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小学语文教学的我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我深刻体会到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百科之母。
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有四十多人,学生的语文基础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学困生比较多。为了学生学好语文,我绞尽脑汁,想千方设百计。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学好语文,要多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语文学好了就会带动其他学科,形成正迁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要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而且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所以,在本学期,我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期“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这只是成功的一小步,为了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孩子的阅读量。
第一,我想谈谈校内阅读。首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我还常常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集中阅读课外读物,包括名人传记、天文地理、中小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优秀作文书、杂志报刊等,这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很好的语感。
第二,我还经常带领学生们去学校图书室读书、借书,他们都非常喜欢。借书时尽量做到每人一本,学生们自己选书。读完后要写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写作文时要用到所读的书中的优美的句子。
第三,鼓励每一名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班级由语文学习委员保管,需要读的同学到语文学习委员手里借,每周一更换。这样能做到资源的共享,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时,孩子们的热情也非常高,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还有,我还开展“师生阅读”活动,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书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写的文章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就会高涨,课下时间还可以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活动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方面我再来谈谈课外阅读。
其实“语文就是社会”。语文课本里有着包罗万象、广阔丰富的有关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基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水平,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有些背景性知识根本不了解,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经验,所以有必要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性阅读。学生从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更多的知识,对课文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认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和孩子采取“亲子阅读”的形式,家长可以和孩子读一本书,家长看成人的书籍,孩子看自己的书籍,让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浓厚的熏陶,建设书香家庭。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学生的阅读量一定会更加丰富。再有,我还经常通过“校讯通”推荐孩子和家长在双休日时,多去逛书店,让学生养成在书店看书的好习惯,书店内的书籍丰富,学生选择的面又较广,读书的氛围也非常安静。
最后,写好字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今电子化产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习惯手机打字,电脑打字,所以荒废了写字。对于学生来说,书写是一种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上规定:小学生要能用硬笔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初中生要能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能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此,我常常和字写得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其他学生练习钢笔字、粉笔字,每周评比一次,写得好的学生将获得书签作为鼓励,2 他们乐此不疲。
我相信,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定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大岔学校 米永霞
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于是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她一点燃火柴能看到这种景象呢?”同学甲说:“是她太饿了,产生了幻想”,同学乙却说:“因为那天是圣诞节,而她却又冷又饿,又不能回家,所以产生了幻想”,当时,该学生也参与到同学中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理想。因为改变了教学模式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学生意识,变硬性强迫接受为自己主动学习,到了期未考试,该同学的成绩从最后几位一下升到了前几位,并在后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跟许多同学一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据学生本人介绍:目前已在重点高中就读,这就印证了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才是创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型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得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也许是个后进者,但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可能就可以改变成优秀的学生。
优秀教学叙事 要善于观察特殊孩子 ——一个多动症孩子给我的启示
大岔学校 米永霞
记得还是三年前,我教了这样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动个不停,而且嘴里还总是念念有词。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同座。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也总是听到他的前后左右的学生向家长抱怨:“***又欺负我了。”“***今天上课的时候又说话了,害得我没有听见老师讲的一道例题!”“妈妈,你能不能和老师说一下,我再也不想和***坐了!”
每每此时,我总是火冒三丈!为了这个孩子,我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了多少口舌,每次谈完,总是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他也是左保证右发誓,结果呢„„哎!每次说要和他的家长谈谈,可家长总是没有时间。今天我决定和他一起回家,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当我和***一起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家里只有孩子的外公和外婆。孩子的外婆告诉我,从孩子出世开始,就几乎没有见过孩子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对孩子极不负责任,***妈正在忙着离婚呢。所以没有时间管孩子。而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很不听话,和外公外婆总是对着干。他们也没有办法!“老师,我们真的希望您能好好管管孩子。现在,他只有你的话听了!”孩子的外婆这样说。只有天知道,这个孩子要是听我的话,我还会来家访吗!?我心里想。可是,看到老人期待的目光,我只好笑着说:“放心吧,我一定把孩子教好!”
