识于读,即:在随文识字中,要注意。通过朗读,读通全篇的文字,然后结合汉语拼音,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
2、寓解于读。汉字的表义性,决定字义教学的实质是词义教学。寓理解字义于语意之中,通过与词句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义。
3、观察临写。随文识字中一个相对集中的识字,目的在于巩固识字成果。“寓识于读、寓解于读、观察临写”既扫清了阅读道路上的“拦路虎”,又借助汉语拼音这个“拐棍”及朗读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字(词)义,还通过老师的提醒、示范、指导强化了写字训练,可以说是立体识字。
三、随文识字操作办法 我们是这样做的: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老师范读,同学相互教读(借助拼音),多次复现,读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在学生读生字时,要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直观演示,理解字义。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要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字典,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在此环节中可适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在识字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如:实物演示:适时直观的物体演示,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者形体演示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生动活泼地记忆生字等
3、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记忆书写汉字。
在讲读之后,分析字形,指导写字,是针对随文识字“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而为。
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我们可采用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自我发现的要比教师教好的多。
写字教学要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训练。一年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可以这样进行:先让学生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想一想笔顺,数一数笔画,特别注意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纠正、讲解、范写。写字指导需注意:
A、抓住重点。字形的记忆与指导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自己来挑选出比较难记的,集中进行指导。
B、有重点地指导书写。书写,一方面是为了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把汉字写得端正、美观”是写字的要求。在这里,需要教师抓住重点,针对性地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教材的更多地采用了“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方式。”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识字
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我校在随文识字教学中也做了一些探讨,在上周听了同事靳老师的一节阅读教学课《乌鸦喝水》和今天听了潘亚丽老师的《松鼠和松树》以及盛丽敏老师的《荷叶圆圆》后,对于,我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靳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学文、读文,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老师做看的动作,用字理讲解生字“看”,形象的帮助学生识记“看”字。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此时老师出示“办”,对“办”字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学课文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随课题识字,分散难度。很多要求认识的汉字,在课题中就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揭示课题时,就让学生识字。如,盛丽敏老师这节课上,一揭示课题后,盛老师就特别点出了“荷”为什么是草字头,为以后学习草字头的字奠定了基础。
3、在朗读中反复认读、识字。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认为学生进入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潘老师和盛老师都是先范读了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那么学生真的解决了生字问题了吗?未必。这样学生在自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允许模糊记忆。这种初步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同桌互读(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听读识字)——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初识字义)——把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正音)——检查读——全班读。从以上程序不难看出,我们在教学时力求体现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研讨的这两节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通过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初识字形,初步感知字义。
4、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如潘老师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课伊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时,她相机教学“聪”字,通过字理给学生进行分析,“聪”的“耳”表示我们的耳朵,倒八表示我们的眼睛,“口”表示我们的嘴巴,“心”字表示我们的心,同学们,只要上课用耳认真听,用眼仔细看,用心积极想,用口大胆说,就会比阿凡提还要聪明。(不过我认为这里不如说比喜羊羊聪明,毕竟学生对喜羊羊较熟悉)经过这样的字理分析,帮助了学生深刻的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以识促读”。
5、注意识写结合:写字也是对生字的巩固,教学时不要为了写字而写字。教材关于写字的安排,有的字是本课出现的新学的字,有的字是以前课文出现的学过的字。那么对于学过的字,孩子是不是就记忆扎实了呢?这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学过了也要注意复习巩固,可让学生说说,这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要求会写的字,不仅要牢记字形,还要懂得意思,所以,对这类字,教学时应该拓展一下,如组词,说话等。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找规律,以及提出注意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的点拨,讲解。一定要注意结构、笔画、笔顺、起笔、收笔等。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一笔要让学生看清楚。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往往忽略写字过程的指导,盲目地操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本就没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还有的老师站的位置不对,写字时挡住了学生的视线。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写字。教师要注意学生写字卫生习惯的养成,要经常地提醒。每个字写字数量不易多,但要有质量,也就是写一个像一个。专家作过实验与调查,得出结论:小学生写一个生字超过3遍是无用功。低年级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写字,并且重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当前,有不少教师重视写字但忽略了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及间架结构。生字要求至少描一个、写一个。写字后,教师注意检测与评价。但在这两节课中两位老师都没安排写字这一环节,这确实有点儿遗憾。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以学生的情况选)并趁此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学习体会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学习体
会
今天上午,我区教研室高主任组织了关于“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与阅读”的培训。我觉得高主任说出了现在大多数低年级教学的一种现象,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将“识”和“写”要求分开,以“多认少写”为原则将生字分为一类字和二类字,目的是减轻学生写的难度,腾出时间多认字,以便尽早的凭借汉字进行阅读。
由此可见,一、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在教学中要明确学文和识字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要分开进行,要同时进行,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
然而就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不能把这些综合起来,只是为了识字而识字,为了写字而写字。多数都在重复这样的模式:读文、勾画生字、再读字词、再读文,这样反复的机械式的让学生识字,这与我们的课标要求不相符合。
在培训中,高主任说过“低年级不让学生课前预习,这些任务要在课上由教师带领完成。”这一点很重要,预习就是要学生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再对照生字表,把要求认识的与自己不认识的相互对照,明确本课书学习中,要求认识哪些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要认识的字,把识字方法放在读懂课文中,用“学习汉字,了解字义,结合课文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式,来帮助读懂课文。
这里,识字,理解词语(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意思),是目标,很有效的落实——读到哪里,遇到要认的字,要学的词语,就学到哪里,识字任务、词语教学任务很好的完成;同时,识字、理解词语又是手段,识了字,结合课文句子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然后读课文,也就读懂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识字、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和段落,融合在“读懂”这样的一个线索下来的教学环境之中,学生明白了,读懂课文,得识字,得读懂词语才行,这就是“识字、理解词语”的意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意义”,在学习背景中发生的“意义”。
另外,我觉得还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知道和读懂,文中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而不是其他字,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对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和运用,能更好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高主任总结的《五步教学法》,也是非常有针对性和实用的,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带领学生读准字词音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或者直接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原来不认识的汉字,了解读音,在对照课后的生字表(要求认识的汉字表),把要求认识的与自己不认识的相互对照,明确本课书学习中,要求认识哪些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诵。
2、带领学生文中辨义理
学生会认要求认的汉字之后,请学生把生字和词语放到课文当中,随文了解字义、词义,再让学生反复读诵课文,把课文读熟,在此基础上,分段落(或小节)读课文,要求认识汉字的字义。精选一些汉字,引导学生做“字理”分析,使“字理、字义、词义读懂句子”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相得益彰。
3、朗读悟情感
低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浅显易懂。学生读懂了词语的意思,大致就能读懂句子的意思,内容大致也就读懂了。所以,在以后的低年级课文教学中,我不会再“深挖思想”,要更多地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词语和所在的句子,然后对全文的各个部分进行梳理,让学生依据条件,用推想、联想的方式,来体会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或梳理出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赏析,体会,通过朗读,体会词句运用的精妙,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4、多法记字形
抓住重点字作指导,组织学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书写遍数不宜多,强调汉字在田字格内的的位置,强调笔顺笔画要求,标准是写“好”。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做矫正性指导。
5、组词扩积累。
为了强化识字,教师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可以做组词练习、造句练习在“重复”课文中的词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汉字,强化对所要求认识和会写汉字的“多样化语境”认知。造句,可灵活多样,给出各种各样的句子,让学生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结合本次培训的教学理念来教学,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乐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