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沼渣沼液有机肥研制开发
一、项目来源
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
二、项目背景、意义
发展沼气是我国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战略措施。沼气是粪便、秸秆、杂草等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沼气以外的固体残余物称为沼渣,液体残余物称为沼液。
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的环保型有机肥源。其特点是:(1)有机质含量高,含有发酵原料分解而成的上百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糖类等物质,还有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菌团,其有机质含量达到40%以上,腐殖酸含量达到20%左右。(2)植物营养成分全面。发酵原料所含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在发酵过程中损失较小,全部遗留在沼渣沼液中,使得沼渣沼液所含植物营养成分比较全面,施用沼肥的农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3)环保性好。一是能够提高土壤和植物的抗旱能力,有利于节水;二是能够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有利于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沼渣中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等酸类物质,能够消除引起土壤碱化的主要盐分物质碳酸钠的影响,提高土壤缓冲酸碱变化的能力,改良盐碱地。(4)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含有多种水解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多种维生素B:B1、B2、B5、B6、B11、B12;多种氨基酸:不少于17种;多种植物激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抗生素:多烯类抗生素;腐植酸;微量金属元素:铁、钙、铜、锌、锰、钼等。用于浸种,可使种子发芽率平均提20%以上,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蚜虫、红蜘蛛、黄蜘蛛平均防治率达90%以上。实现沼渣沼液的肥料化利用,生产有机肥料可以补充土壤养分,并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一方面可减少或缓解化肥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和保持土壤地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国内对沼渣沼液肥料特性、使用方法,增产效果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多,对沼渣沼液商品肥料的生产工艺、设备的研制的报道很少。
沼渣沼液作为优质肥源,目前主要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50公斤硫酸按、40公斤过磷酸钙和15公斤的氯化钾。试验表明,沼肥几乎能使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增产,其增产幅度一般在5%一10%,甚至更高。用沼液浸种,可以促使种子萌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秧率,促进种子生理代谢,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病、抗逆能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沼渣直接堆肥的氮、磷、钾含量约2%,低于国家有机肥规定标准,一般不以其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固态商品有机肥,而是借鉴粪便直接制肥的模式,作为有机肥原料之一,同粪便混在一起生产固态肥。朱端卫(1999)等开展了禽畜粪便沼气发酵液的分离及肥料再利用研究,用硫酸铁和饱和石灰水作为凝聚剂,对禽畜粪便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残余物(发酵液)能进行效果较好的固液分离。分离所得残渣(沼渣),经适度烘干后与化肥配制成有机复混肥。用这一新型复混肥进行的辣椒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肥料能增加辣椒苗期植物体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化肥相比,等养分量沼渣有机复混肥增产9.5%~11.6%,80%养分量的沼渣有机复混肥增产14.5%~16.4%。目前,我国还没有获得肥料登记的以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
近年来, 宁夏的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产业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仅2001-2008年中央投入宁夏用于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就达3.3亿元。在中央支持下,宁夏在沼气建设方面,根据南部山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等不同生态类型,因地制宜地推广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一池三改”、“五配套”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截至2007年年底,全区已在22个市、县(区)及农垦系统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2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近15%,小型沼气工程50处,规模养猪场沼气工程4座,使近30万农户受益。目前,随着推广进度加快,建池数量增多,沼气工程中有两个基本的技术问题比较凸显,影响其持续发展。一是沼气开发基本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的单一利用上,综合利用水平低,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循环农业的发展瓶颈。二是技术服务体系薄弱,后期技术服务跟不上,沼气池出料难、管理难的问题始终出现了一批“闲池、废池、找气池”,挫伤了部分农户建池用池的积极性;清理出来的残余物不能集中处理,随意倾倒,造成水体、空气、景观环境二次污染。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沼渣沼液有机肥的研发生产,使得农业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安全农产品生产”得到循环利用,提高农业资源转化效率,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并采用商品化沼肥和物业化技术服务模式,为我区渣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范例,推动沼气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项目的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达到的主要技术(性能、性状、工艺参数等)经济(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成本、规模等)指标 3.1 主要研究目标
本项目应用厌氧发酵技术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首次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为原材料,并通过生态型沼液、沼渣加工利用设备选型与工艺技术的研究,在处理粪便、消除污染的同时,研制开发出适用于瓜果蔬菜的环保型液体精细有机肥和固体有机肥,实现沼气厌氧发酵及沼液、沼渣加工利用产品的商品化和处理技术的商业化,形成生产基地;研究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标签样式、肥料效应、商标注册等,通过农业部门的肥料登记,进入试销,以提高沼气副产物的经济附加值,培植出一个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推动“鸡粪加工饲料-饲料用于养殖-粪污生成沼气-沼气发电民用或入网-沼液、沼渣加工有机高效肥”生态型产业链的形成,促进无公害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2 主要研究内容
3.2.1沼渣沼液有机肥形态性质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根据沼渣沼液的肥源特性和目前的施肥方法,研究确定项目开发的沼渣沼液有机肥的形态类型及其质量标准,性质研究包括产品类型、主要有效成分、产品剂型、可溶性、稳定性、质量保证期等,质量标准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发布。
