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义乌考察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赴义乌考察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最近,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组织的到义乌考察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感受很深,深受教育和启迪。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2007年底全市人口18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70万,外来建设者近110万。去年国民经济总值420亿元(实际数字要大几倍),其中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58.8亿元,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507万元,农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1.025万元,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1/3。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共有42个行业、1900余个大类的42万种商品在这里展贸交易,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2005年8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义乌市基本形成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会展、购物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并成为主要支柱产业。
从义乌的成功实践中,我得到以下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义乌逐步形成了“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1978年底,出现“马路市场”。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1984年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战略,把市场摆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业。同年12月,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1992年至1994年,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投入运行。1996年9月,一座集商贸、仓储、办公、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超大型商城——宾王市场投入运行。从此,义乌市场各行业全部搬入大厅式室内市场。2002年9月,作为第五代小商品市场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投入使用。2005年9月,国际商贸城二期全面建成。绵延2.5公里、周长6.6公里、营业面积170万平方米、拥有2.5万个商位的国际商贸城,已经成为目前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商品批发市场,标志着义乌市场发展进入一个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发展的新阶段。
义乌经验启示: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地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辟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环境。
二、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考察学习中,凡给我们介绍情况的同志都交口称赞1984年时任的县委书记。1984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提出“兴商建县”战略,26年来,先后前后有八届,9任县(市委)书记,先后经过8次搬迁、11次扩建,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商贸城”,始终确立并保持日用商品“小、全、新、特、廉”的商品定位和市场特色,把商贸业作为主导产。对“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未动摇,始终遵循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终于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
义乌经验启示: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班子只当“流水兵”、发展才是“铁营盘”,始终咬住既定方针、目标,坚持不懈,一以贯之,一年接着一年、一届接着一届地抓下去。要坚决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封建思想,更不可“书记一动,河工重弄”。
三、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走科学发展之路
1993年以来,义乌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义乌市场引领着日益兴旺的“义乌经济圈”。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推动了义乌本地产品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带动了周边市县乃至全省、全国许多地区小商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义乌以浙中城市群为依托,通过在周边地区设立加工基地,利用周边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来料加工,有效突破了自身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在义乌市场销售的商品中,30%来自义乌本地,30%来自浙江其他地区,30%来自全国各省区市,10%来自境外。
义乌经验启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内涵,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走富民之路
义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到去年底,银行存款余额870亿,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28辆。市政府每年投资数十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组织了大面积的城市绿化,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的创建活动。目前,义乌市正在大力推进“碧水、蓝天、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现代化、国际化气息日益浓郁。
义乌在启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坚持工商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2003年,义乌市制订和实施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实现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实现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达60%,农业从业人员下降为30.6%,8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还建有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城乡垃圾已实行网络化收集、无害化、一体化处理。
同时,义乌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各类保险已达200多万人次;养老保险已实现企业全覆盖,工伤保险基本覆盖;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
义乌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人口,外来人口中有40个少数民族的群众数万人,其中仅穆斯林就有6000多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世界各大宗教信徒在这里人数众多。义乌积极推行“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把“外来打工者”改称为“外来建设者”,逐步使外来建设者在社保、医疗、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组织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和“优秀外来建设者”评选活动,在全国首开外来职工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和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先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义乌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已多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群体性事件,刑事发案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4.3%。
