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教材培训理念与课改同行
理念与课改同行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弘扬中国精神,纳新吐故,传统教学换新颜。指向教学前沿,扬优弃弊,当代课堂尽朝晖。
新学期伊始,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的部编教材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部编教材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课标的理念如何落实? 10月21日—23日,宁波市海曙区张敏华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和学员们,齐聚迷人的西子湖畔,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部编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期三天的培训,19个讲座、13个课例,让学员们从理论上探源,从实践中解惑。这场教育的饕餮大餐,收获满满!学员们倾听了崔峦老师的《部编一年级教材的创新点及教学建议》,站在编者的角度充分地了解了编写的背景和指导思想,系统地梳理了教材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学员们学习了周一贯老师的《弘扬中国精神,呼唤中国功夫》,周老先生的讲座给所有教师敲响了警钟,语文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育人,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才是其精髓,如何在坚持传统的同时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求新时代的老师要有足够的“存量”,更要有足够的“留量”。我们还聆听了敬爱的导师张敏华老师带来的课例《姓氏歌》,本课的课例示范,诠释了低段语文的教学标准,将听、说、读、写、悟有机结合,将文化、知识、方法、实践、情感、交际有效融合,让语文有了文化的内涵,让语文运用于生活实践,让语文充满儿童情趣。
精彩的讲座,精彩的课例,精彩的点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带着满满收获归来的学员,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将新的教学理念实践于教学,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走进新版统编教材,感受本真语文魅力
——参加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6月28日到30日,我参加了由安徽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部编教材培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但这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人教社王本华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马鞍山八中汤胜校长对新教材的解读,我对七年级人教版新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新版教材从始至终都遵循一个原则:本真。循着这个字眼思考,我得到这样一句话:走进统编新教材,本真语文新天地。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都是偏离这个本真,急功近利,多了一些浮躁,少了一些安静。多了一些囫囵吞枣,少了一些细嚼慢咽。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有一些改变:我把本真与新教材的关系,与我认为使用新教材教语文的关系做些解说,个中原因就简单了。
一、新教材并不是专家臆造的,它是在过去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生长起来的。
首先新教材是从旧教材中生长出来的。因为教材编写必然要考虑到它的继承性,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原有的教材里的内容全部摈弃。不管怎么说,原来的教材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新教材中很多内容和说法对于在语文教育工作战线上摸爬滚打十几年年的我来说,并不陌生。比如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这两个词或者阅读课文的分类,是2001年前的教材中的术语,并不新奇。而教材分为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分开,大家都知道就在我们这几年用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如《春》《济南的冬天》《驿路梨花》等课文也曾是原来教材出现过的。所以,这次部编新教材尽管是一场教材的革命,但有一个基本原则“能不变的就保持不变”,文质兼美的经典仍然是保留的。
其次新教材的变,即旧教材没有而新教材有。这种变化的依据之一,就是近几年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和一些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比如课外阅读进教材和教读、自读构成三位一体。其实它的依据就是近几年提出并实验的“群文阅读”和“主题式阅读”。而“双线组元”其实和“真语文”“正道语文”“语文味”语文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说白了就是对语文课程工具性的一种落实。
所以新教材并非天外来客,它接地气,植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沉淀了多年教改的经验,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是能够很好地操作的。
二、当我们真正走进去时,一切原来如此简单。当我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报告,接受了三位专家的培训后,真的翻开新教材时,教材编辑的理念、体例、如何使用新教材这些内容,就会在新教材的字里行间闪现。新教材的新我们了然于胸后,感觉到就是引导学生真阅读、真写作、真活动。这样的做法哪一位语文人没在这些方面做过努力和尝试吗?所以说新版教材的初中就是本真语文,回归天然,不搞矫揉造作。
三、用本真做支点,语文教育的精彩就会被轻轻撬起。当我们真的沉下心来,把新教材捧读掌间,从一个语文的情怀去解读教学内容,以一位语文教师的眼光去审视文本价值时,语文教育的支点我们就找到了。当然教材新了,学生新了,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真的和过去有点区别,以一个“真”字,落实好教材中的家国情怀、优秀文化和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我和我的学生必定可以享受语文的精彩。
总而言之,本真语文是大势所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语文的天地是宽广的,我们语文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开启语文课程的新天地。
第二篇:课改理念 汇总
李丽 高三英语教师。自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以来,多次参加高三送考。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积极推进“五环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心,爱护学生,课堂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赵艳,高三政治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树立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石磊,高一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要突出“趣味、能力、参与、务实、高效”的特点,同时体现图文并茂、以图释文,以文释图的学科特色。通过课堂教学艺术魅力的展示,吸引、指导、培养和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
袁静静 高三英语教师。2004年开始从事高中教学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抓紧一切时间加强业务学习,课堂上积极采取“五环节”教学法,讲方法,讲规律,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相互争辩,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王韦,高二数学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积极实践学校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走进学生中间,认真了解学生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课堂特色。
张迎迎,高二地理教师。课堂的意义和价值恰恰不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会学。学习能力才是我们素质教育中的那个“素质”。实践证明: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而且学得更好。所以,作为教师,教学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即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
王英伟,高一历史教师。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是向每一个学生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只有焕发出生命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课堂。
冯真真,高二物理教师。深研精教,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成长。教育教学中,注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全面发展,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和心灵感受。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徐雪芳,高一物理教师。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张玫玫,高三物理教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生活融入课堂。给学生以期望和激励,与学生平等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课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姜海霞,高二化学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着眼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姜春燕,高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立足学生,深挖教材,以问题为主线渗透数学知识,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
王秀胜,高三化学教师。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臧西华,高二生物教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倡导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王德辉,高一数学教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手脑并用听说写,心中悟出始知深。”学习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体验。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去反思、去探究发现的“过程”。
