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篇)

时间:2019-05-12 06: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一篇: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

2014年01月27日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专家名片 沈壮海,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先后参加《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及多本《理论热点面对面》编撰。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等方面研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总书记对文化建设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这些论述,紧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命题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阐明了文化发展中历史与当下、传承与创新、国内与国外、开放与自主等重大关系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任务要求,为我们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民族的强盛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仅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也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要求,其中包括从民族复兴的大视野观照、推进当代中国文化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一论述的前一句,是对历史规律的凝练概括,后一句,是对中华民族复兴与文化兴盛内在关联的深刻揭示。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华民族是拥有着梦想、成就过梦想的民族,并长期引领潮流,成为诸多异域民族文明梦想的寄托所在。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中华文化濡滞不进,在蔽天而来的西潮冲击下避守无力。然而,同样作为事实存在的是,近代以来,重拾文化兴盛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是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重要内容。民族复兴,不是回复到曾有的历史,而是基于新的创造,重新振兴。一个民族走向重新振兴的历程,离不开文化力量的牵引、推动和支撑;一个实现了重新振兴的民族,一定既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一定矗立于人类文化制高点,具有令人景仰的文明新标识。达至制高点,创造新标识,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民族复兴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中华民族有文化的辉煌史,也有文化的落伍史。对待我们的文化史,有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的自我眷恋者,也有贬抑责难、全盘否定的自我批判者。二者都背离了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习近平同志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所持的态度。他强调“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做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的正面宣传教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骨气”与“底气”论,生动传神地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现实意义。有“骨气”方有精神支柱,方可百折不挠、刚健有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有“底气”方能自信自觉、从容不迫。“骨气”与“底气”相互蕴化,但都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尊重传统,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古为今用,实现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以弘扬,“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文化的兴盛成就于正确的道路。在大量论述中,习近平同志深情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阐明了中国人民走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和实践成就,同时也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些论述,生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根据,同时也点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之路、新生之路、复兴之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需要既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渊源,又讲清文化传统承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推进我们优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当代文化的兴盛繁荣,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造性地推进我们的建设实践,这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总根据,是新文化生成发展的活力源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兴盛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行的总方向。

文化发展,要睁眼看世界

文化兴盛不拒域外文明。在如何对待文化发展中“中”与“外”的关系上,习近平同志也作出了丰富的论述,表达了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高度的自觉自信。他强调,“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强调当代的国人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强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这些论述,“骨气”与“底气”贯穿于字里行间,自觉自信溢于言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够在绝缘自闭中迸发生机、传扬绵延,都是在海纳百川、不拒细流中会通超胜,成就万千气象。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的当今时代,尤为如此。真正的文化自信自觉,不仅表现在如何对待自己,同样表现在如何对待“他者”。礼敬自豪地对待自己的优秀传统、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当下发展是自信自觉,敢于美人之美、成人之美以为己用,善于辨别良莠、择善而从同样需要“底气”,同样是自信自觉之举。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文明大潮流,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内不失固有之血脉,外不却有益之采借,直面开放,从容吐纳,才能勇立潮头,标立新帜。

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摆在第一位强调的,是“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这里的“根基”,一是国内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一是国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在论述对外的文化传播、展示、交流等问题时,习近平同志都无一例外地讲到了这些方面相应的国内建设问题。这种对“内”与“外”的综合把握及对“内”的特别强调,揭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形于中而发于外”的重要规律,阐明了国内文化发展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性。

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在切实加强对外文化传播载体、网络与能力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并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我们文化的先进性,提升我们的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势位。这样,当代的中国文化才能够“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才能“见者远”而“闻者彰”。

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我们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力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净化社会风气,增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这样,13亿人的每一分子便都会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有效主体。总之,只有真正夯实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方面的根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会获得至刚至强的硬支撑。