义乌的经验启示:要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改革发展稳定,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关注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人的价值诉求、精神追求、文化需求等各方面需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五、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创新
1982年,党委、政府在顶住重重压力,毅然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同时,还提出了政治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税收上优惠、法律上保护等五项扶持政策。1993年当小商品市场已经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之时,党委及时作出决策,政府果断实行“管办分离”,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
在推进“兴商建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积极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策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大力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推进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构筑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小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向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方向发展。
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凸现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为此,义乌市积极发挥工商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2005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4.6%。城乡统筹:以工哺农、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有力举措。最近,义乌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所到之处,浓烈的宣传氛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义乌的经验启示: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及时提出适合实践要求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观念、体制、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创新,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善于把握大局,善于抓住每一次重要机遇,不断在全社会营造创业无止境、创新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六、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以及整个义乌现象的创造过程中,义乌党委、政府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是政府的开明决策,在市场发展的前期,义乌市委、市政府积极建设市场基础设施,协调解决市场用地和资金信贷问题,推动硬件设施升级换代。二是政府参与市场建设,提升商贸业发展目标,实行“管办分离”后,政府部门及时组建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作为市场主办者进行市场的硬件建设、配套服务、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同时,政府对市场商位和货运场站的产权等事关市场长远发展的战略资源实行控股,牢牢掌握市场建设和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实施市场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市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整合各类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家和经商户利用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向工业扩展,以商促工、引商转工、工商联动,发挥“销地产”优势,拉长产业链,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优势明显、市场关联度大的产业和产品,推动市场与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形成了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两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局面。三是政府积极为市场交易活动提供稳定、规范、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市场在规范运行中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依法规范市场交易,促进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的形成。依法建立健全重点经营商品准入制度、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和惩罚制度、市场经营主体准入机制,强化案件查处制度。依法开展市场监管,发展联手打假的协作网,实行明码标价和质量监督。如率先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拍卖制度,率先进行跨地区水权交易,创造性地对市场实行“划行归市、分类集聚”等。
义乌的经验启示: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决不为所欲为;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抢抓机遇不松劲,遇到困难不退缩,做到清醒坚定有作为;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导权,适时提出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注:此文2008-03-30 14:27:57发于本人原真名实姓的博客上)
第二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赴浙江义乌学习考察体会 2012.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2年9月)
为期半月的全县党务干部培训班学习已经结束。可以说,这次培训学习,方式灵活,既有县内专题讲座,又有县外考察培训;内容丰富,既有创新理论讲解,又有专业知识辅导;感受深刻,寓听、访、看、问中使人深思,给人启迪。尤其是在义乌考察培训期间,面对义乌经济发展之迅速、商贸活动之活跃,令人在羡慕中夹带反思,在惊叹中反视自己,印象深刻,体会颇多。
一、义乌的基本情况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义乌历史上是块苦地,人多地少且贫,有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无条件、发展工业无基础、发展旅游无资源。然而,义乌政府、义乌人民敢于正视不足、勇于夹缝求生,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有利时机,坚定迈出‚兴商建市‛发展步伐,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历经1978-1991年区域性专业市场、1992-2001年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2002年至今义乌市场国际化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摆脱了‚相对落后的农业小县、资源贫乏的丘陵地区、远离都市的内陆小城、基础薄弱的落后乡村‛的发展困境,成为了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一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个迈向国际性的商贸城市;一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范;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强大的现代化都市。目前,1
义乌市基本形成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会展、购物旅游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2005年8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二、义乌的有效做法
义乌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名扬天下的规模,取得了今天世人瞩目的成就,有其独特的经验做法,本人认为有以下四个关键:
1.关键在于正确抉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义乌就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说:‚义乌的发展经验充分说明,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接好‘接力棒’、打好‘接力赛’,绝不能‘城头变幻大王旗’。同时,打好‘接力赛’也必须有所创新,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可贵的是,30多年来,义乌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兴商建市‛战略始终没有动摇。历届党委政府还不断赋予‚兴商建市‛战略以新的内涵,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以商强农‛、‚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等一系列发展策略,始终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工作围着市场转,城市绕着市场建,产业跟着市场育‛,充分发挥市场效应,以市场的持续发展作为推进整个区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动力。
2.关键在于政府引导。义乌的有序、高效、快速发展,政府的积极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义乌从一
开始建市场,到贸工联动发展,再到市场国际化,每一个阶段发展战略的提出都出自于政府。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义乌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商贸城,8次搬迁、11次扩建,都是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另一方面,管理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府,比如‚划行归市,集聚经营‛,有序招租,统一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大产权不能变,摊位用途不能变等等。
3.关键在于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市场创新、产业创新两大方面。在市场创新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既不采取约束过多的行政干预,又不放任自流撒手不管。通过摊位的有序合法流转和交易区‚划行归市‛(将同类商品安排在同一地段经营),既充分发挥了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商品价格的透明度,也便于厂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同时,认真实行明码标价和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促进了市场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从而获得了‚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市场‛荣誉称号。在产业创新方面,为了避免小商品生产企业‚低、小、散‛问题,义乌走上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子。集群企业分享全国、全球销售网络和地区专业化生产这两种集聚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虽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但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互相配套,物资供应、信息交流、人才流动方便高效。义乌提出‚抓领军企业就是抓中小企业‛的理念,各优势行业都培育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针织行业有芬莉、浪莎、宝娜斯、梦娜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针织销售收入50强。
4.关键在于有序发展。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相应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资金技术等条件作铺奠。义乌的有序发展,不仅仅表现在迁址、扩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上,也不仅仅表现在市场的辐射范围从‚买全国,卖全国‛逐步发展到‚买世界,卖世界‛,更主要的表现在市场的培育上。‚划行归市,集聚经营‛,先发展,后规范,即先发展专业街,待市场基本培育成熟,再建设规范的封闭市场,统一搬进去,国际商贸城分五期建设的缘故就在于此。
三、义乌的经验借鉴
义乌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结合当前我县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等工作,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1.要抓好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在规划、选址、布局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还必须把目光放远、工作做细,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园区进行分块区划、功能定位,建设科学有序、管理有效的工业园区,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竟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要抓好品牌创立。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反观义乌龙头企业巨龙箱包、梦娜袜业两大企业集团,正因为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独特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激发潜力、突显实力,强劲发展、领军前沿。由此可见,企业没有自已的品牌就难以长久发展。因此,要充分意识到品牌的意义、价值和文化所在,实现品
牌效应,推动企业飞跃发展。
3.要抓好科技创新。科技是企业的灵魂。应该说,在我县众多的企业当中,科技含量还比较低,从而也造成了企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管理相对落后。只有科技含量提升了,管理水平上去了,企业的质量才有保证,企业发展才能梦想成真。
4.要抓好人才培育。人才是企业的动力。当前我县精尖型、复合型人才不多,加大人才引进,培育造就人才,改善人才环境,还任重道远。我们要在积极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外籍人才,推动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
5.要抓好环境优化。只有营造放心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健康廉洁的执法环境,制定切合实际的优惠扶助政策,如在用地、融资、技改、重组等方面扶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营造政府扶持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反哺社会的良好氛围,助推尤溪‚提速发展、跨跃发展、科学发展‛。
第三篇:赴上海名校考察认识体会
赴“上海特色教育考察”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2013年11月8日至15日,本人和50多名初中校长一道,随市教体局组织的“上海特色教育考察团”参观考察了上海闸北八中、嘉定一中和建平中学等几处全国知名学校,深受触动。这些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鲜明的教育特色、浓厚的教改氛围和一流的设施条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有益的教育和启发。特别对闸北八中刘校长的成功教育感触很深。下面,就这次参观考察的所感所思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优化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首要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我们在参观考察期间,分别听取了几所著名特色学校校长的报告,参观了他们的校园环境、专用室等,到课堂中听了课,感受到上海这些中学,他们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他们不仅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更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是当前课改中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在进入上海几处中学课堂听课的过程中感到,这些学校都具有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在教学思想上,体现主体性、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开放性等;在教学目标上,把教学目标定位与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程序上,使一个总体的教学模式分化出多种变化了的形式;在教学主体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积极参与各种教
学活动,特别强调让学生活动起来。师生的活动创设一种愉快、宽松、民主、平等、合作、共振的教学环境;在教育技术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创造了现代课堂教学的理想环境
