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仪器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08: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化仪器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化仪器分析报告》。

第一篇:生化仪器分析报告

高县生化仪分析报告

情况说明:

1,医院之前有一台很老旧生化仪,因为是院长之前引进的,新上任主任说要更换需征求院长同意,已经和几个公司跟进这个事情,且科室每月生化方面收入在20-30万之间,生化标本量大约50-80个/天,医院只能接受投放的合作方式。2,仪器使用已多年,早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使用期限,最近故障频频,已经处于带病工作状态,检测结果也出现异常,临床质疑较多。并且科室只有一台老的生化分析仪(已停用),没有备用仪器,而最近体检工作量剧增,一旦发生大的故障停机将直接耽误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将给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主任最后标本采用外送,新病区已经安装了一台东芝-2000的生化仪,老医院这边也需要一台生化仪

3,医院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设需要

根据考察了解目前宜宾二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至少在400T/H以上。所以科室现急需引进一台400速以上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高速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快,即使每天70个生化样本也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检测,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检测报告。同时优秀的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都配有原装的配套生化试剂,这样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溯源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帮助。

4,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在由于外送成本高,能开展的检测项目极为有限,可能造成病原流失。使用高速生化仪之后测试速度快、试剂位多,能够开展更多的检测项目,不仅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检测报告还能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项目开展的好的话,一年至少能为医院增加200万元的收入。

了解多家医院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情况。经过讨论,我认为以下几个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符合高县县医院检验科的工作需求:

中国深圳迈瑞公司BS-400400T/h

中国长征迪瑞CS-400400T/h

日本日立7100400T/h

个人认为认为深圳迈瑞BS-400、迪瑞S-400、日立7100这三个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符合高县医院要求,黄山朋

2013-9-22

第二篇:《生化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物仪器分析》 总学时:2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有《生物制药工艺学》、《分子生物学》。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专业课,必修。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生物分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构造、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在生物和食品上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本课程不仅提供了的分析测试技术,而且是自然科学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该门课程对于生物与食品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素质的提高,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科学研究及生产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弄清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测试原理,学会各类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定性定量测试技术,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对象、应用和检测范围,掌握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各类谱图的初步解析方法。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课程基础。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复习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提问,以免影响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在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写一篇专题报告。同时该课程内容繁多,发展较快,故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应广泛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和科研文献,认真备课,随时更新讲稿或课件,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态。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以及光谱分析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难点是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测试原理及谱图的解析等内容。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习题解答、多媒体虚拟软件和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

1.董文宾主编,《生物工程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 参考书:

2.朱明华编,《仪器分析》(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3.赵藻藩等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陈培榕等编,《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7、其它:

二、正文内容 第一章 引

言 一 教学要求

重点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内容、任务和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三、本章学时数:1

第二章 电位分析法 一 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介绍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影响测定的因素等内容。二 教学内容

电化学分析法概要;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影响测定的因素;测试仪器;电位滴定法的应用和指示电极的选择。

三、本章学时数:2

第三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一 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介绍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等内容。二 教学内容

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三、本章学时数:2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 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等内容。二 教学内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概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方法;干扰及其抑制;测定条件的选择;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测极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分析简介。

三、本章学时数:1 第四章 气相色谱分析 一 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定性方法;气相色谱定量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二 教学内容

气相色谱法概述;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三、本章学时数:4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 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讲解HPLC法中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HPLC法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HPLC法的固定相与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类型的选择等。二 教学内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特点;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液相色谱法固定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举例。

三、本章学时数:2

三、教研室:生物技术

执笔人:徐 涛

系主任审核签名:

第三篇: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分院系部:专业:姓名:学号:导师姓名:导师职称: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仪器分析理论课上学习的相关仪器的构造﹑应用﹑图谱分析方法以及掌握高效液相分析仪的操作方法等。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对仪器分析这门课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实习时间

2012年十二月十七日到2012年十二月十九日。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内容

以下为2012年12月18日实习内容

地点:

目的: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理论课上学习的相关仪器的结构、应用、简单操作

(一)超导核磁共振仪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核磁矩,这一核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

基本结构:

由永久磁体,射频振荡器,射频信号接收器,样品管这几个部分组成。主要用途:

通过所得谱图解析后可以初步得到化合物的结构。

应用:

该谱仪的应用面很广,固体和液体都可做。

(二)紫外分光光度计

工作原理:

许多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有机物质进行定性鉴定,结构分析及定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定量测定的依据是比耳定律。首先确定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在选定的波长下,作出化合物溶液的工作曲线,根据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待测液的吸光度值来确定待测液中化合物的含量。

使用范围: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基本组成: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

用途:

可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辅助分析,还可以对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进行确定。

(三)气质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简称。是将气相色谱仪器(GC)与质谱仪(MS)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联用分析的技术。GC-MS是最成熟的两谱联用技术。

(四)红外光谱仪

基本原理:

利用分子中基团吸收红外产生的振动-转动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和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物质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应满足两个条件:(1)辐射光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越前能量相等。(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

基本结构:光源、干涉仪、样品室、检测器、计算机组成。

应用:

应用于染织工业、环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催化、煤结构研究、石油工业、生物医学、生物化学、药学、无机和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半导体材料、日用化工等研究领域。

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

基本结构: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

特点:

高压、高效、高速。

工作原理: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 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 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 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 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 通过检测器时, 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被注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固定相中移动,由于被测物种不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质顺序离开色谱柱,通过检测器得到不同的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比对这些信号来判断待侧物所含有的物质。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和生化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从原理上与经典的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差别,它的特点是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适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分子量大、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

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样品能制成溶液, 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流动相可选择的范围宽,固定相的种类繁多。

以下为12月19日实习内容

地点:

目的:

仪器名称:高效液相分析色谱仪

生产厂家:Agilent

使用方法:

一、打开计算机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所有开关。

二、明确A、B、C、D四个瓶子内所装液体(A瓶放水,B瓶放甲醇,C瓶放乙

氰,D瓶放有机酸)。

三、洗柱:

1、用纯甲醇对高效分离柱进行清洗。

2、用7:3的溶液进行平衡(水为7,甲醇为3)。

四、排气:

1、打开排气装置上的旋钮。

2、打开通气阀。

五、待有气体排出后可以将流动相放入溶剂瓶中。

六、在电脑上进行样品信息的设定。

七、设置波长信息(最多可设置5个波长):设置波长时要分散、均匀。

八、设置数据保存位置以方便日后对数据的处理。

九、在电脑上点击开始,进行分析。

十、等到出峰完整后手动停止。

十一、等待电脑自行处理数据,获取我们所需各项信息。

十二、关机:关机前,用100%的水冲洗系统20分钟,然后用有机溶剂冲洗系统10分钟(如ACN),然后关泵,(适于反相色谱柱)。

五﹑实习小结

本次实习让我们能够亲眼到理论课上所学习到的仪器,让我们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如果没有经过这次实习,那么我们可能都不会知道如何去使用仪器,如何去辨别仪器,而且这次实习让我们掌握了高效液相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在我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第四篇:仪器分析题目

仪器分析题目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种类有哪些?基本组成是什么?

答: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分析型,制备型和专用型。但其基本组成是类似的,主要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包括溶剂贮存器,高压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仪等主要部件。在液相色谱中,色谱柱能在室温下工作,不需要恒温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组分在液-液两相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液相色谱柱不需恒温。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GC)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使之发展成为分离速率,高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易称为现代液相色谱法。柱外效应的解释。

答:由色谱柱以外的因素引起的色谱峰形扩展的效应,柱外因素常指从进样口到检测器之间,除色谱柱以外的所有死时间,如进样器,连接管,检测器等的死体积,都会导致色谱峰形加宽,柱效下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6为什么作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流动相在使用前必须过滤、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 答案:高效液相色谱仪所用溶剂在放入贮液罐之前必须经过0.45μm滤膜过滤,除去溶剂中的机械杂质,以防输液管道或进样阀产生阻塞现象。所有溶剂在上机使用前必须脱气;因为色谱住是带压力操作的,检测器是在常压下工作。若流动相中所含有的空气不除去,则流动相通过柱子时其中的气泡受到压力而压缩,流出柱子进入检测器时因常压而将气泡释放出来,造成检测器噪声增大,使基线不稳,仪器不能正常工作,这在梯度洗脱时尤其突出。常用的脱气法有以下几种:(1)加热脱气法;(2)抽吸脱气法;(3)吹氦脱气法;(4)超声波振荡脱气法。

