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6: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代伟人 光照千秋

1.南巡讲话一锤定音,成丰功伟绩

20年前的春天,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一个春天的故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在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中间传播开来。似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一位时年88岁的老人,在那一年开年之际,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第二份宣言书,表明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今天看,南巡讲话,是中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又一座里程碑。它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大一点等等。

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主要依据南巡讲话,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5年后的十五大,将这一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写进中共党章,成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的党的指导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此不可逆转。1999年,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宪法。2.南巡讲话一路不停,成果丰硕

1992年,邓小平已经宣布退休两年了。但就在这时,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国家前进的步伐有可能慢下来。

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对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理论做了系统阐述。

官方文献记载: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五十三层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们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了这一步,再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有希望,我们时间不多呀!

1月23日从蛇口港乘快艇抵达珠海。离开深圳前再次叮嘱市委负责人:你们要搞得快一点。

1月25日,视察珠海亚洲仿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在听取情况介绍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1月29日,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样一句布尔什维克式的话语,提醒了

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不以‚解放生产力‛为其宗旨之一,那么无产和赤贫状态的延续,无疑将使得革命本身失去意义。殊不知,毁灭一个旧世界,乃是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无产是一种急需摆脱的状态,而不是引以为骄傲的状态。他还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摆脱了无谓的争论和清议,看清楚实际上我们生来不过是要求更快乐、自由和富足地生活时,我们才能走得从容些。1992年,因南巡讲话而使得我们尝试告别计划经济,使得中国在严峻的转折点选择了一条尽管艰险但正确的前行之路。1992年的讲话,使得我们走上了我们心存畏惧的前路,一条摆脱了计划经济,但却必须承受市场经济痛苦起伏的前路,并且此后一走就是义无反顾。

3、在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中国发展的构想,在讲话中,他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

‚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4、谈话的主要意义

为中国带来巨变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便伴随着对旧有体制的革命性突破。30年过去,随着固化利益集团的形成,如今改革的阻力已远远大于动力,破解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突破体制上的瓶颈,成为继续改革的关键。与此同时,中国日益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无时不刻在突显改革滞后所带来的社会危机。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巡讲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也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讲话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提出对共同富裕的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个人感想

中国,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960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的泱泱大国,她的发展与崛起,令世界为之瞩目。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改革成就,其影响是深远的。众所周知,90年代内地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

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前往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南巡谈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是把改革和发展作为硬道理。内地这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不断推向更高水平,并顺利加入世贸组织,夺得奥运举办权,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无可否认,正是基于不断坚持创新,与时俱进。近20年来,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确比以前要好得多了。我们已经打开大门,让国民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种种气息扑面而来。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不再是简单地像当年搞经济特区那样,打开几扇窗户看风景,而是打开了大门,这显然需要更决然的勇气去告别我们仍然留恋的单一所有制的经济体制,去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今日的中国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需要国民永远和自己抗争,和外来竞争抗争,也和命运抗争,永远地抗争下去,才有赢的希望,而不是赢的把握。

春天的故事,回响着中国人意气风发迈向春天的脚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辉煌壮丽而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传和推进,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懈追求和奋斗。

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敬重一个老人的眼光和胸怀;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听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聆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感受到一个国家开拓前进的信心。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让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脚步,走进新时代的大门。

第二篇: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深化改革谋发展

冲破桎梏天地宽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992 年,中国改革开房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1 月17 日由北京出发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邓小平南巡讲话。南巡讲话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其理论精髓对新世纪中国发展仍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南巡讲话,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中国的实际,总结了过去几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大向前推进。这个讲话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已与邓小平讲话当年的情境大有不同,但重读讲话仍让人折服,使人震撼,给人以无穷教益和思想的启迪。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国社会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表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总结南巡讲话二十年来的改革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一、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建立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途径。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王朝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判断一种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就要看它有没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能力。假如社会主义制度不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能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那将和一切废除的制度一样,要被送进博物馆。小平南巡讲话强调,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也是一种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的方法不同于暴力的、血腥的革命,其目的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改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所有社会主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次伟大的探索,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

