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澄城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澄城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
工 作 汇 报
近年来,我县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回家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等就业会议精神,畅通创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做如下汇报:
一、明确指导思想、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两手抓”的方针,把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就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服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返乡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创业就业问题入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拓展创业空间,扩大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二)引导和支持的重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紧密结合我县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指导和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入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在县、工业或农业园区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社会事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等。
二、建立返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在符合城乡规划、县(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
(二)支持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当场核准、发照。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原则上按最低限额标准收取。
(三)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享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要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优惠政策。
(五)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减免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农民工创办的企业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请,可适当减免或不予征收。各项优惠政策若有重叠,则按最优的一项执行,不得重复享受。
(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人事局担保中心和劳务局小额贷款办要把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提供担保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用土地经营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
(七)逐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城乡统筹就业的实际,逐步将现行部分就业再就业政策扩大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
1.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招用农村就业困难对象(农村贫困户、农村低保人员、农村残疾人、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人员等)。
2.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每年规划安排一批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对获得商业贷款并按期支付银行利息,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一定规模或比例的重点企业,可申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贷款贴息。
3.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范围,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4.享受创业就业培训补贴。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享受免费创业就业培训。
(八)扩大“阳光工程”补贴范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
三、建立促进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
(一)简化审批程序。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返乡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程序。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二)加强信息引导。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县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返乡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及时发布返乡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动态;及时公布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报道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和举办专场招聘会活动消息;及时接受返乡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
(三)强化创业指导。要鼓励各类服务和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等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交流活动和科技讲座,使创业者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引导已创办的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解决返乡创业企业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和培训员工等问题。
(四)提供公共服务。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工商、财税、融资、用地、劳动人事档案、落户和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住房、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
四、建立健全促进返乡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劳动就业服务局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各股室要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劳动保障、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业、商业、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鼓励。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积极开展优秀返乡创业企业评选活动,对作出贡献的返乡创业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多种形式搞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大力弘扬农民工返乡创业精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篇: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赴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