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这个信心的重要来源,即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崭新的文化创造;这个信心的重要内容,即我们有能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一步步迈向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第二篇:学习系列讲话之-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它所强调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二〇一四年二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第二,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润物细无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社会治理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新闻舆论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展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流、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是新闻舆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坚定共同理想、凝聚奋进力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增进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和精神,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要改进文风,创新方式,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在真实可靠上动脑筋,在可亲可敬上做文章,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点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因此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决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更不能沉默失语、没有声音。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有力批驳,针砭要害、揭露本质,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管理,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

3.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要加强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注重从历史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全球层面等方面说清楚、讲明白,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〇一三年八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必须坚持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领导干部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要选好配强宣传思想部门领导班子,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各级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加强团结和引导,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充实队伍力量,改善工作条件,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第三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9月29日,贵阳花溪河畔,十里河滩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孔学堂内群贤汇聚,光明日报与贵州省文明委在这里联合召开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会上,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与我省的学者和专家、教育工作者,围绕总书记讲话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论述,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国梦等,为我省宣传思想工作把脉、出主意、献计策。本报采撷了与会者的发言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中国精神是支撑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教授陈瑛

几千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是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始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关键之一是拥有中国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是中国精神最简单准确的概括。

什么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这种称之为强的钢的精神就是勤劳俭朴,不停地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自强不息也包括在改造客观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战胜自己的贪欲和虚荣,保持自身的俭朴生活和本质。

什么叫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本质就是仁爱和谐,其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爱国爱民。它不但是指亲情,而且要泛爱众,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尤其是要爱弱势群体,通过爱人、利民与他人社会一起构成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

数千年我们中国精神一直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础上,不但凝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识,而且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辉煌。今天当我们面对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时,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国精神不能丢,不能变,更应当自立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有了它我们就有了精气神,就能够团结,就能够充满干劲和希望,就能够奋进,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翔海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深度结合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界多年来关注的问题,总书记的讲话当中很鲜明地强调了我们要凸显理想信念,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但在根本的理论观点上,两者都有贯穿之处,都强调人归根结底可以自我作主,而不归于外界的上帝,都相信通过自立奋斗而使得人自身得到德行与能力的提升,都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试图从社会这个层面来规定人的本质,都更为注重主体和人的实践价值。我们从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双重纬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两者显然不构成华夏礼仪的对立,中华文化之所以五千年不衰,重要的原因,是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度,虚心吸纳外来文化的长处。由于种种的机会,现代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汇聚之地,这无疑为中国文化面向未来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十分丰厚的思想资源,当然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顺,而不使之失调,那是要很费力气的,今天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之中。

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先进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文化变革,对充实和升华中华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度结合是中国文化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回归传统坚守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黄朴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源远流长,适合我们国家,适合我们党,我们党几代领导人都是非常珍视和重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习近平同志的“8.19”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并对中国文化借鉴基层关系做了非常全面深刻的阐述。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我有几个观点:一是要去除诈伪。实际上去除诈伪贯彻了我们讲诚信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里面强调君子以诚胜如,就是强调诚信与真实。如以功利为上,失去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敬畏之心,失去感悟之心,因此,在今天讲诚信具有重要的价值;二是要讲正气。讲正气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士不可不弘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强调的都是正气,有了正气我们对西方腐朽的东西才能有勇气、有力量抵制和反对,这是我们今天所崇尚的文化精神;三是要讲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就是和谐;四是要担责任,担责任,就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承受,这个也是中国文化里面很重要的精神;五是要懂方法,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有时候南辕北辙但事倍功半就是因为方法上有问题。古人给我们很多智慧,《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不光是讲权谋的,《孙子兵法》讲谋略,更讲实例。

认真学习深领会 全力贯彻谱新篇

中共贵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帅文

总书记“8.19”讲话统筹全局意义深远,是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贵阳市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特色,努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首先,要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大力弘扬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贵阳传统文化种类繁多,他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要将贵阳本土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然后,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化。贵阳市为推进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着示范作用。下一步贵阳将大力发挥生态优势,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生态文化,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大型活动,提高贵阳生态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要固本强基,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培训、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加大对人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

此外我们还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宣讲清楚,解释明白中国特色的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是全面性的文化

