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4-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4] 36号)和《关于报送2015年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晋升渠道,搭建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平台,煤业公司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集团公司的要求,积极组织认真开展了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现将2015年上半年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1、职业资格证持证情况:今年截止七月底全公司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为1785人,取得证书为1785人。其中:初级职业资格证持证人数为1522人,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持证人数为263人。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程序,提高培训质量。各煤矿严格按照年度计划要求,在复工复产时对新、老职工进行了为期12天的岗位技能专项培训并组织考试,煤业公司在日常检查时对各煤矿的培训质量进行抽查。
3、按照煤业公司2015年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要求,煤业公司于第一季度末组织各煤矿井上、下二十三个工种进行了岗位技能考评。考评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由煤业公司统一组织,共设两个考点6个场次进行,实行单人单桌闭卷考试,实操考核由公司统一组织在登电煤业实操基地进行,共计参加考试人员1331人。理论和实操两项成绩各占总成绩的40%和60%,按成绩进行强制分布,划分A、B、C三类,成绩公开后调整工资结构,增加技能奖励工资栏目,按类别给予技能奖励,A级每月1000元、B级每月700元、C级每月400元。
4、二季度初,煤业公司组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要求,在煤业公司举办考试题库编写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原考试题库进行审核,并编写增加20个工种的考试题库,使考试题库工种总数达到50个,并已录入模拟仿真培训考试系统,现已实现初级和中级以上技术人员能够模拟在线练习和考试。
二、存在的问题
1、下属个别矿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方面机制尚不够完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2、考评人员少,各种职业工种考评人员短缺,高职称考评人员比例偏低。
3、从业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视不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三、下一步打算
1、继续规范管理,以此推进职业技能工作开展;
2、进一步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强化管理;
3、探索开展面对不同人员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主要岗位的系统培训;
4、加大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从业人员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使职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工种)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将按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在加大培训力度上做文章,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技能培训管理机制,围绕技能提升、人才培养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虽然我公司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努力将煤业公司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登电煤业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和保障。
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
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三并重”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把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工种人员的操作技能,增强安全意识,更好的服务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4-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14]36号)和《关于报送2015年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的通知》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2015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煤矿安全生产为主题,坚持采用简便易行的培训方法,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机制,面向全体职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发技术性人才,贯通技能职工职业成长通道,逐步构建职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地位,为登电煤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化、管理运作规范化、保障措施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等措施,健全职工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职工,打造高技能人才优势,为登电煤业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和保障。
1、全面落实准入岗位技术工人的就业准入。“变招工为招生”,抓好各矿新增加技术工人的准入工作;以煤矿井下关键岗位为突破口,抓好生产和技改矿井人员的准入工作;以全面落实准入为基础,抓好下属各矿井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做好技术工人特别是煤矿井下一线岗位晋级鉴定工作,加大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鉴定力度。
3、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晋升渠道,搭建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平台。
4、扩建培训鉴定考试题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培训鉴定考试题库,力争考试题库工种数达到50个,满足煤矿技术岗位工人正常培训鉴定的需要。
5、将培训鉴定考试题库录入模拟仿真培训考试系统,实现初、中级工的在线练习和考试。
6、利用实操基地,开展岗位人才技能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自主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2015年培训鉴定工作安排
(一)职业技能培训
1、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职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工种)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搞好职业技能鉴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训对象。河南省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工种的培训;获准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考核人员。
3、培训方式。初、中级工的培训,由各矿培训科负责在本矿培训教室举办培训班,采取各种有效的培训方法组织培训。
高级工以上的培训由公司负责,在三级培训机构组织脱产培训。
4、时间安排
(1)就业准入工种的培训
每季度初1日至20日,各煤矿根据培训工作需求,组织开展新招收职工及未持证人员培训班。
(2)根据用工需要,全年在三、四级培训机构对新工人、转岗人员、已招农民工实行技能培训。
5、培训要求
(1)学员:对于河南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实行就业准入的工种,目前尚未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参加培训。无《职业资格证书》且不参加培训的人员,按待岗处理。
(2)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专业(工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培训班管理:培训班管理要严格按照《登电煤业员工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培训效果和质量将列入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季度考核。
(二)、职业技能鉴定
1、鉴定种类
(1)凡在就业准入岗位(工种)工作的未持证技术工人,经过培训后,参加本工种最低等级职业技能鉴定。
(2)符合晋级条件的人员,申报高等级职业技能鉴定。
2、鉴定时间
(1)就业准入工种鉴定。培训班结束后,各单位务必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报名完毕,并报送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2)晋级鉴定的报名时间为9月中旬,鉴定时间统一安排。
3、鉴定报名
各矿培训科在接受职工报名时,应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职工,应填写《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由培训科统一组织,上报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4、相关要求
(1)各矿应认真核定各工种岗位设置及配备人数,并制定中长期培训鉴定规划。
(2)在接受晋级鉴定报名时,应优先考虑煤矿井下一线岗位(工种)。
四、其他主要工作计划
1、四月份举办考试题库编写培训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原考试题库进行审核,并编写新增20个工种的考试题库,使考试题库工种总数达到50个。
2、上、下半年分两批组织煤矿特有工种考评人员培训班。
3、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4、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和管理,加大实际操作考核力度。
5、做好煤矿主要技术工种的现状调查摸底工作,优化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使公司技能人才构成更趋合理。
6、对公司新增工种(岗位)进行深入调查,初步制定各等级技术标准及考核办法。
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日
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
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作计划
二〇一五年七月三十日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
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狠抓人才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工作进展明显。但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技能人才不够用的问题仍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高技能人才培养数成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核心考核指标。年初市局下达我县高技能人才培养数为560人,其中取证数280人。面对任务,深知艰巨,全体工作人员没有怨言,而是勇于担当。针对我县职业院校少、企业规模小、劳动者普遍技能低等实际,想方设法,用“五动”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努力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难点转化为工作亮点。今年1~8月,高技能人才培养数已完成4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5%;取证数已完成2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8%;超额完成了序时进度,“五动”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是:
一、政府推动,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一是坚持人才工作优先。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本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及形成原因,重点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作好公司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转型、职业再教育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人员。他们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树立的“大国工匠”典型还是制造产业高端人才供求矛盾均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大国重器、工匠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不断地激发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本公司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员工706人,其中,管理人员68人,占员工总数的9.6%。硕士6人,本科275人,专科202 人;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46人;人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专业覆盖管理、财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包装设计等领域。
公司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3人,中层管理人员23人,基层管理人员42人;硕士0人,本科44人,专科20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均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历,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
(二)高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
2011年至2014年间厂部员工回流主业或子弟考入总厂,新进员工文化程度较高但专业不对口。受招聘渠道和招聘政策限制,近十年来对外招聘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近五年关键技术岗位又有7名技术人员临近退休。由于各种原因,通过对外招聘入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 重相继离职,一定程度影响相关岗位工作的开展,尤其近期时值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关键环节,而材料理化分析员的离职造成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定工作的被动,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归总和交接短时期无法完成。此类现象凸显我司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急需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弥补公司转型发展外部市场技术力量的不足。
2.关于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不完善的问题