报告
合肥学院生物环境与工程系一年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姓名:曹文梁学号:1002061027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再就业
摘要:从2008年起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不断下滑,各大企业也纷纷裁员,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搁置。而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工更是首当其冲,纷纷失业不得不提前返乡。进而对吸纳能力弱的农村造成极大的就业压力。本人就水西村及附近村落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查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分析研究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正文:从2008年起,一场罕见的金融还海啸席卷全球,处于风口浪尖的我国东南沿海的进出口企业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许多中小型企业在这场风暴中倒闭破产,而就行业来说,据调查显示,纺织业制鞋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得影响更为严重,这必然带来无数就业岗位的流失,导致无数无数失业人员的产生,而广大的农民工是沿海厂矿企业破产的直接受害者,大批农民工返乡,在家乡另谋出路,而对于劳动力吸纳能力弱的农村来说,巨大的就业压力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就此背景,我针对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返乡农民工在就业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地处长江支流滁河左岸,由于土地贫瘠,地形崎岖,基础设施薄弱,一直处于贫困境地。近年来,顺应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大趋势,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其农入城,以期早日发家致富,尽快改善老后窘迫的生活面貌,也正是在这一单纯而简单的目的驱使下,大批文化素质并不高缺大批东南飞的农民吃那个味金融海啸中只接受害的海草,共产因资不抵债,亏损经营带来的工资低廉甚至是停产破产让这些以劳力求生致富的农民工分批下岗,丧失收入来源,背上了更为城中的精神包袱。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外出务工人员也跳脱不了这突袭的命运。2010年下半年,该村大部分前往沿海地区打工的村民都实现了节前返乡,有的甚至是提前两到三个月,许多家庭实现了几年难遇的大团圆。这些反向的农民工回来后,有的重新回到地里,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力气活,有的则就近入城,希望重新找到工作岗位,即使低薪劳工也无所谓。由于返乡农民工中大多数为青年人或已经习惯了服务性工作的中年人,他们或不会做田活或不愿再做农活,因而最
终重新上岗的目的地大多倾向市区。而大批返乡农民工的安置问题也成了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不妥善安置,造成大批闲置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会使农民各家各户的生活状况恶化,对整个社会的安定也会带来影响。因而能否顺利实现针农民工的子就业对于个人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点,本人此次调查即以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为焦点,铜鼓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新的工作安排的想法,对新的岗位的期望,在地域上对新的就业去向的选择,并探讨金融的影响。
本次调查我采取了走访的调查方式,相对于问卷调查,这是与农村和农民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在愉悦轻松的交谈中猎取信息,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采集比较具体而详尽的资料。访问的对象包括返乡农民工本人及农民工亲属等,访问内容涉及农民工年龄、农民工返乡时间、目前是否就业以及就业岗位、工资水平、对以后基业有何打算、回乡后是否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是否受到过来自政府补助、是否打算自己创业等问题。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与我正面接触过的农民工有13位,家属(有的农民工本人已经找到工作,正在工作,无法直接访问)7位,粗略来看,参与我调查的农民工对象可以算作25位(有的一家有两位或三位)。其中目前在近城中找到工作的有11位,赋闲在家的有10位,在工地打工赚钱的有4位,打算来年出去的有15位,希望自主创业的有0位。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返乡务工村民找到工作的还占少数,大部分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仍然父子俺在家,没有人想过自主创业,没有人受到来自政府的补助。
据调查,水西村的进城务工人员年龄结构,呈现“中间鼓,两头缩”的状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更有许多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的青少年,文化素质不高,打工主要靠的是手工活和力气活。他们外出务工的方向大多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工矿厂房。金融危机影响下,厂房倒闭,岗位流失或工资低廉,工厂资不抵债等是许多农民工返乡的直接动因(但也不排除一部分人是暂时离岗,为过节而返乡)。返乡后,重新找到工作岗位的人多数是从事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如饭店服务员,理发店学徒,促销员等。一部分人会去工地用劳力赚钱,有的操起老本行去当厨师,而更多的则是赋闲在家。通过整理分析,不难看出,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呈现出某些特点,简单总结如下:
一、再就业的实现大多是自力更生,政府扶持很少。返乡后重新找到工作的人员没有受过指导或培训,仍是四处寻访,应聘上岗,去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或是体力活,从而赚取一点工资,为春节到来准备财资。
二、再就业的途径丰富多样。据调查,重新上岗的人中有的去当服务员,有的去做柜台销售,有的去工地做工等,总之途径很多。
三、重新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多为每月600到800元,有的仅够个人温饱、住宿消费,尤其是工地上的体力活,还经常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
四、实现再就业的人群偏年轻化。实现快速再就业的大多是年轻人,而身强体
壮的中年人除少数可以在工地上谋得一点少的可怜的工资外,更多的只是赋闲在家。
五、返乡务工人员的再就业地域取向有内有外,但偏向于内,即大多数人决定俩年就在家乡做事,在本地打工,一小部分人仍然决定奔赴沿海,重谋旧职,抚平金融危机的阵痛。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宁愿在本地打工,也不愿去沿海厂房从事工资低廉的工作,本地就业形势压力不小。
六、返乡农民工中打算再就业的人很少或基本没有。被调查者中目前没有一人打算在家中创业,普遍认为成本高,自然条件不够,有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指导和市场信息指导,实现自主创业风险太高,绝非易事,所以多数人宁愿躬耕三亩地也不愿冒险搞个体户发家致富。
七、再就业过程中没有任何培训、扶助或社会保障。我访问过的人纷纷表示返乡后和村委会没有任何联系,没有受到过任何政策指示,社会保障和扶助之类更是无从得知。没有人下乡问他们就业困难与否,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重新择业,如何尽快上岗。
