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6: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篇: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摘要:体验式学习理论源自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验学习”,在国外的发展源远流长,其研究史可直溯杜威、皮亚杰、勒温、詹姆斯、荣格、弗莱尔与罗杰斯等人。组织心理学家库伯吸收前人的合理思想, 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模型”。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发展历程

体验学习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培训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教师、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体验式培训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骛,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六十年代,在美国,户外训练(Outward Bound)引发了教育界对于采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兴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还迅速将户外训练的过程融入学校的教育中。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罗杰斯等人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库伯是体验式学习的集大成者。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一、体验式学习的起源

体验式学习进入学校学科领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的课题。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教育方式。著名教育家杜威针对学校过于注重间接经验和接受学习的弊端, 从其经验论哲学出发, 系统地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的本质。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给教育下了一个专门的定义:“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 “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杜威强烈地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而恰恰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人们最忘不了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知识,牢固地掌握技能,教学时应该给儿童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让学生静听、静读。“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

二、体验式学习的发展

到了二次大战以后,以杜威体验式学习和“做中学”思想为重要特征的进步教育运动, 历经“八年研究”后未能收到理想效果, 逐步陷入低潮。人们也看到了过分强调“生活实践”,忽视学业教育的不足之处,“经验学习”于是逐渐转变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性教育,完成人际的、情感的或者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以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为代表的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也从某种意义上阐明了教育的生活本质。德国文化教育学派将追求“总体的人的教育生存”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他们从20世纪的社会问题、文化氛围、教育危机的现实出发,反对将人片面化、畸形化的做法,力图纠正工业文明带来的对人异化的不良后果,要求人重新回到精神生活中去,不要在金钱社会中“物化”为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从而将教育上升到人的哲学高度,将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教育前景与社会发展前景联系起来,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人应该是总体的生成,知情意全生命的活生生的生成,提出了一些特有的基本范畴,如体验、理解、陶冶、唤醒等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由此看来,建构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总是与认知、理解、唤醒、陶冶、体验、感悟、交往等范畴具有本质的联系,甚至这些范畴就是教育理论本身需要建立的基本范畴。同时期,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体验式学习等同于个性化的转变和成长, 其优势在于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愿望。显然,人本主义视域下的体验式学习, 从杜威的“直接经验+ 反思”, 转向了“直接经验+ 情意体验”。

20世纪60年代末, 过分强调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的弊端日益凸显, 伴随学科课程本位思想的回归, 体验式学习逐步沦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世纪70年代初, 美国体验式教育学会成立, 它把体验式教育定位为“一种教育哲学和方法论, 在这种哲学和方法论的指导下, 教育者有目的地把学生置于直接经验和专心反思中, 使其增长知识、发展技能和澄清价值。”

三、体验式学习圈模型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 伴随建构主义的兴起, 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相应转变。在许多教育和心理学家看来, 学习是“通过经验转化创建知识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经验的获得和转化过程的综合”;单纯依赖体验和反思, 并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此时,组织心理学家库伯吸收杜威、罗杰斯等人的合理思想, 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模型”。[1] 四阶段体验学习圈界定学习是基于体验的持续过程,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

1、经验获得方式

人类经验的获得来源于两种对立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具体体验是通过依靠真实具体的觉察来获得直接经验,库伯称之为感知;而抽象概括是使体验深入内心并依赖概念解释或符号描述的认知过程,库伯称之为领悟。只有在辩证对立的感知与领悟之间达到统一,学习者才可获得体验的意义,而这需学习者通过体验的转换才能完成。

2、意义转换方式

体验的意义转换涉及两种辩证的加工方式:(1)内涵转换(即反思观察),即对个体的体验进行反思和观察;(2)外延转换(即行动应用),指应用或迁移个体的抽象概括结果,即内涵转换所形成的意义还要经由外延扩大的过程去检验,使得体验学习产生迁移。体验学习中的反思观察所形成的意义要通过行动应用来验证和理解,这说明学习离不开应用。体验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学习者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经历着知识的内涵及外延的变化,透过“看”与“做”的交替,形成学习迁移的能力,并不断地验证着周遭的世界。[2]

四、体验式学习面临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20世纪90 年代, 体验式学习的情境丰富性、情绪体验性、知识建构性等优势日益受学习心理学家重视, 伴随情境认知观的兴起,一种试图兼顾体验式学习优势、认知情境性和学科学习特征的学习论兴起, 此即情境学习。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跨世纪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学校是经济振兴的主要基地之一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是未来教育的目标。国际劳工组织在1999年强调指出:“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在争夺销售市场的竞争中,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正越来越成为使竞争者之间拉开差距的因素。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 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并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从历史发展来看,凡是某一时期的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学生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时,人们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2、严亦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3、石雷山,王灿明,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4、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李文君,体验式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6.

