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最终版)
2016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2016年护理工作已接近尾声,新生儿科在护理部总体工作部署下,全面围绕科室及护理部2016年护理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季度重点工作方案的执行,通过每季度制定重点工作方案、围绕工作方案进行护理质控,月底进行重点工作总结讨论,使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共收治患儿886 名 出院801 人 其中危重 1012人 早产儿 606 人,机械通气 68 人 输血 135人,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现将2016年护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全年围绕第一季度制定的学习“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工作方案,让全体护士提高“慎独”意识,从安全用药、准确执行和查对医嘱、有效巡视、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重点人群的管理等方面的监控,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意识,确保了护理安全,全年未发生医疗纠纷。
1、护士长在安全护理质控中主要落实的方面有:重点护士关注、不良事件潜在危险的讨论、核心制度的落实、新生儿十大安全指标正确护理指引方面,通过每月不良事件潜在风险的主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
2、加强重点护士的监管:通过护士长合理排班,科室怀孕护士在带班护士的协助下能完成本班工作,护士长给予谈心指导,告诉护士工作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对班护士和护士长,避免劳累下出现差错。
3、科室每月如期进行疑难病历分析、潜在不良安全隐患的讨论和防范、护士长定期给护士、医生交谈,督导护士积极告诉工作中各班次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护士长认真听取建议提出改进措施
4、每周一召开晨会进行本周工作总结及安排,尤其在查对制度方面重新规范护士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口服药物长期牌的执行,长期停止的医嘱及时告知主管护士,在查对医嘱时及时查看执行单的停止情况,转抄医嘱本是否及时签字,医嘱单皮试结果是否及时录入及签字,减少了不良事件及漏医嘱的执行。
二、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感染管理
新生儿科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全年工作的重点,第二季度重点抓清洁的手呵护健康,安全注射,完善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完善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专人管理质控检查,做到各喂奶班班次的配奶车、配奶操作台面擦拭毛巾一用一更换。奶瓶、奶缸正确刷洗流程,奶刷高压灭菌一用一更换。
2、制定暖箱、辐射台清洁消毒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掌握
3、完善新生儿科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流程并做好每天的消毒记录。针对新生儿科各室环境如:病房大厅、治疗室、配奶间。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铃、电话、电脑键盘、门把手,暖箱内壁、暖箱把手、配奶间桌面、配奶车桌面等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的培养。加强手卫生如:医生卫生洗手后、护士手消毒后、保洁员卫生洗手后的手卫生表面培养。消毒液如:开启4天用安尔碘、开启洁肤柔手消毒液等进行抽样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缺陷,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护士长每月进行2—4次的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分析,并进行手卫生正确率的观察,积极提升手卫生的依从性,2016年新生儿科手卫生依从性60%左右
5、每周三进行全科各室、各区、各医疗机械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对各室、各区制定管理人。每周质控两次,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记录质控本上签名
6、科室质控组能积极发挥质控作用,严格按照感染管理手册进行每月的督导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主任和质控组长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积极整改,并将自查总结上报控感科。
三、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完善护理文书的书写
1、每月检查护士学习笔记,审阅新生儿专科护理病历内容的书写,并及时召开专科护理病历讨论,增加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护士的知识包
2、护理文书质控组长及时质控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护理文书,并记录每人护理文书缺陷内容,周一总结讨论积极整改
3、护士长外出学习后,积极制定专科护理课件,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开会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4、每月制定新生儿常见技术操作考核,组织考核评比。
四、优化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各班工作流程、加强五常法管理
1、护士长首先对各室各医疗器械进行分配管理人及管理标准,制订管理名单黏贴于各室各医疗器械门口,设计质控本,要求查看规范整理后签名。周一、周六质控,周六带领值班人员现场查看各室管理人质控情况。月底进行各室管理人质控感想及需要大家配合的注意事项。护士长结合缺陷内容进行工作的改进
2、完善各班流程,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帮班、总务班工作内容及质量标准
3、加强抢救车的规范管理
4、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护士长周二、周五与探视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探视制度及要求、农合相关政策、需要家属配合的工作等。大大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方面
(一)、消毒隔离方面:
1、医疗器械清洗间洗手设施不全,缺乏干手纸巾和生活垃圾桶
2、部分快速手消毒液无开启日期,洗手设施无出入库记录 紫外线循环风没有更换等离子消毒机
3、个别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概念如:职业暴漏、医院感染暴发、多重耐药菌的预防等回答不全面
(二)、护理质量方面
1、危重护理护士对现存护理问题回答不全面,不能及时发现危重患儿休克前期症状,晨会已经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充盈征、血压、四肢末梢血运情况
2、护理文书体温单入院当天大小便次数录入缺乏依据,护理单有阳性体征缺乏针对性的护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持续改进
六、取得的成绩和持续改进的方面
1、每周三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对科室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尤其是重点房间配奶间、治疗室、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及其导联线的清洁消毒,杜绝出现卫生死角,护士参与打扫的积极性较高2、3、配奶间配奶车、配奶桌面消毒毛巾一巾一用一更换 科室人员能积极参加月底工作方案专题工作会议,并根据工作安排提出合理的建议和不足之处。
4、总务护士每天下午进行出院患儿的电话回访,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喂养指导,回访率60%,家属对新生儿科服务态度满意
5、每天实时医护共同床头交接班,针对危重、特殊病情变化的患儿主任及护士长讲解注意事项,提升护士病情观察的能力。
6、加强专科护士的技术培训,制作PPT课件进行授课。内容:新入科护士培训计划、新生儿常见仪器如: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频呼吸机、新生儿多功能暖箱、辐射台、输液泵、注射泵的应用技术。危重患儿的识别和护理新进展。
7、8、新生儿科 2016年12月27号 基础护理合格率大于90% 危重患儿护理合格率大于90%
第二篇:2012护理工作总结新生儿科
护理工作总结新生儿科
内儿科是一支充满活力、充满爱心、的年轻队伍。全科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住院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下,根据半年前制定的工作目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大部分住院病人的满意。
一、科室基本情况
1、全科护理人员共14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1人,护士2人,大专2人,在读本科4人,中专1人。共有30张床位,全年收住院病人1313人,上半年总数489人,下半年总数824人,下半年比上半年病人总数增加了25.5%,下半年抢救危重病人126人,死亡9人,抢救成功率92.9%。静脉采血468人,其中人股静脉2人,皮试472人,肌注125人,新生儿洗胃128人,遇危重及时向上级医院转送8人。洗胃抢救成功率83%。严格护理操作常规,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对于内、儿传染综合科室无院内交叉感染,无差错事故发生。
