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一样的生本教育——生本课堂教学实施心得
不一样的生本教育
——初中语文自主教育策略
长春市第一**中学
衣丹
从教至今,我一直在思索着一些问题: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如何让提高课堂效益,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地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如何在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从上学期加入了“生本教育工作室”,内心越来越多的收获了一些答案。
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那么这种神奇的教育模式比传统的课堂好在那里了呢?我们一线教师呕心沥血从备课到上课,每一步都可谓精心思考,为什么收效甚微呢?生本教育实践中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渐渐明白以生本教育为依据的高效课堂战胜传统课堂的关键是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教育: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让学生快乐的学、轻松的学是生本教育的一大特色
比如上学期我讲授的《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冬天的图片做成PPT,配着《断桥残雪》这首童谣给学生做课前导学,学生听着音乐,欣赏着美丽的图片,心情非常快乐,我把一张雪花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漂亮吗?你一个人欣赏过雪景吗?本课中就有一个人,被雪景迷住了,下面你就快速读课文吧!读完会解决一下预习提示的问题。接下来我就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整堂课学生们都学得轻松而快乐。在比如我在教授《萤火虫》这篇文章的其实环节,我在网上下载了《萤火虫的秘密》这个视频,里面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时代气息,动画色彩鲜明、形象逼真,不仅激发了血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还在短时间内呈现了丰富的知识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快乐的学、轻松的学。
二、学在教之前,教在关键处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形成感悟。
回顾以前的课堂,我总是像庖丁解牛一样,课堂给学生讲解知识可谓面面俱到,恐怕有知识点忘记给学生讲解,结果又是怎么样呢?学生吸收的知识少的可怜。比如我在教授《小石潭记》时就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在一班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停的启发学生,给学生导出思考问题的方向,学生按照我的“启发”,完成了教学中的问题。整节课下来非常流畅,学生也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而在三班我则运用生本课堂的高效模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文意、探讨写作手法和文章主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在学生探究走到死胡同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然后对两个班同时进行课后达标,我发现一班对课堂上我讲解的问题接受的不错,但是对拓展问题做的很不好,而三班整体上都很理想,我在询问学生原因的时候,一班学生告诉我的答案让我很震惊,甚至杨轹丹都说:“老师,这个问题你在课堂上没有给我们讲啊,所以我们不会。”而三班学生的答案普遍是这样:问题很简单,大家在课上都交流过了,没交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清楚的。”
“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生发的东西往往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也许那才是学生有生命力的根本。“教学教学”,要教在关键处,学生一学就会的不需要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能弄的没必要教,只有学生团体解决不了的困惑才值得老师去教。学生不是学习知识的机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水桶”,而要都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主见、会自己思考、能解决问题的人。
三、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生长的乐园。在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来类比当前的教学:有人送了一辆汽车给一个印第安老人,这位老人找来4匹最好的马,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他试图通过马的跑动带动汽车的运动。这是一个笑话,也许你看了感觉非常可笑,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总会以为学生的学习是非得要教师去带动不可,我们总是害怕学生学不会,教学时就会不停的对学生启发,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的问题都放在课堂上讲解。这就恰如这位印第安老者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不知道汽车自己会运动。而我们之所以没有很好的利用好学生这种资源,是因为我们低估甚至不知道学生当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牧者,只要把学生带到知识的大草原上,他们就能找到需要自己的那些青草。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思考。教师只要把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进行无痕迹的引领,有针对性的诱发和有创意的调控,就可以了。本学期我在教授《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时,在让学生体会是的内容和情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我的诵读之后加一个表达情绪的感叹词,结果学生加了“呜”、“啊”等词,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我的诵读没有引起他内心情感的触动,请求让别人读一读,还有的要自己唱自己接,这让我很尴尬,师者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学生的表现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但看得出他们的投入和忘我,他们不满足于老师的简单指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这让我有了深深的体会,那就是“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生长的乐园。”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的思考,不是自我的展示,而是进行适当的调控。
四、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是生本教育常规课堂的教学方法。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是在课堂上煽风点火,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还是我在教授《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时,就充分重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优势,我在课前导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不同形式展示自己走近诗的方式,结果各个小组的展示形式丰富得让我震惊,有的齐读、有的背诵、有的绘画、有的演唱、还有的是书法,杨淼组的演唱声情并茂,大家仿佛听到了织女因相思而声泪俱下的吟唱,张淇组的画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盈盈之水而不得相见的痛苦和哀怨,最富艺术气息的王九宽组的书法更是荡气回肠、情意绵绵,把我们带到了诗人所营造的情绪中,让我们对主人公、对当时的那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一切源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成果。
还例如学习《湖心亭看雪》,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认真的自学,自学完后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我在教室里巡视,注意学生的情况。这堂课我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做法,学生却学得非常认真,我发现了对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解答的很全面,而且有不同的观点敢于质疑,尤其对“文章主旨的探究”,学生们像福尔摩斯一样认真的寻找每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尤其是“对故国的怀念”这一情感学生居然能说出四点依据,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发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质疑和解答,让我感觉到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现在社会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社会,让学生学会合作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目的之一。实施合作之后,我们不难看到,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了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这种合作和交流还体现了课外,甚至带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使课堂内外充满了生命力。
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刻,哪怕它已错过了花期,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最明艳的花朵。同样的道理,学生也总有开窍的一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只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养分,耐心的等待花开的时节。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真正的对学生放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不一样的生本教育,也成长着自己。真正的感受到生本理念下真正“牧者”的幸福。
第二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的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为此,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好(hǎo)学、乐学,使老师乐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与激扬,这是新课改理念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的根本追求。2010年秋季,双城市引进生本教育实验,以课堂为主阵地,抓教研教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构建适合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让我们有了“找到了”的兴奋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到了一种“学生好(hǎo)学、乐学,老师乐教,尊重和激扬师生生命”的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下面就浅谈一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这和我们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
学而设计的教育。
2、生本教育的特点
① 突出学生 ② 突出学习教得少 学得多
③突出合作 ④突出探究
3、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是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寻求小组帮助解决;