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依靠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三、改革体现了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南巡讲话为中国的改革奠定了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改革精神、时代精神就是勇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稳定、需要的是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发展。频繁的**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然而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颠覆。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南巡讲话二十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载着中国梦,驾带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民政局 许二飞)

第三篇:邓小平南巡讲话

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说,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还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江苏、上海等地也可以发展更快一点。邓小平进而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决策的回响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决策的主轴。江泽民在这一年2月5日春节团拜会上呼吁“大胆探索”和“加快改革”。

尽管经济改革领域是其出发点和切入点,但南巡讲话对中国的推动显然是方方面面的。春节过后,政府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明显加大了。中央批准下达了大量刊载邓小平的谈话的文件,在江泽民的支持和推动下,党的中央委员会准备了一份文件,总结了邓小平的主要思想,2月28日,《关于传达与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被下发到全国各级党组织。中央党校向2000多名学员和教职员分发了南巡讲话的书面稿。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从此将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伟大行动指南”、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的主题。

这次从官方文件传达到社会舆论形成,选择了一条颇为奇特的路径。3月26日,北京召开“两会”期间,一篇1.1万字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深圳特区报》刊发,第二天,全国各地报纸均在头版头条转发。这篇非同寻常的通讯在民间激起了预料中的波澜和轰动,几乎所有媒体都赞美这场新一轮改革是“吹遍全国的一股春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犹豫、焦虑和疑问”。虽然此时距离邓小平南巡已有一个月时间,但民间对南巡所传递信息的触觉甚至要更敏锐。那些紧盯政策动向的人从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机。据华西村掌门人吴仁宝回忆,他一看到邓小平南巡的新闻,当晚就把村干部召集起来,会议开到凌晨两点,他下令动员一切资金,囤积原材料。他四处高息借贷,到处要指标、跑铝锭。他的大儿子吴协东后来回忆:“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3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被反复拿来讲述的吴仁宝和华西村只是当年“顺春风而动”的滚滚人群中的一例,据一本研究改革开放史的著作记录:“南巡之后,全国立即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办公司热。从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长了2到3倍。到8月22日,全市库存的公司执照已全数发光,市工商局不得不紧急从天津调运1万个执照以解燃眉之急。”

南巡讲话的巨大号召力引起的一连串革命性变化,从中央深入到民间,又从民间反馈到中央。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向省部级学员做了一次开拓性的讲话。这篇高度受人注意的演讲,与南巡讲话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暗示了一个更重大的变化。江泽民说,在即将于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目前使用的表述方式将被主题更明确且更具改革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3天后,他专门到邓小平家寻求老人对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面新旗帜的同意,接着又去请教了陈云和李先念。邓小平最后总结说:“如果大家都同意,我们就有了(党的„十四大‟)主题了。”

“江泽民的党校讲话非常敏感。”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回忆说,“因为正好在南巡讲话之后,„十四大‟之前,且要体现他的改革思想,但国家层面对这样的新思想还没有准备好。抵触是有的,并且还要考虑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江泽民这次讲话的基调是讨论,而不是下达指示,他要寻求最广泛的共识。”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正式写入报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式列入党章还要再过几个月,但毫无疑问,按当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的说法,中国的改革开始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姜淑萍说:“南方讲话和„十四大‟,共同开启了这个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8%,远高于原先估计的6%。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显著加速发展阶段,也是从这一年起,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一直高居世界首位

南巡讲话概括说来使我国加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再纠缠于姓资姓社的问题,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那么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

南巡讲话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为我国指明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将继续坚持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所谓一个中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改革开放,一个是四个坚持。十年前就是这样做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实现现代化后,仍需坚持,永远不变。”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⑩

这也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过程中,一对内外因的矛盾。而要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也应该把握住它们的正确联系--以“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这也是哲学上所说的“度”限度卜一联系质和量的统一体。而要正确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作法,防止左“的干扰。

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毅然抛弃'以阶乏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口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⑨小平同志不认为在社芝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已舒停。卜了。但是他认为:”我国社会寺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已成为我们的中心任。“