二、科室设备、物资运行及相关制度情况
1、科室拥有抢救设备:婴儿温箱20台,幼儿吸痰器1台,运行正常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所有抢救设备由专人管理,每周定期检查运行情况、保养、作记录;抢救柜、药柜由责任班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如出现缺药、漏药现象,予即时补上备用并记录;各种消毒液及用物每周定时更换,专人治疗班负责,主班每天检查1次,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并即时解决。
2、科室执行严格的查时制度,环环相扣。半年来科室药品漏洞5次,查出漏处理医嘱2例,已及时填补,未造成不良后果,各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合作,未出现明显拖班造成人员的过度疲劳现象.三、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 半年来我科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基础护理平均93分,危重一级护理95分,护理表格书写94分,急救物品平均89分,病区消毒合格率95分,满意度调查87,5分科室管理86分。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液器等)管理,用后全部做到分装、消毒、毁形、焚烧并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无一例输液、输血反应。
四、科室业务学习及引进新技术开展情况
1、在田院长、靳院长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学习,科室对每例死亡病例、疑难病例都进行讨论,从中总结不足,制定出完整的治疗方案,备工作参考。心衰急救流程图。护理人员还学习了从省医引进的新技术:留置针的运用与护理,硫酸镁湿敷运用,褥疮、红臀患者使用氧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已在我科运用。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能够即时、准确的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六、内部管理
1、一年来,将这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及患者、患者家属提出的意见、建议相互沟通,进行疏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尊重和维护患者权益意识,通过学习,大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促进了医患、医护之间的关系和谐,增进了感情,让病人相信我们,愿意留在我们科。
2)为了给病人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我们围绕了“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的活动主题,从细小环节入手,要求医护人员做到“四轻”,切实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耐心、细心爱心的四心服务,感受到家的温暖。
3)经过“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后,使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管理不够完善,主要问题出现在对医疗安全入手不足: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不规范,滥用抗生素,收费不透明,对各种记录不完整。4)、为了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科室学习了护理部制定的“护理人员量化考核评分制度”,但是为了让值班人员心理轻松、不带情绪上班,我们科并没完全按照制度扣分罚款,而是要求大家相互帮助,各班相互检查,出现问题立即纠正帮助填补、循环进行,未得到即时纠正的,上下两班共同受罚,半年来只是在环境卫生、上岗形象及协调问题上个别被罚。
七、护理工作获得的社会效益
我科护理人员对于常规技术都能熟练掌握。对小儿头皮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能做到动作准确、娴熟、一针见血率高,两位责任班护士都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为每位患者做好入院的环境介绍、生活上的帮助、解释治疗护理计划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我们用心为每一位患儿治疗、记得他、关心他、有亲切感,就会使我们得到很好社会效益。
八、存在的不足
1、护理人员轮换太快,不好管理;
2、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3、护理人员缺乏与外界交流,服务意识不强;
第三篇: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新生儿护理组工作总结
转眼之间2013年很快过去,回首过去,从医院建院至今,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相互帮助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感动式服务,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在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科室,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涵养,完善基础,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工作服务病情观察提供理论指导。在临床工作方面
总所周知,新生儿的特性,呱呱落地,一生啼哭在亲人们的喜悦声中出生,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护理这个可爱,浑身软绵绵的小家伙,如何喂奶,如何换尿布,如何观察,不管是早产,足月还是过期产,他们的抵抗力都低的多。也脆弱的多。作为一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无时无刻都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护理。而有些工作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如疫苗接种,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在不断的学习和请教中,渐渐的走上正轨,在新生儿抢救工作中,增加抢救意识,迅速,及时有效。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的填写护理记录单,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到处理准确。
在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中,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呛奶窒息,避免坠床,抱错,无论做任何操作都有家人监督陪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诊疗护理的安全执行。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沐浴毛巾等一用一消毒,接触前洗手,有特殊感染的新生儿用物专人专用专消毒,做到无交叉感染。我们医院刚刚起步,新生儿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发展。为了工作能顺利安全的进行。本人能和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度难关,并能和其他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积极配合。
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以感动式服务理念来要求自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出生,希望所有的产妇都能高高兴兴的抱着孩子回家,病人的满意度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所以我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投入,热心的为大家服务,和医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第四篇: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2014年新生儿科疾病护
理常规
(第一次修订版)
2014/7/7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收集病史资料,做好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针 对患儿的具体问题,对家长做好病情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2、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0%-60%,必要时可置患儿于暖箱中。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
4、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的感染,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要 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5、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奶前换纸尿裤,奶后拍背,如果使用 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如果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增加测量次数。
