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

时间:2019-05-12 06:1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篇:《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0.1教学建议

一、从应用实例入手,介绍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光谱仪结构特征。

二、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为目的,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面的应用。

10.2主要概念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方法;

(三)、了解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组成与应用。

二、内容要点精讲

(一)基本概念

红外吸收光谱——当用红外光照射物质时,物质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而吸收红外光光能,有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透射率随着波长而变化的曲线。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及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振动跃迁——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叫做分子振动。不对称分子振动会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形成量子化的振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光从振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振动跃迁。

转动跃迁——不对称的极性分子围绕其质量中心转动时,引起周期性的偶极矩变化,形成量子化的转动能级。分子吸收辐射能(远红外光)从转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转动跃迁。

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的振动。弯曲振动——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又称变形振动,这是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

红外活性振动——凡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则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诱导效应——当基团旁边连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变化,从而引起键的力常熟的变化,使基团频率产生位移的现象。

共轭效应——分子中形成大键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键力常数减小,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氢键效应——氢键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化学键力常数降低,吸收频率将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溶剂效应——由于溶剂(极性)影响,使得吸收频率产生位移现象。

基团频率——通常将基团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光谱上出现的相应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吸收峰,简称基频峰。

振动偶合——两个相邻基团的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基团频率区——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官能团(基团)存在的区域。指纹区——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化合物精细结构的区域。分子振动自由度——多原子分子中原子振动形式的数目,称为分子振动自由度。倍频峰——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组(合)频峰——多原子分子中由于各种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组合频率(等于两个或多个基团频率之和或差)的吸收峰。

泛频与泛频峰——倍频与组(合)频,统称为泛频。相应的吸收峰称为泛频峰。相关峰——表征某一基团存在的一组特征峰称为相关峰。

(二)基本内容

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并有其振动及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获得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的振动-转动光谱,即红外吸收光谱。除对称分子外,几乎所有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都有相应的特征红外吸收光谱。它反映了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特征。因此可以用以确定化学基团和鉴定未知物结构。同时,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故可用于定量分析。

2.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照射的红外光必须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即光的能量E = hv必须等于两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E =E振动激发态-E振动基态)。

(2)红外光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及分子的振动必须是能引起偶极矩变化的红外活性振动。

3.分子的振动方程

1307k Ar 由方程可知,振动波数(或频率)随键力常数k的增加或折合相对原子质量Ar的减少而增大,实际用于真实分子时应加以修正。

4.分子振动的形式和类型

分子中的基本振动形式(理论数):

对于非线性分子有(3N―6)个基本振动(即简正振动)形式;线性分子有(3N―5)个基本振动形式(N为分子中原子数目),实际上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吸收峰数目比理论数要少。

振动类型:多原子分子中有伸缩振动(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和弯曲(或变形)振动两大类。

5.红外吸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1)红外吸收光谱的分区:按照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基团频率区(或特征区)(4000~1300cm-1)和指纹区(1300~670cm-1)两大区域。基团频率区包括:①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主要包括C—H,O—H,N—H和S—H键伸缩振动频率区;②三键及积累双键区(2500~1900cm-1),主要包括C≡C,C≡N键伸缩振动及C═C═C和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区;③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500cm-1),主要包括C═O(1900~1650cm-1)和C═C(1680~1500cm-1)伸缩振动频率区。

指纹区包括:①1300~900cm-1振动区:主要包括C—O,C—N,C—F,C—P,C—S,P—O,Si—O等单键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区以及一些弯曲振动频率区。如C—O的伸缩振动(1300~1000cm-1)和甲基的弯曲振动(~1380cm-1);②900cm-1以下振动区,主要包括一些重原子伸缩振动和一些弯曲振动频率区,C—H在这一区域的吸收峰可用来确定苯环的取代类型。某些吸收峰还可用来判定化合物的顺反构型。

6.影响红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

(1)影响吸收峰位置(即基团频率)的因素 内部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氢键效应;外部因素: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溶剂效应。

(2)影响吸收峰数目的因素 通常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的吸收峰数目比理论计算数目有所增减,这主要是由于:①分子中存在着红外非活性振动;②某些振动频率完全相同,即简并为一个吸收峰;有些振动频率相近,仪器分辨不出来;③某些振动吸收强度太弱,仪器检测不出来或某些振动吸收频率超出了仪器的检测范围;④倍频峰和合频峰的产生,使吸收峰增加;⑤振动偶合使得吸收峰发生分裂;⑥ 费米共振,倍频峰和组频峰与基频峰之间相互偶合而产生的吸收峰的分裂,使吸收峰增多。

7.红外吸收光谱仪

用于测量和记录待测物质红外吸收光谱并进行结构分析及定性、定量分析的仪器,称为红外吸收光谱仪或红外吸收分光光度计。

仪器的类型: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和干涉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仪器的结构: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与紫外光谱仪类似,也由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干涉型(傅里叶变换型)与普通色散型红外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有干涉仪和计算机两部分。

8.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法广泛用于有机物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未知物结构的确定。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内容

1、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依据红外谱图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未知物的结构方法。

(二)难点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双原子分子振动及未知物结构的确定。

10.3 例题

例3.1 由下述力常数k数据,计算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波数)。

(1)乙烷的C―H键,k=5.1N·cm-1;(2)乙炔的C―H键,k=5.1N·cm-1(3)苯的C=C键,k=7.6N·cm-1;(4)甲醛的C=O键, k=12.3N·cm-1。由所得计算值,你认为可以说明一些什么问题?