7对液相色谱流动相有何要求? 解:用作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溶剂,其纯度和化学特性必须满足色谱过程中稳定性和重复性的要求。对样品要有一定的溶解能力,粘度小,化学稳定性好,避免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吸附。溶剂应与检测器相匹配,不干涉所使用检测器的工作,制备色谱的溶剂应不干扰对分离各组分的回收。除此以外,选择的溶剂对所给定的样品组分具有合适的极性和良好的选择性。8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解: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流动相的组成、极性、ph值等按‘定程序连续变化。使样品中各组分能在最佳的k下出峰。使保留时间短、拥挤不堪、甚至重叠的组分,保留时间过长而峰形扁平的组分获得很好的分离,特别适合样品中组分的k值范围很宽的复杂样品的分析。梯度洗脱十分类似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两者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程序升温是通过程序改变柱温。而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极性、ph值来达到改变k的目的。

9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在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体系中,组分的出峰次序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

在正相色谱体系中组分的出峰次序为:极性弱的组分,在流动相中溶解度较大,因此k值小,先出峰。极性强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较大,因此k值大,后出峰。

在反相色谱中组分的出峰次序为:极性弱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溶解度大,k值大,后出峰,相反极性强的组分在流动相中溶解度大,k值小,所以先出峰。10仪器考察 1)补充完整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流程图。2)高效液相是由哪几部分系统构成的? 3)什么是梯度洗脱?梯度洗脱有什么好处?

1)1

4 5 6 2)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与数据处理。

3)梯度洗提,就是载液中含有两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载液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载液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分离因素,以提高分离效果。好处:改善分离,提高分离度,加快分析速度,改善峰形,减少拖尾,利于微量分析。

1试述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产生的原因。

答:价电子跃迁;分子振动或转动;电子自旋或核自旋。或转动;电子自旋或核自旋。

2简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为什么?

答(1)辐射应具有使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即必须服从νL= △V·ν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即振动过程△μ≠ 0;(3)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3.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答: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得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 位置 形状 强度均随化合物及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

分析过程:(1)试样的分离和精制;(2)了解试样有关的资料;(3)谱图解析;(4)与标准谱图对照;(5)联机检索

4何为基团频率?何为特征吸收峰? 答: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 C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及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5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有什么区别?

答:伸缩振动 指成键原子沿着价键的方向来回地相对运动。在振动过程中,键角并 伸缩振动 不发生改变,如碳氢单键,碳氧双键,碳氮三键之间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又分为面内弯曲振动和面外弯曲振动,用δ、γ表示。如果弯曲振动的方向垂直于分子平面,则称面外弯曲振动,如果弯曲振动完全位于平面上,则称面 内弯曲振动。剪式振动和平面摇摆振动为面内弯曲振动,面外摇摆振动和扭曲变形振动为面外弯曲振动。6.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答:内部因素:(1).电子效应 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中介效应,它们都是由于化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2)氢键的影响氢键的形成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3)振动耦合 当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相邻具有一公共原子时,由于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度发生改变,产生一个“微扰”,从而形成了强烈的振动!相互作用。

外部因素:(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同,所得光谱也往往不同。

(2)在溶液中测定光谱时,由于溶剂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和测定时的温度不同,同一物质所测得的光谱也不相同。7简介红外光谱仪

答: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红外光谱仪通常由光源,单色器[,探测器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组成。根据分光装置的不同,分为色散型和干涉型。对色散型双光路光学零位平衡红外分光光度计而言,当样品吸收了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透过的光束中相应频率的光被减弱,造成参比光路与样品光路相应辐射的强度差,从而得到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

8什么是红外光谱法?