第二篇:发展历程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

1986年,审计署制定并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推动了离任审计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条例》,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得到全面发展,审计范围从企业扩展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对象从县级以下领导干部逐步扩大到地厅级,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省级领导干部审计试点。2004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率新的《审计法》。

2006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条例》。

2007年财政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组织部以及中央纪委于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8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2008年审计署起草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于2008年编制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并以第48号主席予以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审计法》首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全国各级单位、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蔡】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会计之友》,2000年 第10期,

第三篇:发展历程

2014年

3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

2月

2月10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星艺艺术院的春节大型艺术设计特训活动(庐山特训营)进行了报道。

3月

3月在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大会上,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突出贡献单位”,余敏总裁荣获“突出贡献奖”、设计师郭晓华、袁霄、魏已成荣获“优秀设计师”称号。

7月

星艺文化理念重新提炼和颁布:

星艺价值观:客户赞许 员工依恋 社会尊重

星艺经营理念:设计经典 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 学习创新 星艺精神:敢为人先 恪守勤俭 诚信正直 勇于奉献 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 沟通理念:做装修=做朋友

广告语:把装修交给我们 您放心上班去 口 号:我们一起努力„„

8月

8月,经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复审评定,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六次荣获“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

8月22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理事会换届大会在丽江召开。星艺创始人余工当选名誉会长,星艺设计研究院钱际宏当选会长,徐橘当选秘书长。

10月

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总工会批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正式成立。

10月22日,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从140名会员代表中采取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7名工会委员、3名经审委员、3名女职委委员。

10月29日,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通讯)大会”在重庆举办。会上,经由国内新闻界、学术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呈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星艺装饰导报》在众多国内报刊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报刊奖”“中国企业报刊封面奖”“中国企业报刊摄影奖”“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五项大奖。

12月

12月7日9日,CIID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年会开幕。会上,2013年第十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学会奖”颁奖揭晓: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荣获2013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奖“最佳设计企业奖”; 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设计作品《2807号公寓》荣获住宅工程类金奖;集团总设计师、星艺设计研究院院长、星艺设计学会会长钱际宏和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分别荣获“中国五十位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荣誉称号;南宁公司设计总监李明荣获“中国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提名奖”荣誉称号。

12月底,由星艺装饰文化传媒中心策划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运作的大型设计专著“一个城市的幸福”系列图书陆续出版发行。

2012年

2月

2月16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先生、副会长刘晓一先生和中国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先生莅临大会。会上李秉仁会长发表重要致辞对星艺装饰在行业自律、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方面充分肯定,并对星艺装饰的未来赋予了厚重期望。三位领导并为庆典大会题词,李秉仁先生的题词:“高举科学发展旗帜,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晓一先生的题词:“星级服务乃企业文化建设之本,艺术家装集全球风格总汇。”张仁先生的题词:“二十年行业领先,再续写辉煌篇章。”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静赣先生作了题为《做装修,就是做亲戚,做幸福》的重要讲话。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董事长周晓霖先生发表了题为《星艺的力量》的重要讲话。

庆典组委会邀请了全国客户、媒体、行业协会、合作伙伴和同行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庆典大会上表彰了在企业发展20年来作出卓越贡献的10位功勋集体,20位功勋人物和60位杰出人物。

5月

《星艺的力量-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纪念》大型图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书为集团首次以品牌名义向社会发行的出版物。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前会长、88岁高龄的张恩树先生再访星艺装饰并题词:“忠于品质,致力幸福。”

10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内部报刊(通讯)大会上,经全国新闻界、学术界资深报刊主编、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评审团评审,《星艺装饰导报》以其鲜明的舆论导向、丰富的版面容量、厚重的标题质量和标准的文字质量等总体优势,一举奇得“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传播奖”和“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

11月

11月8日在中国建设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 2012第22届年会上,我集团荣获“最佳设计企业”称号。设计师谭立予的作品《Mayu汇景新城》荣获住宅、别墅、公寓工程类金奖。设计师谭立予、郭晓华的作品《xy财东十楼》荣获办公工程类银奖。

12月

成立23家子公司,初步完成“集团-子公司-分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出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会主席,余批生任副董事长。在第一届董事会

第一次会议上聘任了新一届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2011年

1月

在由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主办的“2010先驱中国之夜”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绿色环保企业奖”。

江西美术专修学校落户星艺艺术学院。

3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新网站正式上线。

4月

在央视一、二、三套进行品牌强势推广,掀起星艺二十周年庆典高潮。

8月

在井冈山全国经理人特训期间,提炼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乐观向上的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立企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成就大我的大爱精神之”“星艺精神”。