7、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沐浴,脐带未脱者,浴后用75%的酒精做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保持腋下、颈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并用清水清洗臀部。
8、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勤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按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要点进行重新评估及处 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严格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早产儿每日称体重,足月儿每周二、五称体重。
新生儿科
2014.7.7
重症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新生儿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体温是否正常及暖箱使用 情况,记录暖箱温湿度,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
2、观察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周期性呼吸,呼吸 暂停等症状,有无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等情况。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监护下的各种监护值,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
5、观察新生儿进食的状况,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当接到收住危重新生儿的通知后,应根据新生儿的病情预热远红外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 备好心电监护仪和输液泵等。
2、新生儿入院时,根据病情及医嘱,给新生儿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设 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并做好护理记录。
3、有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好呼吸机参数,注意机器的工作状态,当呼吸机报警时,及时 检查患儿,呼吸机管道管路,机器,气源等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定时翻身拍 背吸痰。
5、保暖:新生儿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左右,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监测新生儿 体温变化,遵医嘱应用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观察暖箱的使用工作情况,根据新生 儿的体温和体重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注意保护性隔离,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应更换衣服、鞋帽,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 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对病室消毒二次。
7、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儿,要注意监护仪的工作情况,设定报警上下限,血氧饱和度指套要 经常更换位置,防止压疮。
8、遵医嘱检测血糖,尿量,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泵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情况。
新生儿科
2014.7.7
9、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如出现血便,特殊气味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新生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的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六、心理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给予皮肤安慰,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状况,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新生儿科
2014.7.7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概念】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活产新生儿。【临床特点】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头相对较大。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体温不升、吸吮、吞咽能力差,消化吸收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反射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体温及暖箱使用情 况,吸氧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血压情况,每2小时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节律,有 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周期性呼吸等,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变化及血压下降。
3、观察早产儿有无皮肤黄染、皮疹,观察脐部情况,进食情况,无吸吮无力、拒乳等。
(二)症状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克者应放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度左右,湿度55%-65%。小于1000 克者,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定期消毒。每日给予洗澡或油 浴,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部护理,保持皮肤干燥。住暖箱的患儿,每日对暖箱清洁擦 拭一次,出箱后做终末消毒。
4、输液的护理,早产儿应根据体重及喂养情况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新生儿科
2014.7.7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治疗护理
1、补充维生素K1,连用三天,十五天后加维生素A和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周 后补充铁剂、维生素E及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可应用氨茶碱,饱和量5mg/kg,维持量2mg/kg。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加强健康宣教,注意休息,避 免感染,孕期后3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有条件的可 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短暂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临床表现】
1、出生时或不久出现呼吸急促、呻吟,鼻煽和吸气性三凹征。
2、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常伴有四肢松弛。
3、体温不升。【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 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四肢肌张力的 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护理措施】
(一)改善呼吸功能
1、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情况,及时给予生命体症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随时进行评估。
2、置患儿于暖箱中,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65%,维持体温在36-37℃减少耗氧量。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供氧: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采取不同的供氧方法和调节氧流量,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5、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遵医嘱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滴注前彻底清理呼吸道,滴注速度要慢,并与吸 气同步,滴注时变动患儿体位,从仰卧转至右侧再到左侧,最后在平卧,使药液较均匀的进 入各肺叶,在滴注后用气囊加压给氧使其充分弥散。(二)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应
1、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2、维持营养、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