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并不是自己不要好,而是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会不会„„?我请孩子的外婆带他到儿童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孩子无法上课的原因是因为他患有多动症!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可以好好上课了。同学们不讨厌他了,孩子的成绩也稳步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故事启示:有时候,我们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正常的。他们某些行为是故意的,甚至是为了和老师对着干。也许,就是有这样一些极个别的孩子,因为身体自身的原因,没有办法和正常孩子一样有着正常的言行。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大岔学校
米永霞
一、在教案中体现“周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上好一节课,自己反复阅读课文,查阅了很多资料,翻阅了很多教案,认真钻研教学参考书。反复琢磨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备课做到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做到手中无教案,而心中有教案的程度。备学生做到置于学生的位置,可能会怎样读,怎样问,甚至学生思维扩散的程度。如:当老师说在这些房子中,为什么是学校最漂亮?可能会有学生说她觉得学校不是最漂亮的,等等„„。尽量在教案中体现周密。
二、在课堂中体现“活跃”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有开放、活跃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培养学生“异想天开”的敏锐的创造力。为此,我反复设计教学步骤,让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力求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一环节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如:争夺红旗的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同桌互读互评、开火车读字词、精彩插图的欣赏、边拍手边朗读课文等等„„,处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在教师语言中体现“幽默”
幽默是体现一个人的睿智,豁达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在课堂上拥有幽默的语言,就拥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兴奋剂。如果一节课设计得很完美,课堂结构很流畅,但,学生学起来却很被动,毫无兴趣可言,甚至是在昏昏欲睡中完成教学任务。那这样的课又怎能说是一节好课呢。所以,我认为,看一节课是否是好课,首先是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是否快乐。
但是课堂教学设计得再怎么完美,也有遗憾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有思维的个体,因为课堂本身是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很多问题都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的碰撞中产生的思维火花。课堂上,有些后鼻音韵母没有重点强调,如:房子的“房”字,学生读的时候读成了“fán ”;学生在站起来组词的时候,把青青的瓦中的“青”,读成了“亲”——“qīn”的音,课后同事指出来了。这都有待于今后去改进。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虽然工作了20年,但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由于经常教高段,拼音部分“唇齿音是哪个?边音是哪个?”我就拿不准了,当读六年级的儿子问起时,我只能说:“等我找到以后再告诉你,行吗?”于是,马上打开电脑寻师傅。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更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是: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困绕着我。
今年,我新接一个五年级班的语文。论智商,该班学生是我从教以来所接班级中顶尖聪明的一群孩子,但孩子们做什么事都情绪低落,缺乏热情,给我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一种单纯的完成任务的态度;课堂上,部分学生呈现的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发呆)或(扣手),听课习惯可谓糟糕透了,课下,我询问了该班的其他任课教师,有的说课堂上学生不配合;有的说,老师说的那方面学生不跟来,却自己在自己的;有的说,连学习好的同学都不主动哇。怎么办呢?我是喜忧参半啊!新课标倡导如今的孩子应该愉快学习、快乐生活,而我眼前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却是历尽沧桑,仿佛生活索然无味啊!