二、突出学校特色与风格,构建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与发展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它在内容上是多元化的,在目标上是多层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构建丰富多彩的学校素质教育模式的过程。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在各个方面同时突破,而应该依据各校主客观条件选择一两个最有力的突破口,作为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切入点。我们参观的上海几所著名特色校,他们都进行了大量的教改实验和探索,开展了“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创造教育”、“和谐教育”等各种各样的特色教育,从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等入手,既做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具有学校的特点与风格,收到了突破一点,带动全面的效果。
上海嘉定一中,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学校。60年代是上海市文教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80年代是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集体;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是一所与时俱进、充满生机、面向未来、持续创新的学校。他们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继承、借鉴、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与人才,从小到大全面管,人脑加电脑加网络。他们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很有特色。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所有学科教学中进行;二是作为一门特定的必修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经过几年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做法,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取得了“尝试”的体验。“研究性学习”,为学校倡导学生主体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发展,学有所长”创造了条件。上海建平中学以优秀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
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倡导“我能行”教育;上海闸北八中开展“成功教育”,走“参与求体会,创新求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与风格,都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重视特色教育的同时,他们普遍重视校园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设施的配备与完善。每一处学校都注意用伟人铜像、题词来激励学生学习与发展;学校的各种设施都非常齐全,充满了现代化气息。计算机、语言、自然、史地、音乐、美术、书法、劳动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并配有体育馆、阶梯教室、学生餐厅、塑胶跑道和草皮体育场,以及藏书刊万余册的学生图书馆、阅览室和较完备的音像资料编辑演播系统。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和效仿。
三、“把孩子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成功教育”的真谛
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认为,改革无止境,创业无止境,“改革者”不是“守业者”,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不是改革者、创业者应取的态度。他提出,要让学生成功,必须先让教师成功。要用成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训和提高教师。所以一整套让教师“成功”的计划在闸北八中逐一实施:师徒制,让能力强的带能力弱的,而不论年龄谁大谁小;定格研究,为每位教师实录一堂课,让教师通过录像来自我解剖,仔细分析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开展“教师发展方向研讨会”活动,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经验,发扬教学特色和发掘教改潜力……
刘京海最赞赏的一句话就是:“把孩子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这句话道出了“成功教育”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真谛,反映了“成功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这也就是“成功教育的”方法论。刘京海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教育改革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他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力以及善于借鉴和吸收的本领。他特别擅
长利用“外脑”,改造他人的经验,发展他人的理论。
他大力提倡校园“三种文化”:一是反思的文化,即要善于总结前人的、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刘京海认为,反思是取得低水平的经验甚至是失败的教训,提倡反思文化在于帮助师生寻找前进的拐杖。二是“大气”的文化,即建立互为依存、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刘京海认为,提倡“大气”文化,不仅有利于纠正市场经济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心胸豁达的健康人格,为追求成功形成一个必要的和谐氛围。三是梦想的文化,即帮助师生树立成功的理想。这种梦想是站在现实的起点上,对未来发展做出合乎规律的思考而提出自我实现的目标。刘京海认为,理想是行动的先导,梦想是追求成功的动力之源。他主张人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
闸北八中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块用钢丝编制而成的巨幅屏牌,上面缀着12个鲜红的大字;“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这是闸北八中的校训,其实,它正是成功教育的精髓。刘京海,就是这12个大字的身体力行者。
四、几点思考
从上海几处特色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来看,今后我们的学校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质量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习中做到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潜心钻研,勤于探索,把握教育规律,提高自身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3、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让全社会支持、关心教育事业,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4、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共性,也有差别,要区别对待,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
5、深刻领会“减负”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把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及辅导流程。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学校要把计算机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步入轻松的素质教育轨道。
总之,只有创新思路,精心打造学校教育的特色与风格,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生机,我们的学校才能充满活力,创出牌子,创响声誉。
第四篇:赴俄罗斯学习考察体会
赴俄罗斯学习考察体会
非常有幸在今年7月20日到7月23日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活动,访问城市是我们的近邻海参崴市,此次考察不仅领略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而且对俄罗斯的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俄罗斯的国民素质之高令人赞赏。行走在俄罗斯的街市环境整洁,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车辆很多,但不论车辆和行人普遍遵守交通秩序。在餐厅用餐俄罗斯人都很文明,没有大声喧哗的现象,坐公交车或者购物人们自觉排队,非常有秩序。俄罗斯人热爱大自然,特别注重环保。
国家对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学至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发放教科书。中小学生在学校用餐有补助,各个学段都有奖学金制度,对学优生免费发放假期旅游券。优等生在假期免费参加夏令营,在夏令营活动,有辅导教师全程陪同,活动丰富多彩,注重培养素质,孩子们假期过得十分充实、开心!