贵州大学中华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

怎么样重建秩序,是中国古代战乱年代里,众多学派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种道德秩序的建立,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核心。它倡导重建秩序,人与人要和谐相处。这种文化理念包括建立一套文化体系,包括制度性的安排。而且这个文化是活泼的,崭新的往前发展,它永远有崭新的生命,不断推陈出新。中国文化是全面性发展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首先,谈到人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经济,因为要让人家吃饱穿暖。另外,人要相处,人要组成社会,所以它要发展一套道德性、伦理性。儒家文化就是学习的文化,要谦虚,要和自然相处。所以中国文化是全面性的,我们不仅鼓励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面还有文化生活、艺术生活、道德生活、伦理生活、宗教生活、信仰生活。我们不仅可以接受西方文化,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是非常对的,因为文化要对应山川大地、气候等地域环境来发展,因为有地流性,有本土性,文化才有特色性。

假如人需要全面发展,就意味着社会要全面发展;假如社会要全面发展,就意味着文化要全面发展。因此,在发展动态的文化发展中,我们要把握一个公道的智慧。中国是用中之国,用中就是智慧,我们要调整。经济过热了我们要调整,文化薄弱了我们要发展文化,信仰产生危机了我们要重建我们的信仰世界,要调整,在经济信仰、经济文化中把握一个中道来发展,处理世界上的事情用中道智慧来处理。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润泽人生

贵阳市第十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邱勇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众多先贤不仅用翰墨书写着仁、义、礼、智、信,也常常用生命践行着这种理想追求和精神高标,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的原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华文脉,必须重视和加强以经典为核心的国学教育。用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润泽和滋养今天的莘莘学子、培养具有文化气质和内涵的青少年,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教师,要依托课堂、立足教材、整合学生心灵,引领素质教育向更新的高度迈进。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去影响学生,去教出体现主流价值观思想的学生。“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我们应该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论应成为我们教师的行为准则,教师把自己这个“人”字写好,这是教出好学生的前提,也是更好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会通古今,兼容中西,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吴光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来“四个讲清楚”,强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个讲清楚”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讲清楚。而文化软实力中最有影响力的东西是文化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神包含四大基本精神:一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二是经世致用,济世安民的政治实践精神;三是开放兼容,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精神;四是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的精神。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个深厚的历史渊源就是以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为远大目标,以“一道八德”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人文主义价值观。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其中“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六个字是来自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另外八个字“民主、自由、平等、法治”来自于西方文化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体系;而“民主、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也是属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二十四个字的三个思想来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吸收和综合了全人类的智慧,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个价值体系的主要思想来源。

文化自觉与贵州文化自觉

贵州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中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也就是要看清自己找到方位,适应世界,自主前进,这就叫文化自觉。

贵州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且哲理深厚。苗族同胞有一个蝴蝶妈妈的故事:枫树倒下飞出一只蝴蝶妈妈,妈妈跟水泡泡结婚生了十二个蛋,人类只不过是十二分之一,还有其他的各种动物,它这个故事想要说明的是,天下一体万物本是一家,这是多伟大的情怀,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贵州人的民族文化。

贵州不仅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还孕育了很多值得自豪的灿烂文化和历史名人。王阳明在贵州成就了伟大的学说——以道德为信仰的弘道力行的大丈夫精神;北大创始者贵阳人李端棻,一生清正耿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思筹谋,70岁被发配贵阳,还在讲培根,讲孟德斯鸠,在他弥留之际还把家里所有的五千银元赠给学校,他身上那种爱国创新民族自由的精神,值得每个贵州人自豪。还有企业家华之鸿先生,谨遵父亲遗嘱,开办书局,虽一直赔本,仍坚持赔钱也要印最好的书,而自己每一顿饭都不超过三个菜,因为他牢记父亲的遗言:贵州这块地方离开了文化就不可能翻身。华先生这种重德修文、善于经营的品质,就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精神力量。贵州应该多打造这样的精神支柱,形成自己的贵州精神文化。