答:计算

k5.111307A1307cm1r121cm13072(1)乙烷的C―H键,121

同理可得

(2)乙炔的C―H键:2=3304 cm-1(3)苯的C=C键:3=1471 cm-1(4)甲醛的C=O键:4=1750 cm-1 由此可知,①折合相对原子质量Ar的平方根与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波数)成反比,与折合相对原子质量Ar小的C―H键相比,C=C键和C=O键的振动波数比较低;②键力常数k的平方根与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波数)成正比,不同的化学键有不一样的键力常数,键力常数差异决定了折合相对原子质量相近的化学键,如C=C键和C=O键的频率(波数)有明显的差异。【评注】本题给定条件明了、直接,解题思路清晰。

例3.2氯仿(CHCl3)的红外光谱表明其C―H伸缩振动频率为3100 cm-1,对于氘代氯仿(CDCl3),其C―D伸缩振动频率是否会改变,如果变动,是向高波数还是低波数方向移动?

答:因为=1307(k1/Ar)1/2,的折合相对原子质量Ar1=12×1/(12+1)=12/13,而C―2H的折合相对原子质量Ar2=12×2/(12+2)=12/7,显然,Ar2≈2 Ar1,所以,与氯仿(CHCl3)红外光谱中的C―H伸缩振动频率比较,氘代氯仿(CDCl3)的C―2H伸缩振动频率会改变。从Ar2≈2 Ar1来看,C―2H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例3.3 图6-1为1-辛烯的红外光谱,试给出各峰的归属。

图6-1 1-辛烯的红外光谱图

答:

(1)如═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末端═C—H出现在3085 cm-1附近)及═CH2的对称伸缩振动(═CH2出现在2975 ±10cm-1附近),═CH—的伸缩振动(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40~3010cm-1附近)。

(2)C═C的振动(C═C伸缩振动出现在1680~1620cm-1附近)。

(3)—CH2,—CH3的反对称变形(在1460±10cm-1附近)及—CH3的对称变形(在1370~1380cm-1附近)。

(4)═C—H的面外弯曲振动(在1000~650cm-1处出现强吸收峰)。

(5)═CH2面外摇摆振动(910~890cm-1附近)

(6)—(CH2)5面外摇摆振动 [—(CH2)n—(n>4)的面内摇摆振动720cm-1]。

10.4习题精选详解

(题号)2.1.羧基(-COOH)中C=O、C-O、O-H等键的力常数分别为12.1N.cm-

1、7.12N.cm-1和5.80N.cm-1,若不考虑相互影响,计算:

(1)各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2)基频峰的波长与波数;

(3)比较ν(O-H)与ν(C-O),ν(C=O)与ν(C-O),说明键力常数与折合原子质量对伸缩振动频率的影响。

解:Ar(H)=1.00794,Ar(O)=15.9994,Ar(C)=12.0107 1303kA1303krAr(A)Ar(B)Ar(A)Ar(B)12.1CO130312161730.9(cm1)1216

1141730.9105.777(m)c1730.93101051931010(Hz)

7.12CO130312161327.7(cm1)1216

111327.71047.532(m)

c1327.7310103983.11010(Hz)

5.80OH13031163234.6(cm1)116

1413234.6103.092(m)

c3234.6310109703.81010(Hz)

2.2.化合物的不饱和度是如何计算的?

答:不饱和度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及环的个数,即碳原子的不饱和程度,其经验公式为Ω=1+n4+1/2(n3-n1)n4、n3、n1分别为四价元素(C,Si等)、三价元素(N,P等)和一价元素(H,F,Cl,Br等)的个数。

2.3 已知CHCl3中C-H键和C-Cl的伸缩振动分别发生在3030cm-1与758cm-1。(1)试计算CDCl3中C-H键的伸缩振动发生的位置;(2)试计算CHBr3中C-Br键的伸缩振动频率。

(假设CHCl3与CDCl3的键力常数K相同,C-Br键与C-Cl的键力常数K相同)

k212CH(1303)Ar(3030211303)1124.992(N.cm1)解:(1)

.992CD130342122223.5(cm1)212

75835.512k2(2N.cm1)(2)CCl(1303)Ar1303)35.5123.04(c13033.0431010703.4310102.111013CBr79.912(Hz)79.912

2.4 分别在95%乙醇溶液和正己烷中测定2-戌酮的红外吸收光谱。预计在哪种溶剂中C=O的吸收峰出现在高频区?为什么?

