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时间:2019-05-12 06: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课题:

关爱留守儿童

地点: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

时间:2013.7.24—8.8

院系:

口腔医学

年级:

2012级

班级:

姓名:

刘淑静

学号:

1210750105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刘淑静

乡村有这样一群孩子 留守着村里的炊烟 遥望远方爸妈打工的城市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用勤劳、智慧和有力的双手为社会经济发展默默书写崭新的篇章。此时的他们和我们的童年一样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需要享受家的温暖,需要得到长辈的教诲,却过早地体念着亲情的缺失,忍受着孤独的煎熬,困惑着成长的迷茫,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2013年7月24日到8月8日,我走访了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的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就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展开了社会实践走访调查。并深入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深入体验留守儿童的生活。这次制定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

2、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

3、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给他们辅导功课,整理房间。按着自己制定的计划,每天一有空我都会拿着笔和纸往村里的留守儿童假期托管中心跑。在这十四天的社会实践调查里,我受益匪浅,我想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时间。

一、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80%的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15%的留守儿童是和伯伯叔叔住在一起,值得让人吃惊的是有5%的留守儿童是自己单独居住。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在2009年就建立了留守儿童假期托管中心,村里的留守儿童可以白天在这里学习,这里有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师帮孩子们辅导

功课。

2013年7月25日我迈进村里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当我迈入村里留守儿童的家门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脸上的灿烂微笑,那种微笑让我既温暖又贴心。首先,我给他们送去的学习用品虽然不多,但是孩子们非常的感激。孩子所学习的教室是一个废弃的厂房改造而成的,门和窗都很破旧,一间大大的教室里,摆放着十几张陈旧的课桌,孩子们很安静地坐在课桌前认真书写自己的作业。

每每夕阳的余晖照进这间教室,孩子们凝视窗外,双眸暗淡无光。蓝天、白云,在孩子们的眼前尽显妩媚;阳光、微风,纵情挑逗孩子们的脸蛋。可是孩子们却视而不见,迷茫的双眼,尽是寂寞;校园里欢快的小鸟、美丽的玫瑰带给孩子们的不是开心,而是忧郁。看到这段文字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在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孩子们告诉我,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快要背着书包回自己家里的时候。想起回家,孩子就会想起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孩子们的视线在夕阳的余晖里迷茫了双眼,那暗淡的光线里仿佛在演绎着已经过往的昨天,曾经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的岁月。那时孩子的手还很小,父亲那双宽大的手包裹啦孩子的小手掌,他们一起行走在回家的马路上,马路边绿油油的青草,美丽的杜鹃.......孩子们每每和我谈起这些,泪水就止不住滑过脸庞。

正当灿烂年华,无忧无虑的年龄,可是上帝却赐给了他们一个可恶的名字“留守儿童”。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很讨厌看到托管中心大门前“柳口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这几个大字,更讨厌人们把这样的字眼加在孩子们身上,可是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用啦这样的文字,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知道孩子们也惧怕这样的名字,孩子们想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只是遥远的一个声音和钱的体现。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细心的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2013年7月27日下午,我去了留守儿童王涛的家里,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下午,当我走进王涛家小院时,王涛正在洗衣服,一看见陌生人来,王涛的眼睛里表现出的眼神至今都让我感到惊讶!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畏惧?还是一种.......小孩子停下手中的活,跑进了门。当我走进他的家里,看见小孩子躲在爷爷的背后。在和王爷爷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小王涛今年7岁,在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啦!很少回来,一般都是过年过节才回来看看孩子。当我向小王涛递过去我给他带的学习用品时,小孩表现出来是格外的羞涩。直到爷爷说:“快接过大姐姐送你的东西噻!”小孩子才羞涩地接过我手中的小礼物。

当离开他家后,在我回家的途中,我想起啦姑父的孩子,差不多也7岁吧!

我在想,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每天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和雨露,可为什么孩子们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同样值得让我深思的是在这个时代,一个7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自立,开始学会洗衣服,姑父的孩子是做不到的。

2013年7月31日,我走进啦留守儿童刘斌的家里,小刘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今年9岁的他已经学会啦做饭、洗衣服等家务。但由于小刘斌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记忆里一点也想不起爸爸妈妈的样子。爷爷告诉我说,“孩子妈妈在孩子两岁时就离家出走啦!爸爸为了供小孩上学,很早就离开啦家,由于在外面一直工作不好,没找到多少钱!所以很少回家。”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个家的贫穷,对于这个家庭的遭遇我深表同情。

