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6:3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教育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篇: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带来众多的好处。

突出“趣味性”,激发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音乐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正式企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而突出“趣味性”,可以张中从三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富有游艺性的活动形式,适当的组织音乐竞赛活动。

突出“开放性”,拓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放性”,部首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能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突出“开放性”,可葱花三个方面入手: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丁冬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富有童趣或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乐曲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拓展时间领域。

第二篇: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如何使教学过程开放,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呢?在学习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后,我得到了许多的提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对于理论的学习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实践呢?

我觉得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对于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提高音乐技能和培养音乐特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带来众多的好处。

突出“趣味性”,激发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音乐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正式企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而突出“趣味性”,可以张中从三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富有游艺性的活动形式,适当的组织音乐竞赛活动。

突出“开放性”,拓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放性”,部首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能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突出“开放性”,可葱花三个方面入手: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丁冬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富有童趣或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乐曲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拓展时间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甚至推荐学生在午间、夜晚收看音乐节目。突出“自主性”,培养音乐特长。课外音乐活动在学生爱好和需要的选择上也较个性化、自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也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和发展音乐特长学生的一种尝试。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蔡菊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特别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再说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再说音乐知识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相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是所谓“最为枯燥”的.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让他们背音的高低、长短,背“两个八分音符相加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学生即使是“被迫”吸收了这些东西,但是一唱起谱来,无节奏、音不准,更不能正确把握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的各种要素.诸如此类的种种弊病最终导致整个音乐教学不可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及审美愉悦,与“审美核心”背道而弛.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 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1

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 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 2

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

第四篇: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音乐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学习音乐课,我感到自己的音乐才能被不断的挖掘出来。我想:每个人的经验、禀性不同,所对其体会也各不相同。犹如一杯清水,不同的人的品尝味道也不尽相同吧。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交流方式,情感表现的手段。我们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鼓励孩子自由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的感受。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初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个别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去效仿其他人,对于他们,我们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天性——玩(游戏)转向——用心去“玩”,去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玩”不怕失败,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鼓励帮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在我看来幼儿音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做不做。儿童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凡是能够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自由灵活的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讲“不会欣赏美,就不能表现美和创造美。”在音乐教育中也是这样。如果幼儿不能从歌曲中体验到美感,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应该启发幼儿学会理解歌曲中的美并产生良好的美感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对幼儿进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能否产生要演唱歌曲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演唱歌曲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向幼儿范唱,使幼儿感到歌曲的优美和教师演唱的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激发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唱和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感情,幼儿就能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地学习。利用教材中鲜明、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就要选择能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材,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学习了音乐课的基础之上,让我也接触了乐理知识!原来也接触过一些,不过要想学好音乐必须要在学习乐理的基础之上去完成。

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弹琴是基础!我对于幼儿音乐理念和内容理解得较为肤浅,但我始终牢记: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从中获益良多。让我在音乐教育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让我真正认识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们是多么的重要。

且行 且思 且期盼 ——参加“萤光支教陇上行”音乐教师培训体会

秦许中心小学 王俊霞

三天的培训生活已经结束。太多不舍、太多感动、太多收获、也给了我太多思考。现将个人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我受益非浅。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我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一、先自育,后育人

二、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今后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用心去研读一些名人名家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看点、分析及

论文。向身边的每位同事学习,每个人都有教学亮点,虚心去学习、细心去发现就能学为我用。要提高教学水平,平时的“积累”是必须的,教学经验宜积不宜丢。俗话说:“积沙成塔,滴水成河”“留心就是经验,经验在于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留心收集、积累点滴的经验、体会、做法、事例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反思为教师开辟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的经验是教学的宝库,开启的钥匙就是反思。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经验不会自动成为自我的财富,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因此,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必能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三、定位目标,永不止步

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今后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三个字“新”“活”“实”。