答:正己烷溶剂中C=O的吸收峰出现在高频区,在95%乙醇溶液C=O的吸收峰出现在低频区。

原因在乙醇溶液中由于C=O与乙醇中的-OH之间易形成氢键,使C=O的双键特征性降低,键的力常数减小,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第二篇:仪器分析教案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分配系数、固定相的类型和特点 2.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3.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4.了解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

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分离原理;分配系数 【教学难点】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出顺序的关系 【复习题】

1.气相色谱法有哪几种类型?各类气相色谱法的固定相与流动相的类型是什么? 2.各类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3.分配系数的定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与气相色谱一样,液相色谱分离系统也由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组成。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可以是固定液、吸附剂、化学键合固定相(或在惰性载体表面涂上一层液膜)、离子交换树脂或多孔性凝胶;流动相是各种溶剂。被分离混合物由流动相液体推动进入色谱柱。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及流动相中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离子交换作用或分子尺寸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色谱分离的实质是样品分子(以下称溶质)与溶剂(即流动相或洗脱液)以及固定相分子间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决定色谱过程的保留行为。

根据其分离原理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几种类型:

一. 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一)液-液分配色谱法

1.固定相: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流动相:液体。

且要求,流动相液体与固定相液体互不相溶。

2.分离原理:溶解——溶解分配平衡过程(组分溶解在固定相中—组分溶解在流动相中),类似于液液萃取机理。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的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的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分配系数:

当样品中的被测定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达到动态平衡时,可以用分配系数来描述这个分配平衡过程:

其中,(1)分离的顺序决定于分配系数的大小:

固定相对某组分的溶解力大于溶剂对某组分的溶解力,K↑,后流出色谱柱 固定相对某组分的溶解力小于溶剂对某组分的溶解力,K↓,先流出色谱柱

(2)某色谱条件下,两组分分配系数差值为零,则代表两组分在该色谱条件下不能分离。4.分类:

正相液-液色谱法: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极性较小组分先出峰,极性较大组分后出峰 适于分离极性较强的物质

反相液-液色谱法: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极性较大组分先出峰,极性较小组分后出峰 适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物质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1)固定相:将固定液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担体(硅胶)表面作为固定相。

流动相:液体。

(2)分离原理:同液-液分配色谱法。(3)分配系数:同液-液分配色谱法。(4)分类:同液-液分配色谱法。

(三)液-液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对比

液-液分配色谱法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与担体结合方式 涂渍 共价键合

柱效对比 较低 较高

固定液是否流失 是 否

能否进行梯度洗脱 否 能

另外,化学键合固定相表面固定液一般多为单分子层,因此无液坑,液层薄,传质速度快;且有载样量大,化学性能稳定,重现性高,色谱柱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液液分配色谱,成为液相色谱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二.液-固吸附色谱法

1.固定相:液固吸附色谱法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吸附剂是一些多孔的固体颗粒物质,在它的表面通常存在吸附中心点,可以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流动相:液体

2.分离原理:吸附——吸附竞争平衡过程(组分吸附在固定相上—流动相吸附在固定相上)

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X(流动相)被流动相S带入色谱柱后,在随流动相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其作用机制是被分离组分(溶质分子X)与流动相(溶剂分子S)争夺吸附剂表面吸附活性中心的结果(竞争吸附)。在这个过程中,交换能力较强的溶质分子会竞争得到更多的吸附中心点,从而在色谱柱中移动较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3.分配系数:

其中,(1)分离的顺序决定于分配系数的大小:

吸附剂对某组分的吸附力越强,K↑,后流出色谱柱 吸附剂对某组分的吸附力越弱,K↓,先流出色谱柱

(2)某色谱条件下,两组分分配系数差值为零,则代表两组分在该色谱条件下不能分离。

4.应用:

液固色谱法适用于分离分子量中等,能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离子性化合物,此外,液固色谱法对于分离具有不同官能团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异构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1.固定相:是一种带电荷的官能团的固定基质,称为离子交换剂。为保证交换剂的电中性,基质上还存在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

目前常用的三大类离子交换剂基质:合成树脂、纤维素、硅胶。流动相:具有一定pH和盐浓度的缓冲溶液

2.分离原理:吸附——吸附竞争平衡过程(反离子吸附在固定相上—组分离子吸附在固定相上)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流动相中存在的被分析离子(M+)与树脂上吸附的反离子(Y-)之间发生竞争吸附,可用下列平衡表示:

阳离子交换: 阴离子交换:

被分离样品中不同离子对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在发生竞争吸附时,不同的样品离子交换反离子的能力也不同。对交换剂亲和力较强的样品离子,交换反离子的能力较强,从而在色谱柱中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3.分配系数:

以阴离子交换平衡过程为例,分配系数:

其中,(1)分离的顺序决定于分配系数的大小:

溶质中某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的相互作用越强,K↑,后流出色谱柱 溶质中某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的相互作用越弱,K↓,先流出色谱柱

(2)某色谱条件下,两组分分配系数差值为零,则代表两组分在该色谱条件下不能分离。

4.应用:

离子交换色谱法特别适用于分离离子化合物、有机酸和有机碱等能电力的化合物和能与离子基团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有机物质,而且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还能用于维生素的混合物、食品防腐剂、血清等的分离。5.分类:

阳离子交换色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

【小结】

1. 固定相:

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将固定液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担体(硅胶)表面作为固定相 液-固吸附色谱法 吸附剂 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剂 2.分离原理

液-液分配色谱法 溶解——溶解分配平衡过程(组分溶解在固定相中—组分溶解在流动相中)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溶解——溶解分配平衡过程(组分溶解在固定相中—组分溶解在流动相中)液-固吸附色谱法 吸附——吸附竞争平衡过程(组分吸附在固定相上—流动相吸附在固定相上)离子交换色谱法 吸附——吸附竞争平衡过程(反离子吸附在固定相上—组分离子吸附在固定相上)3.各种色谱法的分配系数表示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出顺序的关系均可表述为,组分K↑,后流出色谱柱;组分K↓,先流出色谱柱。

【作业】

课后习题 2、6、9。

第九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2.能够通过实例系统地了解之前所学关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具体内容 3.了解食品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知识 【教学重点】

外标法定量的运用 【教学难点】

不同定量方法的运用 【复习题】

1.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定量方法包括哪几种?

