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300字读后感
看了邓小平同志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后,我心潮澎湃,深深地为小平同志的理论所折服。由于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逢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开始转入低潮。西方学者大肆言论打击共产党,抨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还妄言中国共产党也将难免毁灭的厄运。
然而,苏东剧变,并非象西方学者和政坛人士所预言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对此,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个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看待这种曲折提供了思路和启迪。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他的谈话,无疑是一盏闪亮的明灯,为当时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新中国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让中国这条巨龙继续腾飞。让我们回顾此次的谈话内容。首先是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本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革命是解放身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还指出,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对此。我深表赞同。要想让全国人民生活奔小康,要想增加人民的财富,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谈得上让人民均分、多分。
在此次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还提出了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关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他以深邃的目光,全新的视角,洞察和分析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卓越的胆识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的发展离开科学技术不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到战略高度去认识。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全面落实。为此,要加快科技进步,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我想,知识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还有一点,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会取得的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保持党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我个人认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就会失去一盏前行的探路灯,在未来变幻莫测的海洋中,极为容易迷失方向,而后果就是新中国在航行中触礁,而中华民族也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沉沦下去。这是个多么可怕的后果啊!
再者就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调。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为了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左倾”思潮,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束缚而迈开改革步子的状况,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得出的重要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样地,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旧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更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意境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虽然小平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巨大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为新中国披荆斩棘,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明天照亮前进的道路。试看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环绕的世界
九九二年又是一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中的音符好像从未散去,也依旧牢牢的记得歌曲的名字—《春天的故事》,而歌中所唱的老人便是邓小平。
1992年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将向哪个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命运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中国今后又该怎么办?
对此,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
在谈话中,他指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他的谈话,无疑是一盏闪亮的明灯,为当时正在黑暗中摸索的新中国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让中国这条巨龙继续腾飞。
这次南方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作为中国发展的明灯,邓小平在谈话中首先就提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纵观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经济进步了,社会发展了,科技得到了广泛应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都是我们国家人民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伟大进步,是值得整个民族引以为傲的跨越。这无疑证明的邓小平在谈话中所说“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协调。同时,也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讲,这样才是最全面最合适的。”是正确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改革,经济改革进行了总结,并且对未来的道路发展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头。并且能高瞻远瞩,对于新世纪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而合理的计划,联系实际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社会。
对此。我深表赞同。要想让全国人民生活奔小康,要想增加人民的财富,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谈得上让人民均分、多分。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我们国家的工业,迄今为止还是比较都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没有自己的科技发明,这是阻碍我国发展的很大的绊脚石,要对付这只拦路虎,需要全国全社会全人民的共同奋斗。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等政策,大大地促进了我们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我国后来科技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全面落实。
其次,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会取得的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保持党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在我看来,如果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就会失去一盏前行的探路灯,在未来迷雾重重的深林中,极为容易迷失方向,而后果中华民族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沉沦下去。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小平也说了:“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小平的话总是有前瞻性和致命的准确性,这些既实在,又精辟的话,让我听出了这位老人决心,也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歌声又在耳边想起,虽然老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巨大的精神财富。都说邓小平是总设计师,不错。但我觉得他更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领我们驶出了重重迷雾,见到了能带来光明和指引的太阳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到二月二十一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考察,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谈话。如今我读起这些谈话要点,就好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在和我谈话,是那么的亲切,是那么的容易理解。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谈话意义深远,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学习的,也必须要理解的。这些理论对无论是对一个人组织,还是一个政党,还是一个国家,都有它深不可测的意义。
在文选中,小平同志首先向我们分析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些话中,我理解了生产力不仅要得到解放,而且还要发展,就是说,革命和改革是对于中国当时所处的一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来说是必须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个也不能少。
经济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要改革。然而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要遇到重重的阻挠,会被一些敌对的势力所利用,会被一些人认为我们是在走资本主义,从而减缓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要有魄力,敢于试验,敢于创新。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有问题就要马上解决,不能再拖,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十分的符合,也与我们做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得知某些事可能是错的,因此我们没有去做,然而有些事我们并不知道对不对,是做还是不做呢。我想我们应该去尝试,就如一个人一样,他对自己并不是十分的自信去做一件事,他就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或出现一些错误,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对问题进行解决,对错误进行改正。