9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证书。

10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1中国十佳企业传媒”。

2010年

3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

4月

确立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为“经营大爱”,品牌核心价值观为“奉献幸福”。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正式成立,母公司名称变更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5月

4.14玉树地震后,全国爱心涌动,为灾区捐款。集团公司对玉树灾区的土旦才培、桑措等十五位大学新生进行完成学业的爱心助学捐助。

集团公司与阆品(LPL)软装设计机构强强联手,由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台湾和香港六大国际采购定制机构、14个国际定制工厂基地及30多位全球顶级设计师加盟,倾力打造“传承不可复制的永恒家居”,开创了中国国际家居定制模式的先河,星艺装饰由此迈上了家居全球化的道路。

8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正式成立,余工任名誉会长,钱际宏任会长。

10月

在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博览会、亚太空间设计师筑巢奖作品展览会及第四届国际艺术和平展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年亚太优秀设计企业”、“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家居设计机构”两项大奖。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成立,钱际宏任院长。

11月

星艺装饰与淘宝网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星艺装饰旗舰店”登陆淘宝商城。

12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0广东省优秀企业报刊”。

星艺印象国际家居馆成立,相继推出“星艺”牌装修主材。

星艺设计师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八项大奖。

2009年

2月

“星艺有我四海尽飞扬 我因星艺人生畅豪情”——由郝峻作词、金旭庚作曲的企业歌《星艺人》录制并发行。

4月

《岁月留痕,星艺传说》——星艺最新企业宣传片问世。

9月

广东星艺装饰有限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长,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了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10月

由董事长周晓霖领队,星艺经理人、设计总监14人赴美国考察。

罗照球主任代表星艺装饰出席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四川行活动,受到国家领导、国家部委领导、四川省党政领导亲切会见。

12月

在中国民营企业系列成就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最具成长性民营企业奖”。

2008年

2月

星艺装饰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

4月

星艺装饰被广东省工商局评为“2007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5月

5.12汶川大地震后,星艺装饰分别在都江堰、德阳、安县、捐建三所爱心学校。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授予我司“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12月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总结表彰大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上,星艺装饰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星艺创始人余静赣先生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星艺设计作品“颐和山庄毓秀阁1702室”等一批施工工程荣获“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示范工程”大奖。

2007年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张恩树视察星艺装饰并题词:“创新发展,行业领先。”

11月

星艺装饰获“广州市著名商标”。

12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协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2006年

9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星艺装饰,这是星艺首度被中央级新闻媒体关注。

在“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这一中国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室内设计展上,星艺设计师占据二十多幅获奖作品中的六席。

11月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100期。

12月

2006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胜利召开,星艺装饰高票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星艺装饰颁发“知名品牌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AAAA级诚信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企业创新奖”、“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特别贡献奖”等多项大奖。

2005年

1月

星艺装饰品牌事业部成立。

8月

组织百名经理、总监到欧洲考察。

发布“全国联保宣言”。

9月

星艺装饰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10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马挺贵亲临星艺装饰总部视察,高度评价星艺装饰

在行业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排头兵。”

12月

星艺装饰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室内设计流行发展趋势》。

星艺装饰被中国双百峰会组委会评为“2005年中国家居产业最具影响力装饰公司”。

星艺进驻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直营公司达256家。

2004年

3月

星艺装饰商标名及标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

8月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工奔赴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日本等国家考察。

2003年

1月

100余名经理人在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拉开了星艺经理人每年半个月到国家重点大学脱产学习培训的序幕。

5月

余静赣先生在江西丰良创办“星艺艺术学院”,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加油站”。

2002年

4月

星艺装饰与国家建设部合作,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举办公装特训班,培训工程项目经理200名、工程监理120名。

8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广东省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

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9月

选派14人分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攻读MBA,成为业界首例。

2001年

10月

“绿色家装万里行”大型系列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福州、杭州、成都、石家庄、厦门、深圳、中山、珠海等二十个城市同时举行,成为业界首家倡导健康、生态家居理念的装修装饰企业。

2000年

7月

向社会发布企业质量标准QB01/T07—2000《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确立品牌目标:“为行业做榜样,打造中国人住的名牌”。

8月

购珠江花园物业——星艺大厦作为公司总部基地和内训中心。同年,星艺设计岛在珠江花园正式创立。

1998年

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资500万,设立“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星艺”取“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之“星”和“艺”)继续承接原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所有业务,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拓展,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

确立品牌Log。

确立红色为企业标准色。

首创“家装现场咨询会”模式,该模式演化为星艺在全国独具一格的“家装文化节”。

首推“装修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自觉将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交给客户和社会监督。从而走上打造 “星艺装饰”品牌之路。

1997年

9月28日,第一家分支机构——深圳公司开业,开始实施“棋行天下的品牌扩张战略。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发行,星艺装饰网站建立。

《星艺居》创刊。

确立团队口号:“我们一起努力!”