3.2.2 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菌种和设备研究集成
根据沼渣沼液有机肥的形态类型和质量标准要求,研究确定液体和固体两套生产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基本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形成两套生产线,争取形成年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1万吨的生产基地1处。
3.2.3 研究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标签样式(包括标识、使用说明书)
研究产品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合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争取申请专利保护。
研究制定出产品标签即产品包装标识和产品使用说明书。通过研究,在产品标签中明确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以醒目大字表示):使用表明该产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有规定的,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俗名;
③在使用“商标名称”或其他名称时,必须同时使用本条①或②规定的任意一个名称。
(2)预留肥料登记证号位置。
(3)产品执行标准号。标明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编号。
(4)有效成分的名称和含量。
(5)净含量。
(6)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标明经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
(7)使用说明。按申请登记的适用作物简述安全有效的使用时期、使用量和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8)生产日期。标注保质期或失效日期,产品的贮藏方法。
(9)必要的警示标志和贮存要求。对于易碎、怕压、需要防潮、不能倒置等特殊要求的产品,以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之,标注贮运注意事项。
(10)限用范围。
(11)与其他物质混用禁忌。
对于销售包装的最大表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的,标签内容可仅为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其它内容可以标注在产品的其它说明物上。
3.2.4 开展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进行肥料登记
委托由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单位完成肥料效应小区试验并出具试验资料;肥料效应试验严格按照国家登记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规程(暂行)执行。通过小区试验明确每一种作物1年2种以上(含)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区或2年1种土壤类型地区肥料试验结果。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试验结果,整理相关资料向政府肥料主管部门宁夏农牧厅或者国家农业部申请肥料登记。
肥料效应小区试验要提交的资料包括:
(1)田间试验肥料的样品检测报告。
由省级以上经计量认证的肥料检验机构检测出具。
(2)田间试验报告。
报告应是与标签(说明书)标明的产品主要功效相对应的、每一种作物1年2种以上(含)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区或2年1种土壤类型地区的试验结果。
(3)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研究报告。
在请示肥料主管部门后根据其要求执行。3.2.5 开展肥料效应田间示范
委托由农业部认定可承担田间肥效试验单位单位2年内在2个以上(含)不同省完成并出具的示范试验资料。原则上要求每种作物的示范试验面积:经济作物面积5亩以上、大田作物20亩以上,对照1-2亩。具体方案由承担试验的农业部认定单位与生产企业参照登记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规程(暂行)协商制定。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1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作物沼液滤清产品浸种、叶面喷施、防病虫害应用参数及施肥技术规程; 提出沼渣沼液肥料分级包装技术指标,建立沼渣有机肥生产工艺规程; 3 研制开发适用于主要经济作物瓜菜果树专用肥配方3个,形成1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 形成沼液肥产品技术标准1个,研发沼渣沼液系列有机肥、冲施肥新产品3个,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基地1个,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中心1个,发表论文1篇。
3.3.2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年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可提高单位鸡粪产品附加值20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每亩农作物可增加产量15%,增加产值200元以上,减少化肥投入20%。
四、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整体水平、配套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情况
1、项目经过不断试验实践,建立了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沼气池内的沼渣用泵抽出后,在沉淀罐内抽出上清液后,进行脱水加工。经脱水加工后的沼渣,混合一定比例的生物质秸秆粉料配成肥料,采用机械造粒机进行制作,然后在烘干机内用60~100 ℃干空气进行加温和除湿,包装后即成沼渣有机肥产品。
经过不断扩大试验示范规模,目前,项目成果已基本形成沼渣沼液有机肥1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已建立宁夏达洁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沼液肥企业标准(Q/DJH002—2008)详情请见附件。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
沼渣沼液有机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利用该工艺流程生产的有机肥实现了“五个结合”和“三大目标”,即有机养料与无机养料的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结合、长期效应与即期效应的结合、肥效与药效的结合以及植物体内酶激活与土壤肥力有效性的结合等,从而达到了高效化、多功能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五、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情况:包括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主要创新点,获得的专利和各种奖励等情况
沼液、沼渣是一种优良的有机肥料,沼液、沼渣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菜地,有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促进了作物健康生长,增强了作物抗病、抗虫能力并兼有杀虫、杀菌作用,大大减少了作物病害的发生,防止了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为发展有机食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项目突破性的在沼渣、沼液中添加生物菌剂和其他微量元素,生产的有机肥养份全面,更加有利于农作物吸收利用,释放缓慢,大大降低肥料中氨、氮流失,提高肥效,降低土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项目处理沼渣的关键技术是微生物菌剂好氧发酵技术,同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运用不同的添加剂配方,生产满足作物需要的有机肥料,该技术处理沼渣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
在脱水的沼渣中喷洒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菌种,对沼渣进行堆肥好氧处理,通过堆肥使微生物发酵产生高温,杀灭沼渣中含有的病菌、虫卵,使动植物残体、胶质体等物质充分分解断裂,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质,便于农作物、林果、花卉、树木、植物的吸收。
项目开展至此,加上项目单位已有工作成果,本项目可能形成以下知识产权: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工艺技术发明专利1项;沼渣沼液有机肥外观设计专利1项;沼液肥企业技术标准1个;肥料商标1个;发表论文1篇。