辛云静,高一语文教师。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其乐融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方为课堂的返璞归真。发现其长处,发掘其潜能,尊重其思想,包容其不足,打开其视野,促进其成长。做认真撒种,用心耕耘之人,相信有一天,会在一低头,一回首间,欣然收获田野里绵延的绿色。
孔祥锋,高三化学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降低知识难度。通过自学探究等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张丽娟,高一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视“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
王晖,高二历史教师。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观念,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更多的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化的课堂,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刘海燕,高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兴趣。坚持五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深挖教材,以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思维和谐课堂。
韩梅,高二政治教师。教师要重视把教学过程聚集到学生的“学”上,彻底改变传统教学“重复低效”的被动局面,要引导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技能,产生内发情感引导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励创新。在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让课堂生动活跃起来。
王红燕,高三语文教师。课堂变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好课堂这一师生交流的平台,注意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关心并洞察学生的心理,调整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主动思维,大胆实践。
贺少禹 高一化学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王成绩,高三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所需,课改是渐变,不是突变所能实现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是驾驭教学改革的中心,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我愿意和我的学生伴随着课改一起成长,一起体验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一起迎着课改的春风,走向成功!
赵慧,高二物理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信学生的能力,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开设探究性课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的研究习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孙玉萍,高三物理教师。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工作中,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点难点问题逐个攻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孙树荣,高一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揣摩,让学生喜欢生物学、学好生物学。这是我的奋斗目标!!
鲁涛,高一数学教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讨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
刘晓婧,高一地理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刘志刚,高三数学教师。立足教材,以学生为本,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降低知识的坡度,设置问题的梯度,重视概念教学。能以问题引领学生,课堂授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加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精讲精练,重视学法的指导,创设高效和谐课堂。
邹文文,高一物理教师。课堂教学坚持“先学后教”原则,做到不学不教,学了再教,学先于教且决定教,教服从于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为引领,整个过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重视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曹泉鹏,高一语文教师。把教学当成一次掘金的行为:每一次对文本的挖掘就会发现新的矿脉,每一次对学生的开发就会淘出发光的金子,每一次课堂的互动就会找到稀有的矿种。把教学当成一次心灵之旅:每一次对教材的解读就是一道美的风景,每一次跟学生的对话就是一次善的播种,每一次师生的交流就会看到一种智慧火花的碰撞。创设诗意课堂,凸显魅力语文;徜徉灵动课堂,品味经典语文。
胡佃杰,高三生物教师。学生们和我一样,都渴望得到彼此的关注和鼓励,于是我们在相互勉励中共同成长,在成长中共同收获快乐。一个人只有感觉成功才会成功,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走进生活,走进真实,感受源自学习的真正的成就感,帮助每个人重建信心。
宋志华,高一政治老师。从教以来,始终贯彻五环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力求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和人格的前提下,让书本知识和人生经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激起阵阵涟漪并有所沉淀。
殷丽华,高三历史教师,遵循诱思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潜心钻研业务,严格遵循教改模式,勇于探索创新。
李波,高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用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崔艳娜,高一英语教师。运用新的课改理念,用学生的眼光去分析教材,用学生的方式去理解和处理教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运用教材,用贴近学生心灵的方法去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朱温梅,高三历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虚心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大力执行学校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接受新思想,探寻教学新思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窦光芬,高一数学教师。“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替别人走路”,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课堂上先学后教,营造一个思想自由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真正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霍希望,高三地理老师。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肖士红,高一英语老师。作为英语老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去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语言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教学活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双向的,且当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好英语。
张丽,高一政治老师。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慕康好,高三数学教师。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王尧锴,高三语文教师。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五环节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教师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去掌握获取知识的渠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最终使学生不但在语文课中受益,更获益终生。
朱晓娜,高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严格把握教学各环节,备课认真细致,课堂组织严谨有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实施教学改革,按照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
葛茂盛,高二语文教师。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自己始终以高度的工作热忱勤奋求知,不断进取,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力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始终贯彻“先学后教,诱思探究”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甘做学生的铺路石。
董兴泽,高一化学教师。始终在教学中坚持 “自主学习”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贯穿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做到遵循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前提下,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邵宗宝,高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的兴趣。坚持五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深挖教材,以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效思维和谐课堂。
丘奎,高二英语教师。自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以来,多次参加高三送考。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积极推进“五环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心,爱护学生,课堂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王志翔