【讲授新课】

5.动物源食品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测定

呋喃唑酮(痢特灵)是一种抗菌效果非常好的广谱抗生素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中的疾病预防和治疗。近年的研究表明,呋喃唑酮及其代谢物具有致基因突变和致癌性。美国1993年禁止呋喃唑酮作为兽药,欧盟将其列为违禁药品,我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中也规定动物性食品中呋喃唑酮检出限为不得检出。

(一)原理:反相色谱法

(二)色谱条件:

固定相:C18柱

流动相:乙腈—磷酸溶液 检测器:Uv-vis检测器 检测波长:367nm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ul

(三)测定方法: 1.试样前处理:

固体试料破碎→混合→初分离→浓缩→再分离→过滤→供试样液

2.测定方法(外标法):

(1)标准对照品溶液的配制与测定:精密称取呋喃唑酮标准对照品适量,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Cs。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得到色谱流出曲线,呋喃唑酮的保留时间在4.5min附近,得到呋喃唑酮峰的峰面积As。

(2)样品溶液测定:试样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得到试样的色谱流出曲线,得到试样中呋喃唑酮的峰面积Ax。

(3)外标法计算:利用下式即可计算的出样品中的呋喃唑酮含量

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保健食品中的黄芪甲苷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广泛。皂苷是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而黄芪皂苷以黄芪甲苷为主。黄芪甲苷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促进细胞生长,抑制内毒素等作用。所以在一些保健食品中,黄芪甲苷作为功能性添加剂成分有添加。例如,蜂胶黄芪软胶囊、虫草鸡精口服液。

(一)原理:反相色谱法

(二)色谱条件:

固定相:C18柱 流动相:乙腈—水

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检测波长:227nm 流速0.8ml/min 进样量:10ul

(三)测定方法(外标法峰面积标准曲线法): 1.试样前处理:

虫草鸡精口服液试样→浓缩→定容→过柱(大孔吸附树脂)→浓缩→过滤→供试样液 2.测定方法:

(1)标准对照品溶液的配制与测定:精密称取黄芪甲苷标准对照品适量,配制为浓度从低到高的一系列溶液C1……C5(5.0,10.0,20.0,40.0,50.0μg/m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依次得到相应色谱流出曲线,并得到峰面积A1……A5。

(2)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峰面积A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即为标准曲线。

(3)样品溶液测定: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加载供试样液,得到样品色谱流出曲线,测量其中黄芪甲苷对应峰的峰面积。

将样品黄芪甲苷峰的峰面积带入线性回归方程,利用标准曲线法即可算出样品中的黄芪甲苷含量。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进行测定食品中安赛蜜、糖精、苯甲酸、山梨酸和咖啡因

食品添加剂若使用不当,添加过量,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一)原理:反相色谱法

(二)色谱条件:

固定相:C18柱

流动相:甲醇—柠檬酸铵 检测器:Uv-vis检测器 检测波长215nm 流速1.0ml/min 进样量20μL 柱温40℃

(三)测定方法: 1.试样前处理:

(1)乳状液体样品(果奶、冰淇淋等):

试样→沉淀蛋白质→过滤、脱气→供试样液

(2)澄清液体样品(汽水、可乐等):

试样→脱气→稀释→过滤→供试样液

(3)固状样品(肉制品、酱脆菜等):

试样→捣碎→加入溶剂→沉淀蛋白质→过滤、脱气→供试样液

2.测定方法(外标法峰高标准曲线法):

(1)标准溶液配制:使用流动相配制安赛蜜、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咖啡因标准溶液(1mg/mL),将各标准液按照安赛蜜、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咖啡因比例依次为5.0、4.0、5.0、5.0、5.0μg/mL混合,得到混合标准溶液。将混合标准溶液用水稀释成6个浓度C1……C6

(2)确定成分峰位置:首先用各自的标准溶液稀释,在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定性确定每个峰对应的成分。

(3)标准曲线:在上述色谱条件下,6个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分别得到相应色谱流出曲线,并得到峰高h1……h6。以峰高h对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各种标准物质的线性回归方程,即为标准曲线。

(4)样品溶液测定: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加载供试样液,得到每种样品的色谱流出曲线,测量其中添加剂对应峰的峰高。

将样品添加剂相关峰的峰高带入线性回归方程,利用标准曲线法即可算出样品中各种添加剂的含量。

四.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巧克力中香兰素

香兰素是重要的食用香料之一,是食用调香剂,具有香荚兰豆香气及浓郁的奶香,是食品添加剂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广泛运用在各种需要增加奶香气息的调香食品中,香兰素是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按国标添加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大剂量食用可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损伤肝肾等。

(一)原理:反相色谱法

(二)色谱条件:

固定相:C18柱 流动相:甲醇—水 检测器:Uv-vis检测器 检测波长:280nm 流速:1.0ml/min 进样量:10μL 柱温:35℃

(三)测定方法: 1.试样前处理:

巧克力样品→加水加温溶解→定容→离心取上层清液→过滤→供试样液

2.测定方法:

外标法峰面积标准曲线法定量

参见实验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保健食品中的黄芪甲苷中的标准曲线测定方法

【小结】

1.样品预处理:根据样品状态不同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再利用相似相溶粗提取要测的成分。2.分析实例中用的是反相色谱,其固定相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极性小于流动相(乙腈-水;乙腈-磷酸盐;甲醇-水;甲醇-柠檬酸)。且分析的样品都是弱极性、中等极性的样品。3.含量测定: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峰面积法、峰高法)

【作业】

课后题 10。

第三篇: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

遵义师范学院 敖克厚

一、仪器分析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所介绍的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正确掌握各种常用仪器的结构及基本操作技能,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会正确选择适当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确定分析仪器﹑试剂﹑分析条件﹑分析步骤﹑获得实验数据及正确进行数据处理等。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仪器分析方法解决相应环境监测对象的能力。

二、实验须知

1、实验者应准备一本编有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不能使用单页纸或活页本。

2、写预习报告: 实验前,应充分预习实验的方法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使用等内容。在实验记录本上,拟订好实验的操作步骤,预先记录实验必要的常数及计算公式。还应事先划好记录数据的表格,以便有条理且不遗漏地记录数据。

3、实验应紧张有序地进行。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思考,如实地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忠实地、完整地记录实验过程、测量数据及有关资料。记录的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如果需废弃某些记录的数据,则可在其上划一道线。

4、还要始终保持实验场所的清洁、整齐和安静。每个学生都应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药品、试剂、电、水、气体等都应节约使用,并重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中的仪器不能随意摆弄,以防损坏或发生其他事故。

5、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写出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

①实验题目、完成日期、姓名、合作者

②实验目的、简要原理、所用仪器、试剂及主要实验步骤

③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实验的讨论

④原始实验数据记录 ⑤解答实验思考题

报告中所列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应组织得有条理,合乎逻辑,还应表达得简明正确,并附上应有的图表。

二、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的表达

1.列表法

列表法表达数据,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实验的原始数据一般均以此方法记录。

列表需标明表名。表名应简明,但又要完整地表达表中数据的含义。此外,还应说明获得数据的有关条件。表格的纵列一般为实验号,而横列为测量因素。记录数据应符合有效数字的规定,并使数字的小数点对齐,便于数据的比较分析。一般使用三线表法记录数据。

一、列表法

列表法是以表格形式表示数据。其优点是列入的数据是原始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数据的过程,亦便于日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复核;可以同时列出多个参数的设置,便于同 时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数据很多时,列表占用篇幅过大,显得累赘。用列表法表示数据时,需要注意规范化:

(1)选择适合的表格形式,在现在的科技文献中,通常采用三线制表格,而不采用网格式表。

(2)简明准确地标注表名,表名标注于表的上方。当表名不足以充分说明表中数据含义时,可以在表的下方加标注。

(3)表的第一行为表头,表头要清楚标明表内数据的名称和单位。名称尽量用符号表示。同一列数据单位相同时,将单位标注于该列数据的表头,各数据后不再加写单位。单位的写法采用斜线制。

(4)在列数据时,特别是数据很多时,每隔一定量的数据留一空行。上下数据的相应位数要对齐,各数据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2.图解法

图解法可以使测量数据间的关系表达得更为直观。在许多测量仪器中使用记录仪记录获得测量图形,利用图形可以直接地或间接求的分析结果。

⑴利用变量间的定量关系图形求得未知物含量

定量分析中的标准曲线,就是将自变量浓度为横坐标,应变量即各测定方法相应的物理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对于欲求的未知物浓度,可以由它测得的相应物理量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

⑵通过曲线外推法求值

分析化学测量中常用间接方法求测量值。如对未知试样可以通过连续加入标准溶液,测得相应方法的物理量变化,用外推作图法求得结果。

3求函数的极值或转折点

○ 3 实验常需要确定变量之间的极大、极小、转折等,通过图形表达后,可迅速求得其值。

如光谱吸收曲线中,峰值波长及它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求得;滴定分析中,通过滴定曲线上的转折点求得滴定终点等。

⑷图解微分法和图解积分法

如利用图解微分法来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在气相色谱法中,利用图解积分法求色谱峰面积。

3.作图方法

作图的方法和技术将影响图解结果,现将标绘时的要点介绍如下:

⑴标绘工具及图纸

绘图工具主要有铅笔(1H),透明直尺及曲尺,圆规等。

一般情况下,均选用直角坐标纸。如果一个坐标是测量值的对数,则可用单对数坐标纸,如直接电位法中,电位与浓度的曲线绘制。如果两个坐标都是测量值的对数,则要用双对数坐标纸。

⑵坐标标度的选择

①以自变量为横坐标,应变量为纵坐标。

②选择合适的坐标标绘变量,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绘得一条直线,便于绘制和应用。

③绘出的直线或近乎直线的曲线,应使它安置在接近坐标的45角。

④标的标度。第一,应使测量值在坐标上的位置方便易读。如坐标轴上各线间距表示数量1、2、4或5是适宜的,但应避免使用3、6、7或9等数字。第二,应能表达全部有效数字,图上读出各物理量的精密度应与测量的精密度一致。第三,坐标的起始点不一定是零。可用低于最低测量值的某一整数作起点,高于最高测量值的某一整数作终点,以充分利用坐标纸,但各个测量值的坐标精密度不超过1-2个最小分度。

