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品生、品社课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品生、品社课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在学习完《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适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致关重要的。通过学习,我对品生、品社课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感触颇多,现将这次学习的心得整理如下:
一、通过培训,我更新了教育观念
现代的教师要具有管理职能,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对照专家的讲解,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二、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真正吃透教材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感到只有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教学设计才能够做到依托教科书但又不拘泥于教科书,能够大胆的超越,时时以生活的视角审视和处理教学内容。教科书仅仅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大致流程和活动的呈现方式的某些范例,无法涵盖和提供全部的教学资源。所以,要想真正上好一堂品德课,首先必须真正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其次,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四、回归生活,是本科的基调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认识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生成教育主题和范例。以“真实”的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以日常生活事件为主;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首属群体中的生活为主。
五、其它理念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各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在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进入多学科背景的人文学习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渠道的搜集知识的信息,不局限在课本。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教师的知识素养、品德素质、技能素质、言语素质对从教的教师来说太重要。这次教师培训在铸造师魂、陶冶师德、锤炼师能等方面给了我许多收获。我将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教学中。
第二篇:品生品社学习心得
品生品社学习心得
9月18日,参加了《品德与社会》送课下乡活动,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觉三节课都很精彩,很有新意,每节课都有精彩与独到之处,在看到教师用真情演绎精彩的课堂的同时,我更能看到老师再课前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在付信梅老师的《多彩的民族风情》,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信息和相互沟通不是 单向的,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这节课教师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组织主题活动,不照本宣科,不照图讲图,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典型的历史故事来进行研讨,不完全撇开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充实拓展了教学内容,是很值得学习的!
在刘凤侠老师、孟令中老师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和《我和我们》课中,导入都很吸引学生和老师的眼球。教师充分的讲解,体现了教师的地理知识雄厚,执教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极强。课上教师使学生有自己的兴趣,自己去选择,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们发放了世界地图,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不同程度的重视了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培养,在引导学生广泛的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学生。
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有的时候把我的想法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三篇:品生 品社课的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自从学习了继续教育关于品生,品社的学习,让我明白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上课。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精彩的,更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或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所以,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而非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促使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例如,教《交通安全标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查到的交通标志,讨论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后,利用“儿童交通安全网”,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与现实生活一模一样的模拟街道上;利用网上播放的学生过马路、乘公共汽车发生的事故,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归纳出过马路和乘坐公共汽车有哪些地方要注意。鲜活的案例无声地告诉学生,不按照交通标志的要求做,会给自己的生活、甚至是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通过案例联系社会生活的教学,学生的感触最深,认识更清,对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为反思也更彻底。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别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教学《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时,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盲人的活动,如蒙上眼睛走路、写字、打乒乓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因为眼睛看不见而带来的不便,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激发学生对盲人的同情、关爱和尊重,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盲人的意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儿童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德教学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应该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亲自试一试,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在上《校园红绿灯》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体验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和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第四篇:小学品社学习心得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心得
开学初,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思品教学培训,听了讲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明显转变,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研究获得了新感悟,思考问题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
上午,我们聆听了教研员的“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的讲座。给我们谈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的概念界定;有关“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的案例分析;对“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下午,我们又与茅心荷校长一起分享了她的品德教学的一点感悟。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思品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新的思品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充分调动了各个层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层面上看,思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思品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网络互动学习方式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思品充满兴趣,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要开口说,并产生参与活动的冲动,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控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随着小学思品课堂改革的推进,思品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诸如:问题的提出牵强附会、思品探究过度自主、汇报交流杂乱无章、多媒体运用越俎代庖等等。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思品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教育学生“从思品的角度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
理想的思品课堂教学应达到以下境界:
1、从教学层来看,体现“四个超越”:超越模式,摆脱束缚;超越教材,整合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成;超越教师,尊重主体。
2、从课堂形态看,体现“三气”:大气,立体鲜活;人气,情感共鸣;灵气,放飞想象。
3、从教学特点看,体现“四有”:问题有悬念,思维有碰撞,感悟有挑战,探究有喜悦。
4、从教学风格看,体现“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思品课堂任务重重,困难也重重。总之,只有作好思品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思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 学 品 社 学习心 得 体 会
崔晓亮
碱场营小学校
2012.10
第五篇:品生品社培训总结
品社培训总结
华龙学校 吴月凤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远程研修学习,虽然有点累,但收获不少,感触很深。感谢课程团队专家的专业指导,感谢同仁间的真诚交流和互相帮助。在研修中有幸认识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真幸福。
通过在线研讨,聆听了课程专家的专业讲解,观看了同行教师的课堂实录,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新形式下实行的课程获得更多新的感悟。我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内容呈现具有综合性,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所以既要注重学习方式上体验、探究、合作精神的培养,又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意识。在教学中倡导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与创造性地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唯有潜心钻研教材,才能有效使用教材。即 “三读”读懂、读深、读透,才能有效利用教材!
研修过程中,借助网络发表评论,和同行交流看法,畅所欲言。通过这个平台,在一个个话题的探讨下,我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更深刻、更系统;在这个平台中,各抒己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阅读相关文章、评论等,以及同学之间互动交流,让我这个一线教师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而且了解了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从而提高了业务素质。
通过视频学习,不仅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增添了乐趣,而且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越发感觉自己学识的薄弱。
今后,我将努力把自己的领悟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