课前,学生先学,是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原则。如字词读写,课文朗读,关于课文内容简单一点的问题,就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作业体现开放性, 需要收集资料,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就由小组长分工,每个组员准备一部分,再由记录员或组长整合,综合成文或作品。课前完成了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具体方法有:1.前置性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查找林冲的资料,学习《在大海中永生》时查找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等。2.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人物;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让学生欣赏高尔基的散文诗朗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高尔基等。3.把课外阅读融进课堂。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谈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相关资料的机会。4.每堂课结束时都会给学生推荐书目或文章让学生再阅读。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激励学生继续读《水浒传》,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等。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的原则,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育的关键。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引而不发的地方。前置作业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
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
1、简单: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比如在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有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计算6+7”。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方法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2、低入:要求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在家配制食盐水和油水混合物,并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这样的作业,谁都能做到,只是发现多和少,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再通过课
堂上的相互补充,相信学生记忆一定非常深刻。
3、根本: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难重点,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难重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
果很好。
4、开放: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语文上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预习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再如《反比例的意义》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研究,1、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举例说明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二是上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朗读,互考互教生字词,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由争辨,最后形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学习中,优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带动学困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在巡视时,针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归属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学习。一些平时胆小,缺乏自信的同学在同组学生的鼓励、帮助下,也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觉得只要是学生的主动发言,老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与掌声。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是自由宽松,迸发的潜能越
是巨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些有待研究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多角度思考。每一位同学的结论都是不同角度思维的结果,同学们辩论得越激烈,思维碰撞得火花越绚烂多彩。例如,学习比喻句,在完成“把花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时,有个学生说“花是笑脸”。这时,班里的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对,有个学生却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这个同学,然后对这个同学进行一番表扬,也表达了他是如何理解花是笑脸的,“春天,花开了,多么灿烂,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正因为同伴间的质疑,交流,欣赏,理解,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求异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开展了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同学们的相互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的能力明显很强。
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和
正确思维;
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小组成员或小组代表将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展示出来。成果和疑难问题交流中各小组学生之间会有比较鉴别,会互相补充,互相解答。比如:我在讲《温度》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一下北京的气温,零下2摄氏度到5摄氏度,从这一则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在全班汇报交流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为其他小组的一些独特见解而喝彩,为自己小组汇报成功而自豪,提高了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学生或老师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
每一节课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本课堂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从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增
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本教育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曾一度作为新课程下所有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但是轰轰烈烈的第一轮新课改结束后,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有利有弊,我们仍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小组合作,因为我们的课堂缺少不得,当今社会的发展也而要合作。我对小组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曾经尝试过,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却很少用,觉得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听了张永慰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又重新思考小组合作的价值及实施的过程。以下是张
老师介绍的方法。首先是建组原则。
四人小组的建立:
1、成立四人小组:好、中、差搭配。
2、选好组长:明确职责。
3、培养组长:怎样分工,怎样表达。
4、给小组起名字。
5、语、数达成共识,小组固定,让学生得心应手。在学生对合作学习认可并产生了一定兴趣的前提下,科学组建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目标要求,按明确的顺序先后发言,可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化”、“有效化”开展。组建小组,一般可安排4人,通常“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为1:2:1;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发言水平、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以保证各组间综合水平相近。角色分配,设小老师、监督员、记录员、发言代表等。合作学习初期,小老师通常先由综合素质高、有组织能力、有合作精神的同学担任;监督员、记录员由综合素质稍逊于小老师的同学担任;发言代表按序号能力依次增强。如1号发言代表能力逊于2号发言代表。角色交流顺序,由于“交流混乱”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按发言代表先发言(每周的发言代表不重复),监督员(检查员、记录员)、小老师依次的顺序进行,有多名发言代表按序号依次发言,并且发言内容要避免重复,强调“补充、修改、质疑”。角色轮换,在合作学习初期可固定角色一个月左右,等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角色责任有较明确的认识时,可采取一周(甚至几天、一天)轮换一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每一学生都有可能尝试不同的角色,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促进角色相互间的尊重。
其次是四人小组的调控:
1、抓好常规,树立榜样。
2、充分利用示范效益。
3、健全小组奖
第三篇:生本教育心得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
朝阳湾中学
关秀平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生本课堂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的激情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生本课堂让老师感受到职业幸福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生本课堂上,老师的引导、点拨、评价功能要做的恰到好处,老师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第四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太阳升起的地方 ▲思想发生的地方
▲新旧结合的地方 ▲引而不发的地方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v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v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v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v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v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v5、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研的操作方法