八、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很弱,仅小部分找到了工资不高的工作,大部分仍处于赋闲在家状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的特点,鉴于数据有限,得到结论可能有失全面,不过大致可以看出,在这一返乡潮中,很多农民工前途依然渺茫,面对“人口多蛋糕少“的情况,许多农民工还处于继续外出务工还是留乡务农这一犹豫观望的状态,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问题依然严重,形势不容乐观。从以上调查分析所得的特点描述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特定的原因的。,我个人认为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水西村地势偏僻自然条件差,村与村之间、户与胡之间距离较远,使得该村得不到适当的优惠政策,许多政策保护难以到达;返乡农民工难以集中,导致就业指导和相关政策难以得到及时传达,更谈不上就业培训之类的了,因而大部分返乡农民工依然赋闲在家,无法及时上岗。
二、就近中心城市就业吸纳能力较弱,因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是不易,即使是找到了工作,工资也是少得可怜。
三、政府不得力,没有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岗位再造,政策宣讲等服务。据调查得知,没有从村委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一部分人仍然无处可去,赋闲在家,这也直接导致了留乡自主创业人员的缺乏,没有技术资金扶助,没有人会冒险,我想这也许是本村许久得不到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四、返乡农民工社保或生活扶助很少或基本没有,基于此,许多人迫于生计不得不低薪就业,尤其是赋闲在家的人也不能够实现自主创业,许多农民工就业能力十分薄弱。
五、水西村教育落后,民工素质普遍偏低。由于教学质量一般,该村唯一一所小学也与八年前垮台,到目前为止,该村无一所民办或官办学校,许多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要到县里小学就读,来回遥远的路途及高额的消费,使许多孩子老早就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大多完成初中阶段的义务教学后便外出务工了,因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很弱,再就业的能力尤其很低,失业后向突出重围亦是困难,这也是大多数人赋闲难上岗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直接影响了该村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偏年轻化。
六、许多返乡务工人员都已习惯外面的生活,习惯了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回乡后对于新的去向的选择还偏向于城市,这种心理加大了城市吸纳就业的压力,也给政府就业安置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当然,以上特点、原因的分析只是针对大多数受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失业民工群体,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为春节团聚而返乡,他们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或没有,不过他们坦言,有时他们所在的工厂也会出现长时间加班赶工休息时间减少而工资却不见增多的情况,不贵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打算节后继续挖起初打工。在他们眼里,早已适应了外面的生活,在家里时间长了反而不习惯。
近年来,水西村许多人家的生活得到改善都得益于外出打工所得,而大批农民工返乡却得不到及时安置必然导致某些家庭生活压力的加大,长期得不到改善则会造成深度贫困的产生,也会给财政带来负担。而且大多民工闲置在家,容易造成厌烦情绪的产生,也可能产生聚众赌博等不不良的社会现象的产生,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安和无序。尤其是春节之际,更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治安事件,造成社会的混乱,尽管本村尚未发现此类重大事件,但许多类似的时间已发生在其他地方。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攸关民生的焦点话题,而对**市**镇**村这一“打工专业村”来说,外出打工对改善本村经济状况的作用是十分重要而明显的。因此对政府尤其是村委来说解决大批农民工返乡再就业,实现妥善安置尤为迫切和需要。
结论:对水西村村来说,解决再就业困难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我认为可以针对该村交通条件差的情况,利用旧城这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契机,加快招商引资或申请国家资助,用修路工程和资源开发工程吸纳民工就业;可以加强与返乡民工的接触与交流,向他们传达国家政策,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和,并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鼓励留民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同时发展本村经济;可以鼓励乡镇企业发展以吸引就业;长远来看还可以发展教育,近期来看,修建学校工程可以暂时吸纳就业,长远来看,可以防止青少年人才的无形流失,从而可以实现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可以对已失去收入来源而家庭贫困的的人口实行一定的补助,安抚他们的心,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然这些条件的实现还要以村委的决心是否坚定以及是否能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为前提。以上只是就滁州市来安县水西村的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状况提出的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改善这种状况有所帮助。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了许多家庭的生活状况,并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且也提高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我觉得此次调查的意义绝非调查结果本身。此外,这次调查也让我尝到了实践的乐趣,对实践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我想,多参加此类调查,多参加有益实践,对我们集思广益,培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以上便是我此次调查所作的报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望老师加以指正。
致谢:对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指导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村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
第三篇:关于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村位于××县城以西13公里处,境内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大多数群众分布在沿河两岸的高山上,是汉中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我的扶贫联系点。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8户535人,有成年劳力266人、其中富余劳力160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由于没有村办企业和村级积累,以生猪养殖、石料开发为重点的农村产
业刚刚起步,所以劳务输出是该村唯一的支柱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收入占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这个村子遭受了严重灾害,世界金融危机又迫使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年前陆续返乡。现在我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已经过了外出务工的高峰期,返乡农民工情况到底如何?对此我深入该村进行了认真调研。
沉重的打击