此次旅程沿途的自然风光、气候与我国东北没有太大差别,海参崴的城市环境现代化程度不如中国的中等城市。海参崴地理位置在东亚,甚至比中国还“东方”,但文化以及饮食习惯都是绝对“西方”,与周边的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里可以体会正版的欧洲文明。海
参崴在短短100多年中完成了从沙俄封建帝国到苏联社会主义领袖,再到俄罗斯民主国家的历程,留下大量的历史遗迹。许多欧式建筑得到很好的维护,迄今仍在使用。由于远离欧洲大陆,城市建设水平不够现代,相对原始和宁静。
俄罗斯人普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较高,因而整体国民素质较高,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透着一种让人心仪的气质、教养和内涵。俄罗斯普通中等教育保持了高水准。这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很多;教材的种类、文科教材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更新,选修课有所增加(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开设了一批新课程,譬如信息学,环境保护,个人安全知识等。民族学校有较大的发展。全国共有3000多所民族学校,使用33种民族语言(除俄语之外)授课。
课外教育机构有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体校、体育俱乐部,以及技术、环境保护、地方志等,课外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参加课外活动的儿童增加到学生数的40%。
俄罗斯一直沿袭着“小学中学一贯制”的办学体制,或“10年一贯制”或“11年一贯制”。俄罗斯学校每年分四个学期,新学期从9月1日开始,这一天相当于俄罗斯的一个重大节日,全国的学生和教师都穿着崭新的漂亮的服装,每一个学生都手捧着鲜花,拜见他们的校长和老师。10月末第一学期结束,放秋假一周,元旦前后放寒假三周,3月末
放春假一周,6月1日至9月1日暑假。多数学校分二部制(上、下午班),7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32节课,学生每天在校时间5至6小时。班额一般不超过25人(上外语课时,这样的小班还要分为两半进行授课)。俄罗斯坚持实施“一贯制”、“小班额”的教育模式,其理由是:教师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便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或道德的缺欠,从而实施个别帮助。便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爱好或特长,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教师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从学校和教师那里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得到同样的帮助,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使每个孩子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愉快地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次到海参崴考察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有初次到来的兴奋,也有一种遗憾。因为15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的领土。历史已经不能改写,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牢记历史,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是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2013年7月25日
第五篇:赴南京学习考察体会
赴南京学习考察体会
东方红中心校 赵玉铁 2011.10.26
2011年10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莫旗教育局组织的校长任职培训考察团,到南京、山东的五所学校南京五老村小学、中山小学、石鼓路小学、瑞今北村小学、杜郎口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对这几所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成功做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他们的干部教师真抓实干、不甘人后、凸显特色、树立品牌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同时对自己学校今后要重视教研科研、提升办学条件、展现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思路,先把个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旗教育局举办校长培训班大有益处。