1996年

在广州主要媒体发布广告,成为全国业界首个在媒体发布广告的装饰装修企业。“把装修交给我们,您放心上班去!”成为品牌广告语。

“做装修=做朋友”的沟通理念形成。

1993年

注销三星服务部,并同时设立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继续承接原三星服务部所有业务,创始人余静赣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提出十年目标——进入中国家居装饰行业三强。

1991年

余静赣先生在广州创立星艺雏体——三星服务部,属全国最早在工商部门

注册的民营家装机构。

第四篇:发展历程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 由于其生产和现货市场特性,使得农产品期货在中国与在其他期货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国家一样, 成为最早产生的期货品种, 并且到目前为止, 农产品期货仍是中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初创阶段(1990~1993 年)1990 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都在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奠定基础, 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1992 年下半年起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要求的期货经纪公司开始成立;1993 年4 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期货市场方面的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1993 年底, 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期货交易所达40 余家, 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不断增加, 在国家工商局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达144 家[1]。总的来看, 这一阶段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 不断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趋势明显。

1.2 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6年)这段时间里,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1995 年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63612 万手, 总成交额达10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成交额占到一半左右。但是, 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即使这样, 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农产品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品种上, 尤其是绿豆、咖啡、红小豆等不具备较好的期货市场发育所需要的现货市场条件的品种交易活跃, 使得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垄断和恶性炒作事件不断发生, 甚至威胁到中国期货市场的继续生存与发展[2]。

1.3 调整阶段(1997~2000年)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1997 和1998 年政府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调整, 进一步压缩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期货交易品种;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并相继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等, 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法制监管, 使之逐渐向规范化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 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 从而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整个调整时期,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 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 2000 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不到1995 年的1/ 5, 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尤其从2000 年起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已经开始趋于向原料性大宗农产品集中(图1和表2)。

1.4 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2001 年3 月,“十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为中国期货市场多年的规范整顿划上了句号;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不仅为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 也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从2001 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于活跃, 出现恢复性增长, 并于2003 年超过之前的最高水平, 全年成交金额达到10.84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占77.1%;2004 年农产品期货成交额稍有下降, 但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尤其是期货市场发育或功能发挥所需具备的现货市场条件比较好的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越来越活跃(图1 和表3)。2007 年3 月起, 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有关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等的相关条例和办法, 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中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回避现货交易风险

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食品的来源和工业原料,其流通状况涉及到农民利益、国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不重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实行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使得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失时机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期货市场机制,通过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功能,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从而起到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成为农民种地卖粮的好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价格波动也非常剧烈,生产者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和农业保险的逐步实施,对农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风险不再是自然风险,而是价格风险。

其次,成为企业改善经营和保值避险有效工具。对于很多现货企业来说,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套期保值。还有的现货企业,将期货市场作为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在长期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经营的有效策略。

同时,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反映市场预期,可以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信号,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传导效率高,对现货市场影响大,国家宏观调控信息通过期货价格信息传递,能够减少信息传导的时滞,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增强调控效果。

中国从1988 年起开始研究期货市场。与美国等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国外的期货市场是自然生成的, 是根据生产经营者的需要“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 中国的期货市场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自觉建立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价格体制、外贸体制及对商品交易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三角债”、违约现象屡禁不止。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回避或减少这些风险, 这成为中国当时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0 年6 月, 中国第一家以期货交易为目标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1993 年5 月该市场正式推出了小麦、大豆、绿豆等5 个期货交易品种。上海粮油交易所于1993 年6 月开始小麦、大豆、菜籽油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除此之外, 海南中商交易所推出了天然橡胶、原糖期货交易。苏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联合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所也陆续推出了其它农产品品种的标准化合约。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数量在全国逐步扩大

3.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 3.1.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转轨要求国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80年代的改革是沿着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这两条主线展开的。价格改革最早从农产品开始,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实心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外,可以议价购销,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卖问题此消彼长,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这其中,现货价格失真并且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一旦价格波动,政府必须出面,甚至承担全部价格风险。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变动造成的危险呢? 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设想。1988年初,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历史,组织人员到国外期货市场进行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3.1.2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后,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进入了具体运作阶段。1990年12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到1993年,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部门和地方利益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创办各种各样的期货交易所。到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如交易所过多、分布不平衡、品种重复设置、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盲目开展境外交易、大户联手操作、欺诈投资者等,多次造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其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清理整顿之后,期货业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了,期货业的规范形象已初步树立起来。无论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我国期货市场都已经具备了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

