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博士体会
解放思想-----还给学生学本课堂
齐齐哈尔外国语学校 焦玉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2012年11月9、10、11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接受了韩立福博士的培训,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教学观视闽中,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从实践研究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老师推着学生走“的惯性,走进了”先教后学“的教学范式,最终培养了”勤“(经验型)教师相懒学生,学生始终没有学会有效的自主学习,失去了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观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强调知识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教师角色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逐步建构”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培养”懒"(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和勤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也从来没有想过我所设置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让学生从中真正获得知识。但是,经过韩博士的培训之后,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1.问题导学课堂是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而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而且能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研究,总结出问题的类型包括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时间、地点和背景。原理性问题包括文本大意、段落大意、逻辑关系、写作特点、思想感情、经典赏句、意义目的、图表说明等。习题性问题是指文本上的例题、习题和练习。拓展性问题是指基于上述三类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拓展学习而发现的问题。所以,今后在制作问题学习工具单时我会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在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置好问题。
3.过去的5年,我也在制作导学,但是从来也没有想过这样制作三单。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才知道制作三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制作步骤如下:
6评价性、指向性。我们只有严格经过以上步骤,才能制作出质量比较高的问题学习工具单。
4.从来不知道开发问题学习工具单还有原理,但经过这次的培训,当某教师开发问题工具单时,认真研读教学内容、走进文本、阅读六遍、在研究课程标准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找到关键问题、围绕关键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包括概
——性问题设置在问题解决——
——的发展单。
5.过去的课堂教学是这样的,通过教材、确立教学目标、此过程采取的是讲授式教学方式,先教后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但是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课堂是有效教学,通过研读教材、确立教学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以提前预设问题,也可以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通过预习,生成问题,再交给教师,由教师将知识问题化,然后建立多元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对话、思维训练等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小组合作、团队学习由此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对比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过去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是学习的客体,被动学习最终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课堂是由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在其中只是起辅助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可以实现教师结构化备课和设计、师生共同建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狼性学习。通过教师智慧导学来支持,在课堂内容结束后,通过这样的课堂,使得学生勤快起来,教师“懒”起来。我们就应该创建这样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 1.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体系
1)以前,学生的课前采取线性预习,即要求阅读文本,但是并没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同时也不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作业,这样的预习,只是强调了教师的自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现在,进文本策略。要求学生保证阅读遍数要求学生阅读六遍、实现三次对话,启用《阅读评价
——评价单
2)以前,教师在课前进行知识性备课只是单纯的备课,并没有在备课时考虑太多学生的因素。现在,——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容、定 2.课中教学阶段行动策略体系
1)以前,学生是被动学习,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会要求学生注意听讲、认真记录、听从教师安排。现在,在有效教学视野下学生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学习方式的:
1231”是教师采用“闭口”策略、“2”是教师采用“巡观”策略、“3”是教师采用
开口、“4”讨论、“
512345+
21”起立、“2”聚首、“3”
1”小策略——“坐立自如”策略、“2”小策略——“行
学会静听与思考,根据展讲者的提问引发讨论,对讨论结果如何及时给予评价。为了丰富展讲的结论,本组和其他组要进行补充性多元表演,在整个展讲过程中,全体同学认真记录和修正,尤其是“差生”。在进行展示时学生要按照上述六字诀进行展示。
。利用《问题生成单》即通过自主学习发现个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生成小组问题,通过全班讨论生成全班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法,利用《问题训练单》
学习变为积极学习、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过去静态学习变为动态学习、由过去低效学习变为高效学习,由个体接受学习变为合作发现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喜欢学习,而且使得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2)以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讲授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知识讲授,先讲后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照顾优生忽略了差生。这样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教师采取的是智慧教学行动策略,课”五环节情境引导、激发欲望、自主学习、结构预习、问题发现、小组评价、组内展示、合作学习、小组展示、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拓展延伸、问题训练、评价指导、归纳总结、知识升华。“问题拓展提升课”五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拓展、总结归纳、问题训练、合作评价、关键问题、师生共探、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3.课后拓展教学阶段行动策略体系
1)以前,学生的复习具有延迟性特点,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做课后作业、课外习题,然后再根据条件进行拓展学习。这样学生是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却不能及时进行练习,不能及时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现在,在有效教学视野下,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不足。,归纳方法由括弧法、表格法、表框法、拼图法、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517天一复习、15固学过的知识。