2008年初,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6人,其中县外97人,县内29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潮,不可避免地对以劳务输出为支柱产业的××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负担加重。5•12特大地震,使该村138户全部受灾,其中倒塌房屋31户130间,严重危房10户38间,一般受损75户211间,需重建41户172人163间,重建户和维修户占到了72.5%。经测算,重建户户均需支出重建费用7—8万元,除去各方援助,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户均贷款2.5万元;一般受损户除去各方补助外,户均也需支出1000多元,使许多刚刚走出贫困阴影的家庭又背上了沉重负担,面临再次返贫的危险。同时,农村群众文秘杂烩网的其它支出仍在不断增加,比如因为中小学校撤并,农村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月生活费用最少在二百元以上,而高中、初中每月则在三百元以上,一户一个学生每年就要二、三千元;再比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送礼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农村礼金水涨船高,一般最少50元,多则100元至数百元不等,普通家庭因此陋习去年平均就要送出2000元左右,加上看病花钱、产业发展投入等,使农民花钱的项目增多,负担加重。
——收入减少。2008年,××村务工总收入有望达到 120万元、人均近1万元,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和严重金融危机使大家的发财梦破碎。地震当月,全村就有50名农民工返乡,年底前全村126名农民工全部返乡。2008年实际务工总收入34万元,人均才3000元,与2007年相比人均少4000元,与期望相差6000元,收入锐减。返乡后,劳力主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无重建任务的大多数都在为亲戚朋友帮忙,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年底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许多人自发外出找“活”,却发现工作极其难找,有也是收入较低且无保障,大多数花了冤枉钱、跑了冤枉路,却没有着落,不得不返乡。
——心理失衡。面对沉重的还债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想下功夫挣钱,却不料遭遇经济寒冬,突然没有了来钱门路,往年出县务工近100人,今年春节期间才外出10余人,许多群众对此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对以后干啥心里没底。一些人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变得空虚烦躁、彷徨不安,使得本来平静祥和的村庄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家庭矛盾增多,邻里纠纷多发。特别是一些本就游手好闲的人整日游逛,无事可干,农村酗酒、赌博之风开始抬头,治安案件有所上升。
积极的变化
调研中发现,尽管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给××村造成了沉重打击,使农民增收更为困难,维稳压力更加沉重,但在镇村组织的努力下,返乡农民工在就业观念、就业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积极变化。据初步统计,截止3月底,全村160名富余劳力除去从事农业产业外已就业122名,其中县外务工28人,县内务工52人,自主创业就业42人。
——技术工从“徒有虚名”变为“强势群体”。去年之前,泥瓦工、木工、驾驶员等技术工用工价格较低,一般为50至60元一天,而从事煤矿、金矿等井下作业的体力劳动者日工资达到200元左右,因此许多技术工都放弃了所从事的专业,转向高风险、大强度、高收入的井下体力劳动,呈现“脑体倒挂”的现象,也使大力推开的技能培训无人参与。去年“5•12”地震以后,技术工非常紧俏,工价大幅提高,日工资可达120元。今年赴县外务工的无一例外是技术工或熟练工,在县内周边找到相对固定工作的有70%是技术工或熟练工。有一技之长的劳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工作,劳动环境相比于井下作业更加安全稳定,收入相对较高且有保障,对此,许多务工人员意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开始纷纷主动找政府参加培训或“拜师”学艺,谋一技之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农民自主创业从“不敢着手”变为“大胆争取”。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些技术技能,对市场经济也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创业的基础和愿望
。但过去由于打工容易、挣钱无风险,创业热情不是很高,但现在外出务工越来越困难,创业也就成为当前不错的选择。××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就新建了1个免烧砖厂,新开了1个规模较大的石场,新增21台汽车,新增餐饮、维修、商店等个体户4户,共安置了40多个劳动力就业。
——农业产业项目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展”。过去农村发展产
业项目,农民思想上普遍存在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的顾虑,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强,尽管行政全力推动,但效果很不明显。而今年,由于外出务工无好门路,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众赋闲在家,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有利可图,促使群众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村新增5头以上养猪户21户,100只以上乌鸡养殖户4户,蔬菜种植大户5户,养蚕专业户7户,还有12户计划明年种植烤烟50亩,40多户正在建设圈舍准备养猪,农业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消极对待”变为“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有限,往往需要发动农民义务投工投劳,但由于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务工,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很难推进到位。现在大部分劳动力返乡,计划在本地发展产业,但苦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因此,“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农民的主流思想,许多农户开始强烈要求修建道路、水、电等设施。该村去年到现在,已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农电改造800米,修建沼气池85个,年内计划还要修建、改建道路2.7公里,修建灌溉水渠650米。
有效的做法
调研中发现,去年农民工返乡潮出现之后,镇村两级组织就开始关注此事,主动采取措施,通过本地企业“扩容”、重建项目“消化”、增收产业“转移”等方式主动安置返乡农民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建立帮促机制,加强教育引导,着力转变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镇村首先在全村开展了摸底调查,对返乡农民工个人专长、择业意向、产业基础、家庭困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建立帮促机制,采取分片包抓、结对帮扶的形式,将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产业发展、解决具体困难等责任细化落实到了村干部和无职党员的人头。同时村“两委”采取召开村民会议、上门入户、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为农民工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新政策、新措施,引导他们适应形势、看到机遇,积极就近择业或者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增加收入,改变了群众的择业观念,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是抢抓重建机遇,扩张本地企业,积极拓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地震发生后,××村“两委”就敏锐地看到了重建带来的机遇,依托村内优质石材资源,由村支书带头、村民入股创办了一家年产值1300万元的石料加工企业,主要为重建工程和县水泥厂、略钢公司等工业企业供应石料,目前石料厂经营形势良好,除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吸纳本村返乡农民工6人,带动发展村内27户会驾驶技术的群众购车辆、跑运输。