在我和爷爷聊天的时候小刘斌走了出去,不一会一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菜香,我起身走拉过去,当我走进他家的厨房时,小刘斌正在煎鸡蛋,看他那熟练的动作我自愧不如,想到自己都21岁啦,却还不怎么会做饭。老人留我一起吃饭,再三推脱,老人却执意留我,只好留拉下来。在吃饭中,小刘斌没有说过一句话,当我主动找他聊天时,也是一问一答,老爷爷告诉我说,“孩子性格孤僻,和陌生人很少说话,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一向喜欢独处。”听到这样的话,我真不敢想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在想些什么?我不敢去想象,更不敢去猜想。

记得在做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之前,我看过一篇报道,报道上说,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孤僻心理和交往障碍。联想起眼前的这一现实,突然间我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肃的话题。

二、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留守儿童。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时间就像一根铁鞭,一朵一朵地击落着繁花,等到击落完的时候,把满地的残红踏入泥沙。”是的,繁花终究会变成残红,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恒。固此无论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我们都应该帮助留守儿童,帮助那每一个如花绚烂的生命。

当我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时,我就开始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聊天,听他们说自己的梦想,谈自己的心事,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我能帮助的问题。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小朋友们辅导功课,在这十多天的社会实践里,他们和我由陌生变成熟悉,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好朋友,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姐姐。每当我坐在那里等他们来问我问题时,小朋友们在下面做作业会时不时偷看我,当他们拿着书来问我问题时,“姐姐,这个单词怎么读呀?”我的心里很高兴。因为在这十多天的的交往中,我渐渐发现这群孩子只要有人多去关心他们,多去和他们交流、沟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在这里,我真心邀请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多来关心他们,同时也向社会发出我诚挚的邀请,呼吁大家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朋友!还记得那句歌词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次社会实践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得知一位6岁的留守儿童快要过生日,于是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八十块钱,到镇上为小孩子买啦一个蛋糕,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小孩哭得很伤心,她告诉我说:“很想妈妈回家来陪我一起过生日"当我拨通他妈妈的电话时,电话里,那位母亲可能也流出了泪水。站在一旁的我脸庞不知是什么时候?泪水已经滑落于地。

社会实践结束那天,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小朋友来为我送行,看小朋友们的脸上的不悦,我真不知道该说一些什么好?我叫过来那些小朋友一起拍

照留恋。我还记得班上最害羞的那个小女孩躲在教室门后,任凭我怎么叫她都不出来,她羞涩地对我说:“姐姐,不要走嘛!你走啦我们会想你的。”当我快要走时,小朋友异口同声地问我:“姐姐,你还会来看我们吗?”我微微回头,笑啦笑!“回去吧!以后我都会来看你们的!”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学院—外语系--班---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去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守在家,与父母相离。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呼唤和盼望着与父母团圆,而那天的到来总是那么迟,那么久。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主局,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建立农村儿童信息统计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检测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近几年来白湖乡农村村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针对留守儿童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主要特点如下:

一:缺少亲情,自身孤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长此以往,孩子心理失去了依靠和保护。常常表现为胆小怕事,自卑孤独,不爱与人交流,严重地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二:缺少教育,言行不当。由于监护人受家务,工作,知识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造成教育缺位或教育不力,教育方法不当。这样孩子的特点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纠正,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难以养成。辨别是非能力低下,极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

三:缺少关爱,情感冷漠。由于留守儿童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自己也不知道或主动去关爱别人,常常待人处事冷淡。

四:缺少照料,生活艰辛。主要表现在年龄小或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身上。

五:缺少辅导,学习困难。不少留守儿童在课后,节假日期间,往往处于“两无”状态。既无人监督其学习,有无人辅导。

六:缺少监管,易受伤害。由于监护人家务重,工作忙等原因,留守儿童在家期间,大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

为此,我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的交流和道德引领,生活照顾,学习辅导和安全保障。

一:成立组织,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保障机制。

二:立足教育主阵地,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教育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政府是主导,教导是关键。

三: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关爱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需要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慰藉。

为此,我们村委会开展了一次春节前“留守儿童”家庭走访活动,很荣幸我是参加此活动的一员。我们带去好多学习用具和书籍,孩子们拿到我们的礼物,都异常兴奋。随后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聊天并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他们和我讲起他们的父母,话语中透露出幸福的味道。我觉得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现在社会能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而我们正可以给予他们所欠缺的精神上的鼓励,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在心灵上给予指引。

总之,通过该次活动,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的,就是用心去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帮助他人,快乐自我!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城厢小学一年级3班班主任:汤菊艳

一、调查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纷纷到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由此带来了大量孩子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儿童”,引发了 “留守儿童”问题。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校专门就贫困山区城镇“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以城镇“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二、调查时间:2012年2012年4月

三、调查方式:访谈法

四、调查内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学习生活情况。

五、调查对象:巫溪县城厢小学一年级3班朱国涛等四名留守儿童。

六、调查结果:

1、2012年4月11日,我们走访了留守儿童余同钦家。余同钦家在北门大黄桷树附近,他的父母在成都一家具厂工作,他和叔叔家的弟弟寄居在与他毫无亲属关系的张奶奶家。张奶奶责任心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对其管教都较严格,孩子成绩优异,我们也很欣慰。正因为有如此可亲的奶奶照顾着,所以在交谈中,孩子对父母好像没太多的思念。

2、2012年4月12日,我们走访了留守儿童汤结家。汤结的父亲在云南打工,母亲在广东打工。她一直和年过六旬的奶奶、姨妈家的姐姐住在一起。据奶奶介绍,她家经济收入还算不错,房子是新装的(赵家坝水木精华小区),每月零花钱也较充足。但奶奶没啥文化,无法辅导其学习,这正是我们所焦虑的。

3、2012年4月15日上午,我们走访了留守儿童张坪家。张坪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平时由姑姑辅导学习。他家在金三角楼上开了一服装店,生意兴隆,经济收入可观。因为有爷爷、奶奶、姑姑的爱,孩子对父母好像没那么多思念,或许,他已经习惯没有父母的生活。

4、2012年4月15日下午,我们走访了最困难的留守儿童朱国涛家。朱国涛两岁时,父亲因病离世,与此同时母亲抛弃了他,这么多年,妈妈从未给他打过电话,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照顾。可怜的孩子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基本无经济来源,很贫困。现租住于审计局宿舍楼。我们学校及所在班级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上学期学校给他解决了500元贫困基金,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到街道办事处为他申请了1000元团年费、还送去了过年衣服,班上一名极富爱心的孩子——魏奕帆小朋友也给他送了一套新衣服。交谈中,奶奶充满感激,她告诉我们,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是他们的福分!但他们也为自身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而担心。

四名留守儿童,学习不错、行为习惯较好的占75%,很显然,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七、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给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据调查,留守学生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的留守学生没有监护人。

这些学生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2、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孩子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学生占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八、调查建议: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其它形式的亲情联络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与家长定期联系,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龙车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北碚西南大学小分队针对北碚区龙车村这个地方对其留守儿童做了一项调查。

龙车村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然而外出务工人员任然很多,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就不在少数。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调查,现有“留守儿童”258人,占全乡总数的30%。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养在邻居家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0%。在学习上,51%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威。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3%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3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

(二)成绩偏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

(三)不会理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

(四)应有不均衡。由于父母不在家,很多孩子的生活状况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比如说不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荤素搭配不协调等等状况。

(五)心里问题严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小混混”,有 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解决办法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这些严重的事情发生。

(一)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二)给留守儿童子撒播爱的阳光。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儿童”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属于“不受欢迎”的一群,“留守儿童”,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受.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三、问题分析

(一)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

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镇中学

2013.9

***镇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纷纷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由此大量孩子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儿童”,引发了 “留守儿童”问题。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校专门就 “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以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二、调查方式:访谈法

三、调查内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学习生活情况。

四、调查对象:合阳县***镇中学留守儿童。

五、调查结果:

1、我们走访了留守儿童的家。有的同学因为爷爷奶奶没啥文化,无法辅导其学习,这正是我们所焦虑的。有的同学因为有爷爷、奶奶、姑姑等的疼爱,孩子对父母好像没那么多思念,或许,他已经习惯没有父母的生活。有的同学父亲因病离世,与此同时母亲抛弃了他,这么多年,妈妈从未给他打过电话,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照顾。可怜的孩子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基本无经济来源,很贫困。我们学校及所在班级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奶奶告诉我们,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学校是他们的福分!但他们也为自身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而担心。还有同学因为监护人的严格要求,上学也很优秀,我们也很欣慰。

这些留守儿童,学习不错、行为习惯较好的占75%,很显然,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七、调查结果分析:

经调查:我校共有20个教学班,915名学生,202名留守儿童,其中女98名;单亲留守100名,双亲留守74名,单亲家庭25名,孤儿3名;初一留守儿童79名,初二留守儿童52名,初三留守儿童71名。这些学生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给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据调查,留守学生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的留守学生没有监护人。这些学生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2、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

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孩子由于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学生占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八、调查建议:

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与家长定期联系,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镇中学

2013.9

下载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大全]

    阳光心语——情系留守儿童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摘要: 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心手相牵,关注留守儿童 一.实践时间:7月20日到7月26日 二.实践地点:XX省XX市XX中学 三.实践背景: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当我们在引导农村富......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0篇)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

    关于广西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前言 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群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就是———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最新权威显示:目前在全国,农村有5800......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平乡楼子山村留守儿童调查 学生姓名: 学号: 自然班: 专业: 2012年8月 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内容 社会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宜昌市夷......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留守儿童不同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介绍: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实践调查报告[五篇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课题: 关爱留守儿童地点: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 时间:2013.7.24—8.8 院系: 口腔医学 年级:2012级 班级: 1 姓名:刘淑静 学号: 1210750105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