六、成果应用、转化及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开发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进集成优化国内外的新技术,解决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自主技术支撑,同时为相关的项目研究提供技术借鉴,从整体上提升宁夏多功能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技术水平。6.1 经济效益
项目年可处理养殖园区内粪污1.4万吨,年产沼气11万m3,发电7万千瓦时,年产70℃热水1000吨,年节约标煤72吨,每立方米沼气按1.5元计,实现收入16.5万元;生产有机肥0.1万吨/年,每吨按400元计,实现收入40万元;沼肥1.3万吨/年,每吨按20元计,实现收入26.0万元,年总收益82.5万元,除去年运行费用28.91万元,项目年纯利润53.59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8.2年,财务净现值207.5万元(IC=8%)。该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可提高单位鸡粪产品附加值200%以上,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每亩农作物可增加产量15%,增加产值200元以上,减少化肥投入20%,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可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项目的研究和应用都将为宁夏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创新性动力。6.2 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促使大量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变农作物施肥习惯,促进宁夏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项目区生产条件改善,推进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并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成为带动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推动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项目产生的沼气,可向养殖园区提供生产或生活用燃料,年节约原标煤72吨,沼渣、沼液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可提高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民增收。6.3 生态效益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鸡粪发酵后,可以有效消除腐臭味,杀灭绝大部分病虫卵,彻底解决养殖园和周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大量施用鸡粪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20%以上,有效减少畜禽粪便对水源、土壤、空气等资源或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七、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宁夏农业近年来集中发展几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或优势特色产业,包括200万亩设施蔬菜和果树,100万亩葡萄,100万亩枸杞,及100万亩红枣。上述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都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农业,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其中,根据当地的土壤资源状况及作物营养需求规律,有针对性地通过大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是促进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最基本技术保障措施。而目前宁夏在上述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低品质的农家肥及高剂量的化肥维持生产,不仅造成化肥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农产品污染。因此,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对大型养殖场鸡粪进行高温发酵,并根据主要经济作物的营养需求规律创制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能够有效延长农业企业产业链,提高有机肥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培育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形成研究单位+企业+基地的农业产业开发模式,提升宁夏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宁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宁夏新的经济增长点。本项目由于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本项技术形成了包括厂房设计、菌种扩繁操作规程、有机肥生产技术规程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具有生产机械程度高,操作简单,投资较小(500万元)、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研究的成果实用性强,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八、组织管理做法与经验,侧重总结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验
本项目由宁夏达洁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宁夏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实施,成立总经理负责的管理领导小组:协调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资金筹措、应用与资金和人员的调配管理。
建立项目技术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相关技术研究支持、负责各价子项目实施监督及其他工作。由主持人和特邀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参与本课题总体研究方案的制定及技术咨询工作,并负责对各子专题技术方案审定、进展检查与实施效果考评工作;
建立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国家有关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本着政府统筹规划、科研单位直接参与和企业负责组织的原则,该项目实行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以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以政府宏观扶持为引导、以企业开发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鸡粪生物有机肥开发体系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
(9)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等
1、垃圾沼渣中N、P、K含量不高,N、P、K混合含量很少达到3%。若不调节N、P、K以及微量营养元素含量,那么它只能作“土壤改良剂”或“土壤调节剂”,不能达到农田需要,目前对肥料制作技术的要求和肥料产品的质量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级产品直接使用正在减少,利用垃圾肥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与适量的化学肥料搅拌、成型,从而制成一种集有机与无机,速效与缓效、氮磷钾与微量元素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有机复合肥料效果更好。建议在生产沼渣沼液有机肥的过程中,根据农作物需肥特点,添加一定数量化学肥料,制成有机一无机复合肥料系列产品,不仅提高肥料质量,减少单位面积使用量,减轻劳动量,还简化施肥工序。
2、禽畜养殖等废弃物也含有很多重金属和病原体,病菌与寄生虫可在发酵过程中被杀灭,但是重金属的控制效果却不能精准,建议今后应开展沼渣沼液有机肥长期施用的土壤学效应研究以及其长期施用后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效应以及可能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本研究对沼渣沼液有机肥的配方采用广普型,今后可研制一些专用型配方,如专用于某种蔬菜、果树等作物,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生物肥的研究。
