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工作总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 作 总 结
学 院: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题名称: 复杂阶梯形圆筒件拉深有限元分析
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日 期:
工作总结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毕设过程中,不断的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巩固化,为我们步入社会参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毕业设计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本次毕业设计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
1)先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首先探讨一次拉深成形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理论计算压边圈最小压边力,确定参数的范围,在Dynaform对零件进行一系列压边力数组的数值模拟,观测成形极限图,根据厚度变化分布图采集数据绘制模拟数值表格,取证一次成形是行不通的。
2)根据一次成形数据模拟结果,动画模拟分析成形过程中出现拉裂和起皱的帧率,判断拉裂起皱的原因,确定拉深次数及拉深方法。
3)分别对设计好的造型方案进行首次拉深模拟实验分析,通过靠施加恒定的压边力来抑制起皱和拉裂等问题,改变压边力进行多次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判断各造型在其最佳压边力下首次成形可行性,选取合适的造型进行后续的二次成形模拟试验。
4)选取首次成型选取的方案,进行二次拉深成形模拟试验,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改变压边力的大小,寻找造型的最佳效果,根据成形极限图和厚度变化数值分析最佳成形方案。
5)参照最佳方案下的数值,即其最佳压边力下,改变凸模速度,探凸模速度对二次拉深成形效果的影响,确定本案的最佳凸模速度,从而确定零件最佳成形方案及其最佳参数。
6)最后确定该复杂阶梯形圆筒件能够五次拉深成形,为生产该零件选用经济适用的设备提供理论参考。
从最初的选题,开题到零件的拉深次数确定以及拉深工序的设计、拉深模拟直到完成设计。期间,查找资料,老师指导,与同学交流,反复修改拉深参数,每一个过程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充实。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的阅读文献资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为毕业设计做理论准备,另一方面是学习做毕业设计的方法。
但是毕业设计也暴露出自己专业基础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具体设计涉及到的规范要求的不熟悉等等,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翻阅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这降低了自己的速度和设计的进程,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对自己知识的不足处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对已学过知识的一个巩固。这个过程虽然是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通过自己的慢慢的摸索和老师的指导下从生疏到熟悉,提升了自信心。通过真正自己探索的整过过程,明白了光掌握理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这次实践是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使我明白自己知识还很浅薄,虽然马上要毕业了,但是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很长,以后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能独立完成设计的人。
本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直是在导师覃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的。覃天老师治学态度严谨,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可亲。并且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覃天老师不断对我所做的设计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都经由覃老师悉心的点拨,才使得我的毕业设计课题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也使我接触到了许多理论和实际上的新问题,使我做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另外我还要感谢桂林理工大学对我的培养与帮助,并为我提供了良好的设计的环境。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维,感受了快乐。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最后的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爱。
第二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过程材料工作总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总结
系(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教研室:工民建课题名称: XXXXXXX综合办公楼框架-剪
力墙结构建筑、结构设计
专业(方向):工民建班级:土木10-3 学号:3100510XXX学生:XXXX指导教师:XXXXX职称:教授开题日期:2014年3月20日
工作总结
土木工程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任务相当繁重,因为我们的计算书计算量很大,结构计算书100多页。用到电脑的比较少,只有最后做电算对比时才会用到。所以我们专业的毕业设计很辛苦。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艰辛同时又充满乐趣,不过乐趣尽在其中!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对此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1、建筑设计开学后三周完成,根据发的设计任务书进行初步设计(各层的平面布置图,各面立面图、详图等)。内容是CAD建筑图包括各层平面图、各面立面图、和剖面、总平面等。要多查阅房屋建筑学书和建筑设计资料集还有 各种图集。
刚开始的方案图,比较简单,但我还是认真画,先大概看一下规范上的和房屋建筑学上的内容要求去设计,因为这些并不是自己随意设定的。同时还要向老师问清楚,是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满足要求!确保方案完全正确后在定,有了这样的保证,后面重画的情况很少。通过这些,使我明白了做设计一定要严谨小心,不然后面很容易出错。