1、教师编制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颂扬伟大母爱,增进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老师和父母、孝敬长辈的意识,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临城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以“感谢母亲,感恩亲情”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教育学生利用实际行动向母亲献上最特别的节日礼物:比如给妈妈做一顿饭、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揉揉肩、洗洗脚等,体会母亲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付出;送妈妈一张贺卡、给妈妈一个拥抱、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妈妈大声说一句“妈妈,我爱您!”,并把活动后的感受以书信形式写给妈妈。
本次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感恩母亲、关爱母亲,还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接受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懂得孝顺,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培养了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申彦丽)
第五篇: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初探
分类:生本教育 | 标签: 高尔基 作业 林冲 前置 小组
这是生本教育实验教师的感悟。想和各位同仁分享。其实,在此诗中也蕴涵了生本教育的内含。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立足课堂、改变过去“以师为本”的一种教育方法。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和主要途径,又是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健康的情感、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基础。为此,不断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好(hǎo)学、乐学,使老师乐教,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与激扬,这是新课改理念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回归学生学习天性的根本追求。2010年秋季,双城市引进生本教育实验,以课堂为主阵地,抓教研教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构建适合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我们有幸接触了“生本教育”,让我们有了“找到了”的兴奋感觉。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到了一种“学生好(hǎo)学、乐学,老师乐教,尊重和激扬师生生命”的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下面就浅谈一下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1、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这和我们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2、生本教育的特点
① 突出学生
② 突出学习教得少 学得多
③突出合作
④突出探究
3、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是课前老师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寻求小组帮助解决;
课前,学生先学,是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原则。如字词读写,课文朗读,关于课文内容简单一点的问题,就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作业体现开放性, 需要收集资料,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就由小组长分工,每个组员准备一部分,再由记录员或组长整合,综合成文或作品。课前完成了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具体方法有:1.前置性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布置学生查找林冲的资料,学习《在大海中永生》时查找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等。2.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人物;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让学生欣赏高尔基的散文诗朗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高尔基等。3.把课外阅读融进课堂。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谈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相关资料的机会。4.每堂课结束时都会给学生推荐书目或文章让学生再阅读。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激励学生继续读《水浒传》,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等。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的原则,要立足于“低入、多做、深思、高出”。所谓低入是指“根本、简单、开放”,抓住“根本、简单”形式开放空间,容纳学生的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育的关键。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太阳升起的地方,思想发生的地方,新旧结合的地方,引而不发的地方。前置作业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开放。
1、简单: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比如在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有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计算6+7”。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方法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2、低入:要求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比如在学习“溶液“这一节时,教师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在家配制食盐水和油水混合物,并观察混合后的液体”。这样的作业,谁都能做到,只是发现多和少,每个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再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补充,相信学生记忆一定非常深刻。
3、根本: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难重点,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难重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4、开放: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语文上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课前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预习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学习内容:
1、自学课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给大家演示方法来说明
2、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吗?再如《反比例的意义》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研究,1、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举例说明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成反比例吗?自学中明白了这几个要点,学生的探究、逻辑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用的。
二是上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
1)为学生提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课堂上,每个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听朗读,互考互教生字词,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由争辨,最后形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学习中,优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带动学困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在巡视时,针对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归属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学习。一些平时胆小,缺乏自信的同学在同组学生的鼓励、帮助下,也尝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老师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觉得只要是学生的主动发言,老师千万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与掌声。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是自由宽松,迸发的潜能越是巨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些有待研究的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多角度思考。每一位同学的结论都是不同角度思维的结果,同学们辩论得越激烈,思维碰撞得火花越绚烂多彩。例如,学习比喻句,在完成“把花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时,有个学生说“花是笑脸”。这时,班里的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对,有个学生却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这个同学,然后对这个同学进行一番表扬,也表达了他是如何理解花是笑脸的,“春天,花开了,多么灿烂,像小朋友绽放的笑脸。”正因为同伴间的质疑,交流,欣赏,理解,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求异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开展了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同学们的相互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的能力明显很强。
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学习体会,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理解和正确思维;
小组合作交流后,由小组成员或小组代表将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成果,疑难问题展示出来。成果和疑难问题交流中各小组学生之间会有比较鉴别,会互相补充,互相解答。比如:我在讲《温度》一课时,我让学生汇报一下北京的气温,零下2摄氏度到5摄氏度,从这一则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在全班汇报交流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为其他小组的一些独特见解而喝彩,为自己小组汇报成功而自豪,提高了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学生或老师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
每一节课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思维更加清晰,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生本课堂教学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从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