“新”是指在教学上的创新,教学上我将不拘泥于课本内容,不局限与某一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上创新、教学内容形式上创新,旧的内容设法上出新意来,只有推陈出新,教学才会有生命力。创新是一种智慧,也许还需要灵感,更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想只有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才会与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活”是指灵活运用教法,在教学上我会几种教法配合运用。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以至于让课堂活起来。教无定法,只要有效就行。“实”是指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教学是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课堂我将会更加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音乐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上我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我相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三天的培训将是我为师路上得到的又一笔宝贵财富,我会以此为契机向前再向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

2014年8月8日篇三:小学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蔡菊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

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

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

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

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

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

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

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 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

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

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

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

也不特别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

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再

说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

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

练,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

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真正审

美意义上的培养.再说音乐知识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相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是所谓“最为

枯燥”的.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乐理知

识和音乐常识,让他们背音的高低、长短,背“两个八分音符相加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等基

本乐理知识,学生即使是“被迫”吸收了这些东西,但是一唱起谱来,无节奏、音不准,更

不能正确把握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的各种要素.诸如此类的种种弊病最终导致整个音乐教学

不可能让学生有情感体验及审美愉悦,与“审美核心”背道而弛.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

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 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

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 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小学

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 适合于低段儿

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

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

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

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也有一些教师

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以的培养因从以下几点入手.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

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

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

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

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

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

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

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

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

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

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

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

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

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

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

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

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

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

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

现、善于表现.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

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

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

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

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

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

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

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

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

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

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也就成为落实美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篇四:音乐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音乐课,我感到自己的音乐才能被不断的挖掘出来。我想:每个人的经验、禀性不同,所对其体会也各不相同。犹如一杯清水,不同的人的品尝味道也不尽相同吧。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交流方式,情感表现的手段。我们尊重孩子的想象和表达,鼓励孩子自由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的感受。提倡孩子同伴间的合作。初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个别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去效仿其他人,对于他们,我们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天性——玩(游戏)转向——用心去“玩”,去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玩”不怕失败,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鼓励帮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在我看来孩子音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做不做。儿童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凡是能够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自由灵活的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讲“不会欣赏美,就不能表现美和创造美。”在音乐教育中也是这样。如果孩子不能从歌曲中体验到美感,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应该启发孩子学会理解歌曲中的美并产生良好的美感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对进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孩子能否产生要演唱歌曲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演唱歌曲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向孩子范唱,使学生感到歌曲的优美和教师演唱的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激发孩子模仿教师的演唱和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感情,孩子就能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地学习。利用教材中鲜明、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就要选择能结合孩子生活实际的教材,让孩子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学习了音乐课的基础之上,让我也接触了乐理知识!原来也接触过一些,不过要想学好音乐必须要在学习乐理的基础之上去完成。

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弹琴是基础!我对于孩子音乐理念和内容理解得较为肤浅,但我始终牢记: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从中获益良多。让我在音乐教育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让我真正认识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们是多么的重要。

《教育的温度》是林格撰写的一本教育学的散文性理论专著,共66篇,每篇针对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结合生命的普适性,从人性的角度切入,阐述教育的问题、教育的哲理。

文中作者以睿智的笔墨畅谈其对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价值的理解。作者认为,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才是有温度的教育。全书贯穿了作者鲜明的教育价值观——做温暖人心的教育。要说有温度的话,上有温度的课,写有温度的字,“不急躁”、“不极端”“不尖锐”。这样的教育将能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人,才是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拜读完此书,我的心情似大海里的波浪,久久难以平静。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事业是多么的伟大和神圣,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用人格塑造人格,用个性濡化个性,用情操陶冶情操的精神,是多么使人敬佩!

临近年末了,天气有点乍寒乍暖。有些像我的心情,心情愉悦时,看哪个学生都是一朵可爱的花;心烦意乱时,连一声‘老师,您好!’都无暇顾及。我常说“不要惹老师生气,老师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上课不认真,就站到教室后去”,看到学生那似乎被震慑的眼神,主动坐直的身体,我为保证了课堂纪律而感到欣喜,可后来品读了《教育的温度》后,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工作对象不是机器,不是货品,而是一群感情丰富,活泼可爱的孩童,是幼小的生命,我怎能用冷冰冰的,没有丝毫人情味的话语和态度来对待他们?这样的老师只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蛮横无礼的形象,继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就难以得以保证,师生关系就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教育应该如文中作者林格所说,是温暖的,是充满真诚的爱的。我所需要的应是有智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用无尽的怒火来对学生加以恐吓和镇压。对之前的做法,我感到懊悔。往后教育中,当我又开始埋怨孩子不可理喻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恰恰是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心态的时候,当我眼中的孩子看起来变的一无是处的时候,那就恰恰是要改变一下我自己的视角的时候。