第二篇:2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4、项目(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报告要着重阐述任务的提出、目的意义及该成果从立项到
完成计划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及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立项背景、意义与项目来源;
(2)项目(课题)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技术(性能、性状、工艺参数等)经济(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成本、规模等)考核指标;
(3)项目中课题(子课题)设置与任务分解;
(4)项目(课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执行完成情况:包括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整体水平、配套性以及课题实施过程中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情况;
(5)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情况:包括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主要创新点,获得的专利和各种奖励等情况;
(6)成果应用、转化及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7)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8)经费决算和经费使用说明,及购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情况;
(9)组织管理做法与经验,侧重总结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验;
(10)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等。
第三篇: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为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方小教副教授,长期从事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教学工作,特别是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担任历届成人本科班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政治学科国家级培训班成员,已经在省级新课程培训班主讲20余次,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主持和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对课题的操作过程和要求比较熟悉。有3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国家重点级3篇,国家级9篇。
主持人管琳副教授,长期担任高中政治教师培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和方法比较熟悉。参与省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比较了解,有2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国家级4篇。
课题组其他人员全部从事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都比较了解。其中,两位同志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一线教师。
本课题先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料积累,包括高中政治课标解读、相关专题研究论文、疑难问题解答汇编、《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介绍、《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新旧对比表等。与相关专家朱明光、韩震、郝京华、沙福敏、姚蓉儿等保持长期联系。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组织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认真填写《立项申请书》,并于2006年下半年得到省教育厅批准立项,项目批准号:JG06299。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计划
本课题被批准立项后,随即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了科学分工。具体研究内容和工作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1、教学内容变化的新旧对比:未良莉
2、教学内容更新所需要的新资源:方小教
本部分负责人:方小教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1、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黄石卫
2、《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特点:秦德胜
3、教学方法改革所需要的新资源:孙艺
本部分负责人:黄石卫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1、《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特点和要求:管琳
2、教学手段改革所需要的新资源:姚垚、吴克宏
本部分负责人:管琳
本课题总体负责与整合:方小教、管琳
三、课题主要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从2006年8月到2008年3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8月前:完成课题框架结构认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原始资料收集。
第二阶段、2006年8月-12月:实地抽样调查和走访(合肥、六安、巢湖)、原始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2007年1月-6月:各子项目完成初稿,并由各部分统稿人整合成文。(以上为中期成果)
第四阶段、2007年7月-12月:初稿内部讨论、初稿专家论证、初稿修改、定稿、论文投稿。
第五阶段、2008年1月-3月:论文发表、资料汇编、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与旧教学资源的衔接,旨在帮助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顺利完成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向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过渡。通过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从旧教学大纲向新课程标准、从旧教材向新教材、从传统教学方法向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落后教学手段向先进教学手段转换的可行路径。
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我省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由于本课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细化研究,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当中,实际上起到了对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新课程业务培训的作用。
2、本课题具有原创性。目前,对高中政治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式研究的,在我省还没有广泛开展;对《经济生活》模块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还没有发现。
3、本课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正好迎合了新课程改革推广的需要。
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运用问卷法和深入访谈法实地调查现有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调查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课程改革前后《经济生活》模块的异同。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专项分工与集中整合相结合,实践调查与理论论证相结合,共性总结与个性展示相结合,课堂教学需要与理论提升相结合。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与自我评价