(三)预防感染
新生儿科
2014.7.7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腹产可能推迟到37周。预防围生期窒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他因素。
2、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3、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特点 】
1、胎儿宫内窘迫
2、Apgar评分:主要有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等5项 【护理评估 】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及抑制。(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评估缺氧程度。(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CT有无缺血、缺氧改变。【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窒息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的次数、节律、深浅度,有无缺氧的表现如:口 周发绀、精神萎靡、皮肤发花等。注意观察心率有无过快或过慢,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
2、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前囟张力及肌张力情况。
(二)、症状护理
1、窒息复苏处理:立即将患儿至于抢救台上,仰卧,肩下垫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向后仰,立即清除口鼻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自主呼吸,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对于无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应立即给予人工面罩气囊复苏器进行 复苏,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当心率低于60次/分,立 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1:3,及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
2、复苏后的护理: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直至呼吸平稳,注意观察给氧浓度 或氧流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患儿窒 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新生儿科
2014.7.7
3、保暖,防止体温过低:注意患儿的排泄情况,出入量是否平衡,尿便是否正常,有无脱水 及酸碱中毒的表现。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喂养时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面色,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
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对于胸外按压不能恢复血液循环时,可静脉或气管内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对于呼吸暂停窒息的新生儿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维持量2mg/kg。根据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患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
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窒息。
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度、四肢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 时就诊。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肺炎有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种,因吸入羊水、胎粪、乳汁引起的为吸入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入最严重。【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生后12-24小时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绀、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 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疸加重、中毒性脑病、中 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
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3-5 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 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
3、吸人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断脐不洁史,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呼吸暂停 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 身皮肤的颜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X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及病原学 检查异常。【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紫绀、三凹征、鼻翼煽动、气促、喘息、咳 嗽及呛奶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缺氧症状,如有异常积极进行救治。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精神反应,哭声,拥抱,吞咽,吸吮等反射情况。
二、症状的护理
1、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新生儿科
2014.7.7 温湿度适宜。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吸痰,注意 无菌原则。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枕凉水袋等;过低时注意保暖,如用暖箱及暖水袋等。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的治疗。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液体,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有呛咳者注意体位喂养。喂养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对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可给予鼻饲。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与护理
1、根据不同病原给予抗生素治疗,金葡菌肺炎及大肠杆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一代头孢菌 类。革兰士阴性杆菌和绿脓杆菌可用头孢三类。
2、对于呼吸道症状可给予雾化吸入,用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配制的雾化液或用万托林 与盐水配制的液体给患儿治疗。
3、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抚触,根据其家长的认知程度,为其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新生儿抵抗能力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要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23-25℃,湿度50%左右为宜。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有保温措施,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36.5℃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当母亲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每次哺乳时应将孩子抱起,以正确姿势进行喂养。喂奶时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
3、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
新生儿呼吸道气流停止≥20秒,伴或不伴心率减慢或<15秒,伴有心率减慢。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往往可能存在败血症;生后3天至1周内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出生1周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应寻找病因,排除症状性。所有足月儿发生呼吸暂停均为症状性。【护理评估】