⑶图纸的标绘

①各坐标轴应标明该轴的变量名称及单位,并在纵轴的 左面及横轴的下面,每隔一定距离标明变量的数值,即分度值,但不要将实验数据写在轴旁。标记分度值的有效数字一般应与测量数据相同。

②标绘数据时,可用符号代表点,如用“⊙”,其中心点代表测得的数据值,圆点的大小应与测量的精密度相当。若在一张图纸上绘几条曲线,则每组数据应选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如+、×、等,但在一张图纸上不宜标绘过多。当两个变量的精密度相差较大时,代表点可用矩形符号或变相矩形符号。

③会线时,如果两个量成线性关系,按点的分布情况作一直线,所绘的直线应与各点接近,但不必通过所有点,因为直线表示代表点的平均变动情况。在绘制曲线时,也应按此原则。如果毫无理由的将个别点远离曲线,这样所绘的曲线是不正确的,一般讲,曲线上不应有突然弯曲和不连续的地方,但如果这种情况确实超出了测量值的误差范围,则不能忽视。如光谱吸收曲线上的突然弯曲显示了峰肩的存在。

曲线的具体绘法,先用淡铅笔手绘一条曲线,再用曲线板依曲线逐段凑合描光滑,并注意各段描线的衔接,使整条曲线连续。⑷图名和说明

绘好图后应注上图名,测量的主要条件,最后标写姓名、日期。

4.分析结果的数值表示

报告分析结果时,必须给出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以及它的精密度。注意数值所表示的准确度与测量工具、分析 方法的精密度相一致。报告的数据应遵守有效数字规则。

重复测量试样,平均值应报告出有效数字的可疑数。例:三次重复测量结果为11.32、11.35、11.32,内中11.3为确定数,第四位为可疑数,其平均值应报告11.33。若三次结果为11.42、11.35、11.22,则小数点后一位就为可疑数,其平均值应报11.3。

当测量值遵守正态分布规律时,其平均值为最可信赖值和最佳值,它的精密度优于个别测量值,故在计算不少于四个测量值的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可增加一位。

一项测定完成后,仅报告平均值是不够的,还应报告这一平均值的偏差。在多数场合下,偏差值只取一位有效数字。只有在多次测量时,取两位有效数字,且最多只能取两位。然后用置信区间来表达平均值的可靠性更可取。

二、仪器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处理知识:

1、曲线拟合

在仪器分析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相对测量,需用校正曲线进行定量建立校正曲线,就是基于使偏差平方和达到极小的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分析: 因变量:仪器响应值,自变量:被测定样品的已知值。

原理:最小二乘法,对若干个对应的数据(x1,y1),(x2,y2),(xn,yn),用函数进行拟合。从作图的角度说,就是根据平面上一组离散点,选择适当的连续曲线近似地拟合这一组离散点,以尽可能完善到表示仪器响应值和被测定量的之间的关系。这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用回归分析建立仪器分析校正曲线,因变量是仪器响应值,是具有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自变量是被测定量(浓度),为无概率分布的固定变量。所建立的校正曲线,描述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可根据各自变量的取值对因变量进行预报和控制。

bn xiyixiyi

nxi2xi2a ybx相关系数

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回归方程,其斜率和截距分别为: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及建立的曲线在统计上是否有意义,可用相关系数进行检验。相关系数r是表征变量之间相关 7 程度的一个参数,若γ大于相关系数表中的临界值r0.05,f,表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和回归线是有意义的;反之,γ若小于r0.05,f,则表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和回归线没有意义。r的绝对值在0至1的范围内变动,r值越大,表示变量之间相关的程度越密切。当y随x增大而增大,称为y与x为正相关,为正值;当y随x增大而减少,称y与x为负相关,r为负值。

表1

相关系数表临界值r0.05,f

rnxyxyxxyy nyynxxxxyyiiiiii22ii2i2i2i2i 8

第四篇:仪器分析绪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1. 2. 3. 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与难点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2.仪器分析的分类依据与各类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三.学时安排学时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仪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和仪器的简单结构; 2.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4.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 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 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将它们称为 “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 ”更为确切。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三、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1.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 3 境科学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展。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专

一、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2.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3.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4.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结合,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室的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于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变换主要依赖于各类的传感器。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种生物传感器。5.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联用分析技术:

1.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2.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

3.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法(GC—AED)

4.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四、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点是:

1.操作简便而快速,对于含量很低(如质量分数为 10-8 或 10-9

数量级)的组分,则更具独特之处。

2.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能转变成某种电学参数(如 电阻﹑电导 ﹑电位 ﹑ 电容﹑电流等),故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 接电子计算机。因此,仪器分析具有简便 ﹑ 快速﹑灵敏﹑易于实 现自动化等特点。对于结构分析,仪器分析法 也是极为重要和必 不可少的工具。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分析化学在提 高准确度 ﹑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不 断提出更多的新、课题。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更 多﹑更复杂的信息。

课时分配

光学分析法(33学时)

1.绪论(1学时);

2.光学分析法导论(2学时)3.原子发射光谱法(5学时)