备课时,我先弄清教材的意图,清楚所上课文需完成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在多渠道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然后编写出适合学 生实际的教案。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当多数同学处于沉默状况时,我也会采用过激行为来提醒他们,如:学生就某个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会请不专心听讲的学生起来复述,说出来的话一点边都不粘的同学就罚他站一站或者引导他应该怎样听才会越学越好。同时,我常借助文本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如:第六单元是感恩教育,在《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的拓展延伸部分,我渗透了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呢?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又是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爱的?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就这样,我总是抓住机会适时对他们进行为什么要读书?读好书又有什么作用的目的性教育。一学期将要结束,大部分同学基本上学会了倾听,但少部分同学仍然不会听,我很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课堂上,我已经很照顾他们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哦!原来我忽略了一点,根本没考虑到他们知识经验的储备量,这也是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理由,也是读书声音发不出来的理由,因为潜能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学会,后续的学习他们肯定无法进行的。
从这件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权在老师的授课技巧,跟学生性格没有多大关系。说什么内向的学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其实不然。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 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学生虽然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但他们在模仿的同时,也在用他们天真的眼睛观察这个社会,用他们的小脑袋在思考我们这些大人忽略了的问题,我不能强调学生按照我们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生活阅历虽然很少,但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事情的角度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的。
我在上小语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杏儿熟了》,我原本想通过奶奶对自己孙子说的话,和对偷杏儿的孩子淘淘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学习奶奶的宽宏大量和淳朴善良的优良品德。为此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后延伸,通过孩子们对奶奶说的话,进一步认识到奶奶的淳朴善良。更深入的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含义。可是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我的教学初衷。学生的一次有趣的辩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就是针对奶奶教育孩子的方式产生了分歧意见。因此他们在无意之中分成了正反两方。(正方占班里学生96%,反方只占了4%)虽然比例悬殊,但他们还是据理力争。
正方认为奶奶没有批评偷杏儿的淘淘,而是教育自己的孙子“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从而体现了奶奶的淳朴善良,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反方认为奶奶的行为是错误的,当奶奶知道淘淘偷摘杏儿这件事后,没对淘淘进行批评教育,反而还要摘杏儿给他吃,就是鼓励淘淘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偷,这是错误的。如果淘淘偷的不是他们家的杏儿,而是别家喷有农药的杏儿,误吃了怎么办?再说了,老师再三强调要注意安全,而淘淘为了偷吃杏儿,从树上摔下来,幸好没事,如果摔坏了怎么办?难道奶奶没想到这些吗?„„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通过这突发事件,有趣的辩论,使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奶奶的淳朴善良、宽宏大量的优良品德,还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便明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更要教会学生的自我保护方法。
这场小小的辩论,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我们不能只重视书本上知识内涵的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思想和能力的培养。多想想,我们为什么而教?我们又要教会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
这使我想起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为使学生能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摄取必不可少的补充,教师应该在学校和周围环境间绝对保持某种距离,以使儿童和青少年有机会锻炼他们的批判意识。这段话的意味很深长。就是让学生远离那腐朽无用的知识,而尽量给学生以新鲜、实用的知识,使他们呼吸现代文明的氧气。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改变传统“布道者”的面孔,不要再唱“主角”,应该走下神圣的讲坛,来到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有学习的权利。记得有一次,我拿着教案和课本走进六年级教室,那天我要上的是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正要上课时,我发现班里的几个女同学老是欲言又止,在座位上互相使眼色。我就问邱月鑫:“有什么事么?”邱月鑫红着脸小声的说:“老师,我们今天都想当小老师,你能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么?”“嗯?”“你就在旁边看,如果我们说错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才纠正我们行吗?”这事我可是头一回遇见,我倒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自己教自己的,于是我沉默了一会儿,就点头答应了。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然后大家围在一块,模仿我平时给他们上课的模式,轮流当起了小老师。邱月鑫先站起来拿出自己的辅导书听写生字词,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然后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默读课文,轮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学得还是挺像的。我不由得偷笑,这几个小家伙竟然把我教阅读课文的招数给摸透了,还活学活用起来。整堂课,我只是配角,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商量,一起解决。遇到争论时我不一锤定音,也不息事宁人,老给他们煽风点火,让他们多读课文,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最后,邱伟散把小练笔的题目告诉大家,看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鹿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样的事,把它写下来,或者写一篇读后感也行。哈哈哈,还真是模仿到家了。这次学生的自学效果并不比我给他们讲课的效果差。这件事让我学会了适当的放手,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里释放自我,展现风采。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的增长自己的见识,做生生不息的小河。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不能还处在原地不动,不能老以为我有一桶水,只要可以装满学生那只小杯子就行了,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时代不允许我们保持现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科技也越来越发达,我们的学生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就更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弄些新名词或从哪里找来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考我们这些老师的。所以身为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育着的重要工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的内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语文的习惯。在学生学的新知识后,要求学生自觉自主的复习旧知,这样才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强化,不容易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多种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抓住机会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常识,可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学生来学校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