新生儿入院后正确详细的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反应,面色,哭声,呼吸情况等,对于早产儿、生后吃奶少,母乳不足,有感染史等,尤其是生后3—7天的早产儿应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做好预见性护理。【护理措施】
1、对高危新生儿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通知医生及时救治。
2、症状护理
给予触觉刺激:呼吸暂停发作时需要专人守护,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将患儿置于振动水床,可以通过增加前庭的位觉刺激而增加呼吸中枢的传感神经冲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
3、药物护理
(1)茶碱或氨茶碱:最常用的治疗药物,(2)枸橼酸咖啡因:作用机制类似茶碱,但其半衰期长,毒性较低。
4、持续气道正压(CPAP):一般供氧不能缓解呼吸暂停者可用CPAP,常用的是双侧鼻塞或气 管内插管方法。
5、机械通气:部分患儿应用上述各种方法治疗后,仍频发呼吸暂停并伴有低氧血症或明显 的心动过缓时,可用机械通气。
6、保证营养供给,合理喂养,严格记录出入量。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新生儿科
2014.7.7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常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
【临床特点】主要症状及体征,气促,紫绀,喂养困难,烦躁不安,严重出现窒息,心衰。【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妊娠史,孕妇是否有代谢性疾病,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2、专科情况:检查生长发育的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发绀及其程度,听诊心脏杂音的性质和程度。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无菌操作。
2、按保护性隔离护理常规,集中进行治疗及护理。
3、有心功能不全者,取半卧位,避免着凉。
4、饮食少量多餐,水肿控制钠的摄入及液量的摄入。
5、根据心功能每2-4小时测脉搏一次,每次一分钟,并注意脉搏节律、强弱,必要时听心音、心率。
6、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7、静脉输液速度宜慢,根据医嘱、病情调节滴速,有条件尽量使用微量泵。
8、保持大便通畅,两日无便者可给予通便。
9、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要测脉搏与心率,如心率慢,婴儿低于120次/分,脉搏不规则或 骤然增快,应暂停给药并报告医生。
10、如出现药物的中毒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给患儿制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哭闹烦躁,哭闹时及时给予安抚,使其保持安静。不宜过度兴奋,避免因刺激增加心脏负担。
12、准确记录出入量,水肿患儿每日清晨空腹称体重。【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
新生儿科
2014.7.7
3、术前、术后均需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向家长讲解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不少见,多见于有难产、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主要特点为因吞入大量羊水,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内容为羊水,也可带血,持续1至2天后多自愈。【临床表现】
1、呕吐症状
常于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吐出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带绿色,为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含咖啡色血样物。开始喂奶后呕吐常加重,进奶后即吐出。但一般情况正常,无呛咳,也无发绀等症状。
2、胎粪状况
排出正常,有时可排黑便,大便潜血阳性。体检腹不胀,看不到胃型或肠型,也无其他异常体征。通常在1至2天内,将咽下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以及血液吐净后,呕吐即停止。【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窒息,有无过期产,母亲的羊水情况。
2、了解胎粪排出情况,伴随症状,患儿哭闹程度,有无外科情况。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护理措施】
1、按医嘱洗胃,禁食或试喂奶。
2、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3、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次数以及时间,保持呼吸道通。
4、置胃管,用胶布固定,以防脱出。抽出胃内容物,用温盐水洗胃,用10ml注射器冲洗,注入和抽吸液体时动作要轻柔,勿用力抽吸,以防损伤胃粘膜,直至洗净胃内容物。清洗完 毕,拔胃管时要反折管段,快速拔出,以免引起误吸。
5、加强喂养,少量多餐。喂奶时,应抱起呈半卧位,缓慢喂入,奶后轻拍背部,便于排出胃 内气体。
6、严重呕吐时,要及时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保证静脉液体通畅,观察脱水情况,记出入量。
7、注意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及时更换受潮被褥,保证清洁干燥。
新生儿科
2014.7.7 【健康教育】
1、介绍合理喂养的方法及喂奶前后患儿的最佳体位。
2、出院后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合理喂养,一次喂奶量不可过多,要遵照医嘱循序渐进加喂奶量。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是以胃肠道缺血性坏死,常并发肠穿孔为特征,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目前病因尚未明了。多发生在2周以内的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特点】
出生后胎粪正常,常在生后2~3周内发病,以2~10天为高峰。在新生儿腹泻流行时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时无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别。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NEC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对高危患儿要随时观察腹胀和肠鸣音次数的变化。【护理评估】
1、腹胀:常为首发症状,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呕吐: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无呕吐的患儿常可自胃中抽出含胆汁或带咖啡样胃内物。
3、便血:轻者仅为大便潜血阳性,重者则为果酱样或鲜血便。
4、全身症状:早期可有反应差、嗜睡、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大多数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较重的感染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体温不升、青紫或苍白、四肢凉、休克、酸中毒,甚至频繁呼吸暂停、呼吸衰竭、DIC、败血症及肠穿孔而死亡。
5、实验室诊断:
(1)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升高或减低。(2)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3)便隐血试验阳性。粪便和血培养可阳性,以杆菌多见。【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改善肠腔血液供应。减压时保持引流通畅,严格记录引流量的颜色、量、性状。
2、禁食 禁食期间由静脉保证液体量,并补充高营养,高脂肪物质,由输液泵严格按照医嘱 输入,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每天称体重,做好口腔护理。
3、留取便标本。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1)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腹部情况。
(2)发现全身情况及腹胀情况无好转,有肠梗阻,腹膜炎体征时,及时告知医生。
新生儿科
2014.7.7(3)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发现低体温时给予保暖。(4)加强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大便潜血阴性、腹胀好转后,开始喂奶,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并严密观察腹部情况。
NEC可发生暴发流行,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短期内发生数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将患病儿隔离,并对其余接触婴儿进行评估,对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和早产儿需每天检查腹胀的出现和大便性质的改变。一旦出现腹胀应警惕NEC的发生。对极小的或患病早产儿通过使用全肠道外营养而延迟数天或数周喂养,然后在数周的时间内,缓慢增加肠道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临床表现】