①清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期市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从期货市场自身条件来看,经过清理整顿,期市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规体系。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出台的四个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为期货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监管体系和市场结构逐步完整。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发生重大改变,初步建立了中国证监会垂直管理体系,监管思路符合市场规律,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期货交易所从14家撤并到3家,经纪公司从原来的300家压缩到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充实了资本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培训和考核获得了从业资格,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三是经过几次升级和改造,期货市场的交易和信息系统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投资者操作R趋理性。经过十年磨练,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功能特征、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操作手段日趋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总之,经过几年实践,期货市场己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与风险控制制度,特别是经过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期货市场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己能有效遏制期货市场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现有的市场基础和条件,非常有利于推出期货投资基金。

②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与投资者队伍。目前,我国专业期货经纪公司有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一千万元提高到三千万元,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一些大型期货经纪公司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从事自营业务的规定,使经纪公司的风险大大降低,自有资金显得比较充足,这就为发起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创造了条件。同时,期货经纪公司不从事自营业务,也可以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过培训和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

③期货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过长期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国内外大环境趋好的背景下,大连、上海和郑州国内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交易规模已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2003年,全年交易额累计达10.84万亿元,一举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10.12万亿元的历史新纪录。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规范整顿,正逐渐迎来新一轮发展空间,已经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环境继续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包括生产资料、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生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需求;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成为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主要变数,在铜、铝、大豆等主要期货品种上,中国期货价格对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大,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确定了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期货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将更加扩大。

2000年底,期货业协会成立,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几个品种中,大豆、小麦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大豆、小麦期货为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服务粮改,衔接粮食生产、主销区的购销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大豆、小麦期货在价格预期指导和为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提供转移风险的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现出了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第五篇:100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

100年来学习理论的发展

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机制、学习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学说。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 特别是学习活动中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的变化过程并不能被直接观察到,100多年来,人们便从各自的学派观点立场出发,阐述对学习的不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学习理论因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的多样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综合的、能被所有学者都认同的学习理论。但已有的研究都是在探讨关于学习的一些基本问题,且始终影响着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等问题,成为教育理论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正如《国语.郑语》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意思是: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以相同的东西加合在一起,便会被抛弃了。

自20世纪初第一个学习理论提出到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间联结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理论可以分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果要对应到本书所倡导的教学罗盘模式中,其实象限的“讨论”对应的是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象限的“讲授”对应的是认知主义,象限的“练习”对应的是行为主义,象限的是一个大整合,这一象限要表现的实质内容远比“点评”更丰富——它是把前面的三个象限所对应的各个学习理论做一个大整合。

简言之,学习理论主要回答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一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

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即学习过程受到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

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由个体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所导致的行为、能力或心理的持久变化。学习是发生在每一个人的大脑当中的——以每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的新刺激、新信息的双向互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不管是行为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变化,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改变。进一步说,学习是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如下图,这种相互作用会通过一定的内部机制导致一定的学习结果。

这种学习结果又会对学习者和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具体来说,对于人类的学习活动而言:

1.学习者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人格特征的人,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性格等)特征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

2.外部输入是指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及信息资源,是学习者(其实是学习者的大脑)与之互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它包括学习者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学习工具,包括可能会发生交往的人(群体),如教师、同学等,也包括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物理情境和群体文化情境。

学习活动的核心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输入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者与外部输入的互动方式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者与外部输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方式: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去理解新信息,将它纳入到学习者大脑中已有的经验结构之中。与此同时,学习者的原有的经验结构又会受到它所同化的新元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以便适应新的情境,这就是顺应。这种通过内在的认知过程所实现的同化和顺应就是学习的内部机制。

学习者与外部输入之间的互动既体现为学习者所进行的外显活动,如动手操作、观察、实验、阅读、听课等,同时也体现为学习者大脑的内在的认知加工过程,如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

(同化和顺化是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都是学习者适应环境的机能,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学习者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大致说来,现在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一种是目标预设的模式,或者叫“泰勒模式”,它是我们最常见也是最熟悉的,在这种模式之下,所谓的“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里实现预设课程目标的程度,花的时间越少,达成目标的程度越高,效率也就越大。另一种模式,其实是没有模式,或者可以称作“目标游离模式”。课堂效率这一概念,与第一种课程模式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就目标模式来说,要看目标的设定本身是否合理,其着眼点在哪里,还有就是设定的目标是否可行。举例来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把人的智慧技能分为五种,达成每一种智慧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写的书书名就叫《学习的条件》,后来又出版了《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这是教育科学化的一种追求。讲学习效率,就不能不考虑科学及科学成果表明的可能性及其条件。假如“高效课堂”或别的什么课堂只讲求效率,而脱离这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成果来搞,就容易出问题,达不成目标,也不可能有什么效率,还可能把学生搞残搞废。