教育局每年暑假期间举办校长封闭学习班,集中培训,听取专家报告,介绍名校经验,学习教改思路等,这些培训为校长们充实了头脑,指明了道路,为莫旗中小学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同时,局领导的亲自参与,亲切指导以及殷切期望都给校长们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压力,但更多的是前进的动力。
考察回来后,根据旗教育局领导的要求和安排,旗考研培训中心组织校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要求各学校结合考察学习,举一反三,因校制宜,学习借鉴外地学校的办学经验,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二、五所学校各具特色。
(一)走进名校南京中山小学
下面我就对我所在的南京市中山小学所见所闻所感略作讲述:
南京市中山小学,原名中山门小学,是陶行知的学生陈性松于 1928 年创办的一所乡村小学。原来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质量落后,连当时村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就读该校。然而,经过70多年的风雨春秋,现已成为一所办学理念新,教育特色鲜明、社会效益显著的南京市实验小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师生八百余名。遵循“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该校确立自强、求实、争先的校风。
中山小学王丽萍校长在中山小学连任校长23年。她积极倡导孙中山先生“博爱天下”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了“顺天致性,天人合一”的办学理念,“公平公正、博学博爱、和蔼和谐”是学校办学风格。让每个学生的童真、童趣、童性得到满足和张扬;让每个学生有自信、有追求、有活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要为学生加油,不为学生提速是学校办学一大亮点。
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得到更加自由地成长,大队部设立问号台和博士站,在激发兴趣、质疑求异中让每一位孩子愿想、敢想、能想、会想。学校开辟了“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想滚就滚,想爬就爬;想问就问,想做就做”四大自由放飞的平台。“涂鸦墙”给孩子一个宣泄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画写;一块滚爬地,让学生自由翻滚、随便嬉闹,让学生的烦恼和快乐都得到尽情的宣泄和释放;心愿成果树,可以让学生定期将自己的心愿及获得的成果挂学校特色办学制度:
(1)作业免写、选写制
1.对于每天能按时交作业且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的同学,连续两周按时交作业或者累计获得过10个红花的同学,可获得一次作业免写卡。2.每星期被班长表扬3次以上或被老师表扬4次以上,则可以获得“表扬星”的称号,可以免作业一次。3.被多门课程的教师表扬有很大进步,则可以获得“进步星”和称号,并可以免写一项作业。4.语、数、外作业连续获得5个优,则可以获得“科目小明星”称号,并可免写作业一次。作业选写是指,由科任教师根据学生各科目成绩,决定可以选择做某些科目作业或不做某些科目作业。
作业免写和选写成为了中山小学学生的一种荣誉。
中山小学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办学制度,如:
(2)免试生:可以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家长同意,由任课教师、班主任核准,学校教导处讨论后批准实行期未免考。免试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5%。
(3)跳级制: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4)半天制:只要家长有需求,学生每天下午可以不来上学,为个性特长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可以到外面学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
学校还有校园“小先生”,“错题本”,菜单式家长会等等很独特的制度。
这些办学制度,理念很独特,很创新,很有意思,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很显著的效果。
在中山小学的短短半天,让我感受到中山小学独特的办学理念,优美校园文化,惊叹学校近几年的跨跃式发展,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人性化管理!