村上还利用闲置场地招商新建了一家年产值600万元的免烧砖厂,不仅低价供应当地重建用砖,还吸纳了本村5名农民就业,带动了7、8台汽车跑运输。同时,村上抓住重建机遇,选择有头脑、懂技术的人有组织地在本地邻近乡镇承揽工程,带动20余名农民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落实产业项目,强化组织服务,有效推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为鼓励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村“两委”一方面狠抓龙头带动,以位于该村的荣源生猪养殖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村养猪协会,建立了10万元的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动发展模式,带动村内5头以上的养殖户25户,年内计划发展到7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半数以上。同时利用我县独一无二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乌鸡,正在新建一家年养殖能力5000只的标准化养殖场,可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另一方面围绕户均有1—2个增收项目的总体思路,积极创建党员干部示范户,并利用示范户对群众情况清、底子明、号召力强的优势,在项目选择、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上进行示范引导,带动58户以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民工家庭确立了新的增收项目。
深刻的启示
××村的情况是××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问题的一个缩影。正确理解地震和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冲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增收致富难题,不仅是调整农民增收结构、推进农村经济转型的一次难得机遇,也必将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起点。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站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提高认识,正确引导,通盘考虑,统筹解决。
启示之一:强化基层组织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前提。乡镇和村级组织在破解农民工问题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大有可为。特别是村组干部具有农民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大多数能力强、点子稠、路子宽、威信高,又最了解务工群众的情况,在农民工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产业发展、转移安置工作上的亲和力强、办法操作性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促使村组干部和优秀党员积极发挥好参谋、推手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多地将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在村一级消化。要发挥好基层综治、调解、司法、公安机构的作用,宣传法制,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要发挥好各类产业协会、基金组织、专业合作社、互助团体等中介社团组织的作用,精心呵护好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进行有益的引导和管理,促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启示之二:扩大扶贫扶持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扶贫重点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捆绑、四结合、五到位”的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立地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扶贫的步伐跟不上外界发展的步伐,农民脱贫致富的底子很薄,仅5•12地震一场灾难就使成千上万的家庭花光了家底,背上了沉重负担。因此,必须适时调高贫困线标准,切实加大对山区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对这次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地方,应特别增加扶持资金,帮助恢复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减免或代偿农民建房贷款,解除农民沉重负担,防止因灾返贫。同时,应建立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基金,扩大和提高农村低保,增加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助金额,较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
启示之三:拓宽就业渠道是破解农民工问题的当务之急。面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改变外出务工独大的现状,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和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盘活本地用工需求,将外出务工、本地用工、自主创业、从事农业产业等就业形式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要加强用工信息的交流,组织农民工有目的地外出务工,提高保障;要出台导向性政策,对聘用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促其更多地使用本地农民工;要下功夫研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拿出专门资金予以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确保多渠道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启示之四: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懂政策的新型农民作为中坚力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就在全县逐步推行了以素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深入学习宣讲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政策水平、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民工的就业愿望和村情实际,制定长期的农民工培训计划,整合各渠道的补助政策和培训项目,突出市场急需的专业技能和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人有一技、一家有一业的良好效果。
启示之五:壮大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由之路。农村发展的方向是城镇化,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工业化。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关键是要繁荣农村市场,壮大农村经济。当前,一方面要抓住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机遇,兴办配套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更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活跃农村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劳动力返乡的有利时机,按照发展绿色、生态、特色农业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一批龙头农业,强化“公司+基地+农户”和“产业+协会”的农业经营模式,力争在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好农民工长远增收的问题。