1、轻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肢体及下颌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脑电图基本正常。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前囟张力稍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减弱,脑电图轻度异常,CT检查示脑组织密度降低。
3、重度表现意识不清,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或暂停。脑电图及影像检查明显异常。【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史,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各种反射情况。【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注意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紫绀、三凹征、鼻翼煽动、气促、喘息、咳 嗽及呛奶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缺氧症状,如有异常积极进行救治。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肌张力的变化,发现脑疝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患儿尿量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二)症状护理
评估患儿面色、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情况。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窒息发生,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证静脉通道顺畅,保证药物纠酸、扩容剂及时正确的应用。
3、加强巡视,取侧卧位,备好抢救药物,及时进行抢救。
4、各项护理治疗应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三)营养与饮食的护理
新生儿科
2014.7.7 遵医嘱给予足够的液体及营养,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喂奶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易呛咳者要给予体位喂养。(四)药物治疗及护理
遵医嘱使用镇静、止血及脱水剂,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五)向患儿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以取得理解。【健康教育】
1、自怀孕之日起,孕妇要定期到医院做产前检查,学会自测胎动,以便早期发现宫内缺氧。发现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及早就诊。
2、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给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出生后让患儿平卧,头稍抬高,少搬动。
3、此病常见后遗症有脑性瘫痪、脑积水、智能低下、癫痫等,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能遗有 运动障碍。新生儿期以后的治疗与随访从2—3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6个月,注意观察患 儿眼神、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肌张力,如有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早期给予动作训练和感 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恢复。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脑 瘫康复治疗。
新生儿科
2014.7.7
颅内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由产伤和缺氧引起,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出生后兴奋或嗜睡,易激惹、表情淡漠、双眼凝视、斜视、震颤、肌张力早期 增高以后降低。
2、颅内压征稿表现:尖声哭叫、前囟膨隆、惊厥、呼吸不规律或暂停。【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围生期健康史,胎儿有无害内窘迫,患儿有无窒息史,有无产伤和窒息等不正常生产史及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观察患儿意识状态:有无兴奋、易激惹、嗜睡、反应迟钝或昏迷。
(2)评估肌张力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肌张力减低或消失,观察并记录惊厥的次数。
(3)检查患儿的各种反射情况,如吸吮、拥抱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及有无对光反应。
(4)评估有无缺氧、循环衰竭及程度。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CT和B超检查可协助辨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化验血生化CPK-BB活性增高,血常规有贫血表现。【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精神反应,哭声及拥抱,吞 咽、吸吮反射。
2、注意患儿呼吸、神志、瞳孔、前囟有无隆起,有无斜视及频繁呕吐等颅内高压征象,观察 患儿惊厥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及发生部位,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二、症状护理:
1、根据缺氧情况,给予氧气吸入,注意用氧方式及流量,症状好转后及时停氧。
2、保静治疗:为防止出血加重和减轻脑水肿,应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侧卧,尽量减少 搬动,喂奶时不能抱喂;除臀部护理外,免去其他一切清洁护理;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22
新生儿科
2014.7.7 集中进行,以免引起患儿烦躁不安而加重颅内出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时及时吸出,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
三、饮食及营养护理
病重期间应禁食,遵医嘱给予补液及静脉高营养液,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病情好转后,可选用小奶头少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病情恢复后,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喂养的方法。
四、药物治疗护理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2、对不正常产婴儿加强护理,常规给维生素Kl预防。
3、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疾病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讲解控制探视,安静环境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
4、给予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鼓励坚持治疗的和随访,心解答家属的问题,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早对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减少脑损伤。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2-3d后出现,4—5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现在四肢,多于7-10d后消失。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早,生后24h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
2、专科情况: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监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2-4小时记录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有无嗜睡、发热、呕吐、惊厥等,哭声有无异常,及拥抱、吞咽、吸吮反射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及时评估黄染程度变化的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性状、量与次数,如发现有大便延迟情况,应给予灌肠,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二、症状的护理:
1、黄疸的护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与范围,监测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暖箱,往水槽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疗灯管
新生儿科