学习的条件

从上面比较简单的描述中可知,教学必须考虑学习者内在与外在的因素,这些因素被教学设计理论开创者加涅统称为“学习的条件”。

(注:加涅,Robert MillsGagne,1916~2002,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为科学心理学和教育的结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级的人物,教学设计理论开创者。)

外部条件如学习的环境、课程中的内容资源以及学习活动的管理等等。但是,如果不具备包括学习欲望在内的内部条件,那么外在的信息不可能是有意义的,这个人也不可能从中进行学习。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存在着相互作用(如下图)。

内部条件就是每一个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心理状态、先前习得的能力、每个学习者的个人目标之类。这些内部的因素也是影响学习的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内部学习过程与学习者对外部世界所拥有的经验,即我们与物、人、事件、观点所发生互动,这种互动,体现为心理加工或建构过程的“输入”,而且可以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阅读文献,计算机模拟,模仿别人如何做动作,倾听口头指令,观看视像画面,与人协作解题等等。要特别指出的是,外部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取决于内部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用科学方法研究学习过程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作为科学家的学习研究者的主要兴趣在于解释学是如何发生的。换言之,他们的兴趣是将学习情境的内外两方而与被称为学习的行为变化过程相联系。

这些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使得学习真正得以发生。换句话说,如果要使学习得以发生,教师就必须仔细安排学习的这些内部与外部条件。

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师为学生作出环境的安排,这一种环境旨在促成学习者知识和行为的变化。加涅曾将教学定义为“安排外部事件以激活和支持学习的内部过程”。因而,教学的定义有两个基本成分:教学是老师所做的事情;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活动包括了讲授、讨论、游戏、自学教材、项目研究和基于网络的呈现等形式。布鲁姆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找到各种有效的策略,既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又能够促进个人的最充分的发展。国际著名的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教授也说“我非常赞同加涅关于学习条件的假设,简要地说,就是不同的学习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

简言之,学习与教学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过程,正是教学干预导致了学习者知识的变化。因为所有的学习都涉及将新的信息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因此,帮助学生形成有用的知识结构,就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学习的过程

为考虑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我们必须从学习行为涉及的过程的框架或模型入手。下图是一个被当代学者广泛认可的模型,它融合了当代学习理论主要的观点。这一阶段理论模型最初是由阿特金森与谢夫林(Atkinson&Shiffrin,1968)提出来的,把学习设想为由知觉与记忆之间的一系列阶段构成的信息加工。这个模型经过加涅的修订,后来成为一个基础的理论模型,我们能看到的的许多的其他关于教学的原理模型都是建立在这一框架之上的(下图)。

在这个信息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觉接受器把来自环境的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信息在感觉登记器中暂时登记,然后转换成可识别的模式,进入短时记忆。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信息转换被称为选择性知觉或特征知觉。

短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保持时间相对短暂,如果没有复述,保持时间不超过20秒。记忆电话号码是大家比较都熟悉的例子了,一般来说电话号码是7位数字就已经足够长了。一旦拨号完毕,号码便从短期记忆中消失。如果要保持更长时间,则必须进复述。短时记忆对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其容量有限。人们一次只能在“内心”保持很少的几个孤立的项目,米勒(George A.Miller)在他的著作《神奇的数字:7±2》中认为只有4~7个项目。由于短时储存是学习的一个阶段,因其容量的限制能强烈地影响学习任务的难度。

所记忆的信息被所谓的语义编码过程再一次转换,于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当长时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有意义时,其中的多数以命题形式保存;命题是具有类似主语和谓语的言语实体。以这样的形式储存的信息可以保持很长时间。通过提取,信息又可以回到短时记忆,而这样被提取出来的项目也可以与其他项项目相联合而导致新的学习类型。当出现这样的功能时,短时记忆通常也被称为“工作记忆”。

在提取阶段,信息既可来自工作记忆,也可来自长时记忆。信息传送到反应生成器转化为行为。这种信息激活效应器(肌肉),便生成了在学习者的环境中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这种行为使外部观察者能够指出:原先的刺激已经产生了预期的效果。这种信息已经过所有上述方式加工,而学习者已经实际习得这些信息。

控制过程

上面的两个重要结构是执行控制和预期。这两个过程激活和调节学习时的信息流。例如,学习者对他们的学习完成以后将能做什么有一定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影响外部情境如何被知觉,如何被编码到记忆中,如何被转化为行为。执行控制结构支配认知策略的运用,后者又决定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怎样编码,或提取过程怎样进行等。