2)以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线性拓展学习,置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完成,这些学生主要是一些优生,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现在,在有效教学视野下,教师采取的是回归评价型指导策略,主,在经过系统的回归复习后
3天一复习、7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以上就是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我觉得经过这次培训,自己收获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韩博士培训我的这些内容,我会努力去实践,不仅要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还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进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教师。
第二篇:韩立福博士培训心得
2012年10月22日—24日,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博士,在太谷二中高二年级会议室为我们学校新教师作了专题培训。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针对“三五三”课堂工具单的开发和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以及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听讲者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满三天的学习,对于一个刚毕业一年的数学老师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它犹如大海里的一盏航灯,为我指引专业的路线。通过学习,我大概有几点反思: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教学观视闽中,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从实践研究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老师推着学生走“的惯性,走进了”先教后学“的教学范式,最终培养了”勤“(经验型)教师相懒学生,学生始终没有学会有效的自主学习,失去了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观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强调知识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教师角色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
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逐步建构”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培养”懒“(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和勤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效教学”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突出强调了教学规范的转型。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转型,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上的转型,而是具体的、内在本质上的转型,是从内在的教学设计、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外在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的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视野中,为了追求“教学规模”效应,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学生视为整齐划一的无条件接受知识的“器皿”,教学设计过程是从课程教材到教案的复制过程,其结果便是“目中无人”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习便成了被动式、接受式、等待式学习。新课程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抑。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重心要放在如何凸现学生主体性方面,重点体现三点:一是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发展需要来进行个性化设计;二是设计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生成以及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以问题提出、问题对话、问题解决为主的行动路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凸现以主体性为主的教学设计,将有效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奠定最基本的行动基础。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传统课堂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和权威性,把学生当成无知者,构成了严格的上对下的线性关系,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绝对“控制者”,要求学生要“听话”、“顺从”和“执行”。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便失去了自主和个性,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欲望,失去了问题和思考。建构有效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是基础,师生关系转型是关键。在有效教学中,“教筛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第二,关于导学型学本课堂的有效创建,所谓“导学”是指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问题的分类将知识有效地问题化,从而达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课堂问题化---学习问题化这样一个有效地学习路径。而此中,我们必须明确文理科中不同的问题分类及其内容,那么对于理科来说,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性问题:主题、人物、字母、符号、意义、公式、概念、定义
原理性问题:公式解读、性质定理、原理原则、逻辑关系、操作要领、图标说明
习题性问题:文本例题、习题、练习
拓展性问题:基于上述三种问题,围绕教学内容拓展二形成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教会学生首先在问题生成导读课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将文本内容准确地转化为问题。这样才能呈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有效学习的链儿。
言归正传,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1、课前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提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按知识结构、问题结构、目标结构进行系统的先知学习;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展示对话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要求如下:“当某一同学或某一组在进行展讲时,其他同学要学会静听和思考,根据展讲者提出的问题引发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要及时给与评价,为了丰富展讲结论,本组或其他组要进行补充性多元表演,在整个展讲过程中,全体同学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学困生。”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结构化备课和设计,开发好工具单(详见第三)组本教研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而后,师生共同建构,小组团队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和狼性学习的氛围。
2、课中,一定要按照“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三个课型来上,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三种课型的成功实施都要依靠教师的智慧导学来支持。
3、课后,学生要进行回顾复习,教师的回归指导也要跟上。
第三,我们来谈谈教师有效地开发工具单。工具单具体有: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等。
首先,教师要了解原理,三个单子作为三种课型的工具,要难易得当,层层递进;当教师开发问题工具单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走进文本,阅读6遍,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找到关键内容,并围绕关键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根据课时数和学习目标,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将基础性问题设置在问题导读评价单,将体现重难点发展性问题,设置在解决评价单中,将属于拓展提高性问题,设置在拓展评价单上;另外,可以根据发展优生的需要设置挑战单和训练单。其次,个体操作步骤中