2、结构计算四周,要查阅很多抗震规范 和混同时还要时刻问老师,自己算的是否正确,最好问到老师说“没问题”为止!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我碰到了很多问题。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我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到,因此很多东西都不太懂。还好及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正确解答。金凌志老师给我详细的介绍了设计的每一步,耐心讲解如何运用力学知识计算结构的荷载、内力及配筋。
3、工作日志在闲暇的时候每天写一点。记录每天的工作,同时还能使自己的到温习和巩固。
4、我们的计算书是电子版的格式,字体,页面布局、封皮要求很严格。所以最好先了解了正确格式后在写!还好我比较熟练word,否则自己写的时候各种问题,连目录都不会生成,要不就是字体改不了,各种烦恼。最后还要利用PKPM做电算,虽然自己的PKPM软件应用技术不是很好,但高手操作的时候我就在他旁边看着,多看几次自己就会了,也不是很难。
5、最后,不管什么工作,画图还是计算,在进行每一步之前,一定要问老师,是否正确,以免以后出错。整个设计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摸索!所以各种规范一定要自己看。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资料集》、《房屋建筑学》等课本;结构设计《荷载规范》、《混凝土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等;结构图:梁、板、柱、楼梯等的平法标注规范。
以上是都我个人的总结,在此我要对指导我毕业设计的XXX老师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们,感谢他们的热情和耐心的指导。
第三篇: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课题名称 肥皂盒盖塑料模具设计
学生姓名: 苏 文 振 学
号: 110801010
4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11数控1班
指导教师:
张 老 师
二0 一四 年 六 月
肥皂盒盖塑料模具设计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发展迅速。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重约为30%,在模具进出口中的比重高达50~70%。随着中国机械、汽车、家电、电子信息和建筑建材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提高。塑料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的重要工艺装备,又称为塑料工业的“效益放大器”,因此在各类模具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肥皂盒使用非常普遍,市场上肥皂盒形状各异,家家户户、各式宾馆几乎都要用到。此次设计是对肥皂盒盖进行的注射模设计,设计时首先选择了塑件材料和注塑机;利用pro/E软件进行了实体造型;确定了型腔数量、浇注系统;对成型零件型芯和型腔进行了详细的计算;选用了模架、模具材料,最后用CAD软件绘装配图。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塑件及塑件材料 注射机
2.1塑件及塑件材料
该塑件整体结构较简单,表面要求没有凹陷,无毛刺,内部无缩孔,表面质量光滑,比较容易实现。塑件材料为PS,PS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耐热、耐光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加工流动性好,材料价格便宜。
图1 2
2.2注塑机的选择
由于PS的密度为1.05克/立方厘米;根据绘图软件可得塑件质量为13.457克,体积为12.816立方厘米,所以选用国产的注射机XS-Z-60卧式注塑机;查表可知该注射机的注射量为60立方厘米,注射压力为122MPa,锁模力为50X10^4N,注射方式为柱塞式。
三、注射模设计
3.1注射模型腔的设计 3.1.1模腔数量的确定
根据该零件的要求,确定最大注射量、锁模力、产品的精度要求、经济性,决定采用一模两腔的模具。
3.1.2型腔布置的确定
如图2所示,型腔在模具分型面上以平衡式布置,从主流道到各型腔浇口分流道长度、截面形状与尺寸均相同,可实现各型腔均匀进料和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从而使成型的塑件内在质量均一稳定,力学性能一致。
图2 图3
3.2浇注系统的设计
普通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如图3:
(1)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设计在模具的浇口套中,为了让主流道凝料能顺利从浇口套中拔出,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锥角а为2°~5°,流道的表面粗糙度Rα≤0.8um。浇口套的形式采用浇口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的形式,用螺钉固定在定模座板上。
(2)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的截面形式采用半圆,可以减小热量散失和压力损耗,分流道长度取10m,采用平衡式布置,表面粗糙度Ra取1.6um。这可增加对外层塑料熔体的流动阻力,使外层塑料冷却皮层固定,形成绝热层。
(3)浇口的设计 形式采用侧浇口,开设在分型面上,塑料熔体从外侧充填模具型腔,其截面形式为矩形,由于浇口截面小,去除浇口较容易,且不留明显痕迹。
(4)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的作用是容纳浇注系统流道中料流的前锋冷料,以免这些冷料进入型腔,既影响熔体填充的速度,又影响成型塑件的质量。采用兼有拉料作用的冷料穴。
3.3脱模方式的确定
由于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内腔顶面是曲面,不能采用推杆和推管推出机构,所以采用推件板推出机构;在动模部分一定要设置导柱,用于对推件板的支承与导向。
3.4 排气形式的确定
该模具可以利用固定型芯的端部与模板的配合进行排气,其配合间隙为0.04um。
3.5注射模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3.5.1 型腔的设计
如图4
凹模的径向尺寸计算公式
z(LM)(LsLsScp0.75*)0
凹模的浓度尺寸计算公式
z
(HM)(HsHsScp23)0
式中,LS为塑件外形公称尺寸,HS为深度公称尺寸,SCP为塑件的平均收缩率,δZ为模具制造公差,Δ为塑件公差,通常凹、凸模的制造公差取塑件公差的1/6~1/3;查表可知,PS的收缩率为0.6-0.8%,取平均收缩率0.7%;所以其径向尺寸为:
0.10.1 L1[6060*0.0070.75*0.6]059.080mm
0.110.11L2[8080*0.0070.75*0.66]080.0750mm 0.070.07行腔深度H1[1818*0.00723*0.4]017.860mm
3.5.2型芯的设计
图5 凸模部分采用整体嵌入式,单个型芯用铣削加工。凸模的径向尺寸计算公式
(lm)(lslsScp0.75*)0z
凸模的高度尺寸计算公式
(hM)(hshsScp23)0z