这个被奉为经典的模型介绍了基于现代学习论的结构并蕴含着许多可能借以实现的过程。所有这些过程便构成了在一次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事件。

总之,这个模型要表达的内部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1.通过接受器接受刺激。

2.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

3.选择件知觉信息,以便在短时记忆中储存。

4.通过复述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信息。

5.为了在长时记忆中保存而对信息进行语义编码。

6.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到工作记忆中。

7.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

8.学习结果表现于学习者的环境中。

9.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

可以安排学习环境以影响学习过程,尤其是第3~6步的过程。例如,对某一植物的特征的选择性知觉可通过在挂图中予以强调来加以促进。如果一篇文章以一个主题标题开头,那么对该文的语义编码便易于进行。

九大教学事件

当课堂教学支持内部的信息加工事件时,就会促进学习。然后,这些被我们称作教学的外部事件与内部事件相结合,支持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的进行。因此,可以把教学看成是经过有意识安排的、旨在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一套外部事件。

加涅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多个阶段——上面的“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学习论的学习与记忆的精细模型”,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目的是引起导致有效学习的种种内部过程。教学事件包括下列各种活动,其大致顺序如下并与上述的学习过程相关:

1.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2.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3.提示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先前习得的内容。

4.以清晰和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5.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

6.引出行为表现,包括反应生成。

7.提供关于行为表现的反馈。

8.测量行为表现,包括额外的反应反馈机会。

9.安排多种练习以促进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九大教学事件”作为主导性的教学过程理论。

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某种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直接反映在行为表现上,有时体现为内部心理结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变化,内在的变化可能会在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种:

1.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指学习者获得许多有意义的系统知识。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2.智慧技能(IntellectualSkills)。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比如怎样把分数转换成小数?怎样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等等。

3.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指学习者用以支配和组织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方法和能力。认知策略具有调控执行过程的功能,它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应对外界环境时其自身所进行的行为,是内在的。

4.态度(Attitudes)。包括学习者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体育锻炼等;以及有关的个人品德,如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尽公民义务的愿望等等。

5.动作技能(MotorSkills)。指有组织地完成有目的的行为的骨骼肌运动。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仪器操作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是有机体适应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机制。为了适应不断扩展和变化的环境,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或改造自己所在的环境,人必须不断学习,实现自己的发展。

把教学集中于上述五种任何一种结果或两种结果的组合都是不足取的:言语信息本身并不自行代表一种非常恰当的教学目标。学习智慧技能可能会拥有实际的胜任能力。对于整个学习活动来说,光有这种智慧技能的学习也是不够的,因为在智慧技能学习中也要使用言语知识。而且,智慧技能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的以认知策略武装学习者,使之成为独立的自学者。离开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也无法学习认知策略并使之逐渐改进。也就是说,必须“在做某件事中”学习认知策略。态度也需要必要的信息和智慧技能的支持。

最后,虽然动作技能多少是一种特殊学习领域,但它与人整体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会使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态度。总之,必须承认每一次教学都会有多重教学目的。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1879年,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美国心理学史家墨菲如是说:“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从1879年到今天,大约140年的时间,学习理论大致经过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如图所示)。而每种流派的学习理论都对学习技术的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学习的方法模式和工具手段。

冯特的当时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还原论(或要素主义)。他直接研究人类意识经验,像在化学这一学科中研究元素一样,他试图把意识经验分析为许多最小的基本要素,再研究这些要素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2.内省法。冯特主要是通过内省(或称自我分析)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内省法亦称“自我观察法”,它是通过让研究对象(人)对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进行反省、分析和陈述,以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内省法是心理学最“古老”的方法,其提出者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 家苏格拉底。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对内省法进行了改造,使之与实验法相结合,并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科学,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借助内省,现代心理学中有“凡心理学都始于内省”的说法。后来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他认为,应当对内省观察者进行严格训练,使之能准确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尽管铁钦纳在冯特之后对实验内省法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内省法仍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其客观性最易受到垢病的方法。内省观察者对自己直接经验叙述的主观性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非专业性,使得这一方法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因此,在一般的心理学研究中,实证的方法(观察、实验、测验等)逐渐替代了内省法。

可以说冯特的研究既是现代学习理论的摇篮,又是其他学习心理学家的靶子。

心理学刚刚诞生不久,就经历了一次由合而分的痛苦挣扎。这个时期被中国当代心理学大师高觉敷先生称为“心理学的无政府时代”。那些影响了世界的大师以及他们的心理学思想,也就是在这种混乱中逐渐成形的。