总之贵州人只有做到了文化自觉,才能够看清自己,找到方位,适应世界,自主前进。

以博大的胸怀传承振兴中华文化

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精神复兴,包括思想、文化、道德、灵魂方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独立可以通过物质和技术的手段,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贫瘠很难在短时间里面得到根本的治疗。

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的历史上,千百年来都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文化大家,他们在创造文明成果方面,有非常伟大和灿烂的成就。这些成果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传承,到近代,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相互交织,成为我们抵御外部、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碰撞交融中,中华民族接受了科学、民主、法治、竞争、契约价值观念核心的部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建设,使我们传统的东西和外来优秀核心价值相互整合,推动了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昂扬在世界民族之林。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校长杜鹃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作为校长,我发现很多礼节逐渐被我们的老师、学生所淡忘,这让我坚定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融入校园生活的决心。只有让有着丰富积淀的国学经典真正走入课堂,融入教学,才能沁入孩子的心田。

为此,我们编写了“传统美德系列教材和应用”四套书,低年段是传统礼仪,高年段是传统文化。精选七个礼节,从入座、站立、行走、见面、交往、饮食、拜贺七个礼节入手,从一年级时就开始让孩子们有礼仪之心,做文明的小使者。

另外我们又做了《弟子规》、《三字经》和《论语》的教材,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三字经》,五、六年级《论语》。把这样一些经典的句断和孩子们的行为、学习习惯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当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礼节和精神。同时,还促进了亲子关系,让孩子们带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来读经典,学生、老师、家长全员参与,最后全民提升。我们希望孩子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情操,塑造品德,铸造精神。让他们从小就知孝道,知忠信,有抱负,有担当,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治国安邦的大成之才。

第四篇:2018奋斗100天,创造新辉煌

奋斗100天,创造新辉煌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能够代表化学组在这里发言,我非常激动,倍感责任重大,我又信心百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化学组的老师多年以来一直任初三化学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又能征善战;在历年中招考试中,我们化学组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化学学科目前进行到下册第八单元,预计到4月初新课结束。上册引入门,注重基础,下册知识综合性强,有规律,注重在实际中应用,在今后每一节化学课上,同学们要全神关注,全力以赴,跟着老师的思维学习,跟着老师的思维和节奏,你就把住了化学学习的脉搏,搭上了学习化学的快车。另外,为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同学要建立一本错题本。

化学复习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4月16到4月28日,为第一阶段复习,我门要紧扣课本,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不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因此,在重视学生“双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经常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从4月16日起,每周我们要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每周完成三个学生实验,精心准备5月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5月2日到20为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也是化学复习全面提高的阶段,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推断,科学探究等,重点突破。我们会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主要分析解题思路,做题方法,规范答题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同时,每周学生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中考试题,教师面批边改,精讲精练,查缺补漏。

5月23到中考前为第三阶段,我们进行强化训练,模拟中考综合训练,我们化学教师会加强集体教研,根据应试的规律精心选择中考试题,以考代练,教师认真批该,全批全改,重点讲解共性问题,纠正学生在答卷中经常的问题。继续规范答题,提高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为中考做最后的冲刺!

为此,我们全体化学的老师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为你们保驾护航。我们将浓缩知识,压缩题量,挥洒汗水和智慧作为你们走向成功的领路人。

同学们,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努力奋斗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让我们并肩作战,把握课堂里的每一分钟,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执着精神、顽强斗志,心血和汗水来书写这100天不平凡的历史!

让我们一起挑战,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谢谢大家!

第五篇:创造辉煌

创造辉煌

第一次走进这间教室,知道自己从今天开始长大,想过去的点点滴

滴都已成为童年最美的画。

我们有过幼稚的梦想,以后的日子就是要实现它,不管路途多苦多

难,我们依旧坚韧不拔。

拔开那年少轻狂,忧愁迷惘,不再起点徘徊张望。流泪流汗留下脚

印去拼去闯,背负着新世纪的期望,创造辉煌。

让我们拥抱希望,拥抱梦想,和明天一起飞翔。让我们无愧华夏,无愧炎黄,伴着新世纪的朝阳,创造辉煌!

下载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壮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