对待学生要以“爱”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帮助、信任与期望。

教育的温度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如老师的一个微笑,它是世界上最令人温暖的东西之一,像阳光一样,能照亮学生心灵。又如老师的评语,“加油,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得更端正!”“从你的眼睛中老师看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最近成绩不理想主要是你不认真,上课不专心听讲,记住,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所进步。”当学生读着这样发自内心的语句时,心里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动力?怎能不升腾起一股股暖流呢?

教育应有温度,而如今我的心里就藏着一支“温度计”,我会用这个温度计细细测量孩子们的“体温”,看他们处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触。而对那些常温状态下的孩子,用欣赏、赞美、肯定的眼光去看他们,不能以为他们属于常温就可以去“忽略不计”,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性格,激发他们新的进步。对那些低温状态下的孩子,用激励、关注的眼光去看他们,不要以为他们不渴望成功、对事物不热情,对人不礼貌。越差的孩子越要给他鼓励。也许教师一个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会触碰到他们敏感多疑的内心,也许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就会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再次恢复到常态。而对于那些高温状态下的孩子,用技巧、方法、智慧去“战胜”他们,他们的一切表现不过是想引起教师们更多的关注,他们想引起更多的伙伴,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孤独与不甘的,调皮、淘气、不听话??都是高温状态的特征,但他们不是故意的,是潜在的特性导致他们这样。

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不经意的抚摸了一个孩子的头,这个动作让这个孩子一整天都很兴奋(他觉得老师是爱他的)。还有一个思想幼稚,组织纪律观念薄弱、上课不爱听老师讲课,只知在桌子上乱涂乱画的孩子,经过我的几次鼓励,上课纪律也好了许多。或许是孩子得到尊重的缘故吧!在我们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在孩子心里都有他存在的理由,都会引起他内心的轩然大波。期中考试后有个小女孩语文和数学均发挥失常,结果考了比较低的分数,出人意料的是她竟很在意,回家后心情低落,连试卷都不敢拿出来,泪眼汪汪??这意外的发现让我感到很惊喜——这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这给了我信心,于是我时常抓住时机鼓励她,现在的她重拾了自信,积极投身学习。之前的她是比较内

向的,如今遇到难题却会主动找老师提问。她的转变令我十分激动。我总是难以忘怀,思之想之,是宽容、理解、尊重、赏识改变了这些学生。这些 “小种子”终于在教育的适宜温度下发芽并开始茁壮成长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些充满个性的孩子所给予我的提醒:教育是有温度的。在教育这个大(转载于:音乐教育心得体会)花园里,因为教育是有温度的,所以这里万紫千红,美丽芬芳,处处都存在成长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爱是什么?爱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穿冷暖,学习成绩。爱是宽容、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平等相待、爱是真诚、爱是信任、爱是给他自由、爱是期待??爱是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人性化。学校、家庭中因为缺少理解,孩子变的不可理喻、一无是处。因为缺少有温度的教育,使得“差生”更差,顽固不化。“是种子总会发芽的”,每一个孩子就是一粒与众不同的种子,一粒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沃土里期待发芽的种子。只要我们为他提供适宜的环境,只要我们教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度,他总会如期发芽,这需要爱心、耐心、诚心、细心?? 孩子是花瓣上颤动的露珠,需要小心呵护;教育是红烛上摇曳的火光,虽然微弱,却给人以光明、方向和温暖。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的温度必然来自在于教育者内心的温度。而教育者内心的温暖必然来自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是一种教育的情怀。