首先,行为主义学派批评冯特的内省法。行为主义学派同意研究元素,但不同意冯特用以发现这些元素的内省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认为,唯一可以观察到、并且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

由桑代克构建起的, 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的联结理论, 经过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的拓展与深化,使行为主义学习论统治学习理论的研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应该说,20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前,行为主义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桑代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是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而华生、斯金纳等人的研究,则使行为主义的学习论变得更系统、更全面,为有效地控制和塑造人类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他们完全抛弃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冯特的另一种批判来自与行为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德国的格式塔(Gestalt)学派,它形成于1910年,以法兰克福大学的魏特海墨为首,他们集中批评冯特的要素主义,认为它看不到人类经验的真实面貌,就好像音乐家如果把每个音符分开就永远听不到主旋律一样。他们强调经验的整体性,“整体不是其各部分的总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水泥心理学”。

(注:此时还处于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的初期,物理、化学等学科已经比较成熟,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他自然科学的借鉴。冯特受到化学的影响和启发,试图将人的感觉划分为更为细小的元索,就像水可以分解成氢和氧那样。他忠实的追随者铁钦那继承了这一思想,成为“构造主义”的代言人。正是因为将人类感觉机械地进一步划分,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砖块和水泥心理学”。)

故事:格式塔心理学对冯特的元素说的讥讽

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学习了冯特构造主义元素说的心理学家这样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

“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什么意思?我不是已经说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它是一本书,但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格式塔心理学家忍不住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格式塔学派的学者仍然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研究人的经验,但它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完形”,也就是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不是经验要素或“刺激~反应”的简单集合,学习的过程不是什么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理解它的各部分的构成及相互的联系,并分析出制约问题解决的各种条件,从而发现通向目标的途径。

格式塔学派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苛勒1927年所做的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在第一种实验情境中,给黑猩猩一根能够得着香蕉的竹竿,而在第二种情境中给黑猩猩两根需要连接后才能够得着香蕉的竹竿。在第一种情况下,黑猩猩取得香蕉毫无困难。而在第二种情境下,黑猩猩顿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实际上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格式塔学派是早期的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

在与格式塔学派展开论战的过程中,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吸收认知派的思想,从而出现了折衷倾向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比如早期的托尔曼(E.C.Tohnan)和后来的班杜拉(A.Bandura)的思想。

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深人,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还原论等的弊端日益暴露了出来,而这些方面,认知派学习理论却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它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人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倾向:

1、认知结构理论,这与原来格式塔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它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造的过程。

2、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它主要是受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贮和提取的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

几乎是与此同时,心理学中又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这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要学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 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罗杰斯反对行为主义对学习实质的看法,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因为具有不同经验的人在感知同一事物时,他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指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决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含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单纯是认知成份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 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其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更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个体对客观世界的理解都依赖于自身的“解释结构”(认知结构),理解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这种理解只能由学习者本人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因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主观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由自己的头脑创建的,因此每个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是有差异的,从而也导致了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建构主义本来就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时也认为是认知主义的一个分支),它的哲学基础与认知主义是相同的——都是强调主观(内部心理过程)与客观(外部刺激)相结合,即“主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

本文作者:王志涛;资深实战培训专家、教学设计专家;12年从业经历;专注于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讲师培养、行动学习;2018下半年即将出版《教学罗盘: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

下载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产党宣言发展历程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先后就读于巴门理科中学和爱北斐特理科中学。1837年9月辍学习商。次年......

    新闻业发展历程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 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浅析我国近十年的新闻业发展历程 新闻事业是伴随着新闻的产生而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事业,新闻事业不是墨守陈规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

    呼吸机发展历程

    呼吸机介绍 呼吸机是当前大型医院必备的抢救设备,是延长病人生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机械装置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为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重病人提供呼吸......

    上海大众发展历程

    上海大众发展历程 1978-1983 1978年11月 以一机部部长周子健为首的首批代表团考察当时的西德大众。 1981年8月21日 合资改造上海轿车项目建议书批复。 1982年10月23日 上海......

    学生会发展历程

    学生会在工作中,与团委密切协同,并配合行政部门,全面管理同学的思想、学习、文娱、体育、生活福利等,并通过自己的活动,引导同学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可靠......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1、1999年-2002年 萌芽阶段 2000年时中国网民仅1000万左右,网民的网络生活方式还仅仅停留于电子邮件和新闻浏览的阶段。市场未成熟,以8848为代表的B2C电子商......

    社团发展历程

    社团发展历程 艺苑曲艺社,是校社团联合会的成员。 社团以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拓展兴趣爱好,增强实践能力,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正确曲艺观为宗旨。我社的目标是:全面培养......

    娃哈哈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艰苦创业1987年,娃哈哈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靠代销人家的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