第四篇: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提倡全民自主创业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在外打工、经商有所成就的农民工陆续带着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返乡创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但是农民工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经验、资金等问题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本文从返乡民工创业就业现状、成果与问题等方面入手,走访诸多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进一步进行实地事情调查,力求为当地农民工寻求新的发展提供思考,同时也丰富自我,为我个人未来的人生发展汲取经验。
关键字:农民工 返乡创业 现状 成果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引进生产力,把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资金引回来,而且通过返乡创业、领办企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双向流动的局面 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正在明显加快,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者往往选择到土地、劳力成本较低的家乡来发展,这种亦工亦农的形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农忙时,可以顾及家里的农田,农闲时到企业打工,农民在家乡就可以获得两份稳定的收入。
(二)创业者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方向都与个人之前所从事的行业相同或者有关联,大多农民工在以前的就业中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因此,他们在初始创业时,通常选择的是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以占领本乡本土市场为主,场地小,规模小,结构单一的行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资金回笼快,见效收益快。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成果
(一)把优势资源引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 农民工返乡创业部分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税源,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改变了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薄弱局面,促进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意义重大。
(二)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返乡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作用,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反乡创业的愿望以及认识不足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交税少,发展慢,对本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外商和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二)创业资源的短缺 ①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
当前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这点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资金不足,尽管有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创业者也是举步艰难。
②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调查到的业主普遍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用地难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
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在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民工创业经验不足,整体素质偏低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创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严重制约着创业就业者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使得创业者较难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和动态,进而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引导方向
树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评选表彰农民工返乡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注重鼓励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返乡创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创业宣传,开展亲情招商活动
抓好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有利于促进社会对返乡农民工的正确认识,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促使返乡农民工积极就业创业,确保社会稳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农民工自力更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呼吁社会关注返乡农民工。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三)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① 拓宽融资渠道
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政府,应该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解决创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 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
② 政府高度重视,实行各项优惠政策, 拓宽准入条件
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凡是国家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领域,地方政府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和办事手续,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推行联合审批。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监察部门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和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
③ 优化创业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平台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四)对创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
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的创业培训机构,对创业人员开展阶段性的创业培训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了城镇经济的繁荣,成为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 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