小平同志认为:要处理好”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五,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对勺,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开放“是对。卜,即积极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小平习志指出:

”我们确定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于放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扫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和第二步目标,卜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佥、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这叫对十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搞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丕包括教育等其他各行业。“"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隹于贯彻。”“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党政要分开,--第二卜内容是权力下放,--第三个内容是精减机构,--还有一个勺容是提高效率。”

小平同志认为:要处理好“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要特50注意防止右的思想干扰。“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高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政治**。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文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及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右可以葬送社惫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由此出发,小平同志指出:在搞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刹住自由化的风,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不刹住这股风,就不能实行开放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总括小平同志的意见,是认为:要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防止“左”的干扰,这是大前提。要处理好“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任务,防止右的干扰。这是小前提。大小前提的结合体,即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小平同志对“坚持四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关系的论证,连同他对“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关系的论证,透彻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怎样正确地处理好内外因关系的准则,纠正了毛泽东同志在哲学理论上因过于重视内因、忽视外因,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能造成的失误,丰富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

第四篇:邓小平南巡讲话

邓小平南巡讲话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

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其主要内容为: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3、发展才是硬道理。

4、发展才是硬道理。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邓小平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下一阶段我国深入改革的基本方向。其讲话深入剖析了我国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基本实践及重要的改革经验,从理论上深刻的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人事问题,对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重大的意义。邓小平最为值得称赞的品质即为他大无畏的改革勇气,对其南巡意义评价的一个基点在与“该不该与世界接轨,该不该融入整个世界”,另一个则是“我们是否还有改革开放的勇气”。

诚然,为中国带来巨变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伴随着对旧有体制的革命性突破。时至如今,改革的动力已远远大于阻力,破解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突破体制上的瓶颈,成为继续改革的关键。

第五篇:《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X X X 读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原文,我惊讶于南巡讲话包含的教诲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至今仍有启迪意义,我意识到邓小平理论在我们这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也从邓小平同志隐含在南巡讲话中对我们后人的深切期望中感知到我们现在身上所背负的责任与任务。

读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最大的感受,就是即使是时隔十多年再去重读讲话稿,我们依然倍感亲切,声犹在耳。特别是其中深刻阐明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

南巡讲话提出的时代背景位于上个世纪最后十年的开始,“八九”**未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敌对势力在此刻大肆宣扬“社会主义溃败”论,国内的立场不坚定者们也引起了我们到底该姓“社”姓“资”的争论。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力排非议,拨正船头。

邓小平指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论点。

联想今朝,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在不断怀疑我们的前进方向,甚至不断在寻找资本主义渗透的缝

隙。重读南巡讲话后,我们发现早在十多年前邓小平就已经看到在我们开放国门的过程中会面临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渗透的挑战,可是,邓小平提出了一个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不要纠缠于政治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只要是归根到底对我们社会主义有利的,我们都要吸收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行。

在南巡讲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至今仍作为我们行为准则的经典理论。小平说:“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纵观小平南巡讲话中关于发展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这样的观点,在今天,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这也同样昭示了今天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我们现在所做的,正是沿着邓小平为我们指出的道路一直往下走,所以南巡讲话对我们提出的句句忠告,只要我们还在这条道上走,它们就一直是我们应当奉如圭臬的金玉良言。

邓小平在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南巡讲话所蕴含的精神食粮,在一百年的时间内,都会一直充实着我们每一个祖国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的后继者!

下载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丹寨县水利局 王玲玲 12月3日在水利局会议室学习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巡讲话之后,结合之后19年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关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心得体会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 看了邓小平同志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我心潮澎湃,深深地为小平同志的理论所折服。由于......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引言: 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 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七年了,大家仍对这个事件记忆犹新,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个......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再读《邓选第三卷》应毛概课程要求,我又一次学习了邓小平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人的著作。每次读小平同志的著作,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于朴实之中的却是......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内容摘要: 在局势不定的大背景下,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等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代伟人 光照千秋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代伟人 光照千秋 1.南巡讲话一锤定音,成丰功伟绩 13年前的春天,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