4.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6学时)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学时)6.红外光谱法(3学时)

7.分子发光分析法(5学时)

8.核磁共振波谱法(3学时)

9.质谱法(3学时)电学分析法(17学时)

1.电分析化学导论(3学时)

2.电位分析法(4学时)

3.电解和库仑分析法(4学时)

4.伏安和极谱分析法(6学时)色谱分析法(14学时)

1.色谱分析导论(4学时)

2.气相色谱法(5学时)

3.液相色谱法(5学时)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2学时)

参考书

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教材)

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化学系

仪器分析教学组(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仪器分析原理

方惠群等 参考书(学术期刊)国内

1.分析化学

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国外

1.Analytical

Chemistry

2.Analyst

林树昌等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6

第五篇: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第十二章 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一、基本要点:

1.熟悉法拉第电解定律;

2.掌握控制电位电解的基本原理; 3.理解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方法;

4.掌握恒电流库仑滴定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二、学时安排:4学时

电解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后,直接称量在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重(质)量来进行分析,称为电重量分析法。2.将电解的方法用于元素的分离,称为电解分离法。

库伦分析法是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测量电解完全时所消耗的电量,并根据所消耗的电量来测量被测物质的含量。

第一节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现象

电解是一个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 向进行的过程。电解池的阴极为负极,它与外界电源的负极相连;阳极为正极,它与外界电源的

正极相连。

例如:在CuSO4溶液侵入两个铂电极,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联。如果两极之间有足够的电压,那末在两

电极上就有电极反应发生。

阳极上有氧气放出,阴极上有金属铜析出。通过称量电极上析

出金属铜的重量来进行分析,这就是电重量法。

二、.分解电压与超电压

分解电压可以定义为:被电解的物质在两电极上产生迅速 的和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时所需的最小的外加电压。从理论上 讲,对于可逆过程来说,分解电压在数值上等于它本身所构成的 原电池的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称为反电动势。反电动势与分解电 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反电动势阻止电解作用的进行,只有当 外加电压达到能克服此反电动势时,电解才能进行。实际分解电 压并不等于(而是大于)反电动势,这首先是由于存在超电压之 故。

超电位(以符号η来表示)是指使电解已十分显著的速度 进行时,外加电压超过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值。超电压包括阳极超 电位和阴极超电位。对于电极来说,实际电位与它的可逆

电位之间的偏差称为超电位。在电解分析中,超电位是电 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前者与电极过程的不可逆性有关。后者与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有关。超电位是电极极化的度

量。超电位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极的种类及其表面状态; 2.析出物的形态; 3.电流 密度; 4.温度; 5.机械搅拌。

三、电解方程式

在电解过程中,外加电压(V),反电动势(E反),电解电流(i)及电解池内阻(R)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电解方程式是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定律之一。通过(1)可以计算出溶液电解所需的合理外加电压,以硫酸铜溶液为例,该电解池所需的外加电压为:

V = E反 + η+ iR = 0.91+0.72+0.05 =1.68V

四、两种电解过程

能斯特方程式有两方面的含义:

1.对于一定的氧化还原体系(即与还原态活度的比率决定电极电位。2.对于一定的氧化还原体系(即极表面氧化态与还原态活度的比率。

究竟哪一个起主导作用,这要看具体的电解过程。电解过 程有两种:控制电流电解过程和控制电位电解过程。在控制电流 电解过程中,外加电压一般较大,保证电极上总有化学反应不断 发生,电流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调节 外加电压,工作电极的电位控制在某一定数值或某一小范围内,使被测离子在电极上析出,其它离子留在溶液中。第二节 电解分析法

一、.控制电流电解分析法 1.仪器装置

2.控制电流电解过程中的电位—时间曲线

电解过程中阴极电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一定),电极表面氧化态

一定),电极电位决定电

电解一开始,阴极电位立即从较正的电位向负的方向变化,到电位达到的还原电位时,阴极电位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3.应用

用控制电流电解分析法测定的常见元素

控制电流电解法一般只适用于溶液中只含一种金属离子的情况。如果溶液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且其还原电位相差不大,就不能用该法分离测定,所以选择性不高是该法的最大缺点。但这种方法可以分离电动序中氢以前和氢以后的金属。

二、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分析法

在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分析法中,调节外加电压是工作电极的电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某一电位值,使被测离子在工作电极上析出,而其它离子还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元素的目的。

1.装置2.阴极电位的选择

需要控制的电位值,通常是通过比较在分析实验条件下共存 离子的i-E曲线而确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要使甲离子还原,阴极电位须负于a,但要防止乙离子析出,阴极电位又须正与b,因此,阴极电位控制在a与b之间就可使甲离子定量析出而乙离 子仍留在溶液中。

3.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由于被测金属离子在阴极上不断还 原析出,所以电流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最后达到恒定的最小值。由曲线图可知,电解电流随时间的增长以负指数关系衰减。阴极 电位虽然不变,但外加电压却随时间下降。因此,在控制阴极电 位电解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降低外加电压,同时电解电流也随时 间而逐渐减小。当电流趋于零时,说明电解已经完全。4.应用

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选择性好,所以它的 用途较控制电流电解法广泛。只要阴极电位选择得当,可以使共 存金属离子依次先后在阴极上分别析出,实现分离或分别定量测 定。