1、走进文本,反复阅读(6遍)实现三次对话(与文本人物、要素对话;与作者与发现者对话;与编辑老师对话)
2、明确问题分类,实现知识问题化
3、结合目标和课程标准,生成个性化学习目标
4、按照三个工具单的模块进行设计
5、参阅教辅,提炼完善,吸收整合学生生成的问题
6、按照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五个特点,评价工具设计的质量。
第四,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
教师发展的三重境界:追“傻”求真---追“懒”求智---追“愚”求艺 教师专业成长四个阶段: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
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认真观摩、总结、学习,也会缠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
除此之外,韩教授还给我们传授了创建新型小组合作的十二字诀,其内容可以归纳为:
1、愿景
2、角色、3、体系
4、团会、5公约
6、评价,对我启发很大。
1、愿景:在这一块内容里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和最高的理想。对人生美好的风景的一个憧憬,产生一个学习的动力。明确自己与理想的差距,现在的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锻炼自己。建构愿景是需要召开主题班会,构建学生愿景;同时,教师也需要建构教师愿景,做到人人有愿景,人人有理想。
2、角色: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只设有班长、学习委员等,这样的角色只能让少部分人明确自己的角色,大多数却只能跟着别人走。在小组学习中每组设立学科长,这样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自信心,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体系: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我们将通过两个体系来管理班级,一是学术体系,另一个是行政体系,两个体系相互配合和补充。
4、团会:是我们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团体都有自己的任务,这其中包括家长、任课教师、学科长,经常讨论研究学习方法,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5、公约:各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公约,并且每人都要签字承诺。目的则是落实各学科任务,保证日常工作小组学习机制得到充分展示。
6、评价:这一环节也是一个教学反馈,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五元评价和成绩评价。体现了个体学习便捷化,团体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内涵。使个体问题变化为小组问题,升级为班级问题,全面解决各个学生的困惑。
韩博士说:“一种健康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育观。这是唤醒人的本性,突出主体性,开发潜能,释放最大能量的教育;是真正实现民主、自由、开放、平等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形态上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多元化教育。”
第三篇:听韩博士讲座的心得体会10
听韩博士讲座的心得体会
(十)二
对于教学的改革,我认为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教材为本是非常普遍的。大家经常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学之本”。教材写的一课时、两课时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只是一种参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课都是教师讲,而要求学生配合教师。比如,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老师让你怎么样”这样的语言。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一起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另外,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过去有一句话: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看这句话有点问题。蜡烛的光是一点点地灭下来,最后就全灭了。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要不断地充电,照亮学生。曾经有一个研究,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有的教师上课时眼睛是看着天花板的。这些教师经过二三年的时间就会跃升到第二个层次,那就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我们要研究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这种策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我想,原来的备课主要是根据原苏联教学法的一些环节,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二是实施的策略。实际上游戏的教学策略对低年级的教学很有效,游戏的策略有哪些步骤和哪些特点,都是应该进行研究的。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比如说,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电脑演示是一种新的策略,那么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又比如,练习设计的策略,也可以促进有效学习。还有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一些思考含量。有些提问是没有思考含量的。三是评估策略,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这些策略包括“档案袋方法”、“开放性问题”、“小声说”等。
以上各种策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通过此讲座我认识到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篇:听韩立福博士讲座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观念,追求有效课堂
————听韩立福博士报告心得体会
张佳佳
2013年7月16日—18日,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博士对我们学校教师作了专题培训。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问题导学”学本课堂的创建、问题学习工具单开发与学习方案设计新思维新策略、如何上好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高三有效复习成功方略、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如何创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研课报告结构框架。通过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熟悉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而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对“问题导学,先学后教”各环节的认识 第一,“问题导学”即提出问题。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第二,“先学后教”。有了前面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把“教”转化为“学”,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要做到三大转变
1、转变观念,追求有效意识。
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使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而“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就能很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先学后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搞好学前指导,依据学情来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先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量问题,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是学习伙伴的共同合作学习,不是无目的的学,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老师再回到讲解的老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使老师准确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进行“后教”,由于老师只讲学生自学时不会的知识点,不仅讲解更具针对性,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讲得时间少了,学生自学、展示,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转变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其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其课堂质量。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