天底下本来是没有路的,第一个人走出来了,就成为路了。鉴于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消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才刚刚起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我们的一样,我们要搞经济建设,必须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要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说我们要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人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鉴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国的发展也不例外,必须要借鉴国外的一些理论和经验,然后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这样就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在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小平同志在三卷中给出了一个评判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小平同志认为:计划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因为有了曾经这样的一大举措,我国的经济发展才会取得当今的这些种种成果。否则,我们是无法想象现在我们的经济会怎么样。同样的,做人也何尝不是如此,有好的就要借鉴,但是千万别失去了自我就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们就会看得更远,但是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摔下来。
借鉴了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当然是要选择在哪里进行实施。先在哪里实施,必然导致的就是这一个地区的经济就会率先发展。就会加大一些地区之间的差距,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相违背。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先发展的要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该如何带动,如何发展,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但是要在适合的时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还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发展就需要人才和技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加大教育的投入,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对此,小平同志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
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改革开放与打击犯罪要两手抓,特别是经济犯罪。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
一切的发展都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就如科学发展观中讲的那样,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国家出现问题,就是出现在共产党内部,因此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在平时的工作上,要杜绝形式主义,实事求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发展,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仍旧没有得到解决,每年几乎都有战事发生。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和平是我们每个人都所盼望的,只有世界和平了,我们才会和平。
看了一遍又一遍,和这位睿智的老人谈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明白了中国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快的发展,这都归功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些理论,它全面而实用,而且经得起考验。不仅对于国家的发展,而且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一种理论指导,更可敬的是其读起来不是那么的枯燥和乏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平同志的谈话要点在那个时期值得起检验,现在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二篇:《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引言:
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
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化和丑化现象
第五,谈话还指出,一些在管理位置上的领导一定要有接受新思想的态度
正文: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确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第三篇: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七年了,大家仍对这个事件记忆犹新,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个举动在当时令所有中国人大感意外;也因为,他那一路的讲话具有异乎寻常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还因为,他的这个出人意料的行动和那些出人意料的讲话,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一种拨正航向的作用,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的新政治运动,从此偃旗息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心。
1978年4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在所形成的《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中强调: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逐步将其建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览区。报告中,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也由此萌动。
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确的。
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一位时年88岁的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划时代的诗篇。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共六个部分近万字,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读完邓小平在十七年前南巡时的讲话,我突然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
南巡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小平说,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
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从那以后,中国的民营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1992年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正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消除了杂音、把整了方向,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七年前,邓小平说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全中国人民。伟人已逝,斯言长存。
面对着改革大潮的冲击,面对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在困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辜负上一代对我们的期望,历史的重担自然的落到了我们肩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社会的重任,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旗下,抓住机遇,积极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上,使我国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特长,把社会主义经济搞上去。
我们这一代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必须看清形势,以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事实求是,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自己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当前在大学阶段,要通过多模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实践,全面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品德优良、综合素质高、有创新、学会生存、掌握现代信息获取、加工、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我们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要求。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一个春天的故事—— 一代伟人,光照千秋,永垂不朽。
第四篇: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再读《邓选第三卷》应毛概课程要求,我又一次学习了邓小平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人的著作。每次读小平同志的著作,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直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的伟大价值,今天已可见一斑。有人说,他的理论概言之有两个基本点:一者“猫论”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曰“摸论” :摸着石头过河。小平同志告诉我们: “关键是发展经济”,但他还说“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再比如三个有利于,他在“生产力”的前面加了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定语,在“综合国力”的前面加了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定语。尽管他的这些思想是以即席讲话的形式说出来的,可又有谁敢说这不是刻意强调的?读了邓小平同志的以上言论,你会发现他对于客观事物的评价完全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基础,正如他对少奇同志的态度,使我感觉到了当代伟人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拨乱反正的铿锵态度与气势磅礴的领导作风。此外,《文选》还探讨那些不能够摸着过的河。关乎大是大非的大江大河,决不能摸着石头过!否则是要被淹死的。我们并不是不可知论者,我们坚信真理是可以被逐步认识的。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有一些可以看得很准的问题,对它们完全可以旗帜鲜明。这些河不需要摸着过!对那些关乎方向、性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即使存在争论、分歧,但只要我们看准了,也完全应当旗帜鲜明。这些河,不允许摸着过!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从开篇的十二大开幕词到结尾的南巡讲话,貌似零散的所有著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 1985 年 3 月 4 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散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因此,面对贫富差距暂时拉大的社会现实和风言风语,他一笑置之。是啊,担当人民事,何计身后评,何况历史自会有它公道的评判。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分析见解,邓小平同志都以一种敏锐独特的视觉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当前实际,对于那些贪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育课,也
许他们曾做出过贡献,但骄傲自满的情绪正慢慢吞噬着他们,使他们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其例举不胜举。但求通过《文选》使之觉醒,真正替人民做事。读了《文选》,会深深地被其个人魅力所吸引,他不愧为中国的革命家与改革家,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方向,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拼搏,与时俱进为完成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绚丽辉煌!