式中,lS为塑件内形公称尺寸,hS为深度公称尺寸,SCP为塑件的平均收缩率,δ
Z为模具制造公差,Δ为塑件公差,通常凹、凸模的制造公差取塑件公差的1/6~1/3;查表可知,PS的收缩率为0.6-0.8%,取平均收缩率0.7%;所以其径向尺寸
0l1[7676*0.070.75*0.6]081.770.10.1mm 0l2[5656*0.070.75*0.66]00.159.920.1mm 0型芯高度为h[1818*0.0723*0.4]00.0719.530.07mm
3.6标准模架的选用
根据浇注系统的设计,采用点浇口模架。
根据设计计算出的型芯和型腔的尺寸确定选择的模架定模座板的厚度为20mm,推件板的厚度为15mm,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为30mm,垫块的厚度为50mm,推
杆固定板的厚度为15mm,动模座板的厚度为20mm。
3.7其它零部件的选择
导柱为¢16×60mm;螺钉为M6、M10;浇口套的尺寸为¢40mm,长15mm主流道衬套为¢16mm,长度为43mm,小端直径为3mm,锥角为3°。
3.8冷却系统设计
模具的冷却就是将熔融状态的塑料传给模具的热量尽可能迅速地带走,以便塑件冷却定型得最佳的塑件质量。
模具的冷却方法有水冷却、空气冷却和油冷却等;本套模具采用水冷,冷却装置用管道式冷却。管道式泠却是在模具或模板上钻孔或铣槽后,在孔或槽内嵌入铜管;采用直通式冷却通道,这方式加工简便。
3.9脱模机构的设计
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1)脱模机构运动的动力一般来自注射机的推出机构,故脱模机构一般设置在注射模的动模内。
(2)脱模机构应使塑件在顶出过程中不会变形损坏。
(3)脱模机构应能保证塑件在开模过程中留在设置有顶出机构的动模内。(4)脱模机构应尽量简单可靠,有合适的推出距离。(5)若塑件需留在定模内,脱模机构应设置在定模内。
由于该塑件的支承面很小,不允许留推杆残痕,所以采用推件板推出机构。3.10模具总装图
通过以上设计,可得到如图所示的模具总装图。模具支承零部件主要由定模座板、动模座板、垫块组成;成型部分由型芯嵌件、型腔组成;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组成;推出机构由推件板、复位杆、推杆固定板、推板、拉料杆组成。装配图见附件:
四、结语
此次设计是对肥皂盒盖进行的注射模设计,利用pro/E软件进行了实体造型,对塑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且选择了塑件材料和注塑机。明确了设计思路,并对成型零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校核,合理选用模架、模具材料。最后用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本设计通过对肥皂盒盖的注射模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知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对注塑模具的
组成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所设计的肥皂盒,考虑到方便制作,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实用。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技能是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必备素质。本次实训的任务是肥皂盒塑料模具的设计。
五、致谢
在此,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在这三年里对我的谆谆教导,让我充实的度过了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你们的教诲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最后,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对我们毕业设计的细心指导和耐心帮助。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课本上的,更多得是实际的动手操作,在此真挚的感谢。
六、参考文献
[1]李会来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吕思科 周宪珠主编.《机械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 徐慧民 贾颖莲主编《模具制造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程芳 杜伟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5]王立新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7
第四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材料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材料
目录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
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论文综述)
4.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5.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附外文原文)
6.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总结
7.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8.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鉴定表
9.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记录本
第五篇:三本毕业设计过程材料格式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2012届)
毕业论文(设计)
过程材料
题目: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学科:导师职称:
教务处制
年月日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请同学们从毕业设计平台自行下载。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外文文献翻译译文
题 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外文原文
1二、外文翻译
1三、外文原文
2四、外文翻译
2五、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成绩:
签字:年月日
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
二、主题部分
三、总结部分
四、参考文献
五、导师评语:
建议成绩:
六、专业意见:
建议成绩:
签字:签字:年月年月 日日
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五、主要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签字:年月日 专业意见:
签字:年月日
院(系)意见:
签字: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