3、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 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 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同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韩博士也给出了他的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
1、召开主题班会,建构《我的愿景》。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择适当机会,召开以“我的愿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采用自我想象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想理想和人生价值。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我的愿景》,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好《我的愿景》,把它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动力。让学生充分理解今日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为愿景而学习,实现学习愿景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打破常规小组分工形式,小组人数要为偶数,建立同伴学习的评价机制,各组在原有的小组长基础上,增设学科长。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互相制约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在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之间互动、如何师生之间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提出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3、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增加团对内部的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自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四、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问题导入”阶段,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导学案,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引导化,知识体系逻辑化,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导学案基本掌握相应的重点、难点知识。
2、在“先学后教”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确 “先学”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2)、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其功夫主要在课前。
(3)、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3、“当堂训练”阶段,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再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而“当堂训练”的关键就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针对性、强化性。
从韩博士的报告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有积极上进的态度,对教育充满爱心、热心和良心,相信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搞好有效教学,实施好素质教育。
第五篇:韩笑的读书体会
《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的心得体会
通化县果松学校 数学组 韩笑
小时候,自己总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教师,自己可以像所有的教师一样“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用爱感化每一位学生。因此,高考那年我毅然报考了通化师范学院的数学系。四年之后,被分配到果松镇学校任教。初登讲台,信心满满,总觉得自己会在教学上大展宏图。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自己已经心灰意冷、激情不再,我开始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教学,正在苦思冥想之际,学校向我们推荐了《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这本书。
在寒假期间,品读此书,让我心灵涤荡而受益匪浅,又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一打开书就像眼前忽然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世界。个个生动鲜活,既具创意又具操作性的成功案例描述着教育工作中的细小故事:“男孩女孩节”、“快乐的盒子”、“小问号信箱”、“校园一米线”、“新闻发布会”、“小组循环日记”“红领巾的十个秘密”……这50个智慧方案不仅独具匠心,而且经过一线教师长期的实践、摸索得到检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们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这些新鲜具体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心得吧!
1、“一个人扫地”,让我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确实“一个人扫地”比小组扫更妙:值日的那位同学可以自行安排打扫,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还可以邀请自己要好的朋友帮助自己一起打扫。这样劳动的成效明显提高,也加强了学生在班级的个人责任感,好朋友帮助一起打扫,更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可谓是一举多得啊!这样的案例颇多,我深有感触,给我以后班主任工作敲个警钟,也为我以后班主任工作能够开展顺利。更为以后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2、“数学小辞典”,也让我想起曾经学生时代,我的一位老师说过的“错题集”,我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错题不仅仅是将错题整理、更应该是互相传阅、借鉴、评比。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能够客观地自我评价,进行自我肯定与改进,在活动过程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能够汲取他人的意见。
3、“道德小法庭”,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人与人磨合的时候会出现各种摩擦,需要调解,而“道德小法庭”就可以出面调解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也更能友好的一起工作,一起交流,使得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也越来越人性化。我认为领导应该在学校组织这样的一个团队,不仅可以调解工作中的摩擦,还可以互相提几点意见,虽然别人向自己提意见时,有时觉得自己脸上挂不住,很难受,但细想有这样的团队,会让我们的工作更积极、更主动,也会越来越好。领导也可以接受群众意见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意见稍稍更改。让群众可以喜欢。同样,群众也可以接受领导的意见,让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好。
4、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我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弱,也知道如何更正。我也会向书中的建议一样,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但是请教后,不能一味的抄袭,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整理。
总之,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以后好好工作。将学到的知识努力运用教学工作。
评语:本文作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通过阅读找到自己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及文章中的事例谈了自己的认识,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为改进工作打下了基础。(王仁阁)
作者简介:韩笑同志于2013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8月份考上通化县特岗教师,现在在通化县果松学校工作,任教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