高二语文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转变教学思维,用学生的眼光去分析、理解和处理教材, 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李晓艳,高二英语老师。这一年多来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我包容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包容了我。语文是一门既简单又复杂的学科,时间长了才能见成果。我所做的还太少,以后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李明,高二生物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虚心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大力执行学校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接受新思想,探寻教学新思路,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李洋波,高二政治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树立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丽梅,高三生物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工作中,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点难点问题逐个攻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王冰,高三英语教师。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张秀娟,高三地理教师。力求在教学上细致,思路上清晰,语言上精炼,讲解上到位,沟通上融洽,练测上及时;努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感悟中进取,在愉悦中收获!。
夏艺璇,高三英语教师。课堂的意义和价值恰恰不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会学。学习能力才是我们素质教育中的那个“素质”。实践证明: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而且学得更好。所以,作为教师,教学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即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
袁克新,高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坚持“先学后教”原则,做到不学不教,学了再教,学先于教且决定教,教服从于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为引领,整个过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重视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王文艳,高二地理教师。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其乐融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方为课堂的返璞归真。发现其长处,发掘其潜能,尊重其思想,包容其不足,打开其视野,促进其成长。做认真撒种,用心耕耘之人,相信有一天,会在一低头,一回首间,欣然收获田野里绵延的绿色。
徐云华,现任高一数学教师。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自己完整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进行新课改,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第三篇: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
xxxx年暑期,我幸运的乘上了课改的列车,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培训。那时课程改革如一夜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几年来,课改路上有风雨更有阳光,课改的种子,在阳光雨露中破土而出,发芽长叶,生机盎然。如今,十年时间过去了。蓦然回首,每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课改给我们教育带来的变化。我们付出的辛劳与汗水都得到了回报。我们尽情地体验着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种种希望与激动,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反思。我们在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而这一段坎坷而又不平凡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懂得了很多,学会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悲哀,也有烦恼,有沮丧,更有反思。…… 更多的是,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就像一盏黑夜中的航标一样,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在课改中,孩子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他们爱表现,敢想、敢说、敢于挑战,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我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着这些变化。
在课程改革实施到今天,我想,给孩子一把金钥匙,让他们打开学习语文的大门,这是每一个老师都梦寐以求的事。那这把金钥匙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就是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自主学习就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就能打开学习语文的大门。
课改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改革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复杂,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用不断刷新的教学方法,一切所谓的艰辛都是快乐的源泉,只要认识到这一点,每天的工作都会充满激情!
感谢课改,让我的人生阅历如此丰富!今后的我,将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第四篇:“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
“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思想和理念也随时势在变化,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一线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在实施新课改的初期,也曾彷徨过,也曾迷惑过。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课改的道路上走得似乎顺畅了许多。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那种生龙活虎,敢想敢说的表现,对我更是一种鼓励和促进。我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的个性生命放飞精彩。所以我尊重孩子们张扬个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我的课堂孩子们就是主人,我会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引导他们小组合作,一起商量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遇到共性问题我们师生会一起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见解,并适时引导,让他们从中树立自信并不失航向。同时我教导孩子们如何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其过程毕经曲折。例如一开始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不会小组合作,甚至有时还会为一个无谓的问题争来吵去,闹得很不愉快,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对孩子们说:“做我的学生就要大气,大气之人才能成大器。”孩子们听后会平和许多,慢慢的也学会了礼让谦和,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讨论出的结果也愈加有见地,有时还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获得了很多快乐。
走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实践着,感悟着,反思着,付出很多,收获也不少。我相信新课程改革必将促进师生共成长,必将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让我们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风雨兼程,一路同行!
第五篇:“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
“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思想和理念也随时势在变化,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作为一线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投入到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在实施新课改的初期,也曾彷徨过,也曾迷惑过。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课改的道路上走得似乎顺畅了许多。尤其是看到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那种生龙活虎,敢想敢说的表现,对我更是一种鼓励和促进。我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的个性生命放飞精彩。所以我尊重孩子们张扬个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我的课堂孩子们就是主人,我会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引导他们小组合作,一起商量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演讲稿《“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遇到共性问题我们师生会一起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见解,并适时引导,让他们从中树立自信并不失航向。同时我教导孩子们如何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其过程毕经曲折。例如一开始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不会小组合作,甚至有时还会为一个无谓的问题争来吵去,闹得很不愉快,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对孩子们说:“做我的学生就要大气,大气之人才能成大器。”孩子们听后会平和许多,慢慢的也学会了礼让谦和,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讨论出的结果也愈加有见地,有时还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让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获得了很多快乐。
走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实践着,感悟着,反思着,付出很多,收获也不少。我相信新课程改革必将促进师生共成长,必将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让我们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风雨兼程,一路同行!《“我与课改同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