第五篇: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内容摘要: 在局势不定的大背景下,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挑明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的讲话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改变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大家庭面临困境。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崩溃,与此同时,国内民众对改革开放质疑,甚至对纠结于姓“资”姓“社”的困惑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因此邓小平于1992年发表了南巡讲话,对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和人民紧紧围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发展才是硬道理”,遇到困难不泄气,取得成就不骄傲,实事求是办事、踏踏实实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的这30 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强。
这都归功于一下这些因素。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勇敢,正确的领导引导,渐进式的方式,先试点再全面推开,逐步发展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其次,中国的改革始终坚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断的总结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也积极的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为世界的共同和平,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更是鼓励、促进了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当然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了教育投入,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并且,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合作加强。
南巡讲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过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由此推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上突破了这个框框,但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补充”地位,因此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基本轮廓日益清晰,但人们在思想上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中。然而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要做的是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南巡讲话的另一个重点是: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其中,邓小平说的“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引人深思。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1988年,邓
小平以全新的视角,高瞻远瞩,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第一位的作用,作出了及时、明确的理论概括。在新中国成立时代,在仍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完成两弹一星,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建国后,面对美苏垄断核武器和航天技术,并到处挥舞“核大棒”的国际局面,我国决定自己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以增强本国的国际地位。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更是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新材料等等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每一个细节。引起生产力变革,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科学技术更是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5000字,我完成了任务。5000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南巡讲话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为过去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学者,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由此推论,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中国的改革在实践上突破了这个框框,但是,理论上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补充”地位,因此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基本轮廓日益清晰,但人们在思想上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一方面束缚了自己思想,另一个面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且贻误我们的事业,污染社会风气,有损论者形象,实在是一大社会公害。形式化的蔓延,不仅损害领导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
力。形式化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形式化,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参考文献:
《邓小平选》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时代》 题目《革命者》 三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01篇二: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摘要: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了,同时还解答了许多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小平以其坚定的政治信念,超人的雄才胆略,缜密的理论建构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的坚实基础,引导中国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关键词:邓小平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发展 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指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当时,无论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讲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理论和思想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
小平同志的谈话内容,总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3、发展才是硬道理;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当读完邓小平南巡时的讲话,我想起了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
这个目的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民族,是饱经风霜的名族,我们的政党,是经过血的洗礼的政党。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政党想要在世界群雄中崛起,是必须要有一种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的。而在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最难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认识你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邓小平的谈话,首先让国人认识了国内外当今的形势,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也有重大的显示意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①这句话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小平的南巡讲话还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小平说得对,不要纠结于姓资姓社的问题讨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 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的步伐。他号召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③人们不敢闯,不敢冒,原因何在呢?邓小平以极其敏锐的眼光,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指出:“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④正是为了进一步
解放思想,解决这个“怕”的问题,邓小平才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并依据这个标准,做出了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的判断。从那以后,中国的民营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到2005年国务院出台支持非公经济的若干意见,国民经济的发展展现出更加广景。除此之外,小平的谈话还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其他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的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巡视中得出了科学论断,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困惑人们多年的问题。这20年来国家以他的论断,各省市经过实践,我国经济由1978年gdp3645亿元,到2011年我国gdp的397983亿元,30多年中我国gdp真的翻了110倍。这是我们国家坚持小平同志的实践理论,不断改革而实现的成果。
总而言之,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在现今看来,小平的南巡讲话对我们仍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均,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前进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预见和不可以预见的挑战。特别是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应对今后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值得深思!
注: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
370页 372页 372页 372页篇三: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深化改革谋发展 冲破桎梏天地宽
——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心得体会
“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992 年,中国改革开房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1 月17 日由北京出发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邓小平南巡讲话。南巡讲话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其理论精髓对新世纪中国发展仍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南巡讲话,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中国的实际,总结了过去几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大向前推进。这个讲话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已与邓小平讲话当年的情境大有不同,但重读讲话仍让人折服,使人震撼,给人以无穷教益和思想的启迪。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国社会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表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总结南巡讲话二十年来的改革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一、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在人类改造自然、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各种制度的存在和价值,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只要存在发展,就需要改革。改革是制度的发展方式,是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式。
人类建立了很多制度,用制度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制度是人创造的社会体系,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社会必需品,是为人自身的利益服务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创造、改革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有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制度是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制度本身最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现实存在的制 度,只能与国家、民族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只能是特色的。
制度发展无非有两种途径。当制度不可能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革命的办法,以激烈、暴力、流血的方式,改朝换代,王朝更迭,来满足人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制度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时候,就通过改革的办法,以和平、渐进、不流血的方式,变革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制度进步的过程,也是制度演进的方法。历史上这两种变革方式,始终在进行着。
二、改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所有社会主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道路,即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的改革开放之路。
改革是一次伟大的探索,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探索是理论的源泉、动力、真理标准和价值体现。理论 探索总坚固实践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索的发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演绎出中国改革的精彩乐章。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正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一样,没有小平南巡讲话,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就不会成功。古今中外,改革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
改革具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各种制度都将长期处于不断变革中。环境、条件、形势的不断变化,促使制度要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发展模式、经验、道路,只能产生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他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今天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化、大进步的时代,全国人民正在迈向工业化、科技化、现代化,这是何等壮观的历史画面!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 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依靠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三、改革体现了中国的时代精神
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南巡讲话为中国的改革奠定了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
这种改革精神、时代精神就是勇于挑战一切困难。中国需要的是稳定、需要的是发展。只有长期发展,才能保持稳定。只要长期稳定,必然有发展。频繁的**就必然长期落后。要实现长期稳定、长期发展,还是要靠改革。然而改革是有一定风险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稳定造成一种波动,但改革本身就是积极稳定的方法。中国未来的历史任务就是长期发展、长期稳定。不发展的东西,是保持不了的!改革有方向,有目的,有原则。脱离了国情、历史、发展阶段,就必然要颠覆。中国的改革是在国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
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