公司现有岗位体系是2011年由管理咨询公司根据公司现状设计,分为管理岗、技术岗、工人岗。经过快速发展,现有岗位体系已不能适应员工职业生涯通道的发展。由于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缺乏横向和多重职业通道,造成部分员工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公司七期技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引进,对从业者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诱因。建立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促进企业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二.如何做好本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准确定位职业再教育重要地位
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树立科学的职业再教育理念,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和谐氛围。加强对公司技术人才的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培训项目比例。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在培训师资方面内部兼职讲师和外聘师资同时启用,优势互补。在专家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下,逐步引导技术工人建立起正确的职业再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方法。
(二)做好职业再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
按照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职业再教育的专业、开设相应培训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专业的选择和课程设置与公司转型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公司转型发展的调整、技术进步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公司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 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培训课程设置,满足职业再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体系。
(三)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特殊之处是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需偏重实践环节的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点:
1、积极开展与教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交流。双方建立完备的双向交流机制,涵盖了从基础教学到科研创新不同层面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2、将请进来面授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公司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习,消除知识盲点,提升技能水平,满足操作需求。为此,公司应在现场写实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结合生产经营情况分批组织实施。基本原则是:优先考虑公司内部师资力量,在没有相应内部师资的条件下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专业技能高校、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力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加强与政府部门工作上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各项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公司高技术人才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宣贯政策信息,受理员工政策咨询,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申报,审核推荐材料,按时完成向上级部门推荐或申报工作。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搭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专长的职业平台
根据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我司转型发展对职业化团队建设的要求,需培养一批核心技术人才队伍,为激励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打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如可设置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总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从高级工程师就可以销售中层副职待遇,副总工享受忠诚正职待遇,总工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从职业层级上打通现有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打造属于我司的核心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团队。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公司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上下齐心努力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的人才,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企业转型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蔡丽娟 殷忠祥 参考文献:
1、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3、《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五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本站推荐)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距,特别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桥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
2、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目前,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已经出现“断层”。据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青年高级技能人才短缺,46岁以上的高级技师占总数的40%多。
3、从劳动力的供给需求看,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人才市场信息反馈表明: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一边是高技能人才的极度紧缺。很多企业以6000—8000元的月薪都招不到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4、后备技能人才供应不足。
种种事实说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的瓶颈。
二、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的原因
高技能人才之“荒”不仅凸显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重学历,轻能力等价值评价的错位,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已超过2万所,年培训能力近1000万人,但真正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仅300所。同时,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数量不足,而且,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还存在诸如下列问题:
1、培训方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
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
3、政府部门还未能就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起完善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4、各种独立的人才培养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还没有全面引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等等。
三、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呼唤高技能人才。现实的需要,人才的短缺,给我们提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课题。
可喜的是,目前,上至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至全社会,都日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对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和各地区、各行业已经一方面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另一方面,正逐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全社会正在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
目前,在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来完成的。因此,下面本人将具体就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论述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要对职业教育有着正确的定位,要树立起科学的现代职教理念,并不断熟练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与方法。因为这些人员基本是受传统普通教育培养出来的(我国目前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机构少而又少,且不成体系),很多人更是曾经长期从事普通教 育工作。因此,他们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管理行为,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些方法、理念带入职教工作当中。这就很难适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教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要加强对从事职教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的开展。从而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教学理念,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方法。
其次,要做好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来进行。因此,按照未来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根本的办学宗旨。但是,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产业化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职业技术院校就要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本机构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 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再次,要加大院校科研工作力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各级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结构必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这种调整均必须以科技研究为后盾。职业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们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科技研究的主力军。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是提高教师科技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最后,要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的最大之处,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必须加大实践环节的培训。其主要途径,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1、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力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实验实训室,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并指定专职教师,负责教学管理,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能及时得到实践的锻炼。
2、要努力发展校办经济实体,尝试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发展校办经济实体,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校的经济收益,从而充实学校总体实力,近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则为教师的进修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提供了不同于实验实训室的,真实的教学基地。而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应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教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广大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不断借鉴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学校、企业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能培训岗位。因为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在一线生产中,既要从事现有产品的生产,又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还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如果单凭在学校里的学习和实践,是很难熟练掌握具体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而学生在校外企业中,通过顶岗实践,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及时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更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掌握高技能的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成城《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教育研究1999.3
2、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3、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4、《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