第三节 电重量分析的实验条件 一.影响金属析出性质的因素 1.电流密度的影响 2.搅拌和加热的影响 3.酸度的影响

4.络合剂的影响

二、阴极干扰反应及其消除方法 溶解氧或氯的影响 阳极上的再氧化 Pt 阳极的溶解

第四节 库仑分析法基础

一、法拉第定律 法拉第定律包括两方面内容:

1.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物质在电极上析出的质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成正比,即与电流密度和通过电流的时间的乘积成正比。这是法拉第第一定律。

m ∝ Q

m ∝ i.t;Q = i.t

2.相同的电量通过各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上所获得的各种产物的质量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正比。这是法拉第第二定律。合并法拉第第一,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m = MB.i.t /F

式中,MB为电解产物的摩尔质量。MB /F 相当于通过1库伦电量使物质在电极上析出的质量。

二、电流效率

由法拉第电解定律可知,当物质以100%的电流效率进行电解反应时,那麽就可以通过测量进行电解反应所消耗的电量(库伦数),求得电极上起反应的物质的量。所谓100%的电流效率,指电解时电极上只发生主反应,不发生副反应。影响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有:

溶剂的电极反应。

电解质中的杂质在电极上的反应

溶液中可溶性气体的电极反应

电极自身的反应

(5)电解产物的再反应

第五节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原理和装置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用控制电极电位的方法进行电解,并用库仑计或作图法来测定电解时所消耗的电量,由此计算出电极上起反应的被测物质的量。

测量电量的方法:

库仑计——氢氧气体库仑计的构造

它由一支带有活塞和两个铂电极的玻管同一支刻度管相连接,管中充以0.5mol/LK2SO4溶液。当有电流流过时,铂阴极上析出氢气,铂阳极上析出氧气,从右边管中电解前后液面差就可读出氢氧气体的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每库仑电量析出0.1739mL氢氧混合气体。根据法拉第定律,即可得到被测物质的量。

第六节 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和装置

1..控制电流库仑分析基本原理

广义上说,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是指以恒定电流进行电解,测量电解完全时所消耗的时间,再由法拉第定律计算分析结果的分析方法。它可按下述两种类型进行:

(1)被测定物质直接在电极上起反应;

(2)在试液中加入大量物质,使此物质经电解反应后产生一种试剂,然后此试剂与被测物起反应。一般都按第二种类型进行。这种方法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后,以一定强度的恒定电流进行电解,由电极反应产生一种“滴定剂”。该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定量反应。当被测物质作用完后,用适当的方法指示终点 8 并立即停止电解。由电解进行的时间t(s)及电流强度I(A),可按法拉第定律计算被测物的量 2.仪器装置

二、指示终点的方法 1..化学指示剂法

普通容量分析中所用的化学指示剂,均可用于库仑滴定法

中。例如,肼的测定,电解液中有肼和大量KBr,加入MO为指示剂,电极反应为:

电极上产生的Br2与溶液中的肼起反应:

NH2-NH2 + 2Br2 = N2 + 4HBr 过量的Br2使指示剂退色,指示终点,停止电解。2.电位法

利用库仑滴定法测定溶液中酸的浓度时,用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为检测终点电极,用pH计指示终点。此时用Pt电极为工作电极,银阳极为辅助电极。电极上的反应为:

由工作电极发生的反应使溶液中OH-产生了富余,作为滴定剂,使溶液中的酸度发生变化,用pH计上pH的突跃指示终点。

3.死停终点法

通常是在指示终点用的两只铂电极上加一小的恒电压,当达到终点时,由于试液中存在一对可逆电对(或原来一对可逆电对消失),此时铂指示电极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则表示终点到达。

三、库仑滴定的应用及特点

凡是与电解所产生的试剂能迅速而定量地反应的任何物质,均可用库仑滴定法测定。

表:库仑滴定应用实例

库仑滴定具有下列特点:

(1)不需要基准物质。

(2)不需要标准溶液。

(3)灵敏度高,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4)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便于遥控分析。

下载《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仪器分析》教案7 - 红外吸收光谱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仪器分析电子教案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第一章 引 言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仪器分析‖。随着科学......

    仪器分析题目

    仪器分析题目 1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种类有哪些?基本组成是什么? 答: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分析型,制备型和专用型。但其基本组成是类似的,主要由输液系统......

    06仪器分析

    精油的仪器分析精油成分分析除上面提到的物理和化学法外,目前常用的是仪器分析法。在确定精油成分时,仪器分析是必要的物段。在确定某一成分化学结构前,首先要提纯该样品,然后采......

    仪器分析总结

    1.紫外可见光谱产生原因?有哪些特点? 原因: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

    仪器分析总结

    1.绪论 要求: 1.仪器分析概念及性质* 2.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3.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仪器分析概念:现代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

    仪器分析知识点归纳

    红外光谱法 1.物质吸收红外光的必要条件 ①分子的振动必须能与红外辐射产生耦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瞬时偶极矩的变化。②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分子振......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教学对象:安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教......

    仪器分析整理(推荐阅读)

    1.提高仪器性能的关键是 A.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B.降低仪器的噪声 C.提高仪器灵敏度(D).提高仪器信噪比 2.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A.样品用量太少B.选择性差(C).相对误差大D.重现性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