(二)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位于白下区文昌巷74号。学校建于五十年代初,在80年代和2003年学校分别进行了两次改造扩建。校园现占地8800平方米,校舍面积8300平方米。2007年,学校有36个教学班,1584名学生,教职工80人,市优秀青年教师以上的骨干教师10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2、5%。其中两名特级教师。
五老村是五十年代全国文明的甲等卫生先进单位,周恩来总理和50多个外国领导人曾来此视察、参观。学校利用社区优势开展卫生和健康教育,成立了“少年卫生学院”。学校三次代表南京市接受“全国创卫生城”活动的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检查,获好评。学校被评为南京小学唯一的“十佳卫生院校”。
近年来,学校提出为培养“胸怀世界的中国人”奠定基础的理念,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采取“读中华经典文章,明理睿智;玩民族体育游戏,强体健身;赏民间传统艺术,优雅气质;看世界优秀电影,放眼全球”的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小学生开设了“电影课”,将中华经典文章,民族体育游戏和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省教育厅推荐学校参加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校园风采”展播活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了反映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节目《经典伴我成长》。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和南京市“模范学校”、江苏省“两基教育先进集体”、“南京市文明单位”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国电影课示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等荣誉。
(三)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目前该校是一所易地重建的新校,位于新街口地区西南侧,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8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100人,教职员工62人,是一所功能设施齐全,高标准、高质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该校自197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小学以来,在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探索中一直起着示范与先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该校充分发挥教育整体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了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构建立美教育为特色教育的办学模式。尤其是艺术教育在该校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始建于1875年,由法国传教士倪怀伦建学,校设天主教堂内,无校名,隶属天主教会。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为“类思小学”,校址在石鼓路100号天主教堂内。南京 解放后,政府与 1951年10月将“类思小学”改名为“爱国小学”。1952年11月15日,由南京市第四区人民政府文教科接办,改名为南京市石鼓路小学至今。学校1975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2000年,学校异地新建,位于新街口地区东侧,是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美誉的现代化学校。石鼓路小学历经沧桑,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足迹坚实,辉煌铸就,堪称南京小教发展的“活化石”,金陵教育之林的“不老松”。
学校立足审美教育,以版画教学为特色,走立美教育办学之路,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及社会的一致肯定。近年来,学生创作了近1000件版画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儿童画展,有300多件作品分获各类奖项;有200多件作品被选送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加拿大等14国展出,其中获国际金奖5件,有200多件作品被《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国美术教育》等全国40多家报刊杂志选登,学校集体数十次荣获团体优秀奖;有70件儿童版画作品曾登上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2年,石小在省美术馆成功组织了全国部分城市版画邀请展,受到各级领导及专家的肯定。自92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自’学习实践活动优秀课题小组”、“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国际和平全国中小学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南京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校长余多慈曾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我们在教学楼下短暂的等待之后,校长接见了我们,带队的杜书记讲明了我们此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后,校长热情地领我们参观了教学楼,以版画、校史、科技为主题的图片分层张贴在楼道内的墙壁上,图书室、教师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小乐队室、电教室、多功能室等各种功能室齐全,尤其是图书室、教师阅览室藏书多,布置有格调,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图书阅览室的设计具有漫画卡通风格,地板砖采用了七彩色,寓意学生七彩的少年生活。从楼上窗户放眼校园,面积不大,但干净整洁,富有色彩: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足球场、篮球场,彩色的教学楼,构成了多彩的石鼓路小学。
(四)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创建于1984年9月,是随着小区建设配套建立的全市第一所小学,座落在瑞金路和解放路交界处附近的大清河18号。校园占地12670平方米,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现拥有在职教师80名,35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2003年1月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这是一所在市、区有较高知名度,深得社会赞誉,学生和家长向往的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学校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地方;教师的管理理念是:让教师教育着、快乐着、幸福着;学生的教育理念是:享受幸福教育,体验幸福人生。“幸福教育”将成为学校的“十一五”课题。学校拥有自己的内部综合性刊物《幸福学苑》,此刊已成为师生展示幸福教育和享受教育幸福的阵地之一。多年来,学校已形成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校风。近几年我校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 “江苏省优秀少年军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基地” “江苏省科技教育五星级先进集体”“省档案达标先进集体”、“市德育先进学校”、“市优美校园”、“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此次南方之行,我得到了两点启示:
(一)开阔的办学视野,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
纵观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都有着先进的办学理论,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这些参观学校的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
我觉得,作为校长必须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认清形式,理念超前,目标远大,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努力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一个高品位的名牌学校。(二)创造条件,总结提升,培植特色品牌学校。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正像一位同行所说:“学校如同一架钢琴,像一支交响乐队要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必须由不同的琴键或不同的乐手奏出不同的声音。如果大家都发出同一个音,这个交响乐就奏不出来了。”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和这些示范校一样,我校也有自己的教育亮点,但由于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总结提升,这些亮点都处在璞玉未琢的原生状态,难以对大面积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带动、引领作用。今后,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搞好学校硬件建设和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打造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