2014.7.7 的亮度,并预热暖箱到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遮挡眼睛及会阴部)置于暖箱中,记录光疗时间;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受伤。定时监测并记录患儿及箱温的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应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光疗期间要保证水分的供给,按需喂奶喂水,还应注意光疗时不良反应,如:发热、烦躁、腹泻、皮疹、呕吐、青铜等症状,如发现及时处理。光疗结束,清洁暖箱。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向家长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喂养的方法。光疗的患儿失水较多,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四、药物治疗护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补液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的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多对患儿进行抚摸,给予一定的安慰,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做好产前检查及孕妇预防性服药,生后尽早喂奶,可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2、向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光疗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及 预后,以取得家长合作。
3、母亲哺乳期特别注意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也不能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药、阿司匹林等),以防急性溶血的再次发生。
4、对可能留有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早期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概念】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出生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常缺乏典型的症状,特别是早期常因为没有特异性的症状而被忽视,以致延误诊治。多出现“三少二不一低下’’症,即少吃(或吸吮无力)、少哭(或哭声低)、少动;体温不稳定、体重不增;反应低下(精神萎靡)。体格健壮的新生儿可伴有发热,但体弱儿、早产儿多为体温不升;常出现黄疸加重或原已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肝大、脾大、皮肤出血点和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搏细而快,四肢可发软,少尿或无尿。还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护理评估】
1、-般情况:询问产妇有无感染、发热病史,有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了解家长对本病病因、性质、护理、预后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吃、不动、不哭的症状和体温不升等情况,有无黄疸发生、皮肤黏膜损伤、脐部分泌物等,有无皮肤发花、脑性尖叫、抽搐等并发症。
3、实验室检查:在应用抗生素前取血做培养可查明致病菌。【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面色神志的变化。注意皮肤有无出血点,脓疱疮等。
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记出入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4、在静脉应用抗生素之前抽取血培养,以提高阳性率,并准确采集各种检验标本。
5、注意保暖,吸氧。加强喂养,食欲不好者可少量多次喂养。呕吐不能进食者,及时补液治疗。
6、做好皮肤护理,对患有脐炎,脓疱,皮疹等皮肤感染者,应做好局部皮肤护理。若有脐部感染应给予清创换药,每天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75%的酒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拭去脓液,然后涂抗生素软膏。
新生儿科
2014.7.7
7、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长期应用抗生素者要注意鹅口疮,皮疹,腹泻等。【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发现孕妇有感染性疾病,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后做好保护性隔离,谢绝有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的人员探视,每次换尿布、喂奶前后要洗手。
2、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清洁卫生。注意保护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每日洗澡,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在护理新生儿时,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兆。当患儿有感染灶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及时就医,妥善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3、出院2周后复查,如患儿出现精神、食欲、体温改变症状及时就诊。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低钙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低钙血症诊断标准为血钙低于1.75mmol/L,低于0.9mmol/L称低钙血症。新生儿早期低血钙发生48h内,晚期低血钙发生在生后48h以后。【临床表现】
患儿表现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惊跳,手足抽搐、震颤、惊厥等,严重者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早产儿血钙低时常缺乏体征,发作间期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可阳性。【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孕期有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患儿是否早产儿及是否有窒息史。
2、专科情况:患儿有无不安、惊跳、肢体震颧、喉痉挛、惊厥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血钙或离子钙水平是否低于正常。【护理措施】
1、病室应保持安静,以免噪音诱发痉挛,病室内应备有氧气及吸引器。
2、观察病情变化,抽搐患儿要记录抽搐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特点,积极配合治疗。
3、惊厥发作时,就地抢救,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低血钙的患儿需静脉补钙时,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遵医嘱补钙。
6、尽量选择中心静脉推钙,如果用外周静脉,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引起呕吐及心脏骤停。心率低于80次/分,应停止使用;同时严禁外渗,以免引起坏死;推药完毕,常规用50%的硫酸镁湿敷。
6、严重低钙的患儿,尽量减少刺激,以免诱发喉痉挛,注意呼吸变化。【健康教育】
1、嘱孕妇在怀孕末期注意补钙,多食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等。有小腿抽搐者应口服钙片,以预防婴儿早期佝偻病;必要时检测母亲的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预防新生儿低钙血症。
2、鼓励母乳喂养或给予母乳化配方奶喂养,多晒太阳保证钙的摄入;婴儿自出生后l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早产儿每日补充800IU,及时添加辅食。
3、新生儿低钙血症惊厥虽然每次发作时间不长,不发作时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但家长仍应重视,反复的惊厥可致脑损伤,引起脑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如发现小儿烦躁不安、抽搐应送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科
2014.7.7 医院治疗。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向周围邻近器官扩散。常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或神经系统有缺陷者,不易早发现,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幸存者往往留有后遗症。【临床表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与败血症相似,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或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拒奶、吐奶、嗜睡、凝视、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及囟门紧张或隆起。多于生后1-7d发病,中毒症状重,黄疸加深。【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询问家长患儿的生产史,评估患儿有无皮肤、脐带、消化道、眼结膜感染史或皮肤、黏膜损伤史,有无先天性畸形如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和皮肤窦道、中耳炎等,以及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2、专科情况:监测体温,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易激惹、尖叫及哭声发直;观察眼睛有无上斜、凝视等异常表现,惊厥有无固定的模式,有无呼吸暂停。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脑脊液化验白细胞是否异常增高,脑CT检查有无异常。【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的动态变化,每4h测体温 1次,体温高者,给予温水浴或减少盖被等物理降温措施,并记录降温效果;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暖。