本课题根据《立项申请书》中规定的研究内容认真组织相关研究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介绍如下:
1、研究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本研究报告4万字左右,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开发模式;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第四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本研究报告帮助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顺利完成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向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过渡,探索出从传统教学方法向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落后教学手段向先进教学手段转换的可行路径。
2、资料汇编:《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汇编》。本资料汇编15万字左右,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合作完成。资料汇编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相关政策性文献;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第四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本资料汇编向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全方位提供《经济生活》模块所需的教学资源,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又能使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完整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政策和要求。
3、学术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的资源开发路径》。作者方小教,公开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激活《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拓展《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完善《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本文围绕《经济生活》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探寻《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路径,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的范例,对课程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术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资源整合与开发》。作者管琳、吴克宏,公开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整合《经济生活》课程教学的人力资源;拓展《经济生活》课程的教材资源;巧用《经济生活》课程的信息资源。本文唤醒了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开发和整合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济生活》课程资源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
本课题研究从我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实际出发,以《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资源开发为中心,从全新的视角对高中政治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创新点与突破点如下:
1、帮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准确把握《经济生活》模块的课程标准;
2、为新增加和新拓展的知识点及时提供教学所需的新资源,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3、展示了《经济生活》模块自身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帮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4、为《经济生活》模块推荐适用的教学课件、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课外辅助材料、经典案例等教学资源。
七、几点建议
本课题研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少是主观原因造成的。结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经费保障。本课题经费来源有限,小部分来源于主持人所在学校配套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主持人自筹科研经费、其它成员单位配套科研经费等。希望今后省规划办能够从批准立项的项目中,选择一部分研究价值比较大的项目适当给予经费支持。
2、研究成果评奖。由于每年批准立项的项目较多,可从中选择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较大的项目进行评奖,得奖的项目成果可以汇编成册,特别优秀的可以资助出版。
第四篇: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10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10年9月——2012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第五篇: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提纲
《XXXXXXXXXXXXXXX》项目
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项目完成单位:(公 章)项 目 来 源 : 研究起至时间:
项目所属学科:(填到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联系人及电话:
编写日期: 年 月 日
编 写 说 明
1、《研究工作总结报告》主要是从项目组织管理的角度编写,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是对项目研究全过程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属于工作情况汇报,是评价研究开发工作的主要依据。完成单位须认真撰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齐全。
2、“项目来源”可填写:国家计划(基金)、省计划(基金)、市计划(基金)、横向委托、自选、其他。
3、“项目所属学科”按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填写到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4、《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规格统一使用A4纸,打印文字采用4号宋体字,要求字迹清晰,页面整洁,于左侧(纵向)装订成册。
《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一)研制单位概况。
(二)选题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三)准确的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员名单。
(四)技术方案的论证和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
(五)项目研究进展基本情况。
如工业项目的试制、试产、试销、试用;农业项目的试种、试养;医药卫生项目的临床观察及应用等情况。
(六)研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七)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计划任务目标与已完成指标对比表格,未完成计划任务目标的原因说明。
(八)研究工作的主要经验与体会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发展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