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总结
1.1839年6月,林则徐 虎门销烟,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鸦片战争。
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个革命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
3.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二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目的)
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政治控制,(2)经济掠夺经济掠夺四个方式 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6.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7.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是:(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根本原因,(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最根本原因 8.★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 9.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0.魏源在1843年1月编程《海国图志》,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林则徐《四洲志》 11.《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农民解决土地的问题。《资政新篇》体现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方案。12.天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联合绞杀——主观(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
1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这一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5个规模较大的军用工业:
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金陵机器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局;张之洞——湖北枪炮厂 1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具有封建性(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7.戊戌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1)顽固派势力的强大(2)不敢否定封建主义(3)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惧怕人民群众
18.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性质(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及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2)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22.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引发了“二次革命”。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 1
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组织“护国军”,护国运动。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的终结。2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客观原因);(2)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主要原因);(3)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4)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里核心;(5)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24.辛亥革命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25.“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6.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两部分:
(1)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27.三个方案,两个选择:
方案(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
选择(1)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2)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8.1919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2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3)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0.李大钊,是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31.五四运动的特点:(1)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3.1924年1月,提出了新三民主主义,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1926中国国民党是—工农小民联合革命阶级
34.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性质
35.1928年10和11月,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3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结合51、54)
37.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38.三次“左倾”:
(1)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2)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3)王明“左”倾教条主义 39.“左倾”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2)八七会议后党内存在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3)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40.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41.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桥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度泸定桥、翻越夹金山
42.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3.战略防御阶段的四大战役:
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44.其他战役失败的原因:
(1)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到自身统治;(2)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3)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45.毛泽东科学与策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1)战略防御(2)战略相持(3)战略反攻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阶段 46.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47.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1)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48.“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49.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1)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行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3)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1.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52.整风运动的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及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53.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
54.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指针。
55.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56.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政策;(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57.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58.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思想: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9.★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1)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有一个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5)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60.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6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考验:(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63.为了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问题,则做的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加强中国国产党的自身建设
64.1951年底至1952年,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
65.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66.新中国成立的瞩目成就:(1)从政区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67.20世界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8.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69.中国社会经济的5种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70.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71.★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2.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73.★中国资产阶级分2个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74.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 和平赎买政策
75.★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6.★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采取赎买政策;(2)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3)1954年,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77.社会主义各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78.《论十大关系》1956年发表,这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 4
会主义国家。
79.★中国八大路线的制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80.陈云提出: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80.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8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82.“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民族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它所提供的教训是极为沉痛和深刻的。
8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4)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次领导集体。
84.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85.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86.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87.判断的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8.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的原因:(1)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程度的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满分100分
作答条理清晰,文字端正。
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5.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6.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7.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8.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9.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12.《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
13.1930年代党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
14.中共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表现
15.延安文艺座谈会
16.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7.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
18.人民解放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的三大战役
19.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
20.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21.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2.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
23.中共八大 24.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6.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评价
27.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28.邓小平南方谈话
29.党的十八大精神
30.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类型
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3.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一、农民阶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二、无法制止和克制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四、拜上帝教教义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五、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
六、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勤劳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5.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
6.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一、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二、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三、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7.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8.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重大的意义: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发表的言论正是击中当时社会弊端的)的。
二、提倡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9.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二、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三、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10.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李大钊、陈独秀。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毛泽东、广东的杨匏安、湖南的蔡和森、天津学生领袖周恩来。
三、一部分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1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一、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之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科学世界观、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二、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中国人民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三、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其表现在:
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14.1928年,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主要内容:
一、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二、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主要内容: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15.在20c30n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16.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表现在:
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二、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革命根据地。
三、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17.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其内容是:全面总结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8.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决定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是关键。
三、全民族抗战是重要法宝。
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人民、国际组织、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与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一、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二、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三、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0.中国各民族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21.在毛泽东和中共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23.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一、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二、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有力地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对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4.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
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成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26.中共八大的内容:
一、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四、在政治建设上,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在执政党建设上,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
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27.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8.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29.从1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3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2.中共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业。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 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纲要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队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签订了《虎门条约》,《望夏条约》,《黄埔条约》。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发生根本变化,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中国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他们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如前所述,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又一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① 社会制度的腐败: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总和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合作战能力的落后。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手; 教训:要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 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增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原因:(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不危害.
(3)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太平天国的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是针对一切满人。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民族主义有明显的反满倾向,但其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不管是什么忍的专制,都是革命的对象。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没有参加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地影响。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中国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为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1924—1927年)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没有改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受了严厉镇压。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严峻的考研前面,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持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但是,怎样坚持革命,即坚持革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的探索。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大革命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的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实践上)这些事实说明: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区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从农村包围城市与城市为中心有什么根本区别(分歧、实质)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依据是: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自身建设形成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比较完整的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伟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土地政策: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为了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2、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
3、在全党确立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以毛泽东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第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同意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为了促进两党合作,1937年2月,中共要求如果国民党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1、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2、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3、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4、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的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毛泽东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争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解释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日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影响。
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独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第三,实际功绩: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他们已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升到战略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争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作用。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了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四,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对反法西斯的胜利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开辟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抗击牵制日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国内的意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地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胜后的时局 国际上趋于和平发展,国内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主张和平与民主,国民党力主内战,主张抢占胜利果实。内战一触即发。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斗争焦点在于建立一个什么国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新民主主义国家,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国民党主张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半封建半民主的资产主义国家。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五项协议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即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失败原因:历史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国际、国内各种力量不允许,关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新中国的成立
“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951年到1952年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针对的是党内人员。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针对的是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共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是中共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的社会。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是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二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两种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过渡:
主要表现:1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民主革命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和命的性质。2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三 对其过渡性认识的深入:
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由此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民主主义革命市区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民族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中共八大会议
意义: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突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 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