2、遵医嘱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3、加强营养支持:不能吸吮的患儿给鼻饲喂养,必要时给静脉高营养;呕吐频繁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4、保持环境安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惊厥时及时给予止惊药物。
5、发现患儿前囟持续饱满、头围迅速增大、反复呕吐、惊厥、嗜睡、昏迷、骨缝分离、双眼落日征,提示有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的可能,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6、热心接待家长,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及需询问的问题并耐心解答。【健康教育】
1、分娩时要选择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孩子出生如发现皮肤、脐部、消化道、眼站膜感染或皮肤、黏膜损伤,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科
2014.7.7
2、安慰、关心家长,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清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
3、定期复诊,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指导家长给予相应护理,坚持进行功能训练,促使其尽快康复。
新生儿科
2014.7.7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多见于早产儿。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少,因此熔点较高,于寒冷季节容易凝固。【临床表现】
L、患儿表现为食欲缺乏或拒乳,反应差,不吃不哭或哭声微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低于35℃,重者甚至低于30℃.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有凹陷性水肿。
2、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一大腿一臀部一面颊一上肢—全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DIC。【护理评估】
一般根据体温、硬肿范围和器官功能(反应、心率、血生 化、尿量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护理措施】
1、复温护理:轻者可用热水袋(50-70℃)在4-6h内使体温升至36℃;中度、重度者,先将患儿置于室温24-28℃的房间内1h,再放人预热至30℃或高于体温l℃-2℃的温箱,不可升温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儿入院后即测量生命体征,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患儿的呼吸及肺部体征、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硬肿减轻和消失情况、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详细记录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以及病情动态变化、出入量等。
3、患儿肢体活动差,要勤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伤;做好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4、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5、此类患儿反应差,呼吸表浅,循环不良,如面色突然发青、发灰是内出血的先兆,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如口鼻喷出红色泡沫样液体即为肺出血,立即进行抢救,在抢救时避免挤压胸部,以免加重出血。
6、记录入院后第一次排尿的时间及量,尿少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用药疗效。
7、预防复发 体温维持在36.2℃-37.2℃之间,向家长宣传出院后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的方法及必要性,预防复发。
新生儿科
2014.7.7 【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和育儿知识,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
2、合理喂养:注意远离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人工喂养时注意奶具及其他用物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
3、按时预防接种。
新生儿科
2014.7.7
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常规
1、实施有效监护
(1)监测患儿体温变化:置患儿于远红外辐射台上或暖箱中,保持体温的恒定,避免硬肿的发生。
(2)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肤色、呼吸机参数、输液速度、输液量,以及胸廓运动及呼吸音。
(3)每天记录24小时出入量,用输液泵匀速输入,情况允许时每日测体重。(4)监测血氧饱和度,每天两次监测动态并登记二氧化碳分压值。(5)病情需要时采动脉血做动脉血气,了解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值。
2、严密观察病情
(1)听诊双侧呼吸音,观察双侧胸廓扩张度是否一致。
(2)注意观察有无早期气胸症状:如烦躁、发绀、心音减低或移位、心前区隆起、血压下降、双肺呼吸音不对称。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痰液粘稠时先向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湿化呼吸道: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注意湿化罐内的存水量,及时添加蒸馏水,防止干吹,湿化温度36℃-37℃。
5、保持合适的气管插管位置:必要时重新固定,防止插管脱出,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
6、拔管前充分拍背吸痰: 拔管后做管端分泌物培养,并做冷雾化,根据病情继续选择CPAP或头罩吸氧。
新生儿科
2014.7.7
第五篇: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新生儿安排在母婴同室病房,高危新生儿安排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监护。
3.热情接待病儿及家属,并在其手腕上系上标示带,写明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
4.向病儿家属介绍自己及主管医生,做好人院宣教和环境介绍,并进行体检和病史资料收集,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5.新生儿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一24℃、相对湿度在55%一65%。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保暖条件下进行。
6.新生儿宜尽快开奶,每3h喂奶一次,如病儿饥饿应随时哺喂,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病儿轻拍背部,然后给予右侧卧位。
7.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根据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便后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轻轻擦洗臀部,局部涂护臀膏;脐带未脱者,保持干燥无菌,防止感染;口腔保持清洁,每日用3%碳酸氢钠漱口行口腔护理。
8.测体温q4h,体温不升或发烧者增加测体温的次数,每日定时测体重一次。
9.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各种记录。
10.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发生。
(1)医务人员人监护病室内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各种治疗护理前后严格洗手。对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的病儿,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一次,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每周行彻底清洁消毒。
(3)病儿出院后所用物品、床单、暖箱等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1.病儿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喂养及有关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定期进行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