2015学习心得体会

学校:临河四小

科目:音

姓名:苏

时间: 乐 丹 2015.12.8篇五:音乐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庄浪二小 马晓梅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音乐教育,就是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潜质,多给学生一些权利、一些机会、一种条件、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锻炼,自己向前走。仔细阅读后我总结了16个字。重导轻演、重艺轻技、重情轻理、重趣轻习。

很喜欢书上对于这几个字的一段话,很笼统,但很有哲理。

给学生一段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倾听;学生一个概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给学生一个旋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创设;给学生一些素材,让他们自己去组织;给学生一定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

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行使;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编。

音乐新课程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是给学校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课程定位、性质、理价值、理念问题,课程目标、内容问题,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问题,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不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在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不提到《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指导和规范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文本,并非只是名称与形式的不同。比较和研究《音乐教学大纲》与《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音乐课程与新音乐课程的本质区别,能够悟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即:以《音乐教学大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课程是从学科出发,从教师出发,规范和要求教师应教学科中的哪些内容,以及怎样教等等。一言以蔽之,《音乐教学大纲》是面向教师的,体现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标志的新音乐课程

则展示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变化,那就是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而,面向学习者,从学生的心理逻辑、音乐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指导与规范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哪些音乐内容并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怎样引导、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则是《音乐课程标准》最为显著的特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将

面对新的音乐课程。因此,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学习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音乐新课程的教学领域,掌握与运用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等,音乐教师所迫切关心的课题。这些课题,虽然有些属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而有些则更适合新课程教学论的范畴,研究和编写立足于指导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教学法类书籍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鉴于此,《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力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新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着新理念的音乐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音乐新课程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事物,必将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就采取一种创造和发展的态度。音乐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创新,在于运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创新音乐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师不仅仅是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建设者,愿我们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第五篇:音乐教育心得体会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对于理论的学习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实践呢?

我觉得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对于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提高音乐技能和培养音乐特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桥梁。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带来众多的好处。

突出“趣味性”,激发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音乐活动打破课堂的局限,正式企求以丰富多彩、活泼趣味的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而突出“趣味性”,可以张中从三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精心设计富有游艺性的活动形式,适当的组织音乐竞赛活动。

突出“开放性”,拓展音乐领域。课外音乐活动特具“开放性”,部首时间、空间和教材的限制,能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充分解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广阔的音乐领域中自由而又愉快地感受、欣赏和表现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突出“开放性”,可葱花三个方面入手:走出课堂。把学生带到清澈的小溪旁、幽静的柳树下、美丽的花坛边,让学生在丁冬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和花香鸟语中去听音乐、学音乐。充实内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富有童趣或典雅古朴的音乐作品中选择适合儿童的歌曲、乐曲作为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拓展时间领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甚至推荐学生在午间、夜晚收看音乐节目

突出“自主性”,培养音乐特长。课外音乐活动在学生爱好和需要的选择上也较个性化、自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也是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和发展音乐特长学生的一种尝试。

下载音乐教育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教育心得体会(定稿)

    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蔡菊芳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 音乐它以其独特的......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直期待着感受XX教授的风格与魅力。十分有幸的是,在由XX教授主讲的《民间音乐舞蹈的游戏精神》专题讲座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感受到了她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许教......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学》:探索音乐教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 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包括:音乐情绪与感情、音乐体裁与情势、音乐作风与流派、音乐表现要素。 我国比较系统的音乐教育思想的......

    2022年音乐教育教师心得体会(5篇模版)

    音乐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年音乐教育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

    音乐教育故事

    音乐教育小故事 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发现他们的班主任还在班上讲评作业,看到我后才走出教室。我走上讲台,看到很多学生依然在做他们的作业。我的自尊心立刻受到了伤害,于是......

    幼儿园音乐教育

    用歌唱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 ______《幼儿园歌唱活动》讲座 一 、关于歌唱活动 1、歌曲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 幼儿园歌曲的几种由来: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

    《幼儿音乐教育》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课程是幼儿相对喜欢的部分,尤其是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提要:按照新课表的要求,鉴赏音乐教育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其中,表现领域的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