答: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被测物质的分子在红外线照射下,只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的红外光谱。对红外光谱进行剖析,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许多原子团,各原子团被激发后,都会产生特征振动,其振动频率也必然反映在红外吸收光谱上。据此可鉴定化合物中各种原子团,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9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

答:红外光谱法的哇特征性强、测定快速、不破坏试样、试样用量少、操作简便、能分析各种状态的试样、分析灵敏度较低、定量分析误差较大.10、色谱图上可以读到的信息 ?

答:

1、色谱峰个数,判断样品中所含组份最少个数

2、定性 Tr

3、定量 A∞H

4、分离效能

5、流动相和固定相

11、红外实际峰比理论峰少的原因?

答:

1、偶极矩的变化,△U=0,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如C02 非红外性

2、谱线振动

3、仪器分辨率,灵敏度不够

4、泛频峰的产生

第五篇:06仪器分析

精油的仪器分析

精油成分分析除上面提到的物理和化学法外,目前常用的是仪器分析法。在确定精油成分时,仪器分析是必要的物段。在确定某一成分化学结构前,首先要提纯该样品,然后采用多种仪器分析物段来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对分离出来的组分进行鉴定,一是保留数据法,另一个是研究波谱特征法。

“保留数据法”的优点是除了色谱法所使用的仪器和知识外,不需要有另个的仪器和专门知识。此方法要求色谱条件严格标准化,以便有确定的保留值。而且,现在的经验做法是选择几个已知化合物加入混合物中,以这此已知化合物作为保留值参考点,由插值法求未知化合物的保留值。因此在气相色谱中,以正烷烃系列化合物作为参考化合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保留值有可能与参考值偶然巧合,因而一个保留值是不足以鉴定某一物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留值偶然巧合的情况就大减少了,因此在保留数值上作鉴定时,习惯上至少要有两个很好选择的不同系统:在气液色谱中用两个极性不同的柱子,在薄层色谱中可用双向展开。

波谱法是大多数研究者使用的方法,用于鉴别色谱馏分的波谱中,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使用得最普遍。因为对于微量样品来说,它们解决问题迅速,而且每个有机化合物都具有其特征的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IR能确定分子功能基团的特征,MS一般揭示分子量和结构特征。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是芳香化合物领域中经常采用的,根据每个GC峰的质谱图,通过对照参考图谱,或用Varian质谱系统SS100检索进行鉴定。在缺少参考时,根据经验,研究者可试图从质谱碎片图去阐明化合物的结构。

IR与气相色谱仪直接连接成GC—IR,它和GC-MS一样,从气相色谱仪流出的成分可依次测定IR光谱。

还可以用核磁共振(NMR)提供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数据,如化学位移常数,偶合常数等。

小结

用上述仪器组全进行分析虽能按照各种成分含量多少依次测定出来,但从香气再现这一目的来看,用这种方法也不一定能到理想的结果。因为,形成香气的成分对于香气的贡献不完全由含量多少来决定,有些阈值低的成分即使含量低,对于香气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采用鼻子闻的方式进行官能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下载生化仪器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化仪器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仪器分析总结

    1.紫外可见光谱产生原因?有哪些特点? 原因: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

    仪器分析总结

    1.绪论 要求: 1.仪器分析概念及性质* 2.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3.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仪器分析概念:现代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

    仪器分析知识点归纳

    红外光谱法 1.物质吸收红外光的必要条件 ①分子的振动必须能与红外辐射产生耦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瞬时偶极矩的变化。②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分子振......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教学对象:安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教......

    仪器分析教案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教学目标】 1. 掌握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分配系数、固定相的类型和特点 2. 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

    仪器分析整理(推荐阅读)

    1.提高仪器性能的关键是 A.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B.降低仪器的噪声 C.提高仪器灵敏度(D).提高仪器信噪比 2.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A.样品用量太少B.选择性差(C).相对误差大D.重现性低 3......

    仪器分析教案

    仪器分析教案: 遵义师范学院 敖克厚 一、 仪器分析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所介绍的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

    生化读书报告

    生化读书报告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 这学期,我接触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一开始上课我就很重视这门课程,原因